2018-2019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季延中学2018年秋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节”,形成于战国时期,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这一传统中国节日,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今在重阳佳节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也都会通过朗诵、武术、歌唱、舞蹈、戏剧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炎黄儿女领悟华夏传统节日的丰富人文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能够让其蕴含的孝思、爱意等思想和情感深入人心,不断滋润我们的道德精神之根,进而让传统美德涵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重阳节包含着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已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现实载体。尊老敬老是中国自古就有的美德,是永恒不变的优良传统,是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国家将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老年节”,在这一天,各地敬老院会迎来众多志愿者,很多儿女也想方设法回家看望父母,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而传统节日蕴藏着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描绘着一种文化的共同底色,也是以文化创新为突破口来增强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这种文化自信,堪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弘扬重阳文化,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精气神。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不忘本源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互联网+”时代,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更能够聚合网络力量涵养文化自信,不断夯实中华文明的时代意识和振兴中华文明的使命意识,扮靓筑梦中国的伟大征程。‎ ‎(选自杨飞《以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形成于战国时期,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一直沿袭至今。‎ B. 在历史长河中,重阳节因为激活了历史传统,唤起了人们的文化记忆,所以能增强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 C. 在“互联网+”时代,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贴合互联网传播特点,为中国传统节日注入互联网元素。‎ D. 要想引导和培育公众涵养传统美德,在人们的心中植入孝思、爱意等思想与情感,就需要记住传统节日——重阳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论证中指出,国家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老年节”,提倡尊老敬老,赋予了传统节日自古未有的新内涵。‎ B. 文章前两段采用引证法,引用了古诗文名句,既体现了古人庆祝重阳节的形式多样,也唤起人们的文化记忆。‎ C. 文章提出,塑造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打造最持久、深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弘扬传统节日密不可分。‎ D.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历数了重阳节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不朽魅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 有的传统节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如重阳节中蕴含的和谐、友好、幸福等内涵,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 B.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片沃土。‎ C. 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不衰,在于我们始终不抛弃传统,不隔断文化精神命脉,这一点在今天尤其重要。‎ D.‎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借助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来推广,内容依托形式,活动形式有继承,也要有创新。‎ ‎【答案】1. C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每年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错误。结合“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古人都会通过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来庆祝重阳”分析可知,为“农历九月初九日”。B项,选项强加因果。原文“既有助于激活历史传统、唤起文化记忆,也能够涵养一个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D项,“就需要记住传统节日——重阳节”错误。原文第三段说“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不是专指重阳节。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A项,“自古未有的新内涵”错,原文是“文明成果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得到了传承”,说明“尊老敬老”的美德得以传承。故选A。‎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结合文本内容“时光易逝,传统不老。在历史长河中,一个个民族节日以富有生命意蕴的节庆活动久久流传”分析可知,“必须”过于绝对。节庆活动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刀切。故选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配角 聂鑫森 父亲邵伟夫,先是话剧演员,后来又成了电影、电视演员。他的名字很气派,“伟夫”者,伟丈夫之谓也。可惜他一辈子没演过主角,全是很不起眼的配角,虽是剧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也就是说几句不痛不痒的台词,演绎几个小情节而已。他的形象呢,身材矮小,脸窄长如刀,眉粗眼小口阔,演的多是反派人物:黑社会小头目、国民党下级军官、现实生活中的可怜虫……‎ 他的名字是当教师的爷爷起的,爷爷曾对他寄望很高。没想到他读中学时,有一次演一个小话剧的配角,神采飞扬,被动员去读一所中专艺校的话剧班,从此他就很满足地走上了演艺之路。‎ 因为母亲是苗族人,可以生两胎,我下面还有一个妹妹。我叫邵小轩,妹妹叫邵小轮。通俗地说,我是小车子,妹妹是小轮子。我们的名字当然是父亲起的,母亲似乎很欣赏,觉得低调一些反而会有大出息。‎ 母亲在街道居委会当个小干部,人很漂亮。我和妹妹似乎承袭了她的基因,长得都不丑。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 读初中时,一个男同学悄悄告诉我:“你爸爸的戏演得真好,可惜是个小角色。如果让他演主角,肯定火!”‎ 父亲在家里的时间很少,尤其是进入影视圈后,或是东奔西跑到一个个剧组去找活干,或是找到了活必须随剧组四处游走。每当他一脸倦色回到家里,首先会拿出各种小礼物,送给妈妈、我和妹妹,然后把一叠钞票交给妈妈。‎ 我把男同学的话告诉他,他听了,微微一笑,说:“在一个戏中,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这正如社会的分工不同,却都是平等的。主角造气氛,配角助气氛,谁也离不开谁。”‎ 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 我看见父亲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很痛苦地低下了头。‎ 我读高中妹妹读初中时,父亲在出外三个月后,回到家里。他这次是在一部《五台山传奇录》的电视连续剧里,演一个貌丑却佛力高深的老方丈的侍者,虽是配角,出场却较多,拿了五万元片酬。他给我和妹妹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给妈妈买了一个钻石戒指。‎ 我发现父亲的手腕上绑着纱布,便问:“爸爸,你受伤了?”‎ 他说:“拍最后一场戏时,和一个匪徒交手,从山岩上跌下来,把手跌断了,我咬着牙坚持把戏拍完,导演直夸我敬业哩。”‎ 母亲说:“你也五十出头了,别去折腾了,多在家休息吧。”‎ 他摇了摇头,说:“不!你工资不高,小轩、小轮正读书,将来还要给她们备一份像样的嫁妆。再说,小病小伤在拍戏中是常发生的,别当一回事。”‎ 我和妹妹不由得泪流满面。‎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学校就在岳麓山附近。三九严寒的冬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 漫天大雪,朔风怒吼。‎ 我戴上红绒线帽子、大口罩,围上羊毛围巾,穿上新买的中长羽绒袄,早早地来到爱晚亭前。警戒线外,看热闹的人很多,我使劲地挤站在人丛里。父亲是演一个寻衅闹事的恶霸,样子很丑陋,说话还结巴,然后被一个江湖好汉狠狠地揍了一顿,上衣也被撕破了,痛得在地上翻滚。这场戏前后拍了三遍,导演才打了个响指,大声说:“行了!”‎ 我看见父亲长长地嘘了一口气,然后去卸了装,换上平常穿的旧军大衣。接着,又去忙着搬道具、清扫场地。等忙完了,他靠坐在几个叠起的道具箱旁边,疲倦地打起盹来,手指间还夹着一支燃了一半的香烟……‎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名字很气派,但他其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已,作者以一种欲抑先扬的手法巧妙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B. 小说通过叙述父亲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塑造了“父亲”这样一个生动的小人物形象,他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而努力工作、无私奉献。‎ C. 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漫天大雪,朔风怒吼”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一方面突出了父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D. 小说几个人物形象都刻画得很生动,以“父亲”为例,除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外,作者还特别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 ‎5. 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6. 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①刚嫁给父亲时满怀期望,认为父亲会大红大紫;②嫁给父亲后,深怀悔意,对父亲“配角”职业颇为不满,公开场合尽量避免提及父亲的“演员”身份;③儿女长大后,对父亲多了关怀体贴,安慰受伤的父亲,提醒孩子不要干扰影响父亲拍戏。 ‎ ‎6. ①人物形象上:这个画面是父亲拍戏结束后拍戏结束后辛苦、疲倦的状态直接呈现,通过父亲的动作、神态描写,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②内容表达上: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但情感表达含蓄委婉,隐而不露,意味丰富,耐人寻味,引发读者想象。③主题上: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配角”)在社会生活中尽管不扮演主要角色,但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小说开头介绍了父亲的身份,然后再介绍名字;以名字的“伟大”衬托职业中扮演的角色的卑微,不存在“欲抑先扬”之说。C项,“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的判断比较牵强;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D项,“重视描绘父亲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说法错误,小说未涉及心理描写。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情感的变化能力。主要考核分析把握人物形象情感变化。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情节结构,然后明确题目要求,回归文章,圈画出文章中能体现题干要求把握情感变化人物形象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进而把握人物形象情感变化。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母亲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解题时通过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分析人物情感的变化。抓住这些句子:“母亲对于嫁给了父亲,一直深怀悔意,原想会有一个大红大紫的丈夫,不料几十年来波澜不惊。我母亲都不让我们去剧院看父亲的戏;电视上一出现有父亲身影的剧目,她便立即换台。她还嘱咐我们,不要在人前提起父亲是演员”。“母亲轻轻‘哼’了一声,然后下厨房去为父亲做饭菜”。“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父亲在岳麓山的爱晚亭前拍戏,让我去看看父亲,还嘱咐我最好把自已伪装一下,别让父亲分神出了意外”,再概括出来即可。‎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小说结尾作用能力。分析文学作品结尾的作用有规律,考生应牢记。如:呼应前文,引人深思。丰富人物,完成任务形象刻画浓墨重彩的一笔,深化主题等。具体作答时,一般结合原文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效果、主旨表达和情感抒发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题关键词是“结尾”“好处”,可从人物形象塑造、内容表达、主题表达几个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小说最后以父亲卸装换衣、清理现场、坐下打盹的画面作为结尾,强化了父亲作为一个普通小人物,辛勤、努力的配角形象特征,进一步深化主题,像父亲这样的普通小人物,他们认真生活、认真工作,也值得赞美。另外结尾处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着“我”对父亲的深厚情感。‎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精准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调村考察时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个调研地点选择了云南,总书记强调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5个月后,总书记来到与云南毗邻的贵州省,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再次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摘自360百科《精准扶贫》)‎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又是如何探索习近平提出的“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呢?十八洞村第一支书施金通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十八洞村有225户993人,通过“户主申请,群众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从全村甄别出136户、542位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5年的3580元,增长115%,减贫61户269人。这些贫困人口已实现不愁吃、不愁穿,学生义务教育、家庭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部得到保障,学生入学率100%,家庭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100%,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摘自腾讯《习近平牵挂的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如何精准扶贫》)‎ 材料二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鱼儿山镇头道沟村的精准扶贫工程——“帮扶认养”良种杜泊羊。该工程让这个贫困村找到一条致富新路子。‎ 头道沟村地处坝上,是丰宁县的深度贫困村,有258户贫困户,帮扶项目重点锁定在养殖引进杜泊羊上。杜泊羊产自南非,肉质高端,被称为“钻石级”羊肉,价格高、市场大,且这种羊生长周期短,适合坝上高寒环境。据测算,从购买羊羔到养成出栏,每头杜泊羊需投入500元,出栏销售可收入1100元,扣除成本每只可获利300元。‎ 帮扶工作组人员与贫困户“一帮一”结对扶贫,在自愿基础上毎人投入500元认养一只羊羔。河北省志愿者团体“道德90后”共同募集2.5万元认养50只羔羊。大家的扶贫爱心带动社会各界一举认养1000多只羊,筹集资金53万多元。与此同时,驻村帮扶组又组织建起上杜泊羊销售平台,吸引社会各界参与上认养,上线仅一周即认养300只羊,筹资15万元。‎ 到11月底,合作社已在线出售杜泊羊肉720份,回笼资金80余万元,实现净利润21万元。预计到2018年底,头道沟村仅养羊一项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 头道沟村这种“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的扶贫模式,特点是政府帮扶主导,社会资金参与,市场化机制为依托,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精准扶贫之道。‎ ‎(摘编自2017年12月15日新华《河北一村庄认养“杜泊羊”拓展精准扶贫新路子》)‎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据了解,中兴镇为解决贫困群众长久脱贫问题,使“输血”变“造血”。成立夹江县龙井沟果业专合社,以“支部+专合社+贫困户”为模式,成功引进春见耙耙柑,打造万吉柑橘现代园。为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该专合社,流转土地,发展脆李、柑橘等80余亩,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实现增收100万元。流转土地100亩,建立中兴镇扶贫基地,他们把这100亩平均分给每一户贫困户,每户一亩,由专合社统一管理经营,受益归贫困户,预计每户可增收1万余元,实现了长期的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他们在园区设立“一库五名单”台账,吸纳贫困户就近就业80余人,每人可通过园区就业实现增收13000元以上。‎ ‎《精准扶贫开良方脱贫致富拔穷根》)‎ 材料四 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必须形成严密的政策与法律实施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指出“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国家精准扶贫战略要做到“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大法治保障力度。‎ 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扶贫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归功于“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良好政策导向。扶贫立法、执法、司法以及监督环节,应主动适应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破解实践难题的需要。‎ ‎(光明日报《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 ‎7. 下列有关“精准扶贫”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列举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十八洞村经过三年的精准扶贫己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B. 材料二表明扶贫工作组人员、贫困户和社会各界在精准扶贫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并且能够赚到比大都市投资更髙的利润。‎ C. 材料三中所报道的是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其发展模式是:支部+专合社+贫困户。‎ D. 材料四中精准扶贫政策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必须形成严密的政策与法律实施体系,这些是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 ‎8. 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中十八洞村三年间的变化表明,总书记考察过的地方落实精准脱贫的效果最好,所以要实现全国贫困人口脱贫,就必须总书记将每个贫困村都跑到才行。‎ B.‎ ‎ 材料二“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的扶贫模式,说明将贫困地区的农产品走上社会,依托市场,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好办法。‎ C. 材料三提到的“输血”和“造血”是指慈善性的救助和帮助贫困人群找到脱贫的途径和方法,两种没有本质的区别,都不能实现长久脱贫。‎ D. 材料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造成先富人为了帮助扶贫,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9. 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我国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哪几个方面的努力。‎ ‎【答案】7. B 8. B ‎ ‎9. ①需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好政策;②需要广大贫困地区的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③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政府+社会+市场”三合一的的做法及经验。④需要探索好的致富脱贫的模式或各种技术方法等。如,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的发展模式。⑤加强精准扶贫的法治保障,形成严密的政策与法律实施体系。‎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有关‘精准扶贫’的表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整合能力。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然后再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B项,“能够赚到比大都市投资更高的利润”没有依据,双赢才是目的。材料二中的事例说明扶贫工作组人员、贫困户和社会各界在精准扶贫方面是大有作为的,但并不能看出“能赚到比大都市投资更高的利润”。‎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理解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所以要实现全国贫困人口脱贫,就必须总书记将每个贫困村都跑到才行”错误,“必须总书记将每个贫困村都跑到”是不现实的。C项,“材料三提到的‘输血’和‘造血’……两种没有本质的区别”错误,从文中来看,两者是有区别的,其中“造血”就是为了实现长久脱贫。D项,“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无中生有,错误。‎ ‎【9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根据上述四则材料,简要概括在我国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哪几个方面的努力”,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作答时,带着问题到材料中筛选相关信息。如材料一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和重视,材料四中“党的十九大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即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好政策。材料二中的陶品儒、张雪婷、罗跃那样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他们推行的“抓信痛点,扶出亮点,培育卖点”的做法及经验。材料三中“中兴镇立足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联系材料三的出处《精准扶贫开良方·脱贫致富拔穷根》,即需要探索好的致富脱贫的模式或各种技术方法。等等。‎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选编自《明史徐阶传》)‎ 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B.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C.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D.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 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出身。‎ C. 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 D. 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 ‎12.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 B. 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 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 D. 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 ‎13.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答案】10. A 11. B 12. D ‎ ‎13. (1)徐阶和仇鸾曾经共执政事(一起执政),严嵩想借助仇鸾的事情排挤徐阶。‎ ‎(2)徐阶告诫陆炳说:“如果不谨慎,一旦牵连皇子,国家怎么办?”‎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注意陈述对象。“上”作为后面“尊”的主语,和前面内容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推”的宾语为“吏部尚书”,“不听”的主语是“上”,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C项。句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飞鱼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其左右。故选A。‎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在文中是指在科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错误。文中“进士第三”是指在“殿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故选B。‎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错误。“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分析可知,原文表达的是严嵩置夏言于死地。故选D。‎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尝”,曾经;“同直”,共执政事;“因”,借助、依靠;“以”,连词,来;“倾”,排挤。(2)“戒”,告诫;“即”,如果,连词;“一”,一旦;“及”,牵连;“如……何”,怎么办;“宗社”,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 ‎【点睛】参考译文:‎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1523)考取进士第三名,性情聪颖机敏,有权术谋略。‎ 皇太子出阁读书,皇帝召拜他为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遭逢母亲丧事归乡。守丧期满,被提拔为国子监祭酒,不久调任吏部。旧例,吏部总是大门紧闭,接见下层官吏不多言语。徐阶屈尊礼遇他们,会见必定久坐,咨询边塞腹地要害,吏治民疾。他们都高兴自己被徐阶赏识,愿意为其所用。尚书熊浃、周用都看重徐阶。周用死后,闻渊接替他,以前辈自居,做事独断。徐阶不乐意,恳请将自己调出以回避他,被任命兼任翰林院学士,不久晋升礼部尚书。‎ 皇帝明察徐阶的辛勤,加之唯独他所撰写的青词合乎圣意,召他值宿无逸殿,赐给飞鱼服和宫廷饮食,皇帝对徐阶优礼不断。朝廷推举徐阶为吏部尚书,皇帝没有同意,不想徐阶离其左右。‎ 严嵩恃宠弄权,猜嫉加害同列。因为仇视夏言,置其于死地,而夏言曾推荐过徐阶,严嵩因而忌恨他。一天皇帝单独召对严嵩,谈及徐阶。严嵩缓缓地说:“徐阶缺的不是才干,仅多二心罢了。“大概因为他曾奏请册立太子吧。徐阶岌岌可危,考虑到不能与其争执,于是谨慎事奉严嵩,而且更精心撰写青词迎合皇帝心意,不久晋升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要事务。秘密上书告发咸宁侯仇鸾罪状。严嵩认为徐阶与仇鸾曾经共执政事,打算以仇鸾事打倒徐阶。待听说仇鸾的罪行是徐阶告发,才愕然作罢,但对徐阶更加猜忌。‎ 皇帝诛杀仇鸾后,更重视徐阶,屡次同他谋划边疆事务。当时商议减去仇鸾所增加的卫兵,徐阶说:“不能减。京营积弱的原因,终不在疲乏而在于闲散,应当做精选淘汰,提取他们的粮饷作为奖赏的花费。”都听从了徐阶的意见。徐阶一品三年满期,功勋有加,任柱国;六年考满,并任用其子为中书舍人;第九年,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被打入锦衣卫的牢狱,严嵩嘱托陆炳追究主使人。徐阶告诫陆炳:“如果不谨慎,一旦涉及皇子,宗庙社稷怎么办!”又说了令人害怕的话劝阻严嵩:“皇上只有两个儿子,必定不忍心开罪于皇子,以回答你的质询,以此来向您道歉,问罪的只是左右朝臣。您为什么要公开同宫邸结仇怨呢?”严嵩闻言惊恐,才算了结。倭寇蹂躏东南,皇帝几次询问徐阶,他力主发兵。又念及边关士卒苦于饥饿,奏请征收京都辖区的麦子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往宣府,从紫荆输往大同。皇帝很高兴,下诏实施这个方案。‎ 万历十一年,徐阶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文贞。‎ ‎(二)诗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年作①‎ 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②,从今又几年。‎ ‎【注】①作者贬南巴尉时作。②长沙傅:贾谊,他曾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联写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人欢己悲,伤悲之泪潸然而下。‎ B. 颔联是由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化出,两句有感而发,自然浑成,诚为甘苦之言。使笔运意,纯熟圆浑,字凝句炼,素来是诗人的所长。‎ C. 颈联描绘天畔荒山水乡的风光。猿啼本来就会引发怨苦,再加上日夜时时在耳边啼吟,使人更哀伤。远望,江流岸柳却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使得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羁旅生活充满希望。‎ D. 尾联中诗人借用贾谊的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似之感。而自己又因为忤权门,担心滞留此地,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 ‎15.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 ‎②老年被贬的痛苦之情 ‎ ‎③ 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情。‎ ‎④时光流逝,归期渺茫。‎ ‎【解析】‎ ‎【14题详解】‎ 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江流岸柳却给诗人带来生机和新意,使得诗人内心对未来的羁旅生活充满希望”错,而是 “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故选C。‎ ‎【15题详解】‎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注意根据“乡心”天畔独潸然”“居人下”“春归”以及注释“作者贬南巴尉时作” 分析诗歌思乡心切、老年被贬、客居他乡、时光流逝的情感。‎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周在《逍遥游》中,借汤与棘的对话,连用两个比喻句来描述大鹏鸟形体庞大,这两个比喻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秋日傍晚开阔江面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背若泰山 (2). 翼若垂天之云 (3). 策扶老以流憩 (4). 时矫首而遐观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垂”“策”“矫”“遐”“鹜”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外卖小哥与诗词达人,看似不搭界的两个身份集于一身,让雷海为成了“网红”。几天前,这个为生活默默奋斗的年轻人,一路 ,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决赛播出的当天他依然穿梭于杭州的巷陌之中,诗词似乎没能改变他的生活和命运,( ) ‎ 由诗词,与千古圣贤神交。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 ,更能理解杜工部观剑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由相关的诗句想起类似的场景,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 由诗词,让生活节奏沉静。答题沉着, ,雷海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十几年里,他做过电话销售、马路推销、服务员、洗车工,也辗转了几座城市,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诗词是唯一不变的行李。“腹有诗书气自华”,面对日晒雨淋、穿行不息,仍能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是诗词给他带来的不凡。‎ 由诗词,坚定前行的脚步。华翰辞章,并不应该变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避世寄托。当雷海为在书店里默默背诗,当他利用送餐间隔的碎片时间读书,当他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有 ,也没有迁怒贰过,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正如主持人董卿所说:他是一位生活的强者。‎ ‎17. 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披荆斩棘 曲终人散 泰然自若 自怨自艾 B. 高歌猛进 人走茶凉 坦然自若 自怨自艾 C. 高歌猛进 人走茶凉 泰然自若 期期艾艾 D. 披荆斩棘 曲终人散 坦然自若 期期艾艾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不谢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那么诗词有什么用之于雷海为呢? B. 那么雷海为之于诗词有什么用呢?‎ C. 那么诗词之于雷海为有什么用呢? D. 那么雷海为有什么用之于诗词呢?‎ ‎19. 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 B.‎ ‎ 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 C. 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 D. 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 ‎【答案】17. A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披荆斩棘: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高歌猛进:高声唱歌,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此处是雷海为在诗词大赛的比赛的道路中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选用成语“披荆斩棘”更为恰当。第二处,曲终人散:比喻事情结束,人们各自离去。人走茶凉:比喻世态炎凉,人情淡漠。根据后文“观剑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推断出此处选用成语“曲终人散”。第三处,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坦然自若:态度安详,一如常态。强调坦然,问心无愧。此处是说雷海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答题沉着,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的印象,选用成语“泰然自若”。第四处,自怨自艾:本义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仅指悔恨。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辞重复,说话不流利。此处说雷海为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有后悔,也没有迁怒贰过,选用成语“自怨自艾”。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求注意语言表达前后逻辑意脉一致,根据前文“决赛播出的当天他依然穿梭于杭州的巷陌之中,诗词似乎没能改变他的生活和命运”,所填写的句子主语应该是“诗词”,排除BD两项。“诗词似乎没能改变他的生活和命运”也就是“诗词对雷海为没有什么作用”,强调的诗词对雷海为没有什么作用。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仔细阅读划线句子“由相关的诗句想起类似的场景,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由相关的诗句想起类似的场景”主客颠倒和介词使用词不当,应该是“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用词不当,共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物体振动。共鸣:由别人的某种情绪引起相同的情绪。此处是强调情感上相同情绪,应该使用“共鸣”。再来看选项,A项,“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语序不当,应该是“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B项,“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词语使用不当;C项,“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词语使用不当,“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振,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语序不当。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下面是某校拟写的一份请柬中的句子,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给予修改。‎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了,我校将于教师节当天早上在学校礼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并表彰一批优秀教师,我校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并请您代表家长在大会上讲几句。希望您认真准备并依时光临。‎ ‎①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改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又来了”改为“又将来临”;(2)“教师节当天早上”改为“9月10日上午8点”;(3)“研究”“决定”,改为将“我校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删去,或改为特邀您(届时)出席(或改为:希望您能届时出席);(4)“讲几句话”改为“发言”;(5)“希望您认真准备并依时光临”中,改为“敬请光临”或“恭候光临”。‎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又来了”的语体与请柬不相符,改为“又将来临”;“教师节当天早上”时间不明确;“研究”“决定”用语欠礼貌,将“我校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删去,改为特邀您(届时)出席;“讲几句话”的语体不当,改为“发言”;“希望您认真准备并依时光临”中,“认真准备”和“依时”也欠礼貌,删去这句;或改为“敬请光临”。‎ ‎【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 ‎21.阅读下面的实验数据,根据要求完成题目,不得出现任何数字。‎ ‎《中国科学报》刊文称中科院某课题组选取42只基本等重的实验鸡,分3组自由散养于同等环境条件的露天养鸡场内,每组14只(13母1公)。实验历时263天后发现:‎ 实验组别 A B C 饲料种类 转基因玉米 普通玉米 有机玉米 产蛋数量 ‎121‎ ‎349‎ ‎449‎ 描述内容:(不超过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不超过2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喂饲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鸡产蛋量大大低于喂饲普通玉米和有机玉米的实验鸡的产蛋量。 (2). (2)转基因饲料影响动物生殖系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表文转换能力。表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画面,不放过图中的文字,然后看图中内容,明确图中寓意指向,最后联想现实,概括答题。本题,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对鸡的调查情况统计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饲料种类” “产蛋数量”两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由图表中的饲料种类和产蛋量对应关系,很快就能得出“这喂饲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鸡产蛋量大大低于喂饲普通玉米和有机玉米的实验鸡的产蛋量”这一内容不难回答。难的是第二小问的结论从何而来,只要细看一下图表,其中有“转基因玉米”这与新闻媒体中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相吻合,这就涉及转基因食品对食用者有无伤害的问题,这样图表得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答题时还要注意到题干中的限制性要求——“不得出现任何数字”“描述内容不超过50字”“结论不超过20字”。‎ ‎【点睛】表文转换题答题步骤:第一、整体认读图表内容。关注图标题目、表头,把握图表大主题或方向。图表式 的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比较对象、比较角度、项目、各种数据及其变化特点),坐标 曲线图要抓住曲线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 流程图要抓住事理的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第二、归纳认读结果,注意:①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 这可能正是图标的关键处,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②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 起提示作用。③把握考题要求。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考题要求往往对 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比较题目要求和图标信息,就可准确回答问题。④简要归纳概括。解答前,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题目要求(句式、字数) 归纳概括,就符合简答要求了。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用词语要准确。‎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在《告别信》中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就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 阅读材料后,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把握今天,收获明天 我们企盼学业成功,实现自己人生中最美的梦想,这无疑需要顽强的拼搏和不懈地奋斗。‎ 经过无数的起起落落,企盼的心情,反而越加强烈,学业水平考试为期不远,就在明天的明天。‎ 明天没有想像的那么完美,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努力,为明天画上美丽的色彩,画上最亮丽的一笔。‎ 一道烦人的数学题,能让我绕来绕去,30分钟绕不出来,一但点破,却能经久不忘。多怀念小学生活,愣没碰上这样的题,这就是长大带来的结果,但长大是不可逆转的现实。‎ 面对遇到的和尚未遇到的难题,我需要破解之方,需要从容淡定,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一位名人说过:“成功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样的坚持多了,也便成了进步。‎ ‎“行百里者半九十”古人此语,不无道理,曾读过故事:有掘井者,费尽移山心力掘了四口井,皆不见水,自认为无水、便弃之而去,其实那第三口井,距水颇近,甚至只须数镐之劳,胜利的水就会汨汨流出,目标咫尺,竟毫无耐心半途而废,岂不哀哉!‎ 王安石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王国维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快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些都是我们学习上很好的座右铭。这些经典语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握正确的方向,“贵在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面对五光十色,面对各种诱惑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如何把握住自己,把握住今天,是我们能否实现美好理想的一个关键点。‎ 我们有了一个理想的学校,有了周围“数以千计,近朱者赤”的好同学,不等于我们就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好学校,好老师和好同学是人生的幸运,但是决定的因素还在于自己的努力,在于自己能否把握住今天,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一步步实现人生理想。‎ 加油!我和我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明天,我们把握住今天!‎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作文要准确立意,就必须认真审读材料。一、题目说明: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永远有一个明天,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幸福恰恰在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等,而题干中又明确了今天与明天的关系的思考的限制。我们要写的是两者的关系,而不能割裂开来只做一个的分析思考。考生要扣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和提示语来分析,具体来说:“永远有一个明天,生活给我们另一个机会将事情做好”意思是希望永远存在,我们在生活中有机会改正错误,可以在明天把事情做得更好;(附:关键词是“明天”,“明天”代表着未来、机会、希望,从这一关键句中,可以立意为:明天可改正今天的错误,使明天更美好;明天是今天的希望;不灰心不丧气,明天会更好等)。“可是如果我搞错了,今天就是我们所剩的全部”意思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是“如果今天把握不好就没有明天的美好,今天是明天的基础,容不得我们犯错,所以要懂得珍惜和把握今天。(关键词是“今天”,“今天”代表着现在、当下、眼前,从这第二句关键词中,可以立意为为:今天把握不好,何来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的基础,不容做错;不要因为有明天的存在,忽视今天的努力等)。“人们都想伫立在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登险阻的过程”意思是今天的努力和付出就是一种真正的幸福,也只有通过今天的努力才能实现明天的辉煌,今天是明天成功的基石。(“巅峰”代表着幸福、成就、梦想的实现,“攀登险阻”代表着付出、努力、进取的过程。从第三句关键词来说,可以立意为:今天努力是为了明天幸福;把握住今天,才会有明天的辉煌;明天的幸福是因为有了今天的基础;今天的创造幸福比明天的拥有幸福更幸福等)。2、写作角度:既可以从个人的成长方面来谈,也可以从国家层面来写,还可以从社会今天与明天来分析。无论从哪个方面立意写作,都要扣住材料含义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3、今天与明天,这是两个时间词,时间是相续的,又是相互影响的。三、立意方向:1.侧重于“今天”来谈两者关系:①今天是明天的基础(或“今天是明天的准备”)②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未来;(或“今天可以为明天努力”)③理想很重要,但把握现实更重要;④现实是理想的土壤;⑤没有现在就没有将来……2.侧重于“明天”来谈两者关系:①明天是今天的希望;(或“明天是今天努力的动力”)②把握当下,是为了实现理想;③今天错失了,明天还有希望;④明天可以弥补今天的遗憾;⑤有了明天才能认知今天的意义和价值…… 3.‎ 两者并重谈关系:①既要把握当下,又要憧憬未来;②既要现实追求,又要梦想情怀;③既能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④不要因为今天存在就忽视明天的意义,⑤不能为了今天而忘记明天,⑥今天的幸福容易被明天遮住……4.其他说明:①无论从哪个方向立意写作,都要注意扣住材料含意和“今天与明天”之间的关系来写。②只谈今天或只谈明天;或者只谈今天和明天,但未揭示二者关系,都属于基本符合题意。③跳出“今天和明天”这一话题,而空谈其它关系的,属于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