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诗歌的托物言志学案
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 诗歌的托物言志 学案 【掘金技巧】 山川河岳、花鸟草虫,都可成为诗人借助的对象。作者一般要描述所借助事物的突出特点,而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可以说,作者的志,就在物的特点与作者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注意: 1.托物言志的诗歌重在分析物象的特征,注意找到物象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2.托物言志诗歌往往伴随着对物象进行描述的手法,主要是正面的描写和侧面的烘托、渲染。 3.答题时尤其注意注释或时代的背景,这些是找到作者志向和情感的突破口。 【掘金实战】 一、(2016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诊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 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1)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4分)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了竹声的美妙含情,令人神往;“侵”写出了竹的影子映在棋盘上,似与人同乐。(2分)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2分)。 (2)托物言志,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2分)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两字的答题思路主要有炼结构、炼手法、炼意和炼境,此题主要是炼手法和炼境,答题时注意首先解释紫的含义,然后再分析效果。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手法的题目,注意从总的方面抒情方式上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感怀、直抒胸臆和怀古伤今,答诗歌手法从全诗看应该集中的抒情方式上,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做具体的分析。 二、(2016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11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菊 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抓住诗中的“紫”“黄”和“香”作答,还要结合典故分析菊花的品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分析意象特征的题目,分析时注意由表及里,首先分析表面的特征:色美、味香,还要注意是托物言志的诗歌,写物是为表达志向,所以还要注意分析和人相同的品格,结合诗中的陶渊明和罗含的典故可以看出四“品高”。 (2)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禁重露”“怯”“愿”等分析。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注意抓住词中的“禁重露”“怯”“愿”带有的情感色彩的诗句进行分析。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三、(2016届天津市天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 舟中二首(其一)【注】 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 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 (1)颔联(第二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 (1)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镇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风浪的威势。 (2) “恶风”“黄流”预示作者生活环境的险恶,借此表达出作者被罢黜之后的愤懑之情;“空荒”“待残更”则表达出归家途中的孤寂落寞之情;借“今头白”“情不尽” 表达出韶光已逝、壮志未酬的悲辛。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下面四句,则着重抒吐情怀。 第五六两句:“岸上空荒火夜明,舟山坐起待残更。”表明险境之来,如此突然,难以拒抗。作者此刻身在舟中,任其颠簸,凝神远瞩,江岸上一片空旷荒凉,只见星星磷火,随风飘荡,送来点点微弱的光亮,只好在舟中坐起,静待更残,“长夜漫漫何时旦”,在风涛之夜,十分盼望黎明能及早到来。诗的末尾两句:“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作者回想他二十多年以来,历尽人世的坎坷,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到此时的萧萧头白,饱尝行路艰难的滋味,此时此地,诉说不尽还家去国之情,深感进退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还家也罢,去国也罢,全是迫于世事,旅途艰难,以致有此时的迁徙,他由此感到了人生的悲痛。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四、(2016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小题。 水调歌头 定王台① 南宋·袁去华 雄跨洞庭野,楚望②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 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楚望:唐宋时按各地的位置规模、发展状况,把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楚望就是指湘州为楚地的望郡。③陵阙:皇帝的陵墓。 (1)结合全词,分析“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两句的作用。(5分) (2)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阐述。(6分) 【答案】 (1)①结构:承上启下,收束了上片的怀古,引出下片的伤今。(3分)②内容:指出从来繁华难久,盛衰无常,定王台的变迁就是历史的见证;由此联想到人世沧桑、朝代兴废,触发了反观现实的深沉思绪。(2分) (2)①表达了岁月如流、生命短暂的感慨之意。“登临处”三句,写眼前看到的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生发出岁月易逝之叹。(2分)②抒发了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之情。“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直抒胸臆,写出报国无门之恨。(2分)③ 写出了满目疮痍、山河破碎、国势日颓的忧国之思。作者借苍凉冷落的深秋景色,从侧面渲染出定王台的残破衰败,暗引南宋王朝满目疮痍、国势日颓的江山残破。(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答题方法如下:①读懂句子,明白句子表达的基本意思,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句子。②抓语言特点。如:有些诗句运用了表现手法,比如对比、动静结合等。有些诗句运用修辞,不如对偶、互文等。有些诗句倒装,有错位之美,有些诗句长于练字,有凝练之美。③注意诗句的位置即诗句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2)试题分析:“登临处”三句,写登临之意。眼前看到的是万古不变的乔木落叶和大江奔流,使人在哀叹历史的情绪上又生岁月如流生命短暂之叹。“书生报国无地”五句,抒写自己报国无门、请缨无路的悲愤。作者心怀报国之心,但朝廷昏聩、腐败无能,使大好河山一夜之间惨遭沦丧,连象征朝廷命脉的袒陵也被敌人的铁骑所践踏。词人满腔的愤恨,难以遏止。这恨有山河破碎之恨,也有服国无门之恨,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萧瑟的秋风和昏暗的落日,更增添了词人的无限忧愁。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比如本题中的“乔木”“大江”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五、(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湖南师大附中海口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境内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5分) (2)诗题和“危似孤臣末世难”中的“孤”字有哪些妙处?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中小孤山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说明”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必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如果能读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二,本题的解答应该不是很难。结合注释,体会谢枋得的人生历程和坚定追求,便不难看到托物言志。 这是谢枋得被强行送往大都时途经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的小孤山所作,借景抒情,寄托胸臆。前四句描绘了小孤山险恶的地势及其遮挡狂澜的作用。后四句借以抒怀,抒自己虽处在末世,身为孤臣,也要英勇杀敌,争取取得抗元斗争胜利的豪情。诗中“海眼无涯骇众观”用以象征环境的恶劣和自身的孤立。“江山有此障狂澜”体现了自己强大的使命感和力挽狂澜的信心。解题时要抓住富有象征意义的关联词。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注释和诗中“海眼无涯骇众观” “江山有此障狂澜”带有的情感色彩来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使全诗增色不少。那么,哪些词是作者有意锤炼,用得传神的呢? 一般说来,有动词、形容词、叠韵词、运用修辞手法的词、词性改变的词、副词及数量词。比如本题“孤”就属于形容词。炼字类答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有什麽作用?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孤”在这里是“孤独”的意思,与小孤山的“孤”字面相应。(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指出其表现手法。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 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表达作者对国家危 难的忧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