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初考试(2018-03)
永春一中高二年期初考试语文科试卷(218.03) 命题:曾向东 审题:陈启民 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隋废九品中正,设进士、明经二科取士。唐承隋制,并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而以进士、明经二科为主。进士科重文辞,明经科重经术。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参加进士科考试被认为是致身通显的重要途径。进士科以考诗赋为主,此外还考时务策等。唐代取士由地方举送中央考试,称为乡贡。被举送应试的人通称为举人。唐人常说“举进士”,例如韩愈《讳辩》说“愈与李贺书,劝贺举进士”,意思是应举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这种人在唐代就称为进士。韩愈《送孟秀才序》说“京师之进士以千数,其人靡所不有”,就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唐初设有秀才科,不久即废,但是唐人后来仍通称应进士科考试的人为秀才。 唐代中央主持科举考试的机关是礼部,考官通常由礼部侍郎担任,称为知贡举。唐人进士及 第第一名称为状头或状元。同榜的人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称为题名会。宴会于曲江边的亭子内,称为曲江会。又遍游名园,以同榜少年二人为“探花使”,探采名花。唐人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称为前进士,还要参加吏部“博学宏词”或“拔萃”的考选,取中后才授予官职。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说,柳宗元“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其后以博学宏辞,授集贤殿正字”。白居易进士及第后,因为取中“拔萃”,所以授秘书省校书郎。韩愈虽然进士及第,但是由于应吏部考选未中,未能得官。为此,韩愈以“前乡贡进士”的名义三次上书宰相求仕。 以上所说的进士、明经等科通常每年都举行考试。此外唐代还有所谓制举,这是由皇帝特诏举行的考试,据说是要选拔特殊的人才。无论取中进士、明经等科与否,都可以应制举。考期不固定,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文辞秀逸科,风雅古调科等等,前后达百十种。这些称为制科。唐代博学宏词科本来也是制科,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以后改为吏部选人的科目,每年举行考试。宋代制举恢复博学宏词科。 宋代最初也以进士、明经等科取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后来也间或兼考诗赋)。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殿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 (选自王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隋代以前,统治者曾创设九品中正制品评人才,选人授官,至隋代设进士、明经二科,以 科举取士代替。 B.在唐代,科举进一步发展,进士、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秀才诸科都先后成为取士科 目。 C.从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科目屡有变化,但进士一科始终得到保留,而且在各代都一直最受 重视。 D.隋唐进士科考查诗赋和时务策,宋代常考的只有经义,诗赋只是间或入选的兼考科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经地方举送到中央参加考试的人称为“举人”,其中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也通称为“秀才”。 B.唐代称进士及第后尚未授官者为“前进士”,《送孟秀才序》中的陈述表明,当时进士及第者甚众。 C.进士及第第一名在唐代称为“状头”或“状元”,后世科举中的“秀才”“探花”等称谓也可能与唐代有关。 D.柳宗元、白居易因分别取中“博学宏词”和“拔萃”而授官,而韩愈虽同样进士及第,却在这种吏部的考选中失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制举是唐代科举考试的组成部分,但从考期和考试科目不固定等特点看,只能算是进士、 明经等常科考试的补充。 B.博学宏词科在唐代本是制举科目,后来改作吏部考选科目,宋代又在制举中恢复,可见唐 宋制举也在发生演变。 C.地方举送,礼部考试,至宋代又增加皇帝主持的殿试,科举制度得以完善,跟后来的明清 科举已无区别。 D.隋唐至宋,科举考试的资格、科目、内容和及第后的授官制度等在继承中变化,这应与各 朝代的时代需要和人才观念有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終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們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侯,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已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无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肩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說:“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妤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拔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說:“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給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莱。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发看小人书。 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細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 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本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晴突然定住了。 那里藏着什么?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晴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节选自2017年7月日《郑州月报》)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第一句就写“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看似突兀,其实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丢了玉簪子的奶奶眼神“茫然而凄切”,这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玉簪子的重视以及丢失玉簪子的心痛。 C.“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本句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 D.本文多处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朴亲切,细节刻画逼真形象,第一人称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5、结合全文谈谈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5分) 6、小说结尾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试分析玉簪以前找不到原因。(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海南儋州那大镇洛南村委会力乍村①,一个古老的客家村庄,绿树环抱,依山傍水,一栋栋客家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村庄的环境不仅让村民自己住着舒服惬意,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感受田园风光。 去年,在海南省第一批美丽乡村名单上,洛南村获评为“海南省美丽乡村”。上榜的原因除了产业发展、乡风文明,还在于洛南村在规划建设中,保留着村落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客家风情特色。2013年改造之初,力乍村就请来海南大学乡村建设的专业团队,制定规划,画“蓝图”,恢复村庄原有的田园景观,“让农村在风貌上更像客家农村”。一批批游客来此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客家民俗,力乍村的客家文化与自然风光,也正式跃入大家的视野。不仅如此,力乍村还打造了“商业一条街”“石雕一条街”“民宿旅店”“休闲农场”等项目,让游客感受到远古客家文化的新传承。 “美丽乡村”的创建,发展培育经济产业是关键。力乍村以农家餐饮业为龙头,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客家擂茶、客家米线等产业发展,搭建旅游公共线路,使力乍变成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游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山水隐村落,村落连山水。从过去的“贫瘠山村”到现在的“美丽乡村”,从客家风情到田园风光,力乍村就像一幅风格迥异、精美绝伦的画作,令人流连忘返。 (摘编自《客家小村变身 文化旅游走红》)(《人民日报》2017年09月01日) 【注】:①洛南村委会下辖力乍、塘坡、牛窝和江头4个自然村。 材料二: 群山含黛,龙狮劲舞。今天上午,永州市宁远县下灌村这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迎来一场旅游盛会,2017年湖南省冬季乡村旅游节在此启幕。 开幕式上,永州市发布“寻根朝圣之旅、生态休闲之旅、永州之野体验、永州冬季美食养身之旅”四大精品旅游线路,邀请游客走进永州,领略秀美的自然风光,体验浓郁的民俗风情,品味独具风味的美食。开幕式后还举办了“永州之野,九嶷部落”多彩冬季系列活动。独具永州特色的绿色产品展销,浓浓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精彩纷呈。 下午举行了乡村旅游踩线活动,游客从全国第二大孔庙宁远文庙,经千年古村下灌村,穿行到禾亭镇琵琶岗村“地球仓”,尽享一场从古到今的特别之旅。近年来,宁远县按照打造“湖南最美乡村”的目标,加快下灌村基础设施建设,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修复古村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下灌景区乡村旅游风貌别具一格。 (摘编自《湖南冬季乡村旅游节宁远启幕》)(《湖南日报》2017年11月22日) 材料三: 近几年,中国乡村旅游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代中国乡村旅游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最初兴起的所谓“农家乐”,到现如今相对高端的“民宿”,乡村旅游产业向着更大的规模和更广的市场发展。 据统计,过去五年,中国乡村旅游游客接待人次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达32.0%和26.2%。2016年,乡村旅游游客接待已达24亿人次,占国内游客接待人次的54.4%;营业总收入达48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12.2%。预计到2020年,全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将超40亿人次,实现总收入2.3万亿元。 (摘编自《乡村旅游渐升温:数说“旅游扶贫”》)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力乍村客家风格的民居和田园风格的景致吸引了不少城市人,人们在此感受自然风光和文化传承。 B.力乍村带动富有地方特色的儋州粽子等产业发展,永州发布“冬季美食养身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凸显了人们立足于以乡村美食带动旅游发展的战略思路。 C.永州进行瑶族风情的民俗表演,展示竹编、木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发展乡村旅游业。 D.过去五年,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2016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占到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一半以上。 8、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近几年,我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各种乡村旅游新形式层出不穷,三则材料均用事实和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B.力乍村让游客体验包粽子、品黄皮、吃农家饭等农家生活,吸引了一批批的游客,保有乡村特色不变是乡村旅游兴盛的法宝之一。 C.材料一与材料二是两篇新闻报道,呈现了乡村旅游的缩影,两地各具特色,文化气息浓厚。 D.材料三用数据和图表告诉我们:乡村旅游游客人数和营业总收入逐年递增,增长率持续提升。 E.无论是材料一和材料二当中儋州和永州的具体做法,还是材料三乡村旅游的数字性总结,都对解决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 9、怎样才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4小题,19分) 张继孟,字伯功,扶风人。万历末年进士。知潍县。天启三年擢南京御史,未出都,奏筹边六事,末言已被抑南台,公道无权,宜严禁馈遗。帝令实指,继孟以风闻对,诏诘责之。左都御史赵南星言:“今天下进士重而举贡轻,京官重而外官轻,在北之科道重而南都轻。乞因继孟言,思偏重之弊。敕下吏部极力挽回,于用人不为无补。”于是忌者咸指目继孟为东林。寻以不建魏忠贤祠,斥为邪党,削夺归。崇祯二年起故官,上言:近见冢臣王永光“人言踵至”一疏,语语谬戾。其曰“惠世扬等借题当议”。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又曰“诸臣所拥戴者,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 夫谦益本,陛下近亦洞然。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会推之时,永光身主其议。乃指公论为拥戴。又曰“欲诸臣疏一面网,息天下朋党之局”。信斯言也,则部议漏张文熙等数十人,是为疏网,而陛下严核议罪,反开朋党之局乎?且永光先为御史李应升所纠,今又为御史马孟正等所论。而推毂永光者先为崔呈秀、徐大化,今则霍维华、张文熙,其贤不肖可知矣。后又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帝并不纳。永光深疾之,出为广西知府。 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稍迁浙江盐运使,忤视盐内官崔璘,左迁保宁知府。十七年八月,张献忠寇成都,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佐巡抚 龙文光协守,城陷被执。献忠借帝号,欲用诸人备百官。继孟等不为屈,乃被杀,妻贾从之。 (选自《明史•张继孟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B.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C.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D.夫云借者/无其事而借名也/世扬与左光斗同事/同心但未同死耳/今左业有定议/世扬方昭揭于天下/后世奈何以借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诏,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或文书等,常见的有诏令、诏书、诏谕等。 B.祠指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文中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加以奉祀。 C.内官是多义词,我国古代既可指君王左右的亲近臣僚,也可指宫中的女官属、宦官太监等,文中指宦官。 D.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得名,亦称作抚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继孟出身科举,仕途不顺。他考中进士,任潍县知县;升任南京御史,后被削去官职;崇祯年间虽然官复原职,后来又遭遇外任和降官。 B.张继孟积极进言,陈述时弊。天启三年,他向朝廷上奏筹划边塞事务六条;崇祯二年,上奏吏部尚书王永光之过,后又弹劾胡应台贪污。 C.张继孟刚者易折,受到排挤。他曾因上书言事,得到赵南星的支持,被人诬陷为东林党人;后受到权臣王永光的嫉恨,被外调到地方任职。 D.张继孟守城御敌,以身殉国。张献忠攻打成都时,他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等人辅佐巡抚龙文光守城,终因寡不敌众,惨死于战乱之中。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3、夫谦益本末,陛下近亦洞然。至腾芳、慎行,天下共推服。(5分) 14、土酋普名声久乱未靖,继孟设计鸩之,一方遂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柳宗元再贬柳州时,从弟宗直、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柳宗一住了一段时间,约半年以后又要离开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桂岭”,在今广西贺县东北。 15、下列各项对本首诗歌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点明别离,描述兄弟惜别之情。“倍黯然”三字,既含万千辛酸于一身,又很自然地开启下文。 B.颔联有对往事的回顾,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吟,既是对柳宗元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又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 C.颈联一写山,一写水,借景抒情,遥想宗一此去路途遥远,充满坎坷艰辛,表达出作者对舍弟此去的担忧关切之情。 D.尾联运用想象,以虚写实。想象在梦中和宗一于江陵相会,“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E.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别离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柳宗元的这首诗融以上多种情感于一诗,雄浑阔远,感慨深沉。 16、人们普遍认为柳宗元的这首诗是一首“伤别并自伤之作”。请结合全诗谈谈哪里体现了柳宗元的“自伤之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7分,每空1分) (1)《阿房宫赋》一文中,“ , ”连用意动,表达杜牧对秦不惜民力,挥霍浪费掠夺于六国的珍宝的痛惜之情。 (2)李煜《虞美人》中,“ , ” 两句表现词人于楼中面对明月,回望故国,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 (3)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 (4)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5)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现实中,有许多“闲事”倒是值得管一管,像王建军和葛红旗这样管“闲事”的人就很多,他们做得风风火火,老百姓也满心感佩。 ②若我们能有一份博爱与豁达于心灵深处,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相信我们的人生就能风清弊绝,四季如画,美不胜收。 ③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几千年发展史,我们能照抄照搬谁的模式发展?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发展? ④经过几天的深谋远虑,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⑤电影《杀破狼·贪狼》中不但劲猛刚烈的打戏让影迷连连称赞,有血有肉的感人剧情也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看点。 ⑥鲁迅在《腾野先生》中并没有直接写自已对东京的失望,而是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刻画了清国留学生成天不学无术的丑陋现象。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用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毕生奋斗,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熔铸于强国强军的伟大事业中,树起一座受人敬仰的精神丰碑。 B.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C.2017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世界暗物质粒子首颗探测卫星“悟空”的首批科学成果。 D.12月1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17年“十大流行语”,包括“不忘初心”“共享”“有温度”“打call”“怼”等流行语入选。 2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9月10日,正在念大学的张华,给高中时的班主任寄上一张祝福卡片: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B.您在研究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您在学术界的威望,人皆仰慕.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拨冗光临此次盛会,您的到来将使大会蓬荜生辉。 C.尊敬的张教授,您在国学的花坛上勤奋笔耕,为弘扬古诗词之美而略尽绵薄之力,让我辈后生尽知唐诗宋词之风采,古典文化之风雅。 D.我们诚挚邀请您莅临本届年会,过去的一年感谢各位企业家和投资人支持,未来的一年期待我们有更多的合作机会,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和光临。 2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国难记忆并非是记住仇恨, ① 让这仇恨潜滋暗长。我们需要记取的,是那个惨痛的时空与那个时空中承载的人道精神和无畏义举。当今世界, ② 和平发展早已成为主色调, ③ 各种人道灾难时有发生,民族悲剧并未绝迹, ④ 对于已经和平崛起的中国而言, ⑤ 并未高枕无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并不应该 ⑥ 国歌中的词句,而应该成为所有国民的不灭警醒。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尽管 但是 即便 / 只是 B 并 虽然 但是 即使 / 是 C 并 尽管 但 即便 也 只是 D / 虽然 但 即使 也 是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学习或研究任何学问, ① ;而属于文学方面的尤为如此。读书的最彻底的办法是读原料书, ② 。最好少读或不读选集和别人对某集的讨论之类。读选集片面不全,选者又有他的嗜好和偏见,不易认识原作者的真面目。别人的讨论未尝不可读,但如果自己根本对于原作尚无从认识,则看别人研究的结果也不能真切了解,等于婴儿待人嚼饭而哺, ③ 。所以别人的讨论之类,是要先于原著有了解之后去看,才能评判其当否,才能得益。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3、材料一: 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比拼的是人类教师与智能机器人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其方式是教师和机器人分别为参加数学比赛的78名初中学生进行四天集中性的教学辅导。结果是,智能机器人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在平均提分上以36.13分打败教师教学组的26.18分。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 材料二: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办公室。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时,男生在等候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男生半信半疑。陶校长又很欣赏地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像被唤醒一般的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我不能用砖头砸同学。”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我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对以上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永春一中高二年期初考试语文科参考答案(218.03) 1、A (3分) B项,“先后成为取士科目”中“先后”二字于文无据.C项,“进士一科…在各代都一直最受重视”错误.隋代无介绍,唐代唐高宗、武则天以后,才“最为社会所重”,第一段“唐高宗、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宋至王安石才独留进士科,最后一段“宋神宗时王安石建议废明经等科,只保留进士科”.D项,隋代无介绍,宋代除经义外常考的还有论策,最后一段“只保留进士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而改试经义,此外仍考论策”. 2、B (3分) 《送孟秀才序》中所称进士,是指当时应举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而非及第的“前进士”,原文第二段为“就是指当时应举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说的”. 3、C(3分) “跟后来的明清科举已无区别”错.三级考试形式虽然基本具备,但考试内容、时间、内容及取中后授官的制度等还有明显区别.明清科举文中未论及,但作为文化常识,学生应有基本了解. 4、C(3分)(没有“夸张”) 5、(5分)(1)线索作用,小说是按照丢玉簪——找玉簪——得玉簪的顺序安排情节的,玉簪使小说的情节发展紧凑合理; (2)人物塑造上,玉簪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玉簪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这表现了奶奶珍视亲情; 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这表现了奶奶干净整洁、热爱生活的形象。 (3)主旨揭示上,“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父亲其实就是奶奶心中的“玉簪子”,玉簪子被父亲找到,又回到奶奶手中,暗示了奶奶日思夜想的儿子又回到奶奶身边。揭示了小说“父母盼儿归,珍视亲情”的主旨。(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 6、(6分)(1)奶奶老了,眼睛花了,记性差,可能之前将玉簪放在樟木箱里又忘记了。 (2)奶奶因思念在外地的父亲,经常打开樟木箱翻看父亲儿时的物品,玉簪是不小心掉进去的。 (3)玉簪也有可能是奶奶故意放进樟木箱的,目的是让爷爷催促父亲回来寻找,父亲回来了,奶奶就能见到她思念的儿子了;寻找玉簪其实就是让父亲回家的最好理由。(每点2分,合意即可) 7、B(3分)解析:“立足于”太绝对。 8、BC(5分)解析:A选项,“三则材料均用事实和数据”错;D选项,增长率并未升高;E选项,并未对解决中国乡村旅游的相关问题有重要指导意义。 9、(4分) ⑴保留乡村风情特色,恢复村庄原有景观; ⑵发展生态休闲、文化体验等多种旅游业态,培育经济产业; ⑶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注重文化传承; ⑷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每点1分) 10、C(3分)“同事同心”译为“同官同心”,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天下后世”偏正短语,不可断开,故选C.句子译为:所谓借,是没有事实而假借名义。世扬与左光斗同官同心,只是没有同死罢了。现在左光斗已经有了结论,世扬的事刚真相大白于天下后人,为什么说是借呢? 11、A(3分)“上级给下级的”错,应是“天子下达臣属的”。 12、D(3分)“终因寡不敌众,惨死于战乱之中”错,原文“城陷被执。献忠借帝号,欲用诸人备百官。继孟等不为屈,乃被杀”,城池失陷被俘。张献忠自称皇帝,准备要这些人充任各级官员。继孟等人不肯屈服,被杀。 13、(5分)“本末”,前后行为;“洞然”,完全明白;“推服”,推许、佩服。3个重点字词各1分,前后句意各1分。译为:钱谦益的前后行为,陛下近来已完全明白。至于腾芳、慎行,都是天下人所推许、佩服的人。 14、(5分)“靖”,平定;“鸩”,毒死;“遂”,最终。3个重点字词各1分,前后句意各1分。译为:土著酋长普名声长时间作乱未能平定,继孟设计将他毒死,那一地区最终得以安定。 参考译文: 张继孟,字伯功,扶风人。万历末年考中进士。任潍县知县。天启三年提拔任南京御史,未出都城,上奏筹划边塞事务六条,结尾处说自己被压抑而任南京御史,公道不能发扬,应该严禁赠送钱物。皇帝命令他指出具体事实,继孟以传说的消息回答,皇帝下诏加以追问责备。左都御史赵南星上疏说:“现在天下重视进士而轻视举人、贡生,重视京官而轻视外官,重视在北京的监察官员而轻视在南京的。请求由继孟的意见出发,考虑偏重的弊病。命令吏部极力改变这种状况,对于任用人才不是没有益处。”于是忌妒继孟的人都认为他是东林党人。不久因不肯修建魏忠贤生祠,被斥责为邪党,削去官职返回故乡。崇祯二年,官复原职。张继孟上疏道:最近见到吏部尚书王永光“议论不断”一疏,句句荒谬乖张。其中说“惠世扬等借题发挥应受处分”。所谓借,是没有事实而假借名义。世扬与左光斗同官同心,只是没有同死罢了。现在左光斗已经有了结论,世扬的事刚真相大白于天下后人,为什么说是借呢?又说“诸臣所拥戴的,是钱谦益、李腾芳、孙慎行”。钱谦益的前后行为,陛下近来已完全明白。至于腾芳、慎行,都是天下人所推许、佩服的人。当大家推举他们的时候,永光自己主持这种意见。却说公论为拥戴。又说“希望诸臣网开一面,息止天下朋党局面”。如果这种见解是正确的,那么吏部讨论时漏掉张文熙等数十人,是宽大,而陛下要严格审查追究罪责,反倒是导致朋党的局面吗?况且永光过去被御史李应升检举,现在又被御史马孟正所指责。而吹捧永光的先是崔呈秀、徐大化,如今则是霍维华、张文熙,王永光是好是坏就很清楚了。其后又弹劾南京兵部尚书胡应台贪污,崇祯皇帝都没有听取他的意见。永光非常憎恨他,派他出京任广西知府。土著酋长普名声长时间作乱未能平定,继孟设计将他毒死,那一地区最终得以安定。逐渐升任浙江盐运使,得罪巡察盐务的宦官崔璘,降为保宁知府。崇祯十七年八月,张献忠攻掠成都,继孟与陈其赤、张孔教、郑安民、方尧相等协助巡抚龙文光合力守城,城池失陷被俘。张献忠自称皇帝,准备要这些人充任各级官员。继孟等人不肯屈服,被杀,其妻贾氏也随他死去。 15、CE(5分)析:C项,“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是诗人在写自己的遭遇,被贬到离京城有六千里的地方已有十二年之久.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E项,“融以上多种情感于一诗”有误,本诗融“别离”与“迁谪”于一诗.“别离”之意,集中于诗歌的首联、颈联、尾联中. “迁谪”之情,集中于颔联,颈联主要以环境之险恶僻远来暗示. 16、(6分)①首联以“零落残魂”喻指自己亲人相继弃世,宗一又要北去,诗人更觉形单影只的处境,充分表现出诗人苦涩的心境. ②颔联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写我被贬谪既远且久,被贬僻荒,身世孤零,历尽艰危.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的悲愤不平之情. ③颈联写今与弟分离,一留桂岭,一趋涧庭,自己于瘴疬之中,实难堪矣. ④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析:柳宗元的“自伤之情”需要结合全诗进行解答.从首联“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写别离亲人时诗人的孤苦.颔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通过“六千里”“十二年”这一时空写诗人离家的远且久,有慨叹也有愤懑.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通过“ 桂岭”和“ 洞庭”这两地,表明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只能寄以出现荆门烟树的相思梦,写出兄弟间的深厚感情. 17、(7分)(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长使英雄泪满襟(4)叶上初阳干宿雨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8、B(3分) (①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或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句中取第二个意义,符合语境;②风清弊绝: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此处使用对象错误;③指手画脚: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④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此处应用“深思熟虑”;⑤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很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事说个不停。⑥“学”“术”指学问、本领,是名词,并非指“学习”) 19、A(3分) (B 成分残缺,最后一句“图书”前加“使”;C 语序不当 “首颗”应该放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前面;D句式杂糅,“包括……入选”杂糅,可删去“入选”。) 20、D(3分) ( A项,“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这里使用不当; B项,“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这里使用不当; C项,“略尽绵薄之力”是个谦词,用于帮助他人的时候说自己出力不多.这里使用不当) 21、C(3分)(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转折。即便:用来加强语气,指即使;纵使) 22、(6分)①总要先从读书入手 ②直接与作者交流 ③尝不到真实滋味。(每空2分,意合即可) 23、(60分) 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最近,在河南郑州举行了智能机器人与三位名师团队对决的首场教学比赛,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获得了胜利.在震惊之余,我不禁陷入沉思,在新时代,传统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吗?未来,教师会消失吗? 其实,只要认真去审视这场人机对决,我们便不难找到答案. 在这场对决中,双方比拼的是“谁更擅长教学,谁提升考试能力更强.”智能机器人代表的是“拥有高精尖的技术团队、百名特级教师研究组,成功地将智能技术与教育经验融为一体的国内第一家人工智能智适应教育机构”,而三位名师团队代表的仅是有着“17年平均教龄的中高级老师”,其实,从双方的力量来看,孰优孰劣,便一目了然了.与其说是智能机器人赢得了比赛,不如说是它背后庞大的精英团队赢得了比赛.3个中高级教师PK由100个特级教师组成的研究组啊,更不要说智能机器人本身是依靠程序精密、反馈及时、矫正到位的大数据教学方式来比拼了. 虽然这场比赛智能机器人赢了,但在我看来,这并不能证明机器人的教学水平就一定比教师好,只能说在智能机器人的帮助下,学生的考试能力增强了.因为智能机器人能够通过大数据,对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及时评价,对知识欠缺点及时补救,使辅导更到位.这纯粹是技术性的东西.如果智能机器人一直这样辅导学生的话,或许他们真的可以成为解题高手,但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霸”!因为“学霸”除了考试成绩好之外,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应该是“顶呱呱”的,例如情商、逆商. 我们不要忘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单包括学习能力、还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就目前而言智能机器人还不具备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还必须要依靠教师才可以. 教育家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面对着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他并没有简单地判断谁对谁错,而是本着热情关怀、耐心教育的真心,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用特别的爱做道具,把“四颗糖”串成一个“糖葫芦”,把“尊重和理解、信任和支持、赏识和鼓励、宽容和体贴”轻轻地递给那个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唤醒他的良知和动力.如果是智能机器人,它会怎么样判断呢?在它的世界里或许只有对、错之分,正、误之别;或许它会认为,打人就是不对,被打的就是受害者吧.作出的判断尚且不能够依理依据,更不要奢望它能够去“教育”学生了. 尽管智能机器人在教学和提升考试能力方面取得非凡的成绩,但并不代表它在未来就可以取代教师,在感性的世界里教师还是主宰.而教师在新时代的教学教育当中也要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如果能够借助智能机器人的力量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对教育事业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解析】 一、材料解读: 材料一,智能机器人依靠大数据教学方式,在知识教学、提升考试能力上有较大优势. 材料二,教师在情感教育、人性关怀上能唤醒犯错误的学生.两个材料的基本内容是,智能机器人与人类教师的教育教学孰优孰劣. (1)相同点: 两则材料都涉及教育教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发挥各自所长,让教育教学工作更有效. (2)相异点: 第一则材料侧重讲机器人依靠大数据分析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成绩提高的优势.第二则材料侧重讲人类教师在对学生情感教育、人性关怀方面的优势. 二、参考立意: 可从两则材料分别立意,但最好是从两则材料综合立意; 1、从第一则材料立意:从智能机器人的大数据分析看教学方式的前景; 机器人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严谨、科学的分析; 浅谈机器人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成绩的有效性; 2、从第二则材料立意围绕教师对学生教育这方面可谈,情感的沟通,价值的引领,精神提升,人格塑造,智慧启迪. 3、综合立意: (1)综合两则材料,可在比较其优劣的基础上立意.如: 智能机器人与教师教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智能机器人教学就一定能超过人类吗? 智能机器人教学的劣势在哪里?智能机器人教学永远不会唤醒学生; 大数据分析在当今教学中的重要性; 谈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人是机器人的主人,人类是主宰世界、创造万物之灵. (2)从育人的角度看,既要让学生增长科学知识,更要让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情感有智慧的 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