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名师伴学(必修2)

必修2第13课+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知识概览·‎ ‎【作者简介】‎ 恩格斯(1820—1895),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 他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众望所归的领袖。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悼词,我国古代称为“谏辞”“哀辞”“吊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或文章。悼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悼词是指向死者表示哀悼、缅怀与敬意的一切形式的悼念性文章。狭义的悼词专指追悼大会上对死者表示敬意与哀思的宣读式的专用哀悼文体。所以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原因、时间、地点及其享年,还有死者生前的身份、职务;然后追述死者的经历和一生中做出的成就、贡献,并简要地做出评价,最后对死者表示哀悼之情,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等,简而言之,就是对死者生平的评述和对死者深切的悼念,也就是要“论其人”和“述其哀”。‎ ‎【重点理解】‎ ‎1.文中语句“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中加点词语的顺序可否调换?‎ ‎【答案】 不能。“满腔热情”表明马克思斗争的高度热情,“坚忍不拔”表明马克思斗争的坚强意志,“卓有成效”则表明马克思斗争的成绩卓著。前两者表现了马克思伟大的革命情操,后者表现了马克思辉煌的革命成果。“尊敬、爱戴和悼念”则表现了感情的层进,更不能调换。咀嚼这些词语,更能品味出作者真挚而丰富的感情。‎ ‎2.怎样理解“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这句话?‎ ‎【答案】 “这种或那种方式”具体指不论是理论发现,还是革命实际,也不论是宣传群众,还是组织群众,马克思都是为了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立无产阶级新社会。‎ ‎【难点探究】‎ ‎1.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把这一切都考虑过了,如果我们生活的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而现在好多同学看着社会上流行什么就想着将来从事这一行业,请你谈谈对将来职业选择的看法。‎ 提示:选择职业可以说是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第一步,对职业的选择要慎重,不能太过随意,选择正确的职业,对于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很大的帮助,起点决定高度,职业选择的眼光要高一些。‎ ‎·能力提升·‎ ‎【课内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空白(kōnɡ)  肤浅(fū) 悼念(dào) 卓有成效(zhuó) ‎ B.驱逐(zhú) 繁芜(wú) 豁然(huò) 不可估量(liánɡ)‎ C.奠基(diàn) 剩余(chènɡ) 诅咒(zǔ) 浅尝辄止(zhé)‎ D.撰稿(zhuàn) 忌恨(jì) 诬蔑(wǔ) 双重身份(chónɡ)‎ ‎2.下列词语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 忌恨 诬蔑 浅尝辙止 B.纷繁芜杂 驱逐 衷心 独到见解 C.不可估量 遗误 肤浅 插科打浑 D.绰有成效 诽谤 诅咒 源远流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及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C.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 D.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4.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________和最受________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________他、________他。‎ A.忌恨 诬蔑 诅咒 诽谤 B.诬蔑 忌恨 诅咒 诽谤 C.忌恨 诬蔑 诽谤 诅咒 D.诬蔑 忌恨 诽谤 诅咒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①永垂不朽(流传) ②垂询(低下头) ③垂死(将近) ④垂涎(向下流或滴) ⑤豁然开朗(开阔) ⑥豁达(豁亮) ⑦豁免(免去) ⑧芜杂(繁杂) ⑨平芜(野草丛生的地方) ⑩荒芜(野草丛生)‎ A.②④⑥⑦   B.①③⑤⑨‎ C.③⑥⑧⑩ D.②④⑤⑩‎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正像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的达尔文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B.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C.他曾经密切注视各种电学方面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D.据报道,比起平躺或趴着睡,侧着睡对人的大脑更有帮助,因为侧睡有利于大脑进行自我清理,同时也可以减少阿兹罕默症、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疾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7.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8.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做类比? ‎ ‎9.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指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 ‎10.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4.答案: C ‎5.答案: B ‎6.【解析】 A项,改为“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C项,改为“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D项,成分残缺,“减少”少了宾语,应在最后加上“发病率”或“的发生”。‎ ‎【答案】 B ‎7.答案: 即使 但是 甚至 而且 ‎【课外拓展】‎ 悼念乔治·桑 ‎(法)雨 果 ‎ 我为一位死者哭泣,我向这位不朽者致敬。‎ ‎ 昔日我曾爱慕过她,钦佩过她,崇敬过她,而今,在死神带来的庄严肃穆之中,我出神地凝视着她。‎ ‎ 我祝贺她,因为她所做的是伟大的;我感激她,因为她所做的是美好的。我记得曾经有一天,我给她写过这样的话:“感谢您,您的灵魂是如此伟大。”‎ ‎ 难道说我们真的失去她了吗?‎ ‎ 不。‎ ‎ 那些高大的身影虽然与世长辞,然而他们并未真正消失。远非如此,人们甚至可以说他们已经自我完成。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这真是崇高的变容。‎ ‎ 人类的躯体乃是一种遮掩。它能将神化的真正面貌——思想——遮掩起来。‎ ‎ 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她从肉体中超脱出来,自由自在,虽死犹生,永垂不朽。啊,自由的女神! 乔治·桑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他的伟人都是男子,惟独她是伟大的女性。‎ ‎ 在本世纪,法国革命的结束与人类革命的开始都是顺乎天理的,男女平等作为人与人之间平等的一部分,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应该显示出,她们不仅保持天使般的禀性,而且还具有我们男子的才华。她们不仅应有强韧的力量,也要不失其温柔的禀性。乔治·桑就是这类女性的典范。‎ ‎ 当法兰西遭到人们的凌辱时,完全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她争光载誉。乔治·桑永远是本世纪的光荣,永远是我们法兰西的骄傲。这位荣誉等身的女性是完美无缺的。他像巴贝斯①一样有着一颗伟大的心;她像巴尔扎克一样有着伟大的精神;她像拉马丁一样有着伟大的灵魂。在她身上不乏诗才。在加里波第②曾创造过奇迹的时代里,乔治·桑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 列举她的杰作显然是毫无必要的,重复大众的记忆又有何益?她的那些杰作的伟力概括起来就是“善良”二字。乔治·桑确实是善良的,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崇敬总是有它的对立面的,这就是仇恨。有人狂热崇拜,也有人恶意辱骂。仇恨与辱骂正好表现人们的反对,或者不妨说它表明了人们的赞同——反对者的叫骂往往会被后人视为一种赞美之辞。谁戴桂冠谁就招打,这是一条规律,咒骂的低劣正衬出欢呼的高尚。‎ ‎ 像乔治·桑这样的人物,可谓公开的行善者,他们离别了我们,而几乎是在离逝的同时,人们在他们留下的似乎空荡荡的位子上发现新的进步已经出现。‎ ‎ 每当人间的伟人逝世之时,我们都听到强大的振翅搏击的响声。一种事物消失了,另一种事物降临了。‎ ‎ 大地与苍穹都有阴晴圆缺。但是,这人间与那天上一样,消失之后就是再现。一个像火炬那样的男人或女子,在这种形式下熄灭了,在思想的形式下又复燃了。于是人们发现,曾经被认为是熄灭了的,其实是永远不会熄灭。这火炬燃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光彩夺目,从此它组成文明的一部分,从而屹立在人类无限的光明之列,并将增添文明的光芒。健康的革命之风吹动着这支火炬,并使它成为燎原之势,越烧越旺,那神秘的吹拂熄灭了虚假的光亮,却增添了真正的光明。‎ ‎ 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 埃德加·基内③逝世了,但是他的高深的哲学却越出了他的坟墓,居高临下劝告着人们。米谢莱④去世了,可在他的身后,记载着未来的史册却在高高耸起。乔治·‎ 桑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她留给我们以女权,充分显示出妇女有着不可抹煞的天才。正由于这样,革命才得以完成。让我们为死者哭泣吧,但是我们要看到他们的业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伟业,得益于颇可引以为豪的先驱者的荚灵精神,必定会随之而来。一切真理、一切正义正在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我们听到的振翅搏击的响声。‎ ‎ 让我们接受这些卓绝的死者在离别我们时所遗赠的一切!让我们去迎接未来!让我们在静静的沉思中,向那些伟大的离别者为我们预言将要到来的伟大女性致敬! ‎ ‎ (姚远 译)(选自漓江出版社《洋文观止》)‎ ‎【注】①巴贝斯(1809~1870),法国著名政治家。‎ ‎ ②加里波第(1807~1882),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 ‎ ③埃德加?基内(1803~1875),法国哲学家。‎ ‎ ④米谢莱(1798~1874),法国著名历史学家。‎ ‎1.理解划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⑴他们在某种形式下消失了,但是在另一种形式中犹可见。‎ ‎⑵乔治·桑就是一种思想。‎ ‎2.文章第十自然段,作者将乔治?桑和其他伟大作家放在—起比较,有什么作用?‎ ‎3.如何理解“当然她也招来某些人的仇视”一句话的内涵。‎ ‎4.下列对这篇悼文的赏析,不够正确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悼文,更是对“伟大”和“善良”的颂歌;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辞,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说理的辩证性和语言的哲理性是这篇演说稿的两大特色。 ‎ B.面对乔治·桑的逝世,作者用低沉的语调,哀伤的言辞,去述说死者的生平和病逝;用高亢的语调,诗化的语言,讲述了乔治?桑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 C.作者在文中指出,伟人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在离逝的同时“新的进步已经出现”。启示人们,对伟人的逝世不应持悲观态度,在看到伟人逝去的同时,还须看到他的贡献和力量。‎ D.“劳动者离去了,但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这是包含辩证思想的一句话。意思是乔治·桑的形体己逝去,但她留下了无数杰作佳品。‎ E.这篇演说辞不同于一般悼念文章,它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留下的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这正是作者人生观、世界观的一种体现。‎ F.这篇文章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显示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思想深度。 ‎ ‎·典型例题·‎ ‎【好题展示】‎ 马克思之墓 南 帆 ‎①在英国,可以见到许多名流的塑像,威灵顿、丘吉尔、司各特、牛顿等。牛津大学的图书馆是某个富豪捐赠的,图书馆门前就有一尊这个富豪的铜像。伦敦的某个地铁站口甚至塑起了一尊福尔摩斯像。‎ ‎②海德公园里矗立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纪念碑。这座纪念碑如此之高,以至于拍照时不得不用广角镜头。纪念碑纪念的是一个叫阿尔伯特的男人。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生平事迹,他最为重要的身份是女王的丈夫。据说他去世之后,伤心的女王大约有七年的时间不理朝政。这座纪念碑应当是爱情和皇家财富的共同象征。‎ ‎③其实,英国人更为热衷的是另一桩爱情纠葛——戴安娜王妃的故事。纪念戴安娜的活动至今不衰。戴安娜逝世的周年忌日,无数人自愿地献上了鲜花和花圈。海德公园几条主干道的路面上,每隔不远的距离就钉有一面铜牌子——因为戴安娜曾经从这几条路上走过。人们爱戴戴安娜的原因不仅是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平民精神。她时常以王妃的身份参加多种慈善活动,她不在乎皇室装腔作势的清规戒律,也没有刻意将那一场举世瞩目的婚礼作为摆脱平民世界的仪式。‎ ‎④可是,这种爱戴之中是不是仍然隐藏了某些势利之心呢?戴安娜的传奇寄托了众多凡人的梦想,而且,戴安娜故事的后半段仍然是这种故事的延续。她可以大步跨出肯辛顿宫的大门,然而,接走她的仍然是埃及巨富多迪的奔驰轿车。‎ ‎⑤热衷于戴安娜平民精神的英国人大概不会想到马克思了。没听说英国的什么地方有马克思的塑像。马克思说了一些权贵们不爱听的话,有钱人当然不想为他树碑立传。令人感叹的是平民的沉默。穷困的马克思为无产者呐喊了一辈子,风雨无阻。然而,那么多人却慷慨地将鲜花和花圈掷给了象征性参加过几次慈善活动的戴安娜。这个世界肯定有什么地方,出了差错。‎ ‎⑥当然,还不是所有的人都被电视或者报纸上名流表演的消息收买。还有人懂得马克思和《资本论》。英国的BBC开展了一项调查——谁是影响20世纪的十位名人?广泛投票的结果,马克思竟然名列榜首。这个消息令许多人意外,‎ 也令许多人惊喜。这个消息令人恢复了一些信心:历史的天平仍然存在。‎ ‎⑦前往拜谒马克思墓的时候才知道,马克思所安葬的海格特公墓已经私有化,一个毕生倡导公有制的思想家还是无法让他的葬身之地脱离旧世界。收购海格特公墓的是一个老妇人,她规定进入公墓必须交费。尤为苛刻的是,每带入一台照相机必须加付一个英镑。‎ ‎⑧马克思的墓原先夹杂在一大堆坟墓之间,平躺于地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英国工人和各国共产党合力重建了马克思墓。新的马克思墓位于公墓东北角的路边,墓碑是花岗岩砌成的一个高8英尺的方柱,方柱顶上安放着马克思的铜铸头像。“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 ‎⑨返回的时候,有人问起马克思的后代。据说伦敦还有一个,不知是第几代孙子或外孙,在开出租车。如果这个传闻属实,那么,他至今应该还是标准的工人阶级的一员吧。‎ ‎(有删改) ‎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写英国人对名流的态度时用语饱含讥讽,鲜明地表现出对世俗观念的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 B.作者写到世人对马克思的态度和评价时情感复杂,但态度鲜明:能多给这位伟人一些注视的世界才是清醒公平的世界。‎ C.本文以“马克思之墓”为题,却用大量篇幅写了社会名流和权贵的塑像和纪念碑,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 D.文章结尾关于马克思后代的传闻看似闲笔,实则深刻,因为作者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了。‎ ‎2.第⑧段中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后,作者为什么会“看着墓碑上镌刻的这一句马克思的名言,心中无限感慨”?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说明。‎ ‎3.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提及马克思后人的情况,简要分析本文中作者这样安排的深意。‎ ‎1.【解析】 A项,“鲜明……否定以及对英国平民的批判”说法错。C项,“欲扬先抑”错。D项,“从中得到安慰”“马克思主义后继有人”错。‎ ‎【答案】 B ‎【模拟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150年后,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却奇迹般地复活了。‎ 上世纪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惠恩出版了《马克思传》。这本获得英国“四频道”电视台年度最佳政治书籍的传记。引导出欧洲人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这本书还原了马克思的原貌: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博学的思想家,一个注重实证研究、对资本利弊了如指掌的经济学家,一个充满人道情怀但不太看得起工人鲁莽行动和不动脑子的革命家,一个在生活、工作和情感上充满诗意的文学家。‎ 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动摇的,但在民间,马克思总与“红色”“革命”“苏维埃”“斯大林”联系起来。冷战结束后,这些词汇被历史收留,马克思从柏林墙的废墟中站起来,让墙东墙西的人都看到大胡子伯伯的温情、严谨和可爱。千禧年之际,在马克思生活和工作过的英国,剑桥大学教授们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尽管布莱尔抛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路线。马克思的“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鸦片”被评为最佳名言,不久,便发生了“9·11”事件!2005年7月,英国广播公司公布了“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的调查结果,马克思荣登榜首。‎ 在欧洲大陆,马克思被政党立为精神领袖。中立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党说法国右翼政党从未脱离马克思主义。今年法国总统大选之前,主流政党都带有“马克思光泽”。左翼的社会党不断宣称要平衡劳资关系,要“吓住资本家”;中偏右的人民运动联盟指责“流氓老板”只顾给自己装腰包,而不顾工人生存状态,把工厂都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外了。‎ 东欧、中欧国家在急遽的民主化和自由化进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不少左翼政党经过“在野”的阵痛后重新认识“真正的马克思”,在新生后重新执政。马克思重返欧洲且被大众所接受,除了学术界不受冷战时期意识形态影响而客观研究的启蒙外,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劳工阶层。全球化拉近了国家间的距离,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但也加剧了资本家的财富集中,欧美国家的中产阶级因生产、技术和资金的全球流动而被涮到劳工阶层队伍中。联合国最近的报告估计,全球2%的富人拥有全球逾50%的财富,而全球50%的穷人仅拥有1%的财富。《资本论》很完整地指点了其中的迷津,所以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才能充分显示。‎ 同时,西方学术界对马克思的研究更加深入。过去提起马克思,只说《资本论》和经济学;现在说起马克思,至少会说出《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德意志意识形态》,认为他贯穿哲学、经济学、阶级斗争学说、社会学和政治学。去年,英国和美国的两位学者发表同样的研究成果,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划时代的经济学著作,也是多类型的文学杰作。‎ ‎《资本论》完全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是一部未完成的文学大著。‎ 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这不仅还原着马克思的真实面目,也让人们时时记住马克思的自白:“我所知道的一切,就是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原来是信奉社会主义的还是信奉资本主义的人,今天都感受到了马克思的魅力。‎ B.执政的工党在“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评选中,把马克思评为第一名,布莱尔则持反对态度。‎ C.《资本论》的文学多样性,表现在它可以当做一部哥特式小说、维多利亚情节剧、希腊悲剧或斯威夫特式讽刺文学来读。‎ D.在马克思重返欧洲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经济学史上的里程碑式的地位是百年来不曾动摇的。‎ ‎5.请简要概括马克思重返欧洲的原因。(4分)‎ ‎6.为什么说马克思在欧洲复活是奇迹?为什么说无论在民间还是学术界,马克思重返欧洲是历史的进步?‎ ‎4.【答案】B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答案】①欧洲学术界结束冷战思维,能客观冷静地看待马克思。②全球化浪潮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困惑着欧洲劳工阶层。③欧洲学术界发现了马克思的多方面的魅力。④马克思的重要性、预见性和伟大性到21世纪得到充分显示。‎ ‎【解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答案】为什么说是奇迹:在全球化的今天,共产主义国家在欧洲几乎消逝,马克思在欧洲却受到重新认识和热烈追捧。(3分)(用第一段原文来回答也可)为什么说是进步:①无论是民间还是学术界,都从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影响中走了出来,能客观地对待马克思了实用类文本阅读 马克思重返欧洲 白 烁 150多年前,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开宗明义:阅读答案。②还原了马克思的真实面目。(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的答题区间为第一段,注意抓住原文的关键词句。第二问的答案区间为末段,但要结合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