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内蒙古包头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包头市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唯有如此,传统文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 B.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的严重威胁。 C.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院观赏戏剧。 D.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力的传统文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这个话题。 B.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有辩证性。 C.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热映为例,论证了技术力量使传统文化复兴、繁荣的可能性。 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将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保存意义重大,而如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为活的文化也是关键问题。 B.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C.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在信息和交通愈发便捷的全球化时代,必将遭遇淘汰。 D.只要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态呈现传统文化,并借助技术的力量,就能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答案】1.A 2.B 3.A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A项,“……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而惹上官司”错误,因果关系不当。选项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B项,“挑战大于机遇”错误,选项曲解文意,从原文中间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论述来看,应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能得出孰大孰小。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让我们在全球化时代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逻辑颠倒,从文中来看,不是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全球化浪潮中扎根并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是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根,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C项,“必将遭遇淘汰”说法片面,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掘墓与复兴、威胁与生机,其实也就是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D项,“只要……就能……”说法绝对化,由文章最后一段可知,传统文化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的前提条件很多,不仅包括借助技术力量和改变呈现形态,还包括借助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以及使其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等。 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缝山针 非鱼 年又春是市文化局的助理调研员,也是个业余画家,他的写意山水在省里小有名气。 局里开党委会研究驻村扶贫工作,说市里要求必须有一名副县级干部带队,在扶贫村帮扶一年,尽快帮村民走上致富路。年又春一听说是高阳村,他忙说,我去。 高阳村年又春去过。几年前他出去写生,骑一辆自行车三转两转到了一个小山村,①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他躺在树下睡了一觉,然后支起画架,画了一幅《听槐》。临走的时候,年又春问一个放羊孩子,那孩子吸溜着鼻涕告诉他:这是高阳村。 正月十五没过,年又春就带着被褥、军大衣、煤气灶、米面油盐,和两名驻村队员来到高阳村。村民们敲锣打鼓欢迎他们的到来,年又春看到寒风里热气腾腾的欢迎队伍,他的心一颤:一定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帮百姓致富。 年又春从局里要来一部分扶贫资金,又借助各种关系拉来十来万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帮扶工程建成了,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村委开会也到他们宿舍去了,大事小事都要跟他们商量。 ②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年又春站在山顶上,深深呼吸着山风带来的果实成熟的香味,他又一次醉了,久违的情绪在胸膛里鼓胀。 下山的时候,年又春看见瘦瘦的高小根背了一大筐煤。他早听说高阳山上有煤,可一直没顾上详细问。他叫住高小根,要看看他筐里的煤。高小根说这煤是无烟煤,好烧。山上不少,也不深,有时候找准了几镢头下去就能看到黑煤。 年又春一听立即兴奋了。这么好的资源怎么村里就不知道开发呢,要开发出来,村民不早富了,还用他们来扶贫?年又春一回村就把村委会主任叫来,问他煤的事。主任说早也想开发,村里没钱,投资不起。找市煤炭局的一个技术员来看过,他说都是“鸡窝矿”。年又春问他啥叫“鸡窝矿”。主任说就是矿床太小,一小片一小片,跟鸡窝一样。年又春一听沉下脸,“鸡窝矿”也是矿啊,怎么着也能给老百姓带来财富不是?村主任一听忙点头说,是,是,是。 于是,高阳村的煤矿开挖了。没钱,招外地的人来开发,村委会账上的钱慢慢多了,村民下窑挖矿,每天也可以挣八十块钱。高阳村热闹起来了,轰隆隆的汽车、拖拉机从年又春帮忙铺设的公路上开进来,又开出去,一车车煤挖出来,又拉走,换成了钱。第二年春天到来时,一些村民家里开始准备盖新房,谁见了年又春都双手拉着他说感谢啊,感谢党。 年又春是喝完高小根的喜酒才离开高阳村的。高小根在矿上挣了钱,买了辆三轮摩托,还从山外娶回一个漂亮媳妇。年又春借着酒劲说:新娘子长得好看,回头给我当模特。高小根乐得直握手,不停说:喝酒,喝酒。 年又春的扶贫工作结束了,在全市召开的表彰会上,年又春做典型发言,他声情并茂,会场上好多人都在悄悄擦眼泪。没多久,年又春的先进事迹报到了省里,省里对市里的驻村帮扶工作进行了嘉奖,年又春不但晋升一级工资,还被调到市科协做了主席。 年又春一年多后翻看他的获奖作品《听槐》时想起了高阳村,他对高阳村的深厚情感被一下勾了起来。到高阳村去!年又春立即带上司机出发。 ③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 停,快停下。年又春看见高小根了。司机停下车,年又春下车叫高小根,高小根迟疑了一下才认出是他,忙过来拉着年又春的手说:年局长来了,大家都一直念叨你呢。年又春叫高小根一起坐上车回村,高小根说不了,他得上坟去。年又春忙问:谁不在了?高小根苦笑一下:媳妇。八月份下大雨,她从山上下来,一个挖过的废煤矿突然塌了,媳妇一下陷了进去,肚子里还有五个月大的孩子。 年又春惊呆了,怎么会这样?他沉默了一会说,我们一起去。年又春和高小根一起慢慢朝山上走,年又春越走越心惊。满目疮痍!他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所看到的。到处是挖过的和正在挖的小煤窑洞,废弃的煤矸石。曾经茂密的树林,现在几乎不剩几棵树,孤单地守着快速苍老的高阳山。 年又春在高小根媳妇的坟前跪了下去:都是我的错。高小根忙拉起年又春,年局长,你是我们的致富大救星,是她命不好,赶上了,怎么能赖你呢? 年又春没有勇气走进高阳村里,他匆忙赶了回去。 三个月后,市里禁止小煤窑开采的通知下来了,一件由年又春设计的巨型雕塑也从省城运到了市里,又被运到高阳村,是年又春自己掏钱制作的。 那是一根细细的弯弯的金属大针,足有十来米高,斜依在一个底座上,在太阳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年又春给这个雕塑取名字叫:缝山针。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三段叙述年又春和高阳村的渊源,交待了他特别想去高阳村驻村扶贫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积极热情地开展扶贫工作作了铺垫。 B.年又春各处拉赞助,修公路、架电话线、建蓄水池,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又设法开发煤矿,表现了他不辞辛劳、真诚助民的品格。 C.《听槐》画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既表现了年又春对自然美景热爱,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小说以年又春驻村扶贫为主要内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暴露的问题也给扶贫工作敲响了警钟。 5.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D 5.①突出高阳村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年又春想去扶贫形成照应,也与后文受到破坏的情景形成对比。 ②高阳山美丽的秋景,象征扶贫工作的成功.衬托年又春内心的满足和喜悦。 ③暗示高阳村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渲染下文悲凄的氛围。 6.①“缝山针”是主要人物年又春反思的产物,体现了他勇于反思、敢于直面自己错误的精神。②由开发高阳山到“用针缝山”,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③“缝山针”预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以小见大,充分展现了中国新时期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错误,“以小见大”一说错误,所谓“以小见大”是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且“充分……农村生活的广阔画卷”错误,从文中来看,本文主要写了年又春驻村扶贫的内容,揭示出只热衷于开采煤矿引领村民致富而忽视了环境惨遭毁坏而带来的后果,借以警示人们要记住以往的沉痛教训,抛弃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同时文章最后又昭示着高阳村将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的美好前景。选项对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旨分析有误。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画线句子是三次对高阳村环境的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就要求考生找出三处对高阳村环境描写的内容,然后分别分析其作用。第一处“当时正是槐花飘香的时候,漫山遍野雪白的云朵起伏着,甜腻腻的香味让年又春陶醉了”,这里写的是高阳村春天的优美景致,槐花飘香,云朵起伏,香味弥漫,令人陶醉,这是年又春在扶贫之前看到的景象,也是促使年又春选择这里扶贫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此时的美丽景色与后文破坏后的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触目惊心。第二处,“秋天到来时,山上的柿子树上挂起了火红的小灯笼”,这是高阳村秋天的景致,柿子成熟,满山火红,这是年又春扶贫工作进行中看到的景象,表明扶贫工作已见成效,这反映出年又春内心的满足。第三处,“暮秋时节,高阳村的风很劲,枯黄的叶子在车前翻卷飞舞,车轮带起的小石子儿敲打着车窗车门,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写高阳村暮秋时节的景象,风狂石飞,环境恶劣,这是高阳村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的现状,与开头的美景形成鲜明对比,引人深思,也为下文渲染了悲凄的氛围。考生从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小说为什么以‘缝山针’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谈淡你的看法”,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可以从标题的含义、标题与情节的关联、与人物形象的关联、与主旨的关联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从文中来看,“缝山针”的“缝”有“缝补”“弥补”之意,年又春给雕塑起名为“缝山针”包含了对自己做法的反思,在人物形象上,展示出人物勇于反思、敢于面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的能力。从情节上来看,小说从一开始开发高阳山再到最后要“用针缝山”,这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从主旨上来看,如果说一开始的发展破坏了自然环境的话,那么最后的“缝山针”就预示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说明人认识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也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前景,凸显了小说主题。考生围绕这些方面答题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京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介绍,扬子江药业始终把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联合国内外高校组建了江苏省新药研究院,并在京沪宁等地成立分院,借助一批国字号研发平台,广招海内外顶尖专家、博士领衔研发,全力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扬子江药业近年来用于研发创新的资金投入年增幅达20%,针对重大疾病在研的各类药物有近200个,初步形成了“研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全能型产品梯队。为了推动中药走向国际,集团正致力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智能投料——原辅料、成品无人输送——机器人码垛——自动控温立体高架库储存等技术攻坚,全力打造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 (摘选自2016年3月6日《新华日报》) 材料二 “开放式创新”可以大大节约新药研发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封闭式创新”主要是在企业内部进行,最终通过企业内部的纵向整合资源完成商业化。这一模式主要是受专利保护观念驱使,产品开发在企业内部秘密进行,不需要借助太多的外部资源。相反,“开放式创新”模式主要借助开放的药物开发者和信息技术公司等外在资源进行新药的研发,具有更加灵活和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特点。“开放式创新”商业模式即通常所说的“众包(Crowdsourcing)”,公司利用整合大众网络的外部专家,帮助进行产品开发,从而作为内部观点的源泉。 穆诺斯曾在2006年《自然》杂志发表的第一篇科学论文,披露了采用Linux软件来辅助药物开发。在过去的几年里,礼来、默沙东和辉瑞等都开始在早期的药物开发中采用众包理念。礼来在这一领域尤为活跃,它借助InnoCentive、YourEncore和礼来表型药物发现计划(PD2)开展3个开放式创新项目,在短短18个月内筛选得到32000万种新的候选药物。 (摘自2016年5月20日《中国制药网·制药巨头新药研发的创新模式》) 材料三 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人大代表、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继续提交议案,呼吁加大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让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造福更多人。 美国FDA对食品药品的准入审核是非常苛刻的。专家们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你们中药里为什么有这些成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药效?如何保证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张伯礼说:“这就是国际化给中医药提出的全新课题。这一系列课题,也倒逼中医药的科技创新。” “要让世界接受中医药,就必须将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他说,“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正途,也才能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医药。”有专家认为,中药国际化的关键是复方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97%的中药是复方,单方只占极小比例。目前,许多单味药材和中药提取物的疗效在国际上已被普遍认可,但这并不表明中药国际化之路已走通,因为复方才是中药精髓所在。 (摘自2016年3月7日《今晚报》) 材料四 25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表决,明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立法保护,对中医的发展至关重要。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传入,中医的地位不断受到挑战,甚至有存亡之危。鉴于中医的生存环境堪忧,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1983年提议中医药立法,通过法律来保护中医药的发展空间。 某种程度上讲,拥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方法,才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一味地否定中医,等于是从两条腿走路,变成一条腿走路。近年来,中医药界通过持续发挥特色优势,赢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因为在中医药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实现中国大陆科学家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在中医药法三审前,现代中药国际化实现重大突破,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个完成美国药监局Ⅲ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 立法保护中医药,不只是出于民族情感,更是现实需要。因为,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发展,已经对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形成了挑战。国际标准化组织收载针灸针、中药材重金属限量等7个标准;13个中药46个标准被美国药典收载;丹参、三七等66个中药标准收入欧洲药典。再不立法保护中医药,中医药的国际标准都有可能不再是我们说了算,到时候恐怕悔之晚矣。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来公司主要是采用众包理念,借助外在资源开展创新项目,通过筛选得到众多新的候选药物。 B.扬子江药业集团的研发创新模式为组建研究院,借助平台广招海内外顶尖专家、博士领衔研发。 C.开放式创新模式能更灵活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可以节约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D.封闭式创新模式主要是受专利保护驱使,产品开发在企业内部秘密进行,研发的成本相对较高。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子江药业集团为打造中国现代化中药智能工厂,正致力于形成全能型产品梯队,并致力于药材自动化前处理等技术攻坚。 B.美国FDA对食品药品的准入审核是非常苛刻的,他们认为中药的成分、药效应该有清晰的说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应该有科学的保障。 C.复方丹参滴丸成为全球首个完成美国药监局Ⅲ期临床试验的复方中药,实现了现代中药国际化重大突破,对《中医药法》三审表决通过起到了重要作用。 D.因为国际化标准组织、美国药典等收入了针灸针、中药材重金属限量及丹参等多个中药标准,对我们在中医药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形成了挑战。 9.如何加大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A 8.B 9.①创新新药研发模式,②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③实现复方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等;④立法保护中医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礼来公司主要是采用众包理念”不当,由原文“礼来、默沙东和辉瑞等都开始在早期的药物开发中采用众包理念”可知,礼来公司是在早期的药物开发中采用众包理念。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A项,“正致力于形成全能型产品梯队”有误,原文是“初步形成了‘研发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全能型产品梯队”。 C项,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重要作用”。 D 项,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说的是“中医药在海外的传播发展,已经对我们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形成了挑战”,作者写“国际化标准组织、美国药典等收入了针灸针、中药材重金属限量及丹参等多个中药标准”是在举例说明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情况,但不能说这些个例直接挑战了我们的话语权。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加大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相关内容,关键句主要有:“‘开放式创新’模式主要借助开放的药物开发者和信息技术公司等外在资源进行新药的研发,具有更加灵活和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进行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的特点”“将传统知识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正途,也才能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医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是复方制剂的标准化、规范化”“立法保护中医药,不只是出于民族情感,更是现实需要”。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走报其母,力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选自《唐才子传·卷二》,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B.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C.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D.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河西尉,不拜 拜:任职 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 故事:旧业 C 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 鼓吹:宣扬 D.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因:因为 12.下列对原文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的官职时,为获罪的布衣之交房琯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全家寄住在鄜州,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时,靠背柴火、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时,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怀恨在心,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一带,在漂泊中去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 (2)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答案】10.B 11.D 12.B 13.(1)他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 (2)(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帝,人们都很同情他。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句子的翻译是: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关辅饥”与“辄弃官去”各自表意完整,分别是两套独立的结构,中间应断开,排除CD;“负薪拾橡栗”与“自给”是状中修饰关系,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D项,因:于是。句意: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理解有误,原文“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张镐实际上是为杜甫开脱罪责。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属辞,作诗;且,将近;盖,遮盖。(2)挠弱,懦弱无为;怜,同情。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京兆府人。杜审言生杜闲,杜闲生杜甫。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看重杜甫的文才,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载,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然而衣服不能遮盖身体,常依靠别人才有饭吃。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如果能让我操祖先的旧业,把我从长久屈辱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那么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超过诸子,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 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部州想要投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瑁是平民时的朋友,房官当时打了败仗,又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不再追究。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和长安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他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粟为生。后来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杜甫去见严武,有时连头巾也不戴。杜甫的性格急躁,气量狭小,又傲慢放肆,常常喝醉酒以后站到严武的床上,瞪圆了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竟然有这么个儿子。”严武为此心中怀恨。有一天,他想杀掉杜甫,就在门口召集官吏,严武正要出门,他的帽子被门帘钩住了三次,旁边的人跑去报告严武的母亲,他母亲尽力阻止此事才算罢休。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却不切实际。他与李白齐名,当时称为“李杜”。杜甫多次身经叛乱,坚守节操,没有污点。他所作的诗歌,感伤时局又懦弱无为,感情上忘不掉皇上,人们都很同情他。坟墓在岳阳,有诗集六十卷,留传至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 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寒花,菊花。 14.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的“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了小园之可爱,亦从侧面突出了园中景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的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15.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案】14.D 15.幽竹、寒花(菊花)寓含高风亮节之意,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于文无据。“应小立”表现虽然寒冷但作者喜欢小园美景依然不愿离去的不舍情怀。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是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后两联中的景物来赏析人物的形象。首先看诗歌后两联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然后再分析这些景物对人物形象的作用。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这两联中主要写了“幽竹”“寒花”“新月”“新霜”等景物,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两联以物喻人,竹、菊之风骨,月、霜之高洁衬托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高贵人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地崩山摧、栈、钩连、艰难苦恨、繁霜鬓。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 ,北京叫“画片”,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不一而足。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 地简称为“年画”。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一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题材多样,体裁丰富。1949年以后,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 ,丰富多彩,更为人民群众所喜爱。年画不仅是年节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那类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这种内容够得上百科全书式的民间艺术,包蕴着一个完整的中国民间的精神。年画艺人可谓 ,对各年龄层次的人所居住房间适合贴什么样的年画,都有考虑。( )。这些个性因素,不仅在题材内容里,从各个年画产地习惯的体裁、用色、线条及其不同的版味,也能一眼识别出来。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 ) A.是一种人民大众对未来承载着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B.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C.是一种传承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D.是一种人民大众传承着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年画又像是一部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文化的辞典,极具文化个性 B.年画又像是一部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文化,有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 C.年画又像是一部地域文化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 D.从年画中可以找到各个地域鲜明的文化个性,因而年画是一部地域文化辞典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南辕北辙 相沿成习 吐故纳新 深谋远虑 B.南腔北调 相沿成习 除旧布新 良工心苦 C.天壤之别 约定俗成 革故鼎新 妙手丹青 D.大相径庭 约定俗成 推陈出新 匠心独运 【答案】17.B 18.C 19.D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A项,“对未来”语序不当。 C项,“传承着……美好憧憬”搭配不当。 D项,“人民大众传承着”语序不当,“传承着……美好憧憬”搭配不当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年画”,根据语境应该以“年画”作主语,排除D;根据下句“这些个性因素”承前指代的原则,上句尾句应该落在“鲜明的地域文化个性”的话题上,排除A;分析内容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年画的地域文化特征,“年画又像是一部辞典”不如“年画又像是一部地域文化辞典”表意准确,更符合语境,排除B。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成语是高考常考考点,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抵触。南腔北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天壤之别:极言差别之大。此处指年画名称差别大,应选“大相径庭”。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相沿成习:依照相传下来的一套慢慢地成了习惯。此处指年画名称的形成,应选“约定俗成”。 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吐故纳新:多用来比喻舍弃旧的,吸收新的,不断更新。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或施政有重大变革等。除旧布新: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此处指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的发展,应选“推陈出新”。 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深谋远虑:计划得周密,考虑得久远。良工心苦:形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在创作过程中都费尽心思。妙手丹青:指优秀的画家。此处指年画艺人的独创性,应选“匠心独运”。 故选D。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 ) 关于预防甲流的通知 ①近日我国各地不断暴发聚集型甲流,防控甲流的任务越来越严峻。②‘为提前做好我集团预防甲流的各项工作,使每位员工不被病毒感染,安心工作,③集团党委研究决定,将对每位员工进行上午、下午两次体温测量,④如有发烧并感到不适者,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可在家休息一周;⑤集团从今日起统一免费供应含有中药配方预防甲流的饮用水,望每位员工根捂自身所需的剂量服用,不要浪费。⑥随着天气渐趋寒冷,将会有更大规模的甲流可能暴发。⑦我集团将鼎力做好防控工作,为全体员工营造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 中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10月17日 【答案】①“任务越来越严峻”搭配不当,改为“形势越来越严峻”或“任务越来越艰 巨”。②“提前”与“预防”赘余,将“提前”删除。③“进行上午、下午两次体温测量”有歧义,改为“进行上午、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⑥语序不当,将“可能”提到“将会有”之前。⑦敬辞运用不当,将“鼎力”改为“全力”。(写明句子序号,将不妥当之处找出,直接改正即可,改对一处1分)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1)任务……严峻,搭配不当,修改为:任务……艰巨或者形势……严峻 (2)提前和预防赘余,删掉提前 (3)“进行上午、下午两次体温测量”有歧义,改为“进行上午、下午各一次体温测量” (6)语序不当,将“可能”提到“将会有”之前。 (7) 敬辞运用不当,将“鼎力”改为“全力”。 21.“效应”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之间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有人用下面两组图来解释“破窗效应”。请你描述图画内容,并写出“破窗效应”给我们的启示。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画幅描述:①房子窗户破了无人修补;②很快其它窗户也会被人打碎;③墙上出现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④很快就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 启示:①“第一扇破窗”常常是事情恶化的起点。②我们努力使自己不要成为“第一扇破窗”的人。③我们要努力做修复“第一扇窗户”的人。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⑤要防微杜渐,有了问题及时补救。 【解析】此题考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属于概括图片内容类,描述画面内容,先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该题给出两组画面,每一组画面由两幅画组成。第一组中,第一幅画是有一扇窗子被打破的房子,箭头指向的第二幅画是,两扇窗户均被打破的房子。第二组中,第一幅画是窗户干净完好但墙面有一处污迹的房子,箭头指向的第二幅画是窗户干净完好但墙面到处都是污迹的房子。根据题干信息,“效应”是指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之间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多用于对一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描述。“破窗效应”的画面内容概括为上述答案。启示即总结概括其中的寓意,概括时要注意由实及虚,由具体到抽象,不能就事说事。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俄。 ——袁隆平 不需要轰轰烈烈,也不需要大起大伏,只要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开心,健康快乐。 ——青年演员罗海琼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担当责任 每一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去完成。只有当我们担当起了自己的责任时,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学生的责任主要是抓好学习,教师的责任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警察的责任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而清洁工人的责任主要是打扫卫生…… 我们的社会需要负责任的人,只有人人都勇于积极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共同把各项工作做好,社会才会进步。一个人想要赢得他人的信任,在他人面前树立起威信,就必须做到四个字——有责任心。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这句话说得十分正确。一个教师想要在他所教的班上树立威信,想要管理好这个班级,使之成为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那么他自己身为一个教师,就必须担当起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各个方面切实地负起责任,才会让学生相信他,敬佩他,从而在班上建立了一个老师的威信。 有的人肯定会认为:想要做到对工作尽心尽力,一丝不苟地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是很困难的事,但在世界上就有人做到了。现在由我来讲述一个实例:在日本东京的一个国际大酒店里,来了一位新应聘的服务人员,她找到饭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叫她去打扫厕所。她犹豫了,怎么办?是接受这个工作?还是另谋职业?考虑再三,她决定还是先听听负责人怎么说再作决定。于是,负责人把她带到厕所,并告诉她厕所要清洁得十分干净,特别是马桶要弄得一尘不染,光滑洁白,饭店负责人一边说就一边开始给她做示范,并且最后还从马桶里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她被饭店负责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所感动了,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责任心,于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漂亮地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在此后的岁月里,她一直勤奋的工作,她所清洗的厕所,一向光洁如新,马桶里的水她也喝了不知多少次。她就是后来成功成为了日本邮政大臣的野田圣子。正是她那种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对自己工作极度负责和勇于担当责任的精神,使她从此踏上了成功之路。她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负责任是我们所应当做的,而不负责任不仅是对他人的不尊重,而且还会损害他人利益,甚至还有可能会害人又害己,所以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千万不能做。《狼来了》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小男孩,就是因为不负责任地乱喊乱叫,才造成在最后让自己也被狼吃掉了的结局。 责任重于泰山,只有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和爱戴,才会使自己走向成功。而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在人们的眼中却比一颗沙粒还要渺小和可悲,必将受到人们的谴责,也注定会使自己走向失败。 担当责任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做且必须做到的事,只有每一个人都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整个社会的明天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