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练习A
(100分钟10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红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窒息 桎梏 轩轾 专心致志 B.呼吁 宇宙 迂回 嫁祸于人 C.杠杆 水缸 汞水 力能扛鼎 D.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组:( ) A.合理 合情合理 和睦 和衷共济 B.忌妒 嫉贤妒能 疾患 疾恶如仇 C.渺茫 渺无人烟 缥缈 虚无飘渺 D.嘻戏 嘻嘻哈哈 嬉笑 嬉皮笑脸[来源:学科网]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4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毋庸置疑的。 B.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C.本世纪上半叶,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独立和解放,经过百折不挠的斗争,终于胜利地建立了新中国。 D.这种行为,在我们初来的人看来,觉得十分新鲜,但在他们都已经熟视无睹了。 5下列句子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不容易翻译得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B.实现四个现代化,任重道远,会遇到许多不熟悉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 C.最近报刊发表了1929年和1934年新发现的鲁迅先生佚文两则。 D.一个作家如果生活基础坚实,善于观察分析,就能看清生活的主流而不被支流所迷惑。 6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①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做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很是幸福的了。 ②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③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④都有独到的发现 ⑤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甚至在数学领域 A.①③⑤②④ B.①②③⑤④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②⑤④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后的题目(7-10)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7、这段文字的中心可概括为(15字以内) 答: 8、本段文字中的“这个基础”指的是 答: 9、“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那样”指代的是( ) A经济基础由上层建筑来解释,即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来解释,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物质决定精神,即物质第一,精神第二。 D精神决定物质,即精神第一,物质第二。 10、对下列句中加红的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A、“繁芜丛杂”本意是指杂草杂树生长杂乱。 B、“繁芜丛杂”指马克思以前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对人类历史的解释。 C、“繁芜丛杂”使用了借代的手法,是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 D、“繁芜丛杂”是个比喻性的词语,形象的表现了在马克思以前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种种唯心主义说法。[来源:学科网ZXXK]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后的题目(11-14) 朦胧使美感纯化 ①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②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察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③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④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⑤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富,使美感不衰。 11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C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12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A 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富,并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13对“人的欲望(或称欲望)是人的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作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14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用“马上看壮士,月下观美人”,是要说明不清晰而产生出朦胧的美感。 B第四段作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了朦胧能使人产生出强烈而持久的美感的原因。 C最后一段通过朦胧与晦涩的比较,使人们对朦胧美有全面的认识,避免了片面性。 D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朦胧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只有朦胧才能使美感经久不衰。 四、(18分)阅读下文,完成题后的题目(15-19) 握紧你的右手 毕淑敏 常常见女孩郑重地平伸着自己的双手,仿佛托举着一条透明的哈达。看手相的人便说:男左女右。女孩把左手背在身后,把右手手掌对准湛蓝的天。 常常想:世上可真有命运这种东西?它是物质还是精神?难道说我们的一生都早早地被一种符咒规定,谁都无力更改,我们的手难道真是激光唱盘,所有的祸福都像音符微缩其中? 当我沮丧的时候,当我彷徨的时候,当我孤独寂寞悲凉的时候.我曾格外地相信命运,相信命运的不公平。 当我快乐的时候,当我幸福的时候,当我成功优越欣喜的时候,我格外地相信自己,相信只有耕耘才有收成。 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命运像一只筐,我把自己对自己的姑息、原谅以及所有的延宕都一股脑儿地塞进去,然后蒙一块宿命的轻纱。我背着它慢慢地向前走,心中有一份心安理得的坦然。 有时候也诧异自己的手。手心叶脉般的纹路还是那样琐细,但这只手做过的事情,却已有了几番变迁。 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三山交汇的高原上,我当过卫生员;在机器轰鸣钢水飞溅的重工业厂区里,我做过主治医师;今天,当我用我的笔写我对这个世界的想法时,我觉得是用我的手把我的心制成薄薄的切片,置于真和善的天平之上…… 高原呼啸的风雪,卷走了我一生中最好的年华,并以浓重的阴影,倾泻于行程中的每一处驿站。 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我如今对命运的看法,恰恰与少年时相反。 当我快乐当我幸福当我成功当我优越当我欣喜的时候,当一切美好辉煌的时候,我要提醒我自己——这是命运的光环笼罩了我。在这个环境里,居住着机遇,居住着偶然性,居住着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而当我遭到挫折和悲哀的时候,我便镇静地走出那个怨天尤人的我,像孙悟空的分身术一样,跳起来,站在云头上,注视着那个不幸的人,于是我清楚地看到了她的软弱,她的怯懦,她的虚荣以及她的愚昧…… 年近不惑,我对命运已心平气和。 小时候是个女孩,大起来成为女人,总觉得做个女人要比男人难,大约以后成了老婆婆,也要比老爷爷累。 对于女人,无端的幸运往往更像一场阴谋一个陷阱的开始。我不相信命运,我只相信我的手 。因为它不属于冥冥之中任何未知的力量,而只属于我的心。我可以支配它,去干我想干的任何一件事情。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蓝天下的女孩,在你纤细的右手里,有一粒金苹果的种子。所有的人都看不见它,惟有你清楚地知道它将你的心炙得发痛。 那是你的梦想,你的期望! 女孩,握紧你的右手,千万别让它飞走!相信自己的手,相信它会在你的手里,长成一棵会唱歌的金苹果树。 15.谈谈对“女孩,握紧你的右手”的理解(4分) 答: 16.“渐渐地,我终于发现命运是我怯懦时的盾牌”这个“盾牌”是用来 __________,它能_____________(4分) 17.“生活中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样,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幸运。”这是个______推理,说的是________(4分) 18. 前苏联诗人叶甫图申科有两句诗:“当母体结束对我们的孕育时,家对我们的孕育便开始了。”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说,当[ ]结束对我们的孕育时,[ ]对我们的孕育便开始了。因此,作为一个走向成熟的“你”,必须对自己负责,并对“命运”做出顺应或抗争的决断。(3分) 19.这篇散文的构思有何特色?(4分) 答: 五、(4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旅行者早上一同外出,一个拿了根拐杖,一个带了把雨伞,第三个什么也没有带。晚上回来的时候,拿拐杖的浑身是伤,拿雨伞的浑身是水,而什么都没有带的却安然无恙。 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就问第三个旅行者怎么回事。 第三个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格外地小心,所以我既没有被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所凭借的优势。 是的,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往往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则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读了这段文字,你有哪些感想?请以“优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文体自选。 ③题目自拟。[来源:学科网ZXXK] ④立意自定。 ⑤不少于800字。[来源:Zxxk.Com]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练习A 参考答案: 1、B(yùyǔyūyú);A项均读zhì;C项“缸”、“扛”读gāng,“杠”读gàng,”“汞”读gǒng;D项均读lì 2、 D 3、 C 4、D(“熟视无睹”是贬义词) 5、D(A句式杂糅;B“遇到”和后边的宾语不能全搭配;C语义矛盾,语序有问题) 6、C 7、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8、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9、A 10、C(比喻) 11、B 12、B 13、D 14、D 15、“女孩”在这里是青年的化身,泛指所有的青年人。作者劝勉天下的青年朋友,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相信自己,去创造辉煌的人生。(大意对即可) 16、①自慰②成功的将失败的沮丧化为自怜的伤感,将伤感化为自我原谅的坦然。(大意正确即可) 17、①类比②幸运是人用双手创造的,不是从天而降的,你对她付出,她才对你“笑”。(大意正确即可) 18、①家②社会 19、①从“女孩”这个青年的化身着笔,切入话题②以时间为序,以命运为主线,采用“女孩”(青年时代)和“女人”(成熟期)人生经验的对比手法,揭示出人生的真谛:相信自己。(大意正确即可) [来源:Zxxk.Com] 附件1:律师事务所反盗版维权声明 附件2:独家资源交换签约学校名录(放大查看) 学校名录参见:http://www.zxxk.com/wxt/list.aspx?ClassID=306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