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得详细一点,孔子也许会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 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 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知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用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这种分别在眼睛上尤其容易看见。中国有句谚语,“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 ,所谓怒目,便是流露;所谓低眉,便是含蓄。凡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所生的印象往往特别深刻。最有趣的就是西洋爱神的雕刻,男女都是瞎了眼睛。这固然根据希腊的神话,然而实在含有艺术的道理,因为爱情通常都在眉目间流露,而流露爱情的眉目是最难比拟的。所以索性雕成盲目,可以耐人寻思。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 以上是各种艺术中的几个实例。把这些个别的实例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公例,就是:艺术表现思想和情感,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把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因为在欣赏者的头脑里所生的印象和美感,比尽量流露的还要深刻。换句话说,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流行语中有一句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穷之意达之以有尽之言,所以有许多意,尽在不言中。推广地说,艺术作品之所以美,不是只美在已表现的一部分,尤其是美在未表现而含蓄无穷的一大部分,这就是无言之美。 (摘编自朱光潜的《无言之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要以言达意,但文学作品中的具体语言和抽象情感却有很大差别,文学创作者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 B.《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这个例子证明了文字不能完全地传达情感的道理。 C.《琵琶行》所描写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表现了听者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感受,这是音乐的无言之美。 D.欣赏者看低头闭目的神像时,所产生的印象常常特别深刻,这是欣赏者和创作者碰巧所得,并不是创作者刻意为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文学不追求用文字语言来全部传达情意拓展开来,论述了一切艺术作品都不需要尽量充分地表达情意的道理。 B.文章在分别举出了文学、音乐、雕像的实例的基础上,总结了艺术创作的共同点,顺势解释了“无言之美”的内涵。 C.围绕着无言之美这个话题,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艺术表意时要含蓄或留一部分空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D.文章运用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艺术作品的美更在于含蓄不露的道理,使抽象的美学原理浅显易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想让欣赏者获得的美感更加丰富深刻,就需要创作者在表现思想情感时,稍微含蓄,甚至留有一些空白。 B.《关雎》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荇菜之形,用直白的语言抒发思慕之情,做到了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 C.《归园田居》写景的精妙之处证明了中国古典诗词蕴含丰富的无言之美,这种美体现在许多优秀的古诗文中。 D.已表现出来的美和无言之美,都属于艺术作品的美,这两种美各有特色,如果能够协调融合,那将更有感染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时下热播的、由作家猫腻网络小说《庆余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全网热议。除了改时下编尊重原著、表演到位、制作精良外,弘优秀传统文化是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原著将千百年的中华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展现在众人眼前,用文化的力量引发读者深深的情感共鸣。有些精彩篇章,如庄墨韩与范闲“朝堂斗诗”的情节,直接取用古代诗词的精粹制造故事爽点,在弘扬传统文化之美上有着“点穴”之功。 近年出现的优秀网络文学作品,都注意汲取传统文化营养,让民族文化精髓成为这些作品的价值基因。入选“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的《诛仙》是一部东方玄幻仙侠小说,作家以道家文化“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为基本立意,采用蕴含东方文化神韵的故事来架构。在人物描写、氛围营造和语言表达上,《诛仙》吸收和化用了《山海经》等古代文化典籍元素。作者在创作中又受到《蜀山奇侠传》《鹿鼎记》等现代仙侠武侠小说影响,将其神韵融入作品血脉,使《诛仙》对传统文化有独到的理解和艺术阐释。 网络文学创作实践一再表明,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网络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民族文化中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融为文学的“精神血脉”,网络文学作品才能传承民族精神,构建与人民大众情感共鸣、与时代价值共振的“精神家园”。 (摘编自欧阳友权《传统文化是网络文学的“精神血脉”》) 材料二: 近年来,网络文学持续高产,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持续深耕,日益向着精细化、多方位、纵深化发展。日渐繁荣发展的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大众文学。 中国网络文学自诞生起便与优秀传统文化有深厚渊源,一些网络文学作品发轫时就模仿经典或戏仿名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一些早期作者,在文学经典指引下,一步步走进网络文学园地。 通过化用和改造的方式致敬经典作品,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莲青漪的《狼毫小笔》,模仿唐诗宋词情韵兼备,描绘名胜古迹形神俱足,演绎历史传说袭故弥新,广受读者喜爱。 还原和再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意境,也是网络文学的典型创作模式。纵观当红的网络文学作品,如《琅琊榜》《鹤唳华亭》等,往往营造一种古雅和精致的意境,表现出对民族审美传统和优秀传统美德的认同和追慕。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各有原因,但有一点大致相同,那就是原作者大多是酷爱古典文学之人,他们对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宋诗词中经典意境的巧妙借用和转化,让雅好此道的读者对其作品爱不释手。 许多网络作家想方设法吸收优秀传统文学创作经验,希望能够更为生动形象、更具中国风格地表现当下中国人的处世方式、生活理念、美学追求,希望能更充分展现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更广泛凝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存经验、生活智慧,更深刻容纳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基因。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拥有观念后来居上和技术上弯道超车的优势。可以说,网络文学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已经从写作技巧和语言修辞等相对表浅的层面,朝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内里更为纵深地开掘。例如,在众多网络文学作品中,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精神得以更充分、更精彩、更接近青年读者阅读心理的阐发与呈现。 网络文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还在于其数量的庞大和业转化的日益成熟,这使其在传播上具有巨大优势。网络文学出现以来,新媒介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在文学生产与消费领域得到充分发挥,使文学创作、作品传播和阅读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网络文学的快速发展,给传统文学造成巨大冲击和强烈影响,网络文学在表现方式、语言形态、创作手段、审美元素、评论手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文学有所不同,扩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给传统文学注入新活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也是其重要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文学开掘宝贵资源打造精品力作》) 材料三: 中华悠久的历史给网络小说丰富的历史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个历史朝代都被网络小说当作背景进行“演义”。《明朝那些事儿》尊重历史事实,以现代人的情感讲述明朝故事,在人情事理的基础上还原历史。《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小说,或以真实的历史为依据展开飞驰的想象,或虚构一段模糊的历史,演绎中国式的人情事理与中国智慧,在想象的故事中以中国人当下的社会视角来表达情感,让读者从中获得愉悦和启悟。 网络文学在作品的文化意蕴、虚拟世界的想象力、人物形象的精气神、作品的类型风格等方面,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那些优秀网络作家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将中华文化的精髓融于精彩的故事中,以艺术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网络作家们应对中华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即以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如《木兰无长兄》向《木兰诗》致敬,《将夜》中的夫子及其弟子,保持着精神的独立,又有强烈的家国责任意识。但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中不乏后宫争宠、厚黑学、封建迷信等文化糟粕,如梦入神机的小说《佛本是道》蕴含着“生命如同蝼蚁”的观念,跳舞的小说弘扬“丛林法则”等。这样的创作动向值得警惕、并亟待及时纠偏。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如何传承中华文化》) 4.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诛仙》还是《将夜》,都在汲取传统文营养的同时,将现代思想融入其中,对传统文化做出新的阐释。 B.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网络作家们不再只关注唯美语言和写作技巧这类浅层的形式,而更加注重对思想与精神的开掘。 C.如果网络作家意识不到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创作的重要性,那么他的作品将很难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D.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从而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 5.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悟空传》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同时,对故事重新架构,对人物进行重新解读,贴合时代风格,是该作品的亮点。 B.《大江东去》用改革开放四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材制造了爽点,剧情错杂,人物有血有肉,主题发人深省。 C.《巫神纪》以传说中的“巫”为对象,结合中国神话传说与史前历史虚构了一个上古世界,是一部颇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热血玄幻作品。 D.《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以个人观点讲述历史,是网络化历史叙事的代表性作品。 6.传统文化对网络文学影响颇深,那么,网络文学如何“反哺”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孙少平把他外出谋生的一切方面都想好以后,决定先和父亲谈这件事。 这天吃过午饭,父子俩到山上一块坡地种玉米。两个人都赤脚片,一前一后,来来回回,也顾不得说话。 父亲挖坑就像母亲纳鞋底,行行道道,疏密有致,远看如同工艺美术家精心设计的图案。少平耐着性子,尽量把籽种不偏不露点在土坑中间,再补一个不轻不重的脚印。终于休息了。父亲蹲在地上抽烟,少平就凑到他跟前,也学着他哥的样,卷了一支旱烟棒。 他用父亲的打火机点着烟抽了几口,然后才鼓起勇气,和父亲谈起了他走黄原的打算。孙玉厚老汉惊得目瞪口呆。 他“吱吱”地用劲吸着烟锅。思谋了好一阵,才说:“你还小哩!出那么远的门,人生地不熟,我和你妈怎能放心?你怎猛然想起要出门哩?” 少平一时难以给父亲说清楚自己的心思。 “我待在家里不痛快,想出去跑一跑 ” 父亲低倾下头,手指头抠着脚指头,说:“我能想来哩。你从学校回来劳了动,心里难过。没办法啊!世事就是这样。爸爸看见你一天灰土满面的,心里也难过……不过,而今政策宽了,劳动虽说熬苦一些,但吃饭不要再受熬煎。你刚开始出山,爸爸晓得你不习惯。过上一两年,也就习惯了。外面的世界不是咱们的,你出去,还不是要受苦?再说,有个什么事,也没有人帮扶你。” “爸爸,这你不要操心。我二十几的人了,自个儿能管得了自个儿,你就让我出上几天门!你年轻时不是也吆牲灵跑过山西吗。我不到外面闯荡一回,一辈子心里平不下来,你就让我走吧!咱们家现在有你和我哥,这点土地你们能耕务过来。我出去,也不是去瞎逛!我也长两只手,兴许还能给家里赚几个活钱,爸爸,你放心……” 孙少平几乎要哭了。 父亲看出儿子为他的行动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显然很难再说服他放弃这种冒险念头,他只好犹豫地说:“那这事你要和你哥商量哩!唉,我老了,世事要 看你们闹。不过,爸爸生怕你们有个闪失……” 少平严肃而感动地对父亲点了点头。 父子俩回家后,离吃晚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于是他们又收拾了一下,赶到后村头烧砖窑那里给少安两口子帮忙。 天黑以后,少安让家里人回去吃饭。等父亲嫂子先后走了以后,少平却磨蹭着没有急忙回家。他一边在和哥哥添炭,一边吞吞吐吐对哥哥说出了他的心事。 少安惊讶得都有点反应不过来了。他生气地对弟弟说:“你胡想啥哩!家里现在这么忙,人手缺得要命,你怎么能跑到外面逛去呢?” 这个“逛”字刺伤了少平的心。他也有点生硬地对哥哥说:“我不是去逛!我是要出去干点事!” “干什么事?无非是去揽工!你又不是匠人,当个小工,一天挣一两块钱,连自己的嘴都糊不住!你何必要受这罪呢?你在家里,咱们父子三人,加上你嫂,一边种地,一边经营咱们的烧砖窑,这不好好的嘛!” “我已经二十几的人了,我自己也可以干点什么事!” 少安一时不能理解弟弟是什么意思,难道你现在没事可干吗? 但少安猛然感到,弟弟已经长大成人了!他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在他面前以老大自居了!是啊,弟弟大了本来他应该为此而高兴,可是此刻心里却有一丝说不出的伤感。 他早已看出来,弟弟是一个和他想法不太一样的人。 现在,少安已经明白,尽管他不情愿弟弟出走,但看来已经很难劝阻他了。 兄弟俩圪蹴在土场边上沉默了一会,孙少安已不再和弟弟争辩。他伤感地对少平说:“那你看着办吧,你已经长大成人了,我……”他感到语塞,竟不知说什么了。 这时候,孙少平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了。他对哥哥说:“我走了,你和爸爸的负担就更重了……” 少安轻轻叹了一口气,说:“既然你一心要出去,也就不要牵挂家里,你自己一个人在外面,无依无靠,倒要好好操心哩!家里的事你放心,有我哩。” 黑暗中,两团泪水涌满了少平的双眼……几天以后,少平就决定走黄原了。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和衣躺在土炕上,一直半睡半醒。明天他就要走了,走向一个前途未卜的世界,他现在才感到了一片令人心悸的渺茫,由不得手心里捏出两把汗水。睡梦中,他感觉有人轻轻地摩挲他的头发,他知道这是父亲的手。他一直等汹涌的泪水通过鼻孔管流进肚子里,才睁开眼睛。 第二天早晨,从米家镇开往黄原的第一辆长途汽车过来后,少平就立刻提起那卷破烂行李挤了上去。他尽量笑着挥手向亲人们告别,而并不知道两颗泪珠早已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少平向父亲提出外出闯荡后,孙玉厚表达了对儿子的理解和关心,描述了在外生活的艰辛,想以此留住儿子。 B. 孙少平出门是为了“闯荡”,这一想法却被哥哥孙少安说成是为了“逛”,表明孙少安和孙少平之间存有误会。 C. 孙少安是一个新型的农民,他有自己的事业 砖窑,希望和弟弟一起开创新生活,但太过满足于现状。 D. 小说节选部分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质朴无华,有地域特色。 8.请结合选文,分析概括孙少平的形象特点。(6分) 9.文中孙少平的形象代表了无数成长过程中的年轻人,他的心理反映了年轻人的“成长之痛”。这种“成长之痛”指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相关内容概括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4个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一)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二)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陵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雠,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切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予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B.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合”指天地四方,即天下。本课中具有相同意思的词语还有“宇内”“四海”“八荒”。 B. “百越”是古代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的各越族部落的统称,后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各个越族。 C. “黔首”在课文“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中指百姓。古代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黎民”“生民”“苍生” “氓”等。 D. “敲扑”是刑具。短的叫“扑”,长的叫“敲”。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陵率领伤病疲惫的士卒,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终因寡不敌众,再加上叛将出卖,打了败仗,做了俘虏。 B. 李陵认为白白死掉不如建立节操,毁灭声名不如用行动报答恩德。他仰慕范蠡、曹沫的志向。不得已投降,是准备有所作为的。 C. 苏武壮年时以一个轻车简从的使节身份,出使到拥有兵车万乘的匈奴,头发白了才回到汉地,母亲已经死了,妻子也改嫁了。 D.汉朝对没有死节的李陵给予严厉的处罚,而对守节不移的苏武仅给予很少的奖赏,李陵认为这很难让在远方听命的臣子倾力为国效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2)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苏轼这首词,完成下面14、15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由情至事,由事归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醉脸春融”四字描写诗人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两颊泛红,嘴角含笑。侧面表现出音乐之美,赞美了弹奏者的技艺。 15.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本题1个小题,共6分) 16.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共6分) (1)韩愈《师说》中“ , ”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2)在《蜀道难》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诗歌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其中引用五丁开山这一传说的句子是“ , ”。 (3)《锦瑟》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 三、语言积累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每题3分,共9分) 陈歆耕的难能可贵在于,他看到了问题,还想为绿化文学生态环境出谋划策。他提出,伟大批评家要有三个条件:“(甲)敢于言说与批评的勇气;成熟稳定的评判价值尺度;良好的艺术感觉及能够用明快的语言将深奥的理论观点表达出来的能力……(乙) 或者,更直白地说无非是‘胆识’二字”。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文学真批评,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融进了他的随笔。我除了向他这些努力致敬外,却只能叹息。 (丙)现在文坛甜蜜成风气,你要用苦瓜,败坏他人的胃口,这几乎是倒行逆施,站到“敌人”位置上了。所以陈歆耕的随笔有股书生气。现在文坛文人多如牛毛,书生却难觅。陈歆耕的随笔爱憎分明,对文坛丑陋的现象,坚持零容忍的扫荡的态度。所以,他的随笔成了孤独的告白。 随笔是一个牛皮筋文体,伸缩余地大。( )他熟悉报告文学创作的套路,因此他的随笔报告味浓。正因为当新闻来写,所以特别信奉真实。(丁)在《快语集》的首页,他赫然刊登了索尔仁尼琴的“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语录,作为他写作的座右铭。不过,我想要说,随笔应该说真话,但是还必须把艺术作为一种追求,艺术的真话或许更能使整个世界感动。 17.文段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的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B.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树立了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C.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树立的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D.他用这些条件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文学真批评榜样,同时在他主持的刊物上,亲自进行真批评的实验,推出真批评的试验田”新批评”专栏。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可以当诗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也可以当新闻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 B.它可以当新闻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也可以当诗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 C.它可以当诗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也可以当新闻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 D.它可以当新闻一样写,如鲁迅的《战士与苍蝇》。也可以当诗一样写,陈歆耕的随笔就是用这样的技巧。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续,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古代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喜欢用典。用典包括引用或化用前人诗文成句、引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两种形式。为何诗人们青睐典故呢?因为用一个典故,① ,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诗句从字面上看是很浅显的,② :战国时代赵国老将廉颇面对赵工派来的使者时“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表明他宝刀未老、希冀报国的愿望。懂得了这一点,③ 。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对联,按要求作文。(60分) 若有恒,何必三更灯,五更鸡。 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对待学习,我们究竟应该坚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请以上面的对联为话题,结合学习《劝学》的体会,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由“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惟不能,而也不必”可知,文学创作者不是不追求用文字很好地表情达意,而是文字语言要讲究含蓄,不必尽量表现情绪意旨。曲解文意。B项,“没能表达出孔子当时的心境”错误,原文是“没完全描写出”。D项,由原文“当初雕刻家原不必有意为此,但这些也许是人类不用意识而自然碰的巧”可知,这是创作者刻意为之。混淆是非。) 2.【答案】C (解析:C项,“逐层递进”错误,应该是“并列结构”。) 3.【答案】B (解析:B项,“语言完全地表达情意,展现了深刻美”错误,歪曲了《关雎》的含蓄美。) 4.【答案】D(网络作家应当用现代观念重新观照传统文化,来解决文学创作中的走偏问题,从而表达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于文无据) 5.【答案】B(材料二观点:网络文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而日益繁荣。然后从模仿经典、改造经典、时代优势三个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证。“改革开放四十年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题材”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 ) 6.【答案】①继承传统文化。②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③传播弘扬传统文化。④作家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答对任意三点得6分) 7.【答案】C(“但太过满足于现状”无中生有,从选文中看不出这一点。) 8.【答案】①渴望自立,有自己的理想。不顾父亲和哥哥的阻拦,不顺从父亲和哥哥替他安排好的生活方式,坚决请求自己外出谋生。②克制、坚强,有强烈的自尊心。不让父亲看到自己流泪,尽量笑着与亲人告别;哥哥说他“跑到外面逛去”时,他极力辩解。③看重亲情,有家庭责任感。虽然渴望离开家庭,但依然牵挂父亲和哥哥;希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帮助家庭。(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孙少平是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中的中心人物,也是主人公之一。他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精神丰富,拥有梦想,他是那个时代诸多年轻人的缩影。“这个‘逛’字刺伤了少平的心。他也有点生硬地对哥哥说:‘我不是去逛!我是要出去干点事!’”“他感觉有人轻轻地摩挲他的头发,他知道这是父亲的手。他一直等汹涌的泪水通过鼻孔管流进肚子里,才睁开眼睛 ”“他尽量笑着挥手向亲人们告别,而并不知道两颗泪珠早已从他的脸颊上滑落下来……”概括出他有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感情上克制而坚强;“孙少平把他外出谋生的一切方面都想好以后,决定先和父亲谈这件事”“我不到外面闯荡一回,一辈子心里平不下来,你就让我走吧”“我已经二十几的人了,我自己也可以干点什么事!”概括出他不甘于在穷乡僻壤里度过自己的一生,他渴望外面的世界;“我出去,也不是去瞎逛!我也长两只手,兴许还能给家里赚几个活钱”“这时候,孙少平的心情也沉重起来了。他对哥哥说:‘我走了,你和爸爸的负担就更重了……’”“两团泪水涌满了少平的双眼”概括出他对亲人和家庭怀有很深的感情,想为苦难的家庭出一份力。) 9.【答案】①“成长之痛”反映了年轻人的理想与长辈传统意识之间的矛盾。孙少平的理想并没有得到父亲与哥哥的支持,他们都极力阻挠他独自外出闯世界。②“成长之痛”反映了年轻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孙少平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拿读书来改变命运的想法目前还未能实现。③“成长之痛”反映了年轻人成长过程中对自己理想追求的不太成熟的认识。孙少平对自己外出之后到底可以做什么事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并不能和父亲、哥哥说清楚自己的心思。(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作品的思想内涵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要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明确要求,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切不可脱离原文,要抓住主要事件来探究人物的性格和思想。 解答此题,要从“成长之痛”入手,概括出能反映这个方面的矛盾、冲突或认识,同时要联系选文中主人公孙少平和“成长之痛”有关的情节进行说明,如“少平一时难以给父亲说清楚自己的心思”“我待在家里不痛快,想出去跑一跑”“孙少平几乎要哭了”“他一边在和哥哥添炭,一边吞吞吐吐对哥哥说出了他的心事”“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和衣躺在土炕上,一直半睡半醒。明天他就要走了,走向一个前途未卜的世界,他现在才感到了一片令人心悸的渺茫,由不得手心里捏出两把汗水”,这里有孙少平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有来自父亲、哥哥的不理解,有自己对未来前途的担忧。这是“成长之痛”的客观方面,但从主观来看,孙少平迫于生活的艰苦,在高中毕业之后,不得不回到双水村那个狭隘的天地里,而这种环境基本上很难让他实现改变父辈命运的理想,因此他萌发了去远方的想法,即使有父兄的阻挠未知的困难也不能让他改变心志。) 10.【答案】D(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1)画 线句子的大意是: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2)具有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条件等逻辑关系的分句之间必须断开:“俯首系颈”和“委命下吏”之间是很明显的承接关系,两句之间需要断开。可排除BC。 (3)抓主谓宾完整的句子:“却匈奴七百余里”,译为,“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是独立完整的句子,前后需要断开。据以上分析,可以排除AC。故选D。) 11.【答案】D(D项,“短的叫‘扑’,长的叫‘敲’”,错误。应为: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12.【答案】A(解析:“与超过汉军十万人的匈奴军队作战”表述有误,原文中“强逾十万”是指匈奴“强大的部队人数超过十万”。) 13.【答案】(1)(陈涉)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蹑足行伍之间”:省略句,应为“蹑足于行伍之间”1分,“蹑足”:跻身1分,“倔”:通“崛”,崛起1分,“将”:率领1分,句意1分) (2)野蛮的匈奴尚且还赞赏您的节操,何况天下的主人(皇帝)啊?(蛮貊1分,犹1分,嘉1分,况......乎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匈奴战败以后,举全国的军队,换干练的精兵,强大的军队超过了十万。单于驾临督阵,亲自指挥合围。客主(双方)的形势,已经不相当(相差悬殊);步兵对阵骑兵的形势,也更加悬殊。疲劳的兵士一再接战,一个抵挡千个,但是还是带着伤痛,争先拼命,死伤的士兵堆积旷野。剩余的士兵不满百人,而且都带着伤病,(都已经)拿不动武器了。但是(只要)我振臂一呼,有创伤病痛的士兵全都起来,举起武器指向敌寇,胡人的兵马(四散)奔逃;兵打尽箭用完,士兵手无寸铁,还一再一起奋力呼喊,争当先锋。在这个时候,天地都为我而震怒,士兵为我而饮血。单于认为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想撤兵。但匈奴的臣子劝导他,于是便再战。因此我不免要投降啊。 从前汉高祖凭三十万军队,困在平城。在那个时候,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还是七天没有食物,仅是只身得免于难(脱逃)。更何况当时的我,岂是容易有所作为的啊?(皇帝)手下的人议论纷纷,有的抱怨我偷生不死。而我不死,就是罪过啊。子卿您看我,又岂是贪生的官,怕死的人 啊?难道有抛下双亲、舍弃妻儿,却反而会对自己有利吗?而我之不死,是(想)有所作为,于是想像前面那封信所说,(做些)向皇帝报恩的事啊。实在是认为空死不如建立节操,灭失名声不如报答恩德。从前范蠡不为会稽的耻辱而殉国,曹沫不因为三次打败仗的耻辱而寻死,最后(范蠡)为句践复仇,(曹沫)为鲁国雪失地之耻。一片忠心,私底下羡慕他们这些啊。何曾想图谋的计划还没有实现而怨恨就已经形成,计谋尚未实施而骨肉已经受刑?这就是我为什么仰天(叹息)扎心(疼痛)而哭出血泪的原因啊! 您从前以孤身出使,到有万辆战车的匈奴,碰上不好的境况,以至于无所顾忌地自杀,颠沛流离历尽辛苦,几乎死在北方的旷野之中。壮年时期奉命出使,满头白发而归,老母(已)亡故,活着的妻子改嫁。这样的事天下所少见,古今所没有啊。野蛮的东北人都还赞赏您的节操,何况天下的主人(皇帝)啊?我说您应当享有封侯的待遇,受到千辆马车的赏赐。听说您回国后,被赐予的不超过二百万两银子,官位没超过典属国(这官职)。没有一尺土地的封赏奖励您的勤勉。而(那些)妨害功臣和贤能的臣子全都成了万户侯;亲戚或贪婪奸佞这类的人全都成为朝廷的官员。您(的情况)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指望啊? 汉王朝全面讨伐我不死(偷生),简单地赏赐您坚守节操(的美德),想使远方听见这些的臣子,望风奔命(效忠朝廷),这实在很难啊。所以每每想到这些便不后悔的了。我虽辜负(朝廷的)恩,汉王朝(做的事)也(违)背德。古人有言:“虽然忠心(但表现并)不夸张,(而为了忠心)看待死亡如同回家一样。”男子汉活着不能成名,死了却葬身蛮夷的土地中,谁还愿意屈身叩头,回去向着宫殿北面的门楼(等候着),任由(那些)文案官吏舞文弄墨吗?希望您不要再指望我(回国)! 唉!子卿啊!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相距万里,人事隔绝道路不同。活着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死了是异域的鬼,永远跟您是生死永别啊!有幸(请代我)告诉故人,(希望你们能)勉力侍奉圣明的君主。您的孩子很好,无须挂念。(希望您)努力自己爱护自己!时常通过北上的风,再给予恩惠告诉我您的佳讯!李陵叩首。 14.【答案】D “醉脸春融”四字描写弹奏者,写其神,丽而不艳,媚中含庄,活脱脱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15.【答案】①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2分)②“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2分)③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2分)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具体的手法,然后诗歌的内容解释,然后分析艺术效果。答题时先分析手法,这两句诗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然后解释,“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再分析艺术效果: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16.【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7.【答案】A(两个分号均应改为逗号。两个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 18.【答案】B(“提供……榜样”搭配不当,应为“树立……榜样”,故排除A、D两项;C项,用“树立的”与后文衔接,前一个句子未说完,就更换主语,犯了中途易辙的错误。) 19.【答案】A(根据后文“他”指“陈歆耕”,可知,该句结尾处为“陈歆耕的随笔”,排除B、C两项。又因为后文有“正因为当新闻来写”,可知该旬后半段应为“也可以当新闻一样写”,以保持话题的一致,排除D项。) 20.【答案】①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 ②但其中就有典故 ③才能领略到诗句的更深沉的意蕴(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中英联合研究表明,中欧贸易时间不晚于唐代,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句压缩能力。解答语句压缩题,首先通读题目所给的语段,找出陈述对象。然后看发生了什么事,利用其中关键词句进行概话。最后压缩概括成一个完整意思。答案要点采用“一句话”的形式,即可以用单句、复句、对句的形式答题。本题要求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50个字。通读语段,可知陈述对象是中国和英国,所做的事情时一起研究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种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这一研究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推进到了唐代,证明“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然后用一句话对以上分析的内容进行概括回答问题即可。此类题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比如本题“不超过50个字”。 22.【答案】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