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德州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 2020.4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严禁在试卷上答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 的文化“硬通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 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 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正式建交 70 周年,为纪念两国 70 年友好交往而制作的专题纪录片 《光阴的故事——匈牙利篇》播出后广受赞誉。其实,在共同纪念友好建交的重要时间节点 上,总能看见《光阴的故事》系列作品。“老挝篇”献礼中老建交 55 周年,“哈萨克斯坦篇” 献礼中哈建交 25 周年,“柬埔寨篇”献礼中柬建交 60 周年,《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 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 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 首档跨国联合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 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 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 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 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选自 2019 年 12 月 18 日《光明日报》) 材料二 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 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 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 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 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程,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 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 讲述了约 120 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 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 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 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闫东说道。 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 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 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 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 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 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哔哩哔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正在创作“网生新 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是 个典型例子。“网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 不拘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 形态也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 (选自 2019 年 12 月 12 日《羊城晚报》) 材料三 谈到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也许你脑海里会马上跳出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但很多人不知 道的是,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一是 2017 年的《二十 二》,约为 1.7 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 2018 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 4.8 亿元。 据新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 2019》透露,10 年来,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投入和 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长,从 2009 年 5 亿元人民币起步,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 10 年 间增长了 12 倍。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 46.02 亿元,同比增长 16.4 %;生产总值为 64.45 亿元,同比增长接近 7%。2009 年以来,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 286 部,2018 年生产纪录电影 57 部,16 部在院线上映,半数以上为社会现实题材,累计票房 5.26 亿元。 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 诞生的 2012 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2018 年,腾讯视频出品的《风味人 间》以矩阵方式进行传播,获得超过 10 亿次点击量。哔哩哔哩播出的《人生一串》也受到年 轻观众的追捧。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 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 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授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是政策、平台与市场 合力的结果。 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 网生代正在或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增 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 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更重要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 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 任和使命。 (选自 2019 年 11 月 20 日《解放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 特性。 B. 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 录片。 C. 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 2017 年和 2018 年世界电影票房 冠军。 D. 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短视频很大挑战,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 恶化。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播出后 广受赞誉。 B. 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将多元 节目元素纳入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 形象。 C. 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既受到热赞,也 存在争议。 的 D. 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是中国声音的代表,所以纪录片人应该承担起越来越多的 责任和使命。 3.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 B. 纪录片《我们的男孩》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媚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 谊。 C. 纪录片《长江之恋》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展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长江经 济带的创新发展。 D. 纪录片《思想的田野》直观呈现各地践行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实践。 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 法。 【答案】1. A 2. C 3. B 4. ①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注意。②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③论证中综合适用了多 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 5. ①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②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 事,让世界“读懂中国”。③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 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 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 项,“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 的纪录片”理解有误,原文材料二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 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C 项,“世界电影票房冠军”错误,原文材料三“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 录电影票房冠军”,应为“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选项偷换概念。 D 项,“纪录片的文化生态也已经恶化”无中生有,原文最后一段“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 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只是说“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没有说到“文化生态也已经恶 化”。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 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C 项,“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有误,原文倒数第二段“《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 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中“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说的是《历史那些事》,选项 说的是“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张冠李戴。 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 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 “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 根据题干明确材料二围绕“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提出“主旋 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等观点。 B 项,《我们的男孩》“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突破了文化边界,属于能够体现 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故选 B。 【4 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注意题干要求的范围“材料二”。从论证的结构上,材料二开篇“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 让世界‘读懂中国’?”,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注意;又从整体看,材料二分两个分论点“主 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和“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回答开篇的问题,采用并列 式论证结构,一目了然,层次清晰。从论证方法看,论证中综合适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列 举“《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 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 120 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采用了例证法, 引用闫东的话、帕特里克·霍若的话等用了引证法。 的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中 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然后到材料中找到向国际社 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做法的句子,再整合概括答案。 由材料二开篇“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可以分别找出其两个 分论点即两种做法“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和“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又“主 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 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中概括出“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讲好中国故事”,由此整合出两种做法。由材料一最后一段“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 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 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得出第三点做法。 【点睛】信息筛选概括分析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 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 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 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筛选整合信息题的解题基本思路:①根据 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②按照筛选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间;③把主要信息进 行整合,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 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陷落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 沉静,也不想去掩饰。出了屋门,他仰头看看天,天是那么晴朗关丽,他知道自己还是在北 平的青天底下。一低头,仿佛是被强烈的阳光闪的,眼前黑了一小会儿——天还是那么晴蓝, 而北平已不是中国人的了!他赶紧走回屋里去。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 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忽然听到太太或小顺儿的声音,他吓了一跳似的,从世界大势 的阴云中跳回来;他知道中日的战争必定会使世界的地理与历史改观,可是摆在他面前的却 是这一家老少的安全与吃穿。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再去出力挣钱。父亲挣钱有限,而且 也是五十好几的人。母亲有病,禁不起惊慌。二爷的收入将将够他们夫妇俩花的,而老三还 【 正在读书的时候。天下太平,他们都可以不愁吃穿,过一份无灾无难的日子。今天,北平亡 了,该怎么办?平日,他已是当家的;今天,他的责任与困难更要增加许多倍!在一方面, 他是个公民,而且是个有些知识与能力的公民,理当去给国家做点什么,在这国家有了极大 危难的时候。在另一方面,一家老的老,小的小,平日就依仗着他,现在便更需要他。他能 甩手一走吗?不能!不能!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 出来进去,出来进去,他想不出好主意。他的知识告诉他那最高的责任,他的体谅又逼 着他去顾虑那最迫切的问题。他想起文天祥,史可法,和许多许多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想起 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 老二还在屋中收听广播——日本人的广播。 老三在院中把脚跳起多高:“老二,你要不把它关上,我就用石头砸碎了它!” 小顺儿吓愣了,忙跑到祖母屋里去。祖母微弱的声音叫着:“老三!老三!” 瑞宣一声没出的把老三拉到自己的屋中来。 哥儿俩对愣了好大半天,都想说话,而不知从何处说起。老三先打破了沉寂,叫了声:“大 哥!”瑞宣没有答应出来,好像有个枣核堵住了他的嗓子。老三把想起来的话又忘了。 屋里,院中,到处,都没有声响。天是那么睛,阳光是那么亮,可是整个的大城——九 门紧闭——像晴光下的古墓!忽然的,远处有些声音,像从山上往下轱辘石头。 “老三,听!”瑞宣以为是重轰炸机的声音。 “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老三的嘴角上有点为阻拦嘴唇颤动的惨笑。 老大又听了听。“对!坦克车!辆数很多!哼!”他咬住了嘴唇。 坦克车的声音更大了,空中与地上都在颤抖。 最爱和平的中国的最爱和平的北平,带着它的由历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湖山,宫殿, 坛社,寺宇,宅园,楼阁与九条彩龙的影壁,带着它的合抱的古柏,倒垂的翠柳,白玉石的 桥梁,与四季的花草,带着它的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与 唱给宫廷听的歌剧……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大哥!”老三叫了声。 街上的坦克,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瑞宣的耳与心仿佛全聋了。 “大哥!” “啊?”瑞宣的头偏起一些,用耳朵来找老三的声音。“呕!说吧!” “我得走!大哥!不能在这里作亡国奴!” “啊?”瑞宣的心还跟着坦克的声音往前走。 “我得走!”瑞全重复了一句。 “走?上哪儿? …… 坦克的声音稍微小了一点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 “对!”瑞宣点了点头,“不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 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 “你想,日本人能叼住北平,再撤了嘴?” “除非把华北的利益全给了他!” “没了华北,还有北平?” 瑞宣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是说,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 经济侵略那么合算。” 坦克车的声音已变成像远处的轻雷。 瑞宣听了听,接着说:“我不拦你走,只是请你再稍等一等!” “要等到走不了的时候,可怎么办?” 瑞宣叹了口气。“哼!你……我永远走不了!” “大哥,咱们一同走!” 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都……” “太可惜了!你看,大哥,数一数,咱们国内像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 可有多少?” “我没办法!”老大又叹了口气,“只好你去尽忠,我来尽孝了!” 这时候,李四爷已立起来,轻轻的和白巡长谈话。白巡长已有四十多岁,脸上剥得光光 的,看起来还很精神。他很会说话,遇到住户们打架拌嘴,他能一面挖苦,一面恫吓,而把 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因此,小羊圈一带的人们都怕他的利口,而敬重他的好心。 今天,白巡长可不十分精神。他深知道自己的责任是怎样的重大——没有巡警就没有治 安可言。虽然他只是小羊圈这一带的巡长,可是他总觉得整个的北平也多少是他的。他爱北 平,更自傲能作北平城内的警官。可是,今天北平被日本人占据了;从此他就得给日本人维 持治安了!论理说,北平既归了外国人,就根本没有什么治安可讲。但是,他还穿着那身制 服,还是巡长!他不大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 “你看怎样呀?巡长!”李四爷问,“他们能不能乱杀人呢?” “我简直不敢说什么,四大爷!”白巡长的语声很低。“我仿佛是教人家给扣在大缸里 啦,看不见天地!” “咱们的那么多的兵呢?都哪儿去啦?” “都打仗来着!打不过人家呀!这年月,打仗不能专凭胆子大,身子棒啦!人家的枪炮 厉害,有飞机坦克!咱们……” “那么,北平城是丢铁了?” “大队坦克车刚过去,你难道没听见?” “铁啦?” “铁啦!” “怎么办呢?”李四爷把声音放得极低,“告诉你,巡长,我恨日本鬼子!” 巡长向四外打了一眼:“谁不恨他们!得了,说点正经的:四大爷,你待会儿到祁家、钱 家去告诉一声,教他们把书什么的烧一烧。日本人恨念书的人!家里要是存着三民主义或是 洋文书,就更了不得!我想这条胡同里也就是他们两家有书,你去一趟吧!我不好去——” 巡长看了看自己的制服。 李四爷点头答应。白巡长无精打采地向葫芦腰里走去。 (取材于老舍同名长篇小说第四章) 6.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瑞宣得知北平陷落后,想起文天祥、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杜甫在流离中的诗歌,这与他的 所受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B.老二在屋中收听日本人的广播,老三在院中扬言要“用石头砸碎了它”,可见二人虽是亲兄 弟,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 C. “上哪儿都好,就是不能在太阳旗下活着!”老三这句话说出了自己和大哥瑞宣共同的心 声,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 D.李四爷敢跟白巡长说“我恨日本鬼子”,白巡长不肯亲自去传烧书的命令,让李四爷去代为 转达,可见他们之间相互信任。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运用了心理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瑞宣的形象,突出 表现了他的矛盾和苦恼。 B. 作者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效果非常显著,比如把九门紧闭的北平城比作古墓,令人深切地 感受到北平陷落后的死寂。 C. 文中多次提到天气晴朗,阳光明亮,突出强调了自然环境的美好,以此反衬日寇的侵略暴 行和人物内心的惨淡阴暗。 D. 小说的语言体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比如文中加点的“将将”表示勉强达到某种程度,“铁” 则是“确定”的意思。 8. 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9. 这段选文塑造了瑞宣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A 8. ①用排比和拟人的手法列举了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 方式与生活特点。②强调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美好文明。③表达了 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9. ①受过高等教育。他有知识也有些能力,能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 世界的关系。②具有深沉的爱国情怀。北平陷落,瑞宣万分焦急;他痛恨侵略者,希望为国 尽力,不作亡国奴。③对家庭富有责任感。他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担负养家糊口的重 任。④有些懦弱,缺乏主见。忠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面对老三的选择感到 无所适从。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 C 项,“因而赢得了大哥的全力支持”理解不当,原文中虽然大哥回答了“对”,但又说“不 过,也别太忙吧?谁知道事情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 一举?你还差一年才能毕业!”,可见大哥并没有全力支持。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 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肖像描写”错误,从文中来看,如“北平亡了,该怎么办”用了心理描写,瑞宣和老 三的对话等用了语言描写,又如“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用了神态描写, 但是没有对瑞宣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等的肖像描写描写。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本题侧重考查考查艺术手法, 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 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 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注意联 系上下文把握其表达效果。 “带着它的……带着它的……带着它的……”连用三个“带着它的”的句式,采用了排比手 法,列举了“湖山,宫殿,坛社,寺宇,宅园”等北平城有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又通 过“最轻脆的语言,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徐缓的脚步”概括了北平人为人处世的方式 与生活特点。而北平能“带着它的”赋予了它人的情感动作,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从“由历 代的智慧与心血而建成的”到“温美的礼貌,诚实的交易”,再到“与唱给宫廷听的歌剧”, 强调了北平城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北平人淳朴温和,美好文明。画线句反复强调“最爱和 平”,表达了瑞宣对北平的无比热爱;句尾又略带讽刺的语调写道“突然的都让给了敌人”, 与“最爱和平”形成对比讽刺,联系上下文“敌人的坦克车,在街上示威”“街上的坦克, 像几座铁矿崩炸了似的发狂的响着”,由此表现瑞宣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也传达出作者对北 平、对中国的无限深情。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把握住人 物形象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人物形象相当于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结合文本用两个字的词语或者四字短语概括出来,一般 用形容词性。这类题的设题角度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简要概括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这类题 只需简要总结性格特点即提炼出关键词句。二是问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析, 这类题做答案时应该包含两方面,首先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然后举出文本中的 相关事例来证明。 从“到屋里,他从平日积蓄下来的知识中,去推断中日的战事与世界的关系”“咱们国内像 你这样受过高等教育,又有些本事的人,可有多少”中可知瑞宣受过高等教育。“北平陷落 了,瑞宣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不知道要做什么好。他失去了平日的沉静,也不想 去掩饰”“可是,不走便须在敌人脚底下作亡国奴,他不能受!不能受”等可见他具有深沉 的爱国情怀。从他和老三的对话中,他不打算离开北平,只因“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 小都……”对家庭富有责任感。他忧虑一家人乱世中的生计,担负养家糊口的重任。当老三 劝他离开,“瑞宣的浅而惨的笑又显露在抑郁的脸上:‘我怎么走?难道叫这一家老小 都……’”,从这些内容看出他忠孝无法两全,令他无奈、痛苦与忧愤,面对老三的选择感到 无所适从,甚至还有些缺乏主见;面对侵略,他对侵略者抱有些许的期盼,如“谁知道事情 准变成什么样子呢。万一过几天‘和平’解决了,岂不是多此一举”“咱们允许他用经济侵 略,他也许收兵。武力侵略没有经济侵略那么合算”,又他可见他还有些懦弱,缺乏主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书吴潘二子事 顾炎武 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当国变后,年皆二十以上,并弃其诸生,以诗 文自豪。既而曰:“此不足传也,当成一代史书,以继迁、固之后。”于是购得《实录》,复 旁搜人家所藏文集奏疏,怀纸吮笔,早夜矻矻。其所手书,盈床满箧,而其才足以发之。及 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会湖州庄氏难作。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以史迁有“左丘失明,乃著《国 语》”之说,奋欲著书。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明书》。廷鑨死,其父胤城流涕曰:“吾 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遂梓行之。慕吴、 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 书凡百余帙,颇有忌讳语,本前人诋斥之辞未经删削者。庄氏既巨富,浙人得其书,往 往持而恐吓之,得所欲以去。归安令吴之荣者,以赃系狱,遇赦得出。有吏教之买此书,恐 吓庄氏。庄氏欲应之,或曰“踵此而来,尽子之财不足以给,不如以一讼绝之。”遂谢之荣。 之荣告诸大吏,大吏右庄氏,不直之荣。之荣入京师,摘忌讳语,密奏之。四大臣大怒,遣 官至杭,执庄生之父及其兄廷钺及弟侄等,并列名于书者十八人,皆论死。其刻书鬻书,并 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发廷鑨之墓,焚其骨,籍没其家产。所杀七十余人,而吴、 潘二子与其难。当鞫讯时,或有改辞以求脱者。吴子独慷慨大骂,官不能堪,至拳踢仆地。 潘子以有母故,不骂亦不辨。 其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予之适越过潘子时,余甥徐公肃新状元及 第。潘子规余慎,无以甥贵稍贬其节,余谢不敢。二子少余十余岁,而予视为畏友。以此也 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二子所著书若干卷, 未脱稿,又假予所蓄书千余卷,尽亡。予不忍二子之好学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且其 人实史才,非庄生者流也。 (选自《顾炎武诗文选译》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B. 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C. 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D. 以此也/方庄生作书时/属客延予一至其家/予薄其人/不学竟去/以是不列/名获免于难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明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这里指“科举之路”。 B. 左丘,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相传著有《左传》和《国语》。 C.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故名。 D. 畏友,品德端重让人敏畏的朋友,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吴炎、潘柽章有才华而又有气节,在明朝灭亡之后,放弃寻求功名之路,以诗文自豪自娱。 B. 吴炎、潘柽章认为只有写出一代史书才能留传后世,于 ,他们广泛搜集材料,埋头写作。 C. 吴炎、潘柽章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有了名声,两人就应邀参与了庄廷鑨《明书》的编辑。 D. 吴炎、潘柽章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可谓志同道 合。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三子皆已析产,独仲子死无后,吾哀其志,当先刻其书而后为之置嗣。 (2)其刻书鬻书,并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亦坐之。 14. 作者对同样是写史书者的吴炎、潘柽章二子和庄廷鑨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 是 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 (2)那些刻书、卖书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 14. 作者对吴炎、潘柽章二子充满赞扬、敬佩和怀念之情,称他们是“高才”“畏友”,而对 庄廷鑨则充满鄙薄之情,称之为“不甚通晓古今”“不学”。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 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方……时”是一个状语成分,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A、C 两项;“列名”是一个词组,中 间不能断开,故排除 D 项。 故选 B。 句子意思:正因如此,当庄廷鑨编书时,他嘱咐门客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 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字,使我幸免于难。 【11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也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错误,“畏友”不能指“不拘年岁、辈分的朋友”,没 有这个说法。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两人就应邀参与了庄廷鑨《明书》的编辑”错。由原文“廷鑨招致宾客,日夜编辑为 《明书》”“慕吴、潘盛名,引以为重,列诸参阅姓名中”可知吴炎、潘柽章并未参与《明 书》的编辑,而是被列入校阅者的名单之中。 故选 C。 的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中,析产,分家;仲子,第二个儿子;哀,悲痛,痛惜;置嗣,安排继承人。 (2)中,鬻,卖;知府、推官之不发觉者,定语后置句,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坐,牵连 治罪,受牵连定了罪。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内容的能力。考生要注意抓住文本中描写相关事件人物 的语句,然后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 由原文第一段“苏之吴江有吴炎、潘柽章二子,皆高才”“及数年而有闻,予乃亟与之交” “其 平居孝友笃厚,以古人自处,则两人同也”可以看出作者对吴炎、潘柽章二子充满赞扬之情; 由“而予视为畏友”可以看出作者对吴炎、潘柽章二子充满敬佩之情;“予不忍二子之好学 笃行而不传于后也,故书之”可以看出作者对吴炎、潘柽章二子充满怀念之情。这些情感集 中体现在他称他们是“高才”“畏友”上。 而对庄廷鑨,从原文第二段“庄名廷鑨,目双盲,不甚通晓古今”和最后一段“予薄其人不 学”可以看出作者对其则充满鄙薄之情,称之为“不甚通晓古今”“不学”。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 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江苏吴江有吴炎和潘柽章两人,他们都是优秀人才。明朝灭亡后,他们年纪都已二十多 岁了。他们一起放弃了科举之路,以写作诗文自豪。不久他们说:“这还不足以留传后世,应 当写出一代史书,来继承司马迁、班固的事业。”于是他们买来《实录》,又广泛搜集人们所 收藏的文集奏疏,埋头写作,起早熬夜,辛劳不已。他们亲手所写的书稿,堆满了床,装满 了书箱,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到几年后就有了名声,我于是多次和他们交往。 适逢湖州庄氏的祸难发生。庄氏名叫廷鑨,双目失明,不怎么通晓古今。因为司马迁有“左 丘失明,乃著《国语》”的话,便想发奋著书。廷鑨招来宾客,日夜忙碌,编辑成《明书》。 廷鑨死后,他的父亲胤城流着泪说:“我的三个儿子都分了家,只有二儿子死了没有后嗣,我 痛惜他的志向,应当先刻他的书,然后再为他安排继承人。”于是书得以付印行世。因为仰 慕吴、潘的盛名,想借他们加重自己的地位,便把他们列入校阅者的姓名之中。 书共有一百多卷,其中很有一些忌讳的话,本来都是前人诋毁之辞而未经删除的。庄氏 是巨富,浙江人得到他的书,常常拿着书去恐吓他,索取想要的财物后才离开。归安县令吴 之荣,因为贪赃枉法被捕入狱,后来遇到赦免才被放出。有一官吏教他买了此书,前去恐吓 庄氏。庄氏想答应他的要求,有人向庄氏说:“如果一个接着一个来,就是把您的财产都用尽, 也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不如通过辨明是非来拒绝他。”于是拒绝了吴之荣的要求。吴之荣 向大官告发这件事,可大官却袒护庄氏,不认为吴之荣有理。吴之荣到了京师,把书中有关 的忌讳语摘录下来向朝廷密奏,四大臣非常生气,派遣官吏到杭州,逮捕了庄廷鑨的父亲和 他的哥哥廷钺以及弟侄等,还有在书上列名的十八个人,全部都被判死罪。那些刻书、卖书 的人,以及没有发觉的知府、推官,也都受牵连定了罪。还挖开廷鑨的坟墓,焚烧了他的尸 骨,登记没收了庄氏的家产。被杀的有七十多人,吴、潘二人也同时遇难。在审讯时,有人 改变言辞要求宽恕脱罪,吴炎独慷慨陈辞,痛骂不绝,宫吏不能忍受,对他拳打脚踢,直至 打倒在地。潘柽章因为担心连累母亲,不骂也不申辩。 吴、潘二人平时对父母孝敬,对朋友友爱,感情真诚厚道,以古人为榜样,从这方面看, 那么他们二人是相同的。我前往越州拜访潘君时,我的外甥徐公肃新考中了状元,潘君劝我 一定小心谨慎,不要因为外甥显贵而降低自己的气节,我很感激他,表示不敢这样。两君都 比我小十几岁,我却把他们视为我所敬畏的朋友。正因如此,当庄廷鑨编书时,他嘱咐门客 邀请我到了他家一次。我看不起此人不学无术,最终离开了他家,因此书中没有列上我的名 字,使我幸免于难。两君所著的书有若干卷,尚未脱稿,又向我借所藏的书一千多卷,全部 丢失。我不忍心让两君喜好学习、身体力行的美德不得流传后世,因此把他们的事迹写下来。 并且他们确实是史学家的人才,不是庄廷鑨一类的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连州腊日观莫徭①猎西山 刘禹锡 海天杀气薄,蛮军部伍嚣。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猜鹰屡奋迅,惊鹿时踢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销。 箭头馀鹄血,鞍傍见雉翘。 日暮还城邑,全笳发丽谯②。 注:①莫徭:即现时瑶族。②丽谯:城门更楼。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的题目即已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一个“观”字统领起全诗。 B. 猎场围合铜停敲,旌旗四处摆动,既紧张更有序,与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不同。 C. 诗人并未直写所获猎物多少,但透过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便可推知一二,反更有韵味。 D. 本诗写观猎不只表现瑶民围猎的欢乐,更有对这一民族勇敢豪放精神的讴歌与颂扬。 16. 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诗人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视听结合:钲声、犬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红叶黑土,大旗猎猎, 色彩鲜明。②动静结合:围猎时的旗摇钲鸣、犬跃鹰飞,人奔鹿跳;猎后还城时,日暮人寂清 笳起。二者巧妙融合,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瑶民集体节日围猎图。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B 项,“开篇时的人声鼎沸杂乱喧嚣”错误,“嚣”并非“杂乱喧器”,而是“强悍”之意。 开篇大处着墨,极力渲染出猎时的气势和热烈紧张的气氛。 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从内容、情感、手法和结构上的作 用的角度进行分析。题干中“本诗写景极具画面感”,所以分析时应从写景的艺术手法分析, 有比喻、拟人、夸张、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和视听结合等艺术手法。“钲”指行军时敲打的 鼓,“笳”指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类似笛子的一种乐器,“猜鹰屡奋迅”形容鸟飞或兽跑迅 疾而有气势,“日暮还城邑”,由这些可以看出有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又“红叶”“黑草”等 从视觉上表现了色彩鲜明,可见这些景物描写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围合繁钲息”指围 猎时的旗摇钲鸣,“猜鹰屡奋迅”意为鹰飞迅疾而有气势发出惊叫声,“惊鹿时踢跳”指打 猎时人奔鹿跳,表现瑶民围猎的热闹欢乐;而当日暮猎后回城时,人寂清笳起,这是围猎后 的回家的情景,两者动静结合,更有瑶民集体节日的生活气息,共同构成一幅生动的民集体 节日围猎图。远看“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红叶黑土,近看箭头余血和鞍旁雄羽,远 近结合,表现围猎的广阔视野更显围猎的欢乐。 【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各选项 内容涉及了对现代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 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 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 确认,得出答案。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写出建筑阿房宫所用钉子之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__”写 山,从总体上写出了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 (3)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仅写出了朝阳下日观峰 以西诸峰中颜色错杂的特点,更赋山峰以人的神态,形象生动。 【答案】 (1). 钉头磷磷 (2). 多于在庾之粟粒 (3). 千里澄江似练 (4). 翠峰如簇 (5). 绛皓驳色 (6). 而皆若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 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 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 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 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 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 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磷、庾、粟、澄、簇、 绛、皓、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客家人在山区唱的是客家山歌,珠江三角洲的疍家人在水上唱的是疍歌。疍歌是疍民即 兴所唱的歌谣,又称咸水歌、咸水叹、叹歌、白话渔歌,单从名字看来,就可以看出它们与 近海之水的________。由于演唱曲调不同,流行地区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姑妹 腔、担伞调、高堂歌等曲调。广州疍歌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明清两代尤为兴盛。疍歌以 清婉嘹亮、____________为特点。婉转悠扬的疍歌,曾经是广州古城一道独特的景观,“荔 湾渔唱”是明代羊城八景之一。想那清波之上,渔舟晚归,___________着清丽之疍歌,是何 等迷人的一幅岭南水乡美景:“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一声欸乃一声桨,共唱渔 歌对月明。”疍人喜爱唱歌,平时娱乐、节庆欢聚,疍歌都是__________的节目。清末及民 国初期,每逢中秋有渔船结集珠江江面以互唱咸水歌斗歌的习俗。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渊薮 错落有致 飘荡 少不了 B. 渊源 错落有致 飘荡 很难得 C. 渊源 迂徐有情 荡漾 少不了 D. 渊薮 迂徐有情 荡漾 很难得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荔湾渔唱”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B. 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C. 1966 年 8 月下旬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的时候,包弟变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大包袱。 D. 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出:“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 吧?”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流行地区不同,演唱曲调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 等曲调。 B.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演唱曲调也不同,在广州的南沙区,就有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等 曲调。 C. 因为演唱曲调不同,流行地区也不同,使得广州的南沙区就有了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 等曲调。 D. 由于演唱曲调不同,流行地区也不同,在广州的南沙区,就有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等 曲调。 【答案】18. C 19. C 20. B 【解析】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处,“渊源”,原指水的源头,这里指关系、联系;“渊薮”,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语段中是说歌谣的名字与近海之水的关系,故选用“渊源”。 第二处,“错落有致”,交错纷杂而有情趣,常用于事物布局;“迂徐有情”,缓慢而含情。 语段中说的是疍歌的特点,应使用“迂徐有情”。 第三处,“飘荡”,可以指歌声随风飘动;“荡漾”,指起伏不定。这里指歌声起伏,与“清 波之上”照应,用“荡漾”更好。 第四处,“少不了”,即不会缺少;“很难得”,即少见、不易得到。语境中“平时娱乐、节 庆欢聚”是日常情景,故选用“少不了”。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 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 才能用得准确。具体说有以下几点:弄清功用,分析结构,揣摩语气,理解文意,留意套用。 根据后文“想那清波之上,渔舟晚归”“清丽之疍歌,是何等迷人的一幅岭南水乡美景”可 知,文中“荔湾渔唱”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A 项,“过人头”出自《西洲曲》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故引号表示引用。 B 项,根据语境“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竟也成了“难得的佳肴”,可见引号表示讽 刺,是反语。 C 项,“四旧”是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合称、统称,则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 项,语句中是喊叫的内容,故引号表示引用。 故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 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 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 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 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 变的。 “因为”与“使得”两个介词连用,造成主语缺失,排除 A、C 两项;从逻辑顺序上看,应该 先讲“流行地区不同”,再讲“演唱曲调不同”,故排除 D 项。 故选 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 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 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 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 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 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 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疟疾病原疟原虫潜于雌蚊体内,雌蚊叮人时,将长梭形孢子随口液注入人体。孢子进入人体 后随血流前进,________,以肝细胞质为营养在肝细胞内发育和裂体生殖,然后逸出坏死的 肝细胞,钻入红血细胞,__________。人体大量红细胞破裂,加之裂殖子代谢物释放到血液 里,__________,如高热、寒战、贫血、脾肿大,直至死亡。这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蚊虫肆 虐处,总有它的魔影。 【答案】 (1). 首先侵入肝细胞 (2). 再在红血细胞内继续生长、裂殖 (3). 引起人体 一系列生理反应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本题属于补写上下句题。这是一道补 写题,属于语言表达能力里的连贯考查。此类试题一般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 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①中,根据其后的“以肝细胞质为营养在肝细胞内发育和裂体生殖”, 可知孢子前进至了肝细胞;又由后面的“然后”可知①中也应填写衔接词“首先”,使得句子 更加缜密;这里说的是疟疾病的发病原理,应采用较为科学的术语孢子“侵入”肝细胞,综 合得出①填“首先侵入肝细胞”。根据“钻入红血细胞”“人体大量红细胞破裂,加之裂殖子 代谢物释放到血液里”可知孢子在红血细胞内继续生长、裂殖,又横线②接着“然后”句, 为使得上下句连贯横线②上填写衔接词“再”,故横线②填写“再在红血细胞内继续生长、裂 殖”。根据横线③后面的内容“如高热、寒战、贫血、脾肿大,直至死亡”可知横线③填写“引 起人体一系列生理反应”。 【点睛】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 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 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综合起来,我们会发现答案 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22.《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2020 年将在中国昆明举行,大会主题 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下面是本次大会会标的主体部分,请用简洁的文字阐 释它的造型与寓意。不超过 100 个字。 【答案】示例:以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大熊猫、孔雀、蝴蝶、梅花、浪花等元素组成一滴 “水滴”,以甲骨文作“水滴”的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表达出“生态文明: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主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解答徽标类的图文转换题,需要 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 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 反映的主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元素承载了多种含意。首先观察会标的组成要素,有 小女孩、大熊猫、孔雀、蝴蝶、梅花、浪花等元素,整体上看,这些要素组成了一滴“水 滴”,也可以看作是一粒“种子”,其以甲骨文作“水滴”的背景。另外,注意小女孩的特别 之处,她穿着民族服装。结合题干“《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可知这多种 元素,从人到动物再到昆虫,到植物等,恰恰反映了生物多样性;而身着民族服装的小女孩 和甲骨文做背景,又反映了文化多样性。由题干“大会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 体’”可知这个会标的寓意要表现大会的主题。 【点睛】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 业、机构、活动而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 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历经艰难险阻,大家终于重新回到了校园,我们的学习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在过去两个 多月的特殊日子里,你或许更加理解了父母,或许更加懂得了珍惜,或许为逆行英雄而由衷 感动,或许决心为民族复兴而奋勇担当。 恰逢杂志社以“我们在成长”为主题举办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表达特殊时期你 对生活的个性理解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 青春本色当似火,岁月节律应如歌,历经艰难险阻,我们的学习生活渐渐步入正轨,但 在过去两个多月的特殊日子里,我懂得了社会是最好的课堂,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 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是在“战疫”中成长的一代,青春本色向阳。 犹记,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人心惶惧。一场疫情,就像一面镜子, 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之自私、冷漠、怯懦……有人哄抬物价,高价售卖口罩;有人不戴口罩闯 商场;有人面不改色瞒病情;有人一听到自己身边有来自武汉的人,旋即变脸,恶语相加; 当有人选择奋力扑火的时候,也有人选择隔岸观火等等。疫病,或许是给人类的惩罚,或许 是剥开人性的一枚柳叶刀。 我们当反思人性的自私、冷漠、怯懦……知其不可为而不为,在战疫中成长。 然而,疫情之鉴,让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人间的大爱、温暖、担当……君不见,新时代领 路人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 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君不见, 闻令而动,逆行出征,大爱无疆,仁心医者。“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在挑战面 前,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乔杰、仝小林……他们不仅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也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们挺身而出,不顾安危带领团 队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在抗疫主战场发挥领军作用。“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 为了谁。”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一批医护人员守护在患者身边,把自己留在冬天,给 人们带来了春天。 “国有难,操戈披甲;人有危,众士争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还看到,双眼布 满血丝、浑身水泥砂浆来不及洗净的建筑工人,他们不舍昼夜,用十天时间建成火神山医院; 不怕寒风刺骨、不怕风霜雨雪,投身城乡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的防控人员,他们坚守城市 入口、小区门口、村庄路口……这正是:沧海横流共克时艰,绘就人生本色;疫情肆虐矢志 向前,彰显时代风采。 斯社会之大课堂让我们看清何为国之砥柱,何为民族之脊梁,让我们明白自己应成长为 怎样的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如朝阳,我曾看到过一句话:哪 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从死神手里抢人罢了。我辈 而今已成年,正应发光,亦当“学着前辈的样子”,立鸿鹄之志,学会感恩,健康成长,奋发 有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涓滴之力,护我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让我们在抗疫烈火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之光 芒。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关键是分析所给的材料,根据 对材料的分析来理解材料,确定立意,构思作文。作文材料的大背景是“历经艰难险阻,大 家终于重新回到了校园”。虽然材料没有直接提出,但我们知道是在疫情肆虐这一背景下,考 生写作不可脱离这一情境。具体情境是,杂志社以“我们在成长”为主题举办征文活动,写 一篇文章参赛。则写作中心要围绕“我们在成长”展开。写作时要求“表达特殊时期你对生 活的个性理解和思考”。而这“个性理解和思考”正是材料内容涉及成长的各种表现,“或许 更加理解了父母,或许更加懂得了珍惜,或许为逆行英雄而由衷感动,或许决心为民族复兴 而奋勇担当”,关于亲情、处世、大爱、担当等,都是积极向上的。整体把握材料的内在关系, 再结合特定的立意来行文。 参考立意:奋勇担当,砥砺成长;“战役”在进行,我们在成长;抗疫情明责任,成人 亦成材;莫负重望,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健康成长。 结构: 本题只要求写一篇文章参赛,记叙文和议论文均可。给出的参考范文则是采用了议论文 文体。 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一看标题就能知道作者的写作 中心。平时注意积累优秀范文的标题,然后加以改造。能标新立异并能表明观点就更加理想 了。例文以“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为题,扣住了材料的情境要求,围绕征文 主题展开。(二)引述材料+表态+观点。例文开篇引述材料中的内容,回扣材料,提出中心论 点“成长”。(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阐述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 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例文由反思疫情中自私、冷漠的人性,到在疫情 中看到更多大爱的人们,再到无数普通平凡的人们身上展现的担当精神,教会了“我们”成 长为怎样的人,观点明确,层层深入。(四)提出呼吁。“立鸿鹄之志,学会感恩,健康成长, 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涓滴之力,护我山河无恙,人民安康”,不止于思考这两 个月的成长收获,更提出今后的成长方向。(五)点题,再次明确观点。“让我们在抗疫烈火 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之光芒”。 记叙文的结构与议论文不同,它没有严密的结构安排,但也有几种类型的写作模式,如 时序顺进式、平列展开式和对比映照式等,注意采用多种描写方法使记叙文更生动,感情表 现更真挚。 素材: 1.“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95 后女孩李慧的誓言让人泪目。身为武汉科技 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护士,她身着笨重的防护服,任汗流浃背,仍在病区穿梭。早在医院征 集志愿者时,她就主动申请进入任务较重的呼吸二病区工作,并要求不要告知家人。 2.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 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制定造福社会的成长标 准,就是为了避免虚度年华,为了防止碌碌无为。造福社会的成长标准同样有助于实现人生 理想。在 2015 年的一次研讨课中,申怡飞从老师张川的口中获知中国芯片产业的落伍情况后 说:“在这样受制于人的局面下,青年人,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应该主动站出来,做行业 的开拓者,以制造中国芯为己任。”制造中国芯就是申怡飞的目标,也是他造福社会的成长 标准,这样的成长标准引领他实现人生理想。如今的申怡飞在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 5G 关键技术极化码的研究,正致力于让极化码更快、更广地服务于通信网络中。 3. 此刻的你,一方面正在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别考试,一方面要在“停 课不停学”的状态下居家学习,参加为迎战日益迫近的高考而组织的线上考试。毫无疑问, 这是两次你从未经历过的特别的考试,这是两个你从未征战过的特别的考场,但是,你眼神 坚定,步履坚实,因为你怀抱着从未改变过的理想和信念。你从小就梦想着徜徉科学的殿堂, 探索自然的奥秘,2020 年的这个春天,你下定了毕生从事科研攻关事业,为祖国争荣誉,为 人类谋福利的决心。 4. 最近一段时间,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与疫情的激战中,我们看到很多年轻的身影 ——她淡淡地说:“不怕的,只是换了个地方上班”;他恳求说:“能不能不要拍我,我爸妈 还不知道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