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揭露(lòu) 拂(fú)去 浑(hún)浊 壮志未酬(chóu) B. 充盈(yíng) 借鉴(jiàn) 深邃(suì) 呕心沥血(xuè) C. 馈(guì)赠 负荷(hè) 喧嚣(qì) 咬牙切(qiē)齿 D. 惭愧(cán kuì) 荒诞(yán) 停滞(dài) 小心翼翼(yì)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该题每一个选项中加点的字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形声字的读音,与所学的教材贴近。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A项,“露(lòu)”应为“露(lù)”。 C项,“馈(guì)”应为“馈(kuì)”,“嚣(qì)”应为“嚣(xiāo)”,“切(qiē)”应为“切(qiè)”。 D项,“诞(yán)”应为“诞(dàn)”,“滞(dài)”应为“滞(zhì)” 故选B。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锻炼 来厉 烦琐 俘虏 B. 红润 穿缩 痴谜 修葺 C. 借鉴 拘谨 报偿 笼罩 D. 摸仿 寂寥 致歉 徒峭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项,“来厉”应为“来历”,“烦琐”应为“繁琐”。 B项,“穿缩”应为“穿梭”。 D项,“摸仿”应为“模仿”,“徒峭”应为“陡峭”。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内容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 A. 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公安局仍然没有找到一点线索。(蛛丝马迹) B. 校长处理问题时一向按原则处理,一点儿也不例外(毫不例外) C. 老师让我们背诵的课文,我已经背得非常流利了。(滚瓜烂熟) D. 扎西虽然很淘气,但是他对问题的看法具有独到的眼光。(独具慧眼)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内容不能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一项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是否可以替换。解答此类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A项,蛛丝马迹: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此成语是个名词性的成语,若替换划线句子,就会导致此句无谓语,故不能替换, B项,毫不例外:没有例外全都一样,没有一点不同。可以替换划线句子。 C项,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可以替换划线句子。 D项,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能作出精细判断的(如在质量方面)。可以替换。 故选A。 4.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具有贬义色彩的一项是 A. 我以儿童狡猾的眼光发现,老师是爱我们的。 B. “你好厉害啊,这么难的问题都被你解决了。” C. 这个孩子很聪明,五岁就能背诵将近百首唐诗。 D. 日本鬼子带给我们的光明就是学习他们的一切,受制于他们,成为他们永久的奴隶。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分析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使用词语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明析词语的感情色彩,结合具体具体的语境辨析作答。 A项,“狡猾”化贬为褒,体现了我们的顽皮可爱,无贬义色彩。 B项,“厉害”,盛赞此人程度高,表示佩服,无贬义 C项,“聪明”,在此处正面指出此孩子智力发达,激励力和理解能力强,无贬义。 D项,“光明”,在此处反语,对日本的行为予以辛辣的嘲讽,明褒实贬,具有贬义色彩。 故选D。 5.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 。 (2)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 。 (3)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的 似的短短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 。 A. 预告 预兆 哀号 哀鸣 B. 预报 征兆 哀求 哀叫 C. 预兆 征兆 哀鸣 哀号 D. 征兆 预兆 哀号 哀唤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包括熟语)的辨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所给词语区别如下:①“征兆”还未出现,“预兆”已经出现了迹象。据语境,(1)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卷层云后面”意味着还未出现,故(2 )处填“征兆”;②“预报”,强调先报告,“预告”,强调预先通知,③“哀鸣”侧重悲痛哀伤或凄厉的鸣叫“哀号”侧重因哀痛而放声哭号,据此语境,侧重于叫声,故(3)第一处应填“哀鸣”,④“哀叫”,侧重悲惨地呼号,“哀唤”,侧重于悲哀的呼唤,据语境,第四处应填“哀号”。 故选C。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雨后的这几座山,好像不是原来的那样了。 B. 时间如沙漏,一粒一粒滑向昨天。 C. 直到冬天,绿叶再回到根的怀抱里,让它也休息一会儿。 D. 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丽多彩,充满大彻大悟的味道。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做此题,考生首先应把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且能熟练运用他们,识别它们的标志以及它们的艺术效果等。此题题干要求考生选出“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四个选项的句子是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考查,如比喻、拟人等,考生可通过排除法,选出无修辞手法一项。 A项,“好像”是“似乎”表推测之意,不是比喻词,而且只有本体,没有喻体,故此句不是比喻,排除。 B项,“时间如沙漏”是一比喻句,把时间比作沙漏,生动形象地表现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生动可感。是典型的明喻。 C项,“绿叶再回到根的怀抱里,让它也休息一会儿”是拟人句,句中“怀抱、休息”赋予叶和根人的情感,使根和叶更活泼,更亲近。 D项,“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丽多彩,充满大彻大悟的味道。”是拟人句,句中“成绩”“大彻大悟”赋予了秋天人的情感。 故选A。 【点睛】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 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7.下列各项前后两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这个同学表现不错。 这个同学表现好。 B. 这本书没有谁不认为是好书 有谁认为这是一本好书? C. 他可不敢动那三十多块钱。 那三十多块钱,他可不敢动。 D.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 他怎么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选项通过句式变换,使用不同的表达语气,一句话百样说,来比较意思是否相同。所以本题也是对句子类型的考查。句子类型常见的有 (一)陈述句:叙述或说明事实的具有陈述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二)疑问句:具有疑问语调的句子叫疑问句。其中有疑而问的叫询问句,无疑而问的叫反问句。提问手段有以下几种:疑问语调、疑问词、语气副词、语气词、疑问格式等,疑问语调不可或缺。(三)祈使句:要求对方做或不做某事的句子叫祈使句(降调)。 (四)感叹句: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叫感叹句。它表示快乐、惊讶、悲伤、愤怒、恐惧等浓厚的感情。一般用降调。 具体而言本题涉及多重否定句、反问句等。答题方法:双重否定等于一个肯定,一个反问等于一个肯定。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项前后两句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项,前一句“这个同学表现不错”中“不错”是“很好”之意,这个句子的意思:这个同学表现好。故两个句子表达意思一样。 B项,前一句“这本书没有谁不认为是好书”,是一双重否定表肯定的句子,此句意思:所有人都认为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后一个句子是一般问句,表达的是谁都认为不是好书,两句表达意思不一样,恰好相反。 C项,前一句是一般陈述句,后一句是变式句,两句意思一样:他可不敢动那三十多块钱。 D项,前一句,一般陈述句,后一句,反问句,但两句意思都是:他是一个好人。 故选B。 【点睛】句子分类: 1、疑问句中的反问句,语气词是:“吗”,表询问语气。 2、陈述句。 3、疑问句,语气词是:“呢”,表询问语气。 4、感叹句,语气词是:“哪”,表感叹语气。 5、疑问句中的选择疑问句,语气词是:“……呢,……呢?”表商量语气。 6、疑问句。 7、祈使句,语气词是:“吧”,表祈使语气。 8、疑问句中的反问句,语气词是:“吗”,表询问语气。 9、陈述句,语气词:“的”表陈述语气。 10、祈使句。 8.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小明和小田要去看电影,所以八点钟他去找他。 B. 经过大家的一致努力,任务终于被完成了。 C. 我们要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遇到紧急事情不能太急躁。 D. 我喜欢动物,所以狗对我一点都不陌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 A项,强加因果,此句无因果关系,删掉“所以”,另外,“他找他”指代不明,到底是谁找谁,不得而知。 C项,搭配不当,“限制”和“情绪”不能搭配,把“限制”改为“控制”。 D项,主客体颠倒,“狗对我一点都不陌生”表述有误,应改为“所以我对狗一点都不陌生”。 故选B。 【点睛】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常见的病句种类有:(1)词序有误;(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表意不明;(5)标点错误;(6)搭配不当;(7)语义重复;(8)归类有误;(9)成分赘余;(10)不合逻辑。 9.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对面走来一个小女孩,看上去五、六岁的样子。 B. “你这可不行,”老师说:“一定要打扫干净。” C. 在鲁迅先生帮方志敏先生保存的书中,一本叫“清贫”,一本叫“可爱的中国”。 D. 我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来上课。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此题四个选项考查的标点符号都是最基本和常用的标点符号。 A项,“五、六岁的样子”标点使用错误,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需要。改为“五六岁的样子”。 B项,“老师说:”标点使用有误,“某某说”在句首用冒号,句中用逗号,句尾用句号。(注意主语即说话者是一个人),改为:“你这可不行,”老师说,“一定要打扫干净。” C项,书名应用书名号,改为《清贫》,《可爱的中国》。 【点睛】标点符号的用法口诀有: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等。 标点符号常见用法及口诀: 一、句号 句号是个小圆圈,表示句字意思完, 陈述句未要使用,祈使用它气舒缓。 二、问号 问号须加有疑处,不看“谁”“哪”“为什么”, 只有反问是例外,其他一概不照顾。 三、逗号 分句之间表间隔,句内用它意未尽, 主谓、动宾关系明,状语后边作停顿。 四、顿号 句内词语若并列,停顿使用“瓜子点”, 两数相连表约数,中间顿号不能添。 五、分号 各项内容分行列,分句之间表并列, 其他复句用分号,好把第一层次显。 六、冒号 冒号形式两圆点,提起下文与总结, 一个句子用一个,套用来两个应避免。 七、引号 强调、引用、特殊义,引号“关门”作标志, 引文末尾怎标点?独立使用放里边。 八、括号 句内句外分两种,括号位置不相同, 注释词语紧相连,释句放在句后边。 九、破折号 解释、拖音、换话题,事项分承来排列, 解说若在句中间,可以前后都出现。 十、省略号 省略号儿六圆点,句、问、叹号可留前, “等”或“等等”若使用,“六点”不能再出现 十一、书名号 书报刊物文章名,使用标点“两头尖”, 会议、节日、车船号,可用引号莫纠缠。 10.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天上的高处,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_______。 ①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 ②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 ③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 ④在这幽静的湖上,惟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 ⑤把湖光山色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 A. ③④②①⑤ B. ④②③①⑤ C. ③①⑤④② D. ①⑤④③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语序题可以抓以下几点: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其次,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再其次,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最后,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此题可采用排除法,先确定首句,文段所给文句引出陈述对象“天然湖”,据逻辑关系,后面文句应填天然湖的湖面,故③应做所填文句的首句,①⑤语意相连,且紧随③,④②语意相连,按先静后动的顺序,还有“叫声增添了湖水的明净”这个总结句也应在“湖面明净如镜”之后,故放在最后。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1. 对上面文言文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 下列各项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按时 B. 说:高兴 C. 知:聪明 D. 愠:恼怒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题“子曰”是总领部分,“曰”后需要断开;据结构一致的原则,“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亦君子乎”,三处应断开,据句意,“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主谓宾完整的三个独立的句子,应断开。此外,考生还可在理解文句的基础上断句,此句大意,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理解实词义项除了通过背诵广泛积累,还应该巧借一些方法,比如语法功能,根据句中成分判断解释对错;还可以结合复合词看是偏义还是同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语等等。此题C项“知”应是“了解”之意。 故选C。 二、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这是一本发黄的日记。它的主人是芝加哥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日记没有记完,它最末的一页上写着: ②“体温很快到三十九度五。” ③“胃剧痛。” ④“燥热、耳鸣、睁开眼时眼皮疼……” ⑤“四小时了,我的伤口、鼻、嘴开始出血……” ⑥笔迹,越往下越不规整,一个个字母歪歪扭扭、颤颤巍巍。可以看出,这是由一个正在___13___颤抖的人书写下来的。 ⑦原来,那一天下班后,施密特仍兴致勃勃地留在实验室里,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一不小心,毒蛇猛地从玻璃缸里窜出头来咬了一下他的手指。不好!施密特迅速将它关回蛇笼里,然后急急地挤出伤口内的败血。头晕眼花的他,想打电话通知医院,偏偏室内的电话刚坏,别的办公室都锁上了门,而此时再要走到大楼外面的警卫室打电话显然已经体力不支。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施密特斜靠在座椅上,只能喟然长叹一声。 ⑧蓦地,从幼年起始的求学、投考、从师、做动物解剖、写学术论文……一幕幕情景交替在脑海中快速闪现。“难道自己的科学生涯就结束了?就这样坐以待毙?”这位已经知道死神叩门的67岁的科学家痛苦地思索。忽然,一个念头浮现出来了:还可以再作一番贡献。记录自己垂死的感觉,这是一个蛇毒罹毒者临死前的不可多得的自我记录,对后人一定有研究价值。他顶住了,支撑着,记录下去。周围是静静的夜,许多人该是进入梦乡的时候了,谁都不知道在博物馆大楼深处的这个房间里正进行着一场特殊的搏斗。在被毒蛇咬了5小时之后,施密特因脑溢血与世长辞。日记的最后一段记录是:“血从鼻子和嘴里流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开始脑充血了。” ⑨一个有志者总是为着自己献身的事业坚韧地奋斗。你看,即使死神在叩门的时候,他还不撒手,不畏惧,非得留下最后一道刻痕不可! 13.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解剖( ) 坚韧( ) 14. 文中第⑥自然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入的词语是 A. 强烈 B. 猛烈 C. 剧烈 D. 激烈 15. 引文第⑥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不规整”体现在文中的两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 16. 在第⑦自然段中,施密特“走到大楼外面的警卫室打电话显然已经体力不支”的原因,在文中看是因为:(至少说出两条原因,每条不得超过20字) 17. 第⑧自然段中划线部分“一场特殊的搏斗”是指____________;说它特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下列对引文第⑧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痛苦”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学家被蛇咬了,伤口疼痛。 B. 科学家为自己就这样坐以待毙,无所作为而痛苦。 C. 既有伤口之疼,也因为自己要死,要离开研究,结束科学生涯而痛苦。 D. 科学家想到自己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所以很痛苦。 19. 本文赞颂了科学家施密特怎样的精神品质。 20. 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案】13. (1). pōu (2). rèn 14. C 15. (1). 歪歪扭扭 (2). 颤颤巍巍 16. ①此时施密特已经头晕眼花②施密特已是67岁的老人③这个房间在博物馆大楼深处 17. (1). 施密特坚持记录临死前的症状,与疼痛抗衡。 (2). 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有对手的搏斗,而是在生命最后时刻坚持为人类科学研究作记录,是与痛苦死亡搏斗。 18. B 19. 本文赞颂了科学家施密特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品质。 20. 《最后的日记》 或 《一场特殊的搏斗》。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加点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本题考查词语与所学的教材贴近。此题:解剖(pōu)不要读成“pāo” 坚韧(rèn)主要注意书写,和声调,容易混淆的词语是“坚忍”和“坚韧”。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包括熟语)的辨析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此题所给这几个词都指事物/动作/情感的强度大,但在使用中有一些细微的差别。 A项,“强烈”,表示力强劲足,或者程度深,浓度高,常用于感情、意愿、气味、光线之类。 B项,“猛烈”,主要指动作/事物的气势大、力量大、急促,如风势猛烈、炮火猛烈、(心脏)猛烈跳动。 C项,“剧烈”,剧烈主要指动作强度大,如剧烈疼痛、运动剧烈。 D项,“激烈”,可以指动作、言论强度大、程度深,也可以指性情、情怀激奋刚烈,如激烈的运动、言辞激烈、壮怀激烈。 此题据语境,“这是由一个正在 颤抖的人书写下来的”,应填“剧烈”。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也考查理解词语含义。做此题,考生要重点关注此词语前后语境,依据瞻前顾后的原则,做出最佳答案。“不规整”这个词语是在第六段的段首,那么答案应在此次与的后面文句“一个个字母歪歪扭扭、颤颤巍巍”,其中“歪歪扭扭、颤颤巍巍”进一步阐释“不规整”的含义,故答案是:歪歪扭扭、颤颤巍巍。 【16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题干问施密特主人公“走到大楼外面的警卫室打电话显然已经体力不支”的原因,考生首先应考虑到文中交代的主人公的自然情况,他已然是一位67岁的老人,故体力不支,这是原因之一;再一,文中还交代了主人公被蛇咬的房间在博物馆大楼深处,加之他被毒蛇咬中,故主人公想走到大楼外面的警卫室打电话显然已经体力不支了。考生先找到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组合即可。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或者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句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此题中“一场特殊生死搏斗”一语双关,先理解“生死搏斗”指的是什么,考生可参考前文句“忽然,一个念头浮现出来了:还可以再作一番贡献。记录自己垂死的感觉,这是一个蛇毒罹毒者临死前的不可多得的自我记录,对后人一定有研究价值”,从此句可知,“一场生死搏斗”不仅指动物学家施密特博士在临死之前与疼痛搏斗,临死前的症状;深层含义指的是他坚持为人类科学研究作记录,是与痛苦死亡搏斗。之所以说“特殊”,意义也在于此,施密特虽与世长辞,但他留给人类的财富却是长存的,这正是“特殊”意义之所在。 【18题详解】 本题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考查。此题题干要求考生“选出加点词语‘痛苦’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参考选项的内容,此题是想让考生找出主人公痛苦的原因是什么,而考生会误认为是理解“痛苦”的含义,若审题不当,此题很难选出正确答案,因此题选项的内容本身有正确的,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对文中“痛苦”原因的理解必须关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痛苦”前面的文句“难道自己的科学生涯就结束了?就这样坐以待毙?”,可见,主人公此时此刻最痛苦的原因是科学家为自己就这样坐以待毙,无所作为而痛苦。AB选项是对痛苦含义的阐释,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无依据。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内容主旨、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考查欣赏作品形象题的设题角度一般有两大类,一是简要概括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这类题只需简要总结性格特点即提炼出关键词句。二是问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简要分析,这类题做答案时应该包含两方面,首先提炼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的关键词,然后举出文本中的相关事例来证明。本题属于前者只要求概括形象,所以结合文本举例子分析的内容可有可没有,写上也不占分数。这里按照第二类提供答案,权当结合文本分析人物性格了。 此题题干问“本文赞颂了科学家施密特怎样的精神品质”,考生首先应把握施密特的身份,他是一位科学家,其次,他在文中的事迹是在被毒蛇伤害之后,他心心念念的是为人类科学研究作记录,这体现了他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2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此题要求考生“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标题”,小说的标题通常联系小说结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旨和联系读者的阅读感受作答。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考生可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拟写标题,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如此文主要记叙了主人公在临死时留下的一本日记,考生可拟标题《可贵的日记》等,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如《真正的生死搏斗》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作文 21.在我们的生活中,都会面对失败、伤心、悲痛、挫折……请以“勇敢面对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写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校名、人名等信息。⑤不得抄袭和套作。 【答案】例文 勇敢面对挫折 在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挫折,少不了失败,无论怎么样,我们都要懂得去接受,去勇敢面对这些挫折,不要因为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得到,就开始心灰意冷、垂头丧气的,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有的人甚至开始自暴自弃,变得一蹶不振。 最近,我们班级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老师要重新改选一批班干部,每个人都可以参加,并说出自己竞选的职务,介绍出自己的才能,然后,开始投票。 竞选活动一直顺利的进行着,可是到竞选学习委员的时候,我们的老学委因为自己的票数没有其他人的票数高,落选了,落选之后,她便哭了起来,弄的我们全班同学都特别的难受,而且,竞选上的那个同学都觉得有些对不起她了,接下来竞选班长和卫生委员的时候,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让全班同学都觉得特别的难受。 其实,他们不应该如此的悲伤,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一些挫折的洗礼,因为挫折也是一种动力,我们可以把挫折变成我们前进的力量,也可以把失败变成我们前进的信心,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我认为,勇敢地面对挫折是一种勇气,但这种勇气,只有少数人才能感知做到。挫折对弱者来说,只能是一块块绊脚石,只知道在再次遇到它时绕过去,却不只应该把它从脚下踩过去。有人曾经说过:世界荣誉的桂冠,都是由荆棘编织而成的。古今中外,很多有为之士都受到过挫折磨炼。美国总统林肯22岁经商失败,27岁精神崩溃,34岁争取国会提名失败,46岁竞选副总统失败……失败与挫折锤炼着这一世纪的伟人,坎坷的经历造就了他的辉煌。假如,他在第一次受挫折时一蹶不振,那么,世界上会有林肯总统? 挫折是无处不在的,没有人一生老是顺顺当当,波澜无惊的。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天灾人祸,自身的缺陷,或者只是一道数学题。人们都希望能“一帆风顺”“万事如意”,但那只是人们的一种向往,一种希冀。挫折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从开始走路,学说话,学写字,我们就是从挫折中一路走来,在战胜挫折中成长。它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但没有它,我们就不能会坚强,没有它,我们就不会有斗志,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挫折,是不是也很美丽? 因此,我认为勇敢面对挫折能清醒我们的头脑,因挫折是油灯中的油,给我们上进的燃料,挫折是点燃焟烛的火柴,点燃前进的希望,挫折是那一块块铺路的砖,为我们铺下一条通往成功的星光大道。 勇敢地面对挫折,它会让你领略到别样的人生。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材料+半命题”式的命题作文,通过材料和命题考查考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表达能力。“材料+半命题”式的命题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的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符合命题的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本题,材料围绕“勇敢面对……”展开,一是给我们提示了“勇敢面对”的种种经历;二是给我们提示了“面对”某种情况时的态度与思考。这些“面对”的种种经历和态度有的是我们曾经经历过和拥有过的,有的是正在面对和思考的,有的是将来可能遭遇的。“面对”的情况很多,可以是你经历过的,也可是他人经历过的,因此本文写作考生应该是有话可说的。可以说本题写作范围很广,角度很多,但具体写作时要注意避免“面对”多而杂。写作的切入点多是好事,但容易犯多而杂的错误,即一篇文章同时写多个“面对”的经历。这样的文章就会泛泛而浅显。建议选取某一点来写,写深写透。比如选择“面对拥有”就不要再去写“面对挫折”、“面对成功”了,围绕“面对拥有”写出你的思考感悟即可。 参考写作角度: 1.勇敢面对别人的误解。 2.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 3.勇敢面对挑战。 4.勇敢面对挫折。 作文结构示例: 开篇高度概括材料,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我们不逃避,选择勇敢的面对(提出问题)。 文章主体部分:分析为何要勇敢地面对,可是并列式结构,也可是递进式结构,例证要分门别类。 文章结尾:照应开头,呼应标题。 作文素材积累: 1.自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深深地感染了人们。是什么驱使她不顾宫中金银珠宝,锦绣绸缎,舒服奢华的生活,来到环境恶劣,渺无人烟的边塞?这是一个人说做就做的事吗?谁都知道,去了边塞是一去不返的选择,是不可能再回过头来的事了。可她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 2 .当年曹操兵败赤壁,狼狈不堪地逃到华容道,但他还是中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之计,而等候与他搏斗的却是与他有过君臣交情的关羽。关羽满骨子里都是刚强与正义,这时,关羽面临了两种选择:一是擒曹操回去,获取功名。二是放掉曹操,回去受罚。而关羽已在军师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必须擒曹,否则一死。但是他擒住曹操是违背良心的事,毕竟人心是肉做的,曹操待他不薄,人有情呀!所以,他最终放掉了曹操,回去领死。当他做出选择的这一刹那间,是什么让他这样做,除了他本身的正义,还有勇敢面对的勇气。 3.春秋时曹刿曰:“夫战,勇气也。”古希腊一哲学家说:“勇气减轻了命运的打击。”刘邓大国挺进大别山时喊:“狭路相逢勇者胜!” 4.我们欣赏勇敢面对,因为它是智慧与力量的化身。斯巴达克能领导角斗士和奴隶起义靠的是面对;司马迁劳动局凭的是勇敢面对;成吉思汗征服天下用的勇敢面对的勇气。勇敢面对勇气既是一村无坚不摧的矛,又是一块无尖不挡的盾。有了它,就有力量去冲破一切艰难险阻;有了它,就可以无畏地同厄运去抗争;有了它,就能汇荡涤污垢的洪流奔腾入海。 5.我们欣赏勇气,因为它是一种毫无畏惧的气魄。由此,我联想致函那些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上的医务工作者,他们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为了更多人的幸福而义无反顾、奋然前行。这正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勇气。 6.勇敢面对是克难求进的法宝。莱特兄弟没有创新的勇气,就不会发明飞机;李时珍没有献身的勇气,就不会编著出《本草纲目》;袁隆平没有突破的勇气,也不会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7.项羽,一个神话般的人物,就这样血洒江面,就这样强悍了一生却懦弱地选择了死…… 项羽一生可以说是辉煌的,而正因如此,他不懂胜败乃兵家常事,他接受不了失败,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失败,不懂得就算这次输得干干净净,也还有希望东山再起.他不懂,也不愿意去懂,于是,选择了死。 【点睛】考生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在审好题目后,先确定一个写作的中心,然后列出提纲,根据所列的提纲去写作文,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主次分明,条理清楚,使人一目了然。 一、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仔细地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这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 二、确定中心,选好材料。 三、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以上三步做好了,你就可以按提纲进行作文了,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可以避免选材不当、文不对题,或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或头重脚轻、主次不分,甚至没有中心的毛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