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题 一.基础知识(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赍发(jī) 盘缠(chan) 玷辱(diàn) 胭脂(zhǐ) B.尴尬(ɡà) 口呐(nà) 髭须(xī) 朔风(shuò) C.拾掇(duo) 央浼(měi) 规矩(jù) 祈祷(qí) D.妥当(danɡ) 憎恶(zēnɡ) 滑稽(jī) 吼啸(xiào)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受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地区气温大幅度下降,滴水成冰,人们在室内火炕上坐了半天,仍然感觉席不暇暖,冰凉透骨。 ②没有强大的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能力,国家实力的提升就无从谈起,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③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④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杭州西湖震撼上演,从梁祝到天鹅湖,从采茶舞曲到欢乐颂,从越剧到芭蕾,美轮美奂,惊艳世界。 ⑤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可言,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念。 ⑥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二者尽管归属不同,但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⑥ D. ④⑤⑥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对于能不能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问题,大家的回答是肯定的。 B.新课标中,选修课的开设,使同学们的兴趣和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C.如果不重视网络道德建设,一些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就可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的大局。 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年轻人经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难免犯一些错误。 4.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描述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和失败的经过,塑造了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如武松、李逵、鲁智深、林冲、黄盖等。 B.契诃夫,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他的许多作品猛烈挟击沙皇专制暴政,再现“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C.沈从文,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风凰人,苗族。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 D.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 。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远、神秘。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A . 夜空中飘来荡去的狗的声音,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A. 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B. 夜空中飘来荡去着狗的声音,远远近近的村庄被连在一起 D. 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远远近近的村庄被连在一起 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B.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C.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D.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7.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举酒属客 B. 用之所趋异也 用心躁也 C.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 响穷彭蠡之滨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9---11题。(9分) 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孝”的社会价值与“教”,的社会价值是统而为一的,不仅如此,由于血亲意义上的朴素性和普泛性,“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 “百善孝为先”,孝是最起码的伦理道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朴素感情。这种朴素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孔子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是个体与社会间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教”的伦理学基础因而就是“孝”。“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先民倾向于认为,一个能够“孝”,与“睇”的人,是不会“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的,而这正是“教”的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 再者,关于行“孝”与学“文”的关系。古人认为人们只有在具有基本内在伦理准备的基础上,行有余力,则可以学“文”,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里,“孝”为本,学“文”为末,本立而道生。反过来讲,学“文”的终极目标也在于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换言之,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而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学不学“文”,而在于学“文”的目的是什么,不在于学到了多少“文”,而是这些“文”具有多少伦理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立足于血亲意义上的“孝”,达到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圆融和谐,这条道路,也就是由“德”而提升为“道”的道路。 在现代,许多论者认为提倡“孝”是一种悖于现代化的退步行为。必须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孝”,不是“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愚忠、愚孝,而是在本真的意义上拓展而成的达到个体与群体和谐共处的伦理纽带。本真的孝是平等性而非片面性的,是正常而非反常的,是生成拓展的而非家族本位的。“孝”常相对于“慈”,所以并非“父欲子亡,子不得不亡”,而是体现了亲子的平等性;原始形态的孝是子代对亲代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所以并非只是出于哗众取宠或入仕进阶的功利需要的“愚孝”或“伪孝”,而是一种自然情感的真诚流露;孝虽原为奉养父母,但却可以拓展为家国天下的一种精神依据,对个体而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对国家而言,“孝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孝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非孝也。” 如果使孝的含义由奉养父母提升为奉献于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那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将是圆满和谐的,而这正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所追求的最为根本的教育价值。 9.下列各项,不能说明“‘孝’正是‘教’的伦理基础”的一项是 ( ) A.“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个人与社会沟通的基本的伦理尺度。 B.在社会意义的终极追求上,“孝”与“教”是一致的。 C.“孝”是学“文”的内在伦理基础,“孝”与“教”是本与末的关系。 D.“孝”原为奉养父母,但它可以成为一切伦理规范的内在衡准。 10.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传统文化实质上是一种将“孝”与“教”的社会价值统而为一的文化。 B.孔子认为,“孝”是道德修养的根本,是通过教育而生成的。 C.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认为,学“文”的根本目的是发掘其中的伦理价值。 D.原始社会的孝是子代对亲代的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不是“愚孝”或“伪孝”。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些学校推行“五心(忠心、爱心、关心、信心、孝心)教育”,其中“孝心”教育应该是最基础的伦理教育。 B.一个人只要不“恶于人”,“慢于人”,或犯上作乱,就是一个具备“孝”“悌”品德的人。 C.当前的应试教育也有其可取之处,它与古代的学“文’,一样具有强化“孝”的社会政治价值的作用。 D.从古至今,提倡“孝”都是一种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进步行为。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4分) 奖 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12.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而本性善良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秀,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是因为“我”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13.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14.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6分) 四.古诗文阅读( 33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陶渊明传 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 《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 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 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自为。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 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 “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黄昏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征著作郎,不就。 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 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 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 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 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 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 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 ,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萧统《陶渊明传》) 15.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B.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C.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D. 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 16.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归,自请解职辞官归家,古代官职升降调动有一些专用词语,官职升迁有拔、擢、拜、除、任、封;官职调任有迁、徙、调、 出;官职降职有罢、黜、免、谪。 B.黄昏,十二时辰之一。十二时辰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 、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 C. 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归隐。 D.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阳月阳日,故名“重阳”。民间在重阳节有插茱萸、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他擅长文章写作,《五柳先生传》中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 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繁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 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馈赠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五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 (二) 诗词赏析,完成19-20题。(7分) 归园田居(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9.下面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描绘出劳动中淳朴真率的生活情态。语言自然而平易近人,不加雕饰,是诗人乐于归田隐居、弃绝尘世的精神境界之流露。 B.“带月荷锄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C.五六句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D.“种豆南山下”与“采菊东篱下”有着同样的韵律,同样的韵味。采菊是十分认真的,而种豆则是漫不经心的。 20.“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1.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7分 )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东坡在赤壁下把酒对歌,赏“白露横江,_________”的清美,发出了“ 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的幽叹;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 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漂亮诗句。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聊乘化以归尽, ”表达对生命的乐观看法。 五.语言表达 (10分) 22.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6分) 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①__________________;从冰雪的消融中,②__________________;从穿石的滴水中,③__________________;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23.从下列文字中,概括“高纯度”饮用水的缺点。(4分) (不超过20个字) 人们饮用纯净水的初衷,是避免污染,但纯净水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绝不可小视。科学家指出,饮纯净水,无异于让肾脏“下岗”。据专家分析,现在市场上的各类所谓“高纯度”饮用水,在消除细菌、有机污染物及致癌物质的制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将大量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消除得一干二净。众所周知,“水至清则无鱼”,试想连鱼都养不活的水,于我们人类能有多大好处呢?研究表明,“高纯度”饮用水的凝聚态结构,不仅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还会把人体内原有的微量元素淋洗出去。这样一来就减弱了人体的免疫力,可以引发许多疾病。 “高纯度”饮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出来化缘,满心不情愿,看见几尾逆水而游的鱼,便借题发挥:“这些鱼真傻呀,逆水而游,多费力,多辛苦!”“可它们正在享受快乐呢!”老和尚说,顺手一指河面上的落叶,“你看见那片黄叶了吗?只有死去的东西,才会享受这种随波逐流的安逸和舒适啊!”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一、1.D脂(zhī) 呐(nè) 矩(jǔ) 2.A 3.D A表意不明B“兴趣”与“发挥”不搭配C“道德败坏现象及消极落后思想”与“违反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对应 4.A黄盖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5.B 6. D 7.B 8、B 二.9.C [偷换概念,后一分句将“文”偷换为“教”,而学“文”并不是“教”的全部内容] 10.C [C项见第三段相关表述。A项将“某种意义上”偷换为“实质上”。B项曲解了孔子的话,把“孝”与“教”的关系弄反了。“教之所由生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孝)是教化的出发点”,作“这种朴素 感情是其他一切伦理道德的精神基础”的论据, D项原文是“原始形态”而非“原始社会”] 11.A [A项根据本文主旨可推出。B项反推错误。c项混淆概念,将“应试教育”与“学‘文’”等同看待。D项推论绝对,第四段关于“二十四孝图” 的表述可以证明提倡“孝”并非“都是”“进步行为”] 三.12.C 13.①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的优秀、上进,体现了奖状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 ②呼应标题,表现奖状的作用; ③与下文老校长为“我”发奖状使我感到羞愧形成对比; ④为后文“我”忘记发奖状导致小娜没得到奖状,回家挨打并辍学做铺垫。(答对一条1分,两条3分,3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14.观点一:“我”会长期待下去。 ①从感情上来说: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努力以及祈求的眼神,村民们真诚的感谢,都使“我”深受感动,而小娜被母亲误解这一事件,也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 ②从人物形象上来说:“我”是一个善良而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孩子、对事业的爱会促使他决定留下来。 ③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说:国家对去西部支教会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观点二:“我”在一年后会选择离开。 ①山区的条件太艰苦太恶劣了,远离都市繁华,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②“我决定在这里多待一年”,只是当时受到触动后的决定,所以“熬过”这一年后,“我”还是会按计划选择离开。 ③山里人理解我的处境与选择,不会太过挽留。 ④“我”并没有“太高的觉悟”,一直向往的是大城市的生活。 (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四.15.D 16.C 17.B 18.(1)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 (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 【解析】16.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知识需要平时记忆,还要结合语 境理解分析。C项,绶,官印;解绶去职指辞职。需要注意的是辞官不等同于归隐。 17.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类题错误项的错误设置往往有隐 蔽性和迷惑性,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 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仔 细辨析一些细小差别,准确作答。“亲老家贫”的意思是“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而B项理解为“亲 人 去世,家里贫穷”,所以B表述错误。 18.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 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 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把重点词语和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出来。本题要准确翻译以下内容: (1)薪水:砍柴打水;人子: 别人的儿子;也:表判断;遇:对待。(2)勤苦:勤劳清苦;同志:志趣相投。 19.“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的感情。20.D 21.乐夫天命复奚疑? 五.22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两点:内容要符合事物的特点,如写归雁,抓住“团结”等特点来写;句式要与上下文对应的句子的句式一致,上文的句式为“从……中,我们读出了……”。 答案:示例①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②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③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 23. 缺乏并洗出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危害健康。 (参考译文) 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 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 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 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 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 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 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 “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 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都被他扔掉了。 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 ,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 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 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 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 名)到彭泽县, 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 ),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 人做事啊!”当天黄昏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 ,没有前去任职。 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 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 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 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 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 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 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作“靖节先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