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厦门外国语学校 2018级高一年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一)成语题(6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得了无数的奖项的王家卫迅速成为当今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 B. 上回蒙他鼎力相助过,这一次我应投桃报李,助他一臂之力才是。 C. 记者看到,在灯光的笼罩下,这个具有明显中国建筑特征的庞大建筑群显得美轮美奂,气势恢弘。 D. 报纸上对前总统都是些溢美之词。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A、炙手可热指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含贬义。不指某人某事走红或是很抢手。B、鼎力相助: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使用正确。C、美轮美奂:是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使用正确。D、溢美之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yì měi zhī cí。释义: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表示过分吹嘘的话语。使用正确。故选A。 【点睛】搞清成语意思(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前提,考察语境是基本切入点。重点:(1)注意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注意有两个意义的成语。(3)注意含有相同语素的成语是否混用。(4)注意成语潜在的褒贬色彩。(5)注意成语的固定陈述对象。(6)注意谦敬成语是否误用。(7)注意只用于否定句的成语。(8)考虑成语的语法特点(词性,搭配以及和前后语境是否重复或矛盾)。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他在政界德高望重,一言九鼎,很受大家的爱戴。 B. 20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球各行业经济损失严重,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 C. 想不到一向慌乱的他,在会议上陈述理由时,竟能侃侃而谈,有条不紊。 D. 主持人刘仪伟说蔡国庆既做演员,又唱歌,还做主持人,一般人就只能对他“望其项背 ”了。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D、望其项背意为可以赶得上,多用否定形式。此题望文生义。A、一言九鼎:形容说的话分量大,起决定作用。使用正确。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使用正确。C、侃侃而谈:意思是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使用正确。故选D。 (二)文学文化常识题(6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B. 词又称曲词或曲子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审清题干要求,结合熟知的文学常识内容进行排除。B、《沁园春·长沙》属于长调。故选B。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B. 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河:特指黄河。江:特指长江。 C. 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古书上有“东家”、安排在坐西朝东的座位上,以表示尊敬。 D. 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六十甲子周而复始。此外还有王公纪年法、皇帝年号纪元法等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审清题干要求,结合熟知的文学常识内容进行排除。D、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是王公纪年法。故选D。 (三)默写题(10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3)她默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4)_____________,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5)携来百侶曾游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7)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万类霜天竞自由 (2). 激扬文字 (3). 到了颓圮的篱墙 (4). 在雨的哀曲里 (5).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6). 怅寥廓 (7). 荆轲和而歌 (8). 士皆垂泪涕泣 (9). 风萧萧兮易水寒 (10). 发尽上指冠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竞”“激”“颓”“峥嵘”“萧萧”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二、课内古文阅读(43分) (一)文言基础知识(31分)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只含有两个通假字的选项是 A. 距关,毋内诸侯;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 张良出,要项伯;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若不阙秦 C. 秦王必说见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 失其所与,不知;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距”通“拒”、“内”通“纳”、“反”通“返”、 “已”通“矣”;B.“要”通“邀请”、“倍”通“背”;C.“说”通“悦”、“蚤”通“早”、“卒”通“猝”;D.“知”通“智”、“振”通“震”、“共”通“供”。故选B。 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 B.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斯人,吾谁与归? C. 顾计不知所出耳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 沛公起如厕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从属二主;再,重复。B.都解释为:如果没有。C.不过,只是;拜访,探望。D.到、去、往;像…一样。故选B。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表意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约为婚姻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 沛公居山东时共其乏困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行李之往来而听细说左右既前,斩荆轲 D. 常痛于骨髓士皆瞋目恐惧不敢自陈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夫人:那个人;婚姻:结为儿女亲家;穷困:走投无路。B.山东:崤山以东;乏困:缺少的东西;非常:意外的变故。C.行李:出使的人;细说:小人的谗言;左右:旁边的侍从人员。故选D。 【点睛】所谓古今异义词,是指古代汉语中词的形式与现代汉语中词的形式一致,但内部结构与意义不同,即同形异义。概括起来,古今词义的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范围比较狭小,后来它的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其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如“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扩大为泛指一般的江河了;“中国”在古代指中原地区,现在指全中国。 词义缩小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变得狭小。如荀子的《劝学》中“金就砺则利”一句中的“金”,在古代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曹操的《龟虽寿》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句中的“烈士”,在古代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独怆然而涕下”一句中的“涕”在古代指眼泪,现在专指鼻涕。 感情色彩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如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一句中的“卑”在古代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人的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词。如“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用来比喻坏人的党羽,属于贬义词。 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与郑人盟③既东封郑④乃朝服,设九宾⑤夜缒而出 ⑥且君尝为晋君赐矣⑦函封之⑧其一犬坐于前⑨前为谢曰⑩吾得兄事之 A.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⑨⑩ B. ①③④/②⑧⑨/⑤⑥⑦⑩ C. ①②④⑨/③⑤⑦⑧⑩/⑥ D. ①②④⑨/③⑥⑧⑩/⑤⑦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名词作动词:①(军:驻扎)、②(盟:签订盟约)、④(朝服:穿朝服)、⑨(前:走上前);名词作状语③(东:在东边)、⑤(夜:在夜里)、⑧(犬:像狗一样)、⑦(函:用匣子)、⑩(兄:像对待兄长一样)。动词作名词:⑥(赐:恩惠)。故选C。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 A. 臣之壮也其人居远未来范增数目项王 B. 进兵北略地朝济而夕设版焉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 籍吏民使使以闻大王项伯杀人,臣活之 D. 唯君图之群臣怪之烛之武退秦师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壮:壮年的时候,形容词作名词。远:遥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B.北:名词作状语,向北。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间:名词作状语,抄小路。C.籍:名词作动词,造户籍册或登记。闻:使…听说,动词的使动用法。活:使动用法,使活下来。D.图:命令,吩咐,名次作动词。怪:觉得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退:使…退却,动词的使动用法。故选B。 11.下列各组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例:客何为者 A. 此天子气也嘉为先言于秦王 B. 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C. 使毕使于前敢以烦执事 D.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欲与俱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和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判断句、状语后置句。C.都是省略句。D.被动句、省略句。故选B。 【点睛】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 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 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韩生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韩生面向南坐。” 12.下列各组句子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③何厌之有④见燕使者咸阳宫 ⑤群臣侍殿上者⑥籍何以至此⑦燕王拜送于庭⑧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A. 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B. ①②⑦/④⑧/③/⑤⑥ C. ①②④/③⑥/⑧/⑤⑦ D. ①②⑦/④⑧/⑤/③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①②⑦状语后置句;③⑥宾语前置句;④⑧省略句;⑤定语后置句。故选D。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答案】(1)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2)秦王用一千斤的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赐来(重金征求)悬赏樊於期的头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第一个“封”解释为“把… 当做边界”;第二个“封”解释为疆界;肆,扩张、扩展;阙,侵损,削减;焉:哪里。(2)中的省略句,“以”,来,用;定语后置:一千斤的金,一万户人口;购:重金征求/悬赏。 【点睛】文言文翻译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跟从) B.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C.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隔阂,嫌怨) D.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沛公道歉所说的话,既指出了自己破秦的功劳,又表明了自己无意与项羽争功。 B. 司马迁写项羽毫无心机地说出告密的人,是要表现项羽一贯豪爽不拘小节的性格。 C. 从鸿门宴的座次安排来看,项羽主要的谋士范增地位颇高,但却不如告密者项伯。 D. 范增多次向项王示意,又安排项庄舞剑,欲借机除掉沛公,使宴会气氛越来越紧张。 16. 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答案】14. A 15. B 16. (1)祝酒结束,你就请求舞剑,趁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2)不这么做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应解释为“使…跟从”,使动用法。故选A。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B项,是想要表现项羽没有政治敏感性,天真得近乎傻。故选B。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寿”,祝酒;因,趁机、借机;坐,座位。(2)中的“若属”,你们;且,将要;为所,被动句。 【点睛】文言文翻译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三、课外古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雠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豫让“漆身”“吞炭”,改变外在,目的是伺机刺杀智伯。 B. 朋友劝豫让凭借才能接近仇人,豫让认为不义,没有同意。 C. 有感于赵襄子先前的不杀之恩,豫让只刺了赵襄子的衣服。 D. 豫让死的那天,赵国的志士听到这消息,都为他流泪哭泣。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2)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答案】17. A 18. (1)然而(我)这样做的原因,是要使天下后世身为人臣却怀着异心来侍奉君主的人感到羞愧。 (2)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掩盖别人的美德,而忠臣有为名节献身的道理。 【解析】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题目答题时首先要筛选答题区间,然后圈点勾画关键词句,最后组织答案。A项,豫让“漆身”“吞炭”, 改变外在,目的是伺机刺杀赵襄子而不是智伯。故选A。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的“所以”,表示……的原因;“以”,表目的的连词,解释成“来”;“愧”,使动用法;“者……也”判断句式。(2)中的“美”,美德;“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点睛】文言文翻译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答题技巧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得分点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少改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参考译文: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非常赞赏他的侠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用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以剑自杀。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四、课内诗歌阅读(13分) (一)阅读《沁园春·长沙》,完成下列题目。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 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昂首挺立于寒冷的秋天,突现出革命领袖的高大形象。 B. 独自站立于深秋之中,点明所处的环境和时间。 C. 在严峻的政治形势中昂首挺立,表现出不屈的斗争精神。 D. 在寒冷的秋天中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 20. 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19. D 20. ①诗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其在其中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③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解析】 【1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题干要求选出“对“独立寒秋”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把握。D项,“孤立无援,略感寂寞、惆怅”错,没有孤立无援,寂寞惆怅的感觉。故选D。 【2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不禁问道: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点睛】(1)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特点:①多是含蓄、隐晦的; ②多是丰富、复杂的;③有时是发展变化的。 (2)多角度思考。①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 的情感;②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 (3)答题模板: 第一步: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了??”。 第二步: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涉及多种情感的,答题时一般按在诗歌中出现的先后为序。 (二)阅读《雨巷》,完成下列题目。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 凄清, 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21. 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 《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 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 《雨巷》通过选用油纸伞、姑娘、雨巷、丁香等美好意象,创造出朦胧美好的意境,形成一副凄美迷茫的想象画面,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22. 《雨巷》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内容几乎一样,这样写会不会重复?谈谈你的理解。你能不能再举出一个类似例子来?(请写出诗歌标题) 【答案】21. C 22. 这样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章复沓”的手法。能加强诗歌的抒情性,使得首尾呼应,浑然天成。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蒹葭》《关雎》。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题干要求选出“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故选C。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浏览文本确定答题要点;最后根据要求组织答案。题干要求分析《雨巷》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节内容几乎一样,这样写会不会重复?谈谈你的理解。你能不能再举出一个类似例子来?首先要明确这样写是不会重复。然后分析原因:这一节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的音乐美感。并且说明诗人与雨巷中见到的女子相见、擦肩而过、渐渐消失的全过程,是诗人梦一般的想像,又把作者从想像中拉回到现实的作用。现实中“我”根本就没有见到姑娘。说明诗人的理想愿望很渺茫。在结构上构成首尾照应的方式,强调(升化)“我失落迷茫,又怀着希望的痛苦心情”的主题。 【点睛】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五、《史记》选读题 23.根据《史记》相关篇目内容填空。 (1)刘邦作为亭长带领役工前往骊山,派一个人前去探路,发现路上有__________(填一物名)挡道,刘邦拔剑斩杀,后来大家在那个地方遇见一个老妪哭泣,原来,刘邦所斩杀的正是老妪儿子的化身。(《高祖本纪》) (2)刘邦在前往项羽分封给自己的领地途中令部下烧毁了栈道,表明自己没有向东扩张的野心,待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后,便采纳了__________(填一人名)提出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顺利挺进到关中,站稳了脚跟。(《高祖本纪》) (3)在__________(填一地名)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项羽本纪》) (4)项羽攻破咸阳之后,烧杀抢掠,有人劝他说,__________(填一地名)土地肥沃,地势险要,很适合作为国都,但是项羽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引来劝说者的嘲笑,结果,项羽就把劝说者给煮了。(《项羽本纪》) (5)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__________(填一人名)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刺客列传》) (6)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廷争结仇,潜逃濮阳,听闻__________(填一人名)侠义之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求其为己报仇。后来,这个刺客刺杀侠累于阶上,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刺客列传》) 【答案】 (1). 白蛇 (2). 韩信 (3). 巨鹿 (4). 关中 (5). 伍子胥 (6). 聂政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回答此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所以平时要多背多记。还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此题是针对《史记》的相关篇目内容进行填空的。 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还记得升入高中后的第一次军训吗?当我们穿上特殊的迷彩服,当阳光下汗水在脸上尽情地挥洒,当坚定地迈出军旅的步伐,那一刻,我们看见了自己的生命在成长。而在一周的训练过程中,始终不能忘怀教官的身影、老师的陪伴,或是同学的鼓励。 请以“不能忘记你的身影”为题,记叙军训过程中,对你帮助最大,或最令你难忘的一个身影,或教官、或恩师、或同学。不能泄露自己的班级、姓名等信息。未参与军训的同学可以发挥想象,同题作文。 【答案】不能忘记的背影 那天,天热得发了狂,整个小镇像被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刚从同学家出来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天闷热极,一丝风儿也没有,感觉周围的空气都是热的,闷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加快脚步往离家不远的士多店走去,在冰柜边,看到各式各样的雪糕,在冰柜里寻找着我爱吃的雪糕,挑了一款我最爱吃的雪糕,付钱后,我美滋滋地拿着雪糕走出了士多店,一走出店,我便迫不及待地撕开雪糕的包装纸,揭开盖子,一阵凉爽的清香扑鼻而来,我边走边享受着冰淇淋带给我的香甜和清凉,谁知,一个不小心,我被路旁的一块石头绊倒了,当时感觉心重重的跳了一下,脑袋发蒙,等反应过来时,自己已经倒在地上,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感觉手和膝盖火辣辣的痛,轻轻一动就是钻心的疼痛。我坐在地上哇哇大哭起来,行人稀疏的夏日正午,匆忙赶路的人们无暇顾及坐在地上痛哭的我,内心极度害怕慌张的我,不断尝试着想要想要从地上站起来,但钻心的疼痛让我不得不放弃所有的努力,只能不断地哭泣着,这时从远处过来一个留着一头漂亮长发的大姐姐,她蹲在我身边,温柔地摸摸我的头,笑着对说我:“没事的,别害怕,姐姐送你回家!”大姐姐温柔的安慰让我的慌张的心镇静了下来,疼痛也似乎减轻了不少,她先扶起了我,然后说道:“你家是不是在这附近,伤口一定很痛吧,我背你回家吧。”说着,她蹲下身子,“趴到我背上来,小心点别碰到伤口。”我迟疑了一会,便小心翼翼地趴到她的背上。一路上,大姐姐为了减轻我伤口的疼痛,不断地安慰我,还给我讲笑话,就这样她把我送回了家,放下我后,我才发现大姐姐的后背全都湿了,气喘吁吁的她不断擦拭着脸上的汗,妈妈很感谢大姐姐把我送回家,本想留大姐姐吃饭,可大姐姐却礼貌地谢绝了。临走前,大姐姐说有时间的话,她会再来看望我,还让我好好养伤。看着大姐姐远去的背影,一阵暖流涌上的我的眼眶,我的鼻子发酸,眼睛有些模糊…… 从小到大,能感动的我人和事不少,但大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模糊,唯独那个背影还是那样的清晰。 这件事虽已过去好久了,但大姐姐那个温柔的背影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感动着我,温暖着我。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本题以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呈现作文题,写作要求是以“不能忘记你的身影”为题,记叙军训过程中,对你帮助最大,或最令你难忘的一个身影,或教官、或恩师、或同学。很显然,本文要求构思成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具体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注意选取军训过程中印象深刻、难以忘怀的素材来写,可以通过叙写独特的情境和对话,表现“不能忘记”的情感反应和心理变化,以及“不能忘记”的原因。 2. 注意多种记叙顺序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采用倒叙,通过回忆视角,把时间、地点、人物写清楚。也可以在写人记事的基础上稍作延伸,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相处抒发情感,阐发议论。 3.写作中要突出“不能忘记”,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将“不能忘记”的原因交代清楚。同时, 【点睛】写人记事类的记叙文,对于这类记叙文,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写法的运用。 1.写人,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细节,通过对人物的细节刻画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常用的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 2. 记叙事情必需注重该事的完整性,亦即要注重该事的因果关系。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等三部份,必需交代清楚,不可前后矛盾。写作顺序的安排主要有两种:一是顺叙法:发生,经过,结果;二是倒叙法:结果、发生、经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