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 ‎1.声音的诠释 在理解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节奏停顿后,能有感情地把诗歌诵读出来。如《沁园春·长沙》先自由朗诵,初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第一遍朗诵时,可能注意到了停顿和轻重音,但无法把感情酝酿到位,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 ‎2.思维的跳跃 现代诗歌有很多的流派,尤其是朦胧诗,它具有象征化、意象化、立体化的特征,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些诗歌时,根本无法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和意象,只有在老师的引导下,反复体会,才能理解诗歌的真正含义,这个过程需要思维的跳跃,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达成:‎ ‎(1)鉴赏。对诗歌的意象、语言、形象、意境等进行鉴别欣赏。如《雨巷》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体悟。在鉴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情感上与作者形成共鸣。‎ ‎《大堰河——我的保姆》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要有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母爱,温柔而坚定;如水,不张扬,润万物”。结合《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写作背景,进一步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 10 -‎ ‎(3)表达。在鉴赏的基础上,把内心的感受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对《再别康桥》的理解:江南水乡的浙江,孕育着一位才华横溢的水乡才子,他用江南才子的灵性多情感受着异国康桥的馈赠,并把江南小桥流水的特质融进了康河,使康河成为自己永远的骄傲。他,就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每当听到它的时候,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诗人挥手与云彩作别的场景——洒脱、飘逸之中又带着伤感与惆怅。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用心去感受那个醉人的康桥之夜……‎ ‎3.情感的升华 能享受诗歌带来的韵律上的美感和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喜欢读这首诗,能享受自己读诗带来的快乐。在引导理解《雨巷》中的象征含义、作者的情感之后,结合钢琴曲《雨的印记》配乐朗诵,享受意犹未尽的诗境,陶醉于诗歌所带来的快乐之中。‎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还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红装素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数今朝之风流人物,他就是开国伟人毛泽东。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感受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宽阔的胸怀,走进诗人崇高的心灵。‎ 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其创作除了政治理论文章外,还有许多诗词作品,如《沁园春·雪》《采桑子·重阳》《卜算子·咏梅》等。这些作品描绘了中国革命的壮丽图景,气势磅礴,雄浑瑰丽,抒发了一代政治家的革命豪情。‎ - 10 -‎ 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橘子洲,又名水陆洲,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橘子洲头位于橘子洲的南端,绵延数十里,狭处横约40米,宽处横约140米,形状是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1.配乐歌唱的诗 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音乐的,所以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为“诗余”。词大致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 ‎2.词牌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作词,叫作“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 ‎3.沁园春 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4.粪土当年万户侯 侯:音hóu,侯爵,侯门,封侯,诸侯;封建制度五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第二等。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这些户口要向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号称“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张良、卫青与霍去病都曾受封。万户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等),代表着地位、财富、权力。后来泛指高官贵爵。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1.识记字音 沁园春 qìn 怅寥廓 chànɡ kuò 浪遏飞舟 è 橘子洲 jú 方遒 qiú 百舸争流 ɡě 峥嵘 zhēnɡrónɡ 百侣 lǚ ‎2.近义词辨析 ‎(1)寥廓·辽阔 - 10 -‎ ‎(2)意气·义气 ‎(3)苍茫·苍莽 - 10 -‎ 答案 (1)①寥廓 ②辽阔 (2)①义气 ②意气 ‎(3)①苍莽 ②苍茫 ‎3.成语辨析 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19岁的梓均风华正茂,很顺利地通过了入伍体检。当收到入伍通知时,他乐坏了,家人也很替他开心。(  )‎ 解释: ‎ ‎(2)百岁老太用10天时间参加了扫盲班,识字写字,并顺利拿到了脱盲证。年轻力壮的你还好意思峥嵘岁月吗?(  )‎ 解释: ‎ ‎(3)在公共网络空间形成公序良俗,需要每个人对自己的网上言行负责,涵养激浊扬清的正能量,共同珍惜、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  )‎ 解释: ‎ ‎(4)登上华山的高峰后,游客们心情十分兴奋,他们居高临下,指点江山,赞美着眼前的大好风光。(  )‎ 解释: ‎ 答案 (1)√ 风华正茂:指风采才华正盛。‎ ‎(2)× 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岁月。应改为“蹉跎岁月”。‎ ‎(3)√ 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4)× 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望文生义,错误。‎ 秋来更当读“毛诗”‎ - 10 -‎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正当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自不例外,如何读而疗之?诵读毛泽东诗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毛泽东素来很少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者仅仅五处:《五古·挽易昌陶》中“愁杀芳年友”,是哀同学之早亡;《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有“无端散出一天愁,幸被东风吹万里”,是已被纾解之愁;《西江月·秋收起义》中“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是打破愁云。其有离愁别苦而情真意切者,唯存于赠杨开慧之词中,《虞美人·枕上》有“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贺新郎》虽曾“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但终转为斩情诀别,“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但上述五者皆毛泽东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性不言愁,是因为毛泽东志向远大。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这其间早已有他小小年纪对父亲的宣誓打底:“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唯此之故,他“风物长宜放眼量”,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泽东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 - 10 -‎ 性不言愁,是因为毛泽东人脉深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毛泽东亦属罕见之人。与杨开慧分别,一番离愁情愫,只读得我们“热泪欲零还住”。“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人间多情唯诗人,难怪他想象浪漫,杨开慧牺牲,他能想象出“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蝶恋花·答李淑一》)。毛泽东同样重视友情,常和友人肝胆相照:“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从汀州向长沙路上他这样赞叹;初到陕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他相信“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他坦承丁玲的到来,竟有“保安人物一时新”之效应,因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罗荣桓元帅逝世,他恸问:“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至于柳亚子先生偶尔“牢骚太盛”,毛泽东也诚挚地奉劝“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天若有情天亦老”,毛泽东有眷眷恋情,拳拳友情,故能“唤起工农千百万”“狂飙为我从天落”“横扫千军如卷席”!‎ 性不言愁,也因为毛泽东精于和自然互动。看到一只小小的青蛙,年轻的他就能托物言志道:“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看山,“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他想“安得倚天抽宝剑,将汝裁为三截”“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登山,他的气概不输杜甫,“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他更善于利用大山经营革命事业,“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临水,他和孔子一样慨叹,“起宏图”要使“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江山养育了毛泽东伟岸的身躯,滋润了他绚烂的诗笔。读他的诗,我们的心灵和美丽交融,我们的人生会因此变得更加豪迈。‎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少成若天生,习惯成自然,常诵读毛泽东诗词,你将终身受益。‎ ‎[赏析点评] “自古逢秋悲寂寥”,毛泽东的秋诗却极尽豪迈。原因在于他“性不言愁”。随后,文章从志向远大、人脉深厚、善于和自然互动三个方面分析了毛泽东“性不言愁”的原因,解读了毛泽东乐观豪迈的精神境界。全文旁征博引,文采斐然,值得反复品味。‎ 一、思维建构 请把方框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 10 -‎ 答案 湘江秋景 二、内容把握 ‎《沁园春·长沙》通过对        的描绘和对             ‎ 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                          ‎ 的豪情壮志。‎ 答案 长沙湘江秋景 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 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 ‎1.上片开头三句交代了哪些内容?‎ 我的答案: ‎ ‎ ‎ 答案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寒秋,指深秋,有寒意,暗指社会环境、斗争形势的险恶。‎ ‎2.上片中“看”字总领到下文哪一句?这些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我的答案: ‎ ‎ ‎ 答案 “看”字总领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远望群山,重重叠叠的树林遍染红色;近看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船只争相行驶;仰视,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俯瞰,鱼儿在江水中轻快地畅游。作者描绘了在橘子洲头看到的一幅绚烂的、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 ‎3.上片中,面对眼前“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词人联想到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答案: ‎ ‎ ‎ 答案 词人由“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联想到了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发出了“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慨。“谁主沉浮”,是指由谁来掌握国家兴衰的命运。这一问,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 10 -‎ ‎4.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是本词的一大特点,试仿照示例完善下面的表格。‎ 精妙用词 ‎ 分析鉴赏 万山红遍 ‎“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 百舸争流 ‎“百”字写出了舸之多;“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翔”字本形容鸟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鱼在水中自如游动的神态,形象生动。‎ 答案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叠叠;“染”字则活画出枫林仿佛人工染成般的壮美景色。‎ ‎“击”字准确地描写了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 ‎5.下片中,“忆”字总领到下文哪句话?它们表现了哪些内容?‎ 我的答案: ‎ ‎ ‎ 答案 “忆”字总领到“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八句,主要表现当时的时代特点、革命青年的战斗风姿和豪情壮志。‎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这一问句与上片末尾的设问句有什么内在联系?‎ 我的答案: ‎ ‎ ‎ 答案 (1)这三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2)这一问句,是对上片“谁主沉浮”问题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我们这一群敢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来主宰。这一设问句再次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词句境界高远。关于“怅”字的含义,读者向来有不同看法。“怅”字到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观点: ‎ 答案 观点一:“怅”字原是失意的意思。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词人陷入了沉思,河山虽壮美,但革命的形势不容乐观。“怅”字表现了词人的迷茫和惆怅。‎ - 10 -‎ 观点二:从课本注释来看,“怅”字在本词中不能理解为“失意”,而是表达了词人由眼前的景物引发感慨的心绪。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观点三:词人设问时,答案是了然于胸的。那就是:他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将唤起民众来主宰沉浮。只是由于当时革命形势不甚明朗,所以词人“怅寥廓”。‎ - 1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