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4)

‎2019届二轮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2017年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却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汉书》所言“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社会学家林耀华在《金翼》里所言“别忘了把种子埋入土里”的朴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文化属性。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因而,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寻“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构,需要顺势而为、水到渠成。这就意味着保护古村落,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贵州黎平铜关侗寨被称为“时光边缘的村落”,当地侗族人居住的干栏式民居有着700多年历史。然而,在纳入国家保护试点后,有的村民却因木房子容易起火,不愿再建具有民族特色的木居。这启示我们,保护要见物,更要见人。村民固然是村落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但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村落保护的受益者。只有传统村落更加宜居,人们在这里生活质量更好,对村落的保护才有更坚实的基础。‎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对许多一辈子种田劳作的村民来说,村子就是他们的家;对拥挤在钢筋混凝土森林中的人们而言,乡村又何尝不是精神的归宿?村落不可能也不应该一成不变,只是,这样的变化不应是衰败,而应是成长。唯其如此,才能守护好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摘编自盛玉雷《守护好乡愁才能留住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生活在城市,会经常遐想乡村的恬淡生活,其重要原因是多数人的根在乡村。‎ B.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 C.只要村落不断变化成长,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守护我们的乡愁,留住我们的根。‎ D.保护古村落,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使其成为受益者。‎ 解析:选A B项,“就要在保护村落的同时推进城镇化”错,根据第三段结尾部分的内容可知,文章意在强调想要解决“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问题,应保护村落、振兴乡村。C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村落不可能……唯其如此,才能……我们的根”。D项,“不是要关注实体建筑,而是要关注村民生活”错,原文第四段为“不仅要关注建筑风貌上的岁月留痕,更要聚焦村庄中人们的生活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现实中古村落锐减现象写起,提出聚焦村民生活质量,保护古村落的建议。‎ B.第三段通过引用《汉书》中的句子,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C.作者围绕“守护好古村落,才能守护好乡愁留住根”的论点,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及做法。‎ D.铜关侗寨的事例从反面印证了保护古村落要见物更要见人,保护村落的基础才更坚实。‎ 解析:选B B项,引用《汉书》中的句子,点明了村落对于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而引用《乡土中国》中的话,则点明了中华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近些年来传统村落数量锐减,其中缘由包括过度商业开发和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等。‎ B.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即使在城镇化的今天它也有重要意义。‎ C.美丽乡村之所以成为城市人的精神归宿,是因为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 D.引用冯骥才的感叹,恰恰反映出作家对城镇化大潮来势凶猛、古村落保护时间紧迫的担忧。‎ 解析:选C “往上数三代,中国人都来自乡村”范围失当。原文是“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购物狂欢”度量治理格局 盛玉雷 ‎①“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已经热起身来,积极准备。历经数年发展演变,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双11”的滚雪球效应愈加显著。背后的社会心态,也历经了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双11”概念初创之时,参与促销的商户仅有20多家,但活动所迸发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人们在实践中逐步懂得,线上购物节不只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样简单,而是一项需要各方协同参与的治理课题。以“‎ 双11”为时间节点,梳理这些年来电商等行业的成绩与问题,能够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层面发生的变迁。‎ ‎③当“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成为一次综合大考。这场考试考核电商平台的经营水平,考验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考评政府部门的管理绩效,也考查参与者的社会诚信。如今,快递瘫痪等情形也会发生,但应对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物流业装上“预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阵;多部门主动作为,对消费陷阱强化监管……过去几年的“双11”,仅“天猫”平台交易额就实现了从5 000多万元到1 200多亿元的跃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如果说“双11”发展至今形成的可观影响,有赖于对问题和挑战的及时破解,那么在新时代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强治理,积极主动谋划。从一定意义上讲,“双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度过了廉价促销的早期发展阶段,今天的消费领域,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双11”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可能性。夯实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双11”的发展潜能,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生产与消费的稳固桥梁,共同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⑥其实,“双11”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一个缩影。以“双11”为契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们就能激发更多增长活力,凝聚更多发展动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双11”来临之际,消费者、商家、快递公司、相关行政部门积极准备,“购物狂欢”有条不紊、社会从容自信的局面已经形成。‎ B.“双11”初创就点燃了公众的消费激情,第二年却遭遇了快递瘫痪的尴尬,反映了社会心态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嬗变。‎ C.“双11”成为现象级活动,在一定意义上考验着社会治理水平,它成为对社会各参与者的综合大考。‎ D.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了“双11”的发展潜能,使其度过了廉价促销的早期发展阶段,进入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阶段。‎ 解析:选C A项,“已经形成”理解不当,未然变已然。原文是“如今的‘购物狂欢’更趋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并没有说“‘购物狂欢’有条不紊、社会从容自信的局面已经形成”。B项,“反映了……嬗变”理解错误。原文“‘双11’概念初创……快递瘫痪的尴尬”只是陈述“双11”最初两年的情况,并不能反映社会心态“‎ 从惊喜到挑剔、从紧张到平静”的变化。D项,强加因果。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是十九大时才提出的,它与“双11”度过了廉价促销的早期发展阶段,进入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阶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社会治理角度分析“双11”的发展演变,点明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意义。‎ B.文章列举“天猫”平台交易额的增长数据,证明了不断成长的社会共治力量对“双11”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第④段强调新时代要赢得消费市场,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积极主动谋划,携手加强社会治理,把论述引向深层。‎ D.文章引用十九大报告,是为了从理论上证明,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目的是沟通生产与消费,做大市场、完善服务。‎ 解析:选D 对引用目的分析错误,文章引用十九大报告,是为了从理论上肯定“双11”的发展背后体现出的治理格局。‎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只有社会心态转为挑剔和平静,才能产生“双11”从“促销日”到“狂欢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齐放的滚雪球效应。‎ B.虽然快递瘫痪等情形在现在的“双11”期间也会发生,但社会各方面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已经有所提升。‎ C.提高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以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能够使“双11”更加有条不紊。‎ D.“双11”表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要激发更多增长活力,需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解析:选A 条件关系不成立。原文中,“双11”的滚雪球似的发展和社会心态的转变是同时出现的,并非后者导致前者的出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以生态文明引领国家公园建设 温 源 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顺应国际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潮流、承担自然生态保护历史责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自然文化遗产规范管理、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需要。‎ 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首先要做的是完善保护机制。国家公园的最初称谓是“国家自然保护区”。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公园从诞生之日起就是用来“被保护”‎ 的。然而,自然保护与人类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需要舒适,商人渴望利用公园、开发自然获得收益,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自然造成破坏。但是,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是森林公园最为宝贵的财富,容不得后天的破坏与践踏。‎ 国内的一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资源品位和质量下降;更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与自然保护的初衷背道而驰。必须认识到,国家公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当开发利用可能会损害保护功能的发挥时,要从属于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价值不在于其皮毛和牙齿等,它们活着,在这个地球上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最具价值的事。人类能做的,除了保护还是保护。‎ 其次,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凸显公益性的理念。一般来说,国家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家投资,部分设施的运营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来运作。但相关部门也必须以保护资源的完整性为原则对其进行严格监管。同时,国家公园公益性的体现也离不开相关法律的“保驾护航”。没有相关政策对商业行为的约束,没有具体法律来规范游客行为,国家公园的保护与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 国家公园中承载着大量人文信息,反映着区域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因此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准则,寻找一种兼顾保护自然与开发当地社区的建设模式。一方面,要将国家公园内的自然保护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进行严格区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区域内的原有居民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相应收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事实上,只有首先在当地人中形成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影响外来游客,带动更多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 国家公园不仅仅是一个名称,它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公众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从建设国家公园到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需要我们在广泛借鉴国外经验、尊重本国现实的基础上试点先行,不断探索经营发展的模式、相关立法和标准等,最终建立一套对自然区域进行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管理体制。‎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客欣赏美景追求舒适,商人开发自然渴望获利,势必对自然造成破坏,势必破坏和践踏森林公园的天然性、原始性、珍稀性。‎ B.国家公园首先应体现保护功能,而国内自然保护力度不够,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严重,这都与建设国家公园的初衷背道而驰。‎ C.国家公园即使由企业运作,也应该有相关的法律、政策约束其商业行为,以保护资源的完整性,体现国家公园的公益性。‎ D.国家公园内原有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当地人只有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 解析:选A B项,“国内自然保护力度不够,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严重”扩大范围,原文是“‎ 国内的一些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力度不够,导致资源品位和质量下降;更有一些风景名胜区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现象日趋严重”。C项,“国家公园即使由企业运作”以偏概全,原文为“部分设施的运营可以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由企业来运作”,并非整个“国家公园”都“由企业运作”。D项,强加条件,当地人“不破坏周边环境”与“获得相应的收益”之间不存在条件关系,原文只是说“要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区域内的原有居民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前提下获得相应收益”。‎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标题即中心论点,开头分析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背景,接着论证如何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B.文章条理明晰地论证了推进国家公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重点解决完善保护机制和凸显公益性理念等问题。‎ C.第二、三段对我国国家公园的保护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以野生动植物的价值为例重申了人类的保护之责。‎ D.文章从两个方面论证了探索中的兼顾保护自然与开发当地社区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模式的实施构想。‎ 解析:选C “第二、三段对我国国家公园的保护现状进行了介绍”错误,细读这两段内容可以发现,只有第三段对我国国家公园的保护现状进行了介绍。‎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公园及其体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只是实施该工程的具体措施之一。‎ B.只有国家公园内的原有居民首先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才可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树立起环保意识。‎ C.要想建立一套对自然区域进行可持续保护与发展的管理体制,需要经历一个试点先行、不断探索的过程。‎ D.国家公园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一套生态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双赢模式的依据。‎ 解析:选D D项,曲解文意。由原文可知,“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要建立一套生态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双赢模式的依据”是“国家公园中承载着大量人文信息,反映着区域生态文明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国家公园代表着国家形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