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5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五)‎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静静伫立的大冰瀑布,被光与影幻化成各种颜色,让人眩晕(yūn)不已。春夏季是冰崩的季节,在很远处你也能听见硕大的冰块如万马奔腾,从山顶崩泄的声音。‎ B.北方,无雪不成冬。每当天降大雪时,乱云便早早落下帷幕,把天空酝酿成一片沧茫。不久,雪花翩跹(xiān)而至。那一羽羽雪花,是从天际飞来的精灵。‎ C.每个历经“人间世”的成年人,可能在各种各样的潜(qiǎn)规则中身心俱疲。但在面对这个小暖男的举动时,相信都会有一丝暖意融化,哪怕已如槃石的内心。‎ D.诗,可拿来比喻不食人间烟火的纯情玉女;而应用文,则完全着眼于实用,可称为“佣(yōng)人”型。散文呢,是诗和应用文的折中,兼有红尘的琐碎和形而上的寄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 我出版了我的《牛棚杂忆》,我的主要论点是:不管是打、砸、抢者,还是被打、砸、抢者,我们基本上都是受害者。[甲] 前者是糊涂油蒙了心,做出了伤天害理的恶事;后者是在劫难逃,受了皮肉之苦,以致丢掉了性命。我自己属于后者,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自己跳出来的,结果一下子就跳进了牛棚,险些把小命丢掉。[乙]然而我却一直到1976年“四人帮”垮台,还在拥护“文革”——这不也是糊涂油蒙了心吗?[丙] 一个人,一个团体或组织,甚至一个国家或民族,犯点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犯了以后怎样对待?对待之方,不出两途:一是掩盖,一是坦率承认。前者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结果是往往自食其果,到了以后某一个时候,旧病复发。轻则病魔缠身,不能自脱;重则呜呼哀哉,抱恨终身。我个人认为,聪明人,还有点良心的人或组织或国家民族应采取后者的态度。中国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蚀过之后,天日重明,决无损于日月之光辉。‎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劫难逃       B.以致 C.讳疾忌医 D.终身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采用“十个工作日一调”‎ 的原则,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历十二轮成品油调价周期,成品油调价呈现“六跌四涨两搁浅”的格局。‎ B.据《The Ringer》记者凯文·奥康纳报道,通过与联盟的多位消息人士交流,一致认为詹姆斯在今年夏天可能考虑加盟湖人或者快船。‎ C.中国提出了“双轨并行”思路和“双暂停”倡议,以及同时加强防扩散力度和加强劝和促谈力度的“双加强”建议,这些思路、倡议和建议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理解和响应。‎ D.去年全市接报违法犯罪警情、刑事案件立案总量同比分别下降8.7%和14.2%,群众安全感达到95.6%,创2000年开展调查以来的最好水平。‎ ‎5.根据下面的文字,给“草莓族”下一个定义。(计标点,不超过60字)(3分)‎ ‎“草莓族”,现在多用来形容一部分1980年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像草莓一样,尽管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承受不了挫折,一碰即烂。他们不善于团队合作,在工作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均较70后差。开始投入职场的“草莓族”,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工作时往往没什么定性,只要有更好玩的工作,或是较高薪水的工作,就会见异思迁。‎ ‎6.为下面一幅名为《沙漠脚印》的图片配上一则场景描写。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言连贯、生动,有一定文采;③不少于100字。(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9题。(10分)‎ 我们知道中国从隋唐起就盛行科举制,谁科举成绩好,谁就可以当官。对这个制度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但实际上,科举制是相当奇怪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点“特殊”,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 即便在中国,在科举制产生之前也有一条非常漫长的道路。从最早的贵族、门客,到军功、推荐(察举、征辟、孝廉),最后是九品中正制,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度。科举的出现,可以被视为国家治理复杂化与国家规模的超大化对现实政治的倒逼。‎ 如果我们把历史追溯到周朝,就会发现那个时候的社会和后来的宋元明清完全不同,在制度层面上,反倒更像《冰与火之歌》里的七大王国。和七大王国一样,西周也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这里所说的“封建制”指的是其本义,就是“封国土、建诸侯”的制度。它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而不是后来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孟子对这个社会有过一个理想化的描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虽然是君主,但他们和卿、大夫相去并不远,只是在等级树上高了一点点而已。‎ 在这样的社会里,选拔官员自然倾向于世袭制。这是很简单的一个逻辑推理。世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得到一些好处后,会很自然地倾向于把这些好处传给后代。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天子能世袭,诸侯能世袭,我们卿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 因此,在西周主要采取世官制,这个制度到了春秋时期虽然开始有所松动,但依旧占据主流位置。我们翻翻《左传》就会发现,许多家族都是世世代代为卿,比如鲁国的三桓,郑国的七穆,齐国的高国,都是如此。这个时候也不太需要经常从外界选拔官员,让官员生官员就行了。‎ 世官制其实是个蛮稳定的制度,它具有可预测性,减少了贵族内部的摩擦,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但是它没有能够永久持续下去。在春秋中后期,它就出现了崩塌的征兆。问题出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周王朝不再能维持大一统局面,各个诸侯国各自为政,静态社会变成动态社会,所有的政治实体都面临巨大压力。诸侯国必须追求军事和行政效率,内部也必须重新切割权力格局。最终的结果是权力越来越集中。而权力越集中,官职也就越不像贵族的固有权利,而越像是国君的额外赏赐。‎ 第二个变动来自民间。在西周的时候,只有官学而没有私学,民间完全处于无知无识的状态,国君即使想从民间选拔官员也无从选起。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知识开始普及,知识分子呈现爆炸式增长。一下子,官员潜在储备极大丰富。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本身也渴望做官,学了一肚子当君子的学问,怎肯老实待在家里浇粪种地?孔子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学而优则仕”的理论,给不甘心在家种地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而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也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就整体性地崩溃了。‎ ‎(节选自《科举之前的选官史》,有删改)‎ ‎7.下列关于世官制的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世袭是人类的本能,等级制度则给了天子、诸侯、大夫等阶层采取世袭制的借口。‎ B.世官制在春秋时期虽有所松动,但依然占据主流位置,这让平民百姓很难获得机会走上仕途。‎ C.世官制作为相对稳定的制度,具有可预测性,可以缓解贵族内部的矛盾,在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 D.在各种原因影响下,到了战国时期,世官制度整体性崩溃了,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从隋唐起盛行的科举制,是我国独有的“特殊”制度,可以看作国家政治复杂化与囯家规模超大化倒逼现实政治的产物。‎ B.不同于宋元明清等时期君权至上的扁平化社会,西周是一个封建制的贵族国家,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社会。‎ C.孟子对理想化社会的描述,明确了不同的阶层在等级树上相去不远的地位,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D.孔子“学而优则仕”的理论契合了当时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心理,给他们提供了一条现实出路,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 ‎9.简要概括世官制出现崩塌征兆的两点原因。(每点不超过20字)(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20分)‎ 寒  雀 ‎ 王太生 世上本没有怕寒的雀,只是怕寒的人看鸟冷。‎ 冬天看雀,雀在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寒意嗖嗖,北风四起,雀的羽毛在风中凌乱,树下看雀的人,不禁紧了紧身子,打了个哆嗦。‎ 人觉得冷,看雀便是寒雀。此时,冬天的食物比起春天和夏天要少得多。‎ 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 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 春雀忙着衔泥筑新巢,还要付房贷首付,夏雀忙着哺新雏,还要带孩子学走路。寒雀不慌不忙,它正像一个农人过冬闲,倒背着手在田埂上走走。‎ ‎(1)冬天看雀,便想到春天和夏天的雀,是暖雀,就像一个囊中羞涩的人,看有钱人是暖雀,看自己是寒雀。一个失意潦倒的人,觉得自己是寒雀,看那些得意的人,是暖雀。‎ 寒雀和暖雀,至少在心灵体验和心理视觉上有区别。‎ 冬日无事,坐在南窗下,闲翻古人画的寒雀图。‎ 宋人崔白柔软的绢纸上,蹦跳着一群雀,在隆冬黄昏的古木上嘻栖投宿:左三雀,已然憩息安妥,处于静态;右二雀,乍来迟到,呼朋引伴,寒枝乱颤;中间四雀,呼应上下左右,串联气脉。雀之灵动,在其向背、俯仰、正侧、伸缩、飞栖。宿鸣中的寒雀在冬日傍晚栖落荒枝,恰似在外旅行的人,投宿一处价格便宜的小旅店。‎ 崔白,字子西,生卒年月无从考量,出生于安徽濠梁,宫廷画家,活跃于熙宁、元丰时期,颇得皇帝优待,气质更接近不受拘束的文人。‎ 画雀人也是一只雀?猜其人生处境,不知是寒雀,还是暖雀?‎ 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 遥想八百多年前,一个冬日早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寂寞空庭,成百上千麻雀,翩翩飞下,叽叽喳喳地站在诗人的梅树枝上作客,像是在互相交谈。一时间,群雀好像预先约好似的齐声喧哗,嘈杂的声音几乎要击穿人的耳膜,突然又被什么惊扰,它们“呼啦”一声,四散飞去,庭院内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苏轼《南乡子》中吟哦,“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小院篱笆上落满寒雀,争相踏上花枝,待到来人坐到花下,‎ 喧哗惊飞的寒雀踢踏下的花瓣,飘飘忽忽落进客人的酒杯。‎ ‎(2)一小雀,绕穿枯枝杨柳,迎风啁啾。冬天,水瘦树寒,土虫匿迹,寒雀失去浓叶庇护,显俊朗流线身形,踢踏腾挪,曼妙多姿。‎ 二三小雀,冰天啄食,雪地上跳跃着几个小黑点。‎ 此时,看雀人总想着远处有一只毛茸茸的粗糙鸟窠,给寒雀些许温暖,稻草的暖、枯草的暖,感觉上有些许慰藉。其实,看雀的人不懂雀。‎ 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叽叽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雀为谋一口食,在天地间游走,气候严寒时不肯离去,迁徙到别的地方。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的树枝,等待春天。‎ 人不是一只鸟,但能从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蒲松龄在《聊斋自志》悲叹,“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这里面,有透彻薄衣的透心凉,痛彻心扉的大寂寞,非一般人所能体会。‎ 而杜甫认为,没有房子的人是寒士,寒士在冬天冷得竦竦发抖,了无生趣。其实大自然之中的寒雀是快乐的,人世间的寒士是悲酸的,寒雀与寒士,毕竟不是一回事。‎ 冬日赋闲,低头负喧,抬头看雀,一树的雀。‎ ‎(选自《散文选刊》2017年第四期)‎ ‎10.概括文中寒雀的特点。(4分)‎ ‎11.作者描写了宋人崔白的《寒雀图》,有什么作用?(5分)‎ ‎1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5分)‎ ‎13.散文讲究“形散神聚”,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试加以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传是楼记 ‎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①,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②尊斝③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④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⑤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庵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月无仕⑥,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素标缃帙:白色的标签,浅黄的书套。②彝(yí):古代盛酒的器具,也泛指祭器。③斝(jiǎ):古代盛酒的器具。④裒(póu)聚:聚集。⑤呻占:诵读。⑥月无仕:高官厚禄。‎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又未必能世宝也     宝:珍宝。‎ B.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 矜式:敬重效法。‎ C.对扬休命有余矣 休:美善。‎ D.翕然有名于当世 翕然:一致的样子。‎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B.‎ C.‎ 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先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点明“传是楼”的来历;再由受命写记而合理地过渡到对藏书意义的议论和对徐健庵传书给后代行为的褒扬,最后以自谦之词来收束全文。‎ B.楼主人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类传给子孙,但又认为将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C.作者的观点逐层深入展开,其中提出了藏与守、守与读、知与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最关键的还是知与行的关系,躬体而心得之才是善读书的上策。‎ D.文中骈散夹杂,错落有致,问答起伏,波澜横生,尤其是几组长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同时,文中集叙事、描写、议论、抒情为一体,更显得摇曳多姿,引人入胜。‎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4分)‎ ‎(2)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9~20题。(8分)‎ 卜 算 子 ‎ [宋]刘克庄①‎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9.词的前两句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来写海棠花之美?(2分)‎ ‎20.词的上阕说“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又说“道是天公果惜花”,请分析这首词中所包含的复杂情感。(6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2题。(6分)‎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1.孔子认为,君子实践“义”的条件有符合礼仪、       、       。(2分) ‎ ‎22.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有何关联?(4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1)子曰:“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 ‎(《论语》)‎ ‎(2)        ,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 ‎(3)吾闻之,        ,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 ‎ ‎(《楚辞·渔父》)‎ ‎(4)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 ‎ ‎(王勃《滕王阁序并诗》)‎ ‎(5)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不久前,一段名为“环卫工背大学生蹚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6月14日贵州部分地区降暴雨,六盘水师范学院低洼地带形成积水。15日上午,校方安排8名清洁工用长凳在主教学楼前搭起了“水中桥”,并在水中来回背着学生过“河”,此举引发网友热议。‎ 对此事件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高考科目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五)‎ ‎1.D A项,“晕”应读“yùn”,“泄”应为“泻”;B项,“沧”应为“苍”;C项,“潜”应读“qián”,“槃”应为“磐”。‎ ‎2.B B项,“受了皮肉之苦”与“丢掉性命”之间是程度加深的关系,而不是表示下文是上文表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应改“以致”为“甚至”或“以至”或“进而”。‎ ‎3.C C项,“?”号改为“。”号,此处是无疑而问的陈述句。‎ ‎4.A 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认为”前面加上“他们”;C项,语序不当,“支持、理解”应改为“理解、支持”;D项, 搭配不当,“创”改为“达到”,或“水平”改为“纪录”。‎ ‎5.“草莓族”是指一部分表面光鲜亮丽但受挫能力差,不善团队合作,工作定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均较差的80后年轻人。‎ ‎6.示例 除了沙漠还是沙漠,我的前后左右都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骄阳悬空,烤得脚下的沙漠都是热热的,连空气似乎都烧着了一样。没有水源,甚至见不到一星点绿色。此时的我口干舌燥,嘴角都起了热泡。是继续前行,还是原路返回,抑或等待救援?我不停地拷问自己。我知道后两者生还的概率近乎为0,只有前行,因为我知道,前方一定有传说中的、我心目中的绿洲,那里一定有清清的沙泉、绿绿的枣椰树、挺拔的胡杨。于是我挺起胸膛,抖擞精神,继续坚定地朝前方走去,把丈量的脚印留在身后,刻在沙漠上……‎ ‎7.B A项,“天子、诸侯”错,由原文第四段“既然大家地位并没有本质区别……大夫为什么就不能世袭呢”可知,没有包含天子、诸侯。C项,“在政局稳定的社会,能够永久持续下去”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笫六段是“很适合一个静态的社会”。D项,“官员世袭现象消失,而代之以察举制度”无中生有。‎ ‎8.B A项,“独有的”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第一段是“在世界上别的国家,极少见到这样选拔官员的”。C项,“为世袭制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无中生有。D项,“也推动了西周选官制度的改革”错,原文第七段是“这种来自民间的求职压力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化”。‎ ‎9.(1)大一统局面破坏后权力集中致使官职不固定。(2)知识分子群体产生并渴望走上政治舞台。‎ ‎10.快乐(其实雀快乐着呢,远处有老熟的红果球,沙棘火把果,还有圆黑的樟树果,尤其是沙棘果,津甜润喉,啄一口,果浆四溅)。悠闲(寒雀比之春雀和夏雀,要悠闲得多)。有情趣(其实,寒雀在文人眼里,饶有情趣)。忙碌艰辛(寒雀在土中刨食,有小人物的艰辛生活状。不求奢华,只求温饱,它们叽叽喳喳,忙忙碌碌,小爪子印在雪地上)。坚守(它们没有乡愁,固守乡土,在希冀中紧攥冷硬的树枝,等待春天)。‎ ‎11.(1)作者细致地描画出图中雀的姿态,表现了寒雀或悠闲或灵动的特点,(2)自然地引出下文对崔白的介绍,并能与其“不受拘束”的气质相印证。(3)图画丰满了寒雀的形象,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4)对画作的描摹增加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12.(1)运用了类比手法,雀之寒暖类比为没钱人对自己和有钱人的看法。传递出作者认为雀本不分寒暖,只是因为看雀人主观情绪的映射而产生不同。(2)通过“绕穿”“啁啾”等动作和对冬天的环境描写,细致刻画出寒雀不畏严寒的自在、活泼、灵动、曼妙的形象。“迎风啁啾”“水瘦树寒”“踢踏腾挪”等诗化的语言,给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 ‎13.“形散”:①取材广泛自由。不仅写了现实中的寒雀,还写了古代诗画中的寒雀,又从寒雀写到人。②结构自由,节奏舒缓。全文联想行云流水,诗画皆可入文,信手拈来,节奏舒缓自然。‎ ‎“神聚”:①内容紧紧围绕“寒雀”展开,万变不离其宗。②文章中心明确。题为“寒雀”,其实写人。“寒雀”之“寒”是因为看雀人心冷,而作者眼中的“寒雀”悠闲、活泼、坚守,体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境。‎ ‎14.A A项,宝:动词,珍爱、珍藏。‎ ‎15.A A项,兼词,于之、于此/语气词。B项,都是介词,按照。C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都是介词,从。‎ ‎16.B B项,“楼主人本来想把土田货财、金玉珍玩、鼎彝尊斝、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类传给子孙”理解有误。‎ ‎17.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占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18.(1‎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缺。‎ ‎(2)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参考译文 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制作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灿然在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导他们说:“我用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珍爱这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出来,先生多次写信催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 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的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誊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而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 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这样吗?‎ 现在健庵先生已经拿出从书中得到的道理,上能得到天子的器重,次能被朝廷士大夫所敬重效法,借此以为国家大业增添光彩,以报答称扬美善的命令,绰有余裕。再推而广之,用以训敕后辈,使他们能先后跻身巍科,取得高官厚禄,在当世被人一致称道。我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像我这个人就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了。平时愚笨无才,苦于有书而不能读。现在到了晚年,又只能蜷伏在穷山僻壤之中,孤陋寡闻,过去学到的都已衰退了,本来没有资格来为这座楼作记。不得已勉强应承先生之命,姑且写这些话回复。先生能否原谅我的老谬呢?‎ ‎19.参考答案 花之态、花之色。‎ 解析 从形态和颜色的角度描写。‎ ‎20.参考答案 上阕“道是”是扬,下阕“道是”是抑,欲抑先扬,词中明写惜花,实际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解析 注意“抑扬”和“比喻”的手法,然后解释,在分析情感“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情怀,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21.参考答案 态度谦逊 有诚信 解析 注意结合句中词语“孙以出之”“信以成之”概括“态度谦逊”“有诚信”。‎ ‎22.参考答案 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行为方式,那就是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而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正是对孔子“杀身成仁”思想的进一步阐明。‎ 解析 注意结合句子“无求生以害仁”分析“杀身成仁”的内涵,然后分析二者之间的继承关系。‎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用义来修养自己的品质,按照礼来行事,用谦逊的态度讲话,靠信实取得成功。这才是君子啊!”‎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为求生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自身来成全仁道。”‎ ‎23.(1)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银瓶乍破水浆迸 铁骑突出刀枪鸣 (3)新沐者必弹冠 受物之汶汶者乎 (4)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 (5)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下萧萧下 ‎24.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