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1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限时集训论述类文本阅读
专题限时集训 论述类文本阅读(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载体,记录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古人说, 欲灭其国者,必先灭其史。同样,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字消亡了,其文明发展的根基也 就动摇了。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传承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将汉字教育作为凝神聚力、铸魂固本的战略工程。 清末民初以来,在日本“脱亚入欧”的影响下,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根基— —汉字产生了怀疑。“汉字落后”论者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声称汉字的出路在于“拉 丁化”;“汉字难学”论者主张汉字“拼音化”与“简化”;“儿童识字有害”论者主张放弃汉 字教育。这些论调在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比如 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就认为“计算机是 汉字的掘墓人”。 当前,汉字教育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面临外语教育的挑战。现 在,英语是学生的必修课,学习英语在一些人看来可以改变命运。受这种价值观影响,在汉 语与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这直接冲击与削弱了汉字教育。二是面临信息化的 挑战。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人们通过敲击键盘输入汉字的场合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 在古人眼中曼妙婀娜、形神兼备的汉字,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手机屏幕上字母组合的产物。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书写汉字的机会在变少,提笔忘字的时候在增多。从这些角度来说,汉 字面临危机绝不是危言耸听。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具有“形、音、义”三要素。汉字不单单表达概念、内涵、外延 等,还给人带来图形、联想、感觉等。与拼音文字相比较,汉字具有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 学习与理解汉字,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拼音文字是由字母组成的文字,其教学是 用拼音的方法。我国汉字教学引进了这种方法,并将其作为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用拼 音文字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汉字教育的理念与实践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值得我们深思。 近年来,随着国人文化自信的提升,适应汉字在海外传播的需要,不少学者开始重新审 视汉字教学的方法 ,合理借鉴我国传统汉字教学的经验。有的教学实验根据“形、音、义” 三要素和儿童擅长“形象记忆”的特点,探索“从字形讲字义,从生活讲汉字”和“因形分 类、因类施教”等汉字教学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通过这些方法,一些汉字教育工作者尝试把 每个汉字的文化基因形象生动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汉字有兴趣、生爱恋、晓逻辑、会思 考,甚至实现以字养德。这类教学实验,对完善汉字教育有积极意义。 加强汉字教育,除了不断创新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更重要的是提升全社会对汉字教育 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把汉字教育提升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来 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古老的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才能把中华文化的优秀基因 植根于一代代中国人心中。 (摘编自王殿卿《汉字教育攸关文化传承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清末民初一些知识分子对汉字产生了怀疑,原因之一是当时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足。 B.现在一些人鄙视汉语而重视英语,直接冲击和削弱了汉字教育,不利于文化传承。 C.汉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实现以字养德,从而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D.汉字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与经验教训,是中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A [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在汉语英语之间,一些人更重视学习英语”,没有鄙视 之意。C 项,逻辑错误,原文中是递进关系,先产生兴趣,后实现以字养德。D 项,偷换概 念,原文说“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并不断繁荣发展的根基”,并不是“中 华民族繁衍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引用 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汉字不能适应信息化的挑战。 B.文章从历史与现实两个角度分析了汉字面临的危机,指出了加强汉字教育的必要性。 C.文章在论证汉字教学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借鉴传统汉字教学经 验。 D.文章首尾呼应,论述了汉字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加强汉字教育提出了建议。 A [曲解文意。文章提到 20 世纪 80 年代某些人的观点,是为了证明质疑汉字的论调在 近几十年仍有一定市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我们不进行汉字教育而使用拉丁化文字,则我们文明发展的根基必然被动摇。 B.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决定了汉字教育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使用形象化教学法。 C.创新汉字教学法,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有助于让古老汉字焕发新的生机。 D.日本“脱亚入欧”对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影响很大,有的人甚至提出废除汉字的主张。 B [错在“必须摒除拼音教学法”,说法绝对。从原文看,作者虽然强调应遵循汉字自 身的规律和特点,但只是讲应对拼音教学法进行深思,并没有说这种教学法就不适于汉字教 育。]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 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 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金属 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 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 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 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金属艺术也承载着文化交流。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就是不同民 族文化交融的物证。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 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得益于精湛的捶揲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 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 牧民族的器物形制。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 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 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 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 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 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而 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艺术在手工艺 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 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 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 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 3D 打印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当代金属艺术上承 民族传统工艺的精神,下启独立审美表达、先进工艺技术与国际融合创新的未来。 (节选自王晓昕《熔古铸今话金工》,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夏启命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于是一鼎象征九州就成为夏王统治天下的标志。 B.汉代长信宫灯外观精美雅致,它的制作工艺和独特艺术构思至今仍然无法企及。 C.唐代鎏金舞马衔杯银壶萃取各个民族的艺术精华,它属于我国国宝级艺术珍品。 D.古代只有用金银加工制成的艺术品,才算质料华美珍贵与技艺精致繁复的结晶。 C [A 项,偷换概念,用“一鼎象征九州”偷换了原文“以一鼎象征一州”“九州定 鼎”;B 项,曲解文意,原文“令人叹为观止”曲解为“至今仍然无法企及”;D 项,改变 范围,原文“用金银等”缩小为“只有用金银”。]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阐明了金属艺术的发展意义,即熔炼民族历史、凝聚技术进步与承载文化交流。 B.文章概括了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特征,指出工业革命的兴起促进当了代金属艺术的 诞生。 C.文章分析了当代金属艺术的两大特征,既体现传统工艺价值又汲取机械工艺优长。 D.文章先举例论证,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最后进一步地论述当代金属艺术。 D [错在“继而对比论述古今金属艺术”,论述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特点与论述当代金 属艺术产生的原因,不构成对比关系。]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如果没有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华夏民族发展独特的金属艺术就失去了源头。 B.如果没有丝绸之路带来文化的交流融合,唐代金属艺术就很难达到新的高度。 C.我国古代金属艺术追求作品装饰与技法复杂精湛,所以风格愈趋华丽繁复。 D.当代金属艺术创作只因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所以其发展突破了传统限制。 D [错在“只因”,缩小了范围,突破传统的原因不仅仅是“引入新材料与新技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