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6分)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脱这种困境?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已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二、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三、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四、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常识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能帮助我们迅速作出认知,提高判断效率,在生活中必不可少。其实常识并不意味着就是对事实真相的认识,常识往往受到特定观点和具体经验的限制,因人而异、缺乏普遍性和稳定性,有时会遮蔽事实真相。把常识推上神坛,会走向主观先行和反智主义的极端。因此,有必要对常识保持警惕。 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1.下列有关受众的“新闻素养”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可以优化新闻的信息环境。 B.能够批判性地解读信息是受众重要的新闻素养。 C.只要提高新闻的发布门槛,就能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D.受众新闻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当今新闻业的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提出要提高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的观点,在第二三段则着重论述了怎样提高解读新闻能力的问题。 B.第四段对现实中新闻受众缺乏寻求真相的意愿进行了阐述,不仅论述了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而且还指出了其表现。 C.第五段在前一段基础上继续论证受众寻求真相的意愿,着眼于剖析真相与常识的关系,提出对常识保持警惕的忠告。 D.第六段指出要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与前文关于受众能力和意愿的论述构成了层进关系,使阐述更深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的状况。 B. 受众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应该考虑报道来源、内容完整性、事件证据,最主要的是要关注发布者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C.如果受众对新闻具有辨别能力,同时又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那么就可以净化新闻环境,保障新闻业良性发展。 D. 当今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比解读新闻和追求真相更紧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到256.11万。其中,2016年海外人才归国率高达79.4%,共计43.25万留学人员回国,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巨大的“人才磁铁”效应正在全面显现。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现象级的人才回流态势,对于迅速崛起、走向复兴的中国来说无疑是好事。而且,随着人才国际化大势,不仅中国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发展,很多“洋人才”也倾向于来华“淘金”。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在职业发展机会方面已位列全球前茅。从业领域渐由科研向创业、公共服务等多元化扩展,人员结构从“高精尖”向多层次转变,这种全方位的“登陆”,正促使中国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海归潮涌是国家实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国家潜力的有机来源。我们不仅要张开双臂欢迎八方人才,更要把那些“千里马”用好,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资源这个第一资源成为赢得未来最坚强的战略支点。 (摘编自邱亭《“最大海归潮”会来得更猛烈》,2017年11月10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一条越来越宽的道路就是自主创新创业。海归创业早已有之,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新的态势。 今年8月12日发布的《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在国内创业的新生代海归中,半数左右集中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武汉这5座城市,呈现“一线城市为主导,二线特色城市快速崛起”的特点。在创业行业分布上,海归偏好创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领域,最集中的是信息产业,占比近五分之一,其次是服务和文体教育、工艺美术。 与物质条件相比,新海归更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如今,‘发展’成为点燃当代年轻人内心激情的火种。”北大创业训练营首席执行官王健表示,“欧美国家给年轻人留下的机会太少,加上语言文化隔阂,他们的才能与价值体现大多呈现等量偏弱的关系。”各国留学生都可能面临这一窘境,但中国留学生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一个蓬勃创新的环境能让青年的个人价值和理想抱负实现几何级的增值爆发。 对当代归国学子而言,他们的激情还基于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他们在出国前就对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因此,大量留学生的人生规划中,选择“暂时离开”的目的直指“凯旋”—— 在海外提升自我,有一定积累后果断回国,投身创业大军。这也是青年海归创业者群体的一个新特点,即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机遇紧密结合,相互成就。 除了客观条件的变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也促使海归们思想解放。王健分析说:“当留学生看到国内80后、90后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他们也会想,自己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对于留学生回国创业热潮的未来,陈庚和王健所见略同:目前,归国学子创新创业正值爆发期,此后,热潮将逐步稳定下来,确立起更成熟的发展模式,前景会更好。 (摘编自陈沫、王庆环《发展机遇点燃喷薄的创新力》,2017年9月12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回国后,舞台更大,更有归属感。”走进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张欣的办公室时,她正埋头工作。 张欣2012年7月从哈佛大学医学院回国,从事磁场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和同事的最新研究发现,磁场可以改变肿瘤细胞中一种蛋白质的排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相关发现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上”。 许多海归博士共同感受到“目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因为经济下滑而大量缩减科研经费,给项目组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但国内情况恰恰相反。”“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整合越来越多的资源、学科和人才,集中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叉研究,而中国有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当中。” (摘编自徐靖《科研报国,快马加鞭》,2017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评论,该评论认为“海归热”彰显了国家实力的提升,并提出将“海归”人才用好至关重要。 B. 第二则材料是一则通讯,介绍了新一批归国学子创业呈现出的新态势,阐述了新海归的新追求。 C. 第三则材料以描写式的导语开篇,勾勒一幅画面,从一小视角,真实地写出张欣归国后的工作状态。 D. 这三则材料从不同层面论述了留学人员的海归热潮,吸引留学人员归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对留学生的特殊保护政策和社会大环境。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当前中国内地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和吸附力与日俱增,中国已经从过去的“智力出口国”转向“智力进口国”。 B. 2016年海外人才回国人数较2012年增长15.96 万人,在中国强势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学者认为这股热潮还将持续一段时期,进而逐步稳定。 C. 现在留学生回国后发展机遇多而广,其中自主创新创业是最有前景的一条道路。 D. 对于不看重物质条件,而注重精神追求与价值实现的新海归来说,最为幸运的就是他们身后有着遍布机遇的祖国厚土。 6. 请结合三则材料分析概括出现“海归热潮”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寂 寞 梁实秋 ①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场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②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③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④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⑤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⑥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那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若我有一刻寂寞,我会好好地享受它。 (选自《寂寞是一种清福》,湖南文艺出版社) 7.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心远地自偏”就是即使在市场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只要你的内心清净。 B.只有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在沉重的、洗淘人心的琴声中,作者才能感到自己的渺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C.寂寞的清福不容易长久享受,因为世界上总有“催租吏”“石壕吏”之类的东西不时地提醒我们寂寞的清福只是一瞬间的存在。 D.寂寞是供在不如意的现实中打转的人喘息的几口新鲜空气,但是人们喘几口气之后还要面对现实,低头钻进不如意的生活里去。 8. 寂寞只是一种心灵的感受,第一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使这种虚无的感受能够具体而又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4分) 9.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然而有人却责备梁实秋这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逃避”,结合全文,你是怎样看待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的呢?(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且灭六国,兵已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也。”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B.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C.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D.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傅,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老师,国王年幼或空缺时可以代为管理国家。 B.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坐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C.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礼节,意为拜两次,表达对对方的敬意。一般只有向很尊贵的人才施再拜礼。 D.孤,是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古代帝王自称的谦辞还有“伯”“寡人”“不谷”等。也用于一方之长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解决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大患,急遣樊将军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谈话内容勿泄;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认为刺杀秦王将引发秦国内乱、群臣相互猜疑,各诸侯国就可以趁机合纵,一定能够攻破秦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马说》中表明千里马因没有伯乐赏识,受尽屈辱,最后惨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巷》) (4)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了他对于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已经达到了无话可说的程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它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第Ⅱ卷 表达题(共74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5.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的是( )(2分) A.菲薄(fěi) 嬉笑 长歌当哭 (dāng) 桀傲不驯 B.执拗(niù) 酝酿 人头攒动 (cuán) 殒身不殈 C.贿赂(lù) 箜篌 叱咤风云 (chà) 短小精悍 D.弄堂(lòng) 噩梦 衣衫褴褛 (lán) 涕泗横流 16.有关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哙拜谢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 ④因击沛公于坐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⑥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⑦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⑧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A.①②中“谢”的意思相同,⑤⑥⑦均含有古今异义词。 B.③⑤中“而”的意思不同,②⑥⑧均含有古今异义词。 C.③④中“因”的意思不同,①④⑧均含有通假字。 D.④⑥中“于”的意思相同,①⑤⑥均含有通假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竖子不足与谋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D.夫晋,何厌之有 大王来何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都有活用,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①④/②③/⑤⑦/⑥⑧ B.①④②/⑥⑧/③/⑤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⑦/⑥⑧ 1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翻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出入函谷关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翻译:侍立在殿上的臣子,不能带任何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殿阶之下。 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翻译: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翻译:秦朝时,项伯与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报告文学就题材而言,要求必须选择真人真事;就表达而言,要求必须用文学的表现方法,真实性和文学性是报告文学的两大特征。 B.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一词源于《孟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以此形容自己内心之忧虑。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918年5月,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D.《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是一篇获过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优秀新闻作品,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21.根据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5分) 中新社北京10月1日电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从受阅方(梯)队到武器装备,阅兵现场亮点颇多,有着诸多“首次”,记录着中国强军兴军足迹,也成为外界观察当今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军队全面改革重塑后首次整体亮相。本次阅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首次国庆阅兵,也是人民军队全面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体亮相。 党旗、国旗、军旗首次同时在国庆阅兵中通过天安门。在此次国庆阅兵场上,党旗、国旗、军旗迎风招展。 国庆阅兵史上首次出现女将军。此次阅兵首次在徒步方队中安排两名女将军受阅,分别是新中国首位女飞行师长程晓健和作战部队主官唐冰。 东风-41等多型武器装备首次亮相。此东风-17常规导弹首现公众视野,长剑-100巡航导弹惊艳亮相,东风-41洲际核导弹压轴出场。 火箭军等军兵种首现国庆阅兵。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均是首次在国庆阅兵中亮相。 维和部队等多个徒步方队首次登场。徒步方队中出现维和部队方队,体现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决心。 “00后”首次走上国庆阅兵场。此次阅兵总规模约1.5万人,受阅人员年龄范围跨度较大,几代官兵同场受阅,反映出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红色基因的赓续传承。 22.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顺序及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调整。(4分) 树边红雨 小苑西回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 ① ,莺唤起一庭佳丽, ② , ③ , ④ 。 ① ② ③ ④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靠着“祖传秘方”,老字号曾独领风骚;( )。据报道,一些老字号品牌餐饮,尚在生死线上挣扎。“京城八大楼”之一的正阳楼,在制作大螃蟹、勾兑涮羊肉汤上,具有独家秘方,曾经红极一时,时下却__________。 当然,也有不少凭借老秘方自救的老字号。20世纪90年代,云南白药这个_________的“疗伤圣药”,几乎在人们视野中消失,直到把老秘方运用到新载体上才__________。把白药加入创可贴,云南白药以止血、镇痛、消炎、愈创的优势收复被邦迪占领的阵地;把白药加入牙膏,云南白药以防治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疗效,迅速与国外品牌_________。 绵延千百年,老字号大都历经风霜,它们发展的跌宕轨迹,折射着家国命运的起伏,凝结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汇聚着爱国忧时的民族情感。 如今,时代变了,市场变了,受众变了,老字号该何去何从?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工艺的独特的代代相传的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秘方的工艺独特,并不是长青之道。 B. 或许在时代喧嚣的变迁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并不是长青之道。 C.或许在喧嚣的时代变迁中,只守住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并不是长青之道。 D.或许在变迁时代的喧嚣中,只守住诚信经营的优良传统,只守住秘方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并不是长青之道。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可是当今守着秘方“苟延残喘”的老字号企业,却也不在少数 B.虽然有一些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苟延残喘”,但是这个群体也不在少数 C.或许是因为守着秘方“苟延残喘”,故而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在少数 D.可是也有不在少数的“苟延残喘”的老字号企业守着秘方 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江河日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各有千秋 B.每况愈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平分秋色 C.每况愈下 闻名遐迩 浴火重生 平分秋色 D.江河日下 好整以暇 脱胎换骨 各有千秋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大师梁实秋先生尚在世的时候,我(刘墉)有一天跟他同桌用餐。冷盘端上来,梁先生说他有糖尿病,不能吃带甜味的熏鱼。冰糖肘子端上来,他又说不能碰,因为里面放了冰糖。什锦炒饭端上来,他还是说不能吃,因为淀粉会转化为糖。最后,端上八宝饭,我猜他一定不会碰了,没想到梁先生居然大笑道:“这个我要。”朋友提醒他:“这个有糖又有饭。” 梁大师则笑说他早知道,就因为早知道有自己最爱吃的八宝饭,所以前面特别节制。“我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压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计划着,把那‘配额’留给最爱。”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期中考试答案 1C。C项,结合文本内容“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层出不穷”分析可知,无中生有。 2A。曲解文意,第二段论述的是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 3A。B项,“最主要的是要关注发布者是否还有其他意图”于文无据。C项,说法绝对,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D项,“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比解读新闻和追求真相更紧迫”推论不当。 4.D【解析】(无中生有,材料中没有提到国内对留学生有保护政策。) 5. B【解析】(A项,变未然为已然;C项,“最有前景”曲解文意;D项,“不看重物质条件”曲解文意。) 6. ①从国际形势来看,人才流动趋向国际化。②从中国国内环境来看,经济实力提升,发展机会多。③能从国家层面集中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人才,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科研项目当中。④ 从人才自身来看,回国发展机遇多而广,可以满足他们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可以自主创新创业。(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7.B(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项,依据原文首段中的“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可知,“只有”表述有误。) 8.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2分)。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2分)。 9.第一种:我同意“寂寞是一种清福”。内心清净,感受寂寞,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纷扰;寂寞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胸襟自然豁达寥廓;在当时的社会中,寂寞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纵是一种暂时的逃避,也不该再多苛责;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要学会好好享受这一刹间的妙悟。(6分,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 第二种: 我认为这是“人生的一种逃避”。作者自己说,“寂寞是一种清福”是一种唯心论,反映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2分)。作者所处的时代令人苦闷,作者需要寂寞来调适自己,暂时逃避(2分)。当今社会崇尚积极进取,享受寂寞的清福是与时代不合拍的(2分)。(6分,每点2分,答到3点即可,言之有理可以适当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认为是“清福”或是“逃避”都可以,但需言之有理。无论持哪种观点,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再分条阐述理由。如果认为“寂寞是一种清福”,可以结合文中一些能体现“清福”的关键句子来深入分析。如果认为“寂寞是一种逃避”,可以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与当今时代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作为其逃避的有力论证。总之,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要能够自圆其说。 10. 【答案】C 【解析】“亡秦之燕”是逃离秦国来到燕国,据此排除A.B项。“寒心”是一个双音节词语,不能在中间分开,据此排除D项。“又”表示列举另外的情况,宜在句首。故选C。 11. 【答案】D 【解析】“伯”不是谦称。 12. 【答案】B 【解析】“灭口”在文中是指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 13. 【答案】(1)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了国家大事。庆幸的是我要好的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2 )如果真能威逼秦王签订盟约,让他全部返还诸侯被侵占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 14.(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4)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5)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5.D(A.当dàng 骜 B.恤 C. zhà D.无误) 16.C 17.C(A都是是省略句,B都是判断句, D宾语前置句,C被动句/陈述句) 18.A(意动/使动/名词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19.A(进入函谷关) 20.B(源自《庄子》) 21.10月1日 在北京举行的 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阅兵 有着7个(诸多)“首次”。 22. 答案:小苑西回 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 此间有舜日尧天 23. C 论述应先具体再抽象,根据原文语境,应先叙述守住“秘方”,再叙述守住“传统”。“秘方”所在分句的顺序应该是“代代相传的独特工艺秘方”。故选C。 24.A A项承接上文的主语“老字号”,强调陈述主体。B项两分句之间不构成转折语义。C项因果关系混乱。D项将陈述对象弱化,把句子改换成了存现句式,削弱了句子表达的语气。后文强调的也不是“守着秘方”。而是每况愈下。 25. C 每况愈下:多表形势、境况越来越坏。中性词,多含无奈、不满意味。江河日下:多指国势、事物发展的没落。感情色彩和语义较重。闻名遐迩:远近闻名。好整以暇:既严整有序又从容不迫的样子。脱胎换骨: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浴火重生:经历烈火的煎熬和痛苦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得到升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各有千秋: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各的长处,各有各的特色。 26【提示】 本题是一则材料作文。文中梁实秋先生能抵制住就在眼前的诱惑,最终就是为了吃到自己的最爱。全面审读材料,准确立意是作文成功的关键。参考立意角度:(1 )学会取舍,懂得舍弃,才能实现目标;(2)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3)懂得节制,集中力量在特定事物上,才能取得成就。(4)懂得规划,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5)能抵制诱惑,才能得到最爱,实现理想。(6)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收获最爱,必须关注目标,心无旁骛。 作文评分等级: 课外文言文【注释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秦且(将要)灭六国,兵已临(逼近)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忧虑,担心)之。 樊将军亡(逃离)秦之(到)燕,太子容(接纳)之。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鞠武(jū wǔ ,战国末年燕国人。燕之智者,任太子丹的老师,帮太子丹分析了天下形势。因怕秦国报复而劝太子丹拒绝来燕国的樊於期,并推荐了田光)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委肉当饿虎之蹊(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是:这。委:抛弃。当:在。蹊:xī,小路),祸必不振(挽救,救治)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不得志,走投无路)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威胁)于(被)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可怜的朋友)置(打发)之匈奴。是(这)丹命固(本来)卒(结束)之时也,愿太傅更虑(再想别的办法)也。”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却:退。道:通“导”,向导,引路)。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离开坐席。表示礼貌或敬意)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留心;注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虽然这样),光不敢以乏(荒废,耽误)国事也。所善(友好,亲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通过)先生得交(结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恭谨应答之词,相当于“遵命”)。”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汇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偻行(lǚ xíng,曲背而行。形容衰老)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定代词,没有谁)不知。光言(推荐)足下(敬辞,您)于太子,愿足下过(拜访)太子于宫。”荆轲曰:“谨(恭敬)奉教(接受教导)。” 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表明)不言(指不泄密)也。”遂自刭(zì jǐng,自杀)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而跪,膝下行流涕(双腿跪行,泪流满面),有顷(一会儿)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死,岂丹之心(本意)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离开坐席。表示礼貌或敬意)顿首(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起而不停留)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bú xiào,谦辞,不才,没才能),使得至前,愿有所道(说出我的想法),此天所以哀(哀怜,怜悯)燕不弃其孤(后代)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显示给人看,引诱)以重利,秦王贪其贽(zhì,初次拜见长辈所送的礼物),必得所愿矣。诚得(能够)劫秦王,使悉(xī,尽,全)反(通“返”)诸侯之侵(被侵略)地,则大善矣;则(如果)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掌握兵权)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亦作“合纵”。泛指联合),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委:把事情交给别人办),唯荆卿留意焉。” 久之(很久,许久),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nú xià,质驽钝,才能低下),恐不足任使(胜任这个使命)。”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不要推让。无:通“毋”,不要)。然后(这样之后)许诺(答应)。于是尊(尊奉)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燕三》,有删改)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灭亡了六国,军队已经到达易水。燕太子丹担心燕国的国祸将要到来,(认为这是个祸患)为此担忧。 樊将军从秦国逃离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燕太子丹的太傅鞠武进谏说:“不可以。那秦王残暴,对燕国积存怨念,这足以令人寒心,又何况听说樊将军在这里呢,这就好比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一定挽救不了灾祸(无法挽救局势)。希望太子您赶快派樊将军去匈奴,以防止消息泄露。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天下已经是穷途末路,投奔于我,我总不能因为迫于强暴(强大)的秦国,而抛弃我可怜的朋友把他发配至匈奴。这本来该在我生命结束的时候(才不能保护樊将军),希望您再考虑一下这件事。 “鞠武说:“燕国有一位叫田光的先生,可以和他商量一下。” 太子跪着迎接,倒退为道。田先生坐下,身边没有人,太子离席而去说:“燕秦势不两立,请您留意了。“田光说:“现在太子听说我盛壮之时,不知道我的精力已经衰竭了。虽然这样,我不敢因此缺乏国家大事啊。我的好朋友荆轲可以使啊。“太子说:“希望通过先生与荆轲结识一下,可以吗?“田光说:“好吧。“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告诉您的,先生所说的,是国家的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了。“田光低头笑着 田光弯腰曲背地去见荆轲,说:“我和您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 田光说:“希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了。”于是田光自刎而死。 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才说:“我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他来实现一个伟大事业的计划。现在田先生死了,这哪里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坐席,叩头至地说:“ 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趁势就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我们)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能够再次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知这个使命用来交给谁好,(我)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荆轲说:“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至地,坚决请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奉荆轲为上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