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诗词鉴赏作业(9)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古诗词鉴赏 作业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次韵送张山人①归彭城 苏 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从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②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③聊尔:姑且如此。‎ ‎1.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6分)‎ ‎(1)用词巧妙。“洗”“供”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供给,新奇而有韵味。‎ ‎(2)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 ‎(3)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 ‎[6 分。任答两点即可,每点 3 分。构思巧妙,若答“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和后面的 ‘总眉愁’构成先扬后抑的关系”或者“侧面表现山水之美”,分析合理亦可。手法巧妙,若只答对偶,只给 1 分。若有其他答法,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以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表达了对泛舟江湖、养鱼种橘的惬意生活的向往。以“水洗禅心”“山供诗笔”,表达了山水的喜爱之情。‎ ‎[5 分。分析“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3 分,若答“渴望摆脱官场生活羁绊的烦恼”,分析合理亦可;若答“抒发自己与张山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分析合理亦可。若有其他答法, 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夕望江桥 南朝·梁 何逊夕鸟已西度,残霞亦半消。 风声动密竹,水影漾长桥。 旅人多忧思,寒江复寂寥。 尔情深巩洛① ,予念返渔樵。 何因适归愿,分路一扬镳。‎ 注释:①巩洛:河南洛阳一带,此处代指京城。‎ ‎1.这首诗是如何描写夕望江桥所见景色的?请简要赏析。(5分)‎ ‎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 ‎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夜 雨 黄景仁 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1.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颔联运用对比手法(2分),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情。(3分)‎ ‎2.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亲友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3分)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吊王将军①墓 (唐)常建 嫖姚②北伐时,深入强千里。‎ 战馀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③,可夺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注:①王将军:唐将军王孝杰,一生征战,有胜有败,最后在与契丹军作战中战死。②嫖姚:汉代嫖姚校尉霍去病。③飞将:飞将军李广。‎ ‎1.诗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案:颔联描绘了唐军与契丹军的激烈的战场景。上句写战斗异常激烈残酷,直杀得昏天暗地,战罢,落日已昏黄无光;下句写唐军一直在进攻,没有退缩。‎ ‎2.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使用霍去病的典故,用霍去病当年的赫赫战功来衬托王将军北伐契丹的英雄形象,表达对王将军为国捐躯的哀悼之情;使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说明王将军的声威和 ,表达了对王将军的赞美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1~2题。‎ 山坡羊•西湖杂咏 春 薛昂夫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注】面。扣逋仙,访坡仙,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注】生绡:没经过漂煮的丝织品,可以作画。‎ ‎1. 下列关于这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三句使用比喻手法写春日的西湖,赞美了西湖的一步一景、风光如画。‎ B. “逋仙”是林逋,“坡仙”指苏东坡,作者将两人称为“仙”,表现了对二人的崇拜。‎ C. “扣逋仙,访坡仙”写作者想要游遍西湖的迫切心情,也体现了西湖丰富的文化底蕴。‎ D. 该曲表达了作者贪恋西湖美景,不想返回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 ‎【答案】D ‎【解析】D项,“却又担心天晚、归路遥远的矛盾心情”错误,从曲中来看,“管甚月明归路远”中的“管甚”的意思是“不管”,“管甚月明归路远”说的是不管天色已晚、归途尚远也要游遍西湖。‎ ‎2. 请从情感表达的角度分析曲中“船,休放转;杯,休放浅”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尾联的异同。‎ ‎【答案】同:都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以及尽情畅游、流连忘返的愉悦心情。异:元曲间接抒情,虽夜深路远,却不愿划船返回,还劝友人继续饮酒,从侧面烘托出作者游西湖的畅快和兴奋;唐诗直抒胸臆,“最爱”“行不足”绿杨阴下的白沙堤,直接表达对西湖的喜爱和愉悦之情。‎ ‎【解析】从题干来看,比较鉴赏的点是“情感”和“情感表达的方式”,且要求比较“异同”,说明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先看《山坡羊》,“船,休放转;杯,休放浅”,意思是“船儿啊不要转头,对着如此美景,酒杯可不要停着”,两个“休”‎ 字流露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同时表达想要尽情游赏的心情,从抒情方式来看,句中没有直接涉及情感的词,借助“船休放转”和“杯休放浅”来侧面烘托心情的兴奋,这是属于间接抒情。再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意思是“最喜爱湖东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尾联写到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诗人以“最爱”表明自己对湖东白沙提的态度,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这是直抒胸臆。考生从情感和抒情方式这两个角度答题即可。‎ 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渡白沟①‎ 刘因②‎ 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 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 四海知名③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注】①白沟:宋辽签订澶渊之盟,以之为国界。②刘因:元初诗人,一直以南宋为故国。③知名:抗元名士。‎ ‎1.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点明了季节、地点和羁旅行程,渲染出秋日北国的苍凉肃杀的氛围。‎ B. 颔联紧扣所见燕赵辽金故地的山河风物,寄寓内心深沉慨叹,含蓄幽远。‎ C. 颈联写诗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 D. 全诗情景交融,意境高远,呈现悲壮之美,颇有杜甫诗歌沉郁雄浑之风。‎ ‎【答案】C ‎【解析】C项,“颈联写诗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白沟落日秋风、黄云秋雁,百感交集”赏析有误。从全诗看,本诗写的是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于寒秋中渡过白沟的情景,颈联写眼前之景,写到了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这些景物,表现了无限的孤独惆怅。但联系题目看,这些景都是诗人渡白沟河见到的,并不是独立于古城之上的所见。选项认为“独立于古城之上,但见……”是曲解文意。‎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愁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触景悲秋之愁。诗人看到蓟门飞霜、落日秋雁,生发了悲秋之愁。②羁旅独行之愁。诗人单人匹马,冒着寒冷渡过宋辽分野的白沟河。③怀念故国之愁。眼前已是异域他乡的风景,由辽金故地想到了宋朝的灭亡。④知音难觅之愁。四海之内的抗元名士,本是自己的知己,却己半数亡故,自己也不知道将要投奔何处。‎ ‎【解析】可根据对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得出答案。开头两“蓟门霜落水天愁,匹马冲寒渡白沟”点明了季节、地点和旅途路线。诗人由蓟门返乡,只身单骑渡过白沟,正值寒冷的落霜季节。蓟门即蓟丘,在当时大都,古代不少诗人,如陈子昂、高适等都曾在此慷慨悲歌,怀古吊今。刘因由蓟门返家。由于白沟所包含的特殊历史问题,自然很容易触发起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无边遐想:兴衰、治乱、荣辱、兴亡、华夷之别……使诗人怀古伤今,心潮滚滚,悲愤难平。寥廓萧瑟的霜天,寒碧呜咽的河水,仿佛也带着历史耻辱的印记,与诗人一起产生了悲愁满腔的共鸣。在这苍茫的秋水长天,寒凝大地的虚空中,羁旅行役、匹马风尘的诗人,是何等的孤独寂寞。“蓟门”、 “白沟”、 “霜落”、 “水天愁”、 “匹马”等意象,构成了一种苍凉肃杀的境界、凝重压抑的氛围。“燕赵山河分上镇,辽金风物异中州。”唐时所设军事地理单位,以驻守人员之多寡分为上、中、下三镇,这里以上镇泛指边界,中州泛指中原。这两句极为含蓄,但又高度概括地透露出“水天愁”的原因所在:这里从战国时的燕赵,到唐宋盛世,一直是北方军事重镇。汉代李广,晋代刘琨,唐代张守硅,后周郭荣等人,都曾在这一带抗击匈奴、奚、契丹等外族的入侵,为华夏民族建立了保卫边疆的不朽功勋。自宋代与辽金对峙,这里既是两国的边界,又是华夏汉族与辽金夷族在风俗文化方面的分水岭。一个“异”字,含蓄地表露了诗人华夷之别的思想。可现在,华夏沦丧,蒙古入主中原,这里已成为元朝的畿辅腹地,华夷之大防不复存在了,怀念故国之愁,令诗人感到“水天愁”。‎ ‎“黄云古戍孤城晚,落日西风一雁秋”和首两句一样,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黄云滚滚弥漫天空,笼罩着古代边戍之地,孤零零的城堡、落日残照、西风萧索、孤雁南飞,茫茫旷古之思,秋容古淡之景,诗人孤身独骑,遐思渺渺,羁旅风尘,恨无知音,恰似孤雁飘零,何处归宿。表现了诗人无限的孤独惆怅。结尾两句顺承此意:“四海知名半凋落,天涯孤剑独谁投? ”天下有名于时,与自己相知及交游的朋友,或逝或隐,多已离去,自己孑然一身,书剑飘零天涯,纵然满怀幽思忠愤,亦无处倾诉,元人知晓自己的心曲了。“凋落”、 “孤独”尽发悲凉凄怆之情,颇有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胸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