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2020届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刑徒兵制是一种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一般由皇帝颁发诏书,变更特定刑徒原来所服之刑,代之以从军打仗,戍守边疆。此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在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当兵是贵族阶层的特权,庶民和奴隶只能充当徒卒或私养。商代士兵的主要来源是“众”,这些“众”是王族和其他贵族的族众,属于统治阶层。在西周,只有“国人”才能当兵。战国以后,各诸侯国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国为扩大兵员相继实施改革,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典型。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开始实行普遍兵役制,要求所有适龄的健康男子、适役的人员都要服役,甚至刑徒也被征发充军。 秦至西汉前期,国家武备由京师南北军和郡国兵构成,集兵方式采用义务兵役制度,只有遇到紧急军情时才大规模使用刑徒兵。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冬,陈胜部将周章率十万大军兵临函谷关,军情紧急,秦二世采纳少府章邯的建议,发骊山徒击破周章军。此次发刑徒为兵,属于非常之举,而非常制。汉初,刘邦曾使用刑徒兵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这次使用刑徒兵的背景是陈稀的叛乱尚未结束,对于讨伐淮南王英布面临着无兵可派的困境。 汉武帝时期土地兼并问题突出,自耕农日益减少,秦和汉初以来的征兵制开始遭到破坏,加之对外战争规模巨大,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汉武帝击朝鲜,平南越吕嘉,平益州、昆明反叛均使用了刑徒兵。 东汉时期,田庄经济成为地主经营地产的主导形态,刘秀“度田”的无果而终,意味着国家的“不抑兼并”,最终导致大量编户民流亡或投依田庄,征兵制的社会基础面临崩溃。同时,刘秀担心归附的军阀拥兵自重,地方将领利用地方的常备兵谋反,于是在建武七年下诏罢郡兵,刘秀的这些罢兵措施,实际上等于废除了秦汉以来长期实行的正卒制度和更戍制度,导致“郡国无常设之兵,关隘无人驻守,而且国境地带也无当番守望的戍卒”。为了解决兵源不足和兵制改革带来的不利影响,东汉政权加大了对刑徒兵使用的力度,刑徒兵的作用更加突出。光武帝征公孙述、征五溪蛮、卫护和监视南匈奴单于,明帝平西羌,章帝平澧中贼、定西域均有刑徒兵参加。此外,东汉使用刑徒兵不再囿于具体战事,每隔一段时间皇帝就会下诏赦免刑徒,令其戍守。据《后汉书》记载,明帝从永平八年到永平十七年,四次下诏赦免刑徒到朔方、五原、敦煌等处充任士卒。章帝亦多次下诏赦死罪囚犯诣金城等郡县戍边。由此可见,东汉发刑徒为兵不再是临战而发,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定制。 (摘编自孙志敏《秦汉刑徒兵制与谪戍制考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刑徒兵制是在特定背景、作战兵力不足的紧急情况下,由皇帝颁发诏书,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 B. 刑徒兵制是让一些有特定身份的刑徒去从军打仗,戍守边疆的制度。这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 C. 战国后,各国为扩大兵员相继实施改革,刑徒兵制由此萌生,“商鞅变法”时刑徒兵制已发展成熟。 D. 商代、西周和春秋时期,只有身份高的人可以当兵,庶民和奴隶无当兵的权利,直到秦时才得以改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刑徒兵制的产生及种种原因和不同时期刑徒兵制发展的概况。 B. 文章第一段主要阐释了刑徒兵制的概念,让读者从概念上初步了解刑徒兵制,起到概括全文的作用。 C. 文章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安排行文结构,着重论述了战国到秦汉时期刑徒兵制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 D. 文中大量引用史料论证刑徒兵制由突发现象到常态化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商代到西汉前期,义务兵役制度下刑徒兵的使用受到限制,秦二世和刘邦使用刑徒兵平定反叛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 B. 常备兵兵源不足,且容易被军阀控制谋反,而刑徒兵临时组织、易得,将领不易拥兵自重,是东汉重视征发刑徒兵的主要原因。 C. 历代使用刑徒兵的作战效果都很好,是因为刑徒们被征发为兵后,改变了自己的刑徒身份,从而激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D. 东汉时期发刑徒为兵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和定制,即使不是临战时期,一些被定为死罪的刑犯也有被赦免去戍边的可能。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 刑徒兵制是在特定背景、作战兵力不足的紧急情况下,由皇帝颁发诏书,征发刑徒为兵的制度。根据原文第一段理解,选项中“刑徒兵制是在特定背景”原文没有此意。 B. 刑徒兵制是让一些有特定身份的刑徒去从军打仗,戍守边疆的制度。这种制度孕育于战国,流行于秦汉。原文是说“变更特定刑徒原来所服之刑”选项中说让一些特定的身份的刑徒理解有误。C. 战国后,各国为扩大兵员相继实施改革,刑徒兵制由此萌生,“商鞅变法”时刑徒兵制已发展成熟。根据对原文“从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开始实行普遍兵役制,要求所有适龄的健康男子、适役的人员都要服役”的理解选项中说商鞅变法时刑徒兵制已经发展成熟理解有误。 点睛:考核对原文内容的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论证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中会涉及论述文的手法、论述的观点、论述的内容的理解。C. 文章按照由总到分的顺序安排行文结构,着重论述了战国到秦汉时期刑徒兵制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根据对文本论证内容的理解,本文着重论述的是秦汉时期的刑徒兵制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对战国时期的刑徒兵制只是简单描写。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分析原文和推断文意的时候的错误。C. 历代使用刑徒兵的作战效果都很好,是因为刑徒们被征发为兵后,改变了自己的刑徒身份,从而激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对刑徒兵使用效果很好的原因分析有误,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相关题目。 二十年后 [美]欧·亨利 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一位巡警在马路上威风凛凛地走着。他边走边一家家打量,还不时转过头,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那甩警棍的动作多姿多彩,再加上体格魁梧,却不带傲气,俨然一个太平天下的卫士形象。 走过一个路段的正中时,警察突然放慢了脚步。一家幽暗的五金店的门口,有个男子斜靠门站着,嘴里叼了根烟,并没点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抢先说话了。 “没事,警官,我在等一个朋友,”他镇定自若地说,“二十年前约好现在相见。你听了觉得奇怪,是吗?你要是不放心呢,我可以把事情说给你听听。二十年前,这家店是一家餐馆,叫大乔·布雷迪餐馆。” “餐馆早五年就没有了。”警察说。 站在门道里的那个人划着一根火柴点燃雪茄。火柴光一亮。只见这人长着个方下巴,脸色发白,目光倒炯炯有神,右边眉毛附近留着个小白伤疤。领带扣针歪别着,上面镶着颗大钻石。 那人说:“二十年前的今晚,我跟吉米·韦尔斯在这儿的餐厅吃饭。我们俩都是在纽约长大的,多年来亲如兄弟。那时我十八,吉米二十。第二天我要去西部闯荡。在吉米看来天下似乎只有一个纽约。那天晚上我们约定,二十年后,都将在此地、此日、此时再次会面。” “这事倒挺新鲜。时隔二十年才又见上一面,未免太久了点。分手以后你知道你朋友的消息?”警察问。 那人答道:“说起来我们也有过一段书信往来,但过了一两年便断了联系。但我相信,只要吉米还活着,他肯定会来赴约的。”等朋友的人掏出一块漂亮的表,表盖上镶着小宝石。 “十点还差三分钟,”他说,“我们在这餐馆分手的时间是十点整。”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 “你猜对了!吉米要是比得上我一半就好了。他是个大好人,只是有点死板。我发财可也不容易,非多长几个心眼不可。在纽约,人总是墨守成规,人要开窍得到西部去。” 警察甩着警棍,又开步了。 “我得走了!希望你的朋友真能来。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 “不会。”那人说,“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只要他还活着,他肯定会来。再见,警官。” “再见,先生。”警察说完,又继续巡逻,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这时,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五金店门口的那个人抽着烟还在等。 他等了约莫二十分钟后,一位高个子大步流星穿过马路径直朝他走来。这人穿着长外套,衣领翻上来盖住了耳朵。 “鲍勃,真是你吗?”来者不敢相信地问道。 “吉米·韦尔斯,你来了呀!”站在门边的人高声叫了起来。 “哎呀呀!”刚来的人也高声叫,一把抓起对方的两只手,“果然是鲍勃。我只知道只要你还活着,一定会上这儿来。唉,二十年,可真不算短呀!鲍勃,老饭馆拆了,要是如今还在,我们可以到里面再吃上一顿。在西部混得怎么样,老弟?” “好极了!一切如愿以偿。你变多了,吉米。奇怪,你怎么又高了两三寸呢?” “是呀,二十岁以后我又长个儿了。” “在纽约过得不错吧,吉米?” “还过得去。我在市里的一个部门谋了个位置。走,鲍勃,我领你到一个熟悉的地方,咱们叙叙旧。” 两个人手挽手沿马路走着。从西部归来的那个志得意满,讲起这些年的作为。另一个把头缩在大衣领里,津津有味地听。 十字路口有家药房,仍灯火辉煌。到了灯光下,两人同时转身瞪大眼看着对方的脸。 从西部来的那个突然站住了,松开手臂。 “你不是吉米·韦尔斯,”他惊叫起来,“二十年的时间的确长,但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把鹰钩鼻变成个扁鼻。” “二十年足可以把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鲍勃,你已被捕十分钟了。芝加哥警方猜到你会到这个城市来,打了电报说想与你谈谈。放老实点,知道吗?老实才聪明。 有人叫我带张条子给你,看完了我们再去局里。你到那儿窗户下看,是巡警韦尔斯写的。” 从西部来的人打开交给他的小纸条。刚看的时候他的手还正常,但到看完时却抖得厉害。条子上只写了几句话: 鲍勃:我准时到了约定地点。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我不便自己动手,便找了位便衣代劳。 吉 米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两处关于风雨的环境描写“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和“天下起了濛濛细雨,风也越刮越紧”,既渲染了氛围,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B. 鲍勃虽然是一个通缉犯,但是仍然坚持来赴二十年之约,由此可见鲍勃也有重情守信的可贵之处。 C. 鲍勃领带扣针镶着大钻石,表盖上镶着小宝石,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发达了,也可以体现他想向朋友炫耀的心理。 D. 小说结尾以吉米给鲍勃的纸条揭示谜底,交代鲍勃满怀期望等待的老友居然是警察,且吉米早就发现了他是被通缉的罪犯。奇峰突起,出人意料。这种结尾构思巧妙,常被人称之为“欧·亨利式结尾”。 5. 小说成功塑造了警士吉米的形象,请结合原文相关内容分析文中吉米具有怎么样的性格形象。 6. 吉米不动声色就抓捕了二十年前的好友鲍勃,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但本文的伏笔设置很隐蔽,原文有哪几处伏笔?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小说中的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士形象: ①尽职尽责。在寒冷的雨夜中,吉米认真地执行职务,“边走边一家家打量”: ②稳重。以一名警士的身份与老朋友交谈,没有马上兴奋得揭露自己的身份。 ③有正义感。在发现老朋友是要被缉捕的人后,吉米理智战胜了情感,暗中通知了便衣警察。 6. ①第一处伏笔是开头。警士吉米在巡街时“用警惕的目光向平静的通衢大道两头远望”,为后文他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后的机警表现埋下伏笔; ②第二处伏笔是对鲍勃的外貌描写,这是为了呼应后文吉米在字条中提到“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 ③第三次伏笔是吉米在和鲍勃的谈话中问道:“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其实吉米是确定鲍勃不会走掉,为后文便衣警察逮捕鲍勃埋下伏笔。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说法不正确,“瑟瑟的寒风夹杂着雨意”是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潮湿寒冷宁静的气氛,起到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并没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分析警士吉米的形象,答题时先梳理文中的情节,然后根据情节进行分析概括,此题可根据文章“在寒冷的雨夜中,吉米认真地执行职务”“边走边一家家大量”可见他做事尽职尽责。见到老朋友之后,他没有马上告诉朋友自己的身份,而是冷静地与朋友交谈,交谈的内容符合他作为警士的身份,可见他很稳重。当发现老朋友是一名罪犯,吉米没有感情用事,而是通知了便衣警察来逮捕了朋友,既表明吉米忠于职守,也表明吉米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由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吉米是一个优秀的警士形象。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结构能力。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的伏笔,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找到“伏笔”所在,然后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写吉米派便衣抓住了鲍勃,题干说这个情节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就意味着小说前文已经暗示出吉米会认出或已经认出鲍勃是罪犯,考生只要找到这类的相关信息就可以了。从吉米本身来看,小说开头就写到了吉米是一个充满警惕性的警士,他巡逻时注意观察周围人和物,这就暗示出他会发现鲍勃是通缉罪犯,这是第一处伏笔;鲍勃划火柴点烟,使吉米看清了鲍勃的长相,认出了鲍勃是罪犯,小说中此处有对鲍勃的肖像描写,这使后文“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原来是芝加哥通缉的罪犯”的内容顺理成章,这是第二处伏笔;吉米想要抓捕鲍勃,就要确定鲍勃离开的时间,因此才会问“到时候没来你就走吗?”鲍勃说“不会我至少多等他半个小时”,使吉米有时间安排抓捕。这是第三处伏笔。 【点睛】解答人物形象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分点列出即可,点与点间不能交叉。2.分析题有两种思路:①概括→分析:用几个关键性的词语高度概括出人物性格的特点,然后在小说中找到相关依据,概要分析。②分析→概括:先列出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后概括出人物性格特点。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问题。 材料一: 河南渑池县段村乡位于渑池县北部深山区,是牛心柿的主产地。这里的牛心柿个大且含糖量极高,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由牛心柿加工而成的牛心柿饼又称仰韶柿饼,属“仰韶三宝”之一。 据了解,段村乡是河南省级扶贫开发重点乡,今年确定以发展特色产业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段村乡种植的牛心柿已经超过3万亩,亩均纯收入近6000元。下一步,段村乡还将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使柿子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 (有删改) 材料二: 把脉河南商丘市虞城,穷根在哪儿?120万人口,年产26亿斤粮食。基础设施差,群众等靠要,政府兜底弱。因病因残致贫就占三成,然后依次是因智、因老、因婚、因学等。 开发虞城,优势在哪儿?毗邻5条高速、3条铁路,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国钢卷尺市场占80%的份额。尤其是开放的虞城人,有看天下的眼光、走四方的精神、闯世界的勇气。 牢牢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日清周评马上办”制度紧紧抓住“三个人”——部门负责人、乡党委书记、村支书,紧紧围绕全县带头的3.2万名党员。 每周末的“周评”会是一个增知识、长本领的培训场、练兵场。专家授课,讲规划,讲金融、讲法治、讲扶贫,既讲题也答问,解疑释惑、精准指导。扶贫者脑袋富了,扶贫行动就准了、快了、新了、实了。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扶贫干部在工作中感受到,不怕“难”字当道,就怕“懒”字沾身。如果没有“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只寄希望于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援助,显然很难根本脱贫。这更证明了“扶志”的重要性。 帮助群众脱贫,推动当地发展,其实正如人的身体,不能只是简单输血。输血只能救急,让人体自身可以“造血”,这才是保持人体健康的正确方式。“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精准扶贫需要用心扶志。扶贫干部不能急躁,不要埋怨,要多些耐心,善加引导,努力让制定的帮扶措施更加扎实细致,更加符合贫困家庭的实际。要“多开院子会”“多交政策底”,让贫困群众看到改善境遇的希望,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从而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激情与斗志。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材料四: 脱贫攻坚首战之年,进展喜人。然而,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上。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 这些扶贫领域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以为,一些人对扶贫事业缺少应有的敬畏之心,依然抱有功利主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帮扶连接着一家人的柴米油盐、看病上学,即使脱钩后,看着曾经的帮扶对象因为发展能力没有培育起来而再度返贫,那些光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的帮扶干部如何心安?打着扶贫的幌子却不干帮扶实事,这样的企业如何承受扶贫济困的道义之重?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河南渑池县段村乡有关精准扶贫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发展特色产品牛心柿的已有成就和具体规划,以此诠释了精准扶贫的内涵。 B. 材料二主要介绍了河南虞城与精准扶贫相关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河南虞城穷困的根源、脱贫的优势以及精准扶贫的具体做法等。 C. 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问题,作者认为这些扶贫干部不怕困境,但会因时间长以及扶贫对象的问题而产生偷懒现象。 D. 材料四是一篇时评类文章,主要分析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目的是告诫人们要正确看待精准扶贫问题。 8. 阅读材料一、二,简要概述目前我国进行的“精准扶贫”中的哪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9. 阅读材料三、四,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答案】7. C 8. ①发展特色产业。牛心柿是段村乡的特产,因其产量大,收益高,所以扶贫工作就围绕牛心柿进行,扩大种植面积,积极引进牛心柿深加工项目,完善柿子产业链条。 ②发现优势。虞城县是农业大县、地理位置好、钢卷尺规模大;虞城人有闯世界的勇气等。③抓住扶贫关键人,提高扶贫者的知识素养。虞城县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用“周评”会的形式,提高扶贫者的知识水平,以此推动精准扶贫。 9. ①精准扶贫要用心扶志,教给贫困户致富的方法。要增强贫困户的信心,培养他们树立“靠人不如靠己”的斗志。 ②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 ③不能为了凸显政绩,抢摘贫困帽子。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要授人以渔,培育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能力。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张冠李戴,材料三中的“懒”指的是扶贫对象,即他们只想得到好政策和更多的援助而没有自己努力奋斗的斗志与行动。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问题,可以通过概括段意的形式思考问题,然后对相关信息加以筛选和整合。比如材料一,第一段主要介绍段村乡的特产牛心柿的优点,第二段主要介绍精准扶贫是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牛心柿来实现的,由此可以概括出“精准扶贫”的有效方法,即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同样,材料二,主要表述了虞城县精准扶贫的具体方法,即发现优势、抓住扶贫关键人等。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回答这个问题,要注重分析材料三、四强调的重点问题。比如材料三,是从扶贫干部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的,由扶贫干部的感受,指出应用心“扶志”;材料四讨论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一些地方扶贫过程中的形式主义现象、一些贫困地区为凸显政绩抢摘帽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还要下功夫的地方就是要解决以上问题。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弘治七年,入为户部员外郎,历郎中,迁江西提学副使。释菜周元公祠。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江西俗好阴阳家言,有数十年不葬父母者。宝下令,士不葬亲者不得与试,于是相率举葬,以千计。宁王宸濠索诗文,峻却之。后宸濠败,有司校勘,独无宝迹。迁浙江按察使,再迁右布政使。与镇守太监勘处州银矿,宝曰:“费多获少,劳民伤财,虑生他变。”卒奏寝其事。进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擢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擅政,宝至京,绝不与通。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瑾诛,起巡抚贵州,寻迁户部右侍郎,进左侍郎。命兼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及会勘通州城濠归,奏称旨。寻疏请终养归,御史唐凤仪、叶忠请用之留都便养,乃拜南京礼部尚书,再疏辞免。世宗即位,起前官,复以母老恳辞。许之,命有司以礼存问。久之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庄。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学以洛、闽为的,尝曰:“吾愿为真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举南畿,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至于原本经术,粹然一出于正,则其所自得也。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延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学者称二泉先生。 (节选自《明史·儒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B. 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C. 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D. 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此时地面观测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的部分,因此也称新月。 B. 阴阳家,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哲学流派,其核心内容是“阴阳五行”,无积极作用。 C. 漕运,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 D. 经术,犹经学,原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汉代独尊儒术后特指儒家经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邵宝关注民生疾苦。任许州知州时,他亲自考查农业生产状况,建立社仓,实行计口浇田法,以防备灾荒。 B. 邵宝很重视孝道。少年时十分孝顺母亲,做官后为养亲多次辞官,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他改变了当地不安葬双亲的陋习。 C. 邵宝为人正直。宁王宸濠向他求取诗文,被他严厉拒绝;他还说过,宁愿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士大夫,而不愿做假道学。 D. 邵宝在文学上很有成就。他的诗文风格典雅,他留下的文学作品有《学史》《定性书说》《漕政举要》以及简端二录等。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修白鹿书院学舍,处学者。其教,以致知力行为本。 (2)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 【答案】10. C 11. B 12. D 13. (1)修缮白鹿书院学舍,安置学子。他的教育思想把求知践行作为根本。 (2)邵宝三岁丧父,侍奉母亲过氏极其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他撰文祝告天地,希望减短自己的寿数来延长母亲的寿命。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宝曰: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无大过,不知所劾。越三日,给事中劾熊并及宝,勒致仕去”,这句话的含义是“刘瑾对漕帅平江伯陈熊十分不满,想要邵宝出面弹劾。邵宝回答说:平江伯是功臣之后,他总督漕运不久,没有大的过失,不知弹劾他什么。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和邵宝,勒令他辞官回家”,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瑾”“漕帅平江伯陈熊”“宝”“之”“平江”“给事中”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怒”的对象是“漕帅平江伯陈熊”,故应在“陈熊”后断开,这就排除AB两项;“后”意思是“后代”,“平江功臣后”是一个判断句,故应在“后”后面断开,这就排除D项,故选C项。A项,“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错,B项“瑾怒漕帅平江伯/陈熊欲使宝劾之”错,D项“平江功臣/后督漕未久”错。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B项,“无积极作用”错,阴阳家的“五行说”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他留下的文学作品有《学史》《定性书说》《漕政举要》以及简端二录等”错,文章最后说“所著《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延举上于朝,外《定性书说》、《漕政举要》诸集若干卷”,这些著作不是文学作品。 【1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修”,修缮;“处”,安置;“学者”,古今异义,求学的人;“其”,代词,代他;“以……为”,把……作为;“致知”,求知,达到完善的理解;“力行”,努力实践;“本”,根本。第二句中,“孤”,丧父;“事”,侍奉;“至”,非常,极其;“甫”,刚;“疾”,名词活用为动词,患病;“为文告天”省略主语“他”,“为”,动词,撰写;“愿”,希望;“己算”,自己的寿数。 【点睛】文言文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十九岁师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被授许州知州。每月初一,在学宫招集诸生,讲明义利、公私的区别。他亲自考查农业生产状况,仿照朱子的社仓,建立粮食的积散制度,实行计口浇田法,以防备灾荒。弘治七年,回朝任户部员外郎,后长期任郎中,又出任江西提学副使。在江西,他祭祀周元公(周敦颐)祠,修缮白鹿书院学舍,安置学子。他的教育思想以求知实践为本。江西地方习惯相信阴阳家的言论,以致有父母死后数十年不葬的人。邵宝下令:凡有不葬父母的读书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于是相继安葬双亲的数以千计。宁王朱宸濠欲求他的诗文,被严厉拒绝。后来朱宸濠谋反失败,官府清查他的文书,唯独没有邵宝的片纸只字。后调任浙江按察使,再升为右布政使。在与镇守太监勘察处州银矿时提出:“开银矿耗费多收获少,劳民伤财,恐怕会引发其他事变。”上奏朝廷请终止其事。晋升为湖广布政使。正德四年,升为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刘瑾独揽政权,邵宝在京师绝不与他往来。刘瑾对漕帅平江伯陈熊十分不满,想要邵宝出面弹劾。邵宝回答说:“平江伯是功臣之后,他总督漕运不久,没有大的过失,不知弹劾他什么。”过了三天,给事中弹劾陈熊和邵宝,勒令他辞官回家。刘瑾被诛后,朝廷又起用邵宝,巡抚贵州,不久调任户部右侍郎,进升左侍郎,又命他兼任左佥都御史,处置粮运事宜。等到参与联合勘察通川城濠回来,上奏让皇帝很满意。不久,奏请回家奉养父母,御史唐凤仪、叶忠等奏请求将他留用,于是又被授予南京礼部尚书。他再次上疏辞职。世宗即位,起任前官,他再次恳请辞职,回家奉养老母,世宗允准,命令有关部门按照礼制加以慰问。以后逝于家中,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庄。邵宝三岁丧父,侍奉母亲过氏十分孝顺。刚十岁时,母亲有病,他撰文祝告天地,愿减短自己的生命而使母亲益寿延年。其学问以程朱之学为本,曾说:“我愿做个名符其实的士大夫,不愿为假道学。”年轻时在南畿中举,受到李东阳的赏识。其诗文典雅,效法东阳。至于论辩以经典为依据,都纯粹出自正统。他博览群书,一有心得便记述下来,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取名为“日格子”。其著作有《学史》、简端二录。巡抚吴廷举将这两部书进呈朝廷。此外还有《定性书说》《漕政举要》几部集,若干卷。学者称他为“二泉先生”。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灞上秋居 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14. 下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首联描绘了傍晚时分,灞原之上风雨停歇,雁群自北向南不断飞过的萧瑟画面。 B. 作者看到他乡树木落叶纷纷,想到自己间留于外地,頓生落寞漂泊的伤感之情。 C. “寒”字写出在寒气的包围中,一灯如豆,无法取暖,饥寒交迫让作者难以维系。 D. 尾联诗人感慨自己寄居灞上多时面没有找到进身之阶间接写出怀才不遇的苦闷。 E. 这首诗写景,不假浮词赚饰,写情,不作无病呻吟,具有相当强的艺术感染力。 15. 这首诗的颈联历来为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答案】14. CD 15. ①空荡荡的庭院,一片寂寥,只有白露簌簌滴落,单门独户的诗人,只有与野僧为伴为邻。②颈联使用以动衬静和烘托(衬托)的手法,露珠滴落的声响衬托出环境的寂静,与闲云野鹤般的僧人为邻和寂寥的环境,烘托出诗人孤独的心境。③表现出诗人长夜未眠的孤独之感和自身仿佛为世所抛的伤感之情。(如从炼字的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C项,此项赏析错误,深秋确实有寒意,但本句并非突出饥寒交迫,而是在表现诗人因孤寂、凄冷而觉得寒;D项,“尾联诗人感慨自己寄居灞上多时面没有找到进身之阶间接写出怀才不遇的苦闷”说法错误,并非间接写出,而是直接写出。故选C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这首诗的颈联历来为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能力。赏析诗句,首先指出诗句运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该表现手法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题,颈联“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意思是: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 这时夜阑人静,连秋虫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响声,一滴接着一滴,虽很微弱,却很清晰。这句“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动”烘托“静”的手法,比写无声的静更能表现环境的寂静,露滴的声音不但没有划破长夜的寂静,反而更使人感到静得可怕。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就没有什么比这更寂静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说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出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处境的孤独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心境:秋夜孤房连露滴的声音都可听到,正说明他思潮起伏,长夜无眠;而所与为邻的只有一个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经被抛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结束这种生涯。所以答题时围绕以动衬静和烘托(衬托)的手法进行赏析分析即可。 六、默写 16.理解性默写。 (1)庄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首先想到孙权在建都南京以前曾建都京口,因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杜甫《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人生如梦 (4). 一尊还酹江月 (5). 千古江山 (6).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7). 无边落木萧萧下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誉、沮、尊、酹、仲谋、萧、尽。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七、语言表达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日,工信部指出,有些网络企业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等,并要求他们立即整改。 B. 反腐败斗争能否取得压倒性胜利,关键是要找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C. 从1978年的冬天出发,中国风雨兼程走过40年,走进新时代,创造出震撼世界的发展奇迹,重要一条就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D. 该市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宣传一个“神童少年”,能够让利益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受益,虽然当事人明知自己的成绩是假的,但为了此后出现的利益恐怕也难以开口说出真相。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宾语残缺,应为“存在……等情况”;B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把“否”去掉;D项,语序不当,复句中分句主语都是“当事人”,主语相同,“虽然”应放到“当事人”后。 18.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孩子,我们希望你能遇到一位①不怒自威的老师,希望你当一名怀敬畏、有信仰的学生。当你读了一些书,经了一些事,你就会明白,一位手持戒尺、心怀慈爱的老师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会给你种下怎样的人生梦想。孩子,你要知道,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好的教师,必然是②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如果你在学校整天地③不学无术、侮辱老师、欺凌同学,老师会以他的方式批评你,你不要④充耳不闻;老师以他的方式惩戒你,你不要心怀不满,不要指望我们站在你那边,去状告老师,抹黑学校。我们一定会感谢老师,他在尽自己的努力教育你。在这⑤蹉跎岁月中,你可以不为我们学习,但你必须为自己而战;你的学历和资质、修为与德行,是你学生时代必修的课程,也是你立足社会谋生的名片。希望你⑥不孚众望,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丰富生命。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①不怒自威:形容一个人虽然未动怒,但仍具有威严的气质。一般用来形容身居高位或正气凛然的领导型气场。合乎语境,使用正确。②宽严相济: 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有度,宽严审时。合乎语境,使用正确。③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不合语境,使用错误。排除B项、D项。④充耳不闻:意思是悠闲得就像没听见一样。后用充耳不闻形容听不进或存心不听别人的意见。合乎语境,使用正确。⑤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语意理解错误,不合语境。⑥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根据语境,此处应改为“不负众望”。排除C项。综上,本题选A项。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注意近义成语的区别,虽一字之差,但是成语的意思相差甚远。如本题中应使用“不负众望”,而不是“不孚众望”。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圆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就是因为①________。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②______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③________,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答案】 (1). ①它有自身的价值 (2). ②位置决定价值 (3). ③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语段的中心,然后根据横线前后的语境进行总结概括,注意字数的限。①处,强调的是“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的原因”,而列举百元纸币就是为了证明首句的观点,所以根据“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进行推测便可;②处,根据“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便知,此处在强调“位置对价值的决定作用”;③处,是个总结句,根据前面的内容,很容易就可推断出来,此处要强调“找到合适的位置”。 【点睛】补写句子的方法: 第一步: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先初读语段,搞清整个语段或前后句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关联词语,注意规律总结。 明确补写的句子是总领下文的总起句,还是承上启下的展开句,还是对内容做出总结的总结句;第二步:根据上下语境,注意合理推导。考生要根据上下文提供的条件或者语境进行分析比照,从而合理地推断出所补写的内容。补写时需考虑陈述对象和话题的统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等;第三步:检验补后内容,确保语意连贯。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20.十一期间,小华一家人华南五日游,在苏州游览中,有幸品鉴了当地有名的茶会。下面是茶会的流程图,请你根据流程写一写茶文化体验的过程。(85字以内) 【答案】本次“中国茶文化体验”计划分为两部分:茶艺师讲授和亲自体验。其中茶艺师讲授的内容包括品茶方法,茶的冲泡方法和茶具品鉴;体验者可以亲自品茶,然后观看表演,最后参与茶文化有奖问答。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图表说明的题目,属于图文转换类的题目,图表说明的题目,重点关注图标的表头和所问问题,此题根据题干可知是“茶会的流程图”,主要读图内容,从上之下分析。“中国茶文化体验”计划分为两部分:茶艺师讲授和亲自体验。然后再结合下一层的要素分析即可,主要要素“品茶”“冲泡方法”“茶具品鉴”“观看表演”“茶文化有奖问答”等。 七、材料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某中学举行建校11周年校庆活动,先后请三位知名校友做报告。 第一位校友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要做别人不做的事”。 第二位校友觉得最关键的是“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第三位校友则要求大家“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好” 同学们听完后,有的议论纷纷,有的陷入了沉思。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栽,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答案】鼎之三足 鼎有三足。如果把成就事业比作鼎,那么“做别人不做的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好比是鼎之三足。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因为喜欢,便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痴迷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一如齐白石沉迷于画画,爱迪生执着于发明;因为喜欢,便会有“众里寻她千百度”的期待与“蓦然回首”的惊喜,就像袁隆平在逐穗检查14000多个稻穗后,终于找到不育株时的欣喜若狂。可是,通往成功的路上太拥挤,不是每一个人都拥有最强壮的体魄和最聪慧的大脑,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拥挤中脱颖而出,因此,人生还要学会选择:选择方向,以使所做的事更有意义;选择路径,以努力避开拥挤的人群;选择取舍,以让自己轻装前行。 “做别人不做的事”,就是要敢于挑战自己,无论这件事有多么艰难,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或者多么没有前途,看不到希望;就是要敢于独辟蹊径,选择别人不敢走却可能适合自己的道路;就是要舍得放下别人放不下的东西,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珍贵。 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所有被挤兑出局的人,并不都是先天条件不足的人,更多的是因为准备欠缺或者急功近利。“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就是要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准备,就是要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忍耐,就是要有常“扫一屋”的习惯和“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视野,就是要培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定力,就是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后以“无用”成就“有用”。 不但事业如此,人生处处是这样。陶渊明“性本爱丘山”,可为了享受田园的乐趣,就不能不放弃官场,做出让别人不可思议的“归去来兮”的选择;尽管“草盛豆苗稀”,可还是坚持“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但也正是在这种并不喜欢的劳作中,他享受到了“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的乐趣。同样是进藏旅游,有的人选择骑摩托车甚至自行车,在享受坐火车乘飞机所不可能有的神奇与浪漫的同时,又必须充分关注到每一个细节,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别忘了做别人不做的事,更别忘了把自己不喜欢的事做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成自己所喜欢的事。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材料,理解材料的内容,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要抓住校庆中三个校友的话,三位校友的话其实都是在说做事情的态度,敢于做难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最好。 点睛:考生要抓住材料的中心命题作文,经过对材料的理解是在说做事情的态度,三位校友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相同的做事态度,那就是要积极面对。所以考生围绕对材料中心的理解写作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