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1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作业(全国卷用)(16)

2019 届二轮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天,我的春天 史光柱① 我最后一个用眼睛看到的春天是被疯狂的绞肉机绞碎的,春天淌着血,连同那天的太 阳一起被绞断。留下一条根,深埋在岁月里。那是 1984 年的事,至今已整整二十个年头。 往前一年,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再往前一年,我走在滇东老家的山道上。父母送我入伍, 父母爱、故乡情牵动情怀。路边有青青的麦苗、棕榈和灌木林。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 翻过山岗,便看不见了我熟悉的木屋和炊烟,能让我爬上山岗,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 天。 花不标价,草不打折,那时的春天没有商家炒作的痕迹。伸进树丛的牛头、羊嘴告诉 我日子香甜,啃嚼鲜美。一张慈祥的面容从天涯海角如期而至,它掏出钱褡子,传播慈善。 一枚枚类似金币、银币的东西,从山湾、地湾冒出来,从野茅草返青的沟崖露出来。这时 我总在想,城里的春天,大厦装不下吧?为何城里工作的人回乡探亲,脸上都泛着红光? 立交桥向四方炫耀,现代化进驻山乡。可霓虹灯跟油灯的距离越拉越大。我托着腮帮坐在 灯影下苦思:什么时候大山不阻断遥远,我也把牛车上的梦搬到汽车上。生日有红烛,天 天有饼吃,可能春天进家了吧!外婆跟我说,如果一天能从鸡窝里捡两个蛋,你的春天也 就来了。石榴树露出腼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春天是家里买了一包盐, 不用再吃淡菜,是季节熬出头,苦尽甘来。 狗尾巴草穿花衣服是春天;蒲公英凑趣闪出身向路人报幕是春天;老地疤长新肉、添 新喜是春天。这个季节,谁最尖刻——草尖儿,谁最淘气——春风,谁的腰肢最细——链 子草,谁的嗓音清亮、声带最长——溪流,谁最高兴——布谷鸟和油菜花一样招眼的秧子, 谁的嗓门最大——村主任“大块头”。他把开春的调门起得很高。 春天,何止让大地蒸蒸日上,它还让汉子们将缩在衣领里的脖子伸直,起早上山,让 女人们拉家常时不只嬉笑,还看山色。耕牛和我们的腿脚没闲着,担子压在人肩上,愿望 长翅膀。一个被贫穷剥夺书本的女娃,接过爷爷挖药材换来的学费,朝房头登枝的小鸟招 招手。春天来了,根的愿望得到伸展,种子跟苗床说着喷香的悄悄话。冷漠的土地找到掏 心窝子的人,痛快地宣泄着压抑已久的情绪。孩子们有了玩场,破口鞋成了打老鼠的锐利 武器。穷山沟的孩子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童话。天被雨婆婆刷洗成蓝屋檐,白云洗成春雪 莲。丁香花刷得特丁香,鸟窝里的雏鸟是他们宠爱的丑小鸭,泥塘子当成天鹅湖,娃娃鱼 成了美人鱼,蚂蚱窝当成星星屎。星星会拉屎撒尿,不知是哪位祖先注册在人们头脑里的 童话。因为故事离奇,也因传说蚂蚱窝有消食败火的功能,老人们便说星星屎不脏,吃了 会聪明。孩子们也想不呆不傻,长大后挣大钱,盖大屋,娶好媳妇,想聪明的孩子见到半 个火柴盒大的蚂蚱窝,从枝叶上掰下,拿回家烤着吃。胆子小的孩子,掰开蚂蚱窝,瞅着 金色的虫卵囊仔细观瞧,最终不敢拿在火上烤熟亲尝。 山道如线,扯着木屋放飞的风筝。坡地挂在高山上。谁在翘首?谁在顾盼?谁是年岁 中的春蚂蚱?弓着腰,鼓着眼四下寻找。情缤纷,梦缤纷,青瓜棚看呆看傻了。在管生不 管死、管成长不管成熟的春天,我怀着树的冲动,肩挑憧憬,根盘穿蚂蚱情节的领地。 如今,我娶了相知的人,小屋不大,但装得下工作之余的温馨。我拄着盲杖,敲打着 未知的路面,能敲打未知,来来去去是春天。春景斩断殆尽,深埋在心里的根却在时时发 芽。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 大概我现在的春天就那么多了。就那么多的春天,牵动着我忙碌的身影。我握着生命 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你的春天是什么? 是耕耘霓虹点点的春色?还是在嫩叶和花瓣间寻找她的眼神与面容? (有删改) [注] ①史光柱,1963 年生,云南省马龙县人。1984 年在保卫边疆的战斗中身负重伤, 双目失明。后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说“春天淌着血”,这是因为作者在当年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双目失明, 那年春天给他留下了独特而残酷的印象。 B.孩子们掰蚂蚱窝,作者也说“根盘串蚂蚱情节的领地”,“蚂蚱窝”被当地人赋予特 殊的意义,表现了人们对未来的期盼。 C.“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一句,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形 象地表现了作者面对命运的顽强精神。 D.文章选取了故乡春天中的一些典型景象,生动地表现了故乡在作者心中的鲜明印象, 回忆中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解析] C 项,“使用了借代的手法”错误,应为“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结合文末关于 作者“后自学写作,出版了多部作品”的注解可以判断,此处的本体为写作之笔,喻体为 生命的犁铧,这句话是对作者笔耕不辍的比喻。 [答案] C 2.本文语言的文学味较浓,请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此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要求考生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对本文语言进行赏析。词,可以考虑炼字、 搭配、语体色彩等;句,可以考虑句式长短、整散、修辞手法等。例如“啃嚼鲜美”“老地 疤长新肉”等形象可感,词语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谁最尖刻——草尖儿……谁的嗓 门最大——村主任‘大块头’”等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石榴树露出腼 腆的神色,抛出红绣球招引我忧郁的眼神”等句子使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表达生动形象。 [答案] ①词语的使用:使用了大量形象化的词语,形象可感;②词语的搭配:词语 组合新颖独特,具有诗意;③句式的使用:整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节奏感;④修 辞的使用:使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表达生动,富有情趣。 3.文章的标题为“春天,我的春天”,请结合全文探究“我的春天”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春天是和平的橄榄绿”可知“春天是和平的岁月”;由“父母爱、故乡情 牵动情怀”“青青的麦田和灌木是春天……回头再望一眼的故乡是春天”可知“春天是回忆 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由“外婆跟我说……苦尽甘来”可知“春天是苦尽甘来的 生活”;由“我拄着盲杖……时时发芽的根是春天”可知“春天是对未来美好的期盼”;由 “我握着生命的犁铧,翻犁一沟接一沟漆黑的命运。能翻犁命运,播种未来是春天”可知 “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神”。 [答案] ①春天是和平的岁月;②春天是回忆中故乡的自然生机与美好人情;③春天 是苦尽甘来的生活;④春天是对未来美好的期盼;⑤春天是改造命运、创造未来的奋斗精 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 整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 的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 归宿,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 法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发展到了最 后,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 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营 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 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炊烟有灵性。虔诚 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 摸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 “财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 父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其 间,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站在父母 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 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 在炊烟的浸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 国别、地域、家庭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 条根,我这一生,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 一封封家书,用眼眸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 久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的同 时,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我 希冀的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改写。 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 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 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人。 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 能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 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开头引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并引出下文对炊烟 的背叛。 B.全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村人对父母为我设计的人生道路冷嘲热讽和父母的冷 静坚决形成了对比。 C.背叛炊烟是痛苦挣扎的结果,作者以悠远复杂的笔触全篇叙写了自己逃离故乡的全 过程。 D.作者将“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比作家书,将思念化作邮戳,生动形象而又新颖 别致地写出家乡对我的羁绊,我对故乡的难忘之情。 [解析] 题中 A 项考查结构,B、D 项考查手法,C 项考查情感,其中 C 项,全文既有 对故乡炊烟的逃离,又有对故乡炊烟的思念和牵挂。 [答案] C 5.结合文本,赏析画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 化日子改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赏析文章的句子的题目。句中“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 是拟人的手法,从内容看,是“故乡传统农耕生活必然会逝去,最终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富 裕、先进、现代化的生活取代”;从情感看,这句话蕴含作者对这种变化既欣慰、期望,又 充满伤感、留恋的矛盾复杂情感。 [答案] 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故乡传 统农耕生活必然会逝去,最终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富裕、先进、现代化的生活取代。这句话 蕴含作者对这种变化既欣慰、期望,又充满伤感、留恋的矛盾复杂情感。 6.作者在文中写到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我背叛了炊烟,结尾又说,没有了炊烟也就 失去了故乡,结合全文,说说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探究题。探究的内容是“我背叛了炊烟”与“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 了故乡”是否矛盾,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理由,如,不矛盾,然后解释“背叛” 的原因:故乡生活的艰辛、贫穷使得作者产生了逃离贫穷的家乡、以知识改变命运、追求 富足的生活的念头,并付之行动;“失去了故乡”的内涵:没有炊烟也就没有了家、根和 温暖。这样写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所以不矛盾。 [答案] 不矛盾,炊烟原本是故乡特有的景致,但故乡生活的艰辛、贫穷使得作者产 生了逃离贫穷的家乡、以知识改变命运、追求富足的生活的念头,并付之行动。而故乡的 炊烟又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原点,是家和温暖的隐喻,没有炊烟也就没 有了家、根和温暖。这样写都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