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分析综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三年真题大聚焦)2分析综合

分析综合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5·福建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与王昆绳书①[清]方苞苞顿首: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接手书,义笃而辞质。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抵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苞之生二十六年矣。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退之⑥云:“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愿时自觉也。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苞顿首。(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注】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②色养:指孝养侍奉父母。③褐甫:方苞的另一位朋友。④胥易技系:形体劳累,心怀忧惧。⑤蔑蔑:藐小,不足称道。⑥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达方苞愿望的一组是(3分)(  )①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n②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③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⑤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⑥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解析】选D。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从题目的要求上看,“全部”“表达”“方苞愿望”三个关键词点明题目的要求和范围,“愿望”点明筛选的内容;从内容上看,①是说方苞出都门远游的情形;④是说方苞窘迫的处境;⑤是说方苞落榜后对自己未来的担忧。②③⑥都是方苞心中渴望的理想的生活状态。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解析】选B。B项,属强加联系。根据原文信息,在第三段方苞看到“聚落居人,貌甚闲暇”就想到了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第四段担忧自己到四五十之后无所得而夜不能寐,而这些心事仆夫童奴又不了解。附【译文】方苞叩首:从书斋中分手,不能再见面。接到你的亲笔书信,含意深厚而文辞质朴。即使是古代的为交的人,难道有错吗!我从事朋党交往,间近十年,心事气味相同,知道我的内心深处的,有如我兄弟的吗!走出都门,行船南游,离开风沙尘埃的痛苦,耳目开朗。可又违背在父母膝下尽孝的心很久了,能回家探望,很能忘记自身的贫贱。只是想念和几个朋友隔离两地,会合的日子不可以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哥哥和褐甫欢快谈论,新老朋友尽情玩乐欢笑,醒来却悲伤,更增加离群索居的遗憾。\n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便被饥饿驱使到了宣城和歙县,进入泾河。沿途看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凉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修竹茂盛盘曲而有生气。村落居民看起来很闲暇。因此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一类的人,他们纵恣脱略,放荡不羁,(他们)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天地、日月、山川的精华,浸灌在他们的胸中,而形成了卓然不群的奇特风格,所以他们的文章都像从这里写出的。假使让我在这里有一个一亩大小的房屋,几顷田地用来耕作和养活自己,穷究经书并且著书,心胸豁然开朗,不受外物侵扰,那么我的成就,未必落后于古人。可是现在我一年到头向人索取衣食,有时在山行水边过夜,颠踣困顿,被生活利诱和驱使,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被世俗尘世所束缚,没有一天宽闲的身心。有德行的人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我不害怕自己辛苦憔悴,但的确害怕神智混乱,学业荒废,胸怀无穷的志向最终却一事无成。我今年二十六岁了,使光阴虚度,昏沉度日,常常如以往那样,那么从现在到四十、五十,岂不是非常难吗!在身前无所获得,在身后也无所获得,这将和一般人一样藐小啊。每想到这事,就像重病在身,半夜起身,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感到奇怪,也不知道为了什么,我的心事又能告诉谁呢!哥哥你认为我方苞该怎么安排呢!哥哥你科考高中,同辈朋友很少不来庆贺的,而我私下里为你担忧这件事。韩退之有言:“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希望你时时警觉啊。我最近想穷究四书五经,想打破旧说的藩篱,而探求它真正的意义和原委。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时间过得飞快,只有各自勉励自己,来告慰自己索然寡居。方苞叩首。二、(2015·湖北卷,改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明]唐顺之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n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常:地名,指常州。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3分)(  )【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前句是今之廉者变为贪者的表现,后句为“古之所谓廉者”的表现;C项都是“古之所谓廉者”的表现;D项,前句说郭侯之廉属于“古之所谓廉者”;后句是指现在郭侯的地位;与“古之所谓廉者”无关。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解析】选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中“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是“今之所谓廉者”的特点,在原文第一段。附【译文】\n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至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拿保全大节的名号称许他。(如果)有的人权力、地位逐渐达到顶峰,那么让人渴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就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失意、没落(的人),不再自我振作,那么让人渴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使自己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贪婪残暴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显露了。如果舍弃利益足以成就美名,而得到利益足以构成罪行,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舍弃;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刀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呢?古代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的。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虽然他全无所渴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泊,厌憎繁华,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以做到了。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