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苏教版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学案(江苏专用)
第一章 语言基础知识考点1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考查内容考查形式命题趋势1.考查重点:常见实词、成语的辨析和使用考查形式稳中有变。2012-2013年采用单纯的成语辨析形式,2014-2016年则采用词语混合辨析形式1.考查内容和考查形式将保持稳定2.今后复习备考在重点关注成语辨析的基础上兼顾实词和虚词的辨析2.设误类型: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误用、不合语境、谦敬错位、顾此失彼等1.(2016·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其实生活很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你越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A.与众不同 机敏 焦躁B.与众不同 敏锐 浮躁C.标新立异 机敏 浮躁 D.标新立异 敏锐 焦躁B [本题考查近义实词的辨析。“与众不同”的意思是“跟大家不一样”。“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前者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后者重在标榜“新”和“异”,重在主现行为,此处宜用前者。“机敏”的意思是“机警灵敏”,多用于形容人的反应能力。“敏锐”的意思是“(感觉)灵敏;(眼光)尖锐”,多用于形容人的思想、感觉、目光、洞察力等,此处强调“感觉敏锐”,应选用后者。“焦躁”的意思是“着急而烦躁”,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浮躁”的意思是“轻浮急躁”,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焦躁”和“浮躁”的区别在于:前者重在“焦急”,后者重在“浮浅”,侧重点不同。此处宜用后者。]【真题点评】 该命题继续沿用2015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的选项中仍是同义或近义的词语或成语。语境仍是一个完整的语段,侧面考查考生的语境义的把握。如“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应结合语境中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来推断,语境意是说人对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标榜新异,所以应该用“与众不同”。2.(2015·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____。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____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读书,不仅需要____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A.徘徊 积聚 宵衣旰食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B [徘徊:指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踟蹰: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根据语境,此处应该使用“徘徊”。积聚:多用于财富、力量等。积淀:多用于文化、思想、感情等。根据后面的“智慧”一词,可确定此处应用“积淀”。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根据语境,此处强调读书需要有努力、勤奋的精神,所以应该用“废寝忘食”。]【真题点评】 该命题继续沿用2014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的选项中仍是同义或近义的词语和成语。语境是一个完整的语段, 侧面考查考生的语境把握能力。选项的设置科学合理,命题者不单是考查词语和成语的含义,更是考查对词语和成语的语境义的把握。如“宵衣旰食”和“废寝忘食”,应结合语境中的“读书”来推断,语境强调读书要有努力、勤奋的精神,故可以得出正确答案。3.(2014·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A.用心 别树一帜 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C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用心:①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②怀着的某种念头。“匠心”是指巧妙的构思,带有褒义的色彩。结合语境,此处意思是强调“构思巧妙”,所以第一组应该选用“匠心”。“别树一帜”,是指另外树起一面旗帜,指与众不同,另成一家。“别有洞天”,是指另有一种境界,形容景物等引人入胜。显然,第二组应该选“别有洞天”。至此,已经可以选出答案。“饱满”,指丰满,充足。“浑成”,意为“自然”。此处强调的是“景物的自然,没有刻意修饰”,所以应该选“浑成”。]【真题点评】 该题虽在题干上与2013年第2题相同,依然是“选词填空”,不过所选的“词语”不只是成语,还有两个实词。如果说江苏卷2014年语言文字题“大变脸”了,那么,近几年来首考实词,则属于“大变脸”中的“小变脸”了。好在难度并不大,考生对三个词语并不陌生,只要调动语感,审读全句,代入后再读读看看,应该没什么问题。4.(2013·江苏卷)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③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 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A.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 [(1)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根据句子中“欣赏……却忽略……”可以看出,是有关取舍的问题,故选用“买椟还珠”。(2)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走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语境是多条道路归一,故选“殊途同归”。(3)如临深渊: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面临危险,感到恐惧。如履薄冰:形容谨慎戒惧,侧重于谨慎小心。语境是有“危机感”,应该谨慎小心,故选“如履薄冰”。]【真题点评】 该题继续沿用2012年的命题形式,在所给语境中选填成语,不过,所给语境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似乎显得更为容易,尤其是前两句,但第③句却有故意设难之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均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两个都可。但不明就里的考生在二者区别上耗费了不少时间。不过,利用排除法是能很快作出选择的。因此,该题不仅考查成语知识,还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如考生解题不懂得“先易后难,逐个排除”的思维过程,而死抠第③句两个成语的区别,定会吃大亏的。江苏卷连续两年都使用“成语选用填空”题型,尽管有人诟病它,但它比传统题型所提供的语境更完整,更清晰,更能考查出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5.(2012·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A.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C [本题从语境不合、褒贬误用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从“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可知第一空是“改名换姓”而非“移花接木”(暗中更换人或事物,贬义)。从笔名比原名“来得响亮”可知第二空是“如雷贯耳”(名声大)而非“大名鼎鼎”(很出名)。从“真假难辨”可知第三空是与之照应的“弄假成真”而非“弄巧成拙”(想耍手段而坏了事,贬义)。]【真题点评】 这是江苏卷首次用“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的方式考查。这种题型姑且叫“成语选用填空”题型,它更强调真实语境中成语的运用。2012年的成语题实际上是“近义成语比较选用”。经过多年的题型稳定后,江苏卷成语题终于在题型上有了变化。尽管这种题型不是新题型,但毕竟在形式上有了突破。无论哪种题型,准确理解成语意义,并能正确使用,这一根本要求不会变。(2016·江苏卷)(真题见“真题体验”T1)。(3分)现场采样阅卷点评抽样1:A该生不明近义实词的侧重点。“机敏”意为机警灵敏,对情况的变化觉察得快或形容动作敏捷,重在表示“机”,即“灵活”之意;“敏锐”意为(感觉)灵敏,(眼光)尖锐,重在表示“锐”,含“深刻”之意。句中是说“生活”能迅速判断你对它的态度,眼光尖锐,应选“敏锐”。“焦躁”意为着急而烦躁,重在焦急,多形容人的心理;“浮躁”意为轻浮急躁,重在浮浅,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情。根据语境特别是后文“默默耕耘”的提示,应选“浮躁”。抽样2:C该生不明语境及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与众不同”指跟大家不一样,重在表示不同,重在客观存在;而“标新立异”则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重在标榜“新”和“异”,重在主观行为。语境义是说人对自己的期望,而不是标榜新异,故应该用“与众不同”。 增分指导:紧扣语境,辨析区别一些成语的使用一般具有自身的特点或特定的语言环境,如果使用中与语境不符,将会出现错误。在解题时,应从如下方面入手:1.辨析近义成语的细微差别。要注意从意思、使用对象、程度、褒贬、侧重点等方面加以认真揣摩。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中的“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侧重客观上的不同,“标新立异”侧重主观上的标榜新异。2.准确理解语境所表达的意思。词语的语境,就是上下文。成语正确与否往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成语使用是否符合语境,就要抓住具体语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16年高考江苏卷,“与众不同”和“标新立异”的语境义是人期望自己与别人不同,而不是标榜自己。3.探寻语境意与成语意思的契合之处。在明确了语境意之后,将语境意与两个成语进行比较,探究哪个成语更适合语境意,即可得出答案。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54012000】庄子与这个世界作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________。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________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________给我们看,并遏制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A.不可理喻 体察 踩踏B.捉摸不透体谅踩踏C.捉摸不透体察作践D.不可理喻体谅作践C [捉摸不透:猜测不清楚。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不通情理。根据语境,第一空只能填入“捉摸不透”。体察:体验和观察。体谅:设身处地为人着想,给以谅解。第二空用“细致的”来形容,根据语境,应填入“体察”。作践:糟蹋;作弄,侮辱。踩踏:践踏。根据句意,庄子是故意地摧残给人看,故第三空应填入“作践”。] 2.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巴黎恐怖袭击让人们认识到,现时恐怖主义虽是针对某国具体实施行动,但本质上并不以国家为________。因此,任何________的想法,甚至站在所谓的文明冲突框架下对暴恐采取________政策,到头来将被证明不过是在恐怖名单上的排序比较靠后而已。A.界限 隔岸观火 妥协B.界限隔岸观火绥靖C.界线置身事外绥靖D.界线置身事外妥协B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界线: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某些事物的边缘。此处重在强调“限度”,是抽象的,非实指国家界线,故宜用“界限”。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此处强调态度,故用“隔岸观火”。绥靖:安抚,使保持地方平静。妥协:为了避免冲突或争执而让步。“绥靖”常与“政策”一词搭配。故选B项。]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54012001】恽寿平的花鸟画________北宋徐崇嗣,________了明代花鸟画中的写意法,笔触洒脱飘逸,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饶有机趣,画作________。A.取法 融汇 精妙绝伦B.效法融汇美轮美奂C.效法融会美轮美奂D.取法融会精妙绝伦D [近义词语和成语辨析重在结合语言环境,辨别词语的适用对象和情感色彩。取法:取以为法则。效法: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由于语句中说“以清秀柔丽代替了以往浓艳富丽的画风”,故不能用“效法”,排除B、C两项。融汇:融合汇聚。在语义上侧重于“汇集”“汇聚”。融会:融合。侧重于把几种不同的事物聚集起来有机地合成一体。句中有“代替”就不能用“融汇”,文中也没有体现“汇聚”,故可排除A项。精妙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 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据此应选D项。]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于美国入侵伊拉克,利比亚内乱,再加上叙利亚内战和极端恐怖组织________,2015年夏天,超过100万的中东、非洲难民前往欧洲,________了难民危机。欧洲各国在协调难民收容政策、共同抵御区域性危机等方面遭遇了一系列难题。由此可见,地区国家间充分合作、坦诚________十分必要。A.无事生非 爆发 勾通B.兴风作浪暴发勾通C.无事生非暴发沟通D.兴风作浪爆发沟通D [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无事生非:本来没有问题而故意制造纠纷。此处应用“兴风作浪”。爆发: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突然发作。多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又用于表示情绪、力量等。暴发: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难民危机”应用“爆发”。沟通:使两方能通连。勾通:暗中串通;勾结。“地区国家间”应用“沟通”。]技法1__如何辨析近义实词、虚词一、从三方面辨析近义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动词、形容词上,偶尔也会涉及名词。实词的考查以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但要辨异首先要求同。所谓求同就是要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辨析的角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从意义方面辨析 (1)弄清词义的侧重点请辨析下列三组近义词的侧重点。①安置 安排【辨析】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后者指有条理、分先后地处理(事物),安置(人员)。②陡峭 峻峭【辨析】 前者重在“陡直”,后者重在“高峻”。③扩大 扩充【辨析】 前者重在“由小到大”,后者重在“增长充实”。精要点拨近义词有一个特点:基本上有相同的语素,同时也有不同的语素。分析不同语素的意义,找出它们的细微差别,把握各自的词义侧重点,才不会用错。如“景点”与“景色”,“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2)把握词义的轻重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词义轻重。①妨碍 妨害【辨析】 “妨碍”指对人或事造成一定的障碍,词义较轻,如“这么晚了还放录音机,会妨碍别人休息的”;“妨害”指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如“在瓜果蔬菜上喷洒农药,会直接妨害人们的健康”。②诬蔑 诬陷【辨析】 “诬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有“硬说别人做了坏事”之意,但“诬蔑”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诬陷”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词义较重。精要点拨词义的轻重不同,它的用法也就不一样。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程度浅、性质轻。如“敬佩”与“敬仰”都表示敬重之意,但“敬仰”有仰慕意,程度更重。(3)看其适用范围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范围大小。 ①边疆 边境 边界【辨析】 这三个词表示的范围越来越小,“边疆”指比较边远的靠近国界的区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边界”仅指一条界线,范围最小。②年龄 年纪【辨析】 “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精要点拨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还有的是事物的集合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如“河流”与“河”。只有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2.从色彩方面辨析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色彩。(1)成果 结果 后果【辨析】 这三个词都有结局之意,但“成果”指取得的成绩、成就,为褒义词(带有肯定、赞许、喜悦等感情);“后果”往往指不好的结果、坏的结局,为贬义词(带有否定、贬斥、憎恶等感情);“结果”无褒贬的意义,为中性词。(2)见面 会见【辨析】 “见面”用于口语,“会见”用于书面语。精要点拨词的色彩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有些词在指称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情色彩。例如:“果断”“决断”“武断”都有毫不犹豫地作出决定的意思,但“果断”是褒义词,“武断”是贬义词,“决断”是中性词。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所特有的色彩,这就是词的语体色彩。例如:“诞辰”与“生日”,“商榷”与“商量”,前者用于书面语,后者用于口语。不过,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定的表达效果也是可以活用的,比如褒词贬用、大词小用、庄词谐用、谐词庄用等等。3.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其搭配对象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搭配对象有何不同。①发扬 发挥【辨析】 “发扬”后跟优点、作风、传统等,“发挥”后跟才干、作用、创造性等。②交流 交换【辨析】 “交流”后跟思想、经验、物资等,“交换”后跟意见、礼物、资料等。精要点拨词语的搭配习惯有所不同。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如“改进”后跟的是工作、方法、技术等,“改善”后跟的是生活、条件、关系等。(2)看其词性和语法功能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①精彩 精华【辨析】 “精彩”是形容词,可作定语、补语、谓语;“精华”是名词,可作主语、宾语。②偶尔 偶然【辨析】 “偶尔”常作副词,修饰动词;“偶然”常作形容词,修饰名词。精要点拨词语的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有的词是动词,有的词是名词,词性不同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自然不同,如“阻碍”与“障碍”,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3)看其适用对象请辨析下列两组近义词的适用对象。①敬赠 惠赠【辨析】 “敬赠”用于自己对他人的赠送,“惠赠”用于对方对自己的赠送。②赡养 扶养【辨析】 “赡养”用于老人,“扶养”用于同辈或晚辈。精要点拨 词语的适用对象不同。主要看它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用于自己表谦称还是用于他人表敬称。如“爱护”一词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辈之间,“爱戴”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二、从三个角度辨析近义虚词4.请辨析下列几组近义虚词。(1)但是 不过【辨析】 “但是”转折语气重,“不过”转折语气轻。(2)况且 何况【辨析】 “况且”与“还”相搭配,“何况”可用于反问。(3)因为 由于【辨析】 “因为”常与“所以”相搭配,“由于”不能;“由于”只能用于前一分句,而“因为”前后分句皆可用。精要点拨虚词是指汉语中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但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和副词在动态语境中使用情况的辨析,偶尔也涉及助词的使用。近义虚词的辨析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1.从词性、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诚然,你的意见是对的”。2.从词语使用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使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1)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2)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3)“对”可用在助动词前,副词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意思相同;“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和副词之后。3.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语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既……又……”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 还……”“连……也……”等,表选择关系的“不是……就是……”“宁可……也不……”“与其……不如……”等,表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尽管……却……”等,表假设关系的“如果……就……”“即使……也……”“倘若……便……”等,表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等,表因果关系的“因为……所以……”“既然……那么……”等。词语1 如何在具体语境中辨析近义词1.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对于一段文字来说,它所处的那篇文章是它的语境;对于一句话来说,它所处的那个语段是它的语境;对于一个词来说,它所处的那句话是它的语境。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往往具有多种意思,但到了具体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特定的双关修辞例外)。比如“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在“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2.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其符合语境义者注意辨别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意义、色彩、运用这几方面的细微差别。如: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她(化装、化妆)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珠光宝气。语境意义是明显的,是指她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阔太太。“化装”与“化妆”,相异语素是“装”与“妆”。都有修饰、打扮意义,但“装”有服装义,“化装”就是改变自己的服饰而装扮成某种身份的人;“妆”是打扮义,使自己容颜美丽。因而应选“化装”。3.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再判断该选何词有些近义词没有相同或相异的语素,通过语素比较而鉴别之是不行了。从词语本身的意义、功用又辨析不清,那就把所辨析的词语放入日常习惯用语中,由此而区分出其异同,再选合适的,如:他(迟疑,犹豫)不决地伫立着, 缓缓环顾四周的房屋和院中的景物。“迟疑”“犹豫”都有“一下不能判定”义。迟疑不决、犹豫不决,这些词语都正确。只有放到日常习惯语境去体味其差异,才能判定应选哪一个。“我请他帮助,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跟我走了。”“我请他帮忙,他犹豫了一下,同意了。”“迟疑”常指行动而言,“犹豫”常指态度而言,因而据语境应选“犹豫”。另外,有时更多的是凭借好的语感,尤其是辨析虚词。不过,好的语感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和对语法关系非常娴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一定要不断阅读并熟悉语法,以培养起良好的语感。【即时巩固】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54012002】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__________,从营养成分、__________、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__________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__________的小麦粉加以调试。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C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①审查辨别(优劣、真伪),②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根据语境,对马铃薯应该是辨别品质优劣,所以应该用“甄别”。色泽:颜色和光泽。色彩:①颜色,②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本句不仅强调“色彩”,还包含“光泽”之义,所以应该用“色泽”。“最终”指最后,末了;“终于”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情况(多用于希望达到的结果)。语境中指多方面试验最后“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这一客观情况,并没有体现“希望达到的结果”这一内涵,所以应该用“最终”。“适当”指合适,妥当;“适量”指数量适宜。结合语境“从诸多面粉种类中”选取的应该是“合适”的“小麦粉”,所以应该用“适当”。]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A.反映 曼延 总算B.反应蔓延总算C.反映蔓延终于D.反应曼延终于B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最好确定的是第二组。“反映”指主体把客体存在的情况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含主动性。“反应”是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含有被动色彩,看语境“反应”切合。“蔓延”是指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常用的搭配就有“火势蔓延”。“曼延”是指连绵不断。所以此处选择“蔓延”。第三组也比较好确定。“总算”有两个义项:①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②表示大体上还过得去。“终于”也有“表示经过较长过程最后出现某种希望达到的结果”的意思。横线后的“没有白费”并不是“某种结果”,所以此处适合“总算”第②个义项。]技法2__如何正确使用成语一、记准成语的意思,避免望文生义1.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1)(2016·全国乙卷)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2)(2016·全国甲卷)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3)(2016·全国丙卷)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4)(2015·安徽卷)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状况。 【答案】 (1)并行不悖: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这里属于望文生义。比喻两本书水平相当,不分高下,可用“并驾齐驱”。(2)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这里属望文生义。(3)涣然冰释:形容嫌隙、疑虑、误会等完全消失。这里属望文生义。(4)以邻为壑:拿邻国当作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这里属望文生义,错解为“不与邻居沟通”。精要点拨注意关键字词,防范“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是对成语关键字词理解不准确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中关键字词的意思:①春意阑珊(衰落,将尽)②不刊之论(更改)③久假不归(借)④危言正色(正直)⑤七月流火(火星)⑥屡试不爽(差错)⑦一文不名(占有)⑧哀而不伤(伤害)⑨不孚众望(令人信服)⑩犯而不校(计较)⑪一傅众咻(教导)⑫差强人意(稍微) ⑬安土重迁(不轻率)⑭细大不捐(抛弃)⑮文不加点(涂上一点,表删去,修改)二、记准成语的使用对象,避免张冠李戴2.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1)(2016·全国丙卷)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2)(2016·山东卷)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3)(2016·山东卷)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答案】 (1)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能用来修饰“诚信精神”,对象误用。(2)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这个词语形容的对象是人的技能或人工物品,不能用来形容自然美景,此句对象错误。(3)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此处用来形容灾情,用错对象,且不合语境。精要点拨注意适用对象,防范“张冠李戴” 张冠李戴是对成语使用对象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使用对象:①休戚相关(人和人)②炙手可热(人)③振聋发聩(言论)④车水马龙(热闹情景)⑤明日黄花(过时事物)⑥汗牛充栋(书籍)⑦两小无猜(少男少女)⑧鼎力相助(敬辞,对方)⑨络绎不绝(人、车马)⑩济济一堂(人才)⑪相敬如宾(夫妻)⑫薪尽火传(师生、学问)⑬崭露头角(青少年)⑭芸芸众生(众多普通人)⑮不情之请(谦辞,用于自己)⑯耳提面命(长辈)⑰雨后春笋(新生事物)⑱扣人心弦(诗文、表演)⑲脱颖而出(人的才能)⑳长此以往(多指不好的情况)悬壶济世(行医)石破天惊(文章、议论)荡气回肠(乐曲、文章)三、记准成语的感情色彩,避免褒贬误用3.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误的原因。(1)(2015·浙江卷)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2)(2015·安徽卷)在东海舰队组织的此次实战演练中,我军的反水雷舰艇倾巢而出,成功扫除了“敌军”在航道上隐蔽布设的多枚新型水雷。 (3)(2013·全国卷)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订上可谓处心积虑。 (4)(2014·广东卷)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5)(2011·全国卷)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答案】 (1)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褒义词,用来形容热心公益的行为盛行,恰当。(2)倾巢而出:比喻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多用于贬义。此处感情色彩不当。(3)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用错。(4)中性语境误用贬义词,“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并没有体现出贬义,并且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也不恰当。(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贬义词。此处感情色彩不当。精要点拨关注感情色彩,忌褒贬误用 褒贬误用是对成语的感情色彩不理解造成的。请识记下列成语的感情色彩:①始作俑者(贬)②胸无城府(褒)③无所不为(贬)④弹冠相庆(贬)⑤倾巢而出(贬)⑥官样文章(贬)⑦不可思议(中)⑧一发而不可收(褒)⑨一发而不可收拾(贬)⑩锒铛入狱(中)⑪半斤八两(贬)⑫蔚然成风(褒)⑬叹为观止(褒)⑭每况愈下(贬)⑮凤毛麟角(褒)⑯无微不至(褒) ⑰一唱一和(贬)⑱处心积虑(贬)⑲上行下效(贬)⑳振振有词(贬)推波助澜(贬)面目全非(贬)刮目相看(褒)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褒)众望所归(褒)冠冕堂皇(贬)侃侃而谈(褒)四、记准成语的适用语境,避免不合语境、重复矛盾4.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1)(2016·全国丙卷)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2)(2016·山东卷)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3)(2015·广东卷)无论结果如何,不容置喙的是,石钟山因此更加有名了。 (4)(2015·山东卷)联合国大会曾经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该废除死刑的问题,但因各方立场南辕北辙,讨论无果而终。 (5)(2014·四川卷)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它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答案】 (1)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用在“著名豫剧演员”身上,不合语境。(2)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此句中两人并非“初次见面”,不合语境。 (3)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4)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此句用来说“各方立场”,显然不合语境。(5)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与语境不符。精要点拨紧扣语境,防范“不合语境” 下列成语使用时需要一定的语境:谈笑自若、甘之如饴、设身处地、感同身受、额手称庆、安步当车。成语使用重复累赘的情况有:无数莘莘学子、全身遍体鳞伤、难言之隐的苦衷、忍俊不禁地笑、值得可歌可泣、替他为虎作伥、开诚相见地交换意见、背地里阳奉阴违。五、记准成语的谦敬,避免谦敬错位5.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原因。(1)(2010·全国Ⅱ卷)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2)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3)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4)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我,我一定鼎力相助。 【答案】 (1)姑妄言之:姑且随便说说,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多用作自谦,用在此处谦敬错位。(2)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是谦辞,用于“陈教授”显然不当,有失恭敬。(3)“蓬荜”指用蓬草、荆竹编的门,形容穷人的家。蓬荜生辉:使穷人的家增添光辉。是谦辞,只能用于自方。(4)“鼎力”属敬辞,不能用于自己。精要点拨注意用语得体,忌谦敬错位 常见的谦辞有:抛砖引玉、蓬荜生辉、不情之请、狗尾续貂、敝帚自珍、敬谢不敏、信笔涂鸦、不足挂齿、姑妄言之、一孔之见、雕虫小技。常见的敬辞有:鼎力相助、不吝赐教、虚怀若谷、虚左以待、大驾光临、高抬贵手、高朋满座、大材小用、卓尔不群。六、记准多义成语,避免顾此失彼6.请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并分析其原因。(1)(2012·辽宁卷)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2)五月的大明湖,华天丽日,殿阁巍峨,泛舟湖上,水光潋滟,岸柳阴郁,秀色可餐。 (3)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4)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而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而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5)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想象力。 【答案】 (1)正确。“短小精悍”是个双义成语,既可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又可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2)正确。“秀色可餐”既可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也可形容景物非常优美。(3)正确。“灯红酒绿”既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4)正确。“捉襟见肘”既可形容衣服破烂,也可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5)正确。“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作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力所达不到的境界”。本句用它来形容“种种天真”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不同一般的“丰富的想象力”,是贴切的。精要点拨注意辨别差异,忌词义混淆 常见的多义成语有:不翼而飞、淋漓尽致、左右逢源、暗送秋波、一针见血、匪夷所思、平铺直叙、粉墨登场、不绝如缕、走马观花、指手画脚、曲高和寡。词语2 把握语境,判断正误,选准成语成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语境对成语起着限制、阐释、照应作用。成语在句中绝对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上下文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语境“造成”成语。做成语题,理解成语意思固然重要,但能把握语境,根据语境去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选准该用的成语却至关重要。如何分析、把握成语所在的语境呢?1.根据语义找契合一个成语和语境会构成语义关系。语义关系就是该成语的自身的词义和语境中要表达的意思的契合度。两者契合度越高,说明该成语越适用于该语境。如果违背了这个契合度,就会违背句子的语意逻辑,造成语意逻辑上的相悖。因此,在具体答题时首先要注意该成语词义与语境义的契合度(吻合度)。如2012年江苏卷成语题中关于“如雷贯耳”与“大名鼎鼎”两个近义成语的选用。原句语境是这样表述的: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到底该选哪一个呢?原语境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前一个分句强调的是“响亮”语义,下一个分句也应如此,据此可选与语境契合度高的“如雷贯耳”(强调“名声大”),而不用与语境契合度不高的“大名鼎鼎”(强调“很出名”)。【即时巩固】1.请根据语义上的契合度选用成语填空。【导学号:54012003】(1)(2015·全国Ⅰ卷)依次在下列横线处, 填入适当的成语。(选填成语为: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老谋深算”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①句中用来形容“经验丰富”的主教练,符合语境。“深思熟虑”指深入细致地考虑,侧重形容人思考的深入、时间久,符合②句“经过几天”的语境。“深谋远虑”指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符合③句“早在上个世纪末”就提出“战略措施”的语境。【答案】 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2)(2014·湖北卷)当今的湖北画家既尊崇传统,又勇于创新,风格________(绚丽多彩/多姿多彩),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解析】 绚丽多彩:形容色彩华丽。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样。“绚丽多彩”侧重指色彩丰富,“多姿多彩”则包括颜色、形态,涵盖的内容更广泛些。该句的语境强调的是“多”与“丰富”,而不是“华丽”。【答案】 多姿多彩(3)(2013·四川卷)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________(自以为是/自行其是)、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到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解析】 要填的成语和“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有语义上的照应关系,语境强调的是主观上的“自以为是”。【答案】 自以为是2.划分关系看搭配一个成语除了和语境构成语义关系外,还构成语法关系。语法关系就是该成语与种种的搭配关系,如主谓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等。为此,要看该成语与主语,尤其是句子前后的词语,是否能搭配。据此可判断在适用对象、功能方面是否恰当。例如: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 ,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鼎足而立”喻三个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而该成语前的只是两个公司,故此处用错。【即时巩固】2.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前后的词语(成分),看看它们能否与该成语相搭配。【导学号:54012004】(1)(2014·辽宁卷)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答案】 在本句语境中,“倚马可待”是用来形容“写字的”,而该成语本来是形容“写文章”的,“文字”与“文章”还是有区别的,故不搭配,应用“一挥而就”。(2)(2014·安徽卷)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答案】 “蒸蒸日上”的主语是“质量”,而该成语适用于生活、事业或生意,故不搭配。(3)(2013·全国Ⅱ卷)最近几年,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小家电生产企业加速整合,目前只剩下五六家分庭抗礼,占据了全省60%的市场份额。 【答案】 “五六家”与“分庭抗礼”不搭配。因为“分庭抗礼”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4)(2011·山东卷)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答案】 “良莠不齐”的主语是“质量”,而该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指好人坏人都有。故主谓不搭配。(5)(2012·浙江卷)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答案】 “惊世骇俗”是用来修饰“丑闻”的,而该成语是指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不能用于事情,更不能修饰“丑闻”。故不搭配。解答词语辨析题三法1.语感法和分析法相结合。先通过语感审读其不妥、拗口之项,再用分析语境与该词语的契合度,前后文字的修饰、搭配关系来锁定其错误。2.巧用排除法。排除法是做选择题必用的方法。对于近义词、成语来说,一般凭自己的积累或语感能先排除一项,在排除的过程中,避生就熟、以熟带生是应当遵循的原则。越是生僻的词语越不容易错,倒是那些半生半熟、让人似懂非懂的词语,才是问题所在,才需要细心比较从而排除。另外,如果成语题是“三非一正”(从四项中选一个正确的),那么,这三个错误选项往往是三种不同的陷阱类型,据此可以排除不正确选项。“望文生义”类型是最常见、几乎必有的一大陷阱,此点也可以作为排除的重要参考。3.代入检验法。对于选词语填空题来说,代入检验法是很不错的方法。把要选的词语代入原文中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是否拗口,如果感到不通顺、拗口,则有可能选错了,需重新斟酌。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数千名来自祖国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共商________。②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水及膳食纤维等营养素, 都是我们人类生长发育与健康所________的。③湖南省醴陵市一花炮厂9月22日15时许发生爆炸事故,________记者发稿时,已造成13人死亡、33人受伤、1人失联,受伤人员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A.国事 必须 截至B.国是 必需 截至C.国是 必需 截止D.国事 必须 截止B [“国事”指国家大事或国家之间的事务,“国是”指国家大计;“必须”是副词,“必需”是动词;“截至”可带宾语,“截止”则不能。]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导学号:54012005】①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去问候;一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②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③近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________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为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做了充分的铺垫。A.不约而同 按部就班 坚苦卓绝B.不谋而合 按部就班 艰苦卓绝C.不谋而合 人云亦云 艰苦卓绝D.不约而同 人云亦云 坚苦卓绝A [“不谋而合”“不约而同”都指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但“不谋而合”强调的是策划和计划,“不约而同”强调的是动作。根据语境①句应选“不约而同”。“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强调的是行为;“人云亦云”指没有自己的主见,强调的是语言。根据语境②句应选“按部就班”。“坚苦卓绝”是指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越寻常,该词用来形容人;“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该词侧重于环境的恶劣、斗争的艰苦。根据语境③句应选“坚苦卓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