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写作学案(1)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写作 学案 【考纲解读】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写作的考查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写作考查为表达应用E级。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新课标高考语文卷最近几年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来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一篇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在文章里,作者通过分析2015年高考作文尤其是新课标卷作文的命题特点,正式提出在新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任务驱动指令的概念: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一、发展等级“深刻”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事物的本质是蕴含在事物的现象之中的,往往很难一眼看出,同时,其本质也有层次深浅或主次的区别,不易一下抓准。因此,动笔写作前须仔细审度、深入探究,不可贸然做出判断。文体不同,把握本质的方法不同。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现方法的,文章一般是通过议论与抒情来体现事物“本质”的。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虽然只是三言两语,但能画龙点睛,揭旨明理。议论文中,议论本身就只有“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才能阐述“深刻透彻”的道理。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这里说的因果关系也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事物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往往有某种因果联系,只有把这种联系揭示出来,内容才显得深刻。我们在写记叙类文章时,只有叙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才能挖掘出深刻的主题,做不到这一点,也就谈不上深刻了。我们在写议论类文章时,要分析事物内部或相关事物的因果关系,这样就能够把道理讲得更深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主要指作者的见解十分深刻,观点富含哲理,具有思辨性和前瞻性。要争取做到五点:一是观点要能阐发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新颖、深刻,具有哲理性、思辨性和超前性。二是观点要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有亮点,能吸引住读者。三是观点要能够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层次,让人读后能加深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的认知。四是观点要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五是观点要尽可能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二、发展等级“丰富”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材料丰富。就是旁征博引,内容充实。是对文章内容的质和量的更高要求,在有限 的800字中提供更精要更大的信息量,没有空话废话,杜绝泡沫语言。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结构是骨骼,那么材料是“血肉”。材料缺乏,就好像病态的瘦骨嶙峋的人,作文内容必然空洞无物。记叙性文章,要善于组织好“实”“虚”材料,以实为主,以虚衬实,要能反映出客观的人、事、物、景,又能联想到主观的情、意、理、趣,做到事理相通,情景交融,故事有趣、情节曲折,画面纷呈,线索分明。写人能主次映衬,叙事能跌宕起伏。说明性文章,要用好数据和资料,善于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说明客观事物和科学知识;议论性文章,要善于列举事理,引证理论,做到有理有据。材料丰富贵在精当,合理取舍,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2.论据充实。主要是针对议论文而言,写议论文要围绕观点选择足够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以深入论证观点,加强说理的力度,丰富文章的内容。这些论据的选取途径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从自己生活中选。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去选取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真实有意义的事例作为论据。二是从传播媒体中选。我们可以从电视、电台、互联网、报刊中选取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媒体焦点等合乎题旨的有价值的新鲜材料作为论据。三是从课文及课外读物中选。我们学习的课文、读过的书籍里,有许多可以做论据,我们要能触类旁通,善于发现并选取课文中合适的论据。四是从名言警句中选。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寓言、民间故事、科学观念和数据等,是理论论据的资源库,我们要带着目的去选。五是从名人轶事中去选。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有很多适合做议论文事实论据,我们平时要多积累,考时要会运用。选择论据的基本原则是:论据与论点要有内在联系和必然联系,这才叫恰当。如果所选论据与论点风马牛不相及,或者只打点擦边球,都不行。论据不要太多,而要精当,也是是简约恰当。以便能有效论证观点,有利于说理。 3.形象丰满。形象,是指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图景。它包括人物以及为塑造人物而写的景物、事件等。形象丰满,就是记叙生动,描写细致,形象鲜明。记叙性文章(包括散文、故事、小小说等),写人要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刻画形象,描写具体逼真,自然而巧妙地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风貌。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描写比较恰当,显得丰满生动,情感丰富,能让人物“动”起来,能引发读者(阅卷老师)情感的共鸣。叙事要具体完整,情节曲折有致,富于变化,写出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对刻画人物有映衬作用;或是人物活动的细节描写具体逼真,有点有面,引人入胜。景物描写也要很好地为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或创造氛围,或衬托渲染,或寓意象征,或意境深远,皆以景美映衬情真。应该指出的是,不要把丰满误解为“写的多”,主要是写得好,写得生动、形象、精彩。 4.意境深远。意境,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与客观境界的有机融合。意境深远主要是针对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的,或是“意”与“境”的融合;或是“景”与“情”的结合;或是象征隐喻,含义幽远,有情景,有形象,有意蕴,情景交融,言近旨远。能引发人产生联想和想像,能使人感受到文中的诗情画意,情景形象蕴含哲理,发人深思。或是比拟描写,意蕴丰富;或是诗情画意,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创造氛围让文气长起来;或巧用修辞让语言亮起来;或衬托渲染,让主题鲜明;或寓意象征,使意境开阔。叙事、写人、绘景、抒情结合的恰到好处,显得自然和谐,很好地为表达主题服务。这样,就能在高考写作中,就能以景佳情真、意境深远取胜。 三、发展等级有文采的标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用词贴切。“用词贴切”应有丰富的词语做基础,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很难写出富有文采的文章。当然,光有丰富的词语还不够,还要做到准确运用,否则只是堆砌词语。这正如战场上的指挥员,带多少兵,就应打多大仗,假如你是团长,部下有3000兵,假如你是师长,部下就有9000兵,依次类推,你带的兵越多,在战场上的主动权会越大。写作也是这样,你掌握的词汇越多,运用时选择的空间就会越大。还有,战场上的指挥员带兵多,不一定就能打胜仗,要想打胜仗,还得看运筹帷幄的策略和调兵遣将能力,写作也是这样,你掌握的词汇多,不一定就能把文章写好,还要看你遣词造句的能力,能否把每一个词语都用得很贴切。“用词贴切”不仅包括“生动”,而且包括“准确、鲜明、恰当”,乃至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一般说,“用词贴切”主要靠依据语境用好动词、形容词以增形象性,还要慎用副词。也表现在成语恰到好处的运用上, 2.句式灵活。“句式灵活”,是指在作文时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并取得较好的表达效果,让佳句成为作文的亮点。常见的句式有:(1)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2)肯定句和否定句;(3)主动句和被劫句;(4)长句和短句;(5)整句和散句;(6)常式句和变式句。这些句式恰到好处的运用,对于表情达意大有好处。 3.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怎样运用修辞手法才算“善于”?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恰到好处是在应该用的时候用,灵活多样是手法多变运用自如,富有创意则是新颖不落窠臼,在运用中有创新,能让人眼睛一亮。这要从训练高层次的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联想和想像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的表达,服务于情境的需要,服务于表情达意,而且进入驾轻就熟应变自如的境地。主要是善于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 4.文句有表现力。“文句有表现力”,或蕴蓄着深刻的哲理,或包含着历史的反思,或夹带着几许幽默感,霍有较强的思辩性,或能引发人的联想和想像,或给人以美感和情趣,或能给人以力量和启迪。它自然不是一眼能望穿的浅薄,但也不是故作高深的隐晦,而是一种具有穿透力的凝厚。在记叙文中,“ 文句有表现力”主要指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含意隽永。在议论文中,主要指具有思辩力、说服力、并蕴含哲理。 四、发展等级“有创新”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见解新颖。见解新颖 ,一是对同一事物或事件,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而不是人云亦云,简单地重复别人或重复自我。二是善于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的问题、现象、事物,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三是变换角度去认识事物或事件,也就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老问题,对于别人曾议论过的事物或事件有自己的新认识、新见解、新发现。高考作文中的见解新颖,关键在立意能质疑创新。运用发散思维,树立创新意识,表达创新理念、写出新颖的见解。应从多个角度思考,敢于地突破常规认识,突破思维定势,突破条条框框,提出出全新的见解。 2.材料新鲜。材料新鲜,指新鲜的富有时代特征或与作文试题有关联新颖的材料,也就是新鲜的作文素材,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新颖度。高考作文在选材真实、典型的总要求下,新鲜材料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当今社会热点、媒体焦点、大众关注的事情。二是自己生活圈中的典型人和事,或自己熟悉的其他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三是别人尚未用过或用得极少的名言佳句,课文内容,课外阅读、报刊资料、传播媒体的典型材料。四是从旧材料中“翻新”的材料。也就是以时代意识来观照自己所选取的旧材料,变换角度选用它,以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气息。材料新鲜,是相对陈旧的和别人使用过的材料而言的,并非仅仅是人刚说过的话,刚发生过的事情,刚被人知道的事物,刚传播的新闻。新鲜典型的材料,才能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才能吸引人,感动人,说服人。 3.构思新巧。构思新巧,构思,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新巧,是作者构建的作文内容和形式新奇巧妙。构思包含三方面内容:(1)确定写作中心、写作角度和作文体裁。(2)选择题材和组织材料。(3)布局谋篇,确定表现形式。作文创新首推构思富有创意,这是最有价值的创造性思维。从确立主意到运筹思路,从谋篇布局到剪裁材料,从过渡照应到遣词造句,都属于作文构思的系列思维活动,要做到“新巧”,就得把握整体进行创造性劳动,求得与众不同的文思。构思新巧,就是在审题准确的前提下充分展开想像,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体裁,新的材料,新形式,构思出独具见解,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 4.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就是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像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 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主要从思维的方式和结果来说。鼓励学生在推理和想像上有超常之处,鼓励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 5.有个性色彩。有个性色彩,是指一篇作文有某种特色,或构思立意,或表现手法,或篇章结构,或感情色彩,或语言风格……概而言之,只要努力把作文变成自己的独创性劳动。“性情面目,人人各具”,高考作文也就有了鲜明的个性色彩。 【真题全解】 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Ⅰ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是审题的关键信息,这句话有明确的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 三、(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的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着意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试题有“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两个副标题供考生选择,“我看高考”适用于议论性文体,“我的高考”适用于记叙性文体,考生可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和擅长的文体决定取舍。用最优秀的答卷向祖国人民汇报。 考生拟写的正标题需要与副标题和谐搭配,要和谐就是要有差别,甚至风格对立,这样才能彰显标题风格的多样化。两个副标题都从“我”,细微笼统,正标题就应该宏观、抽象,或清晰、明了一些。因此,比喻、引用、化用、对偶、悬念等拟题方式均可用上。立意构思的方向: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等等。 四、(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8.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夏明作品改动)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漫画是一种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害,分析其弊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作时还可以联系现实,由此及彼,呼吁我们不要扭曲对孩子的教育,不以分数论英雄,不要把分数的高低当做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让教育回到以人为本的轨道上来,树立健全的成才观,把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生命教育落到实处。 五、(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 这是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语文素养来自生活里,生活永远是语文知识不竭的源泉。爱生活,我们 试题的写作的具体任务都有什么呢?要写好这篇作文,要先行明确“语文素养”,注意不要偷换概念,偏离题意,然后才好十分诚恳地谈论提升的有效途径。但是,也不能大谈?语文素养?,甩掉了提升途径,那样也不切合题意。另外,语文素养提升的途径,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语文学习的方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文章不能纠缠概念,要注重理性分析。动笔是要考虑,三条途径,你认为那一条更重要,更实际,更有效。虽然材料中没有?更?字,似乎淡化了选择性,没有明确地让你谈哪一条途径更怎样,也许正是这个?模糊?,就使得?任务?不太明晰了,但是任务驱动的?选择?机制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何况作文题要求考生?比较?呢。结合写作材料,当然应该是三条途径都重要,都有实际意义,而你最终必须结合你的学习体会,侧重肯定一种途径才好,才特别符合题意。这就要求你的作文必须对三条途径进行比较性地分析论证,表明了这次作文是运用了 ?比较的写法?,是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哪一条对你来说最为有效。思辨性要在论述中充分地体现出来。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也在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在这道题中,考生的?思辨?过程尤为重要,抓住语文素养提升途径与方式,才抓住了这道题的写作命脉。 提升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课内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分别指向课堂基础课专修,课外拓展和实践能力。这些途径都和语文学习的听说读写、字词句章、语修逻文联系起来了,应该很有话说。当然,要想写得有创见,有高度也并非易事。都有话说,那么就要在思辨性上和论证的高度或深度上见高低了。那种只流于谈论学习成绩的好坏的文章总嫌见识浅陋。 从立意角度看,学生要全面把握材料,写出以下内容,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这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带来了哪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只要比较三种阅读就不会跑题。 六、(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经历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有关部分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急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试题。试题材料取自真人真事,可以对考生进行几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引导考生证,就可以圆满完成“小羽成功主要靠的是什么?”这一写作任务了。 深入分析作文题的材料内涵:(1)纵观材料,显而易见,“创新”是贯穿这则材料的关键词,也是最明确的立意方向。如上“写作任务”部分的分析,不再赘述。(2)“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 综合上述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确定一下立意方向:唯有创新,才是成功的永久驱动力(创新);创新永无止境(创新);独享与共享(共享、合作);独富乐不如与众富乐(共享、合作、友善、共赢);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责任、担当、合作、共享);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唯诚信与规则不可辜负(诚信、规则);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规则、创新)3、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见识、胸襟、创新);铁肩担道义,合作谋发展(责任、合作、共享)。 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本题开放性程度虽高,但选取一个准确的落脚点也很难,稍有不慎就会落入常规化思维。要想在写作中胜出,就要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行。因此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对于本题来说,可采用“由果溯因法”来审题,为什么小羽能够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并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因为她将自己的专利分享给了大家,规范了 七、(2015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作文试题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型。这一题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第二,理解上没难度有空间;第三,立意上具有多种选择;第四,有利于规避套作、宿构及抄袭现象;第五,有利于评价上的分项分等和对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的区分及判断。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尝试与完善,到目前为止,这一题型在测试考生写作上是否具有探究能力方面,效果是颇为显著的。 试题提供的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体验的故事。讲述了一所学校进行“山羊过独木桥”这一传统的团体项目比赛时发生的“新情况”。材料所叙述的体育活动是考生较熟悉的学校生活内容,有助于考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认知图式来阅读材料。以叙事体来呈现的材料,在内容的表述上明确、平易且符合考生的认知能力,既在文字理解上没难度、易进入,又有个人化的想象与移情;在材料的叙述中不知不觉“埋下”若干立意的关键词,如植入其中的“传统”“团体”“规则”“胜负”“习惯”“新情况”等关键词,有利于激发考生的解读热情和创造性思维,也足以启发考生对立意和角度选择的方向;而“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一句,更貌似在引导考生选择“观众”“运动员”或“裁判员”的角度来加入争论,也增强了辨识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以及沾边角度的功能,既可体现立意的多样性,又可落实评分的层级性。 其实,无论选择“观众”还是“运动员”中的哪一个角度,都会认为材料中给出的“新情况”就是赞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材料最终给出的是一个争论的情境,所以,要将上面任何一个问题讲清楚、讲到位,讲得有分寸、合情理,都需要在充分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考虑到对方的理据和逻辑,或吸纳或辩驳,从而使自己的论述更辩证更完备。这也是该试题在往年材料作文命制基础上的一个小小发展和推进,目的是强化高考命题对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论述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方面的引领作用。事实上,这也是材料最后一段设置“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一语的用心所在。 在侧重用故事性或描述性内容传达命题意图的传统做法上,通过材料的文字表述凸显其内容和含意的广度与深度,以利于不同学习风格和思维习惯的考生发现所给材料的多义性和多层级性,进而按照个人的表达愿望做出选择,一直是这类写作材料创编和试题命制追求的效果所在。 八、(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解析】 作文试题为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材料。材料中创设“当 新材料作文经多年探索实践,优点突出而有目共睹。本试题命制中特别增加了“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增加了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像本题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具体问 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是须要考生在作文的同时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就在更有力地规避套作、更好地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问题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谁更具风采”、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一方面统一要求所有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具风采”的标准有更多“思考” ,另一方面又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更具风采的标准,是人物更令人心向往之呢,还是更有利于大家学习模仿?比如,选择的依据,是“当代风采”的独到理解——当下中国更需要、更稀缺?是所选人物的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