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九江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联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江西省九江市 2017-2018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联考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内涵。无论是儒家、道家,还是佛教都有自己的休闲 观。中国的休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 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文化有其独特而又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从诗词歌 赋到词曲小说,从琴棋书画到茶道酒道,从山水园林到隐士养生,无不渗透着休闲所独有的 文化意蕴。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休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验方式。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历史上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文人士大夫为了远离政治迫害,纷纷 地采取了回避政治,对政治不闻不问及面向自然的生活态度。这些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 子、庄子的哲学思想,寄情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清净无为的生活,美丽的山山水水成为文 人、士大夫们从事休闲娱乐、审美静观的消遣对象。文人士大夫的旅游休闲意识比以往更加 成熟,人们在游玩山水中领略玄趣,追求与道冥合的境界,力图使自己的精神回到自然状态 之中去。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的现实和文人、士大夫们那种崇尚自然、田园生活的纯洁的 心态,也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曾对魏晋南北朝的艺术作了一个概括的描绘:“汉末魏晋南 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 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晋南北朝是一 个艺术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的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 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 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登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很早就成为士大夫及贵族阶 层享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治上的不得意,往往使这些士大夫们将怀才不遇和怅惘之 情凝聚于诗文之中。游山玩水这种休闲方式也常常使他们忘却胸中的苦闷与烦恼。因此,旨 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山水诗以及歌颂美好田园生活的田园诗便成为此时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创 作素材。这一时期的著名的山水诗人的主要代表有谢灵运、鲍照、谢脁等人,他们是开创山 水诗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北朝的郦道元、杨炫之的游记散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而且还描写人文景观,都是很有学术价值的佳作。而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则另辟蹊径。他不 肯为五斗米而折腰,便转而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特别向往隐逸生活,“诗书敦夙好, 园林无世情”,“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他开创的田园诗充满了对自然而又美好的田 园生活的热爱。而他写的《桃花源诗并记》,勾勒出一个静谧、淳朴自然的“桃花源”理想的 境界,实在令人神往!而郦道元与陶渊明不同之处在于他注重纪实的创作手法,陶渊明则注重 对理想生活的描述。他们不仅为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近现代 中国休闲思想也产生了深远。 (摘编自卢长怀《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休闲思想探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道佛各派思 想中都有休闲文化的成分。 B. 休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独特而丰富,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琴棋书画、茶道酒道、山 水园林等都具有休闲文化的独特意蕴。 C.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远离政治迫害,文人士大夫不问政治,向往自然,寄 情山水,追求清静无为的生活,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 D. 社会现实促使文人士大夫们特别崇尚老庄的哲学思想,也崇尚美丽的大自然和田园生活, 这便促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宗白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作了精辟的概括,他认为,这一时代精神上的极自由、极 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是这一时代最富有艺术精神的原因。 B.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休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 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C. 创作诗文和游山玩水的休闲方式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寄寓怀才不遇和怅惘 之情、忘却苦闷和烦恼的一种途径。 D.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田园诗人众多,如谢灵运、鲍照、谢胱、陶渊明等,这一时期的休闲 思想便完全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文化之所以以文人士大夫为主,应该与文人士大夫特有的文化修 养、人生遭际、生活态度、政治观点、精神追求有很大关系。 B.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混乱和社会上的痛苦并不完全是坏事,它是这一时代精神自由、 解放,人们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催生剂。 C. 谢灵运、鲍照、谢胱等人开创了我国古代山水诗的先河,而陶渊明则开创了我国古代田园 诗的先河,他们的创作都渗透了休闲思想。 D. 郦道元的创作注重纪实,陶渊明的创作注重对理想生活的描述,虽然创作风格不同,但他 们都对中国古代休闲思想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答案】1. C 2. D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这是考查学生理解 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C 项结合文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对体闲持有的特殊认 知和体验方式”可知,“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错。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 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 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 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 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联系题干,此题的选项 C 结 合文本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对体闲持有的特殊认知和体 验方式”可知,“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休闲文化的成熟”错。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 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选项 D 结合文本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 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源泉。这一时期的休闲思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可知,“完 全”错,原文为“主要”。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是“下列各项中,表 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 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 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D 项结合文本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 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这一时期的休闲思 想主要体现在日益兴起的山水诗及田园诗的创作之中”可知,“完全”错,原文为“主要”。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B 项结合文本第三节内容“精神史上极自由、 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魏 晋南北朝是一个艺术自觉的时代,也是一个美学自觉的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可以被视为 我国古代体闲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为休闲思想的产生提供了取 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可知,“并不完全是坏事”属于无中生有,“是……催生剂”说 法错。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小菊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 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 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 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 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 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温温的裤兜里往外掏 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 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 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 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 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 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呆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痛。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 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 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 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 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 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 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 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 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 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 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 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 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 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 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 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 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 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面对丈夫的外遇,马小菊开始时大吵大闹,后来无动于衷,连回答别人时都是简单重复那 儿句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她对丈夫已经不抱希望。 B. 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 告诉马小菊,体现了善良的村民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 C. 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 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D. 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 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最终会原谅丈夫的过去。 5. 小说在刻画马小菊这个人物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①善良孝顺。在丈夫有外遇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 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性。②坚强隐忍。面对丈夫的出轨和众人的闲 言碎语,马小菊外表平静,内心其实非常痛苦,但她隐忍不发,用柔弱的双肩担起家庭的责 任,表现出坚强隐忍的一面。 6. ①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反复描写“下 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②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 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 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 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 婚姻中的“雨”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A 项,“不抱希望”错,原文“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 的没有了”说明,当时马小菊因为婆婆的病无法顾及其它的事情。B 项,“体现了善良的村民 们对马小菊的同情和关心”错,文中药店老板“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是一种“看热闹” 的心理,并无“同情”,更无“关心”;从原文“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 人”分析,旺子媳妇、吴二婶更多的恐怕也是“看笑话”的心理。D 项,“她最终会原谅丈夫 的过去”错,太绝对,也于文无据。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在丈夫有外遇 长期不归家的情况下,马小菊仍然毫无怨言、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表现了善良和孝顺的本 性”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善良孝顺”的性格特征。 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 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 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 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此题从“善良孝顺”“坚强隐忍”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6. 试题分析:小说和散文中经常见到分析某个细节或某种物象在文中多次出现的作用的题 目。回答这类题目首先在文中找到这些语句,然后结合文章的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分析时 小说主要从反应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和主旨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是文章 的线索。散文主要分析结构上的照应、线索,内容上的强调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此题从“设 置背景,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推动情节发展”“深化小说主题”的角 度进行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下发的《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 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中小学校通过有关课程和活动开 展书法教育。 书法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乃至世俗生活中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来,随着信息 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电脑、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削弱,书法教育的状况堪忧。首先,中小学学生书写不规范、 不工整、不美观,字迹潦草;其次,“双姿”不规范的比例很大,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 再次,学生普遍缺乏写好字的心态和习惯,多数不在意字写得不好;最后,“提笔忘字”现 象日益严重。 全国中小学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振有提出,1988 年成立的中国书法教育专业委 员会在过去的 20 多年里,积累了丰富的书法教育的经验,各地应借着“书法进课堂”的东风, 扩大书法特色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 (《中国教育报》2011 年 10 月 25 日 12 版,有删改) 材料二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 设。要逐步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目前,广东省中小学 书法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如何呢?现有的教师是否能够胜任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需要?为 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一次面向广东省中小学语文教师和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教师所在的学校中,配备有专职书法教师的占 18.77%,由语文老师兼任书 法教师的的占 27.18%,由美术老师兼任书法教师的占 25.6%,没有配备书法教师的占 28.45%。 缺乏能胜任书法课教学的教师这一现实也在另一项统计结果中反映出来,高达 48.35%的教师 认为目前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 要解决书法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还要提供政策和 资金支持,鼓励学校聘请有书法专长的校外人员(尤其是当地少年宫和文化站的书法教师), 经过适当的教学培训后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冯善亮,周凤甫《广东省中小学书法教育状况调查报告(节选)》,2015 年 1 月) 材料三 当前教育部稳步推进书法教育进课堂工作成绩显著。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关 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对“识文断字”基本功提出新的要求,总体目标是 打造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示范标杆,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 但在继续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工作的落实中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问题。据江西省硬 笔 书法家协会对全省 35 所中小学抽样调查显示,86%的学校因没有书法师资、教材等问题, 开设的书法课走过场,形同虚设。 如何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日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卢中南接受了我们 的专访。他建议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开设书法课的情况全面调查,建立相应的督 导机制,提高书法学科的学科地位,将书法作为推进中小学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建立书法 学科评价机制,并明确列入教育督导和评价中;重视并定期检查书法教学实施情况。成立专 业的书法教育监管小组,每学期、学年到校巡管,检查开课的真实情况,重在监督落实。对 书法学科获得成果的奖励制度要等同于其他考试科目。要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明确的书 法专职教师的“入职名额编制”,使书法教师专职化。除提高书法教师地位、保证书法教师 专职教书法外,必须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尤其是语文教师。尽快制订师范生的书 写技能训练目标,尤其是师范院校文科学生必须有相对严格的书法课程。卢中南说,从教育 主管部门到学校再到家庭,合力形成严密的书法教育管理机制,才能把书法教育真正落到实 处。 (《中国艺术报》2017 年 03 月 06 日 7 版,有删改)。 7.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如何加强书法教育”,材料一和材料二重视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作用,材料三更强调教 育主管部门管理监督。 B. 材料二和材料三显示,专职教师在书法教师中所占比例偏低,是目前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 的最突出的问题。 C. 三则材料都发表在教育部发布重要文件之后,三者都密切关注我国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及 时献言献策。 D. 三则材料都试图积极引导读者思考当下书法教育面临的问题,并且暗示读者,中国人的书 法能力会越来越强。 8.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当下中国书法教育进课堂的问题,而且都认为开展书法教育迫在眉 睫,亟需获得社会高度重视。 B. 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二和材料三运用了抽样调查数据,材料一虽能分析书法教育现状, 但客观性略为欠缺。 C. 材料一对书法教育现状进行考察,内容具体;材料二是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详尽客观;材 料三专访专家,突出受访者个人观点。 D. 材料的语言风格因读者群体而有所不同。材料二主要面向教育界,简洁严谨;材料一和材 料三主要面向普通读者,通俗易懂。 E. 三则材料的背后,是国家对于书法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材料 具有时效性和广泛的现实意义。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解决书法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主要举措。 【答案】7. C 8. CD 9. ①加强师资培训。加强师范生书写技能训练,对全体教师进行汉字书写培训。 ②提高书 法教师地位。设立书法教师资格证,有书法专职教师“入职名额编制” 。 ③提高地位。建 立书法评价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④寻求社会支持。与书法团体合作,聘请并培训有专长的 人员担任学校书法教师。 【解析】 7. 试题分析:A 项,材料二未提到“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材料三不仅“强调教育主管部 门管理监督”,也提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B 项材料二显示目前学校幵展书法教育存在 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可胜任的书法教师”,无论是专职还是兼职都缺乏; D 项“中国人的书 法能力会越来越强”无中生有。 8. 试题分析:A 项“迫在眉睫”于文无据;B 项没有调查数据,不能证明“客观性略为欠 缺” ;E 项没有显示“中小学对书法教育的强烈诉求”。 9. 试题分析:注意从“加强师资培训”有足够的可以从业的人,“提高书法教师地位” “提 高书法地位”“寻求社会支持”留得住教师的角度分析。 点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 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 概括和总结。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温纯,字景文,弱冠中进士。嘉靖四十四年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 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 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多人,纯极论其害,乞悉释之,不报。已,诸阉 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 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 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 御史于永清贪,惧纯举奏,与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 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 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 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 启八月朔,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B.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C.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D. 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公,文中指爵位。我国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 赠,古代皇帝推恩重臣,为活着的或死去的官吏及其亲属加封官爵。 D. 朔,古人用“朔”“晦”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农历的八月初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纯为官刚正。他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促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 李已、石星。 B. 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建议撤销危害百姓的税 监,却没有得到皇帝回复。 C. 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 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 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 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逮系多人,纯极论其害,乞悉释之,不报。 (2)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答案】10. B 11. C 12. C 13. (1)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 复。(2)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拘留他。温纯不得已,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解析】 10. 试题分析:注意标志性的词语“因”“乃”“纯”“杜门者”,“三疏”一个词语不要 断开,“章二十”“杜门者九”文言的固定结构。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 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 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 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标志性的词语“因”“乃”“纯”“杜门 者”,“三疏”一个词语不要断开,“章二十”“杜门者九”文言的固定结构。 11. 试题分析:“活着的……官吏”错。 12. 试题分析:“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与原文“已而卒不行”不符 13.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逮系”译为“逮捕”、“乞”译为“请求”、“报”译为“回 复”、“雅”译为“一向”、“强”译为“勉强”、“视事”译为“到任处理政务”。 参考译文: 温纯,字景文,二十岁中进士。嘉靖四十四年倭寇陷广东广海卫,大规模屠杀抢劫而去。总 兵刘焘(却)上报击退敌人,温纯弹劾刘焘欺骗蒙蔽。当时正征调刘焘督察京城军队,于是 搁置不追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皇帝下令准许他的儿子继承爵位。温纯进言事情没有了结, 不应当仓促继承爵位。宦官陈洪请求封他的父母,温纯坚持不同意。谏官李已、石星受到指 责,温纯上疏解救他们。 征召担任左都御史。矿税使派往各地,有关官员逮捕了很多人,温纯极力论述这件事的害处, 请求全部释放,没有得到回复。后来,宦官们更加强横,所到之处就抢劫,奸污妇女。各地 品行不良的人纷纷起来进言谋利之法,皇帝都高兴地采纳了,远近之人都惊骇震动。温纯说: “好处归这些小人,坏处留给国家。请全部逮捕这些坏人,交给我等依法处置,尽快撤销危 害百姓的税监。”也没有得到批复。 朝廷内外争着请求免去矿税,皇帝全部搁置不察看。温纯等人担忧害怕,不知怎样才好,于 是首先提出各位大臣跪伏宫殿前哭泣请求。皇帝震惊发怒,追问是谁发起的,回答说:“都 御史臣温纯。”皇帝因为他而息怒,派人安慰他说:“奏疏将批下来。”温纯于是回去。事 情过后最终没有实行。 御史于永清贪污,害怕温纯检举上奏,跟姚文蔚勾结而倾轧温纯。温纯非常愤慨,上疏彻底 揭发于永清相互勾结的情况,言语侵犯到首辅沈一贯。沈一贯等人上疏辩解。皇帝为此批下 于永清、姚文蔚两人的奏疏,而温纯弹劾的奏疏留住不批下。温纯更加愤慨,三次上疏议论 这件事,同时坚持请求罢免他们,朝廷于是贬谪于永清。温纯就跟沈一贯相抵触。温纯请求 去职,奏章上了二十次,不出门上班九个月。皇帝一向看重温纯,下令挽留他。温纯不得已, 勉强上班处理事务。 温纯廉洁奉公。五次主持南北考察,整顿清理全部得当。端庄百官,振兴风纪,当时称为名 臣。去世,赠官少保。天启八月初一,追赠谥号恭毅。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深湾夜宿 王湾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 堰③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农调砧④。 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4. 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 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 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 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E. 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15. 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4. AD 15. 描写了这样的图景:天已入暮,江上的儿童还在辛勤的划船;天晚 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洗衣裳。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的深厚同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这是考查对诗 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A 项错在对诗中“危”的理解 上,这里的“危”是高的意思,不是指危险。D 项“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错, 应是第一句与第四句写近景,第二句与第三句写远景。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 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 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 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 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 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 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15.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小问,第一问,要求描述第三联描写的图景,也就是画面。回答时 抓住“江童”“,山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动作进行描述即可。第二问要求分析诗人的思想 感情,作答时要紧扣前面的画面描述展开。仔细阅读第三联,本联写了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 见:天已入暮,江上的船工还在辛勤地划船;夜已深了,山中的妇女还在捶打衣裳。这是一 幅让人深思的图画。字里行间充满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的同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 子是:____,_______。 (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 相似句子:___,____。 (3)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答案】 (1).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 悟已往之不谏 (4). 知来者之可追 (5). 落霞与孤鹜齐飞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 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亡 羊补牢,犹未为晚”,这样就能准确的答出题目,注意“谏”“鹜”的写法。 第 II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中国政府采取多种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物价,今年国庆期间,房价青云直上....的涨势已经 停止,那些准备购房者很是开心。 (2)这几天,气温骤降,天上飘下碎琼乱玉....,大地瞬间披上素妆,孩子们可高兴了,纷纷来 到室外堆雪人,打雪仗。 (3)韩国现代起亚汽车 9 月在华销量缩水一半,报道分析称,“萨德”火势从流通业蔓延至 制造业,韩国整个产业界都在战战兢兢....。 (4)俄罗斯艺术代表团奉上的经典《天鹅湖》精彩不断,技艺精湛的舞蹈演员在上千名观众 面前腾蛟起凤....,翩翩起舞,令大家叹为观止。 (5)因受电商的强大冲击,实体百货业利润持续下滑,日薄西山....,整个行业亟需整合升级, 才能找到出路。 (6)著名散文集朱自清在《背影》中不落言筌....,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 刻细腻,真实感动。 A. (1)(4)(5) B. (1)(3)(4) C. (2)(4)(6) D. (2)(3)(6)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1)“青云直上”比喻官职升得很快很高,此处使用不当,可改为“扶 摇直上”(2)碎琼乱玉,比喻地上的雪花,使用正确。(3)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 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使用正确。(4)腾蛟起凤,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 形容人很有文采,用在此处不当。(5)日薄西山,指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 事物衰败接近灭亡,此处不合语境。(6)不落言筌,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使 用正确。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认为,流行语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传递社会正能量,合乎汉语 语法规范,既要有流行性,也要有创新性。 B. 在国际金融活动日益频繁的今天,美国金融和经济的稳定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而 且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虽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呼声一年高过一年,但是,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仍旧时有发生, 这些短视行为,最终只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 D. 周小川强调运用数字技术为社区和偏远地区金融服务,鼓励科技类企业提供技术支持,逐 步完善贫穷地区的金融状况。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 项,语序不当,应先说“有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后说“有利 于世界经济的复苏”C 项,成分残缺,“贸易保护”后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其后加上“事 件”。D 项,“完善……状况”搭配不当,改为“改善……状况”。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您送给我的这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唤起了我对童年的记忆,我将好好惠存! B. 学校公告栏有某学生写的失物启事:我在餐厅吃饭时不小心遗失了《高中数学题典》,如 有拾到者,请速还我! C. 张经理,您家父今天来公司找您,您不在,我负责接待的;他叮嘱说您回公司后,一定要 给他回个电话。 D. 犬子将于国庆结婚,婚宴地点在珠江大酒店,恭请老同学届时光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 项,“惠存”是敬辞,用作他人;B 项,“请速还我”语气生硬;C 项, “家父”是对自己的父亲的尊称。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8 个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①______,学习古诗词,尤其要重视诵读,因为中 国的古典诗词最初都是配乐歌唱的,流传至今,虽然乐曲失传,不能再演唱了,②______, 而韵律和节奏又不单纯是语言技巧的问题,③______。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 言节奏和音韵。所以,诵读诗词,能够培养对古典诗词的良好语感,进而“进入角色”,深 切体会诗词中的情感。 【答案】 (1). 可见诵读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2). 但是诗词的韵律和节奏还在 (3). 是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 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 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如此题中 的,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第一个空应该填写与读书阅读相关的内容。第二处 要注意前文的关联词“虽然”。根据后文说的是诗歌的情感,第三处应该填写“是和诗歌所 表达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越来越长,交通事故频发也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旦发生交 通事故,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遵守交规文明行车就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现在,各 地纷纷出台交通安全严管措施,这样就可以保证民众的出行安全。 (1)交通事故不一定造成人身伤亡。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遵守交规不一定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 出台严管措施不一定 就能保证民众出行安全。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意绝对的句子,遵守交规文明行车就可以避免交通事故; 这样就可以保证民众的出行安全。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有位青年,第一次跟着长辈去街头献爱心,他带去很多美味的面包分给街头流浪汉,有 的人感激地收下了,有的人犹豫地接受了,也有一些人直接拒绝了……第二次去时,该青年 装扮成魔术师,请流浪汉帮自己完成一个魔术。只见他举着一个托盘,让流浪汉点燃托盘中 的火焰,再轻轻一吹,扣上盖子,再打开时,一个美味的面包就出现了。把这些在流浪汉帮 助下“变出”的面包再赠给他们,所有人都欣然收下。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答案】爱心与尊严 我们不必怀疑富翁的捐助,毕竟普施爱心,善莫大焉,它是一种美;我们也不必指责苛 求受捐者的冷漠的拒绝,因为人总是有尊严的,这也是一种美。正如费孝通先生说的“美美 与共,天下大同”。既然捐助,捐助者应该有博大的胸怀,相信能够理解受捐者的心态,领 者欣然,拒者敬然。爱心不仅仅是财与物的施舍求助,也应该包括对人的尊严的爱护关怀。 曾几何时,慈善家陈光标高调捐款,抛洒钱财,可谓爱心无限,然而这种无视受捐者尊 严的行为也令许多人唏嘘;还有我们许多地方的政府部门高调公开贫困户的名单和展现他们 受捐的场面,真实令人呼吸困难。有谁考虑过这些受捐者他们的感受呢?且不说古有“廉者 不受嗟来之食”的美誉,至少拒绝了受捐的一家认为这是一种施舍,这背后当然他认为是尊 严的丧失。希望工程发起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认为,“如果以丧失受赠人的尊 严来获得自己的某种满足,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如今假日“扎堆”献爱心成为一种 普遍现象。记得五一节,某福利院老人们一天要接待四五拨志愿者,据说光洗脚一天就 5、6 次,反反复复聊天,反反复复被推出去晒太阳,令老人们不堪其扰。这样的爱心成了一种幸 福的负担,老人们俨然成了丧失尊严的道具。 如果我们没有考虑到捐赠对象的想法和需求,把并不需要的东西强加于对方,以致造成 反感和抵触情绪;甚至一些爱心捐赠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或是为完成某项任务,那么其结 果会使得受赠人丝毫感受不到真挚的关心,而更像是一种道具任人摆布。扶危济困是中华民 族的传统美德,但无论是帮助他人和被他人帮助,其地位都应是平等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 付出了,就理所当然获得某种道德优越感,从而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苛求对方全盘接受, 俯首帖耳。别忘了,受捐者亦有自己的尊严,对于自己不需要和造成困扰的献爱心活动,也 有说不的权利。须知,献爱心是要真切让人感到“被爱”,而不是“被迫接受爱”。 在北京四惠地铁,许多路人都会把自己看过的报纸送给收报纸的 70 多岁李大爷,而李大 爷给每位过往的路人发这张感激卡片,上面还写着“再怎么急,也别忘了吃早饭。”表示在 收报纸期间受到大家不少的帮助,一个老人质朴的感恩心情跃然纸上。这是一个爱与尊严交 织的温馨的画面。很多时候人在接受别人帮助后都需要展现自己的尊严,无论是断然拒绝还 是过后的偿还,正如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其中的“志”就包含了人的尊 严。于是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看到了唐山救援队的身影,在雅安地震中我们也看到了汶川救 援队的存在。 社会需要爱心,就像天边的白云之于大地;人需要尊严,如同水之于生命。虽说“云在 青天水在瓶”,但唯一不变的是它们纯净的颜色,无论怎样的姿态,它们都是我们生活中不 可缺少的。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首先理解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关注材料中人物 的行为以及产生的结果。这个材料作文要注意前后两个做法的比较。第一次献爱心“有的人 犹豫地接受了,也有一些人直接拒绝了……”;第二次“所有人都欣然收下”。问题就在于 献爱心的方式问题。第一次是施舍,第二次是流浪汉直接参与得到的。比较说明,献爱心要 考虑“接受爱心”的尊严问题。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 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 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 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 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 “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 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要分析两种做法产生两种结果的原因,分发面包的行为 折射的是人的爱心,而后者的行为在表现爱心的同时,更多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可以从这两 个方面立意,重点在后者,即尊重。也可以从献爱心也要考虑形式方面立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