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襄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襄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期初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襄汾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 ‎ ‎ 一.现代文阅读(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庸”辨义 ‎ “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孔子说:“乡原(愿),德之贼也。”‎ 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一一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 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属于对“中庸”的错误认识的一项是( )(3分)‎ ‎ A.做人要圆融,生活中善丁“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 ‎ B.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满足于随波逐流,当个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 ‎ C.“中”意为“走中间路线",“庸”意为“平庸”,“中庸”即折中调和。‎ ‎ D.“中”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庸”,就是人伦日用。‎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可以被应用于人伦领域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 B.人们对“中庸”的错误认识,从根本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 C.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 ‎ D.人们通过领悟和顺应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一种“中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需要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 B.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 C.孔子在同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从伦理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 D.黑格尔没有体会到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和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10分)‎ 中、西方戏剧与人生 中国戏剧,可用三句话概括指出其特点,既是:动作舞蹈化,语言音乐化,布景图案化。此三者之配合,可谓是人生之艺术化。戏剧不求将人生搬上舞台,但有假戏真做与真戏假做之别。世界即舞台,人生即戏剧,但若把真实人生搬上舞台演出,则为真戏假做。但京剧则是把人生艺术化了而在舞台上去演,因此是假戏真做。也可以说中国京剧中之人生比真实人生更有意义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好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其与真实人生之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间无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味。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西方宗教是空灵的,也是抽离现实的,因此有他们逼真的戏剧来调剂。中国人自幼读经,所讲全是严肃的人生道理。这些全是现实的,因此要有空灵的文学艺术做调剂。不论中西,在人生道路上,一张终该有一弛。如果说母亲是慈祥可爱,而父亲是严肃可畏的,则西方宗教是母亲,文学戏剧是父亲;在中国儒家道德伦理是父亲,而文学艺术是慈母。‎ 中国京剧为要抽离现实,故把人生世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因此,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故有戏剧教人轻松,教人解脱,我们不能说中国京剧不如西方话剧之逼真,这在整个文化体系中之配合各有其分别的地位与意义。‎ ‎4.能说明“中国艺术共同精神”的一项是( )(3分)‎ A.与现实保持距离,重要在神韵,在意境。 B.教人轻松,教人解脱。‎ C.艺术与人生不应有隔。 D.把人生世象来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 ‎5.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京剧把人生世象绘画化、舞蹈化和音乐化,是由于抽离现实的需要。‎ B.中国的戏剧只是起着教人轻松,教人解脱的作用,因为中国人对人生太认真了。‎ C.中国京剧抽离现实的特点,与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D.作者认为,中国京剧和西方话剧在整个文化体系的配合中各有各的地位与意义。‎ ‎6.请简要概括中西方戏剧的异同。(不超过35字)(4分)‎ 答: ‎ 三.文学作品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7-9题。‎ 三月惊蛰春始开 雨辰 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千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洒上石灰水等等。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你可要当心哪!”‎ 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丁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候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向来靠土地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已是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广播喇叭里播放的全国“两会”新闻,和着犁田机器的轰鸣声、农人《希望的田野上》的小曲声,已经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到处充满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气象。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爿一爿,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防寒措施的落实到位。如能不失时机地把握好这些环节,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今年惊蛰,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理解生物的奥秘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蓝图。‎ ‎ (摘编自2018年3月9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 A.“薰梅、染柳、催桃”三词化静为动,赋予“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以人的功力,为展示万物复苏的季节作了很好的铺垫。‎ ‎ B.作者描写江浙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不但表现了初春农家的生活习俗和情趣,还寄寓了远离害虫侵袭的厚望。‎ ‎ C.作者认为,要想取得好的收成,不失时机地施肥、培土和灌溉是十分关键的,同时,风调雨顺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 D.本文运用饱蘸激情的笔墨,勾勒了一幅生机勃发的早春图画,启示人们抓住春的机遇,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 ‎8.文章标题为“三月惊蛰春始开”,其“春始开”在文中有什么突出表现?请结合作品简要回答。(4分)‎ ‎9.文章在描写春景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 四、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人不兴师而得六百里地,何吊也?”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王曰:“有说乎?”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王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两国之兵必俱至。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赐之。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至秦。‎ 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宋遗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张仪乃朝,见楚使者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使者怒,还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今王已绝于齐而责欺于秦,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秦亦发兵使庶长魏章击之。‎ 春,秦师与楚战于丹阳,楚师大败;斩甲士八万,虏屈匄及列侯、执珪七十余人,遂取汉中郡。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孟子》论之曰:或谓“张仪、公孙衍,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惧诸侯,安居而熄天下” 。孟子曰:“是恶足以为大丈夫哉!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谓大丈夫。”‎ ‎(选自《资治通鉴》第三卷)‎ ‎10、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 诚:的确 B.君臣皆贺,陈轸独吊 吊:悼念死者 C.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 绝:穷尽 D.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 来:使……到来,招致 ‎11、下面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陈轸“远见卓识”与楚王“利令智昏”的一组是(3分)‎ A.群臣皆贺,陈轸独吊。 ‎ 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 B.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 ‎ 齐王大怒,折节而事秦,齐、秦之交合 C.是吾合齐、秦之交而来天下之兵也,国必大伤矣。 ‎ 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 D.张仪佯堕车,不朝三月。 ‎ 楚王不听,使屈匄帅师伐秦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面对秦国主动向楚示好、请求楚国与齐国绝交的提议,陈轸头脑冷静,洞察了其中的阴谋,力排众议,勇敢地向楚王陈述自己的意见。‎ B.楚王因为贪小便宜,利令智昏,痛失齐、楚交好的大局,导致最后陷入四处受敌、被迫割地向秦求和的不利境地。‎ C.张仪回国后故意不上朝,吊足了楚王的胃口;楚王一错再错,派人辱骂齐王,把昔日的盟友齐国推向了秦国的怀抱。‎ D.孟子认为张仪为了秦国的大一统事业,能屈能伸,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顺利实现了分化齐楚两国的目的,称得上是真正的大丈夫。‎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4分) ‎ ‎②攻之不如因赂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6分)‎ ‎(二)古诗阅读(9分)‎ ‎1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9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4分)‎ 答: ‎ ‎(2)这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人的离情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的。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5分)‎ 答: ‎ (三) 古诗文默写(10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师说》)‎ ‎(2)驾一叶之扁舟 , 。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3)故国神游,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 。‎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 ‎(5)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五、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大概每一个“恃才傲物”的文人,内心其实都尊着一位偶像,甘愿当这位“大神”的粉丝团团长。比如唐朝诗坛“流量偶像”李白,身后粉丝千千万,( )。李白为谢灵运的“粉丝应援”,可谓穿透纸面,_____。即使只能隔时空喜欢,李白也忍不住在自己的诗里持续谢灵运:“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李白不会狂热追随一个______,而谢灵运的才华也一直被世人认可。谢灵运_____,虽然他4岁时祖父谢玄就辞世,不能多加庇护孙子前程,但谢灵运还是年纪轻轻就承袭了康乐公的爵位,世称谢康乐。对谢灵运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里孜孜以求。如今我们看到,谢灵运的“吏才梦想”随朝代更替大致划分为两部分:晋时,曾出任大司马行军参军、抚军将军记室参军等职;刘宋代晋后,降封康乐侯,历任永嘉太守、秘书监、临川内史。但后来却仕途坎坷,于是便寄情山水间。刘宋王朝凸显了谢灵运的惊世才华,而谢灵运的命运也浸染了这个短命王朝的盛衰荣辱。只能说,彼时降临于乱世之文人,越是在外表现得______,内心就越是痛苦。空有一腔政治抱负,又奈何时局不容,无法实现,只能寄情山水罢了。‎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谢灵运对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里孜孜以求。‎ B. 对谢灵运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里孜孜以求地努力。‎ C. 谢灵运对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里不知疲倦地孜孜以求。‎ D. 对谢灵运自己的文才,自然信心无极限,然而他更执着相信自己有一份“吏才”,并且毕生都在明里暗里不知疲倦地孜孜以求。‎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并且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却是令他疯狂崇拜他 B. 并且他却独疯狂崇拜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C. 而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却独受到他疯狂崇拜 D. 而疯狂崇拜他的人,却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18.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尽心竭力 才疏学浅 得天独厚 放浪形骸 B. 殚精竭虑 平庸之辈 天道酬勤 放荡不羁 C. 殚精竭虑 才疏学浅 天道酬勤 放荡不羁 D. 尽心竭力 平庸之辈 得天独厚 放浪形骸 ‎1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20.下面是一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题目。(6分)‎ ‎(1)请为画中两个人物配上语言。(2分)‎ ‎(2)写一段话,表达某种人生哲理(不超过40字)。(4分)‎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美国的刁难,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相告:没有华为的参与,美国或无法赢得5G竞赛。什么叫底气?这就是底气!截至目前,华为已经拿下欧洲15国(包括德国、意大利、葡萄牙等强国),中东5国,亚洲3国的5G商用合约,并且还和全球50多个国家进行了5G商用的测试。华为的竞争力,源于坚持做最好的产品、服务客户,做最好的自己、不断进步,这就是华为对那些阻碍者的“最狠的报复”、最好的回答!‎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襄汾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D项为对中庸的正确认识)‎ ‎2【答案】B【解析】(B原文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3. 【答案】C【解析】(C原文是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的)‎ ‎4.【答案】A ‎ ‎5.【答案】B ‎ ‎6.【答案】(4分)中西方戏剧,表现手法、艺术追求有异,但其表现人生、反映生活的艺术目标一致。‎ ‎7.B “寄寓了远离害虫侵袭的厚望”无中生有。‎ ‎8.示例:①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都在蠢蠢萌动,拉开了生机勃发的序幕。植物抽芽,动物跃动,表现出争早春的态势。②农家不失时机地开始耕作。到处充满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一派新气象。‎ ‎9.示例: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春景。如把春天的天色比作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把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描写为在敲着蒙布的小鼓。这样写,使行文更加生动形象,增添了艺术感染力。②引用古文俗语。如引用陶渊明的“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描写生机勃发的春景,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审美情趣与厚度。③用声音描写春景。如作者通过广播喇叭的播放声、犁田机器、农人的小曲声描写春景,这样写,不但增强了春天生机的立体感,而且增添了时代气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选D【解析】(A.诚:如果。B.吊:表示哀痛,例如“中心吊兮”(《诗·桧风·匪风》),而不表“形影相吊”的“安慰”之意。C.绝:断绝。)‎ ‎11.选A【解析】(B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齐王;C项,前一句符合要求,后一句说的是韩国、魏国的做法;D项,前一句说的是张仪,后一句符合要求。判断此类型题要看准主体对象。)‎ ‎12.选D 【解析】(“从文中表现可知,张仪诳楚不是大丈夫所为。认为他是“大丈夫”的,只有“或谓”,即“有的人认为”。)‎ ‎13.①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 ‎(“重”“以”各1分,句子大意2分。)‎ ‎②攻打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打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去的土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 ‎(关键词为:“因”1分,“赂以一名都”介词结构后置2分,“亡地于秦,取偿于齐”2分,句子大意1分.)‎ 译文:‎ 秦王想征伐齐国,又顾虑齐国与楚国有互助条约,便派张仪前往楚国。张仪对楚王说:“大王如果能听从我的建议,与齐国废除盟约,断绝邦交,我可以向楚国献上商於地方的六百里土地,让秦国的美女来做侍奉您的妾婢。秦、楚两国互通婚嫁,就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楚王十分高兴,允诺张仪的建议。群臣都前来祝贺,只有陈轸表示哀痛。楚王恼怒地问:“我一兵未发而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么不好?”陈轸回答:“您的想法不对。以我之见,商於的土地不会到手,齐国、秦国却会联合起来,齐、秦一联合,楚国即将祸事临门了。”楚王问:“你有什么解释呢?”陈轸回答:“秦国之所以重视楚国,就是因为我们有齐国作盟友。现在我们如果与齐国毁约断交,楚国便孤立了,秦国又怎么会偏爱一个孤立无援的国家而白送商於六百里地呢!张仪回到秦国以后,一定会背弃对大王您的许诺。那时大王北与齐国断交,西与秦国生出怨仇,两国必定联合发兵夹攻。为您算计,不如我们暗中与齐国仍旧修好而只表面上绝交,派人随张仪回去。如果真的割让给我们土地,再与齐国绝交也不晚。”楚王斥责道:“请你 陈先生闭上嘴巴,不要再说废话了,等着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于是把国相大印授给张仪,又重重赏赐他。随后下令与齐国毁约断交,派一名将军同张仪前往秦国。‎ 张仪回国后,假装从车上跌下,三个月不上朝。楚王听说后自语道:“张仪是不是觉得我与齐国断交做得还不够?”便派勇士宋遗借了宋国的符节,北上到齐国去辱骂齐王。齐王大怒,立即降低身份去讨好秦国,齐国、秦国于是和好。这时张仪才上朝,见到楚国使者,故作惊讶地问:“你为何还不去接受割地?从某处到某处,有六里多见方。”使者愤怒地回国报告楚王,楚王勃然大怒,想发兵攻打秦国。陈轸说:“我可以开口说话吗?攻秦国还不如趁机用一座大城的代价去收买它,与秦国合力攻齐国。这样我们从秦国失了地,还可以在齐国得到补偿。现在大王您已经与齐国断交,又去质问秦国的欺骗行为,是我们促使齐国、秦国和好而招来天下的军队了,国家一定会有大损失!”楚王仍是不听他的劝告,派屈匄率军队征讨秦国,秦国也任命魏章为庶长之职,起兵迎击。‎ 春季,秦、楚两国军队在丹阳大战,楚军大败,八万甲士被杀,屈匄及以下的列侯、执珪等七十多名官员被俘。秦军乘势夺取了汉中郡。楚王又征发国内全部兵力再次袭击秦国,在蓝田决战,楚军再次大败。韩、魏等国见楚国危困,也向南袭击楚国,直达邓。楚国听说了,只好率军回救,割让两座城向秦国求和。‎ ‎《孟子》论之曰:有人说:“张仪、公孙衍难道不是大丈夫吗?他一怒而使各国恐惧,安居时又能使兵火熄灭。”孟轲说:“那岂能称得上大丈夫!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才能算得是大丈夫。”‎ ‎14.(1)①“寒”不仅指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2分)②而且更有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片离情俱由“寒”字托出。(2分)‎ 答案二:(1)寒,语涉双关(1分);表面写夜色已深,遍体生寒(1分),实际也写出了与友人离别后强烈的孤寂之感(2分)。‎ ‎(2)这首诗歌,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所有离情并没有直接用语言来表达,而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1分)①诗人在江边送走行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感怀此夜,就身边眼前的景色描绘出一幅画面优美、富有情味的江干月夜图(2分)。②通篇看来都是写景,而诗人送别后的流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耐人寻味。(2分)‎ 答案二:(2)全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1分);通过写乱烟、飞月、寂寞离亭、空旷凄寒的江山,营造孤寂凄冷的氛围(2分);抒写离别之愁(2分)。‎ 翻译:‎ 乱糟糟的烟雾笼罩着青绿的台阶,高高的月亮照耀着江亭的南门。离亭的门关闭着,周围寂静无声;今夜里大江与高山都显得那么凄凉。‎ ‎15.(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3)多情应笑我 一尊还酹江月 (4)赢得仓皇北顾 望中犹记 ‎(5)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 ‎16.【答案】 A ‎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中,陈述的是“谢灵运对自己的文才”,所以排除B、D,“不知疲倦”和“孜孜以求”意思有重复,所以排除C。故选A。 ‎ ‎17.【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根据与前文的转折关系,及强调的作用,应该用关联词“而”,同时南朝诗人在唐朝李白之前,只能是李白崇拜谢灵运,故选C。 ‎ 18.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尽心竭力:形容做事十分努力。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根据语境,此处应该用“尽心竭力”更合适;平庸之辈:思想上、品质上或成就上完全不出色的或使人毫无印象的人。才疏学浅: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于自谦),且用来修饰人而不直接指称人。根据语境,此处应该用“平庸之辈”;天道酬勤:指下了功夫必然会有成就。得天独厚:具有特殊优越的条件。多指人的资质或自然环境特别好。根据他承装了爵位的语境,此处应该用“得天独厚”更合适: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放荡不羁: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是贬义词,根据语境,此处应该用“放浪形骸”更合适。故选D.‎ 1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从说明对象来看,首选⑤,在内容上与⑤具有顺接关系的是④,③举例说明④“声音就是这样的”。故排除BCD,选A。‎ ‎20.【答案】①悲观者:全完了;乐观者:幸好还有点。‎ ‎②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患。‎ ‎21.例文:‎ 做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你就当一颗星星。因为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能否做一个最好的你。‎ 面对美国的刁难,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相告:没有华为的参与,美国或无法赢得5G竞赛。而华为的竞争力和底气,源于坚持做最好的产品、服务客户,做最好的自己、不断进步,这就是华为对那些阻碍者的“最狠的报复”、最好的回答!‎ ‎  是啊,每个人都拥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唯有做最好的自己,才会让生命闪光。‎ ‎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学会看清自我。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是的,或许你不曾拥有出众的外表,但是你可能拥有最纯真的心灵;或许你不曾拥有敏捷的头脑,但是你可能拥有踏实肯干的品质;或许你不曾拥有惊人的智慧,但是你可能拥有谨慎小心的性格。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就是你,独一无二,谁也无法取代,你在这一个世界上,发挥着你独特的作用,要相信,你的存在,就是一个奇迹。‎ ‎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始终坚守自我。坚守心中的那份“本”和“真”,任世俗的洪流如何拍打,欲望的狂风如何席卷,站定了,我依然是我。无论是身为三闾大夫,还是被放逐穷乡僻壤,无论是开始选择出仕,还是后来被贬黄州,屈原那颗“众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洁身自好之心未变,苏轼那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旷达之心未变。无论结局是汨罗投江,还是山林归隐,他们始终坚守自我,也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  做最好的自己,我们要不断完善自我。人生总有缺憾,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尽人意之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身份多么普通,经历多么平凡,或是经受多少挫折,跌过多少跟头,只要刻苦努力,孜孜以求,就能不断完善自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勤奋顽强、谦虚谨慎……诸如此类的美德,是自我完善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它们犹如从善之山颠的一簇簇鲜花,只有在自我完善过程中永不停步、攀登不止的人,才能采撷它,获取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自我完善不可或缺的精神。‎ ‎  做最好的自己,在生命的天空中绽放夺目的光彩;做最好的自己,在人生的航船上扬起前进的风帆;做最好的自己,在事业的殿堂前开启成功的大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