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南阳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 ,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 。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先将他们从汉服圈中剥离出来,去放置在青年亚文化实践的脉络中进行观察。汉服爱好者首先关注的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策略和沟通尝试。‎ 然而,汉服文化复兴者和生活者强调汉服文化的正统性,这就造成汉服圈内出现了爱好者同“考据派”的二元对立。随着汉服文化热度升高,传统影楼写真为代表的行业也开始介入古装拍摄。此时,为了维护亚文化内部的纯洁性,汉服爱好者又斥其为“影楼装”,拒绝承认同汉服文化的关系。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的不稳定结构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如何尽快理解汉服文化金字塔基座的庞大人群的构成成分和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古装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商场及车站等公共场所所常见身穿汉服的身影。‎ B.“西塘汉服文化周”创办人方文山,是汉服生活者,属于金字塔形结构的塔尖。‎ C.汉服爱好者与汉服复兴者、汉服生活者相比,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 D.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领,夯实金字塔基座的人群基础也非常必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服文化在文化传播与资本领域的突破,是汉服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的证明。‎ B.文章区分了汉服文化圈不同构成人群的特点,对汉服爱好者的相关论述较多。‎ C.文章从汉服文化实践壁垒、汉服爱好者诉求等角度论述了汉服复兴中的焦虑。‎ D.文章先交代汉服文化实践近况,再分析复兴中的焦虑,后指出根本解决之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服圈内的阶层分化与阶层之间的脱节,可能成为汉服文化实践的发展障碍。‎ B.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并非主流文化吸引,首先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 C.汉服圈出现二元对立现象,源于对汉服文化礼仪正统性与纯粹性的理解不同。‎ D.厘清汉服爱好者的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热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老乡长 冷江 在稠岭干了二十年,今天要退下来。人们开始喊他老乡长。尽管很不适应但还得乐呵呵地应承,以免别人说自己闹情绪。‎ 上午交接大会开得很隆重。县委组织部张部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老乡长表示了感谢,尤其提到在老乡长任期内成功实现全乡最后一个贫困村脱贫。退休了能被组织上肯定,老乡长很激动。‎ 新任乡长已经到任,按规矩,老乡长在开完交接大会后就算光荣退休了。但是会后老乡长提出来想再去陈家窝看看,这是他的扶贫联系点,离乡政府有十里多路,全是沟沟坎坎,没有公路,车子很难开进去。‎ 乡党委刘书记听说老搭档要去陈家窝,忙过来劝阻:“老乡长,别去了,不急在一时,等明年道路通了,我让司机送你去。”‎ 老乡长说,“书记,你的好意我领了!不去看一下,就是退下来,我这心哪会安生啊!”‎ ‎“那,这样吧,让小孙去雇辆三轮车!”‎ 老乡长说要锻炼锻炼身体,走小道快,坚决不让雇车。书记拗不过他,只好叮嘱小孙路上多照应。小孙给陈家窝挂了电话,村长二奎在电话里大声说:“你放心,我一定安排好这顿庆功宴!”‎ 整个上午气氛一派祥和。‎ 老乡长和小孙出发了。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终于到了卧牛岭。站在岭上往下看,尽是沟沟壑壑,一片苍茫。这时候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小孙忙搀着老乡长躲到一个山洞里避雨。雨越下越大,小孙劝老乡长,“大雨路滑,太危险,咱等雨停了回去吧!”老乡长不高兴了,“这点雨就吓住了?我年轻时跑邮政,早上去,晚上回,从没有过差错,这条道我闭着眼睛都能走!”‎ 看看雨势弱了些,老乡长带头钻出山洞,继续赶路。又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雨终于停了,两人到了山脚下,找了路边一块山岩,坐下来歇息。山岩下面是一片果树林。有桃树也有板栗。老乡长走过去,随手拔起一棵,举到眼前察看,小孙忙跑过来问,“怎么啦,老乡长?”老乡长说,“走,咱往前走走,再看看别的地块。”‎ 两人往前走到另一片果林,老乡长又拔起一棵板栗树苗察看,完了让小孙拿着这棵树苗,老乡长明显加快了步伐,小孙在后面气喘吁吁地小跑起来。‎ 二奎家里已经聚集了村两委的干部,听说老乡长退休了,大伙儿今天都要来表示感谢。老乡长一到,二奎连忙让婆娘泡茶,大伙儿全围拢过来,准备听老乡长的退休感言。‎ 老乡长大声说,先别忙喝茶,正好大伙儿都在,我问这是怎么回事?说着从小孙手上一把夺过树苗举到二奎面前。‎ 二奎看了看,说,“有枯株,很正常啊!”‎ ‎“正常?我看不正常!”老乡长说,“陈家窝今年报了脱贫,你们就拿这些新栽的果树充数?”‎ 二奎笑了,“老乡长,咱们村是您老的扶贫联系点,今年陈家窝能脱贫,您可是操碎了心、跑断了腿啊!”‎ ‎“是啊,”有人附和,“要不是您老,咱村公路猴年马月才能铺上呢!”‎ 还有人说,“如今您退休了,咱们村可不敢给您拖后腿啊!”‎ ‎“就因为是我的联系点,就因为我要退休了,你们就给我整这出?”老乡长锐利的眼神扫视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然后紧盯着二奎。‎ 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 二奎满脸堆笑,就像哄小孩一样哄老乡长,“您老别上火!这些果林面积都是实数!我是您看着长大的,还能蒙您吗?”‎ ‎“那好!我问你,你报的多种经营收入是怎么算出来的?”‎ ‎“这个嘛,”二奎顿了一下才说,“这些果园成林后每年的收入应该还不止这些数!”‎ ‎“是,可那是三年后的数啊!”老乡长不依不饶。‎ 二奎给老乡长递上烟,老乡长一把推开:“少拿这些来搪塞我!”‎ ‎“反正已经报了,咱也不算弄虚作假,再说您都退下来了,这事您也管不了了!”‎ ‎“不行,这事我还必须管!”‎ ‎“摘帽是咱陈家窝一百多号老少爷们的脸面啊,您老脸上不也有光吗?”大伙儿都说,是啊,是啊!‎ ‎“脸面?你们这么做,我还有脸面吗?”老乡长真是生气了,脸都气绿了。‎ 二奎一个劲地赔礼道歉,“我向您老保证,明后年这些果林一准挂果丰收,到不了那些个数,我引咎辞职!”‎ ‎“辞不辞职不是你说了算!我现在要做的就一件事——”‎ ‎“什么事?”二奎和小孙全都紧张地看着老乡长。‎ ‎“打报告给县里,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 ‎“您这何必呢?”大伙全愣住了!‎ ‎“我是要退了,正因为要退了,我不能交给后任算不清的账!”‎ 老乡长掷地有声的话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老乡长”为题,既体现了大家对老乡长的尊重,同时又突出了他作为小说主要人物的地位。‎ B.关于老乡长前往陈家窝途中遇雨的细节描写意在突出老乡长的思想性格,“大雨”同时象征着扶贫工作中的艰难险阻。‎ C.小说构思颇具匠心:对老乡长的“辉煌业绩”一笔带过,却选取他卸任前的“回头看”浓墨重彩地展现他的思想境界,表现作品主旨。‎ D.文中众人及二奎和老乡长的对话,既使文章波澜起伏,营造紧张氛围,又丰富了老乡长这一人物形象。‎ ‎5.小说中的老乡长这个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6.小说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 郑州市给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提供每人10万元的首次购房补贴;成都实行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凭毕业证落户;在杭州,外国人才可享受7项出入境便利政策,创业资助最高可达1亿元,优秀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在杭就业并享受相应补贴等;在南京,为了支持外国留学生直接留在南京创新创业,规定争取国家授权后,外国留学生凭借江苏高校毕业证书、创业计划书,可申请有效期2至5年的私人事务类居留许可等。可以预见,中国各地面向全球招揽人才的态势将一直持续下去。‎ ‎“人才争夺可以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中国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刘彦平表示,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人才就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核心资源。‎ ‎(摘编自“人民网”,2018年3月28日)‎ 材料二:‎ 凭身份证学生证半小时落户、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数十万元就业创业补贴……继南京、西安等20多个城市打响“抢人大战”,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近日也出台政策瞄准高端人才引进。‎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放大招”凸显了各地广聚天下英才,激发竞争活力的期冀。但纳贤不是一锤子买卖,打造“人才高地”也并非一日之功,引得进更留得住并用得好,才能破解创新密码。‎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最高需求层次是自我实现需求。较之物质奖励,价值认同、自我实现感更能打动人心。为人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和上升空间才能留得久。适配的岗位、周到的政策配套、充足的资金设备资源、对知识产权充分的法律保障都是关键要素。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干事环境,地方需有知人善用、人尽其才的智慧,有舍其所短、取其所长的策略和维护公平法治的能力。‎ 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让高端人才留下来、智慧活起来,还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暖环境上去。唯有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让人产生“吾心安处即故乡”之感,才能激发人才红利、提供发展动力。‎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4月3日)‎ 材料三:‎ 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日报道,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愈演愈烈的“抢人”战火已在中国20多个大城市熊熊燃烧。‎ 报道称,参与“抢人”的不仅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无法与之抗衡的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安徽省三线城市一名中等职业学校就业办负责人说,两年前,学校就收到当地政府的红头文件,要求争取40%至50%的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 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人口学者易富贤说,2017年以来,中国20至64岁的总劳动年龄人口开始负增长,年轻劳动力资源开始走向枯竭,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年轻劳动力的状况难以为继。如果人口过度流入大城市,大城市养育成本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生育率就会持续下降,也将拉低整个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应鼓励就近城镇化:“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生育文化保存好,生育率高,父母帮忙带孩子,既有利于养幼,又有利于养老。”‎ 报道称,不过,中国当下的年轻人恐怕不太容易接受这种传统的理想生活状态。南京审计大学毕业生张经纬说,他已拿到上海一家金融机构的“offer”,虽然薪金待遇不比其他城市更优厚,但他需要的是大城市能够提供的资源、机遇,并不在乎更高的生活成本。‎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3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社会背景下,“人才争夺大战”的态势还将持续下去。‎ B.优化国家人才配置促进大、中、小城市更加平衡地发展是本轮“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 C.与送购房补贴就业补贴等有利政策相比,价值认同和自我实现更能打动求职者,留住人才。‎ D.中国当下的年轻人似乎不太容易接受“既利于养幼,又利于养老”的传统理想生活状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有户籍优势的新一线城市外,三四线城市也试图用行政手段“抢人”,表明了各地广聚人才,提高竞争力的期冀。‎ B.城市要知人善用、人尽其才,舍其所短、取其所长;唯有厚植给养人才的土壤,才能激发人才红利,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C.留住心才能留住人,一座城市要留住人,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需把更多精力放到建设宜居宜业、后顾无忧的软环境和暖环境上去。‎ D.材料一和材料三中,经济学者和人口学者,对本轮“人才争夺大战”各从城市平衡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令判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领之。安石令其党吕惠卿任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御史中丞吕诲论安石过失十事,帝为出诲,安石荐吕公著代之。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司马光答诏,有“士夫沸腾,黎民骚动”之语,安石怒,抗章自辨,帝为巽辞谢,令吕惠卿谕旨,韩绛又劝帝留之。安石入谢,因为上言中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朋比之情,且曰:“今奸人欲败先王之正道,以沮陛下之所为。”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 七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忧形于色,对朝嗟叹,欲尽罢法度之不善者。安石曰:“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帝曰:“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监安上门郑侠上疏,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侠又坐窜岭南。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曰文。‎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 ‎9.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B.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C.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D.此岂细/事朕所以恐惧者正为/人事之未修尔/今取免行钱太重/人情咨怨/至出不逊语/自近臣以至后族/无不言其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唐宋时期所设官职,是当时最高政务长官之一。宋代以参知政事为副宰相,北宋的范仲淹曾任此职。‎ B.领:指官员兼任某职,通常指兼任较低的官职。文末出现的“赠”则指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 C.出:调动官员的一种方式,即离开京城到地方上任职,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 D.台谏:台官和谏官的合称。台官负责检举弹刻官吏,谏官是负责规谏君主的官员。本段中出现的“御史中丞”一职即是谏官的一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年少聪明好学,他写文章动笔如飞,见者服其精妙。‎ B.王安石力主变法,先后在衣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方面采取了变法措施。‎ C.韩琦的规谏上疏给皇上后,皇上有所感而觉悟,于是让王安石辞职,把被贬的吕诲调回。‎ D.王安石的变法遇到了重重阻力,从朝中许多大臣到两宫太后,都反对变法,于是王安石被罢相,变法失败。‎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旱常数,尧、汤所不免,此不足招圣虑,但当修人事以应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张子尉南海 岑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楼台重蜃气①,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 ‎【注】①:蜃气:亦作“蜄气”。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后发生显著折射,使远处景物显现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象。常发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区。古人误以为履吐气而成,故称。‎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邑里杂鲛人”,中的“鲛人”,即鱼尾人身,谓人鱼之灵异者。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B.第三联的“暗”与“明”字,写出南海特殊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C.“海暗三山雨”中的“暗”字,还隐喻官场黑暗,友人仕选艰险;“花明五岭春”中的“明”字,是祝福友人仕途柳暗花明,前程似锦。‎ D.“此乡多宝玉,慎勿厌清贫”,是一直受人们所称道的绝佳诗句,这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14.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们见到“贤”与“不贤”时,应该怎样去做?请用《论语》中的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孔子看到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时,给出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18年10月23日上午,港味澳大桥开通仅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________。‎ 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何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座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付出的多年心血和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放眼世界,在规模、技术、工艺等各方面能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大桥_________。‎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 ),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埃菲尔铁塔。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全长约6.7公里。“海豚”桥塔是高105米、重3000吨的巨型钢塔,整体吊装在海内外_________。‎ 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说,不仅是旅游业期待港珠澳大桥的开通,物流业更是________。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以前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只用30分钟,粤港澳三地民众热切期盼的“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正逐渐形成。‎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经久不息 寥寥无几 史无前例 翘首以待 B.不绝如缕 寥寥无几 空前绝后 虚席以待 C.经久不息 寥若晨星 史无前例 虚席以待 D.不绝如缕 寥若晨星 空前绝后 翘首以待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B.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C.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 D.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钢桥,全长55公里,也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18.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座凝聚了多年的设计者、建造者心血的大桥,以先进工艺、创新技术享誉全球,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B.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的多年心血,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 C.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凝聚了建造者、设计者的多年心血。‎ D.这座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的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多年的心血付出。‎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欢迎你到我家来拜访 B.你的报告对我们有一定的帮助,特此致谢!‎ C.令兄这次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见教。‎ D.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使我深受感动。‎ ‎20.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小明同学对老师说:“可能是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B.小明同学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李老师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李老师脸上堆满了笑容。‎ D.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2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余因得遍观群书 ‎22.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客何为者 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 ‎23.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门上桃符 碧波竞舟 江边柳线 青艾驱瘴 迎春绿 十里欢 耀眼红 千家乐 四、写作(60分)‎ ‎24.请以“约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不得出现自己真实的姓名班级,不要仿作套作,要写出真情实感。‎ ‎【参考答案】‎ ‎1.【答案】C ‎ ‎【解析】A项,以偏概全,应是“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B 项,张冠李戴,方文山应属于“汉服复兴者”。D 项,无中生有,“传统文化承继需要文化精英的引领”原文无据。‎ ‎2.【答案】D ‎ ‎【解析】“后指出根本解决之道”错,文末只是提到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这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3.【答案】C ‎【解析】文中提及的纯粹性是就汉服爱好者与古装拍摄行业间的对立而言的。‎ ‎4.【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选项“‘大雨’同时象征着扶贫工作中的艰难险阻。”错误,“大雨”只是突出了老乡长不畏艰险的形象特点。故选B ‎5.【答案】①不畏困难,亲力亲为。山路难行,老乡长冒雨步行。②颇有政绩,受群众爱戴。老乡长任期内成功实现全乡最后一个贫困村脱贫,知道老乡长要来,二奎家里已经聚集了村两委的干部,大伙儿今天都要来表示感谢。③做事认真务实,不走形式。亲自查看。发现问题。两次拔树加以确认。④有责任心。敢担当。不弄虚作假。要打报告给县里。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 ‎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由原文“老乡长和小孙出发了。爬了一个多小时的山,终于到了卧牛岭。站在岭上往下看,尽是沟沟壑壑,一片苍茫。这时候天不作美,下起了大雨。”可知老乡长不畏困难,亲力亲为。由原文“二奎家里已经聚集了村两委的干部,听说老乡长退休了,大伙儿今天都要来表示感谢。老乡长一到,二奎连忙让婆娘泡茶,大伙儿全围拢过来,准备听老乡长的退休感言。” ‎ 可知老乡长颇有政绩,受群众爱戴。由原文“老乡长走过去,随手拔起一棵,举到眼前察看,小孙忙跑过来问,‘怎么啦,老乡长? ’老乡长说,‘走,咱往前走走,再看看别的地块。两人往前走到另一片果林,老乡长又拔起一棵板栗树苗察看,完了让小孙拿着这棵树苗,老乡长明显加快了步伐,小孙在后面气喘吁吁地小跑起来。”可知老乡长做事认真务实,不走形式。根据原文“打报告给县里,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 可知老乡长有责任心,敢担当,不弄虚作假。‎ ‎6.【答案】①深化作品主旨。小说要影显的是作为人民公仆应有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从这位老村长掷地有声的话中传达出来。②突出人物品质。小说对于老村长这一人物的刻画在这里画上圆满的句号,他的正气、他的担当、他的责任心都在结尾部分表现得格外突出。③增强艺术效果。小说结尾既是高潮又是结局,这样具有震撼力的语言和画面定格在读者脑海中。会使读者印象格外深刻。‎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情节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要从“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艺术手法、读者感受”等角度思考。由原文“新任乡长已经到任,按规矩,老乡长在开完交接大会后就算光荣退休了。但是会后老乡长提出来想再去陈家窝看看,这是他的扶贫联系点,离乡政府有十里多路,全是沟沟坎坎,没有公路,车子很难开进去。”可以看出老乡长作为人民公仆应有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深化作品主旨。‎ 由原文“反正已经报了,咱也不算弄虚作假,再说您都退下来了,这事您也管不了了!”“不行,这事我还必须管!”“摘帽是咱陈家窝一百多号老少爷们的脸面啊,您老脸上不也有光吗?”大伙儿都说,是啊,是啊!“脸面?你们这么做,我还有脸面吗?”老乡长真是生气了,脸都气绿了。我们可以看出老乡长他的正气,他的担当,突出人物品质,丰富了人物形象。‎ 文章结尾“打报告给县里,把贫困村帽子戴回来!”“您这何必呢?”大伙全愣住了!“我是要退了,正因为要退了,我不能交给后任算不清的账!”老乡长掷地有声的话把在场所有人都给镇住了! 这样的结尾既是高潮又是结局,这样具有震撼力的语言和画面定格在读者脑海中,增强艺术效果。‎ ‎7.【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B项,选项表述的是结果而不是起因,材料一有“近日,杭州、郑州、武汉、合肥、南京等20‎ 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这些人才政策,既立足国内,又放眼全球,掀起了一场‘人才争夺战’”,材料三有“报道称,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是此轮抢人的重要原因”,可见“人才争夺大战”的起因是在中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多个城市都出台了人才新政,以及大城市年轻劳动人口普遍不足等。‎ 故选B。‎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 C项,“关键在于要有温度”错误,材料二末尾说“留住心才能留住人,这需要城市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原文意思是“既要大度,也要有温度”,两者不可偏废。‎ 故选C。‎ ‎9.【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句子大意为:这怎么是小事,我所恐惧的正是人事政务没有完善啊。现在征收的免行钱太重,民怨很大,以致出现了怨恨朝廷的话,从近臣到外戚,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其中,‎ ‎“细事”意思是“小事”,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项;“者”字一般用于句中或句末,其后断开;“尔”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人情”是“咨怨”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 故选C。‎ ‎10.【答案】D ‎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 D项,“‘御史中丞’一职即是谏官的一种”错,“御史中丞”应当是台官的一种。台官的主要职责为纠弹官职,是监督官吏的官员,包括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 故选D。‎ ‎11.【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 C项,“于是让王安石辞职,把被贬的吕诲调回”错,原文是“韩琦谏疏至,帝感悟,欲从之,安石求去”“上以为然,安石乃视事,琦说不得行”,皇帝开始确实是想让王安石辞官的,但是由于司马光的辞官诏书中的话激怒了王安石,他进宫自辩,一番话打动了皇帝,加上韩绛的劝说,最后王安石仍然管理政事,并未辞职,且吕诲也并未调回。‎ 故选C。‎ ‎12.【答案】(1)水灾和旱灾都是自然常理,即使是尧、汤的时代也不能避免,这些不足以招致圣上担心,只需整顿人事来对应它。‎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数,天数、天理;不免,不能避免;招,招致;虑,担心;但,只;修,整顿;以,目的连词,来。(2)因,依靠;敝,损害;其,自己;与,结交、亲附;知,通“智”;以,用;易,代替;武,武德;其,语气助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判断句。‎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从小喜欢读书,一旦过目就终生不忘。他写文章能够动笔如飞,最初好像毫不经意,但已经写成之后,看到的人无不佩服它的精妙。‎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爱卿你的才能,都以为你只懂得经术学问,不懂得政治事务。”王安石回答说:“经术学问正是用来处理政务世事的,但后来很多所谓‘大儒’,大部分都是才能平庸之人,因此世俗才都以为经学不能用在处理事务上罢了。”皇上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你最先开始的施政措施是什么?”王安石答道:“改变劣习风俗,树立法规,是现在最亟需的了。”皇上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设立制度,增置三司条例司机构,让他与管理枢密院事务的陈升之一并主管。王安石派自己的亲信吕惠卿来负责此事。而后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等变法相继开始实施,号称新法,派遣提携推举各类官员四十余人,在全国颁布执行新法。‎ 御史中丞吕诲论述王安石十大过失,皇上因此贬吕诲外出任官,王安石推荐吕公著代替他担任原职。韩琦的规谏上疏承到皇上那儿,皇上有所感动醒悟,想听从他的意见,王安石自己请求离开。司马光代皇上答复他的辞官诏书,上面写有“士人大夫群情汹涌,黎民百姓纷纷骚动”的话,王安石大怒,抗拒诏书自我申辩,皇帝谦恭地安慰辞谢他,命令吕惠卿颁布旨意,韩绛又劝皇上留下王安石。王安石入朝答谢,因此借机向皇上进言说朝中内外大臣、从官、台谏、朝士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状况,并且说:“现在奸邪之人想败坏先王治世之道,来阻碍陛下的行动。”皇上认为有道理。于是王安石就继续负责政事,韩琦的进谏没有成功。‎ 宋神宗熙宁七年春天,全国一直干旱,饥民流离失所,皇帝满脸忧虑,在朝堂上对大臣叹息,想要废除所有不妥的法度。王安石说:“洪水和旱灾,都是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即使是唐尧、商汤时代也无法避免。这些不值得劳圣上担心,只需整顿人事政务来应对。”神宗说:“这怎么是小事,我所恐惧的正是人事政务没有完善啊。现在征收的免行钱太重,民怨很大,以致出现了怨恨朝廷的话,从近臣到外戚,没有不议论它的危害性的。”把守京城安上门监门官郑侠上奏疏,还画下了自己所见的流民扶老携幼困苦的情况,画成《流民图》献(给神宗),说:“天下大旱是王安石所引起的,免掉王安石,天一定下雨。”郑侠又因此事被流放到岭南一带。慈圣、宣仁二位太后流着泪对神宗说:“王安石使得天下大乱。”神宗也对王安石心存疑虑,于是罢免王安石为观文殿大学士、出任江宁府知府。‎ 元祐元年去世,追赠太傅。绍圣年间,谥号叫做文。‎ ‎13.【答案】C ‎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 C 项,“‘暗’”字,还隐喻官场黑暗,友人仕选艰险”过度解读,颈联继续描写南海的风物,色彩则趋于明朗:海边夏雨气象阔大,岭上春花色彩鲜明。这句是从劝慰的角度讲此处风景之美,为下联的劝勉安慰做铺垫。没有选项所说的内容。‎ 故选C。‎ ‎14.【答案】①本诗第一联写“张子”为奉养高堂不辞僻远去做县尉,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孝顺的赞赏和对其处境的同情;②第二联写出南州的条件恶劣,隐含了诗人的担忧;③第三联描写海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四季如春的景象,表达对友人的安慰;④最后一联则是诗人对友人语重心长的警示,表达出对友人执政为民,清正廉洁的期望。‎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平时要积累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规范用语。题目是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诗的首联说杨瑗因为家中有年老的父母须要奉养,所以不嫌南海荒僻而赴任,孝情可感。古人有亲老不择官的说法,此诗即用其意。这两句赞美杨瑗孝顺老亲。‎ 颔联言南海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地不同。此处提及“海市蜃楼”和“鲛人”,意在强调其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海市蜃楼在今人看来乃是人间胜景,但在南海这个特定的环境里,未尝不是边远怪异之象,而当地居民也多“非我族类”的鲛人,未尝开化,很难交流。设想朋友就要到这样的地方去生活,虽只是平实写来,而矜悯之情,自然流露于言外。隐含了诗人的担忧。‎ 颈联继续描写南海的风物,色彩则趋于明朗。海边夏雨气象阔大,岭上春花色彩鲜明。律诗中的第三联是要“转”一下的,作者也不愿过多渲染南海生活环境不如人意,毕竟还是要安慰一下远行者,所以又从劝慰的角度讲此处风景之美。‎ 诗人在尾联对杨瑗亲切嘱咐:南海这个地方多产宝玉,你千万不要嫌厌那里生活的清贫。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勤珍重的关怀之意。诗人下笔也有言外之意,既然南海多宝玉,何必加一“慎”字,可见他真正的意思是希望杨瑗以节操清廉为重。‎ ‎15.【答案】 (1)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是可忍 孰不可忍也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寥廓”“萧”“省”“孰”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6.【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 经久不息:多用在鼓掌或欢呼时。代表着一种动作所受到欢迎程度。不绝如缕: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第一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掌声热烈不断,故填入“经久不息”恰当。‎ 寥寥无几:非常稀少,没有几个(用来直接陈述事物或人)。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清晨的星星一样,形容很少,(形象性地比喻人或事物)。第二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与港珠澳大桥媲美的大桥很少,故填入“寥寥无几”恰当。‎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形容有极其伟大的意义。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此后也不会有。多用来形容某种成就或盛况,带有夸张赞叹的意味。第三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港珠澳大桥的整体吊装在海内外的历史上没有,故填入“史无前例”恰当。‎ 翘首以待:形容殷切盼望。虚席以待:比喻空着尊位恭候别人或以优厚的待遇招揽人才。第四个横线处,此句想表达物流业对大桥的开通更为期待,故填入“翘首以待”恰当。‎ 本题应依次填入“经久不息”“寥寥无几”“史无前例”“翘首以待”,与A项相符。‎ 故选A。‎ ‎17.【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根据后文“用钢量可修建近60座艾菲尔铁塔”可知,括号内的后半句用“跨海钢桥”与后文衔接更好,故排除B、D项。结合“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道于一体,为世界首创”“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可知,括号内的句子应是对该大桥长度的介绍,一般先说具体的数字,再说桥的地位,与C项相符。‎ 故选C。‎ ‎18.【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原句:语序不当,建筑先被设计,才能被建造,因此“建造者”应置于“设计者”之后。搭配不当,“凝聚”和“技术”“工艺”不搭配。应改为“这座大桥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凝聚了设计者、建造者的多年心血,以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 A项,语序不当,建筑先被设计,才能被建造,因此“建造者”应置于“设计者”之后。“多年的”作定语修饰“心血”,而不是“建造者、设计者”。选项修改不恰当。‎ B项,选项修改最恰当。‎ C项,成分残缺,“创新技术、先进工艺享誉全球”前缺少介词“以”。语序不当,建筑先被设计,才能被建造,因此“建造者”应置于“设计者”之后。选项修改不恰当。‎ D项,成分赘余,“付出”赘余。搭配不当,“凝聚”和“付出”不搭配。选项修改不恰当。‎ 故选B。‎ ‎19.【答案】C ‎【解析】A拜访:敬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B称对方为“你”,缺乏礼貌,“有一定的帮助”不够得体。D恭候光临:敬词。说别人等待自己时不能说“恭候”,自己前往某地也不能说“光临”。‎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然后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的敬词,句中说自己修改老师的稿子,使用不当。B项,“请从速交还”不当,语气过于生硬。D项,“荣幸”是谦辞,指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句中说对方,不当。C项,“笑纳”,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使用正确。故选C项。‎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和虚词的用法,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意思是“趁机”。‎ A项,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依靠。B项,沛公起来上厕所,趁机叫樊哙出来。因:趁机。C项,项王当天就留下沛公喝酒。因:就。D项,我因此能够看遍群书。因:因此。B项与例句一致。故选B。‎ ‎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记住例句,快速判断。‎ A项,你们都将要被他俘虏。被动句B项,客人是干什么的?宾语前置句。C项,沛公在哪里?宾语前置句D项,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宾语前置句。故选A。‎ ‎23.【答案】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 ‎【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特点主要有:①字数相等;②位置相对的词语词性相同;③上下联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尤其是上下联的尾字,平仄要交错,传统习惯是“仄起平收”,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就本题而言,根据对联的特点,首先应分析所给语句的句式和词语的词性。“门上桃符”与江边柳线”结构相同,词性相应,都是方位词+名词;“碧波竞舟”与“青艾驱瘴”结构相同,词性相应,都是名词+动名词。“迎春绿”与“耀眼红”都是动词+名词+颜色名词;“十里欢”与“千家乐”都是数量词+形容词。‎ 再分析语句的内容,“门上桃符”中的“桃符”是古人辞旧迎新的常用装饰。“江边柳线”指的是柳树,柳树在春天吐新芽,寓意春天的到来,故这两句与春节有关。“碧波竞舟”指端午节划龙舟,“青艾驱瘴”是端午节的习俗,民间用菖蒲、艾叶等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故这两句与端午节有关。‎ 再分析后面四个三字短语。“迎春绿”自是暗指柳树的绿,应接在“江边柳线”后面;“十里欢”指的是划龙舟时,沿途经过的地方都一片欢声笑语,应接在“碧波竞舟”后面;“耀眼红”与“迎春绿”对应,并且,“红”指的是桃符颜色,故应接在“门上桃符”后面;“千家乐”与“十里欢”对应,应接在“青艾驱瘴”后面。‎ 最后根据平仄,根据“仄起平收”的原则,“绿”为仄声,为上联联脚,“红”为平声,为下联联脚,故春节对联为:江边柳线迎春绿 门上桃符耀眼红。“乐”为仄声,为上联联脚,“欢”为平声,为下联联脚,故端午节对联为:青艾驱瘴千家乐 碧波竞舟十里欢。‎ ‎24.【答案】‎ 约 束 生活中有许多对我们进行约束的东西,我们时常排斥它们,厌恶他们。‎ 比如,我越来越觉得我父母是那么啰嗦:放学回家晚一点,妈妈就不住地询问,为什么这么晚啊,路上干什么来呀,今后要早回啊!出门时爸爸就说骑车慢点儿,遇到长辈乖点儿,拐弯时千万要小心点儿……如此这般,诸如此类,令人脑仁发疼,眼睛发眩。‎ 一次,我在路上对听得耳朵长茧的这些话来来回回咀嚼一番,终于得出结论:父母对于我的长大与独立大概有些许失落,所以便啰啰嗦嗦个没完没了,以此来提醒他们的权威与对我的绝对管束权。――想完之后,我豁然开朗。‎ 此后不久。在一次妈妈问我打电话的女同学想干什么时,我顶撞了妈妈:“你到底烦不烦,唠唠叨叨,管管管,什么都要管……”妈妈听后有些诧异,愣了好久,默默地走进了自己的房间,恍惚中我听到了她轻声而又沉重的叹息。‎ 我对自己的推理能力与小小胜利沾沾自喜了好多时日,直到那一天午后。‎ 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天很冷,阳光有气无力地照耀着,几只褐色的野鸽子在枯黄的草坪上不知所措地东张西望。我一个人百无聊赖地趴在阳台上,心情一如那几株枯树投下的斑驳疏影,有些灰蒙蒙的烦躁。偶然间一对母女闯进视线,年轻的妈妈穿着红色羽绒大衣,七岁左右的女儿,穿着一件蓝色的羽绒服。一红一蓝,她们俩衣服亮丽的色彩给这阴冷的冬日增添了些许暖意与生机。‎ 妈妈在教她的女儿骑自行车。天冷,她们因运动而急促呼出的热气在身边缭绕,而我又分明看到妈妈额头上有汗水。女儿愉快地“咯咯”地笑着,手用力捏着车把,但毕竟手脚之间还很不协调。妈妈弯下身子,一手扶住车把,一手牢牢抓住后座:“来,小心,用脚蹬,慢点儿。甭怕,妈妈扶着呢!”“呀,妈妈,我不会拐弯儿……”“没关系,先走直道,放松点儿,勇敢些,别紧张。”……‎ 望着母女俩。我在想,孩子没有妈妈的扶助行吗?我的成长离开父母的帮助会怎样呢?没有妈妈对车子的约束,孩子也许会摔很多跤吧。父母在必要的时候,对我们的“车子”进行的辅助,避免了我们摔得头破血流,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少走了许多弯路。‎ 我径直走回屋内:“妈妈,我不该误解您的关心……”‎ 生活中有许多对我们进行约束的东西,那些约束我们的,被我们视为羁绊排斥的,是深切的关怀,是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