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茂名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0 年茂名市高三级第一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共 10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箋把答题长对应题日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 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販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 新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 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84 岁时,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回顾自己一生的诗歌创作,在诗的结尾处告诫儿子:“汝 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后来人们一般把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作技法等能力称为“诗 内功夫”,而把阅历、学养、识悟、操守、精神境界等的修炼称为“诗外功夫”。陆游用一 生的作诗经验告诉人们,“诗内功夫”是进行文艺创作的基础,但若想创作出精品力作,非 修炼“诗外功夫”不可。“诗外功夫”的获得不仅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而且需要学识、 情操、德行等多方面的提升。 我们经常用“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来强调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但“操千 曲”“观千剑”还只是限于某一生活领域,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还远远不够。老舍曾说,“我 以为写小说最保险的方法是知道了全海,再写一岛。”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岛行为, 必须先全面了解与小岛相连的整片大海,即要修炼学识。学识首先来源于火热的人民生活。 “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道听途说或闭门造车,作品必然是隔 靴搔痒。只有走进生活深处、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才能把真实的生活变成感人的 故事、丰满的人物、优美的旋律,作品也才能打动人心。学识的获得还需要艺术工作者多读 书识理,多向其他知识领域扩展、突围。陆游说:“诗岂易言哉!一书之不见,一物之不识, - 2 - 一理之不穷,皆有憾焉。”但凡艺术莫不如此。艺术工作要“专”,“专”可以让我们在某 一领域站稳脚跟,但要使作品产生质的飞跃,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如鲁迅所说,“必 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家如果缺乏生命体验,做不到同情理解,就难免不出现“强哭者虽 悲不哀,强欢者虽笑不乐”这样尴尬的作品。巴金谈到,创作《家》时“仿佛在跟一些人一 同受苦,一同在魔爪下面挣扎。”可见,燃烧的情感、深沉的理解是文艺创作重要的内驱力。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若非有着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惺 惺相惜之情,很难写出如歌如泣的《琵琶行》。想要深刻表现事物、传递情感,就必须有对人、 事、生活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同情。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写自己最感同身受的东西,而不是蹭热 点、抢流量,谍战流行就写谍战、古装剧流行就写古装剧,最终陷在跟风的漩涡中,迷失了 自我。“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它要求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走进生活、表现生活,更重要 的是,要对生活、对要表现的对象投入真心、真情。只有拆除“心”的围墙,带着真心、带 着真情、带着对人民对生活最真挚的爱和理解,才能真正深入读者内心世界,创作出触及灵 魂、引发共鸣的优秀作品。 为社会立心、为民族铸魂,是文艺重要的担当和使命。创作主体的德行是否高尚,决定 作品格调的高低。如果一个作家“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我们很难相信他的作品会充 满高尚的情感和向上的精神。自古文人都很注重自身德行的修养,从孟子的“养气”说,到 曹丕的“文以气为主”,再到韩愈的“气盛言宜”等,都非常强调创作者道德修为对文艺创 作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创作者的修为境界还直接影响其作品在后世的传播与影响。王羲 之、颜真卿书法之所以被奉为经典,除了作品本身艺术水平高之外,还与他们的德行学识堪 称一代楷模密切相关。所以德行与创作,是相得益彰的关系,高尚德行催生高尚艺术,高尚 德行推动作品传播。在新时代的今天,艺术承担着培根铸魂、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 使命,在作品中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使作品给人以光 亮、温暖与希望,文艺工作者必先培其德、育其志,提升其境界。育人必先育己,觉人必先 自觉,是道理所在。 “诗外功夫”绝非一时半刻之功,需要长期磨炼和沉潜。文艺工作者若能潜下心来,身 体力行,必将创作更多经得起时代和历史考验的艺术精品。 (选自《人民日报》2019 年 7 月 2 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工作者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艺术素养,自然就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 - 3 - 笔端”。 B. 文艺创作既要“诗内功夫”,又要“诗外功夫”,“诗外功夫”可通过熟悉、深入生活获 得。 C. 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道听途说,不会获得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必然是隔靴搔痒。 D. 作家必须要有生命体验,深入生活和读者内心世界,蹭热点、抢流量,就会容易迷失自我。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逻辑上呈现层层递进式。 B. 文章引用鲁迅蜜蜂采蜜酿蜜的比喻,来论证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 C. 文章用陆游《示子遹》一诗引出论题,而陆游又用一生的创作践行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D. 文章旁征博引,例证、引证并举,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事实佐证,论证严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必须先修炼学识,而学识则来源于人民生活和艺术工作者多读书识 理,多向其他知识领域扩展、突围。 B. 前段时间排播火红的电影《攀登者》,是时代使命和艺术工作者们拆除“心”墙、触碰灵 魂的优秀作品。 C. 文艺工作者只要努力修炼“诗外功夫”,坚守艺术理想,定能创作出更多经得起时代和历 史考验的艺术精品。 D. 所谓“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通俗形象地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德行与创作的关系。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 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 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 A 项,“自然就能”,强加条件,原文只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希望,希望努力做到“笼天地于 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B 项,以偏概全,原文中“诗外功夫”的获得不仅需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而且需要学识、 情操、德行等多方面的提升。选项中忽视了“而且”后面这个条件。 C 项,“不会获得文艺灵感和创作激情”说法绝对,原文强调的是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感 - 4 - 和创作激情。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 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 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本题中,B 项,“论证艺术家见识要广、学问要博”表述不全面,鲁迅先生的比喻除了论证广、 博,还得有“专”。原文中“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会非常有限”,只说盯在一处所得的有 限,盯一处的缺憾,但并不否定“盯一处”,并不否定“专”。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 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 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 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 中,C 项,“只要努力修炼“诗外功夫”,坚守艺术理想,定能……”说法绝对化,不能忽略 了创作基础的“诗内功夫”。 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 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2019 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公布。中医药领域 3 人当 选。其中仝小林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良、王琦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继 1999 年陈凯 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 年后,中医药领域再次产生 1 位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继 2015 年黄璐琦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4 年后,中医药领域再次产生 2 位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土。 10 月 26 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国家 重大人オ工程、院士评选等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支持力度,研究在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 单设中医药组。”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4 年起,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启动实施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深化医教协同,着重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加快 培养中医临床专业人才。2018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深化中医药师承教育的指导 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机结合,贯穿中医药人 才发展全过程的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基本建立内涵清晰、模式丰富、机制健全的中医药师 承教育制度,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师带徒,出名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至今已开展 6 批。在国务院 学位委员会的支持下,从第四批开始,符合申请专业学位条件的继承人可申请中医专业学位, 首次实现了师承工作与专业学位的衔接,以院校教育为主体、师承教育为特色的中医药教育 新格局初步形成。 近日,在 6 位国医大师的见证下,26 位弟子向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路志 正行拜师礼。年近百岁的路志正是首届国医大师,至今还在出诊带徒。他鼓励徒弟们要“精 研经典,勤于临床;同门一心,重振歧黄”。 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多家中医药院校开展“中医经典知识等级考试”,考试内容是《黄帝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提升中医专业人オ学术水平。中医教育不断尝试 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中医教育体系。 (摘编自《中国中医药报》、人民网《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材料二: 今年 7 月下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在医疗联合体建设中 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要求着力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在县城内牵头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 共同体,推动医共体内服务能力共提、人才梯队共建、健康服务共管、优质资源共享,促进 - 6 - 中医药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整体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 9 月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医共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单。 据统计,在山西、浙江两个试点省和 567 个试点县城中,共有 667 个县域有中医医院,其中 牵头组建医共体的有 360 个,占比 54%。 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中医院住院部 11 楼,患者林先生最大的感受就是终于告别了挤在 窗口办理出院的年代。准备办理出院时,医护人员告诉他,只要手机开通支付宝、微信等扫 描支付功能,就可通过病区内的自助机结算,发票自助打印,无需在窗口排队。 “随着医共体的全面铺开,只要虑者在医共体成员单位看病治疗,都可以享受转诊平台 预约、信息共享。”长兴县中医院院长胡国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为老百姓看中医提供了 极大的便利。 据悉,在全国 96 家省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已完成“一站式服务”建设的有 76 家医院, 占比 79.2%6;可提供 3 种以上预约方式有 92 家医院,占比 95.8%。全国 31 个省级中医药 主管部门均已成立中药药事管理质量控制中心,部分地区已经开始组建地市级中药药事管理 质控中心,开展区域内中药药事质控工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得民心产业兴》) 材料三 当前,中西医并重、融合发展,已经受到普遍认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 院长黄璐琦说,在 H7N9 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参与降低了病死率,为中西医并重方针 做了生动注解,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应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构建独立完善的 中医药治理体系;推进中医临床条件和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符合中医 药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机制及科研绩效机制。 2011-2017 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收入増长情况 - 7 - 中医类医疗机构总收入一增长率%一占医疗机构总收入比重% 资料中国报告网《2019 年中国中医药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现状与发展动向研究》 材料四: 2019 年 6 月 14 日,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发表重 要讲话指出:“中方愿意适时举办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改善民众 健康,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在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传统医学大会上,圣彼得堡中医院院长、北京中医药 大学教授王朝阳被俄罗斯国家杜马传统医疗委员会主席授予荣誉助章,以表彰其在俄罗斯推 广传统医学上的贡献。这一勋章授予一个外国人,在俄罗斯历史上是第一次。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针灸、藏医药溶 法分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里约运会上运动员身上风廉的“火罐烙印”, 川贝枇把露在海外走红…“神奇”中医被口口相传,中医药以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 参与国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助力各国共同应对慢性病、传染病等健康挑战,推动人类命运共 同体建设。 最新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18》显示,50%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药 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元素。 (摘编自人民网《书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新篇章》)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8 - A. 在全国 96 家省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医院已完成“一站式服务”建设, 绝大部分的医院可提供预约方式。 B. 中西医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得到了认可,在 H7N9 禽流感疫情防控中,中医药的参与降低 了病死率,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为一直备受偏见的中医药正名。 C. 中医药以其独特优势走进了世界的视野,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助力应对慢性病、传 染病等健康挑战。 D. 王朝阳教授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被俄罗斯国家杜马传统医疗委员会主席授予荣誉勋章 的外国人。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人,必须构建中医药师承教育体系,呈现中医药教育的新格局。 B. 中医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在试点省、县取得了发展和成效,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提升 有切身体会。 C. 2011 到 2015 年我国医疗机构总收入增长率出现大幅下降,说明期间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 经营状况较差。 D. 材料二、材料三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地报道了我国中医药的发展状况,体现了新闻报 告语言的准确性。 6.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近年我国中医药蓬勃发展的原因。 【答案】4. B 5. C 6. ①人才的激励与培养;②医疗机制的创新(或构建医共体);③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药发 展;④对外传播,融入国际,助力世界健康挑战。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 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 项,“为一直备受 偏见的中医药正名”无中生有。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 - 9 - 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C 项,“说明期间 我国中医类医疗机构经营状况较差”错误,增长率与经营状况没有必然联系,并不能说明经 营状况差。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 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 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我国中医药蓬勃发展”相关内容:“启动实施中医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工作,深化医教协同,着重中医临床思维培养,加快培养中医临床专业人才”“基 本建立内涵清晰、模式丰富、机制健全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的良好 氛围逐步形成”“着力推动县级中医医院在县城内牵头组建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推动医 共体内……整体提升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中西医并重、融合发展,已经受到普遍认 可”“中医药以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助力各国共同应对 慢性病、传染病等健康挑战,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 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 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 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 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七层宝塔 朱辉 鸡叫三遍,天还没亮。唐老爹躺在床上愣了会儿神,穿衣下床了。古人闻鸡起舞,唐老 爹是闻鸡起床,大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①去年搬家,进城上楼,好些旧家什只能扔掉,几 只鸡他还是带来了。除了鸡,锄头钉耙粪桶扁担之类,不占多大地方,他也带来了。带来是 因为有用,院子虽小也可以种种菜。即使用上了抽水马桶,桶也能摆在院角,积积鸡粪。 出门的时候,老伴正在院子里喂鸡。出了门洞,遇到了楼上的阿虎。阿虎正在捣鼓他那 辆面包车,扯着透明胶带往车灯上贴。他抬头看见唐老爹,笑嘻嘻地喊一声“二爹”。按辈 分他就本该这么喊,以前也一直这么喊,但今天唐老爹却被他喊得怔了怔。搬到这里不久, - 10 - 这“二爹”就不出口了。他们楼上楼下住得别扭,都不舒坦。唐老爹本以为是因为他看出阿 虎的车原来是个破车,阿虎不好意思才礼下于人,但个把小时后他回来,就知道不是这个原 因。 出门时他当然不知道会有事。他是去买菜的。他也就是借机出来转转。没人晓得他早晨 站在窗户前张望,是在看什么。出了小区,一抬头,远处的宝塔遥遥在望。不要动脑子,他 的脚自然地就朝那边去了。这时他才清楚,他在窗户前找的是那座搭。看见宝塔,他オ觉得 安心。耳边传来了“可叮当当”的声音,那是宝塔顶层八个角上挂的铜铃在风中响,好听。 宝塔叫“宝音塔”,西边一箭之地就是他的老宅。老宅已成瓦砾,现在连瓦砾都清掉了,只 有宝塔还在。暮鼓晨钟消失了,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这时他突然确认了他夜里睡不实在的 原因:铜铃还在这里响,可是新房那边听不见。 土路、袤草、野风,唐老爹走得有点气喘。宝音寺已经拆掉一半,僧人早就散了伙,不 过塔还是老样子。唐老爹在塔底稍一迟疑,爬上去了。风很大,满塔的风。片刻后,他站在 了七层,最高处。 他朝老宅那个方位看看,又在塔顶转了一圆。光溜溜的大地,已经被大路小道画成了格 子,河填的填,挖的挖,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这是未来的开发区。朝北边眺望,黄墙红顶, 一排排整齐的楼房,那是他现在的家。家具体在哪里,他找不到,也看不见。可以肯定的是, 他将老死在那个水泥盒子里。此刻他满耳的风,心里却空落着,他不会晓得,此刻老伴正在 那边又骂又叫。待她找到手机,她的声音才能传到唐老爹这边。 唐老爹的步子有点急。他急的不是出的这件事,是老伴那急火攻心的声音让他不敢怠慢。 这么个岁数了,火上了房似的,至于吗?不就是几只鸡吗?鸡死了。 一公两母,都是腿笔直毛糟乱,死在院子里。老伴坐在院里的杌子上抹眼泪,嘴里乱骂, 哪个天杀的药了她的鸡。唐老爹拍拍她肩膀,在院子里转了一圈,东看看,西瞅瞅,心里有 数了。院墙外已经有人看热闹,老伴见来了人,骂得更起劲。唐老爹拿眼睛瞪住她,笑着说:“没 事,没事。”见人家没有散去的意思,只好给出答案说:“几只鸡瘟了。”他可不愿意把日子 过得像发了案子。他把老伴推进屋里,随手关上通院子的门。老伴手往天花板上一指:“不是 他家还有谁?”他走到窗前朝院子看看,其实也心疼,但又接着说:“即便是楼上做的手脚, 楼上也不就只有一家,上面五层哩!我们要讲道理。 刚才在院子里一转,他心里已有了数。早晨出门时阿虎朝他笑咪眯地“二爹”,其实就 不自然。他早就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了。阿虎对院子里的鸡很反感,主要是公鸡不好,早 晨乱叫,让人没法睡;二是母鸡也不好,下个蛋嚷个没完,还鸡毛乱飞;三是鸡屎鸡食很臭, - 11 - 惹老鼠。老伴很抵触,说鸡养在我院子里,关你什么事?②唐老爹也抵触,其原因更是因为阿 虎的态度。一个没出五服的孙辈,一下子平起平坐了,说起来还一条一条的。最后阿虎媳妇 连话都飘出来了,“他不自己杀,有人帮他杀!”这过分了。有明火执仗或者持刀剪径的味道 了。唐老爹不能服这个软。但现在这个格局,楼上楼下的,人家这三条虽说是几次上门来零 碎说全了的,但唐老爹总结一下,觉得也不无道理。其他邻居也有给阿虎帮腔的。唐老爹从 善如流,折中ー下,决定鸡自己处理,一只一只杀了吃。这可好,人家等不及了,还是一次 性全弄死了。 主要还是个面子。好几天过去,鸡埋了,鸡的故事还在新大街上晃荡。③遇到熟人,人 家还是要跟他扯起鸡的事儿。他有时眯着眼装聋,有时洒脱地一挥手,“鸡瘟,鸡瘟!你扯哪 儿去啦?”就躲过去了。说这事有什么意思呢?他这一贯帮人家调解的人,难不成还要旁人帮 自已评理?好事不出门,臭事传千里,这一点倒是乡风不改哩。 (选自《北京文学》,2018 年第 10 期,有删改)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语言精妙、亲切,细节刻画细致,即使是关于鸡的故事,也写得活灵活现而有滋有味。 B. 阿虎毒死唐老爹家的鸡,主要是因为他自私自利,不尊重长辈,缺失伦理观念的阴暗心理。 C. 文中“光溜溜的大地…像是刀豁出来那么直”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乡村 被改造后的画面。 D. 小说将笔触伸进乡村城市化进程,透过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伦 理变迁与邻里道德守望。 8. 文中的 3 处划线句分别体现了唐老爹的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9. 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答案】7. B 8. ①怀念乡村生活。即使进城也不愿舍弃养鸡种菜。②注重伦理。反感阿 虎“一个没出五服的孙辈,一下子平起平坐了”。③讲求乡风民俗。虽然已经猜出是阿虎毒 死了鸡,但不愿意张扬,追求“与人为善”的传统文化。 9. ①表层含义:宝塔是一种传统的建筑。②深层含义: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宝塔是一个孤零 零的存在,它代表了唐老爹一代人心中激荡着的无尽孤独和忧愁;宝塔是乡村生活、民风民俗 等传统文化的象征。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 - 12 - 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 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B 项,由“阿 虎毒死唐老爹家的鸡”这件事就得出“他自私自利,不尊重长辈,缺失伦理观念”过于武断。 阿虎毒死唐老爹家的鸡,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冲突。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 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 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 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第 1 处,抓住语境“唐老爹是闻鸡起床,大 半辈子都这么过来了”概括出“怀念乡村生活”;第 2 处,抓住“其原因更是因为阿虎的态 度。一个没出五服的孙辈,一下子平起平坐了”概括出“注重伦理”;第 3 处,抓住“洒脱 地一挥手”“一贯帮人家调解的人”概括出“与人为善”。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 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 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宝塔”的表层含义指一种建 筑,深层含义结合小说的主题来理解,小说表现乡村城市化进程,透过两代人的观念冲突, 展现了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伦理变迁与邻里道德守望。还要结合文中相关情节描写“只有宝 塔还在。暮鼓晨钟消失了,宝塔还孤零零地立着”,可见“宝塔”具有象征含义,一方面象 征唐老爹一代人的孤独处境,另一方面象征乡村生活、民风民俗等传统文化。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是概括还 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 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 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 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 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13 - 黄权字公衡,巴西间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 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 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 竟遺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 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 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 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渡、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谍也。先主为汉中王,犹领 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返 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 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逊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 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魏 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 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 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 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左右诏权未至之间 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 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黄权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 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B.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 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C.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 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D. 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遺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 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州牧:官名。汉末一州的军政长官。牧:本为放饲牲畜,这里指治民之官。 B. 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佐助刺史,刺史巡视辖境,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 - 14 - C. 部曲:本为军队编制之称,后変为私兵之称,又称为家仆;这里意谓部下。 D. 薨:古代称诸侯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相应地,称士死为卒, 称大夫死为不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权事刘璋时,展现了战略远见。在面对是否请刘备入蜀讨伐张鲁的问题上,黄权建议刘 璋不要请刘备入蜀,但刘璋没有听从,结果蜀地为刘备所占。 B. 黄权事刘备时,向刘备进献良策。张鲁被曹操打败逃往巴中,黄权向刘备建议,汉中是蜀 地的门户,应该攻取汉中。刘备最终占据汉中,这都归功于黄权。 C. 刘备讨伐吴国,黄权劝谏无效。刘备伐吴时,黄权被任命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兵马防范 魏军,后因为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黄权不得已率部降魏。 D. 黄权事曹魏时,坦然面对是非。刘备去世,魏国群臣都互相庆贺,而黄权却没有喜悦之情。 曹丕欲吓唬黄权,黄权的部下都很紧张,而黄权仍然十分镇定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2)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等到刘备攻取益州,(他麾下的)将帅们分别攻取各郡县,各郡县看到刘备的军队就像 影子一样纷纷归附,只有黄权紧闭城门坚守,直至看到刘璋投降,才前去向刘备投降。 (2)吴人勇猛善战,而(我军)又从水路出兵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而后退就难,请允许我作为先 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 核对一遍。本句的大意为:魏文帝(曹丕观察到黄权很有器量,想试着吓他一下,于是派遣身 边的人诏知黄权,黄权未进宫之前来催促的人一个接着ー个,使者的马在路上不断奔驰,黄 权的部下莫不胆战心惊,而黄权却神色自如,一如平常。“有局量”的主语(对象)应该是“黄 权”而非“文帝”,故排除 CD;“诏”的后面缺少宾语(黄权),“未至之间”应该作状语, 排除 A。 - 15 - 故选 B。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 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 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 知识的积累。本题中,D 项,“称士死日卒,称大夫死为不禄”错误。古代称大夫死曰卒,称 士死为不禄。古代文化常识题的作答要注意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通读原文可知黄权 先后在蜀、魏两国做过镇北将军、镇南将军、益州刺史、车骑将军等官职,当属于"大夫" 这一阶层,所以文中称黄权的死为“卒”。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 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本题中,C 项,“因为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黄权不 得已率部降魏”错误,黄权率部降魏的原因是“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 而非“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 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下,名词活用作动词,攻占/占领。景,通“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稽 服,投降,稽,叩头。(2)军,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兵。先驱,先锋。尝,试探。 【点睛】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 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 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 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 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 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 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 - 16 - 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 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黄权,字公衡,是巴西郡间中人。他年青时做巴西郡官吏,益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 这时,别驾张松向刘璋建议,应该邀请刘备入蜀,让他前去讨伐张鲁。黄权劝谏说:“左将军 刘备有骁勇声名,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 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人像泰山一样安稳,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 现在,只能紧守边境,等待黄河水清之日(即:时局稳定之时)。"刘璋没有听从黄权的劝告, 最终还是派遣使者迎请刘备,并将黄权外派作广汉县县令。等到刘备攻取益州,(他麾下的) 将帅们分别攻取各郡县,各郡县看到刘备的军队就像影子一样纷纷归附,只有黄权紧闭城门 坚守,直至看到刘璋投降,オ前去向刘备投隆。刘备让黄权代理偏将军。等到曹操击破张鲁, 张鲁逃往巴中,黄权向刘备进言:“"如果失去汉中,则三巴之地(巴乌、巴西、巴郡)就会受 到威胁,这是割去蜀国的大腿与臂膀啊。”于是刘备任命黄权为护军,率领各将领去迎击张 鲁。其时,张鲁已退回南郑,投降了曹操,然而刘备最终还是打败了杜濩、朴胡,斩杀了夏 侯渊,占据汉中,这都是黄权原来的计谋。刘备做了汉中王后,仍兼任益州牧,任命黄权为 治中从事。等到刘备登基称帝,准备征讨东吴,黄权劝谏说:“吴人勇猛善战,而我军又从水 路出兵顺流而下,前进容易而后退就难,请允许我作为先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当 在后面坐镇。“"刘备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任命他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兵马防范魏军; 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后来吴国将军陆逊顺长江流势冲破蜀军的包围,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 败,刘备率部撤退。然而,此时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黄权军队无法返回蜀地,故此他 只好率领部下投降魏国。蜀国有关官吏要执行军法,向刘备报告要逮捕黄权妻子儿女。刘备 说:“是我辜负了黄权而黄权并没有辜负我啊!"刘备对待黄权的家属还像以前一样。魏文帝 曹不对黄权说:"你离开了蜀汉归顺大魏,是想效仿陈平、韩信的做法吗?“"黄权回答 说:“臣蒙受刘蜀主(刘备)的特殊恩遇,既不能投降东吴,又无路返回蜀地,故此前来归顺。 况且败军之将,免去一死就是幸运,怎能奢谈追慕古人呢!"曹不颇为赞赏他,任命他为镇南 将军,封育阳侯,加官侍中,并恩待他做自己同车的陪乘。有从蜀国投降过来的人说黄权的 妻子儿女被杀,黄权认为这是谎言,没有马上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如黄权所言。 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只有黄权无一丝笑意。魏文帝(曹不)观察到黄 权很有器量,想试着吓他一下,于是派遺身边的人诏知黄权,黄权未进宫之前,来催促他的 人一个接着一个,使者的马在路上不断奔驰,黄权的部下莫不胆战心惊,而黄权却神色自如, - 17 - 一如平常。后来黄权兼任益州刺史,又调任河南。景初三年,即蜀延熙二年,黄权被升为车 骑将军、仪同三司。第二年黄权即去世,谥号为”景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巴陵送李十二 唐.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送张四 唐.王昌 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 别后冷山月,清猿无断时。 注:①李十二:即李白。李自排行十ニ,时方漫游巴陵潇湘。②公元 748 年(天宝七年),王昌 龄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此诗作于诗人龙标尉任上. 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巴陵送李十二》,开头“摇曳”二字点明分别的地点是在船上,船是摇曳着的,心也是 摇曳着的。 B. 《巴陵送李十二》,“蒹葭”句用了双关的手法,既写秋江风景,又兼用《蒹葭》怀人意。 C. 《送张四》,三、四两句用虛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悲伤之情。 D. 《送张四》,全诗以景物描写烘托、渲染诗人的满怀愁绪,而韵致深婉,情味浓郁。 15. 试比较王昌龄的这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14. C 15. ①同:《巴陵送李十ニ》和《送张四》两诗都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以景结情),通篇写景,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和友人之间的离愁别绪,但离愁却深萄其中。②异: 《巴陵送李十二》虽然表达的是离愁别绪,然而此诗的色调并不晦暗,反而有着一种洗丽之 美:洲渚分明,蒹葭苍苍,湖山围绕,景色如画。《送张四》色调晦暗,在枫林、暮色、楚水、 山月、清猿等意象中交织出一个凄冷伤婉的境界。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 - 18 - 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 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 项, “虚实结合的手法”错误,三、四句是诗人是对“別后”情景的想象,只有“虚”没有“实”。 故选 C。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 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 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的鉴赏角度是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要求分析“两首诗在写景抒情方面的异同点”,既有抒情手法的鉴赏也有思想感情的鉴赏。 相同之处侧重分析两首诗抒情手法的运用,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不同点侧重分析 两首送别诗描绘意象、创设意境的不同,《巴陵送李十二》抓住“清江”“蒹葭“水云”、《送 张四》抓住“枫林”“愁暮”“楚水”“冷山月”“清猿”等意象分析其意境和情调的不同。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 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 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 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 物言志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潜《归去来兮辞》“请息交以绝游”一句直接表达他不与世俗之人交往的心志,而其诗 《饮酒(其五)》“_______”一句也委婉地表达了相似的心境;《饮酒(其五)》诗中与《归去 来兮辞》“鸟倦飞而知还”意象、意蕴相似的诗句则是“_______”。 (2)在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一句侧面写出了初闻琵琶女演奏的神奇效果,“__” 一句则从侧面听觉角度描写了琵琶女第二次演奏后的神奇效果。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 中美丽的月影的两句是:“_____,____。” 【答案】 (1). 而无车马喧 (2). 飞鸟相与还 (3). 主人忘归客不发 (4). 东 船西舫悄无言 (5). 浮光跃金 (6). 静影沉璧 【解析】 - 19 -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 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 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 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 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喧、相与、东船西舫、跃金、 沉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儒释道三教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综合影响,明人宋懋澄在《与家二兄》中有一个非常 形象的比喻:吾妻经,妾史,奴稗,而客二氏者二年矣。然侍我于枕席者文赋,外宅儿也。宋 懋澄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正妻,以正、稗史书为奴妾,以佛经道书为宾客,以诗文辞赋 为情人。明媒正娶的夫人虽然 、固执呆板,却不可或缺,也不得不 ;婢妾家奴 可供驱使,虽然也缺少不得,但也不必十分认真对待;佛道二氏,时来访谈,( ),对于 这些方外来的客人,自然不能不敬;“外宅儿”虽然难处正堂,但她们年轻貌美, ,实在 也让人难分难含。这个形象新颖的比喻虽然有点变味,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他是把儒释道“煮 成一锅粥”以作为自己的精神营养,因为文赋、史稗之中所蕴涵的依然是三教思想,所以它 们的表达方式只不过更活泼随意一些。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人老珠黄 敬畏 活龙活现 轻率 B. 年老色衰 敬畏 活泼可爱 轻佻 C. 年老色衰 敬重 活泼可爱 轻率 D. 人老珠黄 敬重 活龙活现 轻佻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的高雅情趣和意想不到的神袛福佑 B. 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的神袛福佑和意想不到的高雅情趣 C. 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少的高雅情趣,甚或带来意想不到的神袛福佑 D. 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高雅情趣,甚或带来不少的神袛福佑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因为文赋、史稗之中所蕴涵的依然是三教思想,它们的表达方式所以更活泼随意一些 B. 因为史稗、文赋之中所蕴涵的依然是三教思想,它们的表达方式只不过更活泼随意一些 - 20 - C. 因为文赋、史稗之中所蕴涵的依然是三教思想,所以它们的表达方式更活泼随意一些 D. 因为史稗、文赋之中所蕴涵的依然是三教思想,只不过它们的表达方式更活泼随意一些 【答案】17. B 18. C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 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人老珠黄:意思是人衰老不被重视,就像年代久了変黄的珠子一样不值钱。尤其比喻女子, 也泛指人老了不中用。年老色衰:意思是指女人因上了年纪而衰老。从意思上来看,二者差 别不是很大,但是考虑到下文的“年轻貌美",从前后照应的关系来看,当选"年老色衰”。 故排除 AD 项。 敬重:表示恭敬尊重,有亲切的感情色彩(復义词)。敬畏:既敬重又害怕。它是人们对待事 物的一种态度,指从内心中对某些人或事物不敢逾越界限并有惴惴不安的感觉。根据原文的 语境,宋懋澄将儒家的五经四书"比作正妻,也就是说,明媒正娶的夫人(正妻)的地位如同 "五经四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样,人们对它的态度不仅仅是“敬”,还要“畏”,所以 第二空应该填“敬畏”,故排除 CD。 活龙活现:形容(文章或讲话)描绘得生动逼真,使人感到就像亲眼看到一样。也作“活灵活 现”。活泼可爱:行动自然,不呆板。多用来形容儿童或活泼爱动的少女等。结合原文语境, 这里的对象是人,故不能选“活龙活现”。另外,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这里与“固执呆板” 相对应的应该是“活泼可爱”。 轻佻:指行动不沉着,不稳重。也指言语举动不庄重,不严肃。多含贬义。轻率:(说话做事) 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从这里的语境来看,宋懋澄的这个比喻的确是有些“不庄重、 不严肃”,但并不能说他这个比喻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故这里应当选“轻佻”。 故选 B。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结合语境来看,“高雅情趣"和“神袛福佑”应该是递进关系, 而非并列关系,故中间的连词应该用“甚或”,不用“和",排除 AB;从递进关系出发,“意 想不到应该修饰“神袛福佑",而非“高雅情趣"。故排除 D。 - 21 - 故选 C。 【1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 意不明、不合逻辑等。从整个句子的语境来看,“因为”后面的分句和“所以”后面的分句 并非是因果关系;从前后文的对应来看,应该是“史稗”在前,“文赃”在后;从关联词的位 置来看,关联词"因为”和“所以/只不过”所引导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不一致,故这两个分句 的主语应该放在关联词的后面。 故选 D。 20.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摘录,请根据应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毎种的不当之处并加以修改 (其中有一处是需要删除的)。 (1)记者:听说你快退役了? 体操运动员:是啊,我的年纪大了,今年满十九了。(采访记录) (2)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如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指教,谢谢聆听!(汇报结 束语) (3)作为当今国际中医界大家,您能够应允忝列本社顾问,百忙之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提 供指导帮助,我们十分感激。(书信) (4)我校定于 1 月 20 日下午 3 时在校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请您做好准备, 敬请光临指导。(请柬) (5) 生 指 活 望 没 传 有 销 出 致 路 富 (某市公安局竖式标语) 【答案】(1)将”我的年纪大了"改为"我快超岭了";(2)将“聆听"改为“倾听";(3)将 “忝列”改为"屈就”;(4)将“请您做好准备"删除;(5)将"竖式”改为"横式”(指望传 - 22 - 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语言得 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文格式的规定,语 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辞敬辞的运用。解答此类题时,一要注 意场合,审时度势;二要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三要掌握谦敬,注意礼貌。如本题, (1)通常“年龄”用于书面语,“年纪"则用于口语。另外,从本句的语境来看,19 岁年纪并 不大,但作为一名体操运动员,是有年龄限制的,故改为“我快超龄了”; (2)“聆听"是仔细听,一般是用于自己听取长辈或上级的话,比如教诲、报告、演讲、讲学 等;“倾听”一般多用于上对下的听,比如“民情”、“意见”、"心声”、"呼声”等。语 境是“各位专家”听我的话,故应改为”倾听”; (3)“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用在此处不当,应改为“屈就”; (4)“请您做好准备”,看起来很客气,实际上包含着不尊重的意味,从请柬的写作来看,它 是多余的,应该删去; (5)现代社会正常使用横式标语,横式标语为:指望传销致富,生活没有出路。 21.微写作。 请在《红楼梦》(曹雪芹)、《骆驼祥子》(老舍)《平凡的世界》(路遥)、《城南旧事》(林海音) 等四部著作中,选择你喜欢的一位人物,为他(或她)写一段评语。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注重 文采,至少使用 2 种修辞手法,120-150 字(含标点符号)。 【答案】答案示例:我喜欢贾宝玉,他让我又爱又恨又怜。爱他反抗叛逆,视功名为粪土,视 爱情为至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开出的一朵自由的花;爱他聪颖智慧,尊重女性,说过"女儿 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恨他也是一位薄情的主子,在自己无心之过下毁了金钏 儿的性命;怜他追求平等和自由一生,却换来了一场”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 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 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 合理、得体。解答本题的时候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以及其思想意图,题目 要求学生从备选的名著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物形象,写一段评语,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熟 悉这些人物的具体特点,具体阐释这些人物的精神内涵,突出他们的精神品质以及人文内涵, - 23 - 写出你喜欢的缘由,注意在表达的时候需要学生具体进行阐述,突出内心的品质以及思想情 怀。还要注意至少使用 2 种修辞手法。如选贾宝玉,抓住他性格的复杂多变,表达对他爱恨 交织的感情;选祥子,抓住其小人物不甘屈服于命运,努力挣扎的生活态度;选孙少安,抓 住他长子的家庭责任和过早的承担世事,他的沉稳和精明都是内敛的特点;选秀贞,抓住她 幼命运多舛,但她并未丧失人性的善良的特点。 【点睛】“微写作”大致有如下要求:1.结构紧凑,内容集中,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饶有 新意;2.语言准确凝练,简明合理,论说有理,自然得体;3.针对具体情境,写作紧扣要 求,符合题意;4.鼓励写作风格有多样性、创造性与个性,叙述、议论、抒情皆可,文体不 限,诗歌亦可。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幅图景是,上海的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如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大楼和欧式近代住宅, 在旧区的扩容升级改造、拓宽道路过程中被拆除。 另一幅图景是,在某地方的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又大量兴建“欧陆古典风情”的楼 字和街区。有的新楼盘在大院门口建起了古罗马式的凯旋门,大院广场建起了巴黎先贤祠和 伦教圣保罗大教堂大圆顶的会所。 对于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有自信才能避免盲目他信 在城市改造中,出现了两幅图景,一幅是一些历史文化建筑被拆除;一幅是公共建筑的 兴建和住宅开发盲目仿造欧洲古典建筑。在我看来,这两种图景都是不正常的,前者体现出 来的是缺乏前瞻性规划和不自信,而后者则为典型的崇洋尊古、盲目他信。 其实,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我们不能够凭一时的心血来潮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必 须要从整体上去考虑。既然是“历史文化建筑”,那么它就是一种特殊的不可移动的巨大艺 术品,它和那个地区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把它拆除了,这个地方的历史文脉也就没 有了。 有人说:“保护一座文物建筑,就意味着要适当地保护一个环境。”换言之,人们破坏 了历史文化建筑,也就是破坏了这个地方的环境。把这些带有历史印记、岁月痕迹的建筑拆 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崭新的摩登的建筑,这个地方总会让人觉得缺少底蕴,没有自己的 - 24 - 根。上海被人称作“ 十里洋场” ,如果没有了这些历史文化建筑,它还配得上这个称号吗? 相反,在国外,人们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态度却要谨慎得多。如法国,巴黎城区德方斯 新区的建设,是利用一条河流将该区与旧城区进行划分的,河两岸新旧对比的建筑景观大大 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碰撞的思考。难道这不值得我们借鉴吗? 中国的建筑文化辉煌灿烂,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举世闻名的建筑,如赵州桥,如黄 鹤楼,如故宫等等;今人也为我们呈现了很多伟大的作品,如港珠澳大桥,如大兴国际机场, 如高度为 632 米的上海中心大厦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建筑。 可是,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中,却存在着大量兴建“ 欧陆古典风情” 的楼宇和街区, 或许,那些楼宇和街区,“豪门”、“贵府”的气派是有了,可是将炫耀和颂扬罗马帝国统 治者对外征伐扩张胜利功绩纪念碑的凯旋门复制品搬到住宅区入口,将安息着法国历史伟人 的先贤祠这样的罗马复兴式纪念建筑、圣保罗大教堂这样的宗教建筑仿造物安置在宅院之中, 却不禁让人生疑—— 这里究竟是温馨的家园,还是庄严的纪念性或宗教性场所?着实令人费 解。 所以,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我们要审慎为之。在“拆”“建”之间,我们只有真 正的自信了才能有效地避免盲目他信。拆的话,我们要有前瞻性的规划,尽最大的努力去保 护好那里的人文环境,让新建筑和旧建筑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建的话,我们要充满自信地 彰显地域特色,体现时代精神,让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符合中国城市形象的时代特征和地域 特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 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 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就城市改造中的拆除或兴建,谈自己的思考和感 悟。材料由两幅图景组成。第一幅表达的是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在旧区的扩容升级改造、拓宽 道路过程中被拆除;第二幅表达的是大量“欧陆古典风情”的建筑出现在新区开发和旧区改 造当中,甚至有的楼盘出现了凯旋门,巴黎圣贤祠那类风格的在建筑。一段文字在谈论“拆”, 一段文字谈论“建”;“拆”体现的是缺乏前瞻性规划的眼光,“建”体现的是崇洋尊古, 实则是没有自信盲目他信的表现。材料具有较强在思辨性,该如何看待“拆”与“建”的问 题?考生可以“就事论事”并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立意: - 25 - ① 要有前瞻性规划,不必崇洋尊古;②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理智对待外来建筑文化;③ 历 史不可遗忘,符合自己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建筑才是最好的;④传统与现代该如何融合; ⑤有自信才能够避免盲目他信 参考素材: 1、一个城市的建筑风貌样式,犹如一个人外在的穿衣打扮,不同的样式体现不同的风格,不 同的风格体现不同的个性与气质。但城市建筑毕竟不是衣服挂件,不能随心所欲,想换就换。 一座建筑的建成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人力、物力与财力,一样都不可少。所以城市管 理者或建设者在对建筑做出“拆”与“建”的决定前,应该慎重考虑,不应“随心”“任 性”。 2、城市作为一个空间概念,有其发展的限制性。随着人口的增长、现代化的推进,城市发展 需要扩容升级、需要更新,因此“拆”与“建”便自然伴随着城市改造的步伐。但矛盾也同 时出现,很多建筑凝聚着历史的烙印,对它们是保护呢?还是摧毁呢?这样的建筑毕竟不少, 如果一味地保护,可能会阻碍城市化进程;这样的建筑,很多又有着故事、温度,如果摧毁, 便不能复原。那么那些该拆?那些该保护?如何拆?如何保护?确实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 慧。 3、文化对城市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文化对于城市,犹如知识对于个人,是外在能力的源 泉,是发展的内驱力,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文化体现在建筑上,使建筑成为了艺 术品,不仅增加了城市的魅丽,使城市变得美丽多姿,还增加了城市的竞争力,使城市在发 展中脱颖而出。首都北京为什么总是那么吸引人?我们难道不是对故宫、长城、四合院、鸟 巢、水立方等倾慕不已吗?提及一个城市的印象,我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也是它的 建筑。谈及广州,我们会想到“骑楼”“小蛮腰”;说到上海,我们会谈及外滩、东方明珠; 哪怕如粤东的一座小城市——茂名,也有着它独特的城市建筑——隋谯国夫人冼氏墓。因此, 一座城市旅游业的繁荣往往与文化建筑开发的多寡息息相关,文化建筑自然也就成为了城市 的明星片。 4、文化建筑对城市的价值不应只是魅丽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还应担负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 与发扬的重任。都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与文化”,不同的文化建 筑体现不同的城市历史文化,不同的城市历史文化体现不同的地方文化,不同的地方文化造 就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灿烂。因此,一些具有浓厚地方文化色彩的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 不应被拆毁,更不应成为城市追求经济效益的工具或牺牲品。 结构示例:“有自信才能避免盲目他信”,议论文文体。开篇引述材料,亮明观点:这两种 - 26 - 图景都是不正常的,前者体现出来的是缺乏前瞻性规划和不自信,而后者则为典型的崇洋尊 古、盲目他信。首先指出盲目拆除或兴建的危害,然后举出国外值得借鉴的例子,再以历史 上的中国的建筑文化辉煌灿烂找回文化自信,最后回扣分析材料。结尾总结:城市改造中的 拆除或兴建,我们要审慎为之。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 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 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 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 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