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 2019-2020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 55 分) 一、现代文阅读(2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今世界,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危险正在加剧,各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都在寻求人 类文明免于毁灭之道。1993 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通过了《全球伦理宣言》;1997 年, 联合国科教组织成立了“普世伦理计划”。在这些跨文化的对话中,我们认为儒家思想对化 解宗教间的冲突、促进世界和谐会有一定帮助。 首先,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恕道就是仁道或者是仁的实现 之道,它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文明冲突、宗教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强势文明或宗教借助国 家强权不顾他国人民的意愿,强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等所致,即“己 所欲,施于人”所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对治此种症结的良药。 其次,“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和同之辨是中国哲学的古老 辨题,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并赋予和同之辨以价值意义和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告 诉我们,世界上不同事物的并存是必然的,合理的,世界因不同事物的存在而充满生机和活 力,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事物了,这种事物也不能存在了,世界也就枯寂了。对世界和平的 最大挑战不是因为文明与宗教的多样性,而是文明或宗教背后强烈的“求同”而不“存异” 的独断主义或排他主义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在“己所愿,可施于人”这种根深蒂固的理念 的支配下必然导致政治的单边主义乃至强权政治,走向文化帝国主义,或曰文化殖民主义。 站在和而不同的角度审视,文化普遍主义不仅是危险的,而且是不道德的。“君子和而 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如果世界完全附和了某一种文明,就是陷全人类于不义。任何一种 经人类伟大的心灵创造的、并经过长期历史演进证明能与时俱进的文明或文化,都具有其内 在、不可代替的价值。这些文化或文明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着人类某一特定区域的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体现着人类的尊严、良知和价值。对伟大文化的持守,既是人类文化发展之必然, 也是人类道德所应然。当然,和而不同决不意味着文化部落主义,更不等同于固步自封。相 反,和而不同是一种开放、生生不息的文化观念。这一观念是人类不同文明、不同宗教实现 和平共存之良方。 最后,“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 的处世之法是人类文明多样存在之保障,而人类多样文明的共育并存,充量发展,才应是人 类不同文明实体的共同追求。这就是儒家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家的恕道是人类文明和谐相处的“金律”,它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领域。 B.“和而不同”是实现人类不同文明和谐共存的良方,在于它强调“存异”而不是“求同”。 C.“和而不同”是一种开放的文观念,主张和而不同,绝不意味着文化部落主义。 D.“共育并行”是人类不同文明的最高理境,是人类多样文明存在的保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世界跨文化对话为背景,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化解人类文明冲突的影响与作用。 B.文章认为儒家思想对化解文明冲突、促进和谐有一定帮助,并从三个方面阐述理由。 C.文章以事实为依据,注重理性分析,条分缕析,有理有据,论证严密。 D.文章由现实背景引出观点,再逐层深入分析,各层环环相扣,层次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任何一种文明或文化都有其内在、不可代替的价值,体现着人类的尊严、良知和价值,都 应予以持守。 B.推己及人的“恕道”、“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是应对文明冲突、避免宗教战争频繁发生 的良方。 C.今天任何一种文明独步天下、称霸世界都将成为不可能,人类文明的和谐共存是未来世界 的应有之局。 D.“一带一路”战略提倡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贏,正是对“和而不同”思想 创造性的继承和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迟来的偿还 周海亮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他流浪到一个村子。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饭,衣服破烂不堪。他走 到那个村子的麦场,终于栽倒在地。 醒来,他发现自己躺在陌生的土炕上。有一双粗糙的手捧着一碗热汤,有一双关切的眼 睛在看着他。他知道自己得救了,他还知道,是面前的这个男人将他救活。 他在恩人家住了一个多月。他告诉恩人自己是生意人,去山里收购山货,却在县火车站 被骗光了钱。他迷迷糊糊走进深山,又迷了路。说这些时他的身上盖着恩人家里最好的一床 被子,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 离开的时候,恩人塞给他 8 百块钱。“是借给他的路费。”恩人说,“如果有剩余,当 成你的本钱。不过你要还我,我家里也很困难。”他收下恩人的钱说:“等我翻过身,一定 坐火车来看你,一定亲手把钱还给你。”想了想,又补上一句:“两年内不管混成怎样,我 都会回来。” 他回到城市,不再收购山货,而是做起了别的生意。他拼死拼活,只为早点儿再一 次见到他的救命恩人。终于在第二年,他的生意进入良性循环,他赚了很大的一笔钱。可是 他认为自己并不成功。与生意场上的伙伴比起来,他还差得太远。他想,把生意做大些再去 吧。那时,他不是还给恩人 8 百块钱,而是 8 千块,8 万块钱。他认为这是应该的------恩 人不但救了他的命,还给了他东山再起的本钱。 他又打拼了三年。他开起了自己的公司,又在别的城市里开起了分公司。他忙得不可开 交。他想再等一等吧,再等一等。总有一天他会带一大笔钱去看望恩人的。又是五年过去了, 他的公司变得更大,资产已达几千万元。 终于有一天,他决定去那个山村。他算了一下,先坐飞机到市里,再从市里转车去县里, 然后从县里转车去村里,就算交通再堵,也不过两天时间。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却 整整拖了十年! 可是他并没有找到恩人。村里人说,他离开了村子,至少有七八年了。 “七八年了?他去哪儿了?” “去县城了。他儿子考上大学那年,他就去了县城。如果还留在村里靠那几亩薄地,他 的儿子只能辍学。听说一开始他在县城里捡垃圾,后来又在建筑工地打小工,日子过得很 苦。” 他后悔莫及。七八年前,虽然事业刚刚起步,可是他已攒下一笔钱。假如那时候能来一 趟,还了那钱,说不定还可帮恩人一把。 村里人只给他一个模糊的地址。他在县城里呆了三天,才找到那个地址,可是,恩人仍 然不在那里。”“他去省城了。”恩人的邻居告诉他,五年前,恩人的儿子就把恩人接走了。 恩人的儿子也争气,毕业后留在了省城。 “他身体还好吗?”他小心翼翼地问。 “很不好。”邻居叹一口气说,“他以前就有病,这几年在外面捡垃圾、打小工,起早 贪黑,饥一顿饱一顿,病就更严重了。我记得他儿子接走他那天,是把他背上汽车的。” “你是说他已经走不动了吗?” 假如那时侯能来看看恩人并帮助他一点点钱,说不定,他的病早已经好了。“一定要找 到恩人!”他在省城住了半个多月,才有了恩人的消息。那是一座平房,那平房处在城市的 边缘,那也是省城最后的平房。 他走进那个贫穷的家。他没有看见恩人,可是他看见了恩人的妻子,恩人的妻子正在往 一件毛线衣上钉着纽扣。她认出了他,她向他笑。她说:“我们家那口子说得没错,你果然 成就了一番事业,你果然还会来。”他告诉她,自己找了很多地方才到这里,他知道这几年 恩人从村子来到县城,又从县城来到省城的所有经历,可是,恩人现在在哪里? “他在医院里。”她红了眼圈,“如果一年前能有十万块钱,也许……"她低下头,泪水 恣意流淌。他陪她一起流泪。一年前他在干什么呢?不管他在干什么,总之他没有来看恩人。 他轻轻地安慰她,然后要求她带自己去医院看恩人。 一进病房,恩人就认出了他,恩人的脸刹那间绽开笑容。他告诉恩人,这次他来,一 是想看看他,二是想偿还那八百块钱,三是想拿出一点儿钱,帮他把病治好,也算偿还了心 债。他的表情是真诚的,他相信恩人不会拒绝。 恩人再一次笑了。他说:“不用了,医生说治不好了。你能来,我已经很高兴了。你来 了,我想,几天以后,我想我可以微笑着离开了。”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的细节,说明“他”对恩人十分感激。产生了干一番大事业来报 恩的决心,也预示了后文寻找恩人的情节。 B.“两天完全可以做完的事情,他竟然整整拖了十年”的心理描写,表现了小说主人公因为 自己丁作太忙而无法前往报恩的悔恨之情。 C.小说以大量篇幅交待主人公从山村到县城再到省城寻找恩人的情节,突出了恩人境遇之艰 难,也暗示了报恩之晚,照应了小说题目。 D.作品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很多,如“七八年”“呆了三天”“五年前”“半个多月”“一年 前”等.其目的在于暗示“他”偿还之晚、报恩之迟。 5.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8 分) 二、古诗文阅读(27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荤,初 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 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 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 诣阕上书致 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 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 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 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架游幸,深恐非宜。伏 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 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 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 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 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 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 力。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 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 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 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 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 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 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 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 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8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0-11 题。 恨别① 杜 甫 洛城②一别四千里,胡骑③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④,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⑤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②洛城:洛阳。 ③胡骑:指安史之乱的叛军。④剑外:剑阁以南,这里指蜀地。⑤司徒:指李光弼,时任检 校司徒。 1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首联用“四千里”“五六年”这些数量词将个人的困苦经历与国家的艰难遭遇体现出来。 B.颔联描述诗人流落蜀地的情况。“草木变衰”与下句的“老”相呼应,传递出悲凉沉郁的 意味。 C.颈联中的“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写出了诗人的坐卧不宁,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 的无限情思。 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 言近旨远,辞约情丰。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共 8 分,每空 1 分 ) (1)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明作 者即使遭受分解肢体的酷刑也不改心志。 (2)白居易《琵琶行》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激越的两句是: “ , 。” (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长色衰后遭冷遇而归宿凄凉的句子是 “ , ” (4)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写出了游人任 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情景。 第Ⅱ卷(表达题,共 65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从悠久的文明传统里,我们能汲取哪些有利于解决当代问题的精神财富?中华民族长期 与周边民族和平相处,并 地吸收、转化外来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这一 智慧值得当代中国社会借鉴。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传统中华文化的 博大胸怀,这提醒我们:在文化发展方面永远不能故步自封、停滞不前。 长江、黄河虽然是大自然的产物,但如今已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就 像长江、黄河一样,不断 不同的文化支流,最终汇入人类文明的汪洋大海。这一类自 然与文明高度重叠的现象,还有很多。( )。 中国的现代化,要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扎根于 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回顾悠久的中 华文化传统,并不是要 ,而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在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造福当代中国人,进而为全人类的幸福作出中华民族应有贡献。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3 分) A.创造性 接管 丰富 沾沾自喜 B.原创性 接纳 丰富 自鸣得意 C.原创性 接管 丰厚 自鸣得意 D.创造性 接纳 丰厚 沾沾自喜 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B.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C.大量敦煌莫高窟里的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D.敦煌莫高窟里的大量壁画,以文物形式表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胸怀。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 B. 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C. 将这些自然遗产打上人类文明的深刻烙印,正是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的体现。 D. 中国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这些打上人类文明深刻烙印的自然遗产上。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6 分) 在奇妙的植物王国,春天来临之时,有些植物先开花后长叶,①________,还有些花叶 同时生长,为什么呢?我们知道,植物的芽有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叶芽发育为枝和叶, 花芽发育成花或者花序,混合芽则发育成既长叶花又开花的枝条。而先开花还是先长叶,与 ② 密切相关。如果花芽生长所需温度比较低,叶芽所需温度较高,则先花 后叶;如果花芽③ ,则先叶后花,而那些叶芽与花芽对温度要求相似的植物,花 叶便会同时发育,形成花叶同现的景象。 五、写作(50 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李嘉诚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 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自己 能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 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张开明)(8 分)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以“医生说治不好了”暗示“偿还”来得迟,以一个被救一个没有被 救,形成对比,使小说结构更完整更严谨。 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恩人”的性格。“笑”的细节和语言表明了他的善良和心胸开阔, 他没有因为“偿还”的晚而生气,也没有因为不能治愈而唉声叹气。 ③主题思想上,赞美恩人宽厚仁慈的品格,也赞许了“他”知恩图报的行为。 ④最后扣题,照应题目“迟来的偿还”,突出小说主题的同时,启示我们报恩要及时。 (共 10 分,每小题 5 分) 6.D 7.C 8.C 9.(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 什么呢! 10.C 11.(5 分)(答出一点得一分,结合内容得 2 分) 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远离家乡,“思家”“忆亲”写出亲人分离,思家情深。 ②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 ③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急切盼望平定叛乱。 12.(8 分)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做商人妇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13.D 14.B 15.B 16.(每空 2 分,共 6 分) ①有些先长叶后开花 ②植物的芽生长所需温度 ③生长所需温度比叶芽高 17.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