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普一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范围:必修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我们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姓名文化。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而且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籍贯不能替代的。我们的 5 000 多个姓氏,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千里之外的人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 份精神的慰藉.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在浓浓的姓氏文化熏陶下,不管走到哪里,仰望“四知堂”的匾文,我们就知道了主人姓氏的归属;远远看见“陇右名望”,我们就明白了这一村的大姓是什么。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寄身于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无形的姓氏文化则保存在有形的匾额 和石刻里。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期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 用字 30 个,不但组成了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也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 的官风民俗。人名文化还包括字、号,还有学名、小名、诨名,互补互衬,传递出长辈的期待、自己的志向和旨趣。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其中,家讳、内讳是家庭之避讳,国讳、宪 讳、圣讳,属于社会之避讳。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避讳的方法有改字、空字、缺笔、换音。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 个人的身上。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 下列对“姓名文化”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姓名文化是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演变,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B. 几乎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的起源故事,每个姓都是一部历史。 C.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 每个人都是姓名文化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 A. 我们源于上古的 5 000 多个姓氏,都存在着自己的起源故事和演变历史。 B. 人名文化比姓氏文化历史更悠久,所包含的内容更丰富,它传递着长辈的期待和自己的志向旨趣。 C. 绵延不断的谱牒上的文字记录的是人们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它能给人一种宗亲归属感。 D. 人名文化中的避讳包括家庭避讳和社会避讳,显示了民族伦理精髓。 3. 根据原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现今社会,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的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慰 藉,这在一定程度上正体现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自己的原初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 人名的走向转变正显示了我国历代的官风民俗,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 个这一现象可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C. 春秋战国前期,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禁忌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D. 姓名文化之所以是我国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姓名文化那样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好日子还有多久?最为悲观的论调认为,或许不到一年。“等补贴取消,拥有足够技术储备的合资车、进口车就要来割韭菜了。”在一次新能源汽车交流论坛上,有从业者这样表示。这样的论调得到大批新能源汽车从业者的认同。 当然,这样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按照目前的政策指向,如果不出意外,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财政补贴将全部取消。与此同时,特斯拉等外资、合资品牌已磨刀霍霍,开始在中国市场大规模排兵布阵。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大家担心补贴的政策会调整,实际上这个调整是势在必行的。如果我们都堆到2020年底一次性调整,还不如分段释放调整的压力。”事实上,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工作一直在有序推进。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中央财政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长期执行补贴政策导致一些企业形成“补贴依赖症”,产业竞争力不强;地方保护仍然存在,不利于形或统一、公平的竞争环境,不利于推动产业做大做强;随着保有量快速增长及车辆使用频率不断加大,新能源汽车产品运行安全风险增大,亟须加强安全监管,确保产业安全发展。 2016年以来,财政部等四部委建立了浙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为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平稳过渡,采取分段释放调整压力的做法:2019年的补贴标准在2018年的基础上平均退坡50%,至2020年底前退坡到位。 正如刚刚降生的婴儿需要摇篮,蹒跚学步的幼儿需要扶持,财政补贴政策对推动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但摇篮和扶持随着成长都将退出,翩翩少年将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健步前行。 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的技术门槛,并加大财政补贴退坡力度,直至2020年补贴将完全退出。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数据显示,2011-2016年,在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内,产销率是随着财政补贴的提高而降低的。意味着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扩张后,国家给予过多的财政补贴反而使产销率下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享受国家的全方位财政支持后,规模和产能都迅速扩张,可是,由于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的价值、评判标准等缺乏深层次的认识,特別是其性能和价格相对于传统能源产品又存在劣势,由此影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所以需求基础较为薄弱,囚此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能迅速扩张后,因需求不足,导致了产能过刺,即产销率下降。国家也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近几年开始减少对新能源汽车的财政补贴,同时开始扶持需求端,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摘编自《大经贸·创业圈》) 材料四: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前两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万辆和14.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83.5%和98.9%。在今年1-2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构成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77%,依然是引销售的主力军。这些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在加速推进。目前,探索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主要维度有两个:一是如何稳抓消费升级机遇,扩大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通过政策和市场引导增加消费者购买的信心指数,双向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二是解决用户对续航里程的担忧,叠加解决充电难题的双重利好。从2019年开始,如果能发挥这两个方面的助力作用,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率将会持续增长。 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所担忧的,也恰恰是行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从产业发展现状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涉及汽车下乡、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问题,仍需要国家加大产业引导力度。此外,关于新能源旧车的使用,近日,国家发改委也提出,正在草拟旧汽车的回收政策,以推动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营造良妤环境。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很多从业者悲观地认为,一旦国家全面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合资车、进口车等就会凭借它们足够的技术储备占据市场绝对优势。 B.我国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这固然迅速扩大了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却引发了产业发展、产品运行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C.自2011年起的6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与国家财政补贴成反比,所以只要财政补贴逐渐减少,用不了多久,就会促进相关消费,提高产销率。 D.我国2019年前两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都处于同期增长状态,且纯电动车领跑新能源汽车销量,这些都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在加速推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国不得不启动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分段释放调整压力,这是因为特斯拉等外资、合资品牌正在准备进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B.人们目前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不大,一是因为人们对新能源产品的价值、评判标准的认识浮于浅层,二是因为新能源产品不如传统能源产品的性价比高。 C.要想大规模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担忧,二是解决充电方面的难题。 D.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所担忧的问题,也是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关于新能源旧车的使用问题,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出台旧汽车的回收政策。 6.要让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良性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张大厨 祝晓林 民国三十一年,清明节那一天,日本人来到了白楼镇。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不久就成了日本人的饭堂。 日本人的九个炊事员说起来还算比较尊重张大厨。其中有个叫西田的,非常虚心地向大厨请教刀功以及怎样下料、掌控火候等,并且用很不流利的中国话对大厨说,打完仗,回家,开一家餐馆。大厨听了点点头,很勉强地笑了笑。大厨不卑不亢,很少说话,日本人称他为“哑巴大厨”。 不久,白楼镇出了两桩命案。先是进进出出总牵着一只狼犬的木下被勒死在镇东的杏花楼。继而,中队长的一个翻译官何先生在一次赶圩时,大白天,被人用乱棍打死。 整个白楼镇百姓的心一下子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张大厨的皇宫饭庄也被封闭,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门口有日本兵站岗,饭庄里的一眼水井也有人看守。 一天早晨,大厨照例在厨房里忙着。一位屠户送来一扇猪肉。 “张大厨,还认得我吗?”大厨注视良久:“哎呀呀,是你!”又惊又喜。夜里,大厨对母亲说,刘一刀回来啦!大厨的母亲一时没想起来刘一刀是谁。 大厨说,爹在世时,送猪肉的刘屠户,杀猪下刀下得贼准的那个刘一刀。 一连几天,刘一刀都来送猪肉,每次来,都有日本兵跟进跟出,逗留的时间很短。一晚,大厨告诉母亲,那两个人是刘一刀他们杀的。母亲说,我估摸着也是他,别人谁有这个豹子胆?有次送肉,走的时候,刘一刀狠狠地踩了大厨一脚。大厨弯腰一看,案板底下有个小纸包。大厨慌忙蹲下,假装系鞋带把小纸包塞进鞋帮里。大厨回家打开一看,吓得整夜没睡。 “行不?”第二天,刘一刀问。“不行,”大厨不敢正眼看刘一刀,“他们盯得紧。你都瞧见了,炊事兵在开饭前,每样东西,总让我和那狼犬先吃。” “没别的法子?”第三天,刘一刀问。大厨摇头。 第四天,刘一刀又问。大厨还是摇头。 “想出法子了?”第五天,刘一刀问。 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送走刘一刀,大厨对西田说:“太君,我不舒服,回家休息了。”大厨还比比画画做了个躺倒休息的动作。 大厨回到自己屋里翻看一本厚厚的书。从头到尾,又从尾到头。 天很快暗下来。 张大厨划着一根火柴,颤抖着手将煤油灯点燃,满屋子便弥漫着暗红的亮光。光亮中,大厨那壮实的身体宛如一座山。 后来大厨又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檀木箱子,找了几本焦黄的书,东抄西抄。 深秋的白楼镇,已经很冷了。大厨坐在床上缩起脖子,时不时地搓一搓手。虽然一整天没吃东西,可大厨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夜至三更,大厨伸了伸腰,温了壶酒,款款地喝。渐渐地,大厨那张敦厚的脸上泛起团团红晕,渐渐地,大厨就迷迷糊糊和衣睡着了。 接连几天,大厨悉心地给几个日本炊事兵讲一道名菜“佛跳墙”的做法,还许诺说,到了冬天,一定做给他们尝尝。西田听得非常仔细,还用猪肉试做了,很香,很酥,很鲜。西田请大厨用中文写了许多配料的名称,并一个劲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有狗肉,就大大的好啦。 那天刮着风,下着雨,白楼镇显得清冷。屠户刘一刀扛着一只肥肥的大狗走进皇宫饭庄时,最高兴的是西田,“哟唏哟唏”叫个不停。 “佛跳墙”这道菜是在晚餐吃的。据说,那香味儿香遍半个白楼镇。 照例,大厨和宪兵队的那只狼犬先尝。 很快,风卷残云。 大厨待日本人吃完以后,生吃了一个白萝卜就回屋了。走的时候,大厨顺手递了个白萝卜给西田吃。 大厨回屋以后对家人做了一番交代。 一夜无事。 第二天,大厨和他的家人不知去向。而驻扎在白楼镇的宪兵除一个人之外,其他的都睡在床上,再也没能起来,站岗放哨的也进了阎罗殿。 这就是民国三十一年轰动一时的白楼镇事件。 1995年春,那个幸存的日本人西田来到白楼镇,对镇长谈起这件事,不经意提到了大厨吃了个白萝卜,他也吃了个白萝卜。 这白萝卜兴许就解了毒。 (选自《小小说选刊》)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和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以及主人公的身份,同时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中写张大厨一整天没有吃东西,又写他夜半三更独自温了酒喝,都是为了表现张大厨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突出了他最后的选择的高尚。 C.“不准任何中国人进去吃饭”的交代,为下文写计策的施行作了必要的铺垫,说明后来毒死的人里面没有中国人。 D.小说文字简洁,暗示性强,如“杀猪下刀下得贼准”,既写出了人物身份——屠夫,又写出了人物个性——勇敢、凶狠。 8.主人公张大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西田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回答。(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令事有不便于时者,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10. 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B.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诸侯死称“崩”,皇子、公主或者宠妃死称“薨”。 C.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左迁、迁谪。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希望做一名从容的谏官,然而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帝嘉之,令事有不便于时者,巨细奏闻。(5分) (2)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采桑子重阳①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①写作此词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1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两句,通过对比泛论人生天道,富有哲理,由此引出重阳入题。 B.“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句,调动视觉与嗅觉描写菊花,作者在菊花中蕴含的情感心志与陶渊明相同。 C.“一年一度秋风劲”一句中“劲”字极具表现力,写出了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 D.“胜似春光”,表现作者的独特情怀;“寥廓江天万里霜”,以景作结,写出天阔水长的寒秋景象。 15.试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词。(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1)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直接表述为“ , ”的师生关系。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词人借酒抒怀,寄情江月,排解心中的苦闷。 (3)《琵琶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既交代了季节特征,也写出了送别的环境,蕴含着离别之意。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 “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C. 发展壮大的行业,使得 “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D. 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安全”的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 B. 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 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 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一览无遗 B. 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C. 司空见惯 责无旁贷 迫不及待 一目了然 D. 司空见惯 义不容辞 迫不及待 一览无遗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加湿器除了加湿功能外,① 。比如,切洋葱的时候,打开加湿器,可以避免流眼泪;在加湿器里滴几滴醋,能起到杀菌效果……当然,② 。首先,患有关节炎、糖尿病的人们要慎用加湿器,因为潮湿的空气会加重病情;其次,自来水当中的矿物质会对加湿器的蒸发器造成损害,减少使用寿命。总之,只有根据实际情况③ 才能缓解我们在干燥环境中的不适,给我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21.下面是几副对联,请按要求把对联序号填在相应的位置。(5分) ①书山难攀以勤为伴 学海苦渡唯舟为乐 ②瓢盆碗碟三餐乐 酱醋油盐五味鲜 ③寸心别有天 竹海留客处 ④春满芙蓉帐 香浓翡翠床 ⑤门前梅花月色 室内琴韵书声 大门________;客厅________;书房________;厨房________;卧室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体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9 –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C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论述类文本 阅读在概念题型上往往有这样几点设题:部分与整体、夸大与缩小、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尚未发生和已经发生、可能和必然、答非所问或张冠李戴、颠倒是非等。C 项,偷换概念。 引用句表述的是“人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姓名文化”,事实上姓是可以相同 的。故选 C 2、C 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这种题学生必须养成一种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迅速搜寻到每个选项所涉及的段落,然后仔 细比 较选项的说法是否与原文一致。A.“我们源于上古的 5000 多个姓氏”曲解原意, 原文第 2 段的表述是“在我们的 5000 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B.“人名文化比 姓氏文化历 史更悠久”夸大其词,原文第 5 段的表述为“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 久”。D.从原文 第 6 段可知。“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只是“家讳”,并不包括“社 会避讳”。故选 C。 3、B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原文内容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每一个选项的内容都来自原文,只有找 到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间,然后从关键词、关键语句等入手,将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加以比较, 辨析其细微差别。B 项,无中生有。由“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 30 个这一现象”不能 得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这一结论。故选 B 4.C “只要…….就……”太绝对,根据材料三可知,“减少……财政补贴”并非是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唯一因素。故选C。 5.A 外资、合资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只是我国实行这一机制的原因之一,故选项中“这是因为……”不严密。故选A。 6.①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退出工作,直到2020年补贴完全退出为止。②增强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强化市场需求基础。③加大产业引导力度,为生产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7.C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通读文本,把握如下几个问题,几个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主要事件是什么,通过事件要揭示什么主旨;然后再看选项对文本的分析。选项一般会针对形象、主旨、情节、细节描写主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本题中,A项,小说的前两段并没有设置悬念。B项,“表现张大厨犹豫……选择的高尚”错误,他之前已做出了选择,如文中说“大厨把头轻轻点了点,说,找一只狗,用麻油炸耗子喂养几天”。 D项,“杀猪下刀下得贼准”,只能说明刘一刀技术好,不能暗示他勇敢,也谈不上凶狠。 故选C。 8.①胆小谨慎。日本人占领了他的饭庄,他不敢主动反抗,刘一刀要他一起杀日本人,他吓得不轻,考虑了好几天才答应。②有尊严,在日本人面前不卑不亢。③沉稳多智。当接到刘一刀安排的任务后,他不急于动手,而是谋定后动,一举成功。④善良慈悲。对于希望做个厨师的西田,他有一定的同情心,没有置其于死地。 9.①把文中的日本侵略者具体化,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②以西田的言行推动情节发展。③以他未被毒死,表现张大厨并非憎恨一切日本人,丰富了主人公张大厨的形象。 10.答案 D 11. 答案B,诸侯死称“薨”。 12.答案A。“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不符文意,原文“其行事为《孝义传》”。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 13.(1)武帝嘉奖他,命令有不利于时政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嘉:嘉奖;事有不便于时者:定语后置句,有不利于时政的事;巨细:无论大小;每点1分,句意2分) (2)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请托:托付;不之许:宾语前置句,没有答应他;衔:记恨。每点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乐运,字承业,是南阳清阳人。乐运少年时就喜欢学习,涉猎经书史籍。十五岁时(梁的都城)江陵被攻占,(乐运)按照惯例被送到长安。他的亲属大多被没收家产(成为奴婢),乐运多年给别人做雇工。(乐运)用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很恭敬,因此凭着有孝行闻名,梁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赞赏他,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乐运秉性正直,未曾讨好别人。担任露门学士。前后多次冒犯劝谏武帝,多被采用。建德二年,任命为万年县丞。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武帝嘉奖他,命令有不利于时政的事,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武帝曾经到同州巡视,召乐运赶赴同州。乐运到后,武帝对他说:“你说太子是什么样的人?”乐运回答:“是平常人。”当时齐王宇文宪及以下的大臣都在武帝身边,武帝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百官讨好我,都说太子聪颖明智,只有乐运说是平常人,正好证明乐运的忠诚正直啊。”于是又问乐运平常人是什么样子的。乐运回答说:“班固认为齐桓公就是平常人,管仲扶助他就成就了霸业,竖貂辅佐他国家就乱。可以和他做好事,也可以和他做坏事。”武帝说:“我知道了。”于是就精选东宫官员来匡正辅导太子。 等到武帝去世,宣帝继承帝位,葬礼刚刚结束,就下诏因国事繁忙,皇帝临时除去丧服。乐运上奏疏说:“三年服丧期,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遵循)。先王礼仪,怎么可以改变呢。”奏疏呈上,宣帝不接受。从这以后宣帝不修德政,而糊涂凶暴更加厉害。乐运于是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内史元严劝谏,因而得以免死。第二天,宣帝稍微有点感悟,召见乐运并且对他说:“我昨天夜里思考你所奏的事,你实在是忠臣。”于是赐给他帝王饮食来奖赏他。满朝的公卿,起初见宣帝很愤怒,无不为乐运担心。后来见他受到赏赐,又都祝贺他,认为他是幸免于虎口。 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当隋文帝为丞相时,郑译担任长史,于是将乐运降职为广州滍阳县令。开皇五年,转任毛州高唐县令。连续历任二县,都有声誉政绩。乐运常常希望能做一名谏官,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劝谏议论,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就发愤抄录夏朝、商朝以来直言谏争的事例,集合成一部书,取书名叫《谏苑》。将书奏上,隋文帝阅读后赞赏他。 14.B(本词借“菊花”表现作者战争胜利后的喜悦之情,洋溢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陶渊明借菊花表现高洁隐逸的情怀。) 15.该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分)词中选取芬芳的黄花、强劲的秋风、寥廓江天、万里秋霜,写出了秋天的色彩艳丽,生机勃勃,境界开阔,(2分)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对革命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体现了一种乐观、豪迈的情怀。(2分)(意思对即可) 16.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17 D( A.“伴随”和“使 得”误用,导致主语残缺。B.“问题”应为“受到关注” ,搭配不当;C.搭配不当,是“发 展壮大”使得“问题凸显和受到关注”。) 18. C(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 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 A 和 B,D 项关联词使用错误。) 19.B(不可或缺,指非常 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司空见惯,看 得多了,不足为奇。后不接宾语。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 义上不允许推辞。前者偏重于职责所需不能推卸;后者偏重在道义上难以推托。迫在眉睫, 比喻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迫不及待,形容心情十分急切。前者表示没时间了,是一种 客观上的紧迫,后者表示急切心情,是主观心里所想。一览无遗,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 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 味;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前者突出“无余”,没有遗漏,后者突出“了然”,看清楚了。) 20.①还有其他种种妙用;②加湿器并非十全十美(或:加湿器也有不足之处);③正确(恰当或科学)使用加湿器。 21.大门⑤; 客厅③; 书房①; 厨房②; 卧室④。 【解析】 ①中“书山”“学海”,应该在书房;②中“瓢盆碗碟”“酱醋油盐”应该在厨房;③中“留客处”,应该放在客厅;④中“芙蓉帐”“翡翠床”,应该放在卧室;⑤中“门前”,应该放在大门。 22.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