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
2019届二轮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行香子·过七里濑① 苏 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 ①七里濑(làn):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与严陵濑相接。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②严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世人多讽严陵钓鱼是假,沽名是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两句描写了小舟的轻快,如惊飞的鸿雁一样掠过水面,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的急切与惬意。 B.“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节奏较快。 C.“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句,作者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地描绘了两岸山势连绵如画的美景! D.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词人把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入到一片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解析】 A项反映的是诗人此时内心的轻松惬意,无急切之情。 (2)“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此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天空碧蓝,水色清明,波平如镜,此为静景。水中游鱼,时跃江面,白鹭点点,翔集沙洲,此为动景。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描绘了一幅清新明丽、生机盎然的江景图。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解析】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这是动态描写,写出了鱼儿在水中的游动,时而跳跃到江面,时而潜藏到水底;“水天清,影湛波平”写出水平浪静,天空碧蓝的静态之感,这属于动静结合,抒发出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 【诗意】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人送朱樱 杜 甫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①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②,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注】 ①“写”同“泻”,言用水漂洗,这里指将樱桃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②门下省,杜甫当年任左拾遗,属门下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西蜀樱桃也自红”的“自”精妙传神,写出西蜀樱桃应季而红,却无人欣赏的落寞,与“映阶碧草自春色”有异曲同工之妙。 B.“野人相赠满筠笼”,野人,指村农;筠笼,竹篮。村农以“满”篮鲜果“相赠”,足见诗人与邻里相处欢洽。 C.全诗可分三层:前两联写“今日”,第三联忆“昨日”,第四联回到“今日”;引起第三联诗人回忆的,是“野人送朱樱”这一小小事件。 D.这首诗以“朱樱”为描写对象,采用今昔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供职门下省时的生活细节的深情忆念,拓宽了生活层面,增添了感情厚度。 【解析】 A项,“自”理解错误,成都的樱桃每到春天也同北方一样自然地垂下鲜“红”的果实,是喜悦。 (2)“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有人评价此联“门下省、大明宫”两个专有名词的使用,点铁成金,意蕴丰富。试结合此联与尾联诗意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这一联是在小小樱桃基础上引发的回忆:诗人当时在门下省任职,在门下省内接受樱桃之赐,退朝时分,徐徐擎出大明宫门。“门下”“大明”两个专有名词既表现了时间、空间的纵深感,也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给人以堂皇之感,(2分)与“赐沾擎出”两个动词连用,不动声色地写出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戴(2分);对比尾联,衬托出诗人今日如蓬草般漂泊天涯的无奈。(2分) 【解析】 诗人用“门下”“大明”两个专有名词不动声色地写出了对皇恩的感戴。专有名词在诗中给人的联想是很少的,但此处却给人堂皇之感,“门下”表现了空间的纵深,“大明”渲染出庄严辉煌的气势,两个实打实的名词被诗人巧妙地虚化了。此联“门下”“大明”与尾联中“新任转蓬”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意】 西蜀的樱桃原来也是这般鲜红啊,乡野之人送我满满一竹笼。熟得很透啊,几番细心地移放却还是把它弄破了,令人惊讶的是上万颗樱桃竟然如此圆得匀称而相同。回想当年在门下省供职时,曾经蒙受皇帝恩赐的樱桃,退朝时双手把它擎出大明宫。唉!金盘玉箸早已相隔遥远,今日尝新之时,我已漂泊天涯如同转蓬。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柳长句 杜 牧 日落水流西复东,春光不尽柳何穷。 巫娥①庙里低含雨,宋玉②宅前斜带风。 不嫌③榆荚共争翠,深与桃花④相映红。 灞上汉南千万树,几人游宦别离中。 【注】 ①巫娥,指巫山神女,亦泛指美女。②宋玉,战国楚国人,是楚国继屈原之后的第二大诗人。仕途坎坷,政治上终不得志。③不嫌,一作“莫将”。④与桃花,一作“感杏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首联引兴托喻,借景抒情,写“落日”“流水”“春光”“柳树”,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 B.颈联两句,色彩艳丽,“翠”和“红”是春天常见的颜色,突出了春天的蓬勃生机。 C.尾联借柳伤别,新春柳绿,在游宦的别离中抒发对家人的依依不舍,抒情真切、自然。 D.诗的前六句写景,写柳树的婀娜多姿,柳在榆荚、桃花映衬下的妖娆,景中融情。 【解析】 A项,“营造了令人伤感的氛围”不恰当,写“落日”“流水”意在突出时光的流逝,写“春光”“柳树”意在突出春景之胜。 (2)本诗的颔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含”“带”写出柳树的动态美感,突出诗人的喜爱情怀。②“巫娥”“宋玉”运用典故,展现出美好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突出坚贞不屈的品质。 【解析】 “巫娥庙里低含雨,宋玉宅前斜带风。”颔联这两句主要是写景,其中的“含”“带”二字写柳因雨重而低垂,因风拂而斜飘,突出柳树的动态美,表达了诗人对柳的喜爱。结合下面的注释可知,这两句运用了用典的手法,借用“巫娥”“宋玉”的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诗人以“巫娥”来象征自己美好高洁的情趣;诗人以宋玉自比,表达了虽怀才不遇宦途失意而仍矢志不渝的操守。 【诗意】 斜阳晚照中,水流向西复向东;不尽的春光里,翠柳又无穷。 柳在巫娥庙因含雨而低垂,又在宋玉宅前因风拂而斜飘。 柳不和榆荚树争绿斗翠,却在桃花林中映绿衬红。 在灞上和江南不知有几千万棵,又有多少人因游宦而在别离之中。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 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D.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解析】 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 (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 ①被贬后的失意。②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③有知己的安慰。④对施展才华的渴望。⑤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解析】 结合“濩落”一词注释,可知被贬后的失意。“濩落唯心在”突出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努力保持淡定、豁达的心境;结合“平生有己知”可知,诗人沦落失意却不改初心,以人生幸得知己来宽慰自己,表达了对友人的感谢之情和内心的安慰之情;“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突显出诗人在深夜时高唱商歌,却无人倾听,表明他既渴望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又有难遇良主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 【诗意】 我当年被贬他乡的时候尚且还年轻,刚刚归来故乡之时两鬓已经斑白。我的门庭来人已经稀落,以前服侍我的老部下都已经离去,屋子里幽静安定,这种情况正是我这老僧所期待的。我没有看到屋中有蜘蛛聚集的吉祥的迹象,而我的身体却频频被这佝偻病所欺扰。针尖已经不再锋利,却还没有出口袋,天气十分严寒,即使邹衍吹律也不能“暖气寒谷”。我沦落失意但内心仍在,一生中也有几个知己。在夜深之后唱起商歌,听的人又会有谁呢?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 [明]高启 重臣分陕去台端,宾从威仪尽汉官。 四塞河山归版籍,百年父老见衣冠。 函关月落听鸡度,华岳云开立马看。 知尔西行定回首,如今江左是长安。 【注】 这首诗作于明朝立国第二年(1369年)。当时,御史中丞汪广洋出任陕西参政,高启的朋友左司郎中沈某同行。《后汉书·光武帝纪》:更始帝将北都洛阳,以光武帝为司隶校尉,三辅吏士见光武僚属,皆喜不自胜,老吏或垂泪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此处代指明朝都城南京。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台端指御史台。首联写汪广洋身兼重任,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行之人都是一时俊彦。 B.四塞指四方。颔联写天下已归入大明版图,长期遭受异族统治的人民又见到汉官的服饰。 C.江左指江东。尾联写沈左司在西行途中一定会回望都城,其中暗寓着对朋友的赞扬之意。 D.这是一首送别诗,却摆脱了送别诗的一般格调,全诗用典贴切,气魄宏大,堂皇整饬。 【解析】 B项,“四塞”指国境四周的天险屏障,形容地势险要。“天下”应为“陕西”。 (2)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对朋友旅途顺利、广受欢迎的祝愿。诗人想象朋友一行必将从容度过函谷关,受到陕西父老的热情欢迎,而不会像孟尝君一样狼狈。 对朋友出外为官、心念国君的赞扬。尾联写朋友西行之时回望江左,委婉赞扬了朋友把国君挂在心上。 对明朝全国统一、和平安定的喜悦。诗人写四塞之地归入大明版图,陕西父老重见汉官威仪,表现了对江山一统的强烈喜悦。 【解析】 首句既称赞了汪广洋等人即将出发的浩大声势,又切合明朝乱后新建的局势。颔联歌颂刚刚建立的明王朝。四塞,指陕西四面都是关隘,自古称四塞之地。如今已归入大明的版图。在元蒙统治下百年之久的人民终于又见到了自己汉人官员的服饰。颈联写汪广洋此去一定会受到热情的欢迎,不像孟尝君当年靠鸡鸣狗盗之徒骗开城门才得以逃出。当他们从容渡过函谷关,驻马华山,遥望天空,乌云散去,心胸是何等开朗。尾联写一行此去的终点是长安,而时代已经改变,当今明王朝的首都是南京,所以沈左司在长安定会回望江左,委婉地称赞了他的朋友为官在外而时刻把君王挂在心上。 【诗意】 御史中丞离开京都赴任陕西,宾客随众仪表庄重都是汉官。四塞河山尽纳入我大明版籍,中原父老百年后又见汉衣冠。月落鸡鸣自可从容出函谷关,太华顶上立马遥望白云飘散。料到您此次西行一定常回首,如今长江南岸就是国都长安。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注】 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迟缓。江国:水乡。看看:转眼之间。尝面:品尝新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描写“岸”,突出了岸的“绿”。 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盎然意趣。 C.下片由对水乡风光的描写转入对水乡农事的描写,首句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 D.“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景象:高地的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变得便宜,农桑丰收在望。 【解析】 C项,“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分析不当,词中的“寒”是写实,指水冷。本词表现的是对农家生活的满足感,所以并不心寒。 (2)词的上片是怎样描绘“水乡春景图”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答案】 以水为背景。这幅画水面上涨,面积也大。以动衬静,动静结合。鹅儿嬉戏,微风吹拂,画舫迟缓,舟行塔移,与充满生机的碧水绿岸相得益彰。以绿为主色。水岸芳草黄中透绿,绿满两岸。 【解析】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重点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 【词意】 春来,绿水新涨一篙深,盈盈地涨平了水面。水边芳草如茵,鹅儿的脚丫蹒跚,鲜嫩的草色,在微风习习吹拂里,染绿了河塘堤岸。画船轻缓移动,绕着九曲水湾游转,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很近,却又像启船时一样遥远。 江南水乡,春寒迟迟农事也晚。村北,村南,谷雨时节开犁破土,将田耕种遍。春麦已秀穗随风起伏连冈成片,山冈上桑树茂盛,桑叶卖家很贱,转眼就可以,品尝新面,收取新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