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铁人中学高一年级 期中考试语文科试题 答题时间:150 分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必要手段,既是人的生存生活之 本,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马克思提出的“劳动创造了人”成为大众常识,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学会生存”成为国际共识。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社会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技能,着重培养自食其力的本领、尊重劳动人 民的情感和劳动创造的精神。 显然,劳动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运用知识技能获得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教育实践,可以 培养青少年尊重劳动、劳动人民和劳动成果的意识,培养为自我服务的技能以及认真、负责、 创造性地对待劳动的态度,培养合作劳动和独立劳动的能力。劳动教育要帮助青少年正确评 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社会百业分工和个人职业倾向,明白劳动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 低贵贱之分,任何职业都有意义,都很光荣。 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教育属于一种高级的社会实践,是了解与服务社会不可缺少的教 育活动,是强国富民的大事。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等, 主要解决认识深化、知行统一问题,单纯的职业技术教育侧重技能培养,都不属于劳动教育 的范畴。 劳动是生活的第一需要,各国都非常重视青少年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社会主 义国家,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的含义,就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体 脑结合、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劳动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的重要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贯通,在劳动教育中发现五育、渗透五育、落实五育,在五 育中认识劳育、把握劳育、实现劳育。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它关系到青 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 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 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问题;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载体价值,五育并举,发挥协同育人 - 2 - 的作用。 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劳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要看到, 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宝贵基因,重视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光荣传统,培养时代新人 对劳动教育的要求极为迫切。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时代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 形态发生重大变革,会对劳动教育产生影响和冲击。要构建科学实用的现代劳动教育体系, 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既培养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也培养大国工匠,还培养创 造发明的科学大师,形成崇尚劳动创造的社会风气,从简单体力劳动引向创新创造复杂劳动, 加快教育强国和制造业强国建设。 (摘编自曾天山《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落实机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创造了人”是说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类可持续发展要靠劳动教育完 成。 B. 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不属于劳动教育范畴。 C. 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贯通,在劳育中发现、渗透、落实五育,这体现了劳育的独特价值。 D. 劳动教育通过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最终使整个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创造的风气。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明劳动和劳动教育概念内涵的目的是为后文写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张本。 B. 在论述劳育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前,文章论述了劳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C. 在阐述劳动教育的特殊价值时,文章从五育辩证关系的角度进行论证,说理明白。 D. 文章讨论了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落实机制,同时指出劳动教育在目前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劳动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体力和脑力劳动,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 B. 劳动和教育结合能帮助青少年正确评价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能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C. 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教育被赋予特殊含义,社会主义教育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 D. 开展劳动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 3 -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正确选项。 A 项,“‘劳动创造了人’是说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偷换概念,原文第一段的表 述是“从普遍意义看,劳动是……根本动力”;“人类可持续发展要靠劳动教育完成”曲解 文意,原文第一段只说“劳动教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B 项,“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培养和知识学习、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不属于劳动教育范畴” 错,原文第三段的表述是“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学习……都不属于劳动教育的范畴”。 C 项,“这体现了劳育的独特价值”错,原文第五段说“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独特价 值,它关系到青少年劳动素养的培养,这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这才是“劳育的独特价 值”。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 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A 项,“目的是为后文写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张本”错,文章第五段旨在论述劳育的特 殊价值,并未体现“劳育是五育中最根本的教育”。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D 项,“根本原因是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大变革”错,原文第六段说“一方面要 看到……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看到……”,可见“传统生活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重大变 革”只是“开展劳动教育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原因之一。 故选 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 (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 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 - 4 - 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 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6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由于相关企业对爱立信在中国知识产权许可业务的投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启 动了对爱立信相关许可业务的调查。5G 时代即将到来,对于手机厂商来说,如果不能早点解 决专利收费标准的问题,日后将需要花费更多资金在专利费上。 面对未来市场,数以亿计的 5G 手机出厂,高通已经公布了巨额的专利使用费,爱立信也 公布了专利收费标准。华为因为在 5G 领域也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也将会公布自己的收费方案。 华为相关人士表示,华为 5G 专利售前费用不按整机收费,而且华为重申不敲诈社会与厂商, 价格非常透明,比过去的 4G 专利授权费用更低。数据显示,华为已在全球范围签署了 30 多 个 5G 商用合同。 专家指出,爱立信、高通等不会只谈 5G 专利,5G 是在 2G、3G、4G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每一代都需要用前一代的技术,也就是说高通、爱立信、诺基亚等在收取费用时会称,5G 也 用了第一代通信技术 2G 的基础性专利,需要交专利费。5G 时代这些专利都存在,尽管中国厂 商的话语权上升了,但是专利费该上交的还是要上交。 (摘编自石飞月《爱立信被调查,电信设备商的垄断反噬》,《北京商报》2019 年 4 月 15 日) 材料二: 随着 5G 网络的研发,目前华为已经在全球获得了超过 30 个订单,所建的基站已经超过 了 2.5 万个。目前的华为正在积极和国内的运营商寻求合作,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5G 服务。 目前华为在 5G 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夸赞。美国有专家说,如果美 国将华为拒之门外,那么美国的 5G 网络将会落后于中国。华为对于自己的 5G 技术十分自信, 目前华为本着造福全球的态度,将自身的技术廉价提供给各个国家。毕竟在价格方面,华为 要比诺基亚、索爱以及三星的便宜许多,而且速度更快,技术更好。不少发达国家为了能够 让自己的国民用上更好的网络服务,现在不得不开始考虑要和华为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当然 5G 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也还在继续,目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还没有正式大规模地接入 5G。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老大哥,华为要想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还需要不 断突破自我,研发出更先进的技术。 - 5 - (摘编自《华为 5G 又一次被认可》,搜狐网 2019 年 2 月 13 日) 材料三: 2017 年、2018 年移动基站全球份额比较表 电信设备供应商 2017 年 2018 年 爱立信(瑞典) 26.6% 29.0% 华为(中国) 27.9% 26.0% 诺基亚(芬兰) 23.3% 23.4% ZTE 中兴(中国) 13.0% 11.7% 三星电子(韩国) 3.2% 5.0% 材料四: 日媒称,日本将与欧洲联手,面向未来通信标准“后 5G”启动共同研究。在 5G 领域,中 国等国大幅领先,日本力争通过“后 5G”技术实现反攻。研究团队在德国进行的预备试验中, 尝试使用 70 GHz 和 240 GHz 带宽的电波进行通信。而目前面临的课题是通信区域变小。电波 频率越高越接近光的性质,电波难以到达远处。因此将需要更多的基站。基站之间将不使用 光纤,而是使用研究团队开发的无线通信来接连,以降低成本。预计“后 5G”技术将在 2030 年推向实用化。报道称,在超高速无线通信系统、新一代通信标准 5G 领域,全球通信设备巨 头掌握着主导权。从移动基站 2017 年的全球市场份额来看,中国的华为高居首位。日本企业 方面,目前在 5G 技术开发方面落后于人。 研究开发的关键在于电波的高频率化。这对于提高通信速度和确保电波带宽来说不可或 缺。日本企业在高频率电子零部件领域握有很高的市场份额。川西教授表示“为对抗全球企 业,有必要从现在开始面向‘后 5G’时代推进研究”,将发挥日本的强项,力争借助“后 5G” 技术实现逆袭。 (摘编自《日本欲联手欧洲靠“后 5G”技术逆袭》,《参考消息》2019 年 4 月 15 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 - A. 面对未来时代的 5G 市场,全球通信设备巨头掌握了专利,拥有主导权,导致全球范围内 的手机厂商将在专利使用费上支付大量的资金。 B. 在 5G 领域,华为在价格、速度、技术方面都优于诺基亚、索爱、三星等,能让许多国家 用上更好的网络服务,因而得到国内外媒体的夸赞。 C. 针对 5G 技术开发方面落后于人的状况,日本企业将发挥自己的强项,与欧洲联手共同研 究,力争借助“后 5G”技术实现逆袭,以此来对抗全球企业。 D. 作为国内通信行业的老大哥,华为对于自己的 5G 技术十分自信,已经在国内布设了大量 基站,下一步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发展 5G 服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G 网络的研发、普及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还没有正式大 规模地使用,全球通信设备的研发竞争正在愈演愈烈。 B. 华为在 5G 领域的竞争中大幅领先,2017 年全球移动基站市场份额中以 27.9%位居首位, 华为 5G 手机也就完全摆脱了支付专利收费的成本压力。 C. 考虑到 5G 市场潜力巨大,一方面电信设备商加大研发力度,获取巨额专利使用费,另一 方面手机厂商希望早点解决专利收费标准的问题以降低成本。 D. 材料二和材料四中,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华为 5G 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非常关注,认为 华为在 5G 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答案】4. D 5. B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 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 D 项,“已经在国内布设了大量基站”属于无中生有。还有“下一步力图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和 发展 5G 服务。”表述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第一段,原文为“随着 5G 网络的研发,目前华 为已经在全球获得了超过 30 个订单,所建的基站已经超过了 2.5 万个。目前的华为正在积极 和国内的运营商寻求合作,力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5G 服务”。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 7 - 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 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 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B 项,“大幅领先”和“完全摆脱了专利费”等表述分析不当,“完全摆脱”一说过于绝对化, 原文说“5G 也用了第一代通信技术 2G 的基础性专利,需要交专利费。5G 时代这些专利都存 在,尽管中国厂商的话语权上升了,但是专利费该上交的还是要上交”。 故选 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 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 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 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 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乡的胃 ——秋风中的张翰事件 向以鲜 ①我们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会发现:数百年前或更为久远的时候,一次极为 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为渴望而带来的轻微痉挛,这比蝴蝶翅膀的煽动更为微妙的颤栗,也会 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溅起无数灵感的风浪。比如东晋时代的张翰,他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他 的一个偶然的梦想和叹息,竟在他之后的千百年来的漫长时间里,得到了强烈的回响:几种 简单的江南菜肴和秋风中的淡薄情绪,便构成了一个极具象征色彩的历史事件,而且这个事 - 8 - 件是如此拥有动人的生命力,几乎是带着一种永不衰竭的力量。 ②张翰才思清俊,写得一手好文章,但是张翰像大多数魏晋名流一样,性格放任不拘, 他偶然遇上了一个叫贺循的会稽人,便与他一起到了洛阳,张翰以其出众的才情很快得到齐 王冏的赏识,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这时的齐王势力如日中天,张翰亦可谓春风得意。但是张 翰却对老乡顾荣(彦先)说了这样一番话: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在这种时候,一个人名声 越大,他的风险也就越大,那时你想隐退也来不及了,我本来就是一个山林间的人,我已厌 倦了官场生活,希望彦先也要三思啊。顾荣执其手,怆然说道:我多想和你一起去采南山蕨, 饮三江水啊! ③张翰把自己的心思对知心友人顾荣说了之后,抬头向南望去,天空一片渺茫之色,飒 飒的秋风吹了过来。张翰心中一动:秋天来了,故乡吴中的菰菜、莼莱和鲈鱼早该成熟了吧? 用它们来烹饪的菰米饭、莼莱羹和鲈鱼脍,是多么鲜美啊!张翰似乎突然领悟到了某种人生 真谛,感叹地说道:人生最重要的是要适志,自由地生活,怎么能为了区区功名而远离故乡 呢?于是张翰当机立断:回家。 ④不久发生政治巨变,权倾一世的齐王下了台,这时人们才认识到张翰的隐退是有先见 之明的。但是也有人问张翰,你这样任心自适,不求当世,难道你一点也不为自己身后留名 着想吗?张翰答道:要身后之名还不如要身前一杯酒呢!张翰事件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秋 风、菰饭、莼羹、鲈鱼脍、思乡、适志、见机。这几个基本词汇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是 巨大且绵远的。这几个看似平常的词语,因为张翰事件而慢慢显示出神秘的光芒。 ⑤宋代的王贽在途经张翰老家吴江时写了这样一首诗:“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 有余。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鲈鱼。”谓翰度时不可为,故飘然远去,实非为鲈也。 如此说来,张翰见秋风起而想念家乡美味,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到了苏东坡那里,东坡对 此则另有一番诠释:“浮世功名食与眠,季鹰真得水中仙。不须更说知机早,只为莼鲈也自 贤。”苏东坡认为张翰是一个较为彻底的看透浮世之人,就算他不是因知机而退隐,即使仅 仅为了莼鲈而弃官回家,这等洒脱与气度,也堪称大智者了。东坡把张翰的意境向上推了一 层。 ⑥如果仅仅是美食家的选择,那么张翰对中国文人的影响是断不会如此深远的。因此张 翰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怀乡。故乡对于一个人来说其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海德格尔说: 诗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们在考察张翰事件对后来者的影响之时,发现怀乡的力量 如同闪电,时时照亮孤独的异乡人黑暗的天空。唐代诗人唐彦谦在《客中感怀》中说:“托 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可怜今夜月,独照异乡人。”这月色中的孤寂情绪,以及在异乡对 - 9 - 莼菜的回味,可说是中国文人一种较为典型的思乡场景。 ⑦张翰事件的第三层含义则是见机与隐逸。这层含义可能是张翰事件中最为本质的层面。 人们对自身所处之世无法把握之时,他们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有远见的目光,因为风云 莫测的时代,可能随时潜伏着危险,恰如张翰所说的:乱世纷纷,祸难未已!在这样的时候, 远见和隐逸几乎是人们保全自己的最为安全的方法了。因此张翰所渴望的几种江南菜肴,后 来渐渐成为中国文人尤其是中国隐士的必备佳肴。如果要给中国隐士开一桌标准的菜谱的话, 那大概是离不了莼羹、鲈脍、菰饭的,当然也应有张翰好友顾荣所想往的南山蕨和三江水。 几种朴素的菜肴被赋予如此微妙的隐选的气质,我们再次品味之时,是否也有了异样的感觉? ⑧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 的情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 其相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如《满江红》中的“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汉宫春》中之“荻 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等。至于那首脍炙人口的《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 季鹰归未?”则把一个末路英雄的泪水与张翰的秋风之思交织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 心的悲剧力量。 ⑨张翰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这恰恰对应了法国诗人瓦雷里在《海 滨墓园》中所说的那种场景:起风了,只有试着活下去一条路。张翰和众多的中国文人所选 择的活路是:回家隐居。人尚未动身,怀乡的胃却早已启程。 (有删节) 6. 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五段,王贽认为张翰归隐不是为了口食之娱,而是他能审时度势;苏轼则认为张翰归隐 是真正看透了浮世。 B. 作者先略写了张翰事件的来龙去脉,为下文一层层剖析张翰事件的含义与影响作铺垫,结 尾照应题目及开篇,文章结构严谨。 C. 这篇文章有学者式的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识见深远;有诗人般的语言,行文生动,风格 典雅。 D. 这是一篇文化散文,作者从张翰因怀念家乡的菜肴而归隐的事件写起,进而深入挖掘,揭 示出张翰事件的深层意义。 7. 文中画线句子表达独特,请简要赏析。 8. 结合全文分析,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的深远影响有哪些。 【答案】6. B 7. ①比喻:用长河来比喻历史,用风浪比喻灵感,语言生动形象。②比较: - 10 - 用感喟和痉挛与蝴蝶翅膀的扇动相比较,说明颤栗的微妙。③用典:用“蝴蝶效应”的典故 写出了张翰事件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8. ①体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怀乡情感,孤独的异乡人时时怀有乡愁,家乡美味的吸引力其实 是乡愁的体现;②体现中国文人的见机与隐逸,当对所处之世无法把握时,他们会选择辞官 和归隐,这成为他们保全自己的最安全的方法;③引起文人的共鸣,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 力量。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如辛弃疾就深受张翰事件的影响,在许 多诗词里运用了这一典故。 【解析】 【6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 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 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 项,“作者先略写了张翰事件的来龙去脉”错误,不是略写,是详细写了张翰事件,前四段 都是张翰事件。 故选 B。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 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 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也会在文学历史长河中溅起无数灵感的风浪”,运用比喻手法,用长河来比喻历史,用风 浪比喻灵感,语言生动形象;“一次极为低沉的感喟或胃部因为渴望而带来的轻微痉挛,这 比蝴蝶翅膀的煽动更为微妙的颤栗”,运用比较手法,用感喟和痉挛与蝴蝶翅膀的扇动相比 较,说明颤栗的微妙;(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 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它是一种混沌现象,说明了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 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证实了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用“蝴蝶效应”的 典故写出了张翰事件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 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 - 11 - 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张翰事件的第二层含义则是:怀乡。故乡对于一个 人来说其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海德格尔说:诗人就是走在回家路上的孩子。我们在考察张 翰事件对后来者的影响之时,发现怀乡的力量如同闪电,时时照亮孤独的异乡人黑暗的天 空”,可知体现了中国文人典型的怀乡情感,孤独的异乡人时时怀有乡愁,家乡美味的吸引 力其实是乡愁的体现;“张翰事件的第三层含义则是见机与隐逸。这层含义可能是张翰事件 中最为本质的层面。人们对自身所处之世无法把握之时,他们活下去的重要方式就是要有远 见的目光,因为风云莫测的时代,可能随时潜伏着危险”,可知体现中国文人的见机与隐逸, 当对所处之世无法把握时,他们会选择辞官和归隐,这成为他们保全自己的最安全的方法; “在研究张翰事件对中国文人所产生的影响时,我们发现:许多慷慨悲歌之士,对张翰的情 思都情有独钟,最著名的可能是要数宋代的大词人辛弃疾了。他在词中多次写到张翰及其相 关的秋风莼鲈等事”,可知引起文人的共鸣,能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许多慷慨悲歌之 士对张翰的情思都情有独钟,如辛弃疾就深受张翰事件的影响,在许多诗词里运用了这一典 故。 【点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 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 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 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 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42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2 分) ①范晔字蔚宗,顺阳人,车骑将军泰少子也。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 晓音律。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高祖相国掾.,彭城王义康冠军参军,随府转右军参军,入 补尚书外兵郎,出为荆州别驾从事史。寻召为秘书丞,父忧..去职。服终,为征南大将军檀道 济司马,领新蔡太守。 ②元嘉元年冬,彭城太妃薨.,将葬,祖夕..,僚故并集东府。晔弟广渊,时为司徒祭酒, 其日在直.。晔与司徒左西属王深宿广渊许,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义康大怒,左迁 晔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寻迁左卫将军,太子詹事。 ③晔不满七尺,肥黑,秃眉须。善弹琵琶,能为新声,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 不晓,终不肯为上弹。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 12 - ④后以图主不轨入狱。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狱 吏因戏之日:“外传詹事或当长系。”晔闻之惊喜,狱吏笑之曰:“詹事尝共畴.事时,无不 攘袂瞋目。及在西池射堂上,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而今扰攘纷纭,畏死乃尔。设令 今时赐以性命,人臣图主,何颜可以生存。”晔谓卫狱将曰:“惜哉!薶如此人。”将曰: “不忠之人,亦何足惜。”晔曰:“大将言是也。” ⑤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曰:“于史书,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余 博赡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晔《自序》并实,故存之。 ⑥晔少时,兄晏尝云:“此儿进利,终破.门户。”终如晏言。 (节选改编自《宋书·范晔传》) 9. 下列加点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年十七,州辟主簿,不就. 就.:接近 B. 时为司徒祭酒,其日在直. 直.:值班 C. 詹事尝共畴.事时 畴.:筹划 D. 此儿进利,终破.门户 破.:败坏 10.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B.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C.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D. 上尝宴饮/欢适谓晔曰/我欲歌卿/可弹/晔乃奉旨/上歌既毕/晔亦止弦。 1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掾,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职官员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史。~吏。~属。~佐。“相 国掾”就是指辅佐相国的属员。 B. 父忧去职,父忧是指父亲去世,类似的还有“丁父忧”“父艰”“失怙”等说法。古代父 母去世,都要遵循服丧三年的守丧制度。 C.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不禄”,士死曰“卒”,庶 人(平民)死曰“死”。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 的死曰“卒”。 D. 祖夕,古文中“祖”出行时祭祀路神,祖夕既指出殡前一天晚上。在古代,祭祀制度是国 家典章制度之一。就像现代的宪法一样,是一个国家和地方基本的礼法制度。 12. 根据原文的内容,以下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3 - A. 范晔爱好广泛,在多方面有所成就。范晔爱读书,广泛阅读经史书籍,他很会做文章,能 写隶书,熟悉音乐。 B. 范晔生性洒脱,不拘礼节。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即将下葬,发丧的那天晚上,竟然 随性地喝酒吃肉。 C. 范晔不畏权贵,任性而为。他擅长琵琶,却不愿为皇帝演奏。直至皇帝直言请求,他才勉 强答应。 D. 范晔为人谦和,懂得反思。他认为在创作史书方面,班固的《汉书》十分优秀,无人能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欲闻之,屡讽以微旨,晔伪若不晓,终不肯为上弹。 ②晔本意谓入狱便死,而上穷治其狱,遂经二旬,晔更有生望。 【答案】9. A 10. C 11. C 12. D 13. ①(皇帝)想听他的演奏,并且用含蓄的方式暗示他,范晔假装不明白,始终不肯为宋 文帝弹奏。 ②范晔开始时的想法以为一到监狱就会被处死,但是宋文帝要把他们的案子追查到底,于是 用了二十几天,范晔又觉得自己还有可能活着。 【解析】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 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 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 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A 项,就:就任、就职,不是“接近”。句意:十七岁时,本州选他当主簿,范晔没接受。 故选 A。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 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 核对一遍。 句子的翻译是:一次宋文帝宴请大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为我弹琴吧!”范晔于是 按宋文帝的话办了。宋文帝的歌刚一唱完,范晔立刻停止弹奏。“欢适”欢乐惬意,是“宴 - 14 - 饮”的情况,与上句联系密切,其后断开,排除 AD;“卿”与“可弹”是主谓短语,“上歌 既毕”也是主谓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 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 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 项,“大夫死为‘不禄’,士死曰‘卒’”错误,大夫死为“卒”,士死曰“不禄”。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 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此类题目的误区有:事件张冠 李戴、时间地点迁移、曲解实虚词等。 D 项,“他认为在创作史书方面,班固的《汉书》十分优秀,无人能比”错误,原文“余博赡 不及之,整理未必愧也”指自己在整理逻辑方面比《汉书》强。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 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屡讽以微旨”,状语后置;“讽”,暗示;“伪”,假装;“晓”,明白。 (2)穷”,穷尽;“治”,审理;“狱”,案件;“旬”,十日。 【点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 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 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 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翻译: 范晔字蔚宗,顺阳人,是车骑将军范泰的小儿子。范晔小时候就爱读书,广泛阅读经史 - 15 - 书籍,他很会做文章,能写隶书,熟悉音乐。十七岁时,本州选他当主簿,范晔没接受。初 任宋武帝刘裕的相国掾、彭城王刘义康的冠军将军之职,又随其所在府署转任右军参军,后 到京城补任尚书外兵郎,再外出任荆州别驾从事史。不久范晔又被调回任秘书丞,因父亲去 世他离职,三年孝服期满,出仕任征南大将军檀道济的司马,兼领新蔡太守的职位。 元嘉元年(424 年)冬天,彭城王刘义康的母亲王太妃去世,即将下葬,发丧的那天晚上, 政府部门的官员都集中在东府中。范晔的弟弟范广渊,当时是司徒府祭酒,当天轮到他值班。 范晔和司徒左西属王深住在范广渊处,半夜喝酒吃肉,打开北边的窗子欣赏挽歌并把这当成 一件快乐的事。刘义康听了大怒,就贬他去宣城当太守。范晔在那里很不得志,于是整理各 家关于后汉的史籍自己编成《后汉书》。 范晔身高不满七尺,又胖又黑,眉毛和胡须都很稀少。他很会弹琵琶,而且能作新曲, 宋文帝几次想听他的演奏,并且多次暗示他这样做,范晔假装不知道,始终不肯为宋文帝弹 奏。一次宋文帝宴请大臣,对范晔说:“我想唱歌,你为我弹琴吧!”范晔于是按宋文帝的 话办了。宋文帝的歌刚一唱完,范晔立刻停止弹奏。 后来因为谋害皇上而被捕入狱。范晔开始时的想法以为一到监狱就会被处死,但是宋文 帝要把他们的案子追查到底,于是用了二十几天,范晔突然觉得自己还有可能活着。狱吏于 是跟他开玩笑说:“外面传闻说詹事你有可能被长期关起来。”狱吏先讽刺他说:“詹事你 先前共同筹划这件事时,举手叫喊,昂头瞪眼。在西池射堂上,你骑在马上扬扬得意,以为 自己是当世最了不起的英雄。现在却纷纷纭纭,怕死到这种地步。即使现在允许你活下去, 做臣子的谋害皇上,又有什么脸面活着。”范华对卫浴将说:“我就这么死了太可惜了。” 卫狱将说:“不忠诚的人,有什么可惜的。”范晔说:“你说的有道理。” 在监狱里给诸位外甥侄子写信来自序说到:关于史书,班固一家最有名声,但是又比较 任性妄为没有条例,不能够条分缕析。我在文章渊博方面比不上他,但是在逻辑条例方面却 不在他之下。范晔的《自序》都是真话,所以保存了下来。 范晔年少时,他的哥哥范晏经常说:“这个孩子急功近利,终究会败坏我们的家族”最 后果然像范晏所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5 分) 1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 16 -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A. 灞桥是别离的象征,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 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 B. 词中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 在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 C. “离思满蘅皋”,是用比拟的手法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一曲《阳关》”两句,转 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 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D. 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衰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 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 项,“是用比拟的手法形容离愁之多”错,“离思满蘅皋”的意思是“离别的忧思如蘅草铺 满江岸望不尽”,将离别的忧思比喻成蘅草,“满”字运用夸张,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并非运用比拟的手法。 故选 C。 【点睛】古诗词鉴赏客观题突破技巧: 1.认真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弄清楚要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 具体要素的关键词。 2.了解设错陷阱,避免落入圈套。古代诗词客观题往往考查的是考生对诗词基本内容、思想 情感、修辞手法、写作技巧、艺术风格等的理解能力,考查程度不深,但范围很广。如利用 考生知识缺陷,曲解诗词写作意图、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1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 17 -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 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 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A. 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 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 阔远的情致。 B. “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直接描 写。这种笔法,不但平添了曲折蕴藉的情致,而且加强了词境的空灵飞动。 C.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清澈见底,碧绿的山峰,倒 映江水中,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平静的山水画卷,这是对水色山光的静态描写。 D. 白头翁的形象,其实是东坡自身人格风貌的一种象征。全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既描写了浩阔雄壮、水天一色的自然风光,又在其中贯注了一种坦荡旷达的浩然之气,充分 体现了苏词雄奇奔放的特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 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 项,“想象式直接描写”错误,“长记平山堂上”五句,是记忆中情景,又是对眼前景象的 一种以虚托实的想象式侧面描写。 故选 B。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的题型,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 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 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 - 18 - 君泛仙槎①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②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槎(chá):木筏。②冥冥:深远而不明的样子。 16.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君”称朋友,以“仙”修饰朋友所乘之船,表现了词人对朋友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B. “后日相思”两句与柳永《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法相似, 都是说作者的思念之情将随着朋友到达远方,运用的是虚写手法。 C. “草草杯盘”表明作者没有精美饭食,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 D. 末句是想象朋友“政成”之后朝见天子时的样子,“衣袂翩翩”写出了他的踌躇满志。 17.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答案】16. C 17. ①惜别之情,相思之意。这是送别词,“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 将有的思念情怀。②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地角天涯”写路途遥远,“冥冥四月黄梅雨” 讲天气不好,这就暗示了朋友行程的艰辛,表现词人对朋友的牵挂。③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 词人希望朋友莫贪钱财,做一个受百姓爱戴的好官。④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希望朋友有良 好政绩,前程远大。(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16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 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 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 项,“未能招待好朋友,四字中隐隐有一种愧疚之感”错误,“草草杯盘”虽然字面上是指 粗劣而简略的酒肴,但字里行间并无愧疚之意。只是表明临别匆匆,无心吃喝,或只是对自 己准备的酒肴的自谦之语。 故选 C。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赏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善于抓住带感情色 彩的关键词语,还应该联系作者的生平遭遇及诗歌的创作背景来考虑,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要 “知人论世”。 本题可以通过对词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得出。这是一首送别词,“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 思”表达了与朋友分别的惜别之情,“后日相思”直接点明了别后将有的思念情怀。“地角 - 19 - 天涯路”“冥冥四月黄梅雨”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牵挂之情;“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 人,爱我如慈母”表达了对朋友的叮咛与劝诫之情;“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表达了对朋友的勉励与期望。答题时,指出表达的情感,结合具体诗句内容进行分析。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 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 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 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 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 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 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 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先后消灭了南燕、后燕、后秦等国,并 收复洛阳、长安等地,也是一个跟京口有关的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 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酒抒情,思接古今,感情沉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2)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3)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 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 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金戈铁马、尊、酹江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城,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城,两者的字面意 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 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 社会时,(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 20 -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 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 习惯。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 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 ,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 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 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 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 于被谣言蒙蔽。 B.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 谣言的再传播。 C.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 谣言的再传播。 D. 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 于被谣言蒙蔽。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 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 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 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2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大相径庭 相反相成 不胫而走 满城风雨 B. 天壤之别 相辅相成 来势汹汹 甚嚣尘上 C. 大相径庭 相辅相成 不胫而走 甚嚣尘上 D. 天壤之别 相反相成 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 【答案】19. C 20. D 21. B 【解析】 【19 题详解】 - 21 -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 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 被谣言蒙蔽。以上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导致主语残缺,将“如果” 和“受众”。二是语序不当,将“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和“被谣言蒙蔽”互换位置。故答案 选 C。 【2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 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 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 差。根据对上下文的理解和把握,上文是假设条件,所以填空内容应该以“就”造句,根据 后文说的是“媒介素养”,所以可以断定答案。故答案选 B。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能力。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大相 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天壤之别:天和地,一级在上,一级在下,比喻差别极大。 语境是指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相差极大,所以此处用“天壤之别”较为合适;相反相成:两 个看起来是相反的事物,实际上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 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辅相 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语境是指两种事物互相依托,所以此处用 “相辅相成”较为合适;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来势汹汹: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此处语境是指谣言来的气势猛烈,所以此处用“来势汹汹” 较为合适;满城风雨: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 广,到处议论纷纷。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 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此处语境指谣言的嚣张,所以此处用“甚嚣尘上”较为 合适。故答案选 B。 【点睛】辨析并修改病句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病句的典型例句,然后 结合病句病因的辨析不同类型病句的特点。常见的病句类型例如,成分残缺或赘余:是常见 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主语残缺,谓语残缺,中心语残缺,介词残缺,较典型的是介宾短语淹 没主语造成主语残缺,修饰语过长淹没中心词造成中心语残缺,结构较复杂造成介词残缺, 成分赘余典型的是前后的语意重复,答题是注意划分句子成分,找到残缺的对象。表意不明: 是常见的病句类型,主要有指代不明,划分不明,省略不明和词义内涵不明。句子中出现指 - 22 - 代性词语,看指代是否明确;查看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看是否能同时修饰后面的两个词语。 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表现为 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 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搭配不当: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主谓、动宾、主宾搭配 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等,较为典型的是一个词 语和后面或前面的两个词语配合,和其中的一个搭配不当、主宾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 22.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 18 日晚 7 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乙)您是著名民 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 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丁)敬请届时光临。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用语是否得体。主要看说话的对象、词语修饰的对象、说话的场合等等。 下面所给的材料是一份请柬,这是邀请对方指导,而句中却说“做出认真的指导”,提出“认 真”的要求,显然不得体,改为“提出宝贵的意见”。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3.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公布了对日、美、中三国 7 233 名高中生进行的调查结果,下面各项分 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问卷调查问题 回答 日本 美国 中国 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是 7.5% 57.2% 42.2% 觉得自己优秀 否 83.2% 11.2% 32.7% 学校里有能理解我的老师 是 52.7% 74.4% 62.3% 父母非常理解我 是 68.0% 82% 85% A. 日本学生普遍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 - 23 - B. 高中生大多觉得父母师长懂得自己 C. 美国学生充满自信,自我认同度高 D. 高中生不要妄自菲薄,要树立奋斗目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文转化能力。D 项的“要树立奋斗目标”,此说法在图表中没有依 据。 24.下列对“扬州 2500 年城庆”标志“扬州印”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标志上方以瘦西湖五亭桥作为扬州的象征,数字下方水波纹寓意丰富:城市依古邗沟而建, 运河水养育了扬州的历史和今天。 B. 标志以中国传统印章的造型呈现,古朴、厚重,具有古典美和历史感,印章大气,红色热 烈,喜庆气氛盎然。 C. 标志中的数字“2500”和下方水波纹构成一艘扬波起航的龙舟形状,寓意扬州承担着把悠 久的中华文化传布海外的伟大使命。 D. 标志中的数字“2500”被处理成了祥云纹,仿春秋瓦当上的“羊”纹,借喻吉祥之意,也 指明了扬州 2500 年的厚重历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的能力。解答徽标类的图文转换题,需要 深入分析图像、形状、颜色等各种元素及其组合后的内涵。因为在考题中颜色要素一般不作 为重要元素来考虑,所以应重点分析徽标的构成元素分别承载的含意,各元素及其组合后所 反映的主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元素承载了多种含意。 C 项,“意扬州承担着把悠久的中华文化传布海外的伟大使命”错误,“把中华文化传布海 外”与城庆主题不合,有夸大之嫌。作品以“扬州印”传统印章的整体造型呈现,具有古典 - 24 - 美和历史感,寓意扬州守信、团结、包容、向上的进取精神。整个 LOGO 采用了“中国红”, 一方面是印章的常用颜色,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喜庆大气、积极向上的城市精神。图的上方为 瘦西湖五亭桥,象征扬州,体现了扬州的地方文化特色;中间的数字“2500”被处理成卷云 纹,寓意城市依古邗沟而建,运河水养育了扬州的历史和今天。卷云纹是春秋瓦当上的“羊” 纹,借喻吉祥之意,且“羊”与扬州的“扬”同音,指明了扬州 2500 周年的厚重历史。 故选 C。 【点睛】徽标,即徽记、标志,它言简意赅,高度凝练,意蕴丰富。一般是为某一组织、行 业、机构、活动而专门设计,通过图像、形状颜色等多种元素的组合,表现该组织、行业、 机构、活动的纲领、宗旨、理念、目标等,甚至带有宣传和鼓动性质。 四、作文(60 分) 2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居家办公、躺在床上上课”可能是不少人的梦想,但真正实现了,人们却发现,事实 和想象的效果相距甚远。一边上网课一边打游戏,只想要回复微信却再放不下手机,打开电 脑查找学习资料,却被精彩的网页吸引,思路跑了很远…… 看了上面的话,你有哪些思考和看法,请选好角度作文。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宅当有为 宅在家时,你会做什么?2 月 3 日,微信名为“时间主人”的一个人晒出了自己因疫情而 居家隔离 1 周来的收获清单:读书 43.6 小时、书法练习 16.4 小时、力量训练 10.5 小时。在 一台跑步机上挥汗如雨的照片下方,“时间主人”勉励自己并告诉大家:“宅着,但别让时 光虚度。” 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时间因为某种原因而宅着。足不出户的日子里,有的人过得充 实而有意义:加紧学习、刻苦锻炼、弥补亲情……而有的人过得颓废而无聊:睡懒觉、打游 戏、追网剧,劝他做点有意义的事,他还振振有词:“难得闲着,还不让人歇几天?” 宅家时选择忙还是闲、干还是躺?属于个人选择,但哪个更有意义,答案不言自明。宅 着的时候,让平日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当怠惰懒散一旦成为习 惯,人很容易陷入舒适的陷阱 ,从而丧失进取的斗志。正如一名居家隔离的干部所说,隔离 观察是组织关爱,人员隔离但工作不能隔离,隔离期间也应利用电话、网络等干好工作。 去年 10 月 20 日,在武汉军运会军事特色项目军事五项 500 米障碍跑比赛中,我国选手 - 25 - 潘玉程以 2 分 09 秒 05 的成绩打破该项目男子世界纪录,并成为该项目第一个跑进 2 分 10 秒 的运动员。对于潘玉程的成功,他的领导曾这样告诉记者,这更多得益于他的自律和自强, 有段日子阴雨不停,大家都宅起来了,可他不一样,训练时间、内容不变,只是挪到了室内, “他夺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把宅着的日子用好了”。 “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时间,虽无声无息,无相无形,却关 系着事业成败。时间只负责流动,不负责成长。“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 之九。”一个人能有多大出息,关键看你怎样对待自己的独处时间。谁让时间更有价值,时 间也会让他更有价值。 我们都知道宋朝文学家苏轼的文章很厉害。为什么厉害,宋人陈鹄在《东坡抄书》中记 载的这个故事,或许是一个答案。书中写到,政闲的日子苏轼反而很忙。一次苏轼读《汉书》, 他连抄三遍,直到全部背诵,无一字差错。陈鹄感叹:“东坡尚如此,中人之性,可不勤读 书耶?”由此可见,苏轼文章厉害,是因为他把空闲时间利用得厉害。 李大钊说:“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 珍惜生命,就应珍惜时间,尤其是珍惜宅着时的时间。因为这段日子里,谁对时间越吝啬, 时间对谁越慷慨,谁的生命也越精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 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 材料及命题意图。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 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 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材料中写事实和想象的效果相距甚远,现实中缺乏自律自 强的种种现象,引发对居家独处如何学习、工作、生活的思考。写作时文体特征要明确,记 叙文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思想感情;议论文要通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 发表意见、提出主张。文体杂糅,似是而非;简单概述,缺少描写;以叙代议,不讲道理等 情况是大忌。 【立意】1.自律自强,共克时艰。 2.自律自强,青春担当。 3.自律才能致远,奋进才能图强。 4.宅当有为。 5.不能逆行冲锋,至少管好自己。 - 26 - 【素材】1.收藏超过 10 亿词条的牛津英语词库曾统计,在当今人类最常用的 100 个词的历次 统计中,排名第一的始终是“时间”。某人对世界上 1 万名成功人物的时间利用情况分析后 得出结论:他们都用好了自己的独处时间。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 间,谁利用得好,谁就会有出息。宅着的日子,抓住了就是黄金,抓不住就是流水。时间的 开关,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里,让我们握紧时间的水龙头,别让它“跑冒滴漏”。 2.汉朝时,董仲舒宅家 3 年,不论是“夏木阴阴正可人”,还是“北风吹雁雪纷纷”,他都 目不窥园,这才成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学问家。钱钟书过年期间既很少给人 拜年,也不受人拜年 ,全在读书写作中度过。鲁迅在一个个“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里奋笔疾 书,为我们留下了几百万字的文学瑰宝。雨果拒绝一切社交活动,把身上所穿的内衣和毛衣 以外的其他华贵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小湖深处,宅家 5 个月创作出一部世 界文学经典巨著——《巴黎圣母院》。这些都告诉我们,在宅着的时间里奋发有为,才不会在 闻听“时间都去哪儿了”时感到惊心和不安,因为“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 3. 尼采说过,始终全神专一的人可免于一切的困窘。古人亦云:“学必专静,而后能有成。” 古今中外,大凡做出卓著成就的人无不自制自律,专心致志,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终将一事 无成。当下,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通讯工具、娱乐方式的迅猛发展,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 条件,都使得外部的干扰越来越多,但我们不能被工具、外在因素所绑架。莫让自制力成为 信息时代的稀缺品。 【结构】开篇点题,以“时间主人”的话引出如何独处的话题,接着对宅家对待时间的重要 性进行分析,独处不可陷入舒适的陷阱,丧失进取的斗志,列举潘玉程、苏轼的事例,并引 用古诗文“岁不我与,时若奔驷,有来无反,难得易失”“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 而废者十之九”,增强论述的说服力,进一步进分析宅家对待时间的重要性,对待独处时间 关系到一个人能有多大的出息,最后引用李大钊的名言,呼应开头,再次点题。 【点睛】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般材料作文中都 有“明确立意”“选准角度”的说法,言下之意就是可以多角度立意,这样就给考生打开思 维的空间。因此材料作文要注意多元立意的原则。但绝不意味着可以任意的立意,还有“不 要脱离材料的范围”的限制,因此注意才多元中寻求最佳,如是两个对立的方面注意辩证的 谈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要只强调其中的一面。此题注意选准角度进行立意。 - 27 - - 2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