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诗人)在驾驭语言、创设意境、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技能,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主要表现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思路四个方面。 2.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点八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复习任务】 1.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的内涵。 2.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的命题特点及解题方法。 【备考策略】 一、知识储备 古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1.叙述: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叙述的基本特点是在于陈述“过程”。人物活动的过程,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构成叙述交代和介绍的主要内容。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庄》),“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2.议论:议论是指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表示意见,情景相生,意味深长。在诗词中,议论常常与记叙和描写相结合,含有抒情色彩。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前四句主要是描写,后四句是议论。在描写中透露出诗人对诸葛亮迫切仰慕的心情,便同后面议论紧相呼应,而这些议论也表现了强烈的感情。 3.抒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古诗词大多借助景物来抒情,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⑴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爱憎情感,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⑵间接抒情: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地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触(即)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感慨。 诗人本无情感,或本无强烈的情感,但身处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如鸟语花香而怡然;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如因狂风暴雨而忧伤。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乡之情。 ②借景抒情: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情在景之先,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正因情是得意,所以处处是美丽的花。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正因被贬谪,仕途坎坷,所以云横雪拥,景是障碍重生的景。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借景生情和触景生情这两种情况,有时尚可以区分,有时则可能兼而有之。 ③寓情于景(移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④情景交融: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如杜甫《春望》中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前一句写对国家时局危难的感伤,后一句写对家中亲人分散的离愁。春花春鸟,本来是令人欢娱、让人喜悦的景物,但对于沉浸在悲痛之中的诗人来说,却是见之溅泪,闻之惊心,忧国思家之情表现得形象而深沉。这两句情景交融,以美好的景物来反衬诗人悲痛的感情,感人至深。 ⑤景、情关系: A、景、情反衬: 情、景反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反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内心的悲苦之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快乐愉悦的心情。 a、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无论是诗或曲,都较为少见。因为旧时代的文人“不如意事常八九”,一遇哀景,则感慨系之,所以悲秋之作甚多,情绪高昂的稀有。因此,“以哀景写乐”往往却给人强烈的新鲜感”。如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有老马,不必取长途。 “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月亮和“我”都是一样的孤独寂寞的;“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晚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交融,塑造出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落日、秋风是一种凄凉的感觉,但却比喻了诗人正处暮年,并以“老马”自喻,表现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及老当益壮的情怀。 b、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如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B、景、情正衬 情、景正衬是指在诗词中情和景的关系保持正对应,用美好的景物来抒写快乐愉悦的心情,而用令人感伤的景致来抒发内心的悲苦之情。 a、以哀景写哀情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妙合无垠”。 b、以乐景写乐情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 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指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首句写石灰的来之不易,次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不凡气度,从中也寄寓了少年于谦不畏艰险的性格。第三句诗人再次以拟人化的手法充分表现了石灰不怕粉身碎骨的崇高精神和甘愿献身的美德。同样,从中也展示了诗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情怀。诗的末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是前三句的收结与归宿,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这也是诗人的志向和理想。我们可以说,作者句句写石灰,正是句句写自己。 ⑦借史抒情(咏史抒怀、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如: 卖花声·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卖花声:又名升平乐,曲牌名。 这首曲借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的深重的灾难,暗示了对当朝统治阶级的讽喻,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⑧因事抒情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 在叙事中,寓含着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4.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它可以把客观对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有形,使人有亲临其境、如睹其人、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见其色、如历其事的感觉。 从描写角度看,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描写用笔看,有工笔和白描;从描写的内容看,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 ①细节描写: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判断细节的价值,一要看它是否有益于主题思想的阐明,二要看它是否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通过细节描写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焦躁、期望、孤寂、失落的情感。 ②白描和工笔: 白描本是中国画技的一种,一般用墨线粗线条勾勒,不着颜色,移用到文学创作上,即用最经济、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简洁明了地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一种描写手法。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第九到第十二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诗人写自己家的田园居所,对这里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都是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但清晰的形象却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工笔则是对事物注重局部细节描写,对之进行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写。如王维的《待储光羲不至》:“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诗人紧扣题目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到来的种种情景:清早启门待客来,但坐立不安,时坐时起。接着又描写听觉上的幻境,然后又通过景物描写(“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从早到晚,友人还是没有来,而是自己多情(“空复情”)。在诗中,诗人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景物),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急切心情以及好友未至的怅惘心情。 ③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任务的肖像、心理、语言和行动,又叫正面描写。间接描写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的描写来映衬、烘托出所写人物,或通过别人的评述来描写人物,即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来达到以虚写实的目的,又叫侧面描写。 ④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二、技能储备 1.解题方法 ①重点掌握记叙、描写、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的方法与技巧,从总体上对表达方式有所了解。 ②贴近诗歌语句作答,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要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如诗中的动作和心理分析,要靠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才能来完成。 ③要联系整首诗的感情作答。 三、经典例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着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成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问: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题目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叙事上有何特色”,因此要先找出诗中的叙事成分,然后分析是如何叙事的。 【自主检测】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 1.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答题。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问: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答: 【问题意见】 考点八 表达方式的考查 1.【答案】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评) 2.【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情由景中自然流露。写的是荒草、残碑、残阳、黄沙等哀景,抒发了一种哀伤之情。 【课堂练习】素材补充: 1.【答案】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评) 2.【答案】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