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2)

‎ 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 2018.2 ‎ 考生注意:‎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 ‎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 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 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 ‎(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天下”就是“百姓”或“民众”的意思。‎ B. 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方可强烈地感受到“天下”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的内涵了。‎ C. 在顾炎武笔下,“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 D.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慢慢由一种地域概念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 B. 《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 C. 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来,这就是“亡国”的具体表现。‎ D. 引入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进一步拓展的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贤者”,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能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 B. 《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的“天下”,就已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而并不包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 D. 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 “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习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檐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会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顶子,我说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 ‎“顶子,”老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2006年第7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不能包庇杀人犯,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做了伏笔。‎ B. 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式的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C.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D. 作品的段落大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结构形式,语言朴实简练,富于生活化、口语化,这样写切合表现农民生活的题材内容。‎ ‎5.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6.作者是怎样叙述老太太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7.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中国制造”走向了世界,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一个持续高速的增长。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确实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每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带来一个巨大的创新。因为危机淘汰了很多落后的,再一次占领市场的时候必须是先进的。正是危机的不断刺激,才有世界经济的波澜壮阔的发展,才有不断地创新。中国不得不创新。如果不创新的话,依然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技术是人家的,中国依然在一个极低的层面加工产品,而且用的是我们自己的原料、资源和环境。这样发展下去是非常被动的,不仅挣不到很大的利润,而且我们的环境、我们的资源负担会很重,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或者核心应该是提升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摘自李义平《中国经济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材料二:‎ 制造业仍然是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活跃创新的重要力量,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和较快发展对于刚刚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中国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的劳动力、土地价格快速上涨,兼之人民币升值、油价和运费提高等因素,“中国制造”赖以依存的低成本优势被严重削弱,中国制造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应对挑战,一方面,要提高传统产业、成熟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体系;要增加对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完善在职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制造业产业工人的素质;要鼓励企业开展以技术寻求为目的的逆向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境并购,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提高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 ‎(摘自李晓华《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 材料三:‎ 品牌是一个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核心体现,更是企业的生命所在、灵魂所系。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作为一种高度稀缺资源的知名品牌,正为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产值在2010年就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显著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却寥寥无几。新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品牌发展水平虽有提升,但仍与其发展规模和地位不相匹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品牌效应。中国企业更依赖利用大批量生产与批发式销售的商业模式来实现企业财富的增长,凭借增加要素投入和加强成本控制来获取成功,而忽视了通过产品、服务和自身形象的品牌化塑造来提升企业价值。‎ ‎(摘编自张厚明《“中国制造”走“品牌强国”道路》)‎ 材料四:‎ 今天,当世人以全新目光打量中国的时候.中国制造的形象也在悄然改变。中国制造正在把优质、精品、创新等关键词刻印在铭牌之上。“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作出重要论述。从中,人们可以发现突围破局之路,可以体会中国制造被赋予的新的时代定义。中国制造,当以创新为灵魂,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中国制造,当以品质为生命;没有优良品质.制造强国的地位就无法确立。像对待生命一样重视品质,以工匠精神锻造世界品牌,中国制造才能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中国制造当以人才为根本,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人才队伍。相比技术的研发、产品的创新,这一过程更加需要定力和耐心,也更加呼唤企业界、教育界和政府部门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摘编自辛识平《新定义“中国制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济危机发生,落后的被淘汰,先进的占领市场,危机的不断刺激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 B. 批量生产、批发式销售,能形成规模效应,促进企业财富增长,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提升价值。‎ C. 制造成本提高,竞争优势削弱,需要努力提高原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D. 推动中国制造、中国速度、中国产品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转变,促进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世界经济要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有经济危机,因为经济危机可以刺激创新意识的产生。‎ B. 中国制造面临的挑战,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就内在而言,就是要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C. 品牌是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体现,我国工业产品知名品牌少,竞争力不强,国际地位低。‎ D. 将中国建成制造强国,人才是根本,培养人才与研发技术、创新产品不同,需要定力和耐心。‎ E. 领导人的“三个转变”,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为企业家们突围破局指明了道路。‎ ‎10.请结合材料,谈谈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二 古代诗文阅读 (一)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祖绥,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贞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矣。”由是名辈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初,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皓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仍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饘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皓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及高祖受禅,皓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贞乃还朝,除智武府外兵参军事。俄迁尚书驾部郎中,寻迁侍郎。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贞不得已乃行。寻迁府录事参军,领丹阳丞。‎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王,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仍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顷之,敕起还府,仍加招远将军,掌记室。贞累启固辞,敕报曰:“省启具怀,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礼有权夺,可便力疾还府也。”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礼有恒制,小宜引割自全。”贞因更感恸,气绝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胜,悯默而出。祚谓客卿曰:“信哉,孝门有孝子。”客卿曰:“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何?”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贞曰:“孤子飐祸所集,将随灰壤。族子凯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尘厚德。即日迷喘,时不可移,便为永诀。弱儿年甫六岁,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是夜卒,敕赙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 奇:稀奇 B. 工草隶虫篆 工:擅长 C. 唯贞与卓独不坐 坐:受珠链而获罪 D. 贞累启固辞 启:禀告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B. 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 若使烛之武见秦母,师必退,‎ C.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良乃入,具告沛公 D. 后主因赦舍人施文庆曰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 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 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 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2)吏部尚书吴兴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二)名篇名句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 , ‎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3)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 ‎(5)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6) , ,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王实甫《长亭送别》)‎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1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 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C. “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 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E. “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第II卷(选择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网络文学和影视文化都是一种商品,同时它们又不是一般的商品。 ① ,它比网络文学有更直观的感受,_②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商业利益是支持网络文学平台发展的前提,那么依附于网络文学平台生存的网络小说创作者,自然会因为商业利益而 ③ 。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会因为点击率、阅读量和论坛留言而对创作内容进行修缮,使其内容符合读者的感受。‎ ‎19.请根据下列语句,给“流星雨”下定义。‎ 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流星雨是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②流星雨发光的原因是受大气摩擦。‎ ‎③流星雨发出的光亮如同从一点迸发出的焰火。‎ ‎④流星雨如下雨一般。‎ ‎20.请认真观察下面的这幅漫画《薄养厚祭》,针对此现象写一则公益广告词(不超过25个字)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不超过50字),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对于个人来说,健康是幸福之源。拥有健康,必然会拥有幸福;失去健康,必然失去幸福。 对于国家来说,健康是强盛之基。拥有健康的人民,必然会拥有强人的综合国力。当前,我国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靠经济增长,必然会确保健康水平的提高 ‎①有健康,不一定会拥有幸福。‎ ‎22.生活中有一些标语的确明白醒目,但缺少了些人文关怀,甚至有些粗俗浅陋。请对下列标语中画横线部分进行改写,使之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 ‎①在山脚下看到:“放火烧山,牢底坐穿。”修改为 ‎②某电厂门口:“严禁触摸电线,5万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修改为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沙粒进入蚌体内,蚌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沙粒排出。好在蚌不怨天尤人,而是逐步用体内营养把沙包围起来,后来这沙粒就变成了美丽的珍珠。‎ 吸血蝙蝠叮在野马脚上吸血,野马觉得不舒服,但又无法把它赶走,于是就暴跳狂奔,不少野马被活活折磨而死。科学家研究发现,吸血蝙蝠吸的血量极少,根本不足以致野马死去,野马的死因就在于太过暴怒。‎ 全面理解材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立意。文题自拟,文体自选,写作内容必须在材料涉及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D ‎5.①纯朴善良。得知儿子杀人的消息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默默承受;小时候给八路军伤病员往山洞里送过饭。②爱子情深。老太太在警察和村长走后为顶子躲藏做了诸多准备。③深明大义。在儿子因杀人后变得心理扭曲、口出狂言,有可能走上极端时,毅然挂上了红辣椒,举报了自己的儿子。‎ ‎6.①以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更能全面细致地描述老太太的形象,展开故事情节。②以“儿子杀人”事件为线索,展现了老太太思想、心理变化的过程,在前后对比中突出了人物性格。③多用对话形式,以人物之间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写能够使叙述的故事更加集中。‎ ‎7.①在人物形象上,这样结尾标志着老太太由“包庇儿子”到“举报儿子”思想、心理发生的重大转变,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②在情节结构上,这样结尾使情节突转,产生了戏剧性的效果,故事到此戛然而止,令人深思,回味无穷。③在主题表现上,这样结尾不仅表现了母爱的淳朴与伟大,更表现了人性的淳朴和理智,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④在思想情感上,这样结尾寄托了作者对平凡人物身上折射出的精神光辉的赞美,流露了作者对底层人物的关爱情怀。‎ ‎8.B ‎9.BE ‎10.①中国制造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②中国制造需要重塑竞争新优势;③中国制造需要提升企业品牌价值;④中国制造需要打造新形象。‎ ‎11.A ‎12.C ‎13.C ‎14.(1)谢贞推测叔陵将会有叛离的心意,趁机与阮卓在叔陵处疏远自己,每次有宴会游乐,就以疾病托辞,不曾参与。叔陵非常恭谨敬重他(谢贞),不怪罪他。‎ ‎(2)礼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爱交好,等谢贞病情严重时,姚察前去看望他(谢贞),问他后事。‎ 参考译文:‎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谢安的九世孙。父亲谢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谢贞自幼聪敏,有卓绝的品性。他的祖母阮氏生前苦于风眩病折磨,每次发病就一两天不能吃饭。谢贞当时七岁,祖母不吃饭,他也不吃饭,常常是这样,亲戚没有不对此感到惊奇的。母亲王氏,教谢贞学《论语》和《孝经》,谢贞读完就能背诵。八岁时,谢贞曾经写作了《春日闲居》一诗,堂舅尚书王筠惊奇他有高雅的情趣,对亲戚说:“这个孩子将来会成大器。”十三岁时,谢贞大致通晓了《五经》的要义。尤其擅长《左氏传》,工于草隶虫篆。十四岁时,遭逢父亲去世,谢贞号哭跌倒在地上,昏倒而后又苏醒的情况有多次。当初,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禅师于是对谢贞说:“孝子既然没有兄弟,就极须爱护自己,如果哀伤过度损害身体,谁来赡养你的母亲呢?”从这以后谢贞才稍微吃一点稠粥。‎ 在太清年间的动乱中,亲属散亡,谢贞在江陵落入敌手。暠逃难逃难,贞母出家在宣明寺。及高祖即位,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太建五年,谢贞才回朝。等到始兴王叔陵担任扬州刺史时,征召谢贞做主簿。谢贞揣度叔陵将会有叛逆之心,于是就自动疏远他,每当有宴会交游,总是以患病为借口推辞,不曾参与,叔陵向来钦佩看重他,没有怪罪他。不久高宗驾崩,叔陵叛逆作乱,叔陵府中的属官先后受到牵连而被拘捕,唯独谢贞没有获罪。‎ 陈后主于是下诏让谢贞入宫担任中宫管记一职。府长史周确刚被任命为都官尚书,请求谢贞为他撰写辞让的奏章,后主看过后认为奏章写得很不寻常。后主曾经趁着宴席的机会问周确:“你的奏章是你自己写的吗?”周确回答说:“我的奏章是谢贞写的。”后主就赐给谢贞一百石米。‎ 至德三年,谢贞因母亲去世而离职。不久,朝廷下诏让他回来任原职。谢贞多次上奏坚决推辞,朝廷答复说:“查看了奏章,详情俱悉, 虽然知道你内心哀痛,但官府急等用人,守丧的礼节有理由改变,你可以立即回官府任职。”谢贞哀伤过度身体瘦弱,最终也没能到官府任职。当时尚书右丞徐祚、 尚书左丞沈客卿一同来看望谢贞,见到他瘦骨伶仃,两人泪流不能自抑,哀怜着默默而出。吏部尚书姚察与谢贞友善,及贞病重,前去探望,询问以后事。谢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这夜死了。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即有敕长给衣粮。‎ ‎15.(1)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2)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3)可以横绝峨眉颠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4)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5)弃甲曳兵而走 以五十步笑百步(6)青山隔送行 疏林不做美 ‎16.AD ‎17.相同点是两句都借“柳”的形象来表达惜别留恋之情。不同点是,冯词描绘了春光中万枝新柳闪烁金光的鲜丽春景,以乐景写衷情,倍显主人公离索惜别的愁情;柳词描绘了晓风残月下杨柳岸清冷萧索的秋景,渲染了离别后的寂寞相思之意。‎ ‎18.①特别是影视文化 ②不仅仅具有物质层面的影响 ③注重读者的意愿 ‎19.流星雨是流星群在与地球相遇时,因受大气摩擦发出如同从一点迸发的焰火般的光亮又状如下雨的一种自然现象。‎ ‎20.1)公益广告词:①发扬厚养薄祭传统,谱写敬老爱幼新风。②生前尽孝,莫过于善待父母;死后铺张,无异于钓取虚名。(任选其一即可)。‎ ‎(2)我国素来有“厚养薄葬”的传统。对百姓来说,花钱搞形式固然能够换得心理上的安慰,但父母活着时能充分尽孝,才能让他们“死而无憾”,这样,哪怕清明扫墓时只是三鞠躬,都已足够了。(可结合传统美德,国家、社会、个人等角度,要求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表达流畅。)‎ ‎21.②拥有健康的人民,不一定会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 ‎③靠经济增长,不一定会确保健康水平的提高 ‎22.示例:①保护森林,谨防火灾(掐灭一支烟头是您无比高尚的情怀)。 ②高压电线碰不得,生命悬于一线间。‎ ‎23.略 ‎【解析】‎ ‎(1)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时,不妨多想想蚌和野马。我们何不像蚌那样,设法适应,利用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以“蚌”的肚量去包容一切不如意的境遇,使之为我所用。不要像野马那样一不如意就暴跳如雷。这样,只能自食苦果。包容的肚量,并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它来自对生活的磨砺和理解,源于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永远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不求索取的付出;对任何人能谦虚、平和,放低自己的位置。“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生活和社会自然会对我们有回报,这份回报也许会超乎“名”,超乎“利”,是我们精神境界的一种升华,是自我心灵的一种超脱。‎ ‎(2)忍受 ‎(3)包容 ‎(4)从容 ‎(5)要学会以平和(积极、客观、冷静、理性)的心态看待生活或生命中的挫折(问题、困难、等等)。用超出凡俗的博爱,化仇恨为玉帛;用宽容的魔力,化愤怒为宁静;用自尊将过往的伤害,化成一场逝去的噩梦。噩梦醒来天依然是蓝的,地依然是绿的,生活依然是美好的。宽容伤害你的人,实际上就是宽容你自己。世上有无数人在等待别人的宽恕。宽恕的受益人不只是被宽恕者,还有和他们一样多得人可以从中收益-就是那些宽恕他们的人。宽恕是一座让我们远离痛苦心碎、绝望、愤怒和伤害的桥。再桥的另一端,平静、喜悦、祥和正等着我们。‎ ‎(6)直面痛苦 ‎(7)心静如水、平和心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