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1/28/6660e2f03b4bea3f58ca92e594b75dfc/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1/28/6660e2f03b4bea3f58ca92e594b75dfc/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1/28/6660e2f03b4bea3f58ca92e594b75dfc/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寒假作业语文试题一
涡阳一中2018级高二寒假语文试卷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68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往往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好、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高度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 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比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 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英国的《魔戒》《哈利·波特》等吸纳了西方的神话资源,让传统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而在日本,《幽灵公主》《千与千寻》等也都取材于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这些作品,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进行了有效嫁接,找到了传统民间文学资源与现代文艺作品的转化路径。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民间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观念都与现代社会有所脱节,有时即便用很精彩的方式讲述出来,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对此,我们不必强求。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 (摘编自孙正国《留住民间文学中的民族记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民间文学失去了口口相传的传承场景,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 B. 民间文学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它是促进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C. 目前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 D. 一部分民间文学已经与现代社会脱节,即使改变讲述方式,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文章基于民间文学的意义与传承危机,提出了留住民间文学中民族记忆的措施。 B. 文章从社会发展趋势和民间文学特点的角度,分析了民间文学走向衰落的原因。 C. 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指出我们应当借鉴国外好的做法。 D. 文章列举《魔戒》《幽灵公主》等作品,证明采取新的传承方式具有可行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共同传承中华文明,但在具体传承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B.如果充分发掘民间文学的丰富资源,就可能实现让民间文学融入当代社会的目标。 C. 面对民间文学的传承危机,我们必须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传承方式。 D.传承、传播价值观应比记住故事更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回答4—7题。(19分)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余在刑部狱,有洪洞①令杜君者,作而言曰:"此疫作也。今天时顺正,死者尚稀,往岁多至日数十人。"余叩所以。……余曰:“京师有京兆狱,有五城御史司坊,何故刑部系囚之多至此?”杜君曰:作而言曰:“迩年狱讼,(刑部)十四司正副郎好事者,及书吏、狱官、禁卒,皆利系者之多,少有连,必多方钩致。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余同系朱翁、余生及在狱同官②僧某,遘疫死,皆不应重罚。又某氏以不孝讼其子,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其上闻及移关诸部,犹未敢然。功令:大盗未杀人,及他犯同谋多人者,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狱词上,中有立决者,行刑人先俟于门外。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有某姓兄弟,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叩其术,曰:“是无难,别具本章,狱词无易,但取案末独身无亲戚者二人易汝名,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已。”其同事者曰:“是可欺死者,而不能欺主谳③者;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胥某笑曰:“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竟行也,案末二人立决。主者口呿(qū)舌挢(jiǎo),终不敢诘。余在狱,犹见某姓,狱中人群指曰:“是以某某易其首者。”(选自方苞《狱中杂记》) [注释]①洪洞:洪洞县,在山西。②同官:同官县,在陕西。③谳(yàn):审判定案。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B.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C.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D.苟之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熙,庙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B.刑部狱,清政府刑部所设的监狱。刑部,明清两朝设六部,刑部掌刑律狱讼。 C.京兆是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 D.晷,日影。依日影测日高度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或叫日晷仪。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掌管刑狱的官员枉法作恶的现象,不仅普遍见于下级官吏,还涉及许多“部”级官员。可见在“康熙盛世”时,吏治腐败的问题已很严重。 B.封建家长以“不孝”的罪名对子女提起诉讼,左右邻居也帮着把“忤逆”之人捆入牢房。为这样的事都能坐牢受罪,作者为此感慨不已。 C.胥吏之所以胆敢篡改判决书的内容,就是因为他摸准了上级的心理:主审官宁可让案子错下去,也不愿因为事后追究错案的责任而丢官。 D.作者在狱中了解到许多黑幕,对于那些从他人口中听来的事实,作者也向同牢的犯人一一印证,体现了桐城派作家注重考据的行文特点。 7.将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狱具矣,胥某谓曰:“予我千金,吾生若。”(3分) (2)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3分) (3)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4分) (二)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9分)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③屠苏:药酒名。 8.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B.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C.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D.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9.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声响角度写激流奔腾、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2) 《离骚》中表现作者为了心所向往的美德,纵然多次死去也不后悔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吹拂的春风勾起了李煜对自己家国的思念之情。 (4)古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如白居易《琵琶行》 “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 再如《泊秦淮》“ 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太阳·老人·少女 【苏联】瓦西里·舒克申 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土地是灼热的,树木也是灼热的。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 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两项(5分)( )( ) A.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经历了战争之后,饱受创伤的人民,逐渐过上了较好的生活。 C. “太阳、老人、少女”作为文章的题目,简练醒目,富有象征意义,耐人寻味。其中,“少女”成为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人。 D.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E. 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12.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结尾才交待老人是个盲人,作者这样写的匠心何在?请简要赏析。(6分) 14.请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的丰富的意蕴。(6分) 第II卷积累表达题(共82分) 四、积累与运用(22分) 15.下列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 ) A. 猖獗恻隐(cè)煊赫一时涣然冰释 B. 膏粱变更(gèng)韬光养晦磬竹难书 C. 鸟瞰缱绻(juàn)融汇贯通管窥蠡测 D. 福祉打诨(hùn)曲突徙薪震聋发聩 16.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近十年来,网络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精品;但也有许多内容低俗,文字粗劣,让人不忍卒读的作品。 ②陈教授的这篇文章不仅把早已过时观点奉为经典,而且空发议论,判评时政,牢骚太盛,观点极为偏激,实在是不刊之论。 ③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不同职位报考人数大相径庭,海关、国税等部门职位仍然热门,可还有超过1000个职位无人报考,不少考生仍然观望。 ④据报道,中国渔政已经派出“渔政202”号和“渔政203”号渔政船赶往钓鱼岛海域,进行接力宣示主权的行动。无独有偶,台湾方面也派出了几艘船只前往该海域。 ⑤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久的回昧。 ⑥张启发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指出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已到了义不容辞的地步,否则就会误国。 A. 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④ 1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 工作之余,大家的闲谈话题脱不开子女教育、住房大小、职务升迁,也照样脱不开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 B. 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C. “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D. 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18. 《红楼梦》第103回《昧真禅雨村空遇旧》中,成就功名的贾雨村任职于甄士隐家乡,偶遇当年资助自己但现已出家为道的甄士隐,说了一段话,下面是某高中生对这段话的改写,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共4分) 学生承蒙您敬赠钱物才得以进京赶考,并托您老的福考取了功名。如今到鄙乡任职,方才得知先生已出家为道。我虽然对您老日思夜盼,但自知仅是个俗吏,不敢前去见您,老天真的有眼,让我在这里见到恩公,还恳求老朽能对我再行教诲,我在城中的住舍离此不远,您老如不嫌弃,学生愿意接您老到家中奉养,望我能够天天指教于您。 19. 下面是有关王熙凤、元春、迎春、史湘云的判词。请根据判词的内容,填写相应的人物。(每空1分,共4分) ①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_________________ ②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_________________ ③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_________________ ④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_________________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共5分) 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人工智能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领域,。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客服、速记翻译、驾驶员等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不过,人们不必对此过于担心,人工智能在替代一些人类职业的同时,。就像自动集装箱出现以后,搬运工人担心会失业,在港口却出现了很多吊桥工人。 五、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家里没有小汽车的山村姑娘张晓兰,却发明了汽车远近光灯转换器,获得国家专利。 张晓兰家只有3个人。在她还不到1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她的爸爸在工地上打工,被倒塌的房子砸成重伤。从此之后,父亲再也干不了重活儿,视力也受到了影响。一个假期的夜里,她陪爸爸从工地干完活儿回家,迎面而来的大货车都开启了远光灯,让本身视力就不好的爸爸非常难受。为了让爸爸夜里走山路更安全,她就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减少货车使用远光灯的频率:如果车辆安装某种装置,两个都开着远光灯的车面对面,会自动转换为近光灯,如果对面没有车辆,会自动切换为远光灯。 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催生了一个发明。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表明你的态度,阐明你的看法。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涡阳一中2018级高二寒假语文试卷一答案 1.B(A项,“其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逐渐普及”以偏概全,原文第一段为“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C项,“这导致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曲解文意,依据原文,“我国儿童接受的童话多来自西方”是“中国民间文学受到外来文学系统挤压”的具体表现。D项,“现代人也不可能再接受”太绝对化,原文最后一段为“现代人可能也不接受”。) 2. C(C项,“文章将中外民间文学的传承方式进行对比”不正确,文中并没有将两者进行对比。) 3. D(D项,强加因果。依据原文最后一段“最重要的不是记住那些故事,而是要将故事所承载的忠、孝、仁、义等价值观传承好、传播好”并不能必然推出“必须对经典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这一结论。) 4. C 5. A 6.B 7.(1)案件裁定了,胥某对某姓兄弟说:给我一千金,我让你活下来。(得分点:狱,生,若) (2)如果再次请求审理,我们这些人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但是主审官也一个个要被罢免离职。(得分点:生理,谳,罢去) (3)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得分点:天理,批,固然,肯綮) 8.A【解析】联系全诗看,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指不管欢乐和忧愁、幸福与祸患都是空的,明确写出了事已成空的愁苦之情。“万里相思一夜中”,是远离故土的思念之情。“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是从晚上愁到天亮,憔悴的人看到春风更添思念,是写愁的深重。“事关休戚已成空”并未交代出后面“愁”的所有原因是曲解文意。故选A。 9.①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②“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③“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每点2分) 10.(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别时茫茫江浸月 烟笼寒水月笼沙 11.【答案】【B3分、E2分】(B具体表现了老人处境的凄凉落寞,与下文“活得挺好”的自述形成对比,更有助于塑造老人形象,突出其坚强与乐观。E没有画完,依据不足;“夸张手法”说法欠妥,应是运用心理描写) 12.【答案】①描写太阳落山的情状,烘托老人垂暮的苍凉;②描写老人欣赏赞美太阳,表现老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以及坚强、乐观的品格;③描写老人平静从容地看落日,表现其内心的淡定从容;④描写少女对落日升日落的思考,表现她对艺术和人生的迷茫,为文尾女孩的“长大”形成呼应,突出老人对她的影响和震撼。(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13.【答案】①制造悬念。出人意料的结局,增添了小说的阅读震撼力。耐人寻味。②情节层层推进,符合女孩对老人的了解逐渐深入的过程,行文自然。③更能刻画老人的淡定与坚强。④为文尾写少女的对老人的敬意做铺垫。(任意答对3点,即可) 14.【答案】①表现对像老人一样的平凡人物的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之情。②对亲情淡泊的现实的不满(针砭)。③对给人民造成精神创伤的战争的控诉。④揭示了平凡生活中美好的人性对人的启迪和教育。 15. A(B变更(gēng)、罄竹难书;C缱绻 (quǎn)、融会贯通; D振聋发聩) 16. D(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应改为难以卒读之类的意思。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使用错误。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使用正确。无独有偶:含贬义,使用错误。平易近人:既可指人态度和蔼可亲,也可指文字通俗浅近。使用正确。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的意思,用在此处不和语境,应换作“刻不容缓”。 17. B(A.杂糅,“也照样脱不开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为饭菜咸淡、暖气冷热、物价高低吐槽发声”;C前后主语不一致,将“热情”改为“魅力”。D一面对两面。在“的状况”前加“良好”) 18.【参考答案】①“敬赠”改为“惠赠”(或“慨赠”);②“鄙乡”改为“贵乡”;③“老朽”改为“老前辈”(或“老仙翁”“恩公”);④“指教”改为“受教”(或“聆教”“就教”)。(“敬赠”,指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用于自己对别人的赠送行为,一般指谦辞。此处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改为“惠赠”(或“慨赠”)。“鄙乡”,谦辞,用于称自己的家乡。此处指对方的家乡,改为“贵乡”。“老朽”,衰老陈腐。常喻无用。老人自谦之词。此处应用敬辞,改为“老前辈”(或“老仙翁”“恩公”)。 “指教”,指点教导,多用作请人提批评意见的套语。此处指自己接受教诲,改为“受教”(或“聆教”“就教”))。 19. ①史湘云②王熙凤③迎春④元春 20 .①人工智能已全面走入人类生活(或“人工智能已渗透人类生活各领域”)(2分) ②还将影响到人类的职业领域(或“还将替代人类的某些工作”)(2分) ③也会催生一些新职业(或“并不会让人都失业”)(1分) 21. 【解题】 这是一道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材料作文。意在引导学生探究张晓兰成功的原因,并思考她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有利于引导考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符合“立德树人”的命题理念。审题立意时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句法,也可以采用由果溯因法。写作时要立足材料来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文章要具有说理性,能给读者以认识和启发。 【参考立意】 1.温情催生发明,创新源于生活。 2.孝心成就精彩,动机激发创造。 3.敢想更要敢干,勤于思考,勇于探究。 4.抓住思维火花,勇敢大胆实践。 5.正确的价值引领能够催生干事创业的力量。 …… 【偏题立意】: 1.孝敬父母,懂得感恩。(偏题,材料重在引导考生探究张晓兰发明成功的原因,核心不是强调孝敬和感恩) 2.科学发明要以人为本。(偏题,将侧重点放到“科学发明”上,偏离了张晓兰这一核心) 3.因爱而生,为爱而狂。(跑题,脱离材料中科技发明等核心要素) 4.感谢贫穷。(跑题,将思考放到故事的背景上,脱离材料) …… 【范文】 因爱立志,敏思笃行 山村姑娘张晓兰发明汽车远近光灯转换器,一是出于让父亲夜行安全的孝心;二是留住了心中瞬间迸发的想法;三是勤于思考、勇于探究、敢于实践。其实,何止于张晓兰,因爱立志、抓住灵感、敏思笃行也是很多人发明创造,有所作为的关键。 因爱立志,正确的价值引领能催生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潜力。袁隆平为解决国人温饱而研制出杂交水稻,顾方舟为解决孩子吃药难题研制出糖丸,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立志读书,鲁迅为避免病人像父亲一样被庸医误诊而赴日学医,钱学森为新中国的发展建设冲破阻挠毅然回国。行动源于爱心,真情催生力量,正确的价值引领往往能成为一个人有所成就的源动力。 抓住灵感,呵护好心中的想法和念头,孕育出人生的精彩。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小时候看见水蒸气顶得壶盖上下跳动啪啪作响,认识到水蒸气可以产生巨大力量,这为他多年后发明蒸汽机奠定了基础。张衡小时候就对天文现象感兴趣,晚上乘凉时望着天空数星星。正是对宇宙的好奇在幼小心灵扎了根,张衡后来才发明了地动仪和浑天仪,成为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设若二人没有留住幼时的想法,任随念头转瞬即逝,或许就没有他们以后的发明创造。 敏思笃行、勤于探究、勇于实践,才是一个人成功的保证。鲁班因手指被小草的叶子划破触动思考,最终发明了木工用的锯。西方科学家通过观察蜜蜂眼睛的结构发明了复眼照相机,又在苍蝇复眼结构的启发下发明了复眼数码相机。材料中的张晓兰也是一样,她如果仅仅有想法,而没有深入的思考、探究和实践也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发明创造并非神秘莫测,相反很多倒是源于生活,就看你有了想法后能不能勇敢地去探究,大胆地去实践。 时代的进步呼吁发明,生活的需求催生创造。为提升出行效率,人们发明了飞机和高铁;为实现远距离可视通话,视频聊天应运而生;为避免携带现金的麻烦,移动支付走进人们的生活;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落户各大城市。 生逢盛世,我们也不能让想法和念头仅仅停留在脑海里,更不能任其转瞬即逝。抓住想法,敢于实践,也许下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者中就有你。需要提醒的是,我们的发明创造必须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要为国家发展而发明,为人民幸福而创造,决不能为了个人私利,研制犯罪利器,盗刷他人的银行卡,配置新型毒品。 用心吧,相信你也会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你的产品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问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