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虚词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虚词教案

文言虚词 备课人 授课时间 课题 ‎《古汉语语言现象——虚词》学案课后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借助文言虚词来理解文言文。‎ 过程与方法 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虚词的理解来了解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灵活运用。‎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 计 二、知点探究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然”的用法和意思。‎ ‎1、父利其然也。( 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 ) 2、秦王怫然怒。(……的样子)‎ ‎3、为之怡然称快。(……的样子) 4、然胡不已乎?(连词,然而,但是)‎ ‎5、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指示代词。如此,这样)‎ ‎6、满坐寂然,无敢哗者。(……的样子) 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样子)‎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连词,表示转折)‎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指示代词,如此,这样,那样)‎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若”的用法和意义。‎ ‎1、烨然若神人(动词,如,像)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连词,假如,如果)‎ ‎4、曾不若孀妻弱子(动词,及,比得上) 5、皆若空游无所依(动词,像,好像) ‎ ‎6、若有作奸犯科者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连词,假如,如果)‎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为”的用法及意义。‎ ‎1、山峦为晴雪所洗(介词,被) 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动词,做,干。)‎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动词,当,担任)4、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动词,筑,造)‎ ‎5、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动词,是) 6、不受之人,且为众人(动词,成,成为)‎ ‎7、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动词,以为,认为)8、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动词,当,担任)‎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为”的用法和意义。‎ ‎1、公输盘为楚为云梯之械(介词,给,替)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向,对)‎ ‎3、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介词,为了)‎ 一.课前反馈 二、知识点探究 教师进行知识点讲解,并进行习题分析 学生分小组讨论 学生进行分析,其余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4、为之怡然称快(介词,为了……) 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介词,向,对 )‎ 五)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介词,根据,按照) ‎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连词,因此)‎ ‎3、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副词,于是,就) ‎ 六)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与”的意义和用法。‎ ‎1、东风不与周郎便( 动词,给予,给)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连词,和)‎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介词,跟,同) ‎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语气词,通“欤”,表疑问)‎ ‎5、夸父与日逐走。( 介词,跟,同) 6、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连词,和)‎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则”的意义和用法。‎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连词,这里表假设,如果) ‎ ‎2、然则何时而乐耶?(连词,相当于“那么) ‎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连词,相当于“就)‎ ‎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副词,乃,就是)‎ 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去,往;到) ‎ ‎2、多助之至(动词,到) 3、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 ‎ ‎4、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代词,这) 5、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 ‎ ‎6、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7、当余之从师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 ‎8、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 九)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 ‎1、曹操每自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与、跟) ‎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代词,这件事)‎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介词,引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向) ‎ ‎4、行十日十夜至于郢。(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到) ‎ ‎5、骈死于槽枥之间( 介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 十)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以”字的意义与用法。‎ ‎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动词,认为,以为)‎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介词,用)‎ ‎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介词,根据,按照)‎ ‎6、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介词,把)‎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词,因为) ‎ ‎8、属予作文以记之。(连词, 表目的。来)‎ 三、积累总结 ‎                                                                                                                                                                                                                            ‎ 教学 小结 课后反思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