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12)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3题。‎ 靖康通宝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有一家百年老店“方圆古泉斋”,专门经销古钱币。门脸不大,店堂也不宽敞,但名气很大。如今的老板姓甄名曲声,五十来岁,身材矮胖,但一双眼睛特别亮,称之为“目光如炬”绝非虚词。‎ 这里的货源较为充足,低档、中档、高档的都有。前两类陈列在货架上,任人观看、选购;高档的则盛于各种不同的锦盒里,有行家问及方拿出来,如刀币、布币、蚁鼻钱、五铢钱、金错刀币、对钱、合背钱等。各种钱币的来源,一是有人送上门来兜售,二是甄曲声在本地或外地收购而来。他有好眼力,辨年代、断真伪、识品相,从不会错,既有对家学的传承,自己又喜读书、善交游、重实际考察,大家称他是“真正钻进钱眼里”的人物。‎ 华兴绸布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华壮飞,业余喜欢收藏古钱币,他不常来“方圆古泉斋”,但来了就要买高档货。华壮飞比甄曲声年长两岁,瘦高个,脸窄、眼小、口阔,性子很直率,走路一阵风,说话像放连珠炮,语速快,声音浑厚。‎ 气焰嚣张的日寇,攻陷武汉后,南下直逼长沙。湘潭与省会长沙相距不过七八十里远,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夏天的一个上午,“方圆古泉斋”没有什么顾客,很静。甄曲声坐在柜台里,默读南宋洪遵所著的《钱志》一书。‎ 华壮飞忽然走了进来,大声说:“甄老板还能安然读书,修炼到家了。”‎ 甄曲声放下书站起来,说:“华兄好些日子没来了,快请坐。国事日艰,谁还顾得上玩赏钱币啊?我正闲得无聊哩。”‎ 两人在店堂的八仙桌边坐下来,喝茶,抽烟。华壮飞说:“我想购一枚古钱,不知贵店有没有?‘靖康’钱!”‎ ‎“这是稀罕物,我只见过几次。但兄若真心想要,我可以去访寻。”‎ ‎“当然是真心要!”‎ ‎“靖康”是北宋最后一个年号,在位的皇帝是宋钦宗赵桓,靖康元年为公元1126年。第二年,钦宗父子便被金人所掳,史称“靖康之耻”。‎ ‎“华兄是要‘靖康通宝’还是‘靖康元宝’?是要何种书体的?什么价才肯接受?”‎ ‎“只要有‘靖康’二字的钱币就行,价亦不论。我要将它系在身上,以警示自己莫忘国耻、卧薪尝胆,还要让亲人、朋友时时看见,好同心协力抗击倭寇。”华壮飞说完,站起来,拱拱手“咚、咚、咚”地走了。‎ 两个月过去了。‎ 甄曲声终于在成都一个古玩商的手里,购到两枚一模一样的“靖康通宝”‎ ‎,钱文是瘦金书体的楷字,而且是宋钦宗的手笔,故可称为“御书钱”。但他在放大镜下细看钱文和铜质,便断定一枚是真的,另一枚是清代的仿品。‎ 古玩商坦率地说:“我知道你的眼力厉害,但是,我得两枚一起卖,真的三两黄金,仿品一两黄金!否则,我不出手。”‎ 甄曲声咬了咬牙,认了。‎ 回到湘潭,甄曲声守口如瓶,不向任何人提起此事。每夜,他在灯下握着放大镜看了又看,思绪万千。最后决定,把仿品当真品交给华壮飞,收三两黄金,而且声明就访到这一枚;把真品留下来,日后自有大用。‎ 甄曲声将“靖康通宝”送到华府。‎ 华壮飞细细地观赏一阵后,说:“辛苦你了,谢谢。三两黄金,值!”‎ 甄曲声心有内疚,惴惴然告辞。‎ 许多人都知道华壮飞有了“靖康通宝”,至于是从何处得到的,华壮飞笑而不答。他用一根白丝绦穿过钱孔,再系到腰带上。凡有人要看,他就掏出来一示,口里念着岳飞《满江红》中的句子:“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944年秋,沦陷了的湘潭,到处飘着日寇的膏药旗。‎ 华壮飞突然被关进了日军宪兵队的大牢里,罪名是:他的华兴绸布贸易公司悄悄地为抗日游击队捐赠了大量做军装的土棉布;身系“靖康通宝”古钱,鼓动他人抗日情绪。那枚古钱被汉奸从他身上搜出,并用铁锤当众砸毁了。‎ 甄曲声通过不少关系,在华壮飞将被处死的前一天晚上,提着盛酒菜的食盒,去监狱探看老友。‎ 收了钱的狱卒避开了。‎ 他们坐在发臭的草垫上,摆开了酒、菜、碗、筷、杯。‎ ‎“曲兄,多谢你来看望我。”‎ ‎“华兄,我对不起你啊。”‎ 华壮飞截住他的话头,小声说:“你想说什么我知道。你给我的‘靖康通宝’,当时我一看就知道是仿品,本想揭穿,但马上从你平素的为人上推测,你还有另一枚真品,留下来定有深意。果真如你所料!若砸毁的是真品,何其痛惜。”‎ ‎“我带来了真品,想当面交给你。否则,我最初良好的愿望与日后渐多的自责,会无休无止地折磨我,度日如年啊。”‎ ‎“我以‘靖康通宝’仿品张扬于人前,是为张扬抗倭之正气。你好好保留真品,同样是保存中华之国粹。千万别给我真品,一个将死之人能保存完好吗?来,且痛饮三杯!”‎ ‎“好!正如古人所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痛快!”‎ ‎“痛快!”‎ ‎……‎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称呼甄老板“是‘真正钻进钱眼里’的人物”是一种幽默的说法,并非讽刺他唯利是图,而是称赞他收藏古钱币经验丰富。‎ B. 华兴绸布贸易公司的总经理华壮飞的名字就透露着作者的写作意图,让读者联想到宋代民族英雄岳飞那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精神。‎ C. 古玩商知道甄老板在替华壮飞寻找“靖康通宝”,所以将真假两枚铜钱以四两黄金的高价卖给他,以便于甄老板保护“靖康通宝”。‎ D. 华壮飞一开始就知道甄老板给他的“靖康通宝”是赝品,却没有道破,一是想用这四个字来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一是出于保护真品。‎ ‎2.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甄老板的形象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请结合全文分析“靖康通宝”在小说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C【解析】 C项,无中生有。文中读不出“古玩商知道甄老板在替华壮飞寻找‘靖康通宝’,也看不出“以便于甄老板保护‘靖康通宝’”的目的。‎ ‎2. ① 传承家学,喜爱读书;重实际考察;眼力好,鉴定经验丰富。② 善交游,讲义气,忍辱负重,为保护文物,违心欺骗朋友。③ 做事稳妥,思虑周密,有着质朴的爱国情怀。‎ ‎3. ① “靖康通宝”是贯串全文的线索。华壮飞买古钱,佩戴古钱,因佩戴古钱而被捕牺牲;甄老板代他寻找古钱,将假古钱交给华壮飞,替他保护古钱。所有的情节都围绕“靖康通宝”展开,结构集中、严谨。‎ ‎② 衬托人物形象。华壮飞在民族危亡关头,佩戴古钱激励自己和身边的人,展示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杯。‎ ‎③ 有象征意义,突出小说的主旨。靖康之耻和日寇入侵,都是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候,华壮飞佩戴古钱,不忘国耻,赞扬了如华壮飞一样的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学习语言文字不是最终的目的,而要以语言文字作为工具,依靠它来学习、掌握生活、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语文的本身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语文只是人类生存必有之一种工具。人类之生存之目的别有所在;换言之,即教育之目的亦别有所在,而语文不过为便利达此目的之工具。”‎ ‎(穆济波)。如果这个工具不是最便利的,那么它也就必然成为教育发展的障碍,制约着整个教育目的的实现。‎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使书面语言逐渐成了一个国家中大多数成员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其他知识技能的基本工具,原来只是少数人的专利、被某一特定群体所垄断的文言文无法日益深入、扩展到社会的每个层次、生活的每个角落,也就不可能达到更好地为大多数人服务的目的,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相反,以口语为基础的、日益扩大使用范围的书面语言的白话文,其优越性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成了书面语言的主流。‎ 文言文这个交际工具的长期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当人们因交通、通讯等因素的限制,各地区的人们进行面对面的广泛交际还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时,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能够克服因地域的差异、方言的差异等造成的不便利因素,从而成为超地域、超方言的语言体系,成为一个相对有效的交际工具,“古时代的汉人的多种地方方言分歧的现象使以表意符号为基本特点的方块汉字成为一种特殊‘超方言’的书写系统,以之作为全族各地区人民之间的交际工具,各地区的人民只要掌握了方块汉字,就能在它的帮助下比较容易地彼此互相了解,进行交际。”也正是因为其具有超地域、超方言的特点,使文言文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人们用它作为交际工具,自然是非常不便利的。因为它与人们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口头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与普通人的实际生活也很少有关系,所以要掌握这个工具,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特意去学习并深入到另一个语言系统之中。由于政治地位、经济条件的限制,只有少数人才能具备这样的机会,而多数人却被剥夺了这个权利。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人都需要掌握书面语言这个工具,才能满足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当人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习并掌握这个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书面语言时,必然选择最容易操作、最实用的,就好像挑选一种工具一样。同时还应该看到,要使人人都学习掌握语言文字是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作基础的。从经济的投入产出的规律来看,也要求教育的内容必须是实用的、有效的、容易学习掌握的,否则所消耗的人、财、物力会更多。‎ 另外,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推动文言文向白话文教学转变的重要原因。随着新思想、新科技的传入,新的事物和内容需要新形态的词汇和文体进行表述,而要在文言文中找到相对应的词汇和文体就变得相当困难,因此必须用新的名词和新的文体。因为任何语言的发展都必须是建立在语言结构系统发展的基础上,而这种发展是由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使原来语言系统中产生新的语言成分,这些新的语言成分的进入促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内部矛盾,正是这内部矛盾促使原语言系统发生变化,推动语言向前发展。‎ ‎(节选自郑国民《近代普及教育思想的发展对文言文和白话文教学的选择》)‎ ‎1.下列对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虽然学习语言文字并非最终目的,但人们要靠它来学习、掌握生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以说它是一种工具。‎ B.在我国现阶段,最为便利的书面语言工具就是白话文,所以我国普及教育最终选择了白话文教学。‎ C.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工具,之所以在我国古代长时间使用,是因为它能使古代汉人克服地域差异、方言差异等不利因素,进行十分便利而有效的交际。‎ D.白话文面向生活,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日用口头语言,让人们的交流更为便利,因而这一工具的便利性相较文言文有了极大的提升。‎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无论是为了使用的便利,还是为了节省学习所花费的时间,语文教学都会将重心转向白话文,因而使教育更加普及。‎ B.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就是随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新的语言成分进入原来的语言系统,从而产生内部矛盾,促使原来的语言系统发生变化,推动语言向前发展。‎ C.因为文言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口头语言是截然不同的,与普通人们的实际生活也很少有关系,掌握它费时费力,因而它的长期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 D.白话文之所以替代文言文成为语言文字的主流,是因为它能深入扩展到社会的每个层次、生活的每个角落。‎ ‎3.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正是古代汉人的多种地方方言存在着分歧的现象,才使以表意符号为基本特点的方块汉字成为一种特殊的“超方言”的书写系统。‎ B.使用白话,是用今人的话来传达今人的意思,是直接的;使用文言,是用古人的话,来传达今人的意思,是间接的传达,写的人和读的人,都要费一番翻译的功夫,所以我们选择白话文。‎ C.语言是表现思想的工具,文字又是表现语言的工具,只因为它们都是工具,所以都要求易于掌握,使用方便,所以文言文被逐渐放弃了。‎ D.我国进入现代社会后,新的思想、科技、事物大量涌入,而文言文中又很少有恰当的词汇进行表述,因而产生矛盾,这也是促使白话文逐渐替代文言文的原因之一。‎ ‎1.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语言文字的‘工具性’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相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十分便利而有效的交际”有误。结合原文,应为“相对有效的交际工具”“用它作为交际工具,自然是非常不便利的”。故选C项。‎ ‎2.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本题中,A项,因果关系颠倒了,是因为社会发展要普及教育,才选择了白话文。C项,“……因而它的长期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错误,选项强加因果,文章第三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文言文这个交际工具的长期存在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主要是第三段开头到“各地区的人民只要掌握了方块汉字,就能在它的帮助下比较容易地彼此互相了解,进行交际”;二是文言文日益被白话文代替的原因,从“也正是因为其具有超地域、超方言的特点,使文言文与人们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人们用它作为交际工具,自然是非常不便利的”到这一段的最后,选项把这两部分的内容糅合到一起,并强加因果。D项,“白话文之所以替代文言文成为语言文字的主流”错误,应为“成为书面语言的主流”。故选B项。‎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相符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本题中C项,“所以文言文被逐渐放弃了”错误,选项的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只是说白话文成了书面语言的主流,且文章最后一段说“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也是推动文言文向白话文教学转变的重要原因”,这是说重心转向白话文,但没有放弃文言文,而且也不可能放弃文言文,只是文言文不再是主流。故选C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