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卷 解析版
张家口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测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说明: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3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的传统性 俞平伯 从《红楼梦》中,很容易看出它如何接受、综合、发展了古代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以“才子佳人”做书中主角,受《西厢记》的影响很深。如二十三回黛玉葬花一段,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以后《西厢记》几乎成为宝玉、黛玉两人对话时的“口头语”了。本书引用共六七次之多,而且用得都很灵活,如四十九回引“是儿时孟光接了梁鸿案”一段,宝、黛借《西厢记》来说自己,非常自然。 《红楼梦》开首说补天顽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共有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原合十二月,二十四气,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跟《西游记》第一回说花果山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开阔,说法略异,观念全同。而且,这块顽石,既可缩成扇坠一般,又变为鲜明莹洁的美玉,我觉得这就是金箍棒塞在孙猴子的耳朵里呵。 《金瓶梅》跟《红楼梦》的关连尤其密切,它给本书以直接的影响,近人已有专书论述,这儿不作详引。如《红楼梦》的主要观念“色”、“空”,明显从《金瓶梅》来。又秦可卿棺殓一节,几全袭用《金瓶梅》记李瓶儿之死的文字,脂砚斋本评此“深得《金瓶》壶奥”。 从上边简单引用的各例,说明《红楼梦》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不仅此也,它还继承了更远的文学传統,并不限于小说,如《左传》《史记》,如乐府诗词,而继承《庄子》与《离骚》尤为特出。脂砚斋本第一回评,明确说“《庄子》《离骚》之亚”:第六十三回借妙玉的口气说“文是《庄子》的好”;第二十一回,宝玉摹拟《庄子﹒箧篇》——这些都不必细说。我以为庄周还影响《红楼》全书。它的汪洋恣肆的笔墨,奇幻变换的章法,得力于《庄子》很深。 至于《红楼梦》与《离骚》的关系,借其中的《芙蓉诔》来说明。这篇诔文,引用《离骚》《楚辞》最多。其中更饶趣味的一条是:宝玉在这篇诔文里,把他的意中人晴雯比作“螺”——宝玉说晴雯 “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作者原注说:“鲧刚直自命,舜殛于羽山。《离骚》曰,鲧直以亡身兮,终然天乎羽之野”。这是特识、特笔。拿自古相传“四凶”之一的“鲧”,来比晴雯这样美人儿,够古怪的:所以后来有人把这句改为“巾帼惨于雁塞”,以为用昭君出塞的故事就妥当得多了,而不知恰好失掉了作者的意思。赏识这“直”的“鲧”本是屈原的创见;《红楼梦》作者翻“直”为“刚直”,仿佛更进了一步。这是思想上的“千载同心”,非但文字沿袭而已。 如上所举,《红楼梦》古代渊源之深厚且广泛,已可略见一斑。自然,它不是东拼西凑,抄袭前人之文,乃融合众家之长,自成一家之言。所以必须把《红接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才能见出真面目。若片面地、枝节地只从字句上的痕迹来做比较,依然得不到要领的。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玉说“看了(《西厢记》)连饭都不想吃了”,说明其内容很有吸引力。 B. 《红楼梦》和《西游记》都是借写顽石开篇,说法略异,观念全同。 C. 《红楼梦》笔墨汪洋恣肆,章法奇幻变换,这得益于《庄子》的深刻影响。 D. 本文作者俞平伯认为,《红楼梦》用鲧来比晴雯,古怪荒唐,全无道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首段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以此统摄全篇,全文内容围绕首段论述。 B. 文章引用《红楼梦》与《西厢记》等关联的几例,说明它实集古来小说之大成。 C. 文章主要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D. 文章分别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史传等文体的关系,最后总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脂砚斋评价说《红楼梦》是“《庄子》《离骚》之亚”,这说明脂砚斋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红楼梦》受到《庄子》《离骚》的影响”的观点。 B. 如果仔细分析《红楼梦》的文本。我们也将可以找到《红楼梦》受《左传》,《史记》这两部史传文学作品影响的痕迹。 C. 本文作者俞平伯虽然没有详引近人关于《金瓶梅》与《红楼梦》关系密切的论述,但对这些论述的基本观点,他还是认可的。 D. 《红楼梦》传统性鲜明,说明曹雪芹有深厚的古代文学阅读积累,正是这种鲜明的传统性,决定了《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仔细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要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曲解文意。从原文看,作者认为用鲧来比晴雯,够古怪,联系后文的“《红楼梦》作者翻‘直’为‘刚直’,仿佛更进了一步”的一句看,这是值得肯定的一比,选项说“荒唐,全无道理”是错误的。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以及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虑论点是否正确、论据的具体运用目的和论证的方法,要逐一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什么关系,比对每一个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以偏概全。从全文看,文章最终强调“必须把《红接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才能见出真面目”,《红楼梦》是传统性与独创性的统一。首段只是全文的第一个分论点,选项理解为统摄全篇的中心论点,这是错误的。故选A。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信息区间,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然后仔细分析。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以偏概全。从全文看,对文学传统的继承,是《红楼梦》成为巅峰之作的必要条件;作者认为要真正领略其要领,“必须把《红接梦》的传统性跟它的独创性合并地看”,说明《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传统性”和“独创性”缺一不可。选项“……传统性,决定了《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结果”之说错误。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试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白光① 鲁迅 陈士成一见县考的榜,便先在十二张榜的圆图②里细细地搜寻陈字,陈字也不少,似乎也都争先恐后的跳进他眼睛里来,然而接着的却全不是“士成”这两个字。 凉风吹动他斑白的短发,初冬的太阳还是很温和的来晒他。但他似乎被太阳晒得头晕了,脸色越加变成灰白。这时他其实早已看不到什么墙上的榜文了,只见有许多乌黑的圆圈,在眼前泛泛的游走:考了秀才,上省去乡试……绅士们千方百计的来攀亲,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屋宇全新了,门口是旗杆和扁额……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他觉得涣散了身躯,惘惆的走向归家的路。 他刚到自己的房门口,七个学童便一齐放开喉咙读书。“回去罢。”他迟疑了片时,这才悲惨的说。他们一溜烟地走了。 “这回又完了!”他大吃一惊,这分明就在耳边的话,回过头去却并没有什么人,仿佛听得嗡的敲了一声响,自己的嘴又说道:“这回又完了!” 他屈指想,十一,十三回,连今年是十六回,竟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也是可怜的事,便不由嘻嘻的失了笑。然而他愤然了,蓦地从书包布底下抽出誊真的制艺和试帖。往外走,刚近院门,却看见满眼都明亮,连一群鸡也正在笑他,便禁不住心头突突的狂跳。 别家的炊烟早消散了,而陈士成还不去做饭。(1)空中青碧到如一片海,月亮对着陈士成注下寒冷的光波来,当初也不过像是一面新磨的铁镜罢了,而这镜却诡秘的照透了陈士成的全身。他还在房外的院子里徘徊,耳边似乎听到急促的低声说:“左弯右弯……” 他耸然了,记得了,那时他不过是十岁有零的孩子,躺在竹榻上,祖母便坐在榻旁边给他讲有趣的故事。伊说是曾经听伊的祖母说,陈氏的祖宗是巨富的,这屋子便是祖基,祖宗埋着无数的银子,有福气的子孙一定会得到的罢,然而至今还没有现。至于处所,那是藏在一个谜语的中间:“左弯右弯,前走后走,量金量银不论斗。” 今天铁镜的光罩住了陈士成,白光如一柄白团扇,摇摇摆摆的闪起在他房里了。“也终于在这里!”他说着,狮子似的走进那房里去,但不见了白光的影踪。他慢慢的再定睛,白光却分明的又起来了,这回更广大,而且在靠东墙的一张书桌下。陈士成不知怎的有些怕了,就张皇的点了灯,他移开桌子,极小心的,一锄一锄往下掘。然而深夜究竟太寂静了,尖铁触土的声音,总是钝重的不肯瞒人的发响。 陈士成心里仿佛觉得空虚了。这其间,触着一种古怪的小东西了。他谨慎的挖起那东西来就灯光下仔细看时,那东西斑斑剥剥的像是烂骨头。他已经悟到这许是下巴骨了,而那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且笑吟吟的显出笑影,终于听得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他栗然的发了大冷,同时也放了手,便再不敢向那边看,但忽而耳朵边又听得窃窃的低声说:“这里没有……到山里去……” 陈士成似乎记得白天在街上也曾听得有人说这种话,他不待再听完,已经恍然大悟了,他突然仰面向天,月亮也向西高峰这方面隐去。远想离城三十五里的西高峰正在眼前,周围便放出浩大闪烁的白光来。他奔跑着,这白光又远远的在前面了。 “是的,到山里去!” 他惨然的奔出去了。(2)灯火结了灯花毕毕剥剥的炸了几声之后,便渐渐的缩小以至于无,那是残油已经烧尽了。第二天,有人在万流湖看见一具浮尸。那是一具男尸,五十多岁,浑身也没有什么衣裤。或者说这就是陈士成,但邻居懒得去看,也并无尸亲认领,于是便由地保埋了。 一九二二年六月 (有删改) 【注】①民间传说,埋藏着珠宝金银的上方有时会有白光游移飘忽。这是封建迷信的说法。②圆图:科举时代县考初试公布的名榜,将每五十名考取者的姓名写成一个圆图。③制艺和试帖;科举考试规定的公式化的诗文。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 “像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一句运用比喻修辞,真切地体现了陈土成科举落榜希望落空后的心理状态。 B. 文中“这回又完了!”这个句子反复出现,增强了刻面陈士成失望心理的效果,为下文他出现幻觉并发疯埋下伏笔。 C. 陈士成坚持科举考试十六次,但一直未考中,他认为考官有眼无珠,不懂他的文章,其实是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 D. 小说围绕陈士成因落榜产生白光的幻觉并最终为追逐白光落水而亡来写,以“白光”为题点明了小说的内容(线索)。 5. 简要分析小说中两处划线句子的作用。 6. 同是鲁迅笔下的人物,陈士成与孔乙已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4. C 5. (1)此句写碧空寒月,渲染了寒冷的气氛衬托了陈士成科举落第后空虚凄凉的心境。(2)此句写残油烧尽,灯花炸裂,渐渐缩小以至消失,暗示了陈士成的发疯死掉的命运。 6. 相同点:陈士成与孔乙已都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和殉葬品,他们都热衷于封建科举,希望通过中举来进入仕途,获得功名利禄,受科举制度之害而不觉悟。不同点:陈士成出身于没落的豪绅阶级,总想通过科考赢取功名,光宗耀祖。而孔乙已则迂腐不堪、穷困潦倒而又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艺术手法、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题干要求选“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比对选项和原文,C项主观臆断。陈士成认为未考中是“没有一个考官懂得文章,有眼无珠”,他考了十六年,愤然中还拿出“制艺和试帖”,要说“他能力不够,达不到录取标准”,结论于文无据,表述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重要句子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从关键词和表达技巧入手,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内涵和结构上的特点,分析其作用。(1)句“碧空”“寒月”是写景,描写的是陈士成科举落第后在外徘徊的环境,联系环境的一般作用考虑,在此渲染了寒冷气氛,衬托了人物心境,突出了陈士成内心的空虚凄凉。(2)是对物象的描述。联系后文湖里出现浮尸的情节看,“灯火”不单是自然中的灯火,它还具有象征意义,且与陈士诚有关。“缩小以至于无”,残油燃尽,代表生命渐趋衰亡,暗示他发疯死掉的命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比较阅读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再次,对人物形象进行比对,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时多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遭遇、思想性格上考虑。孔乙己是课本里的人物,他的总体形象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出身寒酸,思想迂腐,虚荣心强,自欺欺人,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联想旧知,和陈士成进行比较,可发现二者都是读书人,希望通过中举来进入仕途,获得功名利禄,都受封建制度毒害不觉悟终至死亡,但是二人的出身不同,陈士成的“祖宗是巨富的”。据此分析,从异同角度加以概括,分别作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图1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量与进口额 ■进口量(亿块)口 进口金额(亿美元) 图2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口出口量与出口额 ■出口量(亿块)口 出口金额(亿美元) (摘自《财经新闻周刊》) 材料二: 基于芯片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战略地位,我国政府一直在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中国制造2025》详细地规划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关键技术等,并将其列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五大产业之首。 我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还在逐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国内芯片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中,集成电路设计占比为34.44%,集成电路制造业占比为27.19%,集成电路封装占比为38.37%,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芯片从上世纪50年代发展至今,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在美国发明起源——在日本加速发展——在韩国与中国台湾成熟分化。美国已经形成了政府扶持,产、学、研一体的成熟发展模式,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强大的需求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芯片行业正迎来第三次产业转移,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注】芯片又被称为微电路、微芯片、集成电路,主要是指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体积很小,常常是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的一部分。 (摘编自宋清辉(《国产芯片的发展前景和机遇》) 材料三: 在高端芯片领域,由于国内厂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所以其生产仍以“代工”模式为主。曾经,有这么一个段子在市场上盛传:苹果一“饥渴”,其他品牌的手机就得“挨饿”。 因为高端芯片的供应有限,所以芯片厂商在选择客户时,都是优先选择苹果,而国产手机厂商只能“稍等片刻”。SEMI数据显示,中国本土公司芯片需求与供应额正持续扩大,2017年中国公司仅能满足本土芯片需求的26%左右。 美国拥有高端芯片核心技术的绝对控制权,产业保护政策越来越严,竞争壁垒越来越牢,“受制于人”的局面出现更加困扰中国的半导体及整机企业。而如今美国“芯片制载令”的出现,使得“中国芯”国产化的呼声再起,中兴危机更激励自主芯片产业的崛起,但是,一切还需从长计议。换句话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步子不能乱,“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原则不能破。 当前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迎来历史上最好的黄金机遇,但要抓住发展机遇,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首先是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重视扶持集成电路设计业,设计是产业链的前端,也是面向应用的最终环节,其次,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芯片行业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持续不断的人才供应:最后,需要对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指导和服务,并购重组有利于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编自刘斌《“芯芯”向荣的半导体行业》) 7.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既有进口又有出口,其中进口量和出口量最大的是2017年,分别为3770.1亿块,2043.5亿块。 B.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量呈递增趋势,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都远高于同期的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 C.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出口量逐年增长,同期的出口产品金额呈下降趋势,出口金额最低的年是2014年。 D. 2013—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的进口量和进口额与同期的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品目前还要依赖进口。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芯片产业在政策、资本和市场需求牵引的支持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五大产业之首。 B. 我国已形成相对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在2017年,实现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个分支的首次大幅增长。 C.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在强大的需求和有力的政策推动下,芯片行业向大陆转移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D. 当前中国的高端芯片还受制于人,中兴危机更让中国坚定了自主研发芯片的决心,但是我们须坚持理性发展的原则。 9. 结合以往的成功经验,当前大力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应该怎么做?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答案】7. C 8. A 9. ①继续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逐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②攻克核心技术,激励自主芯片产业。③完善集成电路产业结构;④注重培养和吸引人才;⑤对企业并购重组提供指导和服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要选“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项,分析错误。从图上看,2013-2017年“同期的出口金额”呈曲线型变化,选项认为“同期的出口产品金额呈下降趋势”,表述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要选“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曲解文意。联系材料二看,列为五大产业之首,是《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中所列,选项说“已成为五大产业之首”是将未然说成已然。故选A。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当前大力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应该怎么做?”题干要求“结合以往的成功经验”,说明材料中有例可循,如材料二中,说“我国政府不仅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还在逐步扩大国家集成电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取得了成效,这两个方法可以推广借鉴。此外,找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问题想做法,还要去找文中的建议性语句。如材料三中提到“高端芯片的供应有限”,那就攻克核心技术,激励自主芯片产业;结尾一段说现状后,有“首先……其次……最后”的做法提示,可选用为答题点。最后,分条概括作答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 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期,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大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幸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邮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有表状集四十卷。 10. 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羽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 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 B. “开成”是唐文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又如下文的会昌、大中等。 C. 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李商隐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D. “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 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C. 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东蜀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D. 李商隐写作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令狐楚的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2)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 (2)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免职,回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和断句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前提是粗通大意,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把握句子特征,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断句;其次,要掌握一些应试技巧,如注意句首、句末虚词,句式特点(如判断句和对称句);最后还应注意选项特征以及文体的语言风格。可用排除法。断句完毕,再回读一遍审查。先观察选项,断句主要看“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两句如何断开。句中“干”是动词,“之”是宾语,“以所业文”是状语”;“年”是年龄,“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年”前应断开,排除BD。后句“深”是表“礼之”的程度,“深”和“礼”不应断开,排除AD。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查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官职和科举、姓名和称谓、宗法和礼俗、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考生平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看清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对选项进行辨析。A项表述错误。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选项错在“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归纳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即选“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以偏概全。从原文看,不愿意举荐他为官的是令狐楚的儿子,因为“时令狐楚已卒”。选项中“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表述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明年”,第二年;“屡”,多次;“不之省”,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不理睬他”。(2)“坐”,因……犯罪;“专”,专擅,擅自;“左迁”,被贬官;“废罢”,被免职;“未几”,不久。 参考译文: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孤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十二岁还不到。令孤楚因为他少年英俊,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中拔萃科。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掌书记。王茂元欣赏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者,但本来是武将的后代,李德裕平时待他很好,那时李德裕掌权,起用他为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从事后,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赶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将他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大中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掾曹,让他主管草拟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卢弘正镇守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干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上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征召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免职,回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处理事务,令狐楚能写奏章,于是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李商隐才写今体奏章。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哀悼和祭奠之辞。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当时号称“三十六”。但他们都不坚守操行,依仗才能行为怪异偏激,为当时宦途中人所鄙薄,所以不能进而成为名宦,坎坷终身。李商隐有表状集四十卷。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翻译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14. 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暗示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明月”交代了听筝的环境。 B. 次句描写弹筝女子的动作神态,连用了两个“自”字,表现了她只顾低头弹筝、自娱自乐的情态。 C. “弦凝指咽声停处”化用了“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两句,引导读者品味奇妙的无声之美。 D. “别有深情一万重”一句写筝声传达出了弹筝女的丰富情感,效果感人,含蓄慰藉给人以遐想。 15. 本诗和《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角度有何异同?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14. B 15. 相同点:(1)两首诗都选取了一个无声的顷刻,表现乐声的美妙。本诗的“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均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想象那乐声的美妙。(2)都通过听众的感受或表现侧面烘托音乐的美妙。《琵琶行》中,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通过周围的环境和听众的表现侧面烘托音乐的效果。本诗中“别有深情一万重”也是通过听众的感受,烘托了音乐的丰富感情。不同点:《琵琶行》还正面(直接)对乐声进行绘声绘色的描写,运用连贯优美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美妙。比如嘈嘈急雨,切切私语,珠落玉盘,莺语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声如裂帛,无不是新颖贴切的比喻。(能举出例子即可)而本诗中没有直接描写音乐的句子。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再结合题目含义和注释,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意象,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进而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逐一辨析,最终得出答案。本题要选“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项,曲解文意。联系全诗看,次句连用两个“自”,是旁若无人的样子,应表现弹筝者全神倾注于筝乐的神态,“自弹”,是信手弹来。选项说表现她“自娱自乐的情态”,“自娱自乐”是想办法使自己快乐,和语境不合。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鉴赏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鉴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要求,依照题干所说的比较内容,回顾旧知,在感悟积累的基础上通读全诗,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中描写的形象和传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分析所写事物的角度,注意要将异同点分开来表述。《琵琶行》是课本所学,其中的音乐内容,有直接写的,有间接写的;有直接用比喻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的,有用听众感受和环境侧面烘托的,背景是在浔阳江边月夜之下的凄清寂静的环境。对照看,《夜筝》写音乐同样是在有月的夜晚,都有弹奏者的身份。“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是无声的顷刻让人感受到了深情。和《琵琶行》中的“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样,都是“以无声写声”,通过听众的感受,写出了音乐的美妙,都蕴含着深厚的感情。不同的是,《夜筝》没有直接描写音乐的内容,没有用比喻手法,都是侧面描写。根据以上分析,结合诗句为例,按异同点概括作答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3)《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庄生晓梦迷蝴蝶 (6). 望帝春心托杜鹃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答好此类题,平时要重视理解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理解语境和侧重点,且注意根据音义确定字形,不丢字加字。注意“扪”“胁”“抚”“膺”“沦”“晓”“托”“鹃”等字的写法。 【点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或给下句写上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根据所给语境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字形,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不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又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了却因为书写错误而得不到该得的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 ),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 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那些靠__________________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__________________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本着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_________________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崇洋媚外 骇人听闻 方兴未艾 当仁不让 B. 数典忘祖 耸人听闻 方兴未艾 义不容辞 C. 数典忘祖 骇人听闻 如火如荼 义不容辞 D. 崇洋媚外 耸人听闻 如火如荼 当仁不让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审慎地鉴别史实、科学地阐发经典、历史地评价古人 B. 历史地评价古人、审慎地鉴别史实、科学地阐发经典 C. 科学地阐发经典、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 D. 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以钓名谋利的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B. 本着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C. 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 D. 更应刹车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 【答案】17. B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成语的基本意思、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习惯搭配等,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要选“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需对词语逐一分析。崇洋媚外:为推崇除了本国以外的所有人或事物,讨好与巴结外国人,向外国人献媚。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横线处语境是比照历史说的,与国家无关,应该用“数典忘祖”。骇人听闻:意思是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发生的事。主语是“事”。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主语是“人”。横线处语境是“人”的做法,应该用“耸人听闻”。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革命形势或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火如荼:意思是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横线处语境讲“传统文化热”,突出的发展状态,用“方兴未艾”更合适。当仁不让:遇到该做的事情,主动去做,不推辞。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更侧重于责任担当。横线处填“义不容辞”更合适。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应用能力,侧重于语意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根据前后语境综合分析作答。要选“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对比选项看,主要区别在分句的顺序安排上。顺序一般有时间、空间、逻辑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从所给句子看,语句间存在逻辑联系,先鉴别,后评价,再阐发,符合情理。另外先“史实”,后“人物”,再“经典”的先后顺序,又和前文“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的表述顺序相照应,D项表述顺序恰当。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然后联系上下文,审读原文语句,确定语意关联,再次对比选项,找出差别,认真推敲之后确定答案。本题要求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可先观察所给画线句的错误点,也可对比选项看表述区别。根据已有知识,看画线句,“本着钓名谋利为宗旨”,结构混乱,应是“本着钓名谋利的宗旨”或“以钓名谋利为宗旨”,这是商业炒作的特征。据此看,A项,“以钓名谋利的宗旨”搭配不当,应把“的”改为“为”;B项,“本着以钓名谋利为宗旨”成分赘余,应去掉“本着”;D项,“刹车”是动宾结构,不能再带宾语,“更应刹车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搭配不当。ABD都有误。故选C。 20.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回首过去,文学是我们最深的青春记忆。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坐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和馆前那一排银杏树朝夕相对,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和成熟;坐在剑桥大学的图书馆里,抱着厚厚的《剑桥中国文学史》,深切地体会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纷纷扰扰的平凡生活,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①不是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②不是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和成熟。 (2). ③不是只有文学,才能使你的人生精彩。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题目要求参照①的方式,找出另外两处推断问题。既然是推断问题,就是推断不合理之处,做题时就要注意文段中推理之处,考生要特别注意文段中表述过于绝对化的句子,如“因为只有钟情文学,才会让青春时代简单而美好”“只有我才能印证它们的成长和成熟”“有了文学,必定能使你的人生精彩”,注意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 点睛:这类题目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设计的,要求对题中给出的各种结论(推断) 进行评判,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有无判断错误、推理偏颇以及说法绝对等逻辑问题。做题思维方法有:(1)全面分析材料具体内容;(2)重点把握句间逻辑关系;(3)仿照例句精准拟写答案。根据题目对第一部分推论错误的解析,我们可以从分析材料逻辑关系的角度确定后面两个推断的错误。 21. 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答案】描述: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主题图案中的“福”“寿”字和“鹿”的图案,再从其象征意义分析。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主题图案中的“福”“寿”字和“鹿”的图案,再从其象征意义分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月15日,从北京至天津的动车上,出现了这样的一幕-----乘客李某买了二等无座票,却非要坐在一等座上,拒不离开。小伙儿刘某因看不惯李某无理取闹的行为,便动手教训了他。监控显示,刘某先是抽了李某一耳光,又踹了他一脚。打了几拳,造成了李某眼部轻伤。最终刘某被判4个月拘役、罚款6万……对于这一处理,人们议论纷纷。 对这一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示例 见义勇为,以暴制恶不可取 材料中,乘客李某买了二等无座票,却非要坐在一等座上,拒不离开。小伙儿刘某因看不惯李某无理取闹的行为动手教训,却触犯了法律,被法院判处拘役和罚款。遇到李某“霸座”的不文明行为,公众都会心生义愤,刘某明明是路见不平,伸张正义,还受处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霸座行为,虽然招人痛恨,却只是属于轻微违法行为,并不具备“致人危险”情节。刘某制止霸座行为,莽撞冲动,殴打他人,下手过重,造成霸座李某眼部轻伤,属于以暴制恶,触犯了法律的红线,这并不妥当。规劝其不文明行为,可采取其他措施,如拍照取证、呼叫乘警等,即便是将霸座乘客从座位上拽起来,也好过对其拳打脚踢。法院的判决对其以暴制恶的打人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也给想见义勇为者提了个醒。 对刘某的处罚表明,在法制社会,用古老的快意恩仇去解决问题,后果只能适得其反。大家要吸取刘某教训霸座乘客的深刻教训,遵守公共管理规则,提高法治意识与道德水平,既要反对、制止霸座等不良现象,也要尊法尚德,避免过激行为。 那怎样是真正的见义勇为的行为呢?法律上的“见义勇为”内涵如下:一是以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目的;二是具有不顾个人安危的情节;三是实施了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救人的行为。这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才构成见义勇为行为。从这点上来讲,刘某虽然是出于公德和正义,意欲见义勇为,有制止乘客不良行为的意识,但其行为是不合法的,既然不合法,那就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 法律是神圣的,凡是触碰法律的人都要为之付出代价。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良好秩序。但是,若在自己坚守规矩的前提下,看人不遵守规则,就去动手教训,不计后果,就是以不守法的方式去“教训”不文明的他人,是不可取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谁都不愿意生存在一个只能用暴力解决问题的环境,因为暴力本身就是破坏规则的行为,以暴制恶,很可能产生更多的恶果。刘某的事告诉我们,伸张正义,要用正义的方式,见义勇为,要选择理性地对待,切记以暴制恶不可取。事实证明,面对不文明现象,既能保持正义之心,又不逾越法律红线,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做此类题目,要先通读材料,了解材料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事的结果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在读懂的基础上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按照任务指令作文。材料主要围绕刘某在高铁上打李某展开。李某,霸座不对,遭刘某教训;刘某因看不惯李某无理取闹的行为而教训李某,造成李某眼部轻伤,有“以暴制恶”的成分;法院依法判处刘某拘役和罚款,是事件结果。“对这一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要选好角度进行立意。写作是先“读”后“写”,读后有感而发,“读的内容”和“读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参考立意: 1、 从刘某的角度:“见义勇为”当遵纪守法,勿以暴制恶。 2、 从李某角度:(1)要心存公德(2)要遵守规则 3、 从法院的角度:(1)要严格执法(2)严格执法须合乎人情 可用素材: 1、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2、 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矩秩序各就各位。——莱蒙特 3、 法律就是秩序,有良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4、 2018年12月26日,在福州生活的哈尔滨小伙赵先生听到楼下女住户呼救,他当即帮助正在被侵害的女邻居脱离危险,其间他踹了陌生男子,造成其内脏损伤(伤残达二级)。结果陌生男子到派出所报警,赵先生以故意伤害罪被拘留了14天,而且接下来还可能受到刑事制裁…… 行文层次:开篇由概述刘某在高铁上打李某的材料入手,引出问题:刘某明明是路见不平,伸张正义,还受处罚,这是为什么呢?下文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明确了观点“见义勇为,以暴制恶不可取”。然后围绕论点,阐明了法律上“见义勇为”的内涵,并继续围绕所给材料讲明了“见义勇为”的正确做法。结尾进一步强调了坚守规矩的重要性和以暴易恶不可取。要做到:观点明确,结构严谨,说理逐层深入,层次清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