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作业(全国卷用)
2020届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作业(全国卷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2分) 材料一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当前,要把人工智能发展放在国家战略层面系统布局、主动谋划,才能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主动,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人工智能持续创新能力。 加快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转化应用,促进技术集成与商业模式创新,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商务、家居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才能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智能化水平。 大力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应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基础设施体系。优化升级网络基础设施,研发布局第五代移动通信(5G)系统。统筹利用大数据基础设施,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海量数据支撑。 (节选自2017年7月8日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材料二 特朗普11日签署一份行政令,启动“美国人工智能倡议”。“美国人工智能倡议”并非单纯的技术路线图,而是从国家战略层面调动更多联邦资金和资源用于人工智能研发,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这份倡议明确提出,要保护关键的人工智能技术不被战略竞争者和对手国家获得,保持美国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优势。 集中调动联邦政府的资源从顶层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多年来,美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主力军是谷歌等科技企业,但从过去一年趋势看,美政府希望在此领域直接发挥作用。简化预算程序,各执行机构每年与白宫主管预算科技政策办公室沟通,说明将如何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并在预算批准前90天内列明具体的人工智能优先项目和预计使用资金,可享预算优先权。 开放美国政府手里的数据和计算资源。算法、芯片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美国在算法和芯片方面保持优势,但在可供训练的数据方面并不占优势。为此指示联邦机构帮助人工智能专家和私营企业部门更容易获得数据和计算资源。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19年2月15日 《美国政府人工智能倡议》) 材料三 表1:按行业预计由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取代/新增的中国岗位(2017~2037) 取代岗位 新增岗位 净影响 (%) (百万) (%) (百万) (%) (百万) 服务业 -21% -72 50% 169 29% 97 建筑业 -25% -15 48% 29 23% 14 工业 -36% -59 39% 63 3% 4 农业 -27% -57 16% 35 -10% -22 总计 -26% -204 38% 297 12% 93 注资料来源——普华永道分析(百分比是指以2017年为基准年的就业情况变化) 表2: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情况 核心 技术 近三年专 利申请数 专利授 权率 全球各项技术前10位专 利权人数及分布属性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中国 美国 商企业 研究 机构 商企业 研究 机构 语音 交互 7 665 5 295 34% 49% 3 5 文本 处理 8 878 4 388 25% 47% 2 3 3 深度 学习 15 880 4 885 19% 34% 2 5 3 计算机 视觉 21 256 6 788 27% 45% 6 3 (选编自《2018年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评估白皮书》) 注按发展和应用水平细分,人工智能最核心技术分为语音交互、文本处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 材料四 在谈及中国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差距时,科技分析师Tim Bajarin认为,虽然中国正以高调的姿态显示出在AI领域多种技术的进步,成就应得到承认,但不应被夸大。他说,科研上,中国发表的AI论文数量巨大,但从Google scholar引用数据看,北美和欧洲的科研人员是AI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另一问题是中国长久以来的“芯”病。此外,就基础研究的人才结构而言,美国的AI人才培养体系历史悠久,美国领先于中国。在谈及中美AI现状时,AI专家Ian Hogarth认为,中国急起直追的架势让美国科技业界不敢懈怠。他认为,这场“近身肉搏战”,让美国政府越来越担心,中国在AI方面的高速进步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优势造成威胁。他预测称,中美间在AI领域的技术冷战已经来临。但在AI产业至关重要的半导体上,中国大陆十分孱弱,产业规模不仅比美国小得多,还和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 (改编自2018年12月谷歌网 “人物专访”《中美人工智能角力》) 1.对点题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大部分新增岗位预计将出现在服务业和建筑业,而非均匀分布于各领域,预计农业净流失岗位约2 200万,以后数百万人需转换职业或转移工作地点。 B.人工智能及相关技术在未来20年将取代中国现有约26%的工作岗位,对中国就业的净影响将创造约12%的净增岗位,相当于增加约9 300万个就业岗位。 C.中国专利申请量大幅领先于美国,中国研究机构也异常活跃;但美国四项核心技术的平均专利质量要远高于中国,中国专利多而不强的现象值得思考。 D.从前10位专利权人数及分布属性看,美国全为商业企业,而中国有三项技术重在研究机构,尤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因而智能成果的商企化是未来的关注重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就必须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在制造、农业、物流、金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应用。 B.美国各执行机构每年与白宫主管预算科技政策办公室沟通,说明优先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情况,按时列明计划,可期获得该项目预算优先权。 C.科技分析师Tim Bajarin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多方面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虽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成就不应该被夸大。 D.AI专家Ian Hogarth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高速进步,让美国科技业界和政府越来越担心,可能会对美国数十年来的技术造成威胁。 3.中美两国对人工智能部署了“规划”或发出了“倡议”,请概括它们在目的上的不同点和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6分) 1.A 解析 A项,错在“建筑业”,应是“服务业和工业”,陈述对象是“大部分新增岗位”,即岗位数量,而非“净影响”。 2.D 解析 D项,概念错误,应是“技术优势”,而非“技术”。 3.①不同的目的:中国旨在把握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权及形成持续创新能力;美国是应对来自战略竞争者和外国对手的挑战及保持美国优先。②具体措施上的相同点:在布局谋划方面,从政府顶层(国家战略层面)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在数据方面,采取措施让各种数据为人工智能研发和广泛应用提供支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5分) 大明湖畔稼轩祠 泉 琴 大明湖南岸有一静肃小院。小院周围,绿树红花,参差披拂,如诗如画。 踏着一条青石板路缓步来到小院正门,举目望时,只见门框上方高悬一匾额,上书“辛稼轩纪念祠”。原来,这一片就是大明湖公园新八景之一的“稼轩悠韵”。辛弃疾和李清照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词人,并称为“二安”。巧的是,他们都是济南人。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济南人对“二安”热爱有加,他们在趵突泉公园建立了李清照纪念祠,又在大明湖景区改建了稼轩祠。 酷爱辛词的我早就熟知辛弃疾是战场上骁勇善战的大英雄。22岁时,他就拉起了义军队伍,跃马横刀,勇闯敌营,活捉叛将。这时,耳畔似乎响起了嗒嗒的马蹄声。这马蹄声是从辛词里跑来的吧?抑或是从古代宝剑的寒光里迸射而来?受了这朦胧的诱惑,我便掏钱买了门票,匆匆走进了这古典素雅的三进院落。一进院里,墨香阵阵的东西厢房首先吸引了我。墙壁上挂着的都是一些与辛词有关的名人字画。辛词的名头大,有些警句早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加之,他的词风粗犷豪放,具有浓浓的爱国情操。后世之人,皆喜欢临摹他的名词佳句来陶冶情操。展柜里陈列的是各种版本的辛词以及研究成果。我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既然带不走这些古籍,带走某些文字的片段,回去赏读一番,也会别有情趣。 第二进院落的过厅里,居中兀立一块造型别致的太湖石。这是一道障景。一览无遗的风景总是令人觉得肤浅宽泛,推花扶柳,绕石穿山,才是增添自然界悬念的不二法门。果然,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这一石一树,一动一静,倒也充溢着和谐之道。 绕过太湖石,出现了祠堂的第三进院落,这就是主体建筑辛公的纪念堂。文能惊天,武能动地,这种卓越的才能奠定了辛公在历史上独特的地位。我端正了下帽子,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迎面就是一手握书,一手持剑的辛公铜塑雕像。辛公的眼睛炯炯有神,直视前方。这凛凛风姿大概就是当年征战沙场时的真实写照吧! 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好在自己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写壮词以寄陈同甫,是因为他和陈同甫有着同样的遭遇,同病相怜,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 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的那种固有的忠君爱民思想,却不为所用,以致壮志难酬,郁郁而终。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辉煌壮丽的篇章。 看罢明湖美景,原路返回。经过第二进院落的时候,才发现刚才急忙忙去拜谒辛公,竟然没注意到此处有个西跨院。西跨院有一间大厅堂,名为“停云堂”。 堂内挂了一些名人书法,皆是金钩银划、美不胜收的辛词精品。恰好有一对年轻人在内参观,只见他们冲着某幅字画朗吟道: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这一曲《水龙吟》是辛公血和泪的心声。他登临高处,不是为了游赏美景,而是为了叩问苍天,发出心底的声声怒吼。可是,就算辛公把栏杆拍遍,拍得手心冒汗,也无人懂得他那忧国忧民之情思啊!我肃立着沉浸在辛词的恢宏意境里和辛公的思想碰撞,进而交织,让蒙尘的心灵进行一次彻底的荡涤。 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那是历史的尘烟吗?真希望有那么一匹悍马,自遥远的古代穿越到这人间盛境,背上驮载着持剑的辛公,马蹄声声,由远而近,响彻寰宇……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写到李清照及其纪念祠,是因为她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这样写也表现了他们在后人心目中都具有崇高的地位。 B.文章首段与末段的写景相映成趣,“绿树”与“红花”实写,意境优美;“夕阳”与“云纱”虚写,感慨万分。 C.“太湖石旁有一棵古槐,绿叶幽幽,遮天蔽日”,从对枝繁叶茂的古槐的描写,可以看出稼轩祠自然环境清幽。 D.作为记游类散文,文章以游览稼轩祠的行踪为序展开,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手法,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对点题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引用辛弃疾的词?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3.这篇散文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6分) 1.B 解析 B项,“‘夕阳’与‘云纱’虚写”错,“离开祠堂时,恰是夕阳西下。回望‘稼轩悠韵’,祠堂周围此时蒙上了一层缥缈的云纱”也是实写。 2.参考答案 ①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②有力地凸显了辛弃疾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使文章更具感染力。③两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这样写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下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与叹息。 解析 引用词句的作用可从内容和效果上、对辛弃疾形象的刻画以及主旨上分析。内容和效果上: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丰富了游记的内容。辛弃疾形象:凸显了辛弃疾忠君爱民却郁郁不得志的形象。主旨上:既表现了辛词千载之下巨大的影响力,也表现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与叹息。 3.参考答案 ①对辛弃疾词的酷爱。作者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与词作十分熟悉,且对展柜里陈列的各种版本的辛词极为珍视,用手机拍照,回去赏读。②对稼轩祠心存向往和崇敬。特意前去拜访,被东西厢房阵阵墨香吸引;端正了帽子,才抬腿迈进纪念堂的大门。③对辛弃疾人格精神充满敬佩与景仰。辛弃疾一生忠心为国,胸怀大志,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终铸就传奇,深深地感动了作者。④对辛弃疾人生遭遇的同情与嗟叹。作为骁勇善战的大英雄,虽胸怀天下,却不为世所用,落魄失意,最终郁郁而终,作者对此充满同情与不平。 解析 分析散文的意蕴,重在对散文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把握。此题可从分析对辛弃疾词的态度、对辛弃疾人生遭遇和人格精神的态度入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