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居家学习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建瓯市芝华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居家学习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2019-2020 学年下学期居家学习检测高一年级语文科目试卷 完卷时间:150 分 满分 150 分 第一大题:课内基础知识 一、课内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敕.造(chì) 惫.懒(bèi) 讪.讪(shà) 扪参.历井(shēn) B. 錾.银(zàn) 两靥.(yàn) 桌帏.(wéi) 拗.他不过(niù) C. 蹙.缩(cù) 歆.享(xīn) 榫.头(sǔn) 鸡豚狗彘.(zhì) D. 庠.序(xiáng) 洿.池(kuà) 贾.人(gǔ) 间.或一轮(jiàn)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辨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音 和字形,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还可以通过掌握的词语意义,或通 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所以,平时 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 性来辨别。 A 项,讪(shà)读音错,应为 shàn; B 项,靥(yàn)读音错,应为 yè; C 项,正确; D 项,洿(kuà)读音错,应为 wū。 故选 C。 【点睛】高考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 的方法来复习形声字。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 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 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约束、制止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打开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金就.砺则利 就:靠近,接近 - 2 - C. 蒙故业,因.遗策 因:趁着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北:北边的军队 D. 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引、招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语境 理解词语意思。 C 项,“蒙故业,因遗策”意思是“承接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策略”,“因”,沿袭;“追 亡逐北,伏尸百万”意思是“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北”,战败时的逃 兵。 故选 C。 3.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山东..豪俊并起 C.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针对古今 异义设题,然后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A 项,“古之学者必有师”意思是“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学者”古义指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B 项,“山东豪俊并起”意思是“崤山以东的诸国的英雄豪杰就一并起义”,“山东”古义指 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C 项,“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须臾” 古今都指片刻; D 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意思是“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小学”古义指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小学生的教育机构。 故选 C。 - 3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 A. 树.之以桑 履.至尊而制六合 B. 谨.庠序之教 天下云.集响应 C.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而耻.学于师 外连衡而斗.诸候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 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这是针对 词类活用设题,然后先明确词语本来的词性,再结合在句子中的位置分析活用类型。 A 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树”意思是“种植”,“履”意思是“登上”; B 项,“谨”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云”是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 C 项,“日”是名词作状语,每天,“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D 项,“耻”是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斗”是使动用法,使……斗。 故选 A。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 斧斤以.时入山林 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其.皆出于此乎。 D.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徒于.江湖间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文言虚词一词多义现象的考查。应对此类试题只有靠翻译,加点词语必须 意义和用法均相同才算符合要求。 A 项,第一个“以”介词,用,拿,第二个“以”介词,按照;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B 项,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却;用法相同,意义不同; C 项,第一个“其”表反问语气,难道,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大概。用法相同,意义不 同; D 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 故选 D。 - 4 - 6.下列各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不拘于时 身死人手 D.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 类以及特点,然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以及被动 句,倒装句又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A 项,“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是定语后置句,应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道之 所存,师之所存也”是判断句,标志是“……,……也”; B 项,都是状语后置句,“于”是标志,“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应为“无望民之于邻国多 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 C 项,“不拘于时”是被动句,“于”,被,“身死人手”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应为 “身死于人手”; D 项,“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状语后置句,“乎”相当于“于”,应为“乎吾先”,“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是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 故选 B。 7.下列选项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所以有 人慨叹道:“开讲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充分表现了盛唐社会士人 的自信与抱负,神采飞扬,充满理想色彩。 C.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 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D. 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 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答案】B 【解析】 - 5 -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在平时就要对一些经典文学 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如文学体裁、代表人物、作家作品、情节内容、思想主旨等。只有平时 积累得丰富,识记得准确,考试时才能得心应手地准确答题。 B 项,“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错,在艺术上,李白继承和发扬了浪漫主义的精神与创作手 法,并非“现实主义诗人”。 故选 B。 【点睛】高考对文学常识考查的基本要求为: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 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品。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所谓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外文坛上 有影响、有地位的作家。属于中国的,要掌握其所处的时代、代表作品、作品体裁及作品的 有关内容;属于外国的,要掌握其国别,代表作,作品体裁及作品相关内容。所谓文学体裁, 主要是指中国文学作品体裁所说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此外,还要对古代有 关诗、词、曲、的文体特点,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古典小说的不同名称和特点,古代散 文与现代散文的不同特点等有明确的了解。 第二大题:课外阅读 (一) 小说阅读 打 树 许 仙 李正第三次被送入市人民医院抢救时,已是奄奄一息,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毫不犹豫 地又把他送入市里最好的医院。 李正在高干病房几度昏迷,主治医生是该院副院长,卑微地对李赛白道:“李书记,非 常抱歉,能做的我们都做了,您看是不是按老人家的意思回去吧,晚了怕……”昏迷的李正 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 老伴抹着泪,对儿女说:“你爹想回家过年,你们就随他的心愿吧。” 李赛白和李赛红这才送父亲回家。 这天是年廿九,李赛白和李赛红回到老家就奔进奔出的,要给父亲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 李赛红和母亲把家清扫干净,又准备红包、烟酒茶和糖果;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 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家里亮堂堂的,飘出煮粽子和炒瓜子的香气,乡亲们纷纷前来 探望。 李正回家后神志反而清醒了,时不时地睁开眼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守了一夜, 见父亲病情平稳,也松了一口气。 - 6 - 第二天上午,李正忽然有了精神,叫老伴扶他坐起身来,要看一看孙女和外孙子,瞧着 孩子们跑进跑出的,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下午,李赛红和嫂子下厨,准备了一顿丰富的年夜饭;大家把饭桌移到父亲的床前,让 李正靠在床上吃饭。见父亲精神好,大家也开心,有说有笑的,一个个向父亲敬酒,祝他长 命百岁;李正居然喝了一杯酒,还吃了半碗饭,脸红扑扑的。 吃过年夜饭,饭桌撤走了,老伴和女儿、儿媳妇收拾干净后,再次回到他床前;李正伸 出手来,吃力地比划着。 李赛红问母亲,爸爸说什么?“打树。”“打树?”李赛红问父亲,李正点点头。 儿媳妇愣愣的,但李赛红连忙朝父亲说:“好。打树。我们打树。” 打树是李家大年三十必备的传统节目。院子的围墙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梨树,一棵桃树, 分别是李赛白和李赛红出生那天李正种的,如今已有四十岁和三十八岁了,是方圆百里以内 两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令乡亲们羡慕不已。乡亲们但凡教育起后代来,必以李家儿女为榜样。 李赛白和李赛红自有记忆起,每年吃过年夜饭,父亲就操起门闩,李赛白便自觉地躲在 自己的梨树后,李赛红也学哥哥样,躲在自己的桃树后。 李正借着几分酒力,先打梨树,边打边问:“来年多开花多结果?” 李赛白就在树后应:“来年多开花多结果。”李正又边打边问:“决不开谎花[注]?”李 赛白又答:“决不开谎花。”轮到桃树,也是这番打问与应答。 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都大了,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回家过年,李正依旧热衷于打树, 让两个成年人躲在树后,他边打边问:“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赛白就问:“我是梨树, 怎么开红花结红果呢?”李正醉醺醺地说:“我怎么问你就怎么答!来年开红花结红果?” 李赛白就应:“来年开红花结红果。”李正又边打边问:“决不开黑花结黑果?”李赛白又 答:“决不开黑花结黑果。” 再后来,李赛白和李赛红升职了,当官了,从商了,发达了,回家过年,李正还是热衷 于打树,让两个大人躲在树后,还是边打边问…… 孩子们不知道打树是怎么回事?好奇新鲜,吵吵闹闹的,院子可热闹了;李赛红将门闩 交给哥哥李赛白,自己拉着侄女躲在梨树后,李赛白边打边问:“来年多开花多结果?”李 赛红就教侄女应:“来年多开花多结果。”李赛白又边打边问:“决不开谎花?”她们又答: “决不开谎花。”接着是李赛红打树,李赛白拉着外甥躲在桃树后……卧室里,李正笑微微 地望窗外,慢慢地合上老眼;他太累了,去那边休息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 7 - 【注】 谎花:不结果实的花。 8.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但儿女是极其孝顺的”一句,为下文写“李赛白和李赛红在父亲床前看护”及 “移饭桌及给父亲敬酒”张本。 B. 昏迷的李正之所以“老眼潮湿”,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也为能 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 C. 李赛白忙着张灯结彩,门是对联,窗是福字,大红灯笼挂檐下,是要给父亲过个热热闹闹 的年。 D. 这篇小说以“父亲”为主要人物,通过语言、动作、神情、心理、场面等描写,使人物性 格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感人。 9. 李正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10. 李家的“打树”教育给人以深刻启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8. B 9. ①坚强执着:弥留之际还要对儿女进行品德教育。②善于创新:用独创 的特殊的“打树”方法对子女进行教育,收效显著。③淡定乐观:坦然面对自己的病情,重 病在身不乏微笑。 10. ①李正多次对不同年龄、身份的儿女进行“打树”教育,它启发我们:对人的教育不是 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常抓不懈;不管他们年龄多大,地位多高,都要坚持,且出成效。②李 正对儿女的“打树”教育,以开花结果为喻,很有深意。它告诉我们:一个人不要华而不实, 而是既要开花,更要结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社会多做贡献;要有一颗红心,做有 益于社会的事,不给国家和人民抹黑;有身份、地位后要做廉洁的善人而不做恶毒之人。③ 李赛红、李赛白分别对侄女、外甥进行“打树”教育,它启迪我们:传统道德教育要后继有 人,代代相传,这样,我们的民族才大有希望。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 项,“也为能回家看到自己的孙女和外孙而感到欣喜”错误,这一说法牵强附会,从文中来 看,“‘李书记,非常抱歉,能做的我们都做了,您看是不是按老人家的意思回去吧,晚了 怕……’昏迷的李正老眼潮湿,枯枝般的手死死抓住老伴不放”,结合主治医生的话以及李 - 8 - 正死死抓住老伴的手可以看出,应该是他意识到自己马上要离开亲人,很是舍不得。 故选 B。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 “李正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 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从 文中来看,李正的特点主要通过他教育子女以及面对死亡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首先看他教 育子女的表现,“打树是李家大年三十必备的传统节目。院子的围墙里种着两棵树,一棵梨 树,一棵桃树,分别是李赛白和李赛红出生那天李正种的,如今已有四十岁和三十八岁了, 是方圆百里以内两棵顶天立地的大树,令乡亲们羡慕不已。乡亲们但凡教育起后代来,必以 李家儿女为榜样”,李正用“打树”的方式教育子女,而且不同时段教育的内容有所变化, 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由此可知,他善于创新;然后看他面对死亡时的表现,弥留之际的李 正在吃过年夜饭的时候还要借助打树教育后代,表现出他的坚强,如“瞧着孩子们跑进跑出 的,枯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卧室里,李正笑微微地望窗外,慢慢地合上老眼”, 在死亡面前,李正以微笑待之,展现出他的淡定乐观。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 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在题干的引领下分析答题。本题问的是“李 家的‘打树’教育给人以深刻启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有关 “打树”教育的内容,如“打树是李家大年三十必备的传统节目”,这说明李正每年都要借 打树来教育子女,即使在子女长大成人之后依然要对子女进行教育,这说明教育非一朝一夕 之事,要坚持,要常抓不懈;如小的时候李正以“来年多开花多结果”“决不开谎花”教育 子女要开花也要结果,不要华而不实,要做有用之人,长大之后以“来年开红花结红果”“决 不开黑花结黑果”教育子女要做有益之事,做揣着红心之人,要廉洁;如李正用打树教育子 女,子女又用打树教育下一代,这说明教育要代代相传。考生可以围绕这些方面进行探究。 【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 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 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文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 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 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文 - 9 - 中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文中关 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丢失的脚步 王开岭 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 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现代人的日常身份,不再是“行人”,而是“乘客”。 北京城,已套上了第 6 个大呼拉圈,且环距越来越大。 没人再敢把城市当棋枰、视自己为棋子了。城市的态势只能用涟漪来形容,且是巨石“扑 嗵”激起的那种。面对急剧的放扩,没人敢吹嘘熟悉每一条波纹了,连的士司机都像片警那 样,专挑熟悉的“片”跑。 由于太大,任何人都只能消费极小一部分,无法从整体上参与它、拥有它。 这是一盘谁也下不完的棋。人只能在上面流浪,胡乱移动。某种意义上,已无真正的“北 京人”“上海人”“广州人”。无边无际、日夜更新的城市,所有人都变成了它的陌生客。 据说,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了几座中国城市后感叹:“它们太大了,每一次进入我 都忍不住发抖。” 在无界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 由于“脚”和“历程”之间的逻辑驰散了,“人生脚步”一词,正丧失其象征性。城市 无法用脚来丈量,人生也不再用脚来记录。我的办公室同事,人均每日乘车 3 小时,那是一 种天天出差的感觉。一家伙恶狠狠道:“天天三小时!三小时!他妈的……” 是的,我们最有效的生命时间,虚掷在了路上。 而且,这是纯物理、纯机械的“赶路”,绝无精神活动和审美可能:堵、挤、抢、搡、 刮擦、焦灼、噪音、污……整个一皱眉和不断骂娘的过程。 我一直深以为—— 美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城市应该是漫步的城市。 在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殊的 荣誉和尊严。 那天,我要到马路对面去,一个外地来的朋友正拼命挥手,可附近既无天桥亦无路口, - 10 - 我想了半天,也不知如何跨越几十米天堑,最后招了辆车,到一桥底再绕回来,跋涉了几公 里,才和朋友握上手,真可谓咫尺天涯。 丹尼贝尔说:城市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 选择一座城市,就是投奔一种生活。 规划一座城市,就是设计一种生活。 柳永有过一篇《望海潮》,写宋朝杭州市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读罢,我真有股冲动,恨不得即刻动身,奔赴那座伟大的城池。那样的户外,你想不挪 步都难,会觉得呆屋里是犯罪,走得太急也是犯罪。 不可否认,长安街乃京城最伟大的街。但真正对漫步发出邀请的是胡同。其一砖一木都 有体温,元素鲜活、细节密集,最具酵母气息和微生物色彩,所遇之人也有趣……重要的是, 你能与它对话,一副门礅、春联,一棵槐树和一窝喜鹊,一丛墙头草或一只流浪猫,都是一 个有趣的信息体。而长安街,你就没法交流,它根本不打算和你平等。那些威风凛凛的建筑 体,阴郁僵冷,拒绝握手,拒绝攀谈,只接受瞻仰、服从。 胡同街区的枯萎、市井活性的夭折、“步行街”的出世,皆意味着漫步文化渐行渐远。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皮埃尔·卡蓝默说。 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脚,是要用来走路的。否则,从肉体到精神皆有“失足”感。 那年,崔永元拉一帮人去搞“新长征”,红旗飘飘,走了趟物非人非的老路。央视栏目 做了期纪录片,讲这群好事者如何折磨自己,如何痛并快乐着。还发明了个词:“精神足疗”。 在我看来,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萎靡不振的现代人做了次“足底按摩”罢了。 据说疗效不错,很多脚激动得热泪盈眶。足底穴位那么多,通着那么多的经络和神经元, 不治百病才怪呢。 (有删改) 1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引用法国学者皮埃尔·卡蓝默访问中国城市后发出的“忍不住发抖”的感慨,表达了 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 B. 作者从“同事的抱怨”“和朋友咫尺无法相聚”等生活琐事人手,反思城市发展带来的问 题,由表及里,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C. 文章善用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巨石激起的涟漪”比喻了城市猛烈打张的态势;“威 风凛凛”形容出长安街建筑的高大和傲慢。 - 11 - D. 对所谓的“精神足疗”法,作者认为其精神价值实际上相当有限,不过是一帮废足已久、 萎靡不振的现代人为自己所做的“足底按摩”。 12. 综合全文,作者认为“丢失的脚步”是怎样造成的? 【答案】11. A 12. (1)城市不断扩大,点与点之间越发遥远,人不得不放弃步行而借 助交通工具。(2)城市规划与建设,忽视体恤行人的细节,让人无法养足,无法漫步。(3) 街道缺乏趣味与温情,道路缺乏有力量的落点,失去了漫步或行走的价值。 【解析】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 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A 项,“表达了自己对城市不断扩建、无边无际的否定”错。作者引用的目的是证明“在无界 的大面前,脚力是渺小的,所有的腿都会恐惧、自卑、抽搐”。而且作者并不否定城市的大, 只是惋惜漫步文化的缺失。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到文 本中寻找相应的内容,筛选的时候要细致、准确,并且把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为可以使用的 答案,然后分点作答即可。 本题,要求答出作者认为“丢失的脚步”是怎样造成的。也是让概括出“丢失的脚步”形成 的原因。我们需要通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进行概括。“大,正让城市削掉双足,脚步日渐 枯萎。点与点之间的遥远,让我们望而却步,不得不折叠起双足,换之以轮胎和轨道”,可 以概括为:城市不断扩大,点与点之间越发遥远,人不得不放弃步行而借助交通工具。“在 一座美好之城里,道路系统应在细节上处处体现对行人的体恤,人行道应享有特殊的荣誉和 尊严”,可以概括为:城市规划与建设,忽视体恤行人的细节,让人无法养足,无法漫步。 “这样的城市非常乏味,它显示的是技术能量,没有灵魂”“给双足一块有力量的落点吧”, 可以概括为:街道缺乏趣味与温情,道路缺乏有力量的落点,失去了漫步或行走的价值。 【点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表达文章的内容所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一篇文章,为 了能更好地表情达意,需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 - 12 - 表达技巧的作用。表达技巧即艺术手法 ,包括“表现手法”。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 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 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 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 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 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 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 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 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 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 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 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 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13.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窥:探看 B. 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伦:辈,类 C.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尝:曾经 D. 秦人开关延敌延:抵抗 14.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A. 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相同 B. 两个“固”字相同,两个“北”字不同 - 13 - C. 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相同 D. 两个“固”字不同,两个“北”字不同 15. 下面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用排比句式,极力渲染了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 B. 商鞅辅佐秦孝公制定了正确的对内对外政策,于是秦国日益强大。 C. 第二段文字,作者从人才、土地、兵力和财物四个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力量的雄厚。 D. 九国最后被秦所败,争相割地,臣服于秦,合纵解体。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2)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答案】13. D 14. D 15. C 16. (1)各诸侯国不吝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 才,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 (2)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 【解析】 试题分析: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 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 项“秦人开关延敌”,根据主语“秦人”和“敌”判断“抵 抗”错误;根据后面内容“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判断,“延”译为引进,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读音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字意和用法。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 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答题时要把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①形容词作名 词,险固地势。②牢固。③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北边。④溃败(的军队)。所以,判断 D 项 正确。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5 题详解】 这是一道内容归纳概括题。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 - 14 - 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 落进行比较:C 项,第二段没有从“财物”方面突出显示出山东诸侯的强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6 题详解】 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 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第一句中“爱”译为“珍惜”与后面的“珍器 重宝肥饶之地”搭配,“致”译为招致,“缔交”译为策略缔结盟约,“一”译为一体(数 词活用为名词)。第二句中“费”译为消耗,“困”译为狼狈不堪的境地。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文言文翻译】 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来伺机夺取周 王室的权力,(秦孝公)有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 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 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秦孝公死了以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夺取汉中, 向西攻取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区,向北占领非常重要的地区。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 盟,商议削弱秦国。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 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 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都见识英明有智谋,心地诚而讲信义,待 人宽宏厚道而爱惜人民,尊重贤才而重用士人,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魏、 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在这时,六国的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 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沟通他们的 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 用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攻打函谷关来攻打秦国。秦人打开函谷关口迎战敌人, 九国的军队有所顾虑徘徊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一兵一卒的耗费,然而天下的诸侯就已窘迫不 堪了。因此,纵约失败了,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们困乏而制 服他们,追赶逃走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流淌的血液可以漂浮盾牌。秦国凭借这有利 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的区域。强国主动表示臣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 到孝文王、庄襄王,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并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四)古代诗歌阅读 - 15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7.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 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 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 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18.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 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 【答案】17. D 18. 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 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 的姿态;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 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 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 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 项,“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错误。写的应该是自然界的南 轩竹。 故选 D。 【18 题详解】 - 16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 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 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本题属于比较阅读,需要分别分析两首诗。本诗,结合“应须万物 冰霜后,来看琅玕色转明”分析,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风 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 绘南轩竹形象。“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 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 郑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 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 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 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定的信念。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 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总体描写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风亮节。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五)名句名篇默写 19.(1)李白的《蜀道难》中通过细节动作摹写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写乐曲在“渐歇”的过程中积聚了无穷力量,无法压抑,陡然高 昂,变得激越雄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勉励我们重视学习,注重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劝学》中直接提到学与思的 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 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答案】 (1).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 以手抚膺坐长叹 (3). (2)银瓶乍 破水浆迸, (4). 铁骑突出刀枪鸣 (5). (3)吾尝终日而思矣, (6). 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7). (4)望帝春心托杜鹃 (8). 沧海月明珠有泪。 【解析】 - 17 -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 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 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 别字形。 (1)“写人行蜀道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是提示,注意“扪”“膺”的书写; (2)“积聚了无穷力量,无法压抑,陡然高昂,变得激越雄壮”是提示,注意“迸”的书写; (3)“直接提到学与思的关系”是提示,注意“臾”的书写; (4)“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和“喻指内心的悲哀”是提示,注意“杜”“沧”的书写。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第三大题: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机器人也要记上一功。 疫情的爆发,让医疗机构和医卫工作者上紧了发条,也促使更多医疗机构引入机器人, 以 一部分人力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对很多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企业而言, 这是一次 的实战,也是一次对研发和制造能力的考验。这一次,中国企业拿出了硬实 力。 机器人广泛应用于疫情 的背后,是中国智能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我国已将智 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城,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随 着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已经逐步从工业制造领域 到了智 能服务领域。从地面运输到航空探测、从家庭娱乐到医疗救灾,中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已全 面覆盖。在医疗领域,机器人的应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长。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测温机器 人、消毒机器人等产品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 当然,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大显身手,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春天”就要 来了,疫情退去之时,才是机器人企业面对常态化长久考验的开始。 20. 依次填人文中模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18 - A. 分担 始料未及 防治 渗透 B. 分流 始料未及 防治 延伸 C. 分流 突如其来 渗透 防控 D. 分担 突如其来 防控 延伸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得益于 5G 网络的支持,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B. 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这得益于 5G 网络的支持。 C. 正是 5G 网络的支持使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同样风头正劲。 D. 得益于 5G 网络的支持,同样风头正劲的是以康复机器人为主的手术机器人。 22. 文中画模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和 机器人科技研发。 B. 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机器人科技研 发和产业化进程。 C. 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优先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城、正大力推动机器人科技研 发和产业化进程。 D. 当前,我国已将智能产业纳入了国家科技创新的优先重点领域,正大力进行产业化进程和 机器人科技研发。 【答案】20. D 21. A 22. C 【解析】 【20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 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 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分担,一般用于担负任务和责任,此处照应后面“工作”,而 分流对象一般是水、人员、车辆。始料未及,强调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想的,此处 语境与“预想”无关。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此处强调疫情的发生不可预料,实 战突然间爆发,故可以;防治,预防和治疗,而搭配对象是“疫情”,该词强调疾病发展的 状况,所以用防控更合适。渗透,比喻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而此处语境更侧 - 19 - 重一种范围的延展,用“延伸”更合理。 故选 D。 【21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 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就内容来说,B 和 C 虽然表述不同,但强调的重 心都是“5G 网络的支持”,这与上下文强调机器人的作用不合。而 D 没有以机器人为主语来 表述,与上下文不合。 故选 A。 【22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 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 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 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 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原句,“优先”应放在“纳入” 前面;“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 A 项,“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产业化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 B 项,“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 D 项,“优先”应放在“纳入”前面;“进行与“进程”不搭配,应改为“推动”;“产业化 进程”和“机器人科技研发”互换位置。 故选 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的姐姐和刘董事长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一起学习、一起郊游,两个人在一起永远 有说不完的话。 - 20 - B. 在是人经验基础上的《现代商业论》已经出版,现奉上大作一本,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 敬请斧正。 C. 在得知自己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后,王教授激动地说:“老朽退休多年还能获此殊荣, 感谢诸位的厚爱。” D. 李老师坐了一会儿就离开了,王杰同学把李老师送到家门口激动地说:“李老师您辛苦, 请留步,慢慢走!”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 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 A 项,“内人”只能称自己的妻子; B 项,“大作”应改为“拙作”; D 项,“留步”为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而本句正好用反了。 故选 C。 第四大题:写作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冬天到春天,时光走了两季;因感染新冠病毒住院 78 天、经历了凶险之极的彭博,因 为人间大爱,战胜了死神。出院时,彭博对救命恩人再三鞠躬致谢。他说:“治病救人,在 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彭博感恩的话语中含有多元视角:“治病救人”在医者的自我视角中也许微不足道,在 患者的他人视角中却无比伟大。自我视角中很普通的人,如果做了该做的事,也能获得他人 视角的点赞;自我视角很伟大的人,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也难逃他人视角的差评。 当然,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 普通而更加伟大。 那么,一个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又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视角,这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非凡巅峰源于平凡之路 不同的事物看待问题的视角会有不同,同理,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会有不同的感悟。正 - 21 - 像材料中彭博所说的“治病救人,在你们看来,是尽职尽责;但在我看来,是给了我生命” 这句话一样。我们每个人做事也好,做人也好,只要从自我正确的视角出发,相信也会给别 人带来一定的正能量,如果人人都渴望从他人视角得到肯定,那么,我相信,这个社会也将 越来越美好。 珍珠有美丽的外表,无数爱美的女士为它而着迷;蝴蝶有华丽的外衣,多少天真的孩童 被它所吸引。女士可否知道,珍珠原是那沙滩上平庸的砂砾;孩童可否知道,蝴蝶原是那草 丛中平凡的毛毛虫。 即使生而平凡,我们看待自己的视角也不能卑微。平凡之人用志气磨去那平凡之石化为 非凡的珠;平凡之人用信念褪去那平凡之茧化为非凡的蝶。 不自视平凡的有志之人,即使出身卑微也能鹏程万里。美国“伟大的解放者”林肯出身 于贫苦之家,仅仅拥有小学文化的他只有四处为他人打工才能勉强度日。但即使是这样的低 微也不能阻碍他的成功之志,他一边打工维持生计一边自学法律,通过艰苦的奋斗他终于成 功当上律师。可是他的志向还未止步,他挺身闯入了政界并最终以 50 岁高龄当选美国总统。 林肯的出身不是他所能决定的,可有志之人不畏于身份的卑微,坚定的信念使他成为了一粒 珍珠,闪耀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不自视平凡的有志之士,即使身体残疾也会身残志坚。出生于中国一个平凡家庭的王苏 菁,出生时因难产使他罹患脑瘫,但他的心志不残。他像霍金一样坚忍不拔,他用努力;来 证明自己,他在吉林大学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国际生物协会所认可,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版 霍金”。虽然出生的不幸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可有志之人却无视身残的障碍,坚定的信 念使他化茧成蝶,绽放出属于他自己的绚烂。 自视平凡的无志者,像依赖温室的花朵,禁不住风雨的拍打。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 成龙之子房祖名被过分溺爱,身出名门的他就像那花朵一样,即便美丽,却少了那份坚韧, 却少了那股向上奋进的精神。那些生长在最艰难环境中的人有不甘于平凡的志向,有经过努 力拼搏从而变得不平凡的信念。 看待自我的视角决定了你的成就。虽平凡但进取,用自身的能量也能使之不平凡。现代 雷锋郭明义,身为普通工人,但有奉献的爱心。他奉献自己的大爱,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去帮 助他人。他用实际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生命的坚毅和价值,展现了自己的不凡。 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 更加伟大。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不相信手上的掌纹,但我相信手指和手掌的力量。”踏实 尽责,全力以赴,持之以恒,用志向作为向导,用信念作为动力,走完自己的平凡之路,登 - 22 - 上平凡的人生巅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题属于暗含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材料关注社会热点,由战疫中的一个镜头引出“不同视 角看人生”话题;话题内涵丰富,有“我是谁”哲学命题成份,有较强的思辩色彩,“多元 化视角”思维能考查考生思维广度和深度作文关键能力;考题切中了中学生核心素养“社会 参与、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内容,引导考生对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关系进行 深思,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出“立德树人”考查目的。 材料内容有四段。 解读①段:引子。彭博的话是关键信息。医生以平凡的工作职责来完成治病救人的工作使命, 病人向医生再三鞠躬致谢表达救命之恩。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你的平凡就是我眼中 的伟大。” 解读②段:引申。由具体的事件引申到一个“二元视角”,阐述正反两种内涵。 正:自我视角平凡,做该做的事;他人视角看“你”很伟大,并点赞; 反:自我视角伟大,却做了不该做的事,他人视角看“你”很差劲,给差评。 核心信息: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该做”和“不该做”“平凡”和“伟大”“点赞” 和“差评”。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平凡之人做该做的事,因平凡而伟大;那些自视 过高之人,做不该做的事,往往难逃追责和差评。” 解读③段:拓展。视角已经转由“二元”转向“多元”,有两个意思: 1.普通人也不妨因自我视角的伟大而写就非凡人生。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很普通;但是普通的人珍视自己的存在,发掘自身的潜能,或善待平凡 的职业,乃至怀有高远的追求,也能成就非凡,演绎精彩。 2.伟大的人更可能因自我视角的普通而更加伟大。 分析:许多伟人或名人,他们把自己看得很普通,姿态很低,所以接地气,得民心,正是因 为这份回归“普通”、自认“平凡”的心,让他们更显伟大。 解答本题,考生需要深思两个主要内容,即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渴望获得怎样的他人 视角?万象归一。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伟大的人,无论是自我视角还是他人视角,都要恪守一 个准则:做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有一种尽己所能的责任担当,有一种虚己待人的谦 卑自持,这样才能平凡中见伟大,伟大中寓平凡。不论是哪种视角,我们都应该坚守我们的 职责操守,为人做事有底线,我们每个人对这样的人都抱有崇敬之心,这个社会才能和谐发 - 23 - 展。论述的角度是多元化的。指向只有一个: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不凡是生命的追求。比如 从“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国防卫士,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人民公仆,“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 雄,在平凡岗位上铸就生命的精彩华章,擦亮了道德星空,树起了时代标杆,挺直了民族脊 梁。 参考角度: ①自我角度。怎样正确认识和看待自己?材料中医生所言,治病救人,这就是我的平凡的工 作职责。答案就是做该做的事,体现出一种责任、担当和奉献。一个人希望别人怎样看待自 己?我很平凡,哪怕我很伟大。这里面有奉献和谦逊的品质。 ②他人角度。怎样看待他人?材料中的感染新冠病毒的彭博,医生就是他的救命恩人,鞠躬 致谢,终身难忘。答案是学会铭记和感恩,并的过来影响和激励自我。 ③平凡角度。平凡的人,做好自己的事,担好自己的一份责,这是最平凡的道理,也是一个 人安身立命之本;伟大的人,自认为自己很平凡,所以才伟大。 ④伟大角度。平凡的人做好平凡的事,就是伟大;平凡的人有远大的志向,能成就人生的伟 大;伟大的人从不自认为伟大而高高在上,他们的伟大寓于这份平凡之心。伟大的人,做出 不该做的事,声名门败裂,沦为渺小和低劣。 立意: 人生恰如多棱镜,多元视角下的精彩人生 平凡与非凡,你眼里的平凡,就是我心中的伟大 伟大源自平凡 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 做好本分事,已是不凡人 珍视平凡人生,抵达不凡之境 素材: 1.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 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应该有什么样的自我视角?这是一个人如何定位自己的问题。也就是自我评价——我眼中 的自己。每个人的工作岗位不一样,能力不一样,自己我的人生定位也不尽相同,但只要在 社会上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从自己角度看,做好了自己,也就无怨无 悔;从他人角度看,这样的“你”是了不起的,是值得肯定和赞美的。 - 24 - 3.渴望获得他人怎样的视角?这是一个人渴望得到他人认同的问题。也就是他人评价——别 人眼中的我。“马斯洛效应”认为人的最高心理需求是“被人尊重,希望人格与自身价值被 承认”。平凡人和普通人都一样,都需要得到他人对自己的价值认可,这是人类共同的特质。 其实这里面是一个辩证关系,一个人做好了自己的事情,自然能获得别人的认可,点赞也是 必然;一个人如若做不该做的事情,你在平凡中渴望伟大那是笑话,你自认伟大又有什么意 义呢?而那些伟大的人,认真的做好自己的事,做出了名堂还自认普通,这才是高境界。 4.经此一疫,中国人民有很大的牺牲,单是医务人员就有 1716 名感染新冠肺炎,更有一些人 最终以“烈士”的形象让我们铭记。我们应该在悲伤、感恩的同时,珍惜当下,去思考生命 的意义与价值,去理解生命更深层的内涵。我们都以普通人为起点,都应该有“不普通”的 自我视角,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那样,我们都能彼此获得“不普通”他人视角。 5.大学保安奋发图强考上名牌大学,快递小哥脱颖而出夺得诗词大会冠军,中国技工刻苦钻 研勇夺世界技能大赛冠军,他们在平凡中成就了伟大。奋战在扶贫一线的“80 后”驻村干部, 用脚底泥土滋养大山深处的小康;在实验室中起早贪黑的“90 后”科学家,以才华和智慧构 筑指引未来的科研高地;还不满 20 岁的“大国工匠”,勇夺世界技能大赛最高奖项,用一身 本领成就中国制造、中国建造;还有千千万奔忙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用勤劳的双手托举 起“流动中国”…… 14 亿平凡的中国人创造了这个伟大的时代。 层次结构: 首先拟一个观点明确的标题,如“非凡巅峰源于平凡之路”;然后开篇用珍珠、蝴蝶的自然 引题,句式整齐;正文部分列举林肯、王苏菁、郭明义等事例阐述平凡如何达到非凡,结尾 部分引用毕淑敏的名言收束全篇,呼应标题。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有理有据。 【点睛】高考作文技巧点拨:把握五个层面,即把握时代、社会、生活、人文、哲理五个层 面。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命题本身 不一定体现高考当年的热点,但作文肯定要体现出生活年代的特征,所以高考作文即使不考 热点问题,仍然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的看法,考查学生对社会上一些现象 的看法,这些都是和学生的所学、所思、所想分不开的。高考既然提倡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时也离不开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另外,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辨是 文章走向深刻的标志,也是高分佳作的亮点所在,考生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