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渭滨区 2018-2019-1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 骤(zòu)雨 淆(xiáo)乱 面面相觑(qù) 前合后偃(yǎn) B. 处(chǔ)境 纰漏(bǐ) 惩(chéng)前毖后 户盈罗绮(qǐ) C. 卑鄙(bǐ) 脑髓(suí) 休戚(qī)相关 鞭辟(pì)入里 D. 提(dī)防 剔(tī)除 乞骸(hái)骨 归根结蒂(dì)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 据义定音。B.惩 chéng 前毖后、户盈罗绮(qǐ)。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组是( ) 网络谣言 于阴暗 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 造谣者身败名裂正 。当然,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 ,真相成了“孤 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视听。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 滋生 急不可待 扶摇直上 B. 滋生 迫在眉睫 以讹传讹 C. 萌生 急不可待 以讹传讹 D. 萌生 迫在眉睫 扶摇直上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组是”。本题考查正确使 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词语运用得恰不恰当,可从多方面分析,比如,词义理解得正不 正确、感情色彩合不合乎语境、使用范围恰不恰当、语体色彩合不合等等。本题中的“急不 可待”:急得不能等待。只能用于形容人的心情或形势紧迫。稍含贬义,并且带有主动意味, 在感情色彩和使用范围上都和语境不符。这里是为了形容时间紧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 前。所以第二空用“迫在眉睫”,排除B 项、D 项。“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 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扶摇直上”:扶摇:急剧而上的大旋风。形容迅速直升。后 比喻仕途得志,地位等迅速上升。语境说的是“谣言……”,故第三空应选“以讹传讹”。排 除 A 项。“萌生”:开始起步,开始发生,产生;有了某个念头(多用于抽象事物)。或植物 发芽生长;事物发生、发展。“滋生”:1、繁殖; 2、引起。 的 点睛:近义词辨析的方法: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 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全然不同,或者范围差异很大。比如“荣膺”的一定是较高规格的荣 誉,“荣获”的对象就相对普通。2、去除同类项,就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很多时候,两 个近义词都具有相同的字眼,比如“遏止”和“遏制”。可以将相同的字眼,如“遏”去掉, 就剩下的字眼组词,前者为“停止”,后者为“控制”。通过组词加以区分,对于大多数拥有 相同字眼的近义词都是相当有效的辨析手段。3、寻找关键词中的反义词。有些近义词,比 如“真谛”和“精髓”,一个强调的是“真”,一个强调的是“精”,这个时候可以反其道而 行之,“真”的反义词是“假”,“精”的反义词是“粗”,也就是说,一个探讨是真假问题, 一个探讨的是粗精问题,讨论的问题不一样,语用环境自然也不一样。4、将两个字的词变 成四个字的词。很多时候,像“钟情”、“包罗”这样的词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的时候反 而容易看穿其本来面目。“一见钟情”仅指爱情,“包罗万象”则明示了“包罗”范围之广。 面对这些犹抱琵琶半遮面、追求含蓄蕴藉的两字短语,将其扩展为四个字,也是一种重要的 辨析手段。总之,对于近义词辨析题,务必找到真正能将两个词区分开的点,这些点最好本 来就生长在这些近义词上,成为我们在考场上推断出正确答案的线索,千万不能蒙混过关, 使得本来区分就不大的近义词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 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2015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不负众望地突破了 400 亿元人民币大关,国产电影更是创下了 票房的历史新高,但“口碑差票房高”现象依然存在。 ②她的小学和初中是在很普通的学校里上的,虽然师出无名,但今天她却成了这一领域中的 杰出人才。 ③从严管党治党,就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 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国务院绝不会发空头文件,为官也绝不能尸位素餐。 ⑤中国官方正式承认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但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母相比只能望其项背。 ⑥因为谋求一个稳定收入的公务员职位不容易,一些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青人,见到上级总 是诚惶诚恐,对一些有不正当行为的同事也保持一团和气,唯恐得罪了人。 A. ②④⑤ B. ①④⑥ C. ①④⑤ D. ③④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的 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其主语应是人,此处指中国电影总票房不负众望,使用对象 错误。 师出无名:出兵没有正当理由。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此处形容她不是出身于名校, 用在这里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此处形容做官不能空占职位不做事,符合语境。 望其项背: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敢得上。根据语境,此处应是新航母的性能和美国航 母相比还差得很远,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 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此处形容对有些不正 当行为的同事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通过发生在米脂县的“4?27”歹徒持刀伤人案,我们的孩子们应该认识到:一忌走路带 耳机,二忌不要乱逃跑,三忌莫恋身上物。 B. 黄老师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系统深入的研究,他的最 新力作《红茅草》,将在不久付梓印刷。 C. 韩国方面称韩朝决定 4 月 27 日在板门店举行首脑会晤。根据韩朝领导人签署的和平宣言 显示,韩朝有望在今年内宣布结束战争状态。 D. 细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强化未成年人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 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 项, “二忌不要乱逃跑,三忌莫恋身上物”否定失当,“忌”本身就包含了否定的意思,后面不 能跟否定词,可以改为“一忌走路带耳机,二忌乱逃跑,三忌贪恋身上物”。B 项,“将在 不久付梓印刷”成分赘余,“付梓”就有“印刷”的意思,与“印刷”重复。C 项,“根据 韩朝领导人签署的和平宣言显示”句式杂糅,选项把“根据……宣言”和“宣言显示”两句 杂糅,去掉“显示”。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 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 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 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 C 项把“根据……宣言”和“宣言显示”两句杂糅为一处。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 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 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冯伯伯您惠赠给我的书籍内容翔实,观点新颖,我一定会好好惠存,细心研读。 B. 张雷把妻子创作的书画送给老领导并附信:“拙荆在美术学院工作,此为其涂鸦之作, 敬请笑纳。” C. 新来 邻居常邀朋友来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D. 两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我请教了多位高人,难以厘清,只好不耻下问,请您指点迷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 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 的运用。题中 A 项,“惠存”是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 上款),不能用于自身。B 项,拙荆,是丈夫对妻子的一种谦称;涂鸦之作比喻书法拙劣或 胡乱写作或胡乱画画,多用于谦辞;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C 项,“叨 扰”是对打扰别人的谦辞,不能说别人。D 项,“不耻下问”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 自己的人请教问题,不能用于自己。 6.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 20 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 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正再次以科技创新 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并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引领世界潮流,其中,在空气质量 日益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自行车备受人们青睐,“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 时尚。请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语言得体,至少运用 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 25 字。下列宣传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共建绿色交通,同享低碳生活. B. 将节能出行的理念付诸到生活中。 C. 倡导绿色出行.构建健康家园。 D. 多一丝绿色,多一路畅遇;多一片清新,多一些健康。 的 【答案】B 【解析】 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本题解 答时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发现材料中主要讨论的话题是节能出行,其中“无烟出行”、“绿色 出行”这些都是提示性的词语。所以在拟写宣传标语时要紧扣“节能”“出行”这连个关键 词。由此可见,正确答案是 B。 点睛: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的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基本的特征是语言简洁、具 有宣传和鼓动性。1、张贴地方:写在纸上或写在墙上。 2、词句要求:通俗易懂、鲜明准 确、亲切感人、生动活泼。3、句式特点:采用有鼓动性的陈述句或感叹句。4、修辞上的要 求:采用对比、比喻、拟人、排比等常见的修辞手法,使之言有尽而意无穷。5、标点符号 上的要求:最后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有时可使用句号或感叹号。6、内容上的要求:营造气 氛、制造声势、宣传群众并鼓舞群众、调动大家的参与性。 二、古诗文阅读(32 分) (一)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片段一)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 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 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 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 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片段二)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 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 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释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举酒属客(劝人饮酒) 羽化而登仙(像长了翅膀一样) B. 倚歌而和之(和谐) 山川相缪(缭、盘绕) C. 知不可乎骤得(急速,快)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D. 相与枕藉乎舟中(共同,一起) 洗盏更酌(更替)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归而谋诸妇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B.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而吾与子所共适 C. 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 状如松江之鲈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窈窕之章  ②羽化而登仙  ③击空明兮溯流光 ④舞幽壑之潜蛟 ⑤泣孤舟之嫠妇  ⑥西望夏口 ⑦东望武昌 ⑧顺流而东也 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⑩侣鱼虾而友 麋鹿  ⑪不知东方之既白 ⑫哀吾生之须臾 A. 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B. 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C. ①②⑧⑨/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D. ①⑧⑨/②⑥⑦/③/④⑤⑩/⑪⑫ 10.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做,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 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B. 《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 清幽转为峭拔。 C. 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 怀。 D. 《后赤壁赋》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从本段节选的文 字即可看出作者的这种精神风貌。 11.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答案】7. A 8. D 9. B 10. D 11. (1)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哀叹我们的一生 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2)回到江边登上船,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哪里休息。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辨析文言实词解释的对错。此类试题解 答时,一般应将各个选项中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理解,来判断各个选项的对错。 B 项,“和”,同声相应,唱和; C 项,“骤”,屡次、数次; D 项,“相”,互相;“更”,再次,第二次。 故选 A。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解答时,一般要 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是否相同。 A 项“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但是; B 项“适”,副词,正,恰好/动词,享有; C 项“以”,连词,表目的,来/介词,用; D 项“之”,前后两个都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 D。 【9 题详解】 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 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 ①⑧⑨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歌唱”“向东航行”“喝酒”;②⑥⑦均为名词作状 语,分别译为“像长了翅膀一样”“向西”“向东”;③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月光下 的清波”;④⑤均为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舞”“使……哭”;⑩为意动用法,译为 “以……为伴侣”“以……为朋友”;⑪⑫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译为“变白”“哀叹”。 故选 B。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 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 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 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曲解文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时间颠倒、地 点错误、因国失当等多种情况。本题, D 项,“抒发了作者坚忍不拔、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错误,应为“表达了作者 在出世与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如在《后赤壁赋》最后一段写了游后入睡的苏子在梦乡 中见到了曾经化作孤鹤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顾笑”的神秘幻觉中,表露了作者 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带来的内心苦闷。 故选 D。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 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 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第一句得分点:“寄”,寓托(如同……置身于);“渺”,小;“须臾”,片刻;“之”,结 构助词,的。 第一句得分点:“反”,同“返”,返回;“放”,纵、遣,这里有任船飘荡的意思;“中 流”,江心;“听”,任凭;“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 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 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 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 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赤壁赋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 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 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 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 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 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 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 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 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 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 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 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 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 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 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 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 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 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 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 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 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 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 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 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后赤壁赋 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 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 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 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有酒却没有菜。月色皎洁,清风吹拂, 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一位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 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鲈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说: “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 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 游览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 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 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动,高山与我 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 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 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 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 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士,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 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我问他的姓名,他 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 不是你吗?”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二)古代诗歌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途中 李廓 树夹炎风路,行人正午稀。 初蝉数声起,戏蝶一团飞。 日色欺清镜,槐膏点白衣。 无成归故里,自觉少光辉。 注:李廓,唐代陇西人,官宦之家。少有志勋业,揽辔慨然,而未肯屑就,遂困场屋 (科举考试)中。 1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主要是前三联写景,尾联“归故里”三字点明概括,表明是夏日归途所见之景。 B. 作者在诗中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热风扑面,蝉声鸣噪,作者以景衬情,很自然 地引出了尾联的抒情。 C. 尾联直抒胸臆,全诗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诗句前后相承,水到渠成地抒发了作 者情感。 D. 诗人将说明、描写、抒情、叙事相结合,交替使用几种表达方式,给读者呈现了形象的 画面。 13.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2. D 13. 全诗抒发了作者科举失利,抱负难施的失意惆怅之情。诗中“炎风”、 “初蝉”等意象呈现了一幅夏日图景。热风扑面,蝉声鸣噪,夏日炎热纷乱,作者以景衬情, 烘托了作者惆怅低落的心情。尾联直抒胸臆,“无成”直接点明情感。二者结合,较为充分 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解析】 【12 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 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 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D 项,不是“说明”的表达方式,应为议论。 1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 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 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诗歌前两句“树夹炎风路”“初蝉数声起” 呈 现了一幅夏日热风扑面,蝉声鸣噪,夏日炎热纷乱的图景,作者以景衬情,烘托了作者惆怅 低落的心情;尾联“无成归故里”再加之注释中的“遂困场屋中”可知全诗抒发了作者科举 失利,抱负难施的失意惆怅之情。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 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 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 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三)名家名篇默写(6 分) 14.补写出下列句 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主人 公充满愤懑地批判男子行为没有准则,情感经常变化的句子是: “___,_____”(《诗经》) (2)《离骚》中表 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 也不后悔的名句是: “______”。 (《离骚》) (3)“_____,_____”这一句,描 绘出陶渊明回到田园后看到隐隐 约约 的村落和袅袅上 升的 炊烟的景象。(《归园田居》) 【答案】 (1). 士也罔极 (2). 二三其德 (3). 虽九死其犹未悔 (4). 暧暧远人村 (5). 依依墟里烟 【解析】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 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 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罔”“暧”。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 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 别字。 三、现代文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走进塔里木 贾平凹 ①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 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 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 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 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 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许多器械,单是推 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 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 ②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 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 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 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 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 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进,竟也节约地下水办 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 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 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 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 ③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 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 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 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等。这 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撑一个民族 的浩然之气啊! ④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做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 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 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 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 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 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 驰骋纵横! ⑤从沙漠腹地归来,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 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 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 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 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 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 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 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 干粮了。 (有删改) 1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 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 B. 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 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 C. 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 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 D. 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写和 侧面烘托的手法,既有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 16. 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 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17. 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②石油工人 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③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 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17. ①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②表达了作者 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③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 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解析】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 构、手法的分析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是要求选“正确” 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 项,“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分析错误,属于无中 生有。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 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是为了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故选 B。 【1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 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从文章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 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通读文章,可以 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二至五段,仔细阅读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发现作者在塔里木收获的内容, 主要是见识和精神方面。不如第二段对石油工人生活区的描写,体现了石油工人“并不是只 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 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 的辉煌”,正是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第三段写石油工人把豪言壮语渗进了自 己的生活,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将满腔的豪情转化为信仰和力量,正是这些豪 言壮语体现了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文章第四段写自己应邀作报 告只讲自己几天来的感受,感受石油人“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 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 把石油人与当今社会有些人进行对比,表现了石油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一切的英雄本 色。第五段写从沙漠腹地归来看到了死去的胡杨林,死去的胡杨树“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 在黄沙之上”,犹如石油人,“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最后作者指出“那 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表达了八月在塔里 木的所见所闻对作者洗礼和升华,将是作者今后人生长途上永远的精神食粮。 17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语段的作用。分析把握语段作用,一般要根据语段所在的位置, 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第三自然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 面分析。本段主要写“我们”为工人们签字,工人们让我签的字几乎都是豪言壮语。但是石 油工人们将这些豪言壮语渗透了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实实在在像所谓“豪言壮语”说的那 么干的,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字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石 油工人的赞美和敬佩。此段所写的石油工人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实实在在, 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脚踏实地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与下文写“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 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 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县城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点睛】中间语段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具体来讲,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引起了下文 什么内容。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如本题和下文当今社会“有 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6 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也有人说,人生是一碗药,需要文火“炖”。无 论把人生比喻成什么,它都是一种经历,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在“熬”的 过程中,①_______:咸味的眼泪,甜味的幸福,酸味的记忆,苦味的失败……但是,“熬” 过后你就会发现你拥有人生中最为珍贵的历程。世上最好的羹汤,都是“熬”出来的。就像 茶是泡出来的,豆腐是磨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样,②_______。“熬”,是人生最深的 滋味。 【答案】 (1). ①每个人都要尝遍各种各样的味道 (2). ②人生也是“熬”出来的 【解析】 【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 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 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①句 结合下面所说各种滋味,故可填“每个人都要尝遍各种各样的味道”;结合前文“世上最好 的羹汤,都是‘熬’出来的”,可知②可填“人生也是‘熬’出来的”。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 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 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文本。具体说,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 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 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一综 合起来,我们发现答案已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 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 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 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 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 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19.修改下面划线的句子,使之与所给的上联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上联:心中塞外,依山楼榭尽白日 下联:在睡梦里游江南,临绿水的轩斋点染轻轻烟雾 下联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联:梦里江南,临水轩斋染轻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答对联的能力。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 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 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本题要求修改划线的句子,使之与所给的上联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作答时先分析上联形式上的词性、结构、平仄等,上联“心中塞外,依山楼榭尽白日”,在 根据所给下联内容“在睡梦里游江南,临绿水的轩斋点染轻轻烟雾”看,“心中”对“梦 里”;“塞外”对“江南”;“依山楼榭”对“临水轩斋”;“尽白日”对“染轻烟”。故下联 为“梦里江南,临水轩斋染轻烟”。 【点睛】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平仄对应、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 美。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 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 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等。同时平仄在实际应用中,上联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必须用平声。 五、作文(50 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 24 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 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 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她们只要来 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 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 卑微者的高尚与高尚者的博爱   “有一家 24 小时营业的书店。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悄悄走进书店, 在座椅上安然入睡。书店工作人员说,在这过夜的很多是拾荒者和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也有 离家出走的人和在自习的学生,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   这则作文材料,当我一口气读到最后一个句号时,我的脑海里本能地浮现出一个结论: 卑微者的高尚与高尚者的博爱。这家 24 小时营业的书店给卑微者与高尚者在人性最温暖的 部位提供了同床与共眠的机会。   无疑,这家书店的作为是高尚的,相对于拾荒者、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离家出走的人来 说,书店的高尚是强者的高尚,它的高尚赋予了博爱的内容。它之所以博爱,是因为在它义 务范围内容之外给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了服务。而且这样的服务与金钱无关,只与博爱血脉相 连。   书店,是集中汇集精神财富的场所,每一本书,文学的、历史的、教科类的、工具类的 等等,无一不是使人长知识、长能力,无一不是使心灵得以净化。每一个漆黑的文字就像每 一粒种子,深入心灵的土壤,使生命蓬勃葱郁。   拾荒者、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和离家出走的人,他们来到书店不看书,是来休息的,他们 躺在深夜的座椅上,这个貌似不和谐的场景其背后有着深刻的禅意。书店,这个宗教般神圣 的地方容纳了他们,书店这种博爱与宽容的态度是与其宗旨相一致的。   其实,他们躺下或坐着都像一本书。他们是有生命活动的书,拾荒者也好,无家可归的 人也好,流浪者也好,从他们身上可以阅读到书本里没有的东西。他们为什么深夜里来,大 部分顾客走了他们再来,悄悄地来。深夜之前他们在哪里?或许,冬日的雪花知道,酷夏的 蚊虫知道,春天的桥洞知道,秋天的树林知道。   他们悄悄地来,他们深夜来,他们等大部分顾客走了以后再来,他们小心地来,他们怕 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读书的人,他们想到了别人,他们的这种谨慎为人的行为难道不可以 说高尚吗?有家的人,谁还愿意来这里呢?他们没有在书店读书,可是,他们在书店学到了什 么是善良和博爱。   一个社会如果多一些卑微者的高尚和高尚者的博爱,这该有多么美好啊!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给出新华书店撵出看书孩子这样一个热门话题。透过这个现象,可以从这几 个方面立意: 1、从书店和店员的角度:新华书店,新华社书店曾是国人的购书圣地,有着很强的文化公 益色彩。这也许就是那位家长对店员不依不饶的理由。 2、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实体店购书原本是一个提升自我、丰富自我的过程,然而在实体书 店购书看书时存在随意拆装新书、随性折叠书页、嬉笑打闹等不文明现象,更多体现在家长 对于小孩正确的阅读方式的引导缺乏,使得这样的不文明现象一方面影响了图书的销售,另 一方面造成了实体书店管理上的问题,妨碍了书店日常的经营,从而造成了和书店之间的隔 阂。为此,这个现象并不是个例,折射出在新常态下急需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3、从市场需求看:作为像图书、影视这样的内容产业,首先要脱离原本的传统经营意识, 调整经营方向和盈利模式,努力和当下社会紧密结合,提升自身的市场占有意识和服务意识。 4、从改善环境角度:特色经营,营造人文氛围效应。人们去影院,并不全是消费文化内容,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求是社交。亲子、聚会,面对面、手拉手,实体店的意义再次显现。 关注考生的时代性、关注考生的个性生命成长,表面上在是考查作文,实际上在考查思 维能力、考查语文素养。而这也体现了浙江语文近年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点睛: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紧 扣材料,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 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各类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及审题立意 的方法,熟练掌握并使用“主旨领悟法”“关键把握法”“由果溯因法”“舍次求主法”“寓 意揭示法”“细节切入法”“多向发散法”等审题立意、提炼观点的技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