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1)

2020 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夏日里的最后一趟班车 符浩勇 夏日的黄昏,西斜的日头仍不肯减弱炽烈灼人的威力,贪婪地俯视着金黄的田野。李茂 的粗布汗衫已被汗水湿透,贴在他单薄的身上,裤袋里那只借来的小灵通又响起短信息铃声。 他真想停下手中的镰刀,直起身子歇息一会儿,看看小灵通里传来什么信息。 其实,他知道,小灵通里一定是城里的朋友发来的有关民办教师转正的信息。他读完高 中,就在小学当代课老师,八年后转为民办教师,山里人简称民师。二十多年过去,期间每 隔三年,县里都组织人员来山里小学听课,考察民师的教学质量,优中选优,推荐转正。尽 管每次他都被推荐填写申请表,可最后批下来的却总是别人。听说,今年是最后一次民师转 正了,赶不上这趟班车,就别想再找到座位了。但是,他身后“嚓嚓”的割稻声追了上来, 妻子在后面说:“天不早了,赶紧些,割完这一畦,明天就结束得早些,你还可以赶回学校 去。” 他顾不得腰酸腿痛,掏出小灵通匆匆看过信息,知道明天县教育局就敲定民办教师转正 名单,朋友说他凭硬件是最有希望的。他心中不由掠过一阵喜悦,手里的镰刀也快多了。 这时,隔河那边的田野传来一个男人的喊声:“收工吧,别累坏了身子,明天再割。我 再请几个小工,一天割完。”喊话的是王详堂。他在小学当教师没几年,就称病转行,后又 开商店。如今手头松了,每逢收割季节,总是请人来帮忙。 他生怕妻子听见后生出埋怨,妻子却已经甩过话来:“你看人家王详堂,早下海经商, 农家活都不用自己忙。这次,如不能转正,你就乖乖回来帮我干活!” 为缓和气氛,他赔着笑脸说:“你说离开学校,离开孩子,我还能干什么?人各有志嘛! 都说我这回一定会民师转正。” “你离不开学校?学校都放农忙假了,可你班上李记那帮学生,也不见谁来帮你一把。” 妻子唠叨着挖苦他。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他好像受了侮辱,陡生怒气,可看到妻子黑瘦的脸,看到 前面待割的那片田,心一软,愤怒又咽下去了。 回到家里,天已黑透,他掏出小灵通再看信息内容。其实在田头时他不止一次看过城里 朋友发来的信息:最后一趟民师转正明天就可确定,但竞争非常激烈,如可能,今晚进城来 疏通关系,以防万一。他苦笑着摇了摇头。 吃过饭,他给城里的朋友回了信息:听天由命吧,吉人自有天相。 妻子对他说:“听说,你班上李记他们家里已收割完了,你是他们的老师,你去请他们, 要是他们肯来帮忙,明天一个上午就可割完。”他听后犹豫了:李记他们是毕业班学生,平 日功课紧,放假又帮家里忙,好不容易休息一下,怎可又烦扰他们?但一想到妻子明天又要 在烈日下蒸烤一天,而时令也不等人,他便硬着头皮走出家门。 刚走近李记家,未进门就听见屋里王详堂的嗓门:“明天,你让孩子们来帮我,有酒有 肉,一天每人 20 元。”下面的话他没听完就拔腿回家了。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茂和妻子拖着疲惫来到田头,却见薄雾中十多个人头在稻穗中起 伏,他走上去:“李记,你们怎么来了?王老师不是请你们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我们不稀罕他的钱,我们在放假前早约好了,等家里收割完就一起过来帮忙……” 妻子显然被孩子们的言语感动,她对李茂说:“你招呼孩子们收割,我回家张罗饭菜, 你们师生今天叙叙情。”孩子们却婉言拒绝了。李茂很生气,说:“你们瞧不起老师了,老师 再穷,也请得起一顿饭。”没想到,李记颤抖着声音说:“我们不嫌老师穷。要是你像王详堂 一样去经商。也早富了,但谁来教我们啊?……”他听罢竟一时语塞,心想,这回如果民师 转正了,他会潜心一辈子陪伴山里的孩子。 正午时分,稻子终于割完了,李茂的心里充满收获的喜悦,他同孩子们约好明天就回学 校去。孩子们走远,他又接到城里朋友的电话:最后一次转正名单已确定,可惜他落选了。 本来会议上对他是有争论的,都说像他这样的条件,早些年就应该转正了,可现在,他的年 龄早过了规定年限…… 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朋友在电话那头还在说:“最大的遗 憾是,这一次没能转正的民师将被清退,离开教师队伍……”他听不清后面的话,脑海里却 浮现出一个恍惚的画面:一辆破旧的班车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手里却攥着一张皱巴巴的过 期车票……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讲述了民办教师李茂在最后一次民师转正中落选的故事。第二段用倒叙方式简 要交代他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有利于突出故事主线,使情节不蔓不枝。 B.对称病转行后经商发财的王详堂,小说着墨不多,仅用两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就刻画 了一个财大气粗的暴发户形象,与李茂形成了鲜明对比。 C.李记等一群孩子拒绝了王详堂许诺的优厚报酬,相约无偿帮李茂收割,孩子们的淳 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 D.“他听着愣住了,这让他怎么对妻子和孩子们说呢?”这句话既表现了李茂的失望和 震惊,也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决定而后悔的心理。 【解析】 C 项“孩子们的淳朴善良正是李茂多年来不忍放弃乡村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 表述绝对化;A 项“倒叙”错误,应为“插叙”;D 项“流露出他为自己放弃疏通关系的草率 决定而后悔的心理”分析不当。 【答案】 B 2.小说中李茂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热爱教育(爱岗敬业,执着于教育事业):扎根乡村教育二十多年,虽然一 直未能转正也不愿离开学校和学生,始终坚守民师岗位;教学能力过硬,每次都被推荐为转 正人选。②体谅妻子:面对妻子的埋怨和不理解,他陪着笑脸缓和气氛;心疼妻子劳作辛苦 而强忍愤怒。③爱护学生:听到妻子挖苦学生,他陡然生气;担心学生们功课紧张、休息短 暂而不忍心请他们帮忙。④自尊,正直:不愿意为转正而疏通关系打点评委,宁可听天由命。 (意思对即可) 3.小说最后一段以李茂脑海里浮现的一幅画面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情节结构上,照应标题及前文写到的“班车”,使小说首尾呼应,情节紧凑, 结构完整。②人物形象塑造上,用脑海中浮现的恍惚画面代替激愤痛苦的语言行动,更能突 出主人公梦想落空的失望和无助,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③主题上,画面揭示了手握车票却 上不了班车、坚守岗位却被剥夺转正资格甚至教书权利的反常现象,批判了社会的不公和命 运的残酷,深化了主题;④艺术手法上,用“呼啸而去的班车”象征最后一次转正机会,用 “皱巴巴的过期车票象征主人公因年龄超限而错失的转正资格,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血脉中的回声 江 子 我的祖父是一个爱读《三国演义》的人。 他是一个略识文字的农民,读过几年私塾。可是后来,却成了一个乡村屠户,一个与时 局毫无关联的乡村手艺人。 祖父天生是个军人坯子。生得膀粗腰圆,体形彪悍威武,俨然是古籍里的壮士。祖父成 长的年代,正是乱世。军阀混战,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故乡亦是一处烈士喷血的战场。从军 一直是祖父的梦想,可祖父却没有做成军人。他曾经两次投奔军营。第一次,他走到红军正 在招兵买马的镇上,还穿了几天军服,可还没有走上战场,身体一直像牛一般壮实的祖父竟 然莫名其妙地生了一场大病,于是他被送回了故乡。第二次,祖父走了几十里路去投奔红军, 可正遇上军营已招满了人,暂时又没有足够的粮草养活更多的人,花光了盘缠的祖父无奈, 只好返回故乡。从此,祖父娶妻生子,种地杀猪,在故乡终老。 参军的梦想破灭后,祖父托人买了一套《三国演义》,花了三块半银圆。这对他来说, 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至今依然活着的祖母每说到这事就愤愤然:“这老棺材!” 遥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盏昏黄的煤油灯下,我那年轻的祖父劳作之余,从床上披 衣坐起,拿起其中的一卷,小心打开昨夜折叠的地方,又开始了对《三国演义》的阅读。满 纸的烽烟四起,而深夜展读的祖父如坐拥江山的君王,所有的文字都化为英雄和美人、城池 和兵马、刀枪剑戟和时运玄机。夜凉如水,而纸上正与马超厮杀的许褚裸露的背上热气腾腾。 窗外雨声潺潺,而书中喊杀声震天……身边的祖母在睡梦中发出了一声不满的嘟囔,而祖父 用手沾了点儿口水,把书翻到了另一页。窗外天色微明,而祖父依然沉浸于掌上的春秋,毫 无睡意……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几欲颓败的中国乡村,故乡的一幢老宅子里,祖父享受着浩大的 精神盛宴。这个满怀凌云壮志却时运不济的年轻农民,现实中未竟的梦想在书中得以一一实 现。凭着一套《三国演义》,祖父的平凡生活变得无比生动起来。我仿佛看见灯光下祖父嘴 角毫不自知的笑意,他满是血丝的眼睛变得无比明亮。 而现实中命运对祖父的捉弄远没有结束。“文化大革命”爆发,太祖父被定为“地主”, 不多久就气绝身亡,而祖父则被五花大绑,跪倒在全村人的面前。带刺的篾片,一次又一次 抽打在他被剥光了衣服的脊背上。他宽阔的脊背,顿时血肉模糊。周围呼声震天,而祖父一 言不发。人们突然发现,当年那个血性汉子,瞬间变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可怜虫。 祖父对所有人的辱骂都逆来顺受,哪怕对三岁的孩子都笑脸相迎。就这样,祖父隐忍地 活着。而此时,唯一能给祖父带来安慰的,恐怕就是他年轻时日日阅读的《三国演义》。听 祖母讲,他有时整夜整夜地阅读《三国演义》。 风吹动着眼前的煤油灯,灯光危险摇荡。床前祖父的身影沉重如山,他被鞭打过的脊背 隐隐作痛。他把头再一次埋进《三国演义》的纸页中。在祖母的描述中,祖父一直沉默寡言。 终于在七十年代末,祖父把全家带到了安全地带。 经过了十数年的忍气吞声,祖父晚年的脾气变得暴烈无比。他的意识里似乎总有一个远 比他强大的对手,他想将其打败,却根本看不见对手到底在哪里。他的焦躁和暴烈即由此而 来。但祖父疼我,他面对我时的眼神里总是充满了难得的慈爱。他还给我讲《三国演义》, “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于桥上,厉声大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 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一个个平常的夜晚 在祖父拿腔拿调的声音中陡然变得充满悬念,意味深长。黑夜之中,听着祖父的鼾声,我大 睁着眼睛,对遥远的历史充满了向往。 几年前,我在老家的柜子里翻出了剩下的六本《三国演义》。经过时间的浸淫濡染,它 们都成了酱色。一些页码还保留着祖父当年的折痕,揭开时有簌簌的脆响。 我双手捧着这六本《三国演义》,就像捧着一件圣器,一件传世的珍宝。 曾经几次差点梦见祖父。我看到了他的背影,身材依然魁梧彪悍,正向前疾步行走。我 在梦里拼命喊他,而他总不肯转身。我的喊叫声越发凌厉,仿佛裂帛,可祖父越走越远,转 瞬不见。在梦里我绝望地哭了。醒来,满脸全是泪水。半夜里我索性披衣坐起,任凭泪水在 黑暗中横流。 今夜,我又想起了祖父。我小心翼翼,郑重其事地翻开这六本《三国演义》,以此感应 祖父的魂魄,在字里行间寻找他辗转的轨迹。 祖父—— 我轻轻地唤了一声。我顿时听见了我的血脉中传来巨大的回声。 (原文有删改) 【注】 江子:“江西散文三骑士”之一,此文获第五届老舍散文奖。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回忆了祖父与《三国演义》相伴的一生,在作者的情感世界 里,《三国演义》与祖父几乎融为一体。 B.文中展现了祖父的人生波折,也展示出时代的变迁。作者说祖父是“一个与时局毫 无关联的乡村手艺人”,言语间有对祖父的同情,也有时运弄人的感慨与无奈。 C.作者两次写了祖父读《三国演义》时的情形,两次都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祖父读《三 国演义》时的如痴如醉。 D.本文叙述冷静而真实,描写细腻,“原生态”地再现了祖父的生活,反映了社会进程 中人物的真实处境和生命状态。 【解析】 C 项,“两次都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出祖父读《三国演义》时的如痴如醉”错, 第二次运用环境的阴沉衬托祖父内心的无限苦楚。 【答案】 C 2.“我”的祖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做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血性,有梦想:肖像上如古籍里的壮士,酷爱充满英雄气概的《三国演 义》,两次投军,投军不成后又在《三国演义》的世界中实现参军的梦想。(2)性格坚忍,具 有责任心:“文革”中为了家庭,一改往日的血性而逆来顺受。(3)晚年性情暴烈但疼爱孙儿。 3.有人认为本文以“《三国演义》之祭”为标题好,也有人认为还是原标题好,请谈谈 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以《〈三国演义〉之祭》为标题更合适。理由:(1)从文本内容上看, 本文主要写祖父读《三国演义》,为“我”讲《三国演义》,而“我”捧起《三国演义》思念 祖父。(2)从结构上看,这套《三国演义》与祖父的人生变化密不可分,见证了祖父的一生, 也是本文的行文线索。(3)从情感上看,在“我”看来这套《三国演义》里珍藏着祖父的气 息、精神、魂魄,甚至屈辱,是“我”思念祖父的情感寄托物。 (示例二)以《血脉中的回声》为标题更合适。理由:(1)从标题内涵与情感上看,“血脉 中的回声”是“我”对祖父的呼唤,这种呼唤回荡在“我”与祖父的血脉亲情中,表现了“我” 对祖父的思念之切。(2)从结构上看,此标题与结尾相互照应,使结构更加严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