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
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一、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 1~3 题。 枣香醉人 洪丽丽 上午接到爷爷的电话,说给我酿了一罐醉枣,让我抽空回老家一趟。 爷爷每年都会在枣子成熟的季节,亲手挑选出一颗颗饱满、红润的大枣,蘸上白酒,密封 在玻璃瓶中。瓶口用稀稀的黄泥土封住。静置两三个月后,待枣香、酒香融为一体,合为一物, 才有了今天爷爷酿的醉枣。 八十岁的爷爷和八十二岁的奶奶住在离小城六十千米外的乡下老家,固执而孤独地坚 守着三间土坯房和一个种着七棵老枣树的大 院子。 奶奶告诉我,枣树是她嫁给爷爷的第三天上亲手种下的,到现在已有六十个年头了。 坐小城的公交车到村口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雪后的乡村,色彩单调得很,所有矮小的植物都被覆盖在白绒毯似的大雪之下。寂静的村 庄,呈现出一片荒凉的景色。汽车没停稳前,模模糊糊地看到偌大的村口只有枣树下伫立着一 个人。下车一瞧,原来是奶奶。她正倚靠着一棵弯弯曲曲、疙疙瘩瘩的老枣树,张望着从远处 驶来的汽车。 呼呼的北风,依旧是那样寒冷、刺骨,不时地吹拂起她额前几缕花白的头发,但树下的她 却像雕塑般一动不动,只有头上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在瑟瑟地抖着。 奶奶的个子似乎又矮了一些,童年印象中的她是个大高个,干活利落,走路飞快。我总要 仰着小脑袋看她,一溜小跑地跟在她的后面。只是恍惚间,奶奶竟变成了眼前的模样:个子矮 了,佝偻着身子,走路也有些不稳了。 “不是打电话不叫你来接我吗?”我慌忙上前搀住她的胳膊,把她全身的重量都揽在自己 身上。 “爷爷的气管炎又犯了吗?”我问。 “没犯,别担心,我们壮实着呢!”奶奶一向报喜不报忧。 走进院子,七棵老枣树挥舞着光秃秃的树枝,像久违的老朋友般无声地迎接着我。这七棵 老枣树收藏着我单纯而快乐的童年时光…… “奶奶,今年的枣结这么多啊!”八岁扎着两根羊角辫的我,蹲在九岁哥哥的后面,一边和 奶奶说笑着,一边用两只小手胡乱地划拉着地下被爷爷打落的枣子。 爷爷笑呵呵地站在木梯上,用力地挥动着手中长长的打枣竿。一阵疾风暴雨,红通通、圆 滚滚的枣子纷纷落下。我和哥哥大呼小叫着,疯跑着,打赌谁先找到今年最大、最红的枣子。 五岁的小妹最为老实了,两只胖嘟嘟的小手不时地捡起两颗小枣,放进奶奶的大枣筐里,乖 巧、懂事的模样,引逗得爷爷和奶奶哈哈大笑。 时光如箭,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奶奶,那棵枣树怎么歪成这样了呢?”我问奶奶。 奶奶抚摸着干枯的树干说:“唉,这棵枣树也老了!”记忆中这棵枣树结的枣子,即便是刚 刚点红,滋味也是酸甜酸甜的,最为解渴、 解馋。 虽说是棵枣树,它的意义于我来说却是朝夕相处、不离不弃的童年玩伴。春天,顽皮地在 它疙疙瘩瘩的身上攀来爬去;夏天,撑一个木床,在它绿色庇护伞下纳凉;秋天,肆意摘取它的 果实;冬天,又把所有积雪堆在它的脚下。它和老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构成了我童年美好图 画中最不可或缺的记忆。一年又一年,爷爷奶奶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枣树发芽、开花、 结出最大最红的枣子;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 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 时间,飞逝的时间,残酷的时间,把所有一切都改变了。 爷爷、奶奶和枣树,却默默承受住了! 家中,爷爷正在烧火,锅台旁摆着早已包好的两帘饺子。 “怎么又包饺子?不怕累着?”我嗔怪奶奶。 “不累,你不是爱吃菜馅的吗?我和你爷爷常包!” 灶下烧火的依然是爷爷,抢也抢不过他。他总怕我不会烧这种大灶。爷爷呼呼噜噜的气 管和吱吱啦啦的风箱一唱一和的,听得我一阵阵的揪心。 “让你们搬到城里就听话吧,你们这么大岁数了,还住在老家土坯房里,会叫人笑话我们 不孝顺的!”我又开始劝奶奶。 “这房子咋了?不能住人?你们不都是在这房子中出生的吗?”耳背的爷爷显然是听到了 我的话,像吵架似地嚷嚷着,固执的表情完全是一个三岁小孩子的模样,令我好气又好笑。 “不就图你们有个根,有个老家吗?”奶奶边往锅中下饺子边说。 我正用勺子搅着下到锅中的饺子,听到这儿鼻子一酸。 吃饭时,照例,爷爷、奶奶一个劲儿地劝我多吃。 “别夹了,我都吃饱了,现在都流行减肥,哪有像你们孙女这么胖的!”我夸张地比画着。 “咱可不减,把胃都减坏了!”他几乎是对着我吼了。 我要走了,爷爷让我捎上那一罐醉枣。“这七棵枣树真是老了,今年才结了半筐枣子!” 我听到了他喉咙里发出两声似有似无的叹息声,很轻很轻,却只好装作没有听见,低头快步地 走出家门。 还是奶奶送我到村口公路上等车。患气管炎的爷爷不常出门,无论是谁回老家,总是奶奶 送出屋门、院子,一直送到村口。 一个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爷爷和奶奶就像这院中七棵老枣树的根,铁铸石雕的根, 屹立不倒的根。他们用生命培育出的儿女像极了一颗颗晶莹透亮的红枣,所以不论我们的外 表多鲜亮、滋味多甘甜,依然不能离开这深深扎根地下、已然融入血脉的生命之根——哪怕 他们走了一段崎岖难行的人生路,耗尽了全部心血、力气,只剩下了风烛残年的躯壳。 奶奶目送我坐上了公交车。汽车缓缓开动,我慢慢地远离了老家,最后消失在我视线里的 是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 我紧紧地捧着那罐醉枣,不禁陶醉在了那浓浓的枣香和深深的思念之中。 (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描写雪后乡村的荒凉寒冷,是为了突出爷爷奶奶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 B.文章结尾再次提到了奶奶“那顶枣红色的绒线帽”,首尾呼应,表现了“我”对爷爷奶奶的 依依不舍之情。 C.爷爷是个固执的倔老头,跟“我”说话像吵架似的,他“吼”的背后不是和奶奶一样,表现 出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D.文章在塑造爷爷奶奶形象时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 解析:B A 项,不是突出坚守乡村的可贵品质,通过奶奶在寒冷中等待“我”,突出表现了爷 爷奶奶对“我”的关爱。C 项,爷爷 “吼”的背后也是和奶奶一样,都是对孙辈的关心体贴。 D 项,没有心理描写。 2.文章中画线处写“爷爷奶奶为这个大家庭日夜操劳着”的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分析。 解析:修辞用排比,又将树与人对举,类比,主要表达对爷爷奶奶日夜操劳衰老的感伤。主要先 明确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点明情感。 答案:排比、反复,类比;句式整齐,语意层进,情感浓烈;借枣树感念爷爷奶奶日复一日的辛勤 付出,表达了对他们日益衰老的感叹之情。 3.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解析:首先应表明观点,然后围绕观点阐明理由,语言通顺。“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 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 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认为哪一个好均可。 答案:(示例一)枣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 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 (示例二)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 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 二、语言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人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① 。看到流逝的江水,② ;看到再生的小草,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单是一个秋天, ③ 。它的悄然而至,会使人联想到生命的代序;它的萧瑟, 会带来寂寞和感伤;它的成熟,会带来喜悦和满足。 解析:第①处,前面说“由于相互间有某种联系”,此处应是结果,再结合后面的“小草”一例 可以填出;第②处,此处的句式应与后面“会想到生命力的顽强”的句式一致;第③处呼应① 处,并结合后面的内容可以知道。 答案:①常常会产生一定的感悟和联想 ②会想到时光的一去不复返 ③就会带给人许多不 同的感受(句意与所给答案基本吻合即可) 5.下面是某市读书节标志的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 子通顺,不超过 85 个字。 解析:对于图文,要宏观把握其外形特点,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 掉。该读书节标志中有爱心、书本和纽带等元素,明确这一点再谈寓意。 答案:该读书节标志将爱心、书本和纽带等元素经组合变化构成。爱心和书本寓意是热爱读 书、用心读书。心形纽带,寓意是以读书(节)为纽带,齐心协力推动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或齐 心协力构建和谐 社会)。 三、创意微写作 6.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手法;③200 字左右。 写作提示:首先要看清题干中的三项要求,进行扩写,设想合理情景。修辞手法可以采用 比喻、拟人、夸张或引用,都有利于语言的生动形象。写作中注意侧面描写就是不直接写“冷”, 而是通过人物、景物描写来体现。 例文: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刚刚十月份,老天爷就像进了更年期,突然变了脸,北风呼啸, 狂雪乱舞,风就吹在人的脸上,就好像被猫抓了一样,火辣辣地痛。今天一大早我便醒了,刚坐 起来,一阵寒风就吹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喷嚏,连忙又钻进被窝,我想:今天可真冷啊!激烈的 思想斗争逼迫我走出了家门。整个世界穿上了白色的大衣,连电线上的水滴都结了冰,成了晶 莹的五线谱。来到学校,只见同学们都穿得像个棉花包似的,有的头上还戴着帽子,手上戴着 手套,脖子上围着围巾。来到教室,我跺了跺冷得发麻的双脚,坐到座位上,再朝四周看看,大 家都冷得缩成一团了。 四、知识讲堂 恰当运用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对被描写对象周围事物效果的渲染,来表现被描写对象的一种表现手 法,又叫间接描写,还叫衬托法。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 1.以人衬人 如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写母亲勤劳的美德时,重点叙述的是“我”小时候在 母亲的影响下能自觉地给母亲和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儿:“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 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 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显然,母亲的勤劳影响了“我”, 而使“我”渐渐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写“我”并不是侧重点,侧重点是表现母亲的勤劳,这便 是以写“我”而达到间接写母亲目的的一种侧面描写方式。) 2.以物衬人 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或物。 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中写道:“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 落……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 成了……一个水世界。……祥子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立定在水里, 不知道哪是路。”(这里重点写暴雨之“暴”,侧面表现祥子在暴雨中拉车如同“挣命”的情 形。) 3.以物衬物 如郦道元在《三峡》中写道:“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 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最后一句是侧面描写,渲染出了山峰之高,江面之狭。 侧面描写应该注意的问题: (1)被描写的人物不能直接出场。 (2)为了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在实际运用中,侧面描写往往同正面描写相结合,才能达 到更为显著的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