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1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百舸(gě) 苍茫(cāng) 橘子洲(jú) 挥斥方遒(qiú) B.峥嵘(zhēngróng) 携来(xiē) 岁月稠(chóu) 浪遏飞舟(è) C.漫江(mòn) 寥廓(liáo) 万户侯(hóu) 风华正茂(mào) D.沉浮(fú) 惆怅(chàng) 竞自由(jìng) 激扬文字(jī) 2.下列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毛泽东的诗词最大的特点就是“豪迈”“雄壮”,这是和诗人的壮阔胸襟相联系的。 B.《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两诗结构相类似,意境相近,都体现了作者开创一番辉 煌的革命事业的伟大抱负。 C.毛泽东的诗词为千万读者所喜爱,是因为其既有着极强的艺术性,也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含。 D.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其诗词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3.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 ⑴ 从艺术手法角度谈谈作者是如何来表现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________ 和改造旧中国 的豪情壮志的。 ⑵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浓重的湘江秋色图,诗人主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_______自己的独 特感受和深沉思绪的。 ⑶按照词的 _______ 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是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一派是以柳永、江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A.关注 表现 风貌 B.关心 表明 风格 C.关注 表现 风格 D.关心 表明 风貌 4.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呱呱坠地到现在,初中毕业的我已经度过了 15 个峥嵘岁月,跨入高中大门。 B.胡锦涛主席发表的 2010 年新年贺词高屋建瓴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为全国人民描绘了一幅 美好的新年图景。 C.这是一个人才的摇篮,在这里,一代代风华正茂的青年茁壮成长。 D.在这次研讨会上,代表们纷纷表示,一定要牢记胡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激浊扬清, 在全社会树立起道德新标杆。 5.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 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二、阅读 (一)阅读《沁园春 长沙》上阕,完成 5~8 题。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6.对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寒秋”一词不仅点名时令,而且还暗示了当时处境的险恶。 B.“湘江北去”一句意在表明当时湖南农民运动形势高涨。 C.这三句点明了诗人所处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氛围。 D.这三句还可以让读者想像到青年毛泽东的飒爽英姿。 7.下面对画线句的赏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该句用语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 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 B.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 的视野之中。 C.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出诗人视野之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 旺盛的生命力。 D.该句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 怀以及超脱世俗的愿望。 8.对“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句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B.该句实际上是在引发这样的思考:谁是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主宰力量呢? C.诗人认为人民是世界和社会的主人,而自己也要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之中,担负起拯 救国家和民族的重任。 D.该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主宰中国时局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痛恨和蔑视。 9.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 )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 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三、阅读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上阕,完成 1~6 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5.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6.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 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 苦斗争。 四、阅读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7.上阕描写眼前实景的句子是 ;下阕联想历史人物的句子是 ,这个历 史人物是 ,“遗篇”指的是 《 》 8.写人写船都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从而突出“白浪滔天”的威猛,用了什么样的写法? 请简要赏析。 9.“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运用的怎样的表达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从中表现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10.这首诗抒发了毛泽东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一、 1.答案: B “携来”的“携”应读作“xié”。 2.答案: C “内含”应写作“内涵”。 3.答案:C ⑴关心:是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关注:关心重视。⑵表现: 表示出来,行为和作风中表示出来,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表明:表示清楚。⑶风格:气 度作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 特点。风貌:风格和面貌,风采相貌。 4.A 5.答案:C 结合诗句内容来划分,不能读破句子。 二、 6.答案:B “湘江北去”是写实,并无特殊的含意。 7.答案 :D “超脱世俗的愿望”欠当。 8.答案: D 该句是诗人由对“万物“的感悟,而引发的哲理性问题,即通过大自然的盛衰 荣枯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9.答案: B 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C.是疑问句和 拟人。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三、 1.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 山崖。 2.红军不怕远征难 3.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 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 4.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 5.抒情 七律(近体诗、旧体诗) 6.C 这两句写水,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 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个感情穴 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 回味。两个形容词是精神的巨变,又是感情的裂变,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 摇曳多姿,起伏跌宕,张驰有致。 阅读毛泽东的《浪淘沙 北戴河》,完成 7~10 题。 四、 7.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魏武”指的就是魏武帝曹操, “遗篇”指的是曹操写的四言古诗《观沧海》 8. “白浪滔天”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表面上似乎只写波浪,但含蓄地写了大风;营造出 一种风雨齐来,波涛汹涌以至“滔天”的壮观、气势磅礴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今天祖国河山 的赞美之情。 9. 反衬。用年年如是的“萧瑟秋风”来反衬旧貌换新颜的“人间”,强调“换了人间”带来的 无限喜悦和感慨。以悲景写乐情。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一代伟 人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表达了诗人无限喜悦之情 10.毛泽东抚今思昔,感慨万端:久经战乱的中国,终于走向稳定,贫穷饥饿的中国人民,终 于获得了新生。毛泽东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更多资源:http://zhdduya100.taobao.com/ 左手按住 Ctrl 键(键盘左下方),然后鼠标单击此链接进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