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8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把握思乡怀人诗的产生缘由、基本主题、常见表达方式、抒情角度、解题思路。‎ ‎2.能根据所学对相应的思乡怀人诗进行鉴赏解读。‎ 二.过程与方法 ‎ 1.学生预习提供的有关思乡怀人诗的材料,不懂得地方做出标记并提出问题。‎ ‎ 2.在复习巩固记忆的基础上做“自主检测”。‎ ‎3.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检测”题做题情况的批阅,进行针对性讲解,并做当的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掌握鉴赏要领,与高考接轨,为应对高考做准备。‎ ‎2.领悟思乡怀人诗的内涵与魅力,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在逐步提高诗歌鉴赏素养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预习任务 一.思乡怀人诗知识简介 ‎1、思乡怀人诗产生缘由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山长水阔,身在他乡敏感异常,无处不起思乡之情。‎ 内在——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2、基本主题 ‎①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的羁旅愁思。如张继《枫桥夜泊》‎ ‎②思念家乡,怀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征人思乡、厌倦战争,渴望过安宁平静生活的情感、愿望。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 ‎3、常见表达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4、抒情角度 从已入笔、从对方入笔。‎ 二、鉴赏思乡怀人诗的解题思路 ‎ ①找出诗歌写了什么景、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 ‎ ‎②根据景物形成的意境,人物的特点判断诗歌的基调。 ‎ ‎③根据背景、人物的处境、心情等思考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 自主检测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 归 周 密 ‎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文本材料见《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38推荐作品)‎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1、作者在词中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你能确定是哪里的景物吗? ‎ ‎ 2、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 ‎ 3、赏析“一”字。‎ 问题意见 古代诗歌鉴赏(十三)‎ 自主检测 一、1、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磷”“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归家的心切。而末句以深夜犹见“补衣灯”的感人画面收束全诗,与先前的艰难和凄清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归家的复杂心情,意味深长。‎ ‎ 2、这一句描写了一幅极富感染力的场景:昏黄的灯光下,妻子(或母亲)正一针一线地缝补衣服,灯光从竹窗里漏出来。与前几句写景叙事的凄清气氛对照,先前在泥径小道上跋涉的疲劳全然不算什么了,这里表现了温暖、亲切、激动之情。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以及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正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 ‎ 二、‎ ‎1、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 ‎ ‎2、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作者于清丽哀婉之中又不乏边寨之雄奇风情的描述,这两者结合到一起,就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表达羁旅怀乡的感情。 ‎ ‎3、“一”字: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突出了行军之艰难,环境之恶劣,离家之越来越远,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缠绵。 表明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