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蚌埠铁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高 二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在西方建筑史上地位显赫的石材,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虽然多屈居配角,但同样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影响却是天壤之别。可以说,如果古代建筑没有石材的参与,至少我们在建筑考古上的成果将大打折扣。毕竟,石材的寿命要比木材长很多。一方面,木材的寿命不像砖石那样恒久;另一方面,更有怕火的致命缺点。 中国古代有意识地使用石材,始于封建时代初期,当时主要把它用于陵墓之中,在“秦陵汉墓”的遗址中就有大量实例。后来,石材又被广泛应用在佛塔等高层建筑上。由于石材表面可做细致的雕饰(石头上的雕饰与木头上的雕饰感觉可大不一样),因此在基座、陛石、石柱等处成为美化建筑装饰的突出部位。例如木材立于地面上,为了扩大接触面以增加承载能力而在柱根设置础石。因早期木构建筑的木柱置于地下,础石是埋在地中,仅用粗糙的大块卵石即可。自汉代以后,建筑木构架上升到地面以上,础石亦随之浮出地面,础石表面的加工成为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唐代的覆莲柱础,宋代的缠枝花卉柱础都是体现当时建筑风格的标志之一。 建筑台基也是应用石材的重要部位。初期的夯土台多用砖包砌,重要建筑物的阶沿及台角加用石条,后渐渐发展成全用石材包砌。到了唐宋时期,由于佛教的传播,形成了须弥座式的台基。这种台基由数层石条垒砌而成,在上面雕饰着大量的纹样作为美化建筑外观的手段。至于华表、石像生、望柱、经幢等单独的石材雕饰品,更为古代建筑的美化增添了光彩。 石材的种类很多,其用途各有不同。明清时期,北京地区所用石材即有青石、青白石、青砂石、豆渣石、紫石、豆瓣大理石、艾叶青石、汉白玉等十余种之多,而最具特色的当属汉白玉,其质地及色彩在石材中极为突出,故被称之“玉”。 汉白玉是一种纯白色的大理石,主要由一种方解石的矿石组成,化学成分是碳酸钙。产地主要在北京房山县大石窝,矿脉供采掘已达千年。此外河北曲阳、安徽凤阳也有出产。宋人杜绾所著的《云林石谱》中就提到过它,“燕山石,出水中,名夺玉,莹白坚而温润,土人琢为器物,颇似真玉”。证明宋代人已发现了它的装饰价值,不过尚未作建筑石材,仅雕制为小件器物。明清以来,汉白玉成为宫殿及帝王陵墓的专用材料,因其材料性柔而易琢,故可雕镂成各种精细的图案。汉白玉也大量应用于台基须弥座上,与黄色琉璃瓦的屋顶,铁红色涂染的墙壁形成明清宫廷建筑典型的颜色配比,具有纯净、热烈、庄重的色彩特征。汉白玉洁白无瑕,单独使用更具有独特的感染力,这方面最成功的实例为明十三陵的五间六柱十一楼的大石坊,其通体洁白,在蓝天的衬托下,愈加显得崇高肃穆。(选自《中国建筑文化入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正是因为我国古代建筑有了石材的参与,我们在建筑考古上才会富有成果。 B .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木材的寿命比砖石恒久,但有怕火的致命特点。 C .建筑台基的石条上雕刻的大量美化建筑的纹样,但这不算单独的石材雕饰品。 D .汉白玉质地柔软而容易雕琢,可以雕镂成各种精细的图案,深得帝王喜爱。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石材的种类繁多,明清时期仅北京地区所用石材就有青石、青白石、青砂石、豆渣石、紫石、豆瓣大理石、艾叶青石、汉白玉等十余种。 B .汉白玉是主要由一种方解石组成的纯白色大理石,它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汉白玉的产地主要在北京房山县大石窝,矿脉供采掘已达千年。 C .石材用途不尽相同,有的可用于陵墓施工,有的可用于佛塔等高层建筑,有的可用于建筑台基,有的可用于木构建筑的础石等等。 D .北京地区所用的石材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汉白玉,汉白玉是玉是因为它的质地和色彩在众多石材中极为突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一段运用对比手法,指出虽然石材的寿命比木材长的多,但与西方建筑相比,作为同种材质,在中国建筑中的影响却是天壤之别。 B .第二段运用举例子方法,说明早期木构建筑的础石埋在地中,仅用粗糙的大块卵石。从唐宋起础石表面的加工才成为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 C .文章最后一段综合运用引证、例证法,说明在宋朝时洁白无瑕的汉白玉就具有装饰价值,明十三陵的五间六柱十一楼的大石坊印证它在单独使用时具有感染力。 D .全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运用石材的发展历程以及石材的种类和用途,并重点介绍了汉白玉的成分、产地、特点及其用于建筑的历程和魅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铁 圈〔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D.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 5.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5分) 6.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昨天,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简称“中制协”)授权法务委员会发表声明,首次明确将《美人私房菜》收视不佳归结为“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结果这个一直在全国排名前5的优质播出平台,一夜间掉到了第22名”,并借势声讨“收视率俨然成为评价中国电视剧优劣的唯一标准。收视高不论真假就可以领奖杯、拿奖金,获得高收益、高赞誉;否则便一败涂地。” 这份声明痛揭收视率造假黑手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黑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是“共谋”的事实。据调查,目前购买收视率的价格已攀升至每集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以全国排行前20家卫视频道每年播出13000集电视剧计,全年有40多亿人民币被这股黑势力非法窃取。(节选自2016年12月1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二:近日,中制协发表声明表示,针对我国电视剧市场上购买、播出电视剧业务中存在的收视率造假现象,将坚决打击造假行为,努力打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 收视率调查原本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并非电视节目优劣的评价标准。但是在我国,一些电视台广告部为争夺广告资源,开始收视率造假行为,之后愈演愈烈(节选自2016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电视剧收视率作假现象由来已久,主管部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相关问题,但收效甚微,该现象依然呈不断蔓延之势。 本着“打铁先要自身硬”的原则,中制协在《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中说:今后凡我会会员单位参与收视率作假,一经查实立即列入企业信用黑名单,通报全行业。情节严重者依据协会章程给予开除会籍处分,并报告政府主管部门,建议取消其电视剧经营制作资质。承诺书要求全体会员坚决与收视率作假现象作斗争,有责任向法务委员会提供线索和证据,全力配合调查。与会的会员单位均表示响应协会倡导,并在这份承诺书上签了字。 中制协会长尤小刚表示,“ 我们也同时希望,国家尽快建立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采用统一的、合理的、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让中国电视剧制作者能一门心思地提高电视剧的质量,真正让电视剧凭质量说话!”(节选自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 材料四:收视率仅仅是一项效果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多少人看了某节目或频道、看了多长时间等情况。然而,除节目本身因素外,收视率还受时段、编排等因素的影响,仅凭收视率高低无法判断节目质量优劣。况且,观众的观看感受多样复杂,收视率的冰冷数字无法判断观众是“身心愉悦”还是“边看边骂”。其实,业界对收视率能否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台和电视节目收视情况的质疑由来已久。收视率造假一事只是再次提醒我们,不应将收视率当成判定电视台和电视节目优劣的唯一标准,业界亟须出台更专业、科学的电视评价体系,引入多方面的评价机制,在收视统计领域营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让更多的收视统计机构加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维护客观公正的收视评价体系,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 收视率造假的问题关键不只在收视率这个衡量标准本身,还在于电视从业者的态度。电视行业片面追求收视率的不良风气,导致明星价格虚高、内容同质化、审美价值取向低俗等问题屡见不鲜,已经伤及电视产业的肌理。与其饮鸩止渴,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行业规范,把时间和金钱浪费在钻空子进行收视率造假上,电视从业者不如潜心研究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在市场容量下降的情况下开拓综艺节目、电影和网络剧等新空间,提高好剧、好节目的收看效率。(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光明日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介绍了中制协发表声明的内容,揭示收视率造假这种“黑产业链”给黑势力带来的丰厚利润等。 B.材料二揭示了有些电视台的广告部为了争夺广告资源而愈演愈烈进行收视率造假这一现象,并表明了中制协将对收视率造假行为实施打击的态度。 C.材料三详尽地介绍了中制协倡导的《关于坚决抵制收视率作假的自律承诺书》的内容,同时要求中制协会员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自觉抵制与杜绝收视率造假。 D.材料四介绍了收视率的相关问题,分析了收视率造假的危害,希望业界建设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并点明电视从业者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材料一、二介绍了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以及中制协营造电视剧播出新环境的决心。 B.材料一主要使用数据说话,文中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电视剧收视率造假问题的严重性。 C.材料一使用了“黑手”“黑产业链”“黑势力”等词语,“黑”字明确指出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性质以及中制协打击收视率造假行为的决心。 D.材料三用“打铁先要自身硬”的俗语说明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也侧面反映了收视率造假行为的蔓延之势。 E.材料四是时评类文章,分析了涉及收视率的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第二段就从行业的角度分析片面追求收视率给电视产业带来的伤害。 9.为什么收视率调查不能作为评定一部电视剧好坏的标准?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看法。(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更行,见养祖母。治《春秋左传》,博览五经。事祖母以孝闻,其侍疾则泣涕侧息,日夜不解带,膳饮汤药,必过目尝口。本郡礼命,不应。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吴主问蜀马多少,对曰:“官用有馀,民间自足。”吴主与群臣泛论道义,谓“宁为人弟”。宓曰:“愿为人兄。”吴主曰:“何以为兄?”密曰:“为兄供养之日长。”吴主及群臣称之。 大同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其名,请为主簿,及书招,欲与相见,皆不往。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武帝立太子,征为洗马。诏书累下,郡县相逼。于是密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此处省去内容为《陈情表》)武帝览之,曰:“密不空有名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下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及祖母卒,服终,徙尚书郎,为河内温令。敷德陈教,政化严明。太傅钜平侯羊公薨,无子,帝令宗子为世子嗣之,不时赴丧。密遣户曹赍移推毂遣之。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密笺引“高祖过沛,宾礼老幼,桑梓之供,一无烦费。伏惟明王孝思惟则,动识先戒,本国望风,式歌且舞,诛求烦碎,所未闻命。”后诸王过,不敢烦温县。盗贼发河内余县,不敢近温,追贼者不敢经界。陇西王司马子舒深敬友之,而贵势之家惮其公直。密去官,为州大中正。性方亮,不曲意势位者,失荀、张指,左迁汉中太守。诸王多以为冤。一年,去官。年六十四卒。 (节选自《华阳国志•后贤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B.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C.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D.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责求供给/吏民患之/密至中山/王过县/征刍茭薪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B. “洗马”即太子洗马。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为太子管理车马,并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 C.“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D.“高祖”是刘邦的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密是西晋文学家,其父早亡,母亲改嫁,全赖祖母刘氏养育成人,他对祖母也十分孝顺,为了尽孝,祖母在世时,他曾多次拒绝,不曾出仕。 B. 征西将军邓艾聘请李密为主簿,想与他相见,可他没有前往;晋武帝十分赞赏李宓的诚挚,曾下令郡县拨给他赡养祖母的衣食用度。 C. 李密出使吴国时,吴国国君与群臣议论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 D.李密性格直爽诚信,不会委屈己意而奉承别人,因行事不合荀勖、张华的旨意,曾被贬为汉中太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祖母年老,心在色养,拒州郡之命,独讲学,立旌授生。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西江月 题溧阳三塔寺【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古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而且暗示了其间经历了多少波折变幻。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表达了超脱尘网,得其所哉的无限快意。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似乎满含深情,正是比喻的写法,创造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E.“此心到处悠然”是说他对世事已经淡漠,只好到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解脱,去追求舒畅闲适。 15.请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2)《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3)《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 ,。 第II卷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体味过患病无钱医治的滋味,也感受过被免掉三四千块钱医药费的善政温度,让他对窘境中的病人感同身受。 ②惠民胡同集镇有着悠久的曲艺传统和观众基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民间艺人来此粉墨登场,迄今已有800余年历史。 ③雷锋为了共产主义事业对自己的生死置若罔闻,完美地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④在一次追捕毒贩的行动中,公安干警暴虎冯河,与毒贩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了。 ⑤在南湖龙泉寺东侧的湖面上,各色候鸟正嬉戏觅食,满湖中红飞翠舞,给封冻了一整个冬天的湖面带来春的讯息。 ⑥日前,日俄在东京举行了“2+2”会谈,虽然双方有一些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仍然莫衷一是,建立政治互信并非易事。 A. ①④⑤B. ③④⑤C. ③⑤⑥D. ①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近年来,药品不良事件和药源性疾病时有发生,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 这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耐药性导致的。 B.为配合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故宫计划用三年时间,对部分藏品进行影像采集,开展登记著录、普查清理等工作。 C.“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在立法和行政上违反协、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授权条款。 D. 近几年来,人血白蛋白注射剂在市场上非常奇缺,患者和家属如饥似渴地私下寻找药源,促使人血白蛋白价格居高不下。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我们希望您老到我家做客,盛情难却,您老何时大驾光临? B. 您这礼物太让人高兴了,我只好笑纳了! C. 这座大楼由于我屡建殊功,才这么美观,这么坚固。 D. 您老能到鄙人寒舍一聚,真可谓蓬荜生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一家英国技术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表情符号组成的密码。所谓“表情密码”就是让消费者从一堆44个表情符号中,选4个字符, ,登录银行账户,而不用传统的识别码或密码。表情密码可以将图像和故事结合起来, ,有研究表明,人类对图片的记忆比词汇更强同时表情密码要比0~9的数字多得多,不同组合数将大大超过数字密码,因此,比起传统密码,。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夏天到了,坐在车里,吹着空调哼着歌非常惬意。不过,打开空调之后,汽车的仪表盘、座椅、空气过滤器在高温下会释放苯,如果不开窗户的话,会让人呼吸不舒服,从而导致中毒。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开了空调,自然会增加油耗,这样就会增加动力负荷,从而让车子变得动力不足。上坡的时候,动力不足会增加发动机的磨损,这样必然会伤害发动机。 ①开空调时如果不开窗户不一定会中毒。 ②。 ③。 四、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来自成都媒体的最新消息:3月11日,那个把拉面跳成一支妖娆的舞蹈,因一段视频而成为网红的成都拉面小哥田波,因要求加薪与老板谈崩,正式从古镇一根面餐馆辞职离开,距离他走红正好20天。这个已经坐拥48万粉丝的拉面小哥辞职后,并不担心自己的工作,他注册了自己的直播账号,不定期在网上进行直播,一次直播动辄上千次评论,累计以来的粉丝打赏超过2万元。 对于田波的辞职,有人认为他耍大牌,有人认为他自我膨胀,也有人认为他小人得志,见利忘义,你怎么看待?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发表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答题卷 高 二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7 10 11 12 17 18 19 答案 5.(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分) 9.(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分) 15.(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6分) (1) (2) (3) 21.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文(60分) 800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答案 高 二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 分 1. C .(A说法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如果古代建筑没有石材的参与,至少我们在建筑考古上的成果将大打折扣”。B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木材的寿命不像砖石那样恒久”。D“深得帝王喜爱”文中无据。) 2. D (汉白玉只是被称为“玉”,不是玉) 3. B (该项时间错误,应该是“自汉代以后”) 4. B.(“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无中生有) 5.①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 ②反衬出铁圈给老人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己的快乐憧憬。 ③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比,进而突出主题。 (每答出一点2分,答出三点5分) 6. ①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 ②情节结构——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③人物塑造——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激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追求,完成了追寻梦想的过程。(每点2分) 7.C .(并没有“详尽地介绍”) 8.A D(A项,“电视剧市场上制作方在制作、购买、播出过程中购买虚假收视率行为”错误,材料一中有“制作方没有购买收视数据”,这说明购买虚假收视率应该是制作方的事情,播出方不购买收视率。D项,“中制协要求协会会员签订‘承诺书’做法的重要性”错误,“打铁先要自身硬”主要说明中制协协会会员“自律”的重要性。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9.①收视率调查不是电视剧节目的评价标准。收视率调查是为广告商向电视台投放广告服务的。②目前的收视率调查不是最有效的。国家没有收视率调查的大数据系统,没有统一、合理、有效的收视率调查方式。③收视率不能真实可信地反映电视剧收视情况。收视率的高低除了电视节目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比如时段、编排以及观众观看电视剧的心态等。(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10.C 11.B(“为太子管理车马”错) 12. A.(“州辟从事,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奉使聘吴”说明他曾经出仕) 13.(1)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色养”“独”“立旌”各1分,大意2分) (2)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母亲改嫁。(“险衅”“见背”“舅夺母志” 各1分,大意2分) 14.C D.(C结合下一句看,风并不强劲,D不是比喻,是拟人。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分) 15.①运用比喻写湖水: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2分)②动静结合写景,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一静一动,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3分) 16(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7. B.(①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用在此处合乎语境。②粉墨登场:多指坏人乔装打扮,登上政治舞台。含贬义。但也可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中性义,在本句中用的是原始,合乎语境。③置若罔闻含贬义。④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蛮干。⑤红飞翠舞: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用错对象。⑥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18.C.(A. 句式杂糅,应该改为“这是由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耐药性导致的”,或者改为“这是由于抗生素滥用引起的”。B.语序不当,应该改为“开展普查清理、登记著录等工作”。D.成分赘余,“奇缺”就是“非常缺少”的意思,应当删掉“非常”。) 19. D(A. “盛情难却”用错对象。B. “笑纳”请别人接受自己的礼物时的谦称。 C. 这句话应该从别人口中说出,不能从自己口中说出。) 20.①让消费者使用4个表情字符的组合。 ②这可以让人更容易记住。 ③表情密码也更安全。(每点2分) 21.②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开空调不一定会让车子动力不足。 ③车子动力不足不一定会伤害发动机。(答一点2分,两点5分) 22.【参考立意】 ①与其苛责田波,不如祝他励志成长;②做人不能见利忘义,要有感恩心态;③ 网红只红一时,深挖自己的潜力去创业,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人生。④每个人都要练就过硬的本领、具备宽阔的视野及准确的价值定位,才能成为人生舞台上永不过时的“常青藤”。 【参考译文】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他。他精通《春秋左氏传》,博览五经。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祖母刘氏一有病,他就哭泣,侍候祖母,夜里未曾脱衣。祖母的饭菜、汤药,他总要一一检查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本郡的召命,全都不去应职。州里授予从事之职,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太子洗马的职位。他年轻时在蜀汉做郎官,奉使命出使吴国,吴郡主问蜀军马有多少,回答:官家用有余,民家自用很足。吴君主跟群臣谈及道义,大家都说愿意做人弟弟,可他却说愿意做人兄长,因为做兄长比做弟弟供养父母的时间要长。吴君主与群臣称赞他(孝)。 魏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闻听他的名声,请求担任主簿,等到用书信招他,想跟他见面,也不前往。他因为考虑到祖母年纪大了,就一心想着和颜悦色地奉养老人,所以拒绝了州郡的任命,只是在家里讲学,挂牌教授学生。武帝立太子,下诏任命太子冼马。多次下召,郡县官员不断催促。他上书武帝说:“臣下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离我而去世了。过了四年,母亲改嫁。……”皇帝看了李密的表章说:“李密出名,一点也不假啊。”赞扬其诚心侍奉,赏赐二个奴婢,下令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 后来,李密的祖母去世了。等到李密的丧期结束后,皇帝又征召李密担任尚书郎,担任河内温县令。推广以德教导,政治教化严明。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太傅钜平侯羊公去世,无子,皇帝令宗子为世子继承他,不时赴丧。李密派遣部下拿着钱财,帮忙等伺候应对。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引书中记载谈到:汉高祖过沛,对家乡老幼以宾礼相待,不苛求烦扰。希望明王表达孝思也要遵守先王法则,做事谨戒。本国也要学习效法,(赴丧)且歌且舞,要求烦碎,从来没有听说过。后来诸王过境不敢烦扰温县。河内郡其余几县盗贼骚扰,却不敢逼近温县,追击盗贼的人也不敢路过温县境内。陇西(地名)王司马(官职名)的儿子王舒非常敬重他,与他交好,因此权贵有势力的大家族都忌惮他的公正秉直。李密离开温县令官职,做州大中正。性情方正耿直,不曲意奉迎权贵,不合荀、张的旨意,降职调任汉中太守。诸王多认为他很冤屈。过了一年,辞职。年六十四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