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巴彦淖尔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2月月考高二年级 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期多档文化类节目受到热捧。冷静来看,这些节目正是在众多浮躁、模仿、抄袭、千篇一律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氛围中的高标独立。节目的成功,反映了传播者在文化建设、价值坚守、节目创新上的自信、自觉与自新,为我们找到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钥匙,发现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引领了时代风潮。‎ 传播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与坚持,深知这片土地氤氲成长的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从《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见字如面》《朗读者》,这种别开生面的节目创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很多人效仿欧美模式、膜拜韩国风潮的时候,这些节目坚守自己最熟悉的题材而渐入佳境,抵达当下的热度。创作者们从成语、谜语、汉字、诗词、书信这些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寻找承载节目风骨和精、气、神的支撑。“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他们找到了丰沛的历史资源和文化底蕴。诗词书信有乾坤,里面透露出的意境、情怀、神采等等都是我们中国人最富生命力和独特气质的元素。而这些精髓一旦释放,能量无限。‎ 自信意味着不拿腔拿调,不刻意掩饰。在这些节目中,节目设计、嘉宾选手的即兴评述和发挥,真实与真诚是关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里,复旦附中的武亦姝、北大博士陈更、初一学生叶飞,即兴真实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嘉宾、主持人也让人耳目一新,这些现场激发与碰撞的真实信息,来自创作者以自信开放的心态,去发现捕捉这些精彩的细节,而不是刻意去摆设。‎ 一个有担当的媒体不应去跟风、迎合甚至媚俗,而应自觉引领观众。这种引领是在媒体专业操守与大众需求之间的反复考量、磨合与融合。尤其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代,专业性弥足珍贵。但专业性是正襟危坐?是精深难懂?是曲高和寡?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谓的专业性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满足大众需求。‎ 文化类节目已经到了讲故事诉情怀的时代。文化内涵的融入,让节目增添了意趣和底蕴,让观众在娱乐中还能细细品味。在同质化节目都在浅表的游戏打闹时,这类节目真正触到了观众的共鸣与痛点,引发了观众的共鸣。诗词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情感共鸣、流行歌词的灵感来源,更重要的是诗词里有天地、有历史、有社会、有故事、有人生、有情怀。而书信亦如是。它们让观众领略到了爱到深处的言之切切、情到浓处的低沉婉转、悲到痛处的肝肠寸断。节目的成功也让传播者看到,原来观众并非都追求低俗浅薄,寻求感官刺激。‎ 一个缺乏故事的节目是没有力量的。这里的故事不仅指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也指节目设计的叙事环节,更是对故事的核心——人与情感的重视。《中国诗词大会》经过巧妙设计,冲突、悬念、延宕形成很强的叙事张力。选手背后的故事足以引发观众的共鸣。在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关于选手和主持人的微信推送放大了口碑效应。‎ 文化节目火了,要警惕一哄而上,又形成新的抄袭模仿。任何题材和形态的产品同质化地推出,生命力都不会长久。希望它能不喧哗,润物无声,成风化人。而这需要创作者更高的智慧、更大的耐心、更开放的心态,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求滋养,用最好的故事手段,把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东西做到极致,其他一切纷至沓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词、书信是最习以为常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其透露出的意境、情怀、神采等富有生命力和独特的气质,也包含无限的能量。‎ B. 《中国诗词大会》里,武亦妹、陈更等人真实的表现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些精彩的细节离不开创作者心态的自信与开放。‎ C.‎ ‎ 媒体的专业性在当前自媒体纷纷扰扰的时代弥足珍贵,它不是正襟危坐,也不是曲高和寡,而是用专业理念去引领、激发和满足大众需求。‎ D. 任何题材和形态的产品同质化地推出,生命力都不会长久,文化节目火了之后,又形成了新的抄袭模仿。‎ ‎2. 下列表述中,不是近期文化类节目受热捧的主要原因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是在众多浮躁、模仿、抄袭的真人秀中的一次突围,是在反智、游戏、嘻哈氛围中的高标独立,嘉宾、主持人的表现让人耳目一新。‎ B.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别开生面的节目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C.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发现并开掘了观众的真正需求,真正触到了观众的痛点,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D.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是有力量的,它们的力量来自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节目设计的叙事环节,以及对人与情感的重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化类节目里的故事足以引发观众的共鸣,节目中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受观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B. 《中国诗词大会》设计巧妙,通过冲突、悬念、延宕的手段形成很强的叙事张力,尤其是春节期间关于选手和主持人的微信推送赢得了口碑效应。‎ C.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成功说明观众并非都追求低俗浅薄,寻求感官捌激。媒体不应该媚俗,而应自觉引领观众。‎ D. 除了智慧、耐心和心态,节目的创作者还要从自己的文化中寻求滋养,用最好的故事手段,把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东西做到极致,这才是引领时代的姿态。‎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 ‎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由原 文“节目的成功反映了……”可知A项说法不符合原文表述,太绝对了。‎ ‎2. 试题分析: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不是近期文化类节目受热捧原因”,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是嘉宾、主持人的表现让人耳目一新”,以偏概全。‎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赢得了口碑”有误,原文“微信推送放大了口碑效应”。‎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 亲 张 翎 母亲要来多伦多探亲,苏伟请了半天假,独自在家收拾房间。关于母亲的住处,苏伟两口子有过一些激烈的讨论。‎ 苏伟觉得母亲的眼睛不好,怕上下楼梯摔跤,应该住在楼下进门的那间房。妻子晓烨说楼下这间房是她的办公室,办公桌极是笨重,电话、传真、电脑、打印机重新布线都要费事。两人争执了半天,结果是苏伟的意见胜出——苏伟说母亲来探亲,没有医疗保险,若真摔了,医疗费用将是一笔硕大的开销。晓烨沉吟了半天,才说:要搬你搬,我不管了。‎ 机场里接了母亲,母亲的模样倒没什么大变,只是身材更矮小了一些。母亲把鼻子凑得近近地打量儿子,像是猫在闻食。“头发哪儿去了?瘦成这个样子。”母亲摸着儿子的手,啧啧地叹气。“还是你媳妇比你强,腰圆肚圆的,一看就是身体好。”苏伟捅了母亲一下,让母亲住嘴。晓烨这些年一直在尝试各种各样的减肥秘方,最听不得人说她胖。‎ 母亲的眼病,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至今回想起来,苏伟总觉得是自己偷了母亲眼睛的那份光亮。苏伟的父亲去世很早,他和两个哥哥都是靠着母亲在皮鞋厂工作的微薄工资养大的。母亲常年营养不良,又劳累过度,有一天突然眼睛就坏了。三个孩子就是在那个时候才真正懂事起来的。每天做完作业,就开始糊火柴盒。糊火柴盒的收入孩子们只上交一部份,另一部分自作主张拿去给母亲买了鱼肝油。后来三个孩子都成了家,大哥二哥搬出去住,苏伟也大学毕业去了省城。‎ 母亲这些年始终自己一个人过,却不愿和任何一个儿子住在一起。苏伟是母亲最疼的一个老儿子,所以当苏伟提出要母亲来多伦多探亲的时候,母亲虽有几分犹豫,最后还是来了。母亲是个节省的人,在苏伟家,母亲舍不得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总是手洗了自己的衣服挂在卫生间里晾干,水常常滴答一地。听见滴滴哒哒的水声。晓烨说了多次地砖浸水要起泡的,后来母亲就等到早上他们都上了班才开始洗衣服,快下班时赶紧收拾起来。地上的水迹,母亲是看不清的,晓烨的脸色就渐渐难看了起来。‎ 母亲操劳惯了,到了儿子家里,依旧煎炒烹炸,一屋子油烟,惹得火警器呜呜地叫……‎ 后来,晓烨就带着月亮在外头吃饭,再打包了外卖给苏伟母子吃。母亲无饭可做又不懂英文,连普通话也说不好,看不懂书和电视,更不爱出门,每天只在家里巴巴地坐着等儿子回来,天黑了也不开灯,省着电费。‎ 母亲近年学会了抽烟。母亲很是稀罕月亮,见了月亮就爱搂一搂,亲一亲。月亮用英文说不要碰我。母亲听不懂,却看出月亮是一味地躲。晓烨便对母亲说:“月亮不习惯您的烟味。”母亲听了,从此再也不敢碰月亮。‎ 母亲的签证是六个月的,可是母亲只呆了一个半月,就提出要走。其实母亲是希望儿子挽留的。可是晓烨没说话,苏伟就不能说话。母亲虽然眼力不好,却看出儿子得看儿媳妇的眼色行事。‎ 航班是大清早的,苏伟一个人开车送母亲去机场。一路上,苏伟只觉得心里有一样东西硬硬地堵着,气喘得不顺,每一次呼吸听都像在叹气。泊了车,时间还早,苏伟就领着母亲去机场的餐馆吃早饭。母亲的手颤颤地伸过饭桌,抓住了苏伟的手 ‎ :“娃呀,你听她的,都听。妈年轻的时候,你爸也是顺着我的。”母亲的话在他堵得严严实实的心里砸开一个小洞,眼泪无声地涌了出来。他跑去厕所,坐在马桶上,哭了一场。走出来,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装有两千美金信封,硬塞进母亲兜里:“两千美金,大哥二哥各五百,您留一千。”‎ 然后陪着母亲排在长长的安检队伍里,母子不再有话。临进安检门的时候,他迟疑了一下才说:“哥写信打电话,别提,那个,钱,的事。”‎ 送走母亲,走出机场,外边春寒料峭,苏伟想找一张手纸擤鼻涕,却摸着了口袋里原封不动的信封。苏伟坐进车里,启动了引擎,却很久没有动身。汽车噗噗地喘着粗气,白色的烟雾在玻璃窗上升腾,聚集,又渐渐消散。 ‎ ‎(有删改)‎ ‎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机场见到儿子后的打量、抚摸、叹气,以及在家里忍不住想搂搂,亲亲月亮,这些表现都体现出母亲的慈爱。‎ B. 父亲去世得早,苏伟兄弟三人长大成家后都出去住了,而“母亲这些年始终自己一个人过”,反应了她的落寞与伤心。‎ C. 不习惯异国他乡的生活,难以融入儿子家的家庭氛围等多重复杂因素,导致母亲探亲期限未到就提出要离开多伦多。‎ D. 苏伟送别母亲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暗示出他给母亲和哥哥两千美金的事情并未征得晓烨的同意,而且也不想让她知道。‎ ‎5. 文中的“母亲”具有哪些品质?请结合原文分条概括。‎ ‎6. 请结合原文,探究造成“母亲”与“妻子”矛盾冲突的原因。‎ ‎【答案】4. B 5. ①母亲吃苦耐劳,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常年在皮鞋厂辛苦工作; ②母亲勤劳节俭,为了省电省水,舍不得用洗衣机和烘干机,用手洗衣服并自然晾干,等儿子下班回家,天黑了也舍不得开灯; ③母亲淳朴敦厚,到城里依然习惯用农村的一套做菜方法; ④母亲慈祥细心,一直想亲近月亮,临别叮嘱儿子完全听从妻子,偷偷把钱还给了儿子。 ‎ ‎6. 探究角度: ①婆媳二人生活习惯、观念存在较大差异,因为她们生长的不同时代; ②婆媳二人生活环境差异巨大:一个国内农村,一个国外大都市;‎ ‎ ③婆媳二人之间缺失有效的沟通,以及必要的包容; ④血缘感情亲疏;‎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内容的探究,也有对语言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分析人物,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B项,“反应了她的落寞与伤心”不当,从下文看,母亲是一个慈祥善良一心为孩子着想的人,她不去儿子家是不想给儿子添麻烦。‎ ‎5.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母亲的言行及他人的评价,然后概括归纳。如母亲见了苏伟就说“头发哪儿去了?瘦成这个样子”,“很是稀罕月亮”,“签证是六个月的,可是母亲只呆了一个半月”,把儿子给的美金偷偷还给儿子,都可以看出母亲慈爱细心;“他和两个哥哥都是靠着母亲在皮鞋厂工作的微薄工资养大的”,累坏了眼睛,“操劳惯了”可以看出母亲吃苦耐劳;“舍不得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天黑了也不开灯,省着电费”,可以看出母亲勤劳节俭;“母亲操劳惯了,到了儿子家里,依旧煎炒烹炸”可以看出母亲淳朴敦厚。‎ 点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母亲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6.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答案要从文章内总结得出。小说开头写母亲来探亲,晓烨起初不同意母亲住在楼下,后来苏伟说到了医保她才同意,而母亲见到苏伟就说儿子瘦了,儿媳胖身体好,这些都可以看出婆媳之间没有血缘,感情疏远;母亲来自国内农村,晓烨生活在国外的多伦多,二人生活环境差异非常大;母亲习惯勤俭节约,到了多伦多也是坚持在家时的老习惯,洗衣不用洗衣机和烘干机,为了省电不开灯,做饭煎炒烹炸,这些都是晓烨所不能接受的,二人的观念和生活习惯差距较大;晓烨对母亲的行为不能理解也不接受,文中二人没有沟通和交流。‎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追忆贾大山 贾大山,生前一直住在河北正定城内,只去过北京、保定、石家庄、太原等几个城市;他的作品《取经》于1978年获得了首届全国短篇小说奖,是新时期河北省首次获得全国奖的作家;日本,有一个“二贾研究会”,专门研究贾平凹和贾大山的文学作品;可他在世的时候,却没有出版过一部自己的作品集。‎ 在老朋友肖杰的眼里,贾大山是一个憨厚真诚的人。肖杰回忆了他们1986年一起出差等火车时的情景:“当时一男一女走过来,指着大山说,那个碎纸是你扔的,要罚你款。我说不是我们扔的,大山把我弄到一边去,给了钱。后来我问大山,那个碎纸明明不是咱们扔的,你怎么给钱,他说,没必要吵,跟他们讲不清道理。”‎ 贾大山就是这样憨厚。对待朋友,则非常热情真诚。有客人到访时,他会亲自买菜做饭。有几位作家提到曾经在他家品尝过他做的菠菜蛋花汤,至今还印象深刻。‎ 贾大山淡泊名利、无意仕途,但出于对文化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他接受组织安排,挑起了正定县文化局局长的担子。作家李春雷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提到,为了修复正定隆兴寺这座国宝级的文物,贾大山奔走于京城、省城和县城之间,往返数十趟,直累得心力交瘁、胃肠溃疡,他蜷卧在吉普车后座上,牙关紧咬、冷汗直流,经过千难万难,修复工程终于圆满完成,隆兴寺成为正定最鲜亮的文化名片。‎ ‎49岁那一年,他辞去局长职务,回归文坛。1997年,贾大山因病逝世,年仅55岁。‎ ‎“大山对他的文章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他的文稿都是用蝇头小楷一笔一画写的,如果有错字要改,他会用小刀挖下来,再一笔一画补上来,大山对自己的作品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不放过,非常仔细认真。”当年的文友、编辑肖杰谈起贾大山的写作,最有感触的是贾大山的作品扎根生活,“没有一篇是在屋子里胡编乱造的”。‎ 他一生写了80余篇小说,绝大多数是关于农村的短篇小说。他的小说扎根农村、直面现实、风格清新,《取经》《花市》等不少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作家彭程认为,写作就是贾大山整个生命的寄托,他的作品描绘普通农村的生存状况,描绘他们的日常哀乐,挖掘他们内心善良美好的世界,同时以艺术来表现传统文化深邃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生命力,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 虽然贾大山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但是他生前并没有出版过一部作品集。当时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他的作品集,但是都被他婉拒了。‎ 对待自己的作品,贾大山始终怀有一种谦虚、淡泊的态度。据肖杰回忆,在贾大山生前就曾举办过其作品讨论会,但是他自己从不参加,肖杰记得贾大山曾对他说过:“我坐那儿,人家都给我唱赞歌,都说我作品好,我要不在那儿,人家肯定畅所欲言,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有啥说啥。”‎ ‎“用明净的心,写好的东西”,铁凝是这样评价贾大山的。她在《大山在我心中》一文中写道:“观其一生,大山其实一贯是这样做的,他这种难能可贵的‘一贯’使他留给文坛、留给读者的不仅是独具价值的小说,还有他那令人钦佩的品性。”‎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有删改)‎ 相关链接 大山常对我说:“咱们写小说,就是让人学好哩!”他是把写小说当作了佛教中的“布道”,给人心以警悟、以劝导。他说他写小说,是要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增添一点清凉”。‎ ‎(康志刚《怀念恩师贾大山先生》)‎ ‎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说日本人成立了“二贾研究会”, 专门对贾平凹和贾大山的文学作品进行研究。说明贾大山的作品非常优秀。‎ B. 贾大山作为正定县文化局局长,他恪守职责,为了修复正定隆兴寺,奔走于京城、省城和县城之间,带病坚持工作。‎ C. 贾大山的文学创作曾受到铁凝极高的评价,她特别强调贾大山坚持“用明净的心,写好的东西”的品性令人敬佩。‎ D. 贾大山生前总是回避关于自己作品的讨论会,他认为自己在场的情况下,别人批评自己的作品会使双方难堪。‎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 贾大山为人憨厚,他曾被别人认为扔了碎纸,要罚他款,但他并不争辩,也不让朋友争辩并交了罚款。‎ B. 贾大山淡泊名利、无意仕途,他出任正定县文化局局长是为了回报领导的信任,也是服从组织的安排。‎ C. 贾大山创作作风严谨。他的文章精雕细刻、一丝不苟,他对自己的作品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不放过,非常仔细认真。‎ D. 贾大山生活勤俭节约。有客人来,他会亲自买菜做饭,不到餐馆去消费。有几位作家曾经在他家品尝过他做的菠菜蛋花汤。‎ E. 贾大山创作的小说立足于生活,绝大多数是关于农村的,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小说内容总是带有一些宗教色彩。‎ ‎9. 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贾大山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的价值追求。‎ ‎【答案】7. D 8. AC ‎ ‎9. 关注普通农民的生存状况,描绘他们的日常哀乐,挖掘他们内心善良美好的世界;②扎根生活,绝不胡编乱造,以艺术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历史和生命力; ③很看中文学的社会功能,期望用文学作品给人心以警悟、以劝导,矫正浮躁的社会风气;(“大山对他的文章精雕细刻、一丝不苟,甚至一个标点都不放过,非常仔细认真”不给分,因为这是创作方面的追求,而非价值追求)‎ ‎【解析】‎ ‎7. 试题分析:D项,“别人批评自己的作品会使双方难堪”分析不当。由原文中贾大山的话“我坐那儿,人家都给我唱赞歌,都说我作品好,我要不在那儿,人家肯定畅所欲言,好就好,不好就不好,有啥说啥”可知,贾大山不参加自己作品的讨论会是为了让批评者畅所欲言。作者写这件事是为了表现贾大山对自己的作品谦虚淡泊的态度。‎ 点睛:本题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集中于对传主经历、言行、精神品质、文章的主旨等内容的考核。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8. 试题分析:B项,“是为了回报领导的信任,也是服从组织的安排”分析不当,由原文可知他“出于对文化事业近乎痴迷的热爱,他接受组织安排”,担任了正定县文化局局长。D项,“有客人来,他会亲自买菜做饭……蛋花汤”不是为了节约,不能体现出贾大山“生活勤俭节约”。由原文可知,作者写几位作家在贾大山家品尝过菠菜蛋花汤,是为了表现贾大山“对待朋友,则非常热情真诚”。E项,“小说内容总是带有一些宗教色彩”文中没有依据。‎ ‎9. 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按题干要求筛选出能体现“贾大山文学创作方面表现出的价值追求”的信息,然后归纳概括。如,从原文中可筛选出“他的作品描绘普通农村的生存状况,描绘他们的日常哀乐,挖掘他们内心善良美好的世界,同时以艺术来表现传统文化深邃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生命力,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贾大山的作品扎根生活”“没有一篇是在屋子里胡编乱造的”,由“相关链接”可筛选出“他是把写小说当作了佛教中的‘布道’,给人心以警悟、以劝导。他说他写小说,是要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增添一点清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小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僻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 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眜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馀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已而复归之。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馀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啖说奉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菑。‎ 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菑,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岛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殉齐五岁,下齐七十馀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 ‎(节选自《史记·乐毅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馀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 B. 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馀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 C. 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馀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 D. 齐湣王强/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馀里/与秦昭王争重为帝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卿是古代官阶名,爵位名,为中央政府各部行政长官,常为侯补职位。‎ B. 三晋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国。春秋末晋被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故史称三晋。‎ C.‎ ‎ 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等国,地连南北,他们联合便称合纵,西抗秦国。合从在文中泛指联合。‎ D. 战国时期,各大国设有“相国”“相邦”或“丞相”,后称宰相,为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乐毅的先辈乐羊,他曾带兵为魂文侯攻取中山,魏文侯把灵寿封赏给他。后来中山复国,乐毅又替赵武灵王带兵征战,灭了中山。‎ B. 燕昭王因子之之乱被齐大败,一直想报复齐国,但力量太弱,便礼遇郭隗以招贤纳士。这时乐毅为魏出使燕国,燕王赏识其才,便留下他封臣。‎ C. 燕昭王向乐毅询问攻齐的计策,乐毅审时度势,提出联合赵、楚、魏的主张,并亲自出使赵国。诸侯国都恶齐的骄横强暴,于是达成联盟攻齐,大败齐国。‎ D. 齐湣王败逃,在其他诸侯兵回撤后,乐毅单独留在齐国攻战,夺取齐珍宝财物归燕,尔后又在齐征战五年,占齐七十多座城池,把它们划归燕国的郡县。‎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2)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答案】10. B 11. A 12. A ‎ ‎13. (1)到武灵王时发生沙丘之乱,他就离开赵国去到魏国。(2)这时,燕昭王征收从齐国掳掠来的财物回去,又派乐毅再领兵平定齐国没有投降的城市。‎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主要结合文意断句,句意:齐湣王强大,南下在重丘打败了楚国宰唐昧,西向在观津挫伤了三晋,于是同三晋合击秦国,帮助赵国灭了中山,打败宋国,扩大土地一千多里。齐湣王同秦昭王争夺帝号以自重,不久又取消帝号重新称王。‎ 点睛: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A项亚卿是汉语词汇,唐以后太常寺等官署少卿的别称。‎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A项结合文本内容“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可知,“乐毅又替赵武灵王带兵征战,灭了中山”错误。‎ ‎1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及”译为到,“去”译为离开,“适”译为到。(2)“卤获”译为掳掠来的财物,“齐”,指齐国,“收……归”译为使……回去, “平”译为平定,“城之不下者”译为没有投降的城市。‎ 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 侯的将军,进伐攻占了中山,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乐羊。乐羊死后,安葬在灵寿,这以后子孙就安家在这里。中山重新建国,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亡了中山,而乐氏的后代有个乐毅。‎ 乐毅贤能,爱好军事,赵国人推荐他。到武灵王时发生沙丘之乱,他就离开赵自去到魏国。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的变乱,使得齐国大败燕国,燕昭王怨恨齐国,不曾有一天忘记要报复齐国。燕国狭小,偏僻荒远,力量不能制服齐国,从此燕昭王卑屈自身,礼贤下士,首先对郭隗以礼相待,以便招徕贤人。乐毅在这时替魏昭王出使到燕国,燕王用客礼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然后委身成为臣子。燕昭王用他作亚卿,有很长时间。‎ 正当这个时候,齐湣王强大,南下在重丘打败了楚国宰唐昧,西向在观津挫伤了三晋,于是同三晋合击秦国,帮助赵国灭了中山,打败宋国,扩大土地一千多里。齐湣王同秦昭王争夺帝号以自重,不久又取消帝号重新称王。各诸侯国都想背弃秦国,归服齐国。齐湣王自满,百姓受不了。这时,燕昭王询问征伐齐国的事。乐毅回答说:“齐国有霸国的余业,地大人多,是不容易单独进攻它的。大王一定要攻打它的话,不如联合赵国和楚国、魏国。”燕昭王于是派乐毅跟赵惠文王订立盟约,另外派使臣联合楚国、魏国,又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利诱、游说秦国。各国苦于齐湣王的骄横残暴,都争着合纵,跟燕国一起攻打齐国。‎ 乐毅回国报告后,燕昭王出动全部军队,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印授给乐毅。乐毅从此总领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进攻齐国,在济西打败了齐军。各国撤兵回国,而燕军在乐毅率领下单独追击,一直到达临菑。‎ 齐潘王在济西失败后,逃跑了,困守在莒邑。乐毅单独留在齐国攻取土地,齐军都据城防守。乐毅攻入临菑以后,把齐国的宝贵财产和祭祀用的礼器掠夺殆尽,运到燕国。燕昭王非常高兴,亲自到济水边慰劳军队,犒赏、宴请士兵,把昌国封赏给乐毅,称号是昌国君。这时燕昭王征收从齐国掳掠来的财物回去,派乐毅再率领军队去平定齐国没有投降的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攻取土地五年,攻下齐国七十多个城邑,都成为郡县隶属燕国,只有莒邑、即墨没有降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14. 对本诗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易安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B. 首联写了诗人早起后的所见所闻,看到晨光初照,屋室通明,听到早衙鼓正开始咚咚地敲响。“晨光”与“开门鼓”交待时间之早。‎ C. 颔联里写台阶上贪睡的小狗儿因为大地变得潮湿而懒洋洋地爬起来,小鸟正在窗前叽叽喳喳不停地欢叫着,似乎是在向人们报告着美好天气的到来,催促着人们早早起床。本句写对春天极为敏感的两个动物——犬、鸟的传神刻画,紧扣了“早”字主旨。‎ D.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这两句照应诗题。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作者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本句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E. 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也是流畅、欢快的,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15.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答案】14. AD 15. ①“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饮酒甚多,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 ②“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③“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 “乍轻”呼应“新脱” ,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把握。选项中,A项,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D项,不是借酒浇愁。因春宵的美好,春色令诗人陶醉。在这样的境界中,他忘记了一切忧愁和烦恼,以致于“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要求考生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 解答此题,抓住关键词句“半销宿酒头仍重” “新脱冬衣” “体乍轻”分析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古诗词大都采用两种表达方式,一为描写,一为抒情。结构上,往往描写在前,抒情在后;描写是为抒情作铺垫,抒情是描写的升华。诗中的抒情句,情感充实饱满,意蕴很深。分析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自然要捕捉、分析这些诗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由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可以联想到张岱《湖心亭看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典是古诗词的写作手法之一,如陆游在《书愤》中用檀道济典故直抒胸臆,一吐满腔忧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的《锦瑟》中 “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用鲛人泣泪成珠的典故寄托伤感之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借写南朝宋代刘义隆北伐的失败来警告当今统治者。‎ ‎(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一位贫妇人在麦田里抱子劳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大雪三日 (2). 湖中人鸟声俱绝 (3). 塞上长城空自许 (4). 镜中衰鬓已先斑 (5). 沧海月明珠有泪 (6). 赢得仓皇北顾 (7). 右手秉遗穗 (8). 左臂悬敝筐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的正确写法:俱、塞、许、镜、衰、鬓、斑、沧、赢、仓皇、秉、穗、敝、筐。‎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两千多年前的孟轲,今天仍然是有启发意义的。他很有个性,他善于辩论,他文思纵横且大义凛然,他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问题讲得通情达理,同时表达了足够的处世的聪明与应对的机敏。‎ ‎②苏东坡在黄州时经济拮据,处境艰难,若是常人,不知要如何地痛不欲生、怨天尤人,然而东坡却以随遇而安的心态对待逆境,以坚毅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 ‎③刘根亮是文物修复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天津博物馆工作开始,他的工作之一便是修复古代青铜器,一批批锈迹斑斑甚至支离破碎的青铜器,经他之手仿若穿越几千年的时光获得了重生。‎ ‎④车商称,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精明到"先上网了解车价,再挨家询价,最后往死杀价"的程度了,因此汽车降价是众望所归。‎ ‎⑤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力量正在大行其道,依据这种力量对世界的规划,一切看上去“无用”的没有现实紧迫性的事物,一切令人沉静、柔软和丰富的事物都是可耻的,都必须予以嘲笑和剿灭。‎ ‎⑥中国历史上曾有一种类似于苹果的水果,叫做“柰”,口味酸涩难吃;烟台苹果与西洋苹果嫁接后的苹果酸甜爽口,清脆多汁,才真正成为水果美食。中国第一个苹果也由此推陈出新了。‎ A. ①②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①通情达理: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此处不合语境。②随遇而安: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也有拘守陈规,不敢变易之意。使用正确。③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完整。使用正确。④众望所归:形容某人威望很高,受到大家敬仰和信赖。此处对象不当。⑤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一般为贬义词或中性词。使用正确。⑥推陈出新: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此处不合语境。‎ 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采用了六选三的测试形式,这种考查方式是2016年课标卷出现的新题型。这类题目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多积累,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成语的含义,注意区分形似神异的成语,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注意有双重含义的成语。本题采用的是独立辨析形式,指向明确,所选成语皆是常用常见易误成语,难度不大。‎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南山风景区在省内首先推出了免费智能电子导游服务项目,每位购票游客都可以领取一个电子导游器,享受一对一的讲解服务,这项服务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和文化内涵。‎ B. 今年开始,中国对稀土实行更为严格的保护性开采政策。1月19日,国土资源部公布,江西赣州为稀土国家规划矿区,该区域稀土的开采、勘探、储备将得到更严格的管制。‎ C. 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D. 10月16日中国台风网报道,预计“莎莉嘉”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即将于今天上午进入南海东部海面。进入南海后,“莎莉嘉”将再次加强,并逐渐向海南岛和广东的东南部沿海靠近。‎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A项,“丰富了景区的旅游品质”搭配不当。B项,“开采、勘探”语序不当。位置应互换。D项,句意不明“海南岛和广东的东南部沿海”有歧义。故选C。‎ ‎19. 将下列句子进行排序,是文意连贯,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此次全集的出版整理工作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所团队承担,七年艰辛,终于整理出了一部比较完善的归氏著述全集。‎ ‎②全集以经、史、子、集分类,包括《易经渊旨》《三吴水利录》《兔园杂抄》等著述,其中绝大多数为首次整理面世。‎ ‎③归有光作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国内尚无其著作全集出版,除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震川先生集》,尚无其他合集系统面世,加上有限的几种归有光著作选集,显然不能满足对于明代文学和社会的学术研究需求。‎ ‎④因此,对其著述进行系统地搜集、整理、校勘,对于保存古典文化、传承学术经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⑤同时,还尽力搜罗存世的归氏著述,包括现藏于安徽博物馆的孤本《新刊全补通鉴标题摘要》28卷,以及藏于国家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处的珍贵版本。⑥整理团队尽可能将国内各地图书馆、博物馆珍藏的归氏论著孤本及善本予以搜集、考订、整理、校勘后,全面结集。‎ A. ③④①②⑥⑤ B. ③①④②⑤⑥ C. ⑥②③①④⑤ D. ⑥①②③⑤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所给句子说的是归有光文集整理和出版的情况,大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即可。③说国内尚出版没有归有光著作全集,应排在首位;④是③引出的结果,指出整理出版归有光全集的重要意义,故可确定③④的顺序;①是说参与整理的部门和人员及整理过程,应排在④后;②是说整理好的全集的内容,应排在①;⑥说的是整理中用到的资料;⑤“同时”列举了另外一部分资料。由此可知答案应为A项。‎ ‎20.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成都武侯祠的一项是( )‎ ‎①时艰每念出师表,日暮如闻梁父吟。  ②千里路途三五步,十万雄兵七八人。‎ ‎③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  ④官渡一战统北方,赤壁之后亦留名。‎ A. ②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及相关文化常识。成都武侯祠为诸葛亮的祠堂。②为关云长;④为曹操。‎ 点睛:作答本题要了解相关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经历、成就,或者是相关人物的诗文作品,或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就等。这些相关知识需要考试平时注重识记和积累。‎ ‎21. 日常生活中,讲究措辞文雅和形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词语或句子。‎ 示例:比赛夺了冠军,可以直接说“夺冠”;文雅一点,可以说“折桂”“夺魁”;如用四个字,可以说“成为擂主”“传来捷报”;甚至还可用“雄壮的国歌声响起来了”这样的句子来表达。‎ ‎(1)决赛输了,可以直接说“失利”;文雅一点,可以说“_______________”;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_______________ ”。‎ ‎(2)比赛平了,可以直接说“战平”;如用四个字的成语或熟语,可以说“互交白卷”“ _______________ ”或者“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败北、折戟 (2). 饮恨赛场、铩羽而归、屈居亚军 (3). 握手言和、难分伯仲 (4). 均无建树、难决雌雄 ‎ ‎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让心灵之书在精彩世界飞翔 人生在世,读有字之书,难免会喜怒无常,阅无字之书,不免头昏脑胀,殊不知,走进心灵之书,你才会享受来自心灵的声音,让生命奏响和谐幸福的乐章。‎ 大千世界,随着历史转动的车轮飞速前进,人似乎踏上了陀螺般的不归之路,整日里在忙碌中紧张兮兮的过日子。本来以为,物质条件好了,人的幸福感会提升许多。哪里知道,生活仿佛如断了线的风筝,在天空折腾了几下,像过山车一般直线下降。登高必跌重,在繁华的生活中,我们的心摇摇欲坠,不知什么时候会与现实撞得头破血流,找不到东南西北了。‎ 人们在信息化车轮的带动下,愈来愈沉迷于网络世界。只要有一点点喘息的时间,就马上拿出智能手机,瞅一瞅到底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鲁迅先生曾经讽刺那些看客,殊不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看客群的范围愈来愈大,原来上百号人,如今是人山人海。君不见,只要网络上爆料一点小新闻,说不定就会轰动整个世界,许多言论不问青红皂白,泥沙俱下,置身其中,就算正常人都会发疯的。‎ 人言可畏,阅读,我觉得似乎远离了有字之书,更多的在处理来自五湖四海的信息。正因为如此,许多人不能静下心来读一些有思想的书,而是在无味的信息堆里找安慰,看上去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实际上,只是了解其大概,到底真正的思想在何处,恐怕一辈子都搞不清楚。真正的有字之书,我认为应该是有思想之书。古今中外,大凡有思想之书都鹤立鸡群,很少有人在意。等到褪尽繁华之后,后世之人才能从思想之山挖掘宝藏。多少智者,他们活着时默默无闻,随着时代的前进,后辈顿然发现,才让其思想之书焕发第二青春。‎ 司马迁忍着极大的悲恸,写下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没有奢望同龄人的赞颂,而是藏之名山,寄希望后世之读者。据说,曹孟德、陶渊明的作品,同时代人都不怎么认可,而是多少年后,有人发现,才抬高了其文学史上的地位。真正的有思想之书,写作者未必哗众取宠,而是孤灯漫笔,语不惊人死不休。俗话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有字之书只有承载着思想才能散发永恒的魅力,与读者在无言独上西楼的境界中走向心如止水的心灵世界。‎ 无字天书,世人把自己看不懂道不明的书称之为天外传奇,殊不知,真正的天书不在于读了多少文字,而是在不经意间悟出了多少智慧。《西游记》中,孙悟空之所以能够得到七十二般变幻,驾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就在于其能领悟菩提祖师的一番心意。据说,刘邦之所以能够战胜楚霸王项羽,就在于张良屡屡出奇策,只有高祖能够听得懂,领悟其中真谛。‎ 无字天书不过是一些野心家忽悠世人的遮羞布,但在读万卷书的同时,想要领会其中真意,确实需要如老狱断案,手到擒来,而不是“尽信书”。许多人之所以读了万千种书,肚子里不过空空如也,草包一个。说到底,依旧是只知道收集一些肤浅的信息,而不是用实践来证明一切,到头来,不过是拿来主义、本本主义,没办法让所学知识发挥应有的作用。‎ 战国赵括纸上谈兵,如今与赵括类似之人又何其少哉?只不过赵括倒霉,碰上了硬角色白起,而其他人幸运,不至于输得那么悲惨而已。有字之书汗牛充栋,想要领会其中真意,变有字为无字,如果没有行万里路的历程,那简直是白日做梦。游泳者都知道,听教练在岸上指点迷津,不如到水里亲自实践,感觉有了,才能真正的领会之,并化为生命的一部分。血溶于水,生命才能绽放力量,无字之书能丰富一个人的灵魂,而不是仅仅在有字之书上肤浅收集信息。‎ 读书之目的就在于让书中的思想变成灵魂最丰富的营养,如果脑子里装了许多信息,失去了思辨之能力,书读得愈多,人愈是没有了智慧。智慧是什么,就在于唤醒生命中的潜能,而不是墨守成规,让鲜活的思想窒息而亡。古往今来,没有人希望自己成为书呆子,然而,那些张口子曰,闭口诗云之辈,你想要听其熏陶得到新的思维,恐怕只能是一种奢望了。‎ 为师者之所以误人子弟,就在于不能积极判断到底眼底所学知识有没有不足之处,如果人类在继承中不敢批判,又怎么能推动历史之进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三哲之所以能给西方世界奠定思想基础,说到底,在知识面前,没有人盲从,而是在批判接受。古之圣人留下了只言片语,但想要从只言片语中找到一些无形的东西,没有极强的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我们很难站在巨人的肩上书写美丽春秋。‎ 无字之书一旦在智者心中扎下了根,就会滋润心灵,让人的灵魂变得更加睿智起来。耳聪目明,天地之间,一个人只有学会用心去看世界,你就会打开心灵之窗,在人生的路途中欣赏更美的风景。‎ 心灵之书来自于生活点滴的收集,而不是浑浑噩噩度过每一天。在智者的眼中,每一天都是新的,如果打开了心灵之窗,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收集人世界的光明与温暖,而不是在痛苦与无奈中挣扎。上帝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看到美丽在何处。心灵之书哪怕空白一片,但只要思想的泉水在涌动,幸福的日子在流动,就会在无边无际的生命长河中找到快乐而成功的彼岸。‎ 世界在科技的推动下复杂多变,但人的灵魂需要休憩,而不是在陀螺般的生活里茫然不知归路。幸福的人儿,一定会让心灵之书化作美丽的蝴蝶,在花红柳绿的世界自由自在的飞翔。‎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