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卷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周兴杰 ‎①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引发热议。‎ ‎②“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③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也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④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⑤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⑥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MTV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 ‎⑦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将“粉丝”与“知音”并置,能建构一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使我们可以借此反观二者。二者并非没有相通之处,那就是不管接受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得有以文本辨识为基础的热爱。如果有了这份热爱,知音与粉丝未必是不能沟通和相互接受的。基于此,笔者以为可以提倡“知音型粉丝”和“粉丝型知音”,来构建这种相互映照的批判视野。‎ ‎1. 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B. “知音”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 C. “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 D.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因此,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B. 文章第②③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让读者明白两者是不同文艺种类的接受者。‎ C. 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进一步的认识,文章第④⑤⑥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 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 B. 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比,他们更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 C. 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可见作为大众文化的“金庸武侠小说”其审美价值不高。‎ D. “知音型粉丝”可以将之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答案】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D项,“比‘粉丝’欣赏具有更高的品味”错误,文中已经表明“因此,可以明确,‘粉丝’的欣赏和‘知音’的欣赏对比,它首先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可见“更高品味”一说错误。‎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准确的一项”。‎ A项,“目的是阐述作为‘知音’,接受者能准确把握作品主旨,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分析不全面,从文中来看,目的应该是阐述“知音”内涵的两个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朗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知音’与创作者在生活中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错误,“知音”与创作者相互依赖的关系不是“生活中”的,而是精神层面;‎ B项,曲解文意,“他们更加注重消费与明星有关的衍生产品”错误,原文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并没有在程度上进行比较;‎ C项,“审美价值不高”错误,文中说“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艺术的美学旨趣”,可见依然存在审美的价值,只是与高雅艺术中的美学旨趣有所不同。‎ 故选D。‎ ‎【点睛】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 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 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黄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 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 ‎(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 材料二 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 四诊 望、闻、问、切 八纲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辨证 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诊断 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 ‎(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 材料三 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 ‎(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4.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 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C.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 B.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 C.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 D.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 ‎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案】4. D 5. B ‎ ‎6. 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A.符合“固本”原则,原文是说“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B.“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 C.符合“出新”原则,原文是说“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D.于文无据,从材料一第一至五段中看出,“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指善行、处世、自然简朴,不是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创新以传承为本”“创新以需求为基”“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创新以创举为功”原则。‎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B项,从材料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中看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表述有误。‎ 故选B。‎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 从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看出,中医药具有代表性,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材料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可看出,它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世代相传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 ‎【点睛】‎ 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放价救灾 ‎ ‎ 张爱国 北宋熙宁年间,浙江大旱。朝廷虽然口口声声赈灾救民,但雷声大雨点小,下拨的救灾粮本就少得可怜,再经过各级官吏的雁过拔毛,到了灾民手里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为了保命,灾民们到处借债买粮,然而仿佛一夜间,市场上的粮价就高得离谱。‎ 重灾区越州已有数千人饿死。饥民们涌到府衙前,请求州府救命,平抑粮价。知府李之诚深知此种情况最易导致民变,于是紧急张贴布告,严令粮价一律回到灾前水平,严禁粮商私自抬价。饥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奔走相告,然而等他们再来到市场,所有粮行都关了门,就连大街小巷上那些挑着担子、背着褡裢卖粮的也一个不见了。‎ 李知府大怒,将府里的大小衙役全派到市场上,监督粮商卖粮。但粮商们一个个都精得很,多数早已脚底抹油溜得不知去向,剩下没有来得及跑的,阳奉阴违,百般推诿、拖延。总之,任衙门想尽了办法,饥民们也买不到平价粮。‎ 越州饿死的饥民已过万。朝廷责怪知府李之诚救灾不力,革了他的职,重新派来一名叫赵知非的知府。赵知府来到越州,摆在面前的是,土黄色的大地上,除了一具具横七竖八无人掩埋的饿殍散发着一阵阵恶臭外,不见半点生机。大街小巷难闻人声,只有一个个无力逃荒的人或横卧或倚靠路边、墙脚,手里攥着几枚可怜的铜钱——钱买不到粮,钱就只能是废铜烂铁。‎ 赵知府径直走进府衙,命令市场上监督粮商的衙役立马全数撤回。‎ 老师爷闻声,急忙跪下,颤巍巍地说:“老爷不可啊!老爷有所不知,此月余来,全府衙役均已遣去,日夜监商限价,然形势尚且如此,若此时撤回,岂不更甚?”‎ 众官员也急忙跪下,齐声附和。‎ 赵知府请起老师爷和众官员:“诸位,师爷适才所言,可知何故?”‎ 众官员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回答。‎ ‎“本府赴任途中已知晓,越州周边府县皆在限价,但状况均与越州一般——饥民无粮可买。此足可见,限价之举不得要领,甚或南辕北辙!”‎ 什么?限价不对?限了都饿死了人,若不限那还了得?众官员忍不住问道:“大人莫不要放开粮价,任由奸商抬升,盘剥饥民?”‎ ‎“正是!”赵知府认真地说,“本府正欲放价,随行就市……”‎ ‎“使不得啊大人,我越州已绵延数千年,望大人开恩,给越州留下几条命吧……”众官员又一次跪下,哭叫着。‎ ‎“本府所为,诸位自会明白!”赵知府无心多做解释,下令:“即时起,越州粮价一律放开,官府不得半点干涉!”‎ 赵知府命衙役们带上官府布告火速奔赴周边府县广为张贴,又亲率官员到越州城大街小巷张贴——他要让远远近近都知道越州粮食新政。‎ 布告一出,那些数日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行。当然,他们也仿佛要将这些天所受的损失一下子捞回来,粮价高得能吓死人。那些饿得奄奄一息的饥民,虽然骂着官府与奸商狼狈为奸,但还是拿着钱争相买粮。‎ 粮商们大喜,一面敞开卖粮,一面想尽办法从外地紧急调粮。外地粮商们也火速加入其中,不辞山路崎岖难行,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踌躇满志地要狠赚一把。然而他们万没想到的是,不到一周,越州粮食开始积压,供求关系发生了大逆转。‎ 粮商们乐不起来了:粮食运回去吧,山高路险,来回折腾,亏本太重,唯有降价销售。一家降价,两家、三家,紧跟着降。一次降价,两次、三次,不断地降。转眼,越州粮价像跳水一般,从峰顶直落峰谷,并且这个峰谷还没有底,不断地陷啊陷,直陷得那白花花的米面连个糟糠价都卖不上。更远地方的粮商还不知情,还在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进越州……‎ ‎“大人真神人也!”府衙里,众官员围着赵知府感叹,“大人何来此等妙计?”‎ ‎“诸位过誉!本府之计,一乃深谙商人本性之逐利,但有利,其无不可为,无不能为。二乃本府相信,放比堵好。天下万事,堵则必致其反。”赵知府若有所思,“本府提请诸位牢记,官府并非万事皆可为。我等朝中之人,当信百姓信物理:诸事只要官府放得开,百姓自有解决之道,物理自有解决之道!”‎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5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任知府李之诚救灾时认真负责、遵循民意,严格采取平抑粮价的政策,结果落得个被革职罢官的下场,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官吏形象。‎ B. 赵知非来到越州,将监督粮商的衙役撤回,放开粮价,受到官员反对和百姓大骂,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写,既使情节起伏,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 “那些数日不见人影的粮商们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冒了出来,一个个笑嘻嘻地打开粮行”,文章通过人物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粮商们逐利的本性。‎ D. 小说结尾借赵知府之口点明了救灾取得成功的原因,既使上文的谜团得到破解,又点明主旨,引发读者对“放价救灾”背后原因进行深入思考。‎ ‎8. 小说中赵知府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 ‎9. 文章主人公是赵知非,开头四段为什么重点写李知府救灾的情况?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A 8. ①做事决断、雷厉风行。在越州上任之初,不顾属下官员的阻拦,强力推行自己的救灾政令。‎ ‎②善于思考,做事讲究方法,能抓住问题的关键。针对严重的灾情、不利的形势,从越州与周边府县的实际情况中找到矛盾的症结点,解决问题。‎ ‎③具有大智慧,深谙商人经营与为官治民之道。对商人逐利的本性有清醒的认识,更懂得物理之道。 ‎ ‎9. ①介绍了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为主要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社会环境。‎ ‎②勤政爱民的李知府救灾不力,落得革职下场,为下文赵知府救灾作了铺垫,埋下伏笔。‎ ‎③李知府平抑粮价受到百姓、官员肯定,结果饿死的饥民过万,这与下文赵知府的做法和收到的成效形成鲜明对比,激发读者思考,有助于主旨的表达。‎ ‎【解析】‎ ‎【7题详解】‎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项,“塑造了一个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官吏形象”分析有失偏颇,从文本看,李知府虽一心为民,积极救灾,但由于不懂物理,不得其法,最终导致救灾失败。‎ ‎【8题详解】‎ 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可根据“在越州上任之初,不顾属下官员的阻拦,强力推行自己的救灾政令”“针对严重的灾情、不利的形势,从越州与周边府县的实际情况中找到矛盾的症结点,解决问题”“对商人逐利的本性有清醒的认识,更懂得物理之道”等情节概括其“雷厉风行”、“讲究方法”、“有智慧”等性格特征。‎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此题是文章的开头,考生要从内容上的分析,根据对前四段的理解,内容主要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内容的展开做铺垫作用。开篇四段主要是介绍李知府的事迹,这与后文赵知府的行为事迹做对比。‎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梁字君严,渔阳要阳人也。为郡吏,太守彭宠以梁守狐奴令,与盖延、吴汉俱将兵南及世祖于广阿,拜偏将军。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及即位,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卫作玄武”,帝以野王卫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为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与大司马吴汉等俱击檀乡,有诏军事一属大司马,而梁辄发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诏敕,令止在所县,而梁复以便宜进军。帝以梁前后违命,大怒,遣尚书宗广持节军中斩梁。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北守箕关,击赤眉别校,降之。三年春,转击五校,追至信都、赵国,破之,悉平诸屯聚。冬,遣使者持节拜梁前将军。四年春,击肥城、文阳,拔之。进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击佼疆、苏茂于楚、沛间,拔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亦分道并进,岁余悉平之。五年,从救桃城,破庞萌等,梁战尤力,拜山阳太守,镇抚新附,将兵如故。数月征入,代欧阳歙为河南尹。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惭惧,上书乞骸骨。乃下诏曰:“梁前将兵征伐,众人称贤,故擢典京师。建议开渠,为人兴利,旅力既愆,迄无成功,百姓怨 ‎,谈者欢哗。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为济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节选自《后汉书·王梁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B. 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C. 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D. 既拔邯郸∕赐爵关内侯∕从平河北∕拜野王∕令与河内太守寇恂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为梁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司马,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东汉初大司马为三公之首,掌管军事。‎ B. 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牦牛尾,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 乞骸骨,官吏请求退职的说法,表示请求退职的还有“移病”“致仕”“下车”等。‎ D. 邑,旧时县的别称,古代帝王赐给诸侯、有功之臣的领地或食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梁战功卓著,被人称赞。他先后守箕关,击赤眉别校,拔肥城、文阳、大梁、啮桑等,可谓战无不胜,得到众人称赞。‎ B. 王梁备受信赖,职位显赫。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被赐予关内侯、阜成侯等爵位。‎ C. 王梁行事武断,受到惩罚。他与大司马吴汉共同进击檀乡时,不听皇帝诏命,两次私自用兵,惹怒皇帝,险被处死。‎ D. 王梁为民兴利,深受其累。他任河南尹时,想要开渠为百姓谋利,却没有成功,被有关官员弹劾,于是惭愧上书请求辞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不忍,乃槛车送京师。既至,赦之。月余,以为中郎将,行执金吾事。‎ ‎(2)梁穿渠引穀水注洛阳城下,东写巩川,及渠成而水不流。‎ ‎【答案】10. B 11. C 12. B ‎ ‎13. ‎ ‎(1)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 ‎(2)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在断句时特别要注意:①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②句子结构的对称性。③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④句子成分的省略。⑤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野王令”是官职名,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北守天井关”和“南拒洛阳”结构对称,所以“北守天井关”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下车”是官吏初到任,不是“请求退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他因战功,先后被授予大司空、中郎将、济南太守等职务”错误,从原文看,王梁被授予中郎将的原因无从得知,而被授予“济南太守”不是因为战功,而是王梁因修水渠不成功一事辞职,皇帝将他调任济南太守。‎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 ‎(1)以为,任命;行,兼任、兼摄。(2)穿,开挖;东写,向东流进。“写”通“泻”。‎ ‎【点睛】‎ 文言文翻译常见问题:一是翻译不周全,一是语序混乱,一是不注重上下文。翻译时要注意。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参考译文:‎ 王梁字君严,是渔阳要阳人。做郡吏,太守彭宠任用王梁暂时署理狐奴县令,与盖延、吴汉一起率兵南下在广阿追上世祖,被任命为偏将军。攻克邯郸后,赐爵位关内侯。跟从(世祖)平定河北,被任命为野王县令,和河内太守寇恂一齐南拒洛阳,北守天井关,朱鲔等人不敢出兵,世祖把这看成王梁的功劳。等到世祖即位,商议选大司空,而《赤伏符》中说“王梁掌管卫地做玄武”,皇帝因为野王是卫国的迁徙地,玄武是水神的名字,司空是管水土的官,于是提拔授任王梁做大司空,封武强侯。建武二年,(王梁)和大司马吴汉等一起攻打檀乡,皇帝有诏令军事一律归属大司马,而王梁擅自发动野王的部队,皇帝认为他不遵循诏令,命令他留在本县,而王梁又因形势有利而进军。皇帝因为王梁前后两次违抗命令,非常愤怒,派遣尚书宗广拿符节到军中斩杀王梁。宗广不忍心,就用囚车将王梁送到京师。到京后,皇帝赦免了他。一个多月之后,又任命他为中郎将,兼摄执金吾的事务。在北面把守箕关,攻打赤眉别校,迫使他们投降。建武三年春,转而攻击五校,追到信都、赵国,打败敌人,所有屯聚的军队都被平定。这年冬,皇帝派遣使者持符节任命王梁为前将军。建武四年春,王梁攻打肥城、文阳,都攻下了。进兵与骠骑大将军杜茂在楚、沛之间攻打佼疆、苏茂,攻克大梁、啮桑,而捕虏将军马武、偏将军王霸也分道并进,一年多全都平定了。建武五年,跟从皇帝援救桃城,打败庞萌等,王梁战斗尤其有功劳,被任命为山阳太守,镇守抚慰新归附的人,率领军队一如过去。几个月后征召入京,代替欧阳歙为河南尹。王梁开挖水渠引穀水流到洛阳城下,向东流进巩川,等到水渠挖好后但水没有流通。建武七年,有关官员弹劾他,王梁惭愧恐惧,上书请求告老辞官。皇帝于是下诏书说:“王梁以前率兵征伐,众人称赞他很贤能,所以提拔他主管京城。建议开渠,为民兴利,已经用尽力量,终没有成功,百姓埋怨,谈论者喧闹。虽然受到宽恕,还是执意谦虚退让,‘君子成人之美’,任命王梁为济南太守。”建武十三年,增加封邑,定封为阜成侯。十四年,去世于官任上。‎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裴判官自贼中再归河阳幕府①‎ 岑 参 东郊未解围,忠义似君稀。‎ 误落胡尘里,能持汉节归。‎ 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 却向嫖姚②幕,翩翩去若飞。‎ ‎【注】①“安史之乱”期间,裴判官在洛阳落入叛军手中,出逃后,欲重归河阳幕府。②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从国难起笔,感慨局势艰危,而朝中却罕有忠义报国如裴判官之辈。‎ B. “胡尘”的意思是胡人兵马所扬起的尘土,借指叛军,此处是说裴判官落入敌军手中。‎ C. 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赞扬裴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 D. 全诗洋溢着守节不移、忠义报国的沸腾热血,读来慷慨豪壮,感奋人心。‎ ‎15. 本诗颈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颈联描绘了裴判官行前与诗人卷帘望山,举杯痛饮,别时不顾风雪,策马奔驰的画面。这样写渲染了裴判官出行时环境的恶劣,烘托了裴判官归心迫切、急于重返前线杀敌的忠义形象。‎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C项,曲解诗意,“赞扬装判官主动请缨出使,深入敌营不辱使命”错,裴判官是不幸落入敌军手中的,不是“主动请缨”,用苏武持节归汉的典故,主要赞扬裴判官像苏武一样,很有气节,矢志不降。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结合诗句翻译诗句,描绘画面,然后再分析手法及作用。本诗中答题时,首先要结合全诗,写出颈联“卷帘山对酒,上马雪沾衣”的字面意思,将画面内容描写出来。然后分析此联所用手法及其作用。由颔联可知,裴判官坚守节操,逃出敌营,回归唐朝。“上马雪沾衣”既渲染了艰险、恶劣的环境,也烘托了裴判官急于杀敌的心情,同时也饱含着作者对老朋友裴判官的赞美之情。‎ ‎【点睛】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对于本题,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材的直与曲来阐明人们要接受约束并不断学习的道理,接着又用假设的语气“____________” 木材也不会再挺直,而木材不会再挺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屈原用“香草美人”象征理想,抒发政治感慨。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类似的写法。‎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描写沙漠冰封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 虽有槁暴 使之然也 (2) 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3) 千树万树梨花开 瀚海阑干百丈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有、槁暴、渺渺、予怀、瀚海阑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 )。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领导责任,特别是抓落实的职责,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我们的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队伍表现不佳甚至很差。有的不敢担当、不愿负责, ,什么都等上面部署,不推就不动;有的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有的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仍然在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的百般推脱、左躲右闪,甚至临阵脱逃。这些都是对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 ‎(②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 ,拿出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勇当先锋,敢打头阵,用行动展现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必须增强 ,把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使命担在肩膀上,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尽其责,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必须增强 ,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必须增强 ,对风险因素要有底线思维,对解决问题要一抓到底,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左顾右盼 必赢之心 使命意识 仁义之心 缜密之心 B. 瞻前顾后 坚定之心 担当之心 怜悯之心 匹夫之心 C. 投鼠忌器 必胜信念 责任意识 爱民思想 周密之心 D. 畏首畏尾 必胜之心 责任之心 仁爱之心 谨慎之心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的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B. 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队伍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C. 我们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D. 干部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总体看,在抗疫斗争中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是经受住考验的,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 ‎19. 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补写的语句,依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②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B. ①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②危难关头冲得上去、关键时刻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C. ①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②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D.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关键时刻冲在前头、危难关头不顾生死,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答案】17. D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本题选择词语,关键在于区分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更要结合语境分析。‎ 第1空,左顾右盼: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瞻前顾后: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投鼠忌器: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畏首畏尾: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根据“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可知应填“畏首畏尾”。‎ 第二、三、四、五空,分析语境可知,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式整齐、一致,选词时要形成上下文的呼应,保持用词的相似性,据此排除AC;再分析第四空,根据“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可知,此处用词要表达干部对群众的关心,“怜悯”侧重于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用词不当,应填“仁爱之心”;第五空,根据“一时一刻不放松,一丝一毫不马虎”强调的是谨慎、周密之意,而“匹夫之心”强调的是平民百姓的心思,不合语境,排除B。‎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 A项,“政治上过不过得硬,就要看关键时刻靠得住”两面对一面;‎ B项,“少数干部队伍”说法不合事理逻辑,“少数”不能修饰“队伍”,去掉“队伍”。‎ C项,“我们干部是好的”与“但也有少数干部表现不佳甚至很差”矛盾,应改为“我们的干部队伍是好的”。‎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A项,第1句“位卑”不符合下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内容;‎ B项,第1句“勇夫”“智者”不符合下文内容;‎ D项,第2句“冲在前头”、“不顾生死”不如C句中的“冲得上去”、“豁得出来”对仗工整。‎ 故选C。‎ ‎20.筷子,不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常用的餐具,它还是中国人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如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请根据筷子的外形、功用等特点分别写出筷子“送新婚夫妇”“送合作伙伴”的寓意并说明理由。‎ ‎(1)送新婚夫妇 寓意: ‎ 理由: ‎ ‎(2)送合作伙伴 寓意: ‎ 理由: ‎ ‎【答案】(1)送新婚夫妇,寓意“筷子筷子,快生贵子”理由:“筷子”谐音“快子”,送新人有早生贵子之意。或寓意“成双成对,不离不弃”,理由:筷子外形成双成对。‎ ‎(2)送合作伙伴,寓意“互利双赢,不可缺一”。理由:使用筷子必须同时使用两根,才能成功夹起菜肴。‎ ‎【解析】‎ ‎【详解】‎ ‎(1)该题为语言运用的创新题型。要求依据外形和功能等特点,写出其寓意并说明理由。答题前,先仔细研究题干的要求及例子特点。本题围绕筷子,来理解其寓意。举的例子是,筷子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因为两根筷子一样长,所以送友人可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如果送给新婚夫妇,因为“筷子”谐音“快子”,所以送新人可寓意早生贵子之。又因为筷子外形成双成对,还可以寓意“成双成对,不离不弃”。 送合作伙伴,寓意“互利双赢,不可缺一”。理由:使用筷子必须同时使用两根,才能成功夹起菜肴。‎ ‎(2)该题为语言运用的创新题型。要求依据外形和功能等特点,写出其寓意并说明理由。答题前,先仔细研究题干的要求及例子特点。本题围绕筷子,来理解其寓意。举的例子是,筷子送朋友,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因为两根筷子一样长,所以送友人可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如果是送给合作伙伴,因为使用筷子必须同时使用两根,才能成功夹起菜肴。所以,可以寓意为“互利双赢,不可缺一”。‎ ‎21.读下面这首题为“梦想”的小诗,仔细揣摩内容与句式,填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 梦想是一缕阳光,①____;梦想是一阵春风,复苏你蛰伏的灵魂;②____,洗净你心中的铅华。梦想,她是旅途不灭的明灯,有了她,才有了迷茫征程上的方向;梦想,她是沙漠永恒的绿洲,有了她,③____。‎ ‎【答案】 (1). ①驱散你前行的阴霾 (2). ②梦想是一泓清泉 (3). ③才有了绝望人生中的希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鲜明、生动、连贯等能力。具体考查仿写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中心词是“梦想”,内容要与之相关;①空前的比喻是“一缕阳光”,填写内容要与“阳光”协调;②空后是“洗净你心中的铅华”,根据“洗净”,可知应填写“清泉”之类;③空据“沙漠”“绿洲”可知应填写“希望”之类。‎ ‎【点睛】句式仿写方法归纳1.研究示例,把握中心。明确要求,就是认真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示例。如果所给例句是一段话或一节诗,就要找出它的中心;如果是一组有联系但相互独立的句子,就要把握它们各自的主旨或整体所围绕的话题。‎ ‎2.对应已知,把握结构。仿用句式的结构要求往往寓于已知条件即例句或上下文中,作答时必须明确要求仿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句子的结构类型如何。如果是对联,还应弄清句子中的短语类型、词性等。3.着眼特征,把握修辞。考纲指出了考生应掌握的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9种修辞格,仿用句式往往与修辞综合考查,考生要抓住例句特征,认真辨析,弄清其修辞格。4‎ ‎.品味语言,把握风格。不同的语境往往需要不同的语言风格。考生只有认真品味题中给出的语句,分析其风格特征,才能够仿写出与例句语言风格一致的句子。‎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2015年初,也门内战爆发,安全形势急剧恶化。美英法德等十多个国家关闭使馆,要求各国公民自行回家。但中国选择派出中国海军护卫舰接中国公民回家。一句“中国人到这边来!”一艘飘扬着五星红旗的中国军舰,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②2016年,新西兰南岛地震,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 多名游客被困,其中有125名中国人。得到消息后,中国领事馆第一时间启动了撤离计划。租下了所有可用的直升机,把中国人全部安全撤离。那天,新西兰满天都是中国救援的飞机。手持中国护照的中国人在全世界人民的羡慕中,第一时间离开了那座孤城。‎ ‎③2018年,日本遭遇25年来最强台风。房屋倒塌地动山摇, 5000多人被困机场,其中有1044个中国人。人心惶惶,焦虑绝望的时刻,中国领事馆第一时间组织了15 辆大巴车来接人。其他国家的人还在排着遥遥无期的长队等待救援,而中国人先走一步。这强大的国力,稳稳撑起了国人的幸福和安全。‎ ‎④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人心。每天都在增加的确诊病例数、死亡人数,直观显示了疫情防控形势之严峻。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战。‎ 对以上内容,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我身后是伟大的祖国 有人说,古老悠久的东方生活着一群具有民族灵魂的人。——题记 面对一系列重大灾难性事件,强大的中国国力,稳稳撑起了国人的幸福和安全。“中国式救援”再次充分展示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尊重,展现了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再次彰显了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式救援”集中体现了“中国力量”。多难兴邦,历史证明,我们从来不曾被任何天灾人祸所压垮,唐山大地震、98年特大洪水、汶川大地震…….‎ 我们的国家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它能够第一时间调集举国上下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将灾难带给人民群众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这种“中国力量”是其他任何社会制度都不可能产生的。‎ ‎“中国式救援”集中体现了“中国温暖”。你身后有十三亿多和你一样流着炎黄血脉的中国人,你不是孤独的。当险情出现,中国第一个派出救援队到达现场时,它使我们感受到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在这里,我想说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幸福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中国这条古老的东方巨龙。在这个新时代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它会一直翱翔于世界的天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魅力。‎ ‎《战狼2》中有一句著名的台词: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战狼2》的导演吴京也说过:“中国的护照现在也许不能让你去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但能把你从任何一个地方接回家。”这就是中国的力量,是多少中华魂凝聚起来的力量。中国从未像现在这般如此从容自信地走向世界。‎ 在这一切自信的背后,是中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的支撑,是中国共产党的艰难探索是十三亿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几十载的成果。中国人民艰苦努力地将一个满目疮痍的中国,建设成世界人民眼中幸福喜乐的天堂。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作为中国人,看到祖国的日益富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中国人民拥有国家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满满的安全感。‎ 目前新冠疫情依然在世界范围内肆虐,中国人民再次以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共渡时艰的精神,赢得了阻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 作为青少年,理应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未来,将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加辉煌。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万人瞩目的中华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 审题:材料选取了一系列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灾难性事件,重点从中国对公民救援的角度,展示国家实力的增强,国家命运与人民命运的关系。据此,可以从材料“中国政府救援中国公民、救助人民、撑起了国人的幸福和安全”等事实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要为中国富强奋斗。可以从材料中国家对公民救援角度看,国家富强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欲富而家,先富而国。(韩非子)还可以从中国开始富强了,中国梦要实现了,谈民族自豪感、自信力等。这是一道开放性写作题,立意角度很多,只要符合材料旨意的立意,能自圆其说,均可。‎ 参考立意:(1)暖心聚力,共克时艰;(2)心系家国,成就辉煌;(3‎ ‎)万众一心,攻坚克难;(4)以梦想的名义,在春天集结。‎ 参考素材:‎ ‎(1)‎6月1日晚9时30分许发生在长江监利段的“东方之星”游轮特大沉船事件牵动着世人的心。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指挥下,短短时间内,两百余名潜水员、数千名救援者迅速集结现场施救,长江沿线有关省份携手合作,共同投入了抢救生命的洪流当中,搜寻范围也扩展至沉船水域下游220公里;军队和武警官兵出动4600余人参与救援;监利县的志愿者们积极为沉船家属们提供免费食宿服务,300多辆出租车和1500余辆私家车免费接送。一场独具特色的“大国救援”正在上演。 ‎ ‎(2)人们不会忘记,在尼泊尔8.1级地震救援中,冒着余震,川航3U8720专机成为降落加德满都机场第一班起飞的国际航班,在成都双流机场,回国的乘客一出闸口便和亲人相拥在一起,一位网友写道,“虽然中国护照不能带我们去很多地方,但在关键时刻,祖国能带我们回家!” ‎ ‎(3)据了解,从2006年到2011年,中方先后通过包机等手段从所罗门群岛、黎巴嫩、汤加、乍得、海地、吉尔吉斯斯坦、埃及、利比亚帮助数千侨胞撤离,甚至动用了军机。2015年2月在也门撤侨行动中,一艘中国战舰加入其中。在这些跨国撤侨行动中,中国还积极参与救助别国遇险公民,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 ‎(4)当灾难袭来,祖国成为国人最坚强的依靠。我国政府表现出的责任和担当,成为快速崛起的大国对保护国民的自信和能力的有力体现。从国家最高领导人到寻常百姓以集体的名义,快速汇聚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洪流,从整合资源到全面救助体现出惊人的效率,为国家和民族增添充满自豪的光芒,展示出独具风采的中国魅力。‎ ‎(5)如果把世界比做一艘巨大的轮船,中国则是这艘轮船上能指引航行的指南针,将世界驶向幸福的彼岸。如果现在世界经济是一头正在沉睡的雄狮,中国则是能使它苏醒,重新焕发活力的斗士,将世界带入富有生机和希望的时代。‎ ‎(6)因为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夜晚,中国是唯一一个人们敢穿超短裙在外的国家。这无不得益于中国强有力的安全体制。和那些尽职尽责,无所畏惧的人民警察和守卫边疆不畏艰辛的边疆战士。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保护我们的生命与安全。让我们能够安心的工作,快乐的学习。每天都可以与阳光相拥,与幸福相逢。与此同时,中国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 结构示例:《我的身后是伟大的祖国》,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材料,然后从两个层面论述“中国式救援”背后的实质:“中国式救援”集中体现了“中国力量”,“中国式救援”集中体现了“中国温暖”。再分析这强大的救援力量产生的原因。最后联系抗疫现实,表达作为青少年的使命感。‎ ‎【点睛】材料作文是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材料作文,最关键的是审题立意,给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因此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其实就是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对材料的理解是多元的,因而构思立意也是多样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