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八市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法而行,士也” 。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6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在不同的阶段,君子有着不同的含义,君 子是一个统治者,更是一个教育者,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B. 君子的概念因孔子而发生了重大改变,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体现 在了道德品格上。孔子所构建的君子概念与“无君子莫治野人,无 野人莫养君子”一句中的君子概念有所不同。 A. 引领社会风气,是君子的社会作用,这样的引领,是社会正能量的 体现。 B. 君子与圣人在含义上有着相同的地方,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 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 升,但是君子离我们更近,更实际。 1. 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作者从“君子”的内涵出发,在时间维度上辨析了君子的不同含义, 并在文章结尾明确了君子的作用。 B. 文章引用大量的实例,充分论述了君子的多层次含义以及君子的社 会作用。 C. 作者论述君子的内涵之时,列举了与君子含义相关的“士”与“圣 人”的概念,更精准得解析了君子的内在指向,告诉我们要成为一 名君子。 D. 君子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可以总结为“博雅”二字,因此,我们 只要做到“博”与“雅”并重,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是指君子引领社会的正能量,引 导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的体现。 B. 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 法律就是简单的”,目的是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可以促进法律 的形成与推行。 C. 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起到榜样作用,就可以营造出良好的社 会氛围,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 D. 君子在传承文化时,一定要抓住文化的根本精神,并在此基础上与 时俱进,不拘泥于各种外在形式,真正传承出文化的灵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神奇的耳朵 周国华 黎嘉肩扛木枷,身板笔挺,所过之处,草木为之轻颤。 一到山野,黎嘉仿佛有种回家的感觉,尽管这儿他是第一次来。山林草原,本就是他的世界。打记事起,他就从未离开过。京城,是那些狐狸们的乐园,这帮阴险的家伙,没胆量明刀明枪见个真章,只会暗地里挖陷阱。你们看不上爷,爷早还呆腻味了呢。爷这回是栽了,可你们还能拿爷咋样?你们这些阴阳怪气的阁人! 黎嘉征战十多年,立下过赫赫战功,班师凯旋后,跟着将军受封,过了几年清闲的生活。谁知好景不长,将军被奸人所害,他也跟着遭了殃。将军被斩,他和将军的手下们都被发配到各个地方。 起解时,就有股杀气包围着他,黎嘉隐隐感觉到了。长年的戎马生涯,炼就了他对险恶环境的敏感性,这种本能的判断力,在尔虞我诈的京城无法发挥,而一回到山野,又注入他的血液。 果然!当晚,他正打着呼噜,两股阴风袭来,他想都不想,左右各飞起一腿,两把刀落地有声。片刻功夫,一胖一瘦俩解差就被踢得满地打滚。 黎嘉大笑:鼠辈,瞧爷的耳朵。 天啊,黎嘉的耳朵竟会动,像啥?猫?狗?不,狼! 神人啊!俩解差跪地哀求,他们也是奉命而为,要是交不了差,家人也得受牵连。 家人!黎嘉顿时似被利刃刺中心脏。爹死得早,娘送他到师傅那里学武艺,上沙场。娘被接到京堿没享几天清福,就又分开了。娘!您老现在咋样? 想想他俩也是被逼无奈,黎嘉不再追究:起来吧,俺的命,还得留着杀胡虏,孝娘亲呢,现在还不能给你们。 押解的角色仿佛换了过来,黎嘉在后,俩解差在前。解差的脑袋耷拉着,眼皮也是。他们知道,黎嘉要跑,根本就不费事,就跟三个指头捏田螺一样容易。 黎嘉一路无语,只是偶尔看到路边的一些花草,就让俩解差去采来,晚上放在炉火边烘干。 这天,仨人行进在一处幽深的峡谷中。黎嘉一路走走停停,不时欣赏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不禁意气风发。突然间,狂风裹挟着暴雨袭来。黎嘉的耳朵动了几下,随即浓眉一锁,贴着峭壁听了一会儿,大叫一声:快跑!拔腿向后飞奔。俩解差回头一看,还没明白过来,就跟着跑了起来。身后,传来一波强过一波的巨响声,山体塌方了! 胖解差跑在最后,一不小心脚底打滑,摔倒在地。黎嘉回身,再抬头一看,急呼:起来! 胖解差慌了神,刚起身,就被黎嘉凌空一脚飞出老远,随后听到一声困兽般的嘶吼。 黎嘉被巨石砸中了! 风雨停歇,愁云布满山谷里的角角落落。黎嘉的双腿骨被压成碎片! 俩解差为他打开了木枷,用木枷本来就是多余的,况且是在这种情况下。如今能够轻易完成任务了,胖瘦解差却高兴不起来。他们要杀死的,是恩人啊! 黎嘉紧咬牙关,神情落寞。他知道,经此一劫,这辈子只能靠双手爬行,再也无法驰骋疆场了。所有的荣耀,就此成为历史。 黎嘉吹了声口哨,一只白鸽飞到他面前。 白鸽是他最亲密的战友,跟随他南征北战,还曾经及时送出信,救过他性命。黎嘉从怀里掏出一包干瘪的花草,撕下一块布巾包好,系在白鸽的腿上。那是给娘治病的草药,娘,您的身子好些了吗? 前去的路被封了,仨人根本无法前行,等待的日子像蜗牛爬行般缓慢。 三天后,白鸽返回,药没动,却多了块碧玉。 黎嘉捧着碧玉,身子轰然倒地,泪水山洪般爆发。 碧玉是爹给娘的定情物,娘一直带在身边,碧玉离了娘,娘……他最牵挂的娘,走了! 月儿爬上山坡,黎嘉捧起碧玉。碧玉上,泛着月光,月光和他的泪光交汇在碧玉上,一样晶莹。 第二天,黎嘉喊来胖解差,冷不丁拔出他的刀。还没等胖解差反应过来,刀子已经插入黎嘉胸口。 恩公,何苦呢,不是说好了吗,您找个地方隐姓埋名,我们说您已经被山石埋了吗? 黎嘉一叹:没得仗打,娘又走了,这辈子还能干啥? 胖解差跪在地上,猛然看见黎嘉的耳朵最后动了一下,他含笑说出最后一句话:娘,您老唤儿,儿听见了。 (选自中华微型小说网) 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小说语言平白如话,情节详略得当,人物设置主次分明,很好地衬托了 主人公的侠义形象。文中安排的草药、白鸽、碧玉,又增添了小说的古 意。 B. 小说主人公嘉黎的经历与《水浒传》中,林冲刺配途经野猪林的经历较 为相像,二者都是为奸臣陷害,发配途中均有两名押解,更都是要置主 人公于死地。 C. 两名解差刚开始时要杀死黎嘉,但是在押解途中,黎嘉不仅没有仗着自 己武艺高强杀死他们或者逃跑,反而救了他们的命。两名押解对嘉黎的 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最后准 备和黎嘉一起隐姓埋名。 D. 黎嘉本可以活下来,但是在得知母亲的死讯后,内心极度悲伤,自觉此 生了无牵挂,于是拔刀自杀。 5. 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十分鲜活,请以主人公黎嘉为例,概括其人物形象,并作简要分析。(6分) 6. 整篇小说情节跌宕,引人入胜,作者以“神奇的耳朵”为题有什么样的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民网】“公考热”曾经席卷全国,而与此同时,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却显示,2015年春节公务员跳槽数量更比去年增加超三成。这一出人意料的结果令人惊诧,公务员“跳槽热”是否真的来临? 这又是喜还是忧?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反腐,大力整顿四风,并出台各项规定与禁令。我国公务员便逐渐地褪去了“光环”,逐步走下了“神坛”。随着养老金“双轨制”的废除,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务员越来越市场化,这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来看,公务员“跳槽热”的到来有其“必然性”,这对社会发展与进步是相当有力的。公务员愿意跳槽、敢于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这个群体,也激活了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当然,公务员“跳槽热”也必然会引发担忧,公务员作为管理者与服务者,需要稳定的建设与发展;而公务员跳槽过于频繁,则有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也有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水平。 无论是喜还是忧,公务员开始跳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既然发展的是市场经济,就应让市场更多地去决定,更多地遵循市场自身的发展规律,少一些过度的解读,相信最终势必会达到“多赢”的状态。 材料二: 【新华网】近日,智联招聘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向来被认为抱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当前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 其实,公务员只是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公务员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样光鲜。首先,公务员并非是个高收入行业,同样大学同年毕业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和当公务员,5年以后,收入就会拉开明显差距。越是经济发达地区,这种差距就越明显。其次,“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也时常困扰着他们。这样的情况下,公务员频繁跳槽,其实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所以,社会应当以平常的心态来看待他们的选择,对公务员跳槽多些理解与包容。 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不少抱着升官发财的想法进入公务员队伍的人会离开,这有利于干部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不再只向公务员这种单一职业蜂拥,这是市场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回归,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完善与构建。 跳槽既是市场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也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纠偏”。对于单位来说,老员工的离开一方面有利于更新换代,但大规模员工离职尤其骨干员工离职,则容易导致人才短缺,应当引起警惕并适当采取措施。所以针对公务员频频辞职“下海”现象,政府应当建立合格人才进得来、不合格的人出得去、优秀人才留得住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对于用人单位,也要用待遇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只要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并且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尊严,那么它就会自动实现人才的匹配,而不会出现短缺的问题。 材料三: 【曲靖文明网】曾经让许多年轻人慕名并为之倾心竭力的热门行业出现了倒寒逆流之潮——公务员跳槽,这让很多人深感震惊和意外,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些年轻人放弃“前功”、尽弃“公务员”而另谋生路呢? 国家行政部门的规范和严格管理,让许多年轻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国家公务员带来的种种实惠,这是公务员跳槽的客观原因。中国公务员制度有一个成长、发展的历程,它引纳外国的公务员制度并采用了古代的“科举制”的积极因子。但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用权等慢慢地纳入法制化轨道,行政工作人员的行为有了规范和约束,自然感到受限制。 相比其他行业的收入,原先的愿望打算与现实需求的巨大反差,使公务员萌生了跳槽另谋生路的打算,我想这是跨行业公务员跳槽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 中国在职公务员的跳槽和近几年“国考热”的降温,是人们对各种职业工作认识的理性回归。以前很多人认为在国家的行政部门从职既有政治上的功名,又有经济上的实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国家公务员只是为人民办实事的工作人员,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随着认识上的变换,一些公务员选择跳槽,流动到其他的行业,也属正常。 针对以上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行动起来。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国内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一直都在不停地流转、变动,公务员的“跳槽”也是行业流动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让公务员的“跳槽” 融入到正常的流动中来,政府需要思考。 7. 下列论述中,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对“公务员跳槽热”这一问题,态度谨慎,从辩证的角度指出 了公务员跳槽在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上的好处,也表达出这一现象 可能对公务员队伍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可能降低公务员群体的服务 水平的担忧。 B. 材料二在分析了公务员跳槽的原因和社会意义的基础上,向用人单 位和政府提出了的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且提出了社会对待“公务员 跳槽热”这一现象应给予理解和包容的建议。 C. 材料三对公务员跳槽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府面对该问 题的应对思路,认为政府如果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 公务员“跳槽”融入到正常的流动中去。 D. 三则材料都围绕“公务员跳槽”这一社会现象进行了真实客观的报 道,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分析了这一问题的原因及意义,对于读者 客观认知此事件有着积极意义。 8. 下列各项中,对材料二“公务员跳槽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既有与其他职 业的经济差距客观原因,也有“上升空间狭窄”、“人事关系复杂”、 “自我价值体现困难”等问题的困扰。 B. 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一方面,谋求利益的人会离开,有利于干部 队伍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优秀人才去向不再单一,有助于市场经 济的完善与构建,从某些方面来看,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C. 针对公务员辞职现象,政府应当建立恰当的公务员选拔任用机制, 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实现一个行业内人才的 自由流动与良性竞争,赋予这一行业从业者合理的福利待遇和职业 尊严。 A. 人们对公务员职业工作的认识回归理性,认识到公务员职业与其他 职业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更谈不上什么特权。 7. 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公务员跳槽热”这一现象会带来哪些影响?每则材料的分析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原文信息,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董晋,字混成,河中虞乡人。擢明经。肃宗幸彭原,上书行在,拜秘书省校书郎,待制翰林。 大历中,李涵持节送崇徽公主于回纥,署晋判官。回纥恃有功,见使者倨,因问:“岁市马而唐归我贿不足,何也?”涵惧,未及对,数目晋,晋曰:“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诸戎以我之尔与也,莫敢却。尔父子宁,畜马蕃,非我则谁使!”众皆南面拜,不敢有言。 德宗立,出为华州刺史。朱泚反,遣兵攻之,晋弃华走行在。改国子祭酒,宣慰恒州。反至河中而李怀光反,晋说之曰:“朱泚为臣而倍其君,苟得志,于公何有?且公位太尉,泚虽宠公,亦无以加。彼不能事君,能以臣事公乎?公能事彼,而有不能事君乎?”怀光喜且泣,故怀光虽偃蹇,亦不助泚。 帝还京师,改尚书左丞。是时,右丞元琇为宰相韩滉排笮①得罪,滉势振朝廷。晋见宰相,诵元琇非罪,士大夫壮其节。贞元五年,方窦参得君,裁可大事不关咨晋,晋循谨无所驳异。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晋惶恐,上疏固辞位。九年,罢为礼部尚书。 会宣武②李万荣病且死,诏为宣武节度副使,知节度事。万荣死,邓惟恭总其军。晋受命,不召兵,惟幕府驺傔③从之,即日上道。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 及郊,惟恭始出迎谒。既入,即委以军政,无所改更,众服晋有体,莫测其谋。惟恭结大将重晏等谋乱,晋觉之,杀其党,械送惟恭京师。晋在军凡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曰恭惠。 【注】 ①排笮:排挤。②宣武:今开封。此时李万荣担任宣武节度使。③驺傔:骑马驾车的侍从差役。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 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B.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 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C.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数 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问/尔反用是望我邪/ D. 我非无马/而与尔为市/为尔赐者不已/多乎尔之马/岁五至而边有司 数偿赀/天子不忘尔/劳敕吏无得/尔反用是望我邪/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国子祭酒,是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 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B. 唐初设翰林院,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自唐玄宗后,分为翰 林院和翰林学士院。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 诏令的机构。 C. 礼部,为六部之一,主管典礼、科举、学校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 郎,副长官为礼部尚书。 D.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取字是为了便 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董晋据理力争,不辱使命。董晋跟随李涵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时, 回纥依仗功劳责怪唐朝给他们的财物少,李涵很害怕,而董晋驳斥 了回纥,让回纥人理屈词穷。 A. 董晋处事得法,于国有功。德宗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对其晓之以 理,动之以情,使李怀光没有帮助谋反的朱泚;邓惟恭图谋造反, 董晋发觉后,杀了其党羽,将 邓惟恭押送到京城。 B. 董晋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德宗时,韩滉权倾朝野,董晋没有因他 权势大而畏惧,而是在他面前陈述右丞相元琇没有罪过;也是在董 晋的主动揭发下,另一位宰相窦参被罢免。 C. 董晋胆大沉稳,细心善察。董晋接受宣武节度副使任命后,没有召 集军队,只带领侍从差役赴任。到达宣武军后,他以静制动,当他 察觉邓惟恭勾结他人图谋作乱时,制服了邓惟恭。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参欲以其侄申为吏部侍郎,讽晋以闻。帝怒曰:“无乃参迫卿为之邪?”(5分) (2)至郑,逆者不至,人劝止以观便宜,晋不听,直造汴。(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 韩 淲① 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 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8.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引用开头,写出了重阳佳节之时,诗人于风雨飘摇中独登吴山 之巅的形象。 A. 颈联情景交融,寄断肠悲愁的主观情感于本应吟兴的“野色”之上, 形成对比。 B. 尾联以景结情,以暮色苍茫中江水翻腾的画面收束全诗,有言尽而 意无穷之妙。 C. 全诗情随景生,景与意合,既显风雨中的气势充沛,又抒面对江山 的万千感慨。 7.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呢?请联系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于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 (2)韩愈《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 不同的态度,对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自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将士们骑着骏马风驰电掣,拉开强弓万箭齐发的壮烈战斗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妈祖的神化,与福建当地民众从事的产业______。宋朝时期,福建的沿海港口已经得到了陆续开发,对外经济交流日益扩大。苏东坡在奏折《论高丽进奉状》里就说:“福建一路,多以海商为业,凡沿海地区,争相以舟船贩货。” 当地海上贸易的兴盛程度_____。但古代科技落后,航海多要历尽鲸波之险,碰到风浪,商人和水手往往要祈求上天神明保佑。因此,能够拯救海难的妈祖自然倍受人们尊敬。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了《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里面记载了湄洲神女保佑过往船只在汹涌波涛中安然无恙的故事。于是,附近民众纷纷建了涵江圣墩神女祠,这便是最早的妈祖分庙。妈祖显灵的传说,且越传越神、越传越远,从莆田传遍了全福建,又从福建传到了两广、两浙等地______。( )。 几十年后,宋朝遣往高丽的使团,回国时发生了一件险情,此事促成了妈祖从民间信仰到官方信仰的升格。到了明朝,虽然明太租起为了防止倭寇入侵,实行海禁政策,但他和明成祖也先后册封妈祖。由于运河漕运和往来台湾,实行海禁的清朝也是对妈祖_____。据统计,清廷对妈祖的褒封次数最多、间隔最密、等级最高,共15次褒封妈祖。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息息相关 见微知著 风行一时 情有独钟 B.休戚相关 可见一斑 不胫而走 青睐有加 C.休戚相关 见微知著 风行一时 情有独钟 D.息息相关 可见一斑 不胫而走 青睐有加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 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 B. 现存关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 《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C. 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 关于妈祖的最早的文献。 D. 绍兴二十年南宋廖鹏飞创作了《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现存关 于妈祖最早的文献记载。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妈祖传说到达之处,就是福建商船到达之处。 B.福建商船到达之处,妈祖传说也随之到达该地。 C.妈祖传说也随着福建商船而到达各处。 D.福建商船不断把妈祖传说传到各处。 20. 下面这封求职信的片段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公司领导: 我叫李华,是一名山城大学毕业的才华横溢的大学生。 …… 获悉贵公司人力资源部正虚左以待,我拨冗写下这封求职信。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拜读我的求职信。希望您能慧眼识珠,让我能在贵公司高就。 此致 敬礼 求职人:李华 2018年6月7日 21. 材料是余光中先生演讲的一段内容,请阅读这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情”的内容。(字数在15字以内)(6分) 所谓艺术经验,它包括写出来的作品,包括文学,也包括绘画或者音乐,这些经验可以互相转化。也就是说,文学、艺术、音乐,甚至雕塑,甚至建筑,这些美的艺术,都可以互通。比如,诗人写了一首诗,那么画家把它画成一幅画,或者小说家有一本作品,被拍摄成电影等。这些艺术的转化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我所要讲的就是这一件事情。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最后,我有一个很好奇的问题,不知能不能问一下?”3月22日下午,意大利众议院,习近平主席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临近结束菲科突然抛出了这句话,“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习近平主席的目光沉静而充满力量,他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对习近平主席的回答,你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自拟文题,自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不得套作或抄袭。 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 1.A 试题分析:“君子是一个统治者,更是一个教育者”这一论述的时间不具有全面性,根据原文第一段“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可知这里的“君子”是有着时间限定的,限定于春秋之前,因而这句表述与选项中的论述整体时间产生冲突。 2.D 试题分析:逻辑错误,原文第二段说“要做个君子就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博雅’两个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君子也称作‘博雅君子’”,文中的“博雅”只是成为“君子”的必要条件而已。 3.B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文章并没有说社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此题B项无中生有。 4. A 试题分析:B项,“主人公都遭奸臣陷害”有误,由原文可知,黎嘉本人并未遭奸人陷害,而是因为将军遇害,他也跟着遭了殃。C项,“准备和黎嘉一起隐姓埋名”有误,原文说的是准备让黎嘉一个人隐姓埋名,两名解差回去交差时撒谎说他已经被山石埋了。D项,黎嘉自杀的原因除了娘去世了,还有无法驰骋疆场的原因。 5. ①宅心仁厚。如:听到要谋害自己的解差提及“家人”便不再追究,放其一马。②至情至孝。如:听到“家人”一词,心头为之一震;押解路上为母亲备置治病草药。③为人耿直。如:不喜与玩弄手段的奸臣贼子为伍,受连累被发配远地。④忠勇报国。如:即使被发配,也一心记挂保家卫国,杀胡虏。⑤武艺高强。如:遇到突袭,想也不想飞脚踢开;山体崩塌时踢开胖解差,救其性命。 试题分析:由原文来看,黎嘉本是将军的手下,受连累被发配边疆。他不喜欢京城,因为“是那些狐狸们的乐园”“只会暗地里挖陷阱”,表明他为人耿直;即使被 发配了还想着“俺的命,还得留着杀胡虏”,表明他忠勇报国;发现解差要害他,“他想都不想,左右各飞起一腿”,表明他武艺高强;他心中时刻惦记着老娘,即使是被发配的路上还想着采草药给娘治病,表明他是一个至孝之人;对害自己的解差,他得知解差有不得己的苦衷,听到解差说“家人”,就不再追究,临危还救了解差的命,这些都表明他是一个宅心仁厚之人。 4. ①有一双神奇的耳朵是嘉黎这一形象突出特点,以“神奇的耳朵”为题能够更突出的刻画出嘉黎这一忠义耿直,武艺高强,至情至孝的形象。②嘉黎的耳朵是全文的线索,以“神奇的耳朵”为题能更好的为小说情节服务,推动故事的发展。③以“神奇的耳朵”为题更能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对于小说内容的想象。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可从小说三要素入手,通过阅读,理解题目与小说之间的关联,联系人物形象及主旨内容,可以轻松得出答案。 5. C 试题分析:原文“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是中国公务员的‘跳槽’助推器”,选项“若能建立合理的职业流动机制,就能让公务员融入社会各行业的正常流动中去”过于绝对。 6. C 试题分析:B原文中“留住人才,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发展问题。”是用人单位应解决的问题,不是政府的作为,前后主语不一致。 7. ①问题:材料一认为公务员跳槽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公务员群体和社会人才市场,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但也会对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公务员服务水平产生负面影响,材料二则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讲,公务员辞职人数剧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但也会造成人才流失,人才短缺问题。②角度:材料一是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二是从人才流向及公务员职业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 试题分析:注意,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及负面影响,答出影响后,从分析社会和自身的角度进行作答。 8. C 试题分析:“多”应该是修饰“赐”,排除B项、D项。“岁五至”修饰“尔之马”,结合句意分析,排除A项。 9. C 试题分析:礼部长官是礼部尚书,副长官为侍郎。礼部侍郎,礼部副长官。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明代正三品,清代为从二品。 10. C 试题分析:C项,“主动揭发”错,原文为“帝问参过失,晋无敢隐,由是参罢宰相”,并非董晋主动揭发,而是皇帝询问,董晋不敢隐瞒。 13. (1)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逼迫你做这件事的吧?” (2)(董晋)到达郑州后,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见机行事,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达汴州。 试题分析:(1)“讽”译为“暗示”,“闻”译为“使……知道(使动用法)”,“无乃……邪”译为“恐怕……吧”。句意2分。 (2)“逆”译为“迎接”,“便宜”译为“见机行事”,“造”译为“到”。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董晋,字混成,是河中虞乡人。明经科殿试及第。肃宗驾临彭原,董晋到那里上书,被授官秘书省校书郎,在翰林院担任待制。 大历年间,李涵奉命护送崇徽公主到回纥出嫁,委任董晋为判官。回纥依仗有功劳,见到使者很是傲慢,于是问道:“唐每年买马,可是给我们的财物却不足,为什么呢?”李涵害怕,不能及时回答,多次给董晋使眼色,董晋说:“大唐并非没有马才与你们做买卖,给你们的赏赐不是已经很多了吗?你们的马每年送来五次,而边地有关部门已按数偿还你们钱财。天子没有忘记你们的功劳,下令官吏不得过问,你们反而因此怨恨大唐吗?诸戎以为大唐与你们结交,不敢来与你们较量。你父子安宁,马畜兴旺,不是大唐是谁让你们这样的!”回纥众人面向南跪拜,不敢再有怨言。 德宗即位,董晋出任华州刺史。朱泚谋反,派兵攻打华州,董晋放弃华州奔逃到皇上所在地。改任为国子祭酒,到恒州宣扬政令,安抚百姓。返程走到河中时李怀光谋反,董晋劝他说道:“朱泚身为臣子却背叛他的国君,如果他得志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况且您已位居太尉,朱泚即使信任您,您的地位也不会再高了。他不能侍奉君主,能以臣子的身份侍奉您吗?您能侍奉他,却不能侍奉君主吗?”李怀光又喜又悲,所以李怀光虽然高傲,也没有帮助朱泚。 圣驾返回京师后,改任董晋为尚书左丞。这时,尚书右丞元琇被宰相韩滉排挤而获罪,韩滉威震朝廷。董晋拜见宰相,陈述元琇无罪,士大夫赞赏他有气节。贞元五年,窦参正得君主的信任重用,裁断大事不征询董晋的意见,董晋遵循恭敬没有不同意见。窦参想让他的侄子窦申担任吏部侍郎,暗示董晋将此事上奏给皇上。皇上愤怒地说:“恐怕是窦参逼迫你做这件事的吧?”皇上询问窦参的过失,董晋不敢隐瞒,因此窦参被罢免宰相之职。董晋害怕,呈上奏疏坚决辞职。贞元九年董晋被罢免原职,担任礼部尚书。 恰逢宣武节度使李万荣病重,朝廷便任命董晋为宣武军节度副使,管理节度使事。李万荣去世,邓惟恭总领宣武军。董晋受命之后,没有召集军队,只率领侍从差役,当日前往赴任。到郑州后,迎接的人没有来,有人劝说他停下来见机行事,董晋没有听从这个建议,直接到达汴州。到达郊外,邓惟恭才出来迎接拜见。进入汴州城后,董晋把军政要务交付邓惟恭掌管,没有什么变更的,大家都佩服董晋做事得体,却猜不出他的计谋。邓惟恭勾结大将重晏等人图谋叛乱,董晋察觉此事,诛杀他的党羽,将邓惟恭押送到京。董晋在宣武军中共五年,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傅,谥恭惠。 13. A 试题分析:A项,由诗句“满城风雨近重阳”可知,不是重阳佳节,而是快到重阳节的时候。 14. 不矛盾。①壮心:作者面对野色迷人的吴山之巅和眼前的大江,触景生情,自然壮怀激烈。②断肠:又因为满城的秋风秋雨,人生的行藏起伏,青春年华的流逝,独在异乡的孤单,诗人油然而生悲愁。③作为曾经入仕后又归隐的诗人,壮心不忘,正是断肠的原因。38岁的诗人却说“老眼昏花”,应为愤激之词;尾联“今古骚人乃如许”,也透露出壮心难酬的伤感;结尾一句更以苍茫之景写归隐后的惆怅不得志之情。(不矛盾两分,壮心、断肠各一分,分析两分,共六分。) 试题分析:明确自己的态度以后,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壮心轩豁”是不可或忘的素志,而“断肠”之苦则是无可排遣的今愁。今愁正由素志的不能实现而引起,越是写志向远大,不能付诸实现时的愁苦就越大。所以说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矛盾的。 15.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点睛: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错误。 16. D 试题分析:知识角度: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休戚相关”重点强调“ 利害一致”,一般适用于人。而第一空重在强调两者关系密切,因此选“息息相关”;可见一斑:形容见到事务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可见一斑”与“见微知著”的最大区别在于“可见一斑”是“推知事物的整体”与“推知趋势”,文意指得是通过苏东坡的奏折能够看出当地海事的发达,而不是看出发展的趋势,因此应选“慷慨解囊”;不胫而走:形容作品、消息等迅速传开。风行一时:形容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盛行。第三空强调的是妈祖显灵的传说传播的较快,因此应选用“不胫而走”;青睐有加:形容对人的赏识或者喜爱。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情有独钟强调因喜爱而感情专注,第四空没有情感专注的意思,因此应选 “青睐有加”。故答案选D。 13. C 试题分析:病句的常见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重复赘余、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中途易辙、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原句属于搭配不当,联系上下文可知,该句的主语应该是《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所以“南宋廖鹏飞于绍兴二十年创作了”中,“了”应为“的”,故排除D项;另外《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是文献,与“记载”搭配不当,应删除“记载”,因此可以排除选项A、B。故选C。 14. B 试题分析:知识角度:语言表达连贯要做到话题统一、语序合理、语意与上下文呼应,因此选B项。综合四个选项可知,空格处的句子要表达的是福建商船与妈祖传说传播的关系,而上文描述的是妈祖传说从福建传播到其他各地,因此空格处应强调的是福建商船对妈祖传说传播的巨大推动作用, 结合四个选项,B项最能体现福建商船的这种作用,故选B项。 15. 1.“才华横溢”,删除;2.“虚左以待”,改为“招聘人员”;3.“拨冗”,删除或改为“真诚的”;4.“拜读”,改为“浏览”;5.“慧眼识珠”,改为“赏识我”;6.“高就”,改为“任职”。(每处一分,找出五处即可。) 16. 艺术经验可相互转化的问题。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用一句话概括‘这件事情’的内容”,这是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题干指明“语段最后说‘我所要讲的就是这一件事情’”,可见学生需要根据前面的内容进行概括。一般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筛选信息,如“这些艺术的转化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这些艺术”指的是前面所列举的内容,而在概括的时候,这些具体展开的内容一般都是为了解说前面的内容,如“比如,诗人写了一首诗,那么画家把它画成一幅画,或者小说家有一本作品,被拍摄成电影等”“也就是说,文学、艺术、音乐,甚至雕塑,甚至建筑,这些美的艺术,都可以互通”,这些内容都是围绕第一句“所谓艺术经验,它包括写出来的作品,包括文学,也包括绘画或者音乐,这些经验可以互相转化”展开,故考生可以据此进行压缩概括。 13. “我将无我”四个字,彰显出一位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无我”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我”,是一种带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无我,一种把小我置于大我中的无我。这里的“无我”,提倡的是家国情怀,注目的是天下苍生,它表现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追求,表现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表现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格局,表现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的境界……“不负人民”是一种大担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有了这种大担当,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参考写作角度】既可以对习近平主席的回答的材料作文,也可以结合习近平主席回答的内涵作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