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强化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二诗三首强化作业

【成才之路】2014 高中语文 第 7 课 诗三首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 教版必修 2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忧伤终老    辟如朝露    慨当以慷 B.攸攸我心    兰泽芳草    周公吐哺 C.山不厌高    越陌度阡    乌鹊南飞 D.绕树三匝    同心离居    误落陈网 【答案】 C(A.辟—譬,B.攸—悠,D.陈—尘。)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忧思难忘(功业未就而老将至的焦虑之情) B.食野之苹(苹果) 越陌度阡(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 C.桃李罗堂前(排列) 枉用相存(枉驾,屈就) D.羁鸟恋旧林(束缚) 乌鹊南飞(乌鸦) 【答案】 B(苹:艾蒿。) 3. 下列句子中没有用“互文”手法的一句是(  ) A.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答案】 D 4.对“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同时也是深刻的比喻。 B.用“乌鹊”比喻贤才,希望群贤毕至。 C.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来启发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不要三心二意, 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D.这四句诗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表现曹操求贤若渴。 【答案】 D(“赋”的手法,直陈其事,不对,应为比的手法。) 5.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因怜贤才的无所依托,渴望其归己。 B.诗人以山海作比,引“周公吐哺”的典故作勉励,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 C.诗人希望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 D.诗人求才若渴,以古人自况,表明自己已成为天下人心目中的圣明君主,但却有未 显声名之意。 【答案】 D(“表明……”一句不对) 6.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中的“俗”指社会风尚,就读书来说,也就是读书做官的一套。“韵”指 人们的气质性情的素养。“丘山”代表远离官场仕途的田园山林。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中“羁鸟”“池鱼”喻指诗人自己。“旧林”“故 渊”即篇末的“自然”,指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农村田园。 C.“开荒南野际”,是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守拙”是和官场权谋机诈 的“取巧”相对而言的,是一种鄙视功名利禄,洁自身好的清高品质。 D.“樊笼”即诗中所说的“尘网”,指当时复杂的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答案】 C(“指诗人回乡之后立即投入垦荒劳动”理解太实。) 7.下列对《归田园居(其一)》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由官场回归农村之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字里行间洋溢着置身 于大自然怀抱之中的欢快心情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B.诗人在诗中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田园生活的喜人情趣,充满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沁 人心脾,悦人耳目。 C.诗人在诗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深刻的总结,对尘世中的生活有清醒的认识,表达了 自己的思乡之情。 D.这首诗用的是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答案】 C(“表达思乡之情”不对。) 8.《归园田居(其一)》诗中“尘网”“羁鸟”“池鱼”“樊笼”词语所用修辞的作用正 确的选项是(  ) A.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现实、仕途生活的情感。 B.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官场生活,逃避现实生活的情感。 C.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封建制度的束缚,意在冲破封建思想的困扰的 情感。 D.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憎恶黑暗的统治,不满不合理的制度的情感。 【答案】 A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 9~11 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9.下列加点字均有多项意义,请加以辨析。 (1)A.桃李罗堂前(  )  B.天罗地网(  ) C.门可罗雀(  ) D.星罗棋布(  ) (2)A.户庭无尘杂(  ) B.门当户对(  ) C.户枢不蠹(  ) D.环村居者皆猎户(  ) (3)A.守拙归园田(  ) B.完璧归赵(  ) C.咸归附之(  ) D.津泽皆归其根(  ) (4)A.守拙归园田(  ) B.守株待兔(  ) C.能守其土(  ) D.谪守巴陵郡(  ) 【答案】 (1)A.排列,B.捕鸟的网,C.张网捕,D.陈列 (2)A.门,B.门第,C.门,D.人家 (3)A.回,B.归还,C.归顺,D.归聚 (4)A.安守,保持,B.守候,C.保卫,D.做……太守 10.对“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诗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眷恋故土的思乡感情。 B.说明关在笼中的鸟都喜欢飞回树林里,养在池塘中的鱼都盼望着游回江河之中。 C.表达了诗人不愿受人摆弄,任人驱使的主张。 D.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渴求摆脱官场羁绊,渴求早日回归乡里,怡然躬耕的心愿。 【答案】 D 11.对具体诗句及有关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我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和情趣。——诗人开门见山就写出了 自己要归园田的理由,即与世俗不和。韵,指气韵、气质、个性、情趣等。 B.“误落尘网中”,我错误地,并非故意地落入了庸俗污浊的官场。——诗人把许多人 孜孜以求的官场比作罗网,将官场生活视为污秽不堪,呼应前句,构成了诗人的整体性格。 C.“一去三十年”,诗人从 393 年,即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做江州祭酒在 405 年, 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挂冠辞去彭泽令,共 13 年。——诗人却把十三年写作三十年,表明 诗篇不大计较数字的运用。 D.“户庭无尘染”,我家大门的内外没有世上那种乱糟糟的使人厌烦的事情。——这一 句正好与《饮酒》中“心远地自偏”相印证。户庭即门庭,包括门外及院子,此处侧重指门 外。 【答案】 C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 题。 西北有高楼 《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12.对这首诗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结绮”,格子连结着如丝织品的花纹。“阿阁”四 面有檐的楼阁。 B.“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为”,作。“无乃”,莫不是。 C.“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清商”,乐曲的特点,音调清越。“徘徊”,在一 个地方来回行走。 D.“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引申为了解对方内 心抱负的人。 【答案】 C(“商”是古代音阶名。) 13.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这四句诗写歌者地位的 不凡。 B.“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这八句诗写歌声激越悲哀,婉转动人。 C.“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但愿弹奏歌唱的人和听曲知音的 人,像一对鸿雁一样展翅高飞,抒发了知音难遇的感慨。 D.这首诗所咏的是高楼上的弦歌,引起一个楼外人对于歌者的同情和知音稀少的感慨。 【答案】 C 阅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完成 14~15 题。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4.下列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代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两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两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种祈盼有个好收成。 【答案】 D 15.对诗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语,前实后虚,相互补衬,完美 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 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 意。 D.以“沾衣”代写躬耕的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乐趣远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答案】 B(“艰难”不对。) 四、高考热点 16.将下面四个短句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不改变原意,可适当改变个别词语。 ①美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②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 ③他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黑暗无知的时代。 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将只剩下娱乐和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这一问题的美 国大学教授马克·鲍尔因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 时代。 (2)悲观地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的美国大学教 授马克·鲍尔因曾提出“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这一问题。 17.读下面的一段材料,概括 2012 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堵车的原因。(50 字以内) 有人认为,2012 年国庆长假高速公路大堵车是因为人们争相占免费政策的便宜,这其 实是误解。节假日高速公路堵车,之前就有,而并非免费后才有的景象;出现车流扎堆儿, 肯定有受免费诱惑的,但更多源于信息不对称,公路管理方对此缺乏充分的高速车流信息预 警。免费,不只是免通行费的问题,而是为了消除收费站这个关键的堵点,以免费放行减少 时滞、促进顺畅。可是虽然免费了,收费站却还像收费时那样拦车发卡收卡,等于没有解决 问题,还因为免费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拥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公路管理方缺乏高速车流信息预警;②免费政策把车流引向高速,加剧了 拥堵;③收费站拦车发卡收卡。 18.仿照下面的句子,造两个句式一致,意思必须与整个语境吻合的句子,填写在横线 上。 当葱绿的叶子逐渐变黄,纷纷飘落时,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果实;当圣洁美丽的雪野悄 然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我们却欣赏到充满诗意的月亮;当童年的天真和 稚趣离我们远去后,我们却拥抱了朝气蓬勃的青春。 五、写作创新 19.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某州警察局要通过系列考核招聘一批监管高速公路的巡逻警察。笔试得分排在前 10%的 应试者自动被淘汰,其余进入下一轮。有人不服,告到法院。但法院的裁定是:警察局的做 法顺理成章。因为每天在公路上巡逻是很枯燥的重复劳动,拦截超速行车者又非常危险,需 要警察勤恳踏实、忠心敬业。根据以往的经验,那些考试中分数较高的人,往往过于聪明伶 俐、机敏活络,很难长期在这份工作上恪尽职守。而警察局需要的恰恰是那些不但能胜任并 喜爱该项工作,而且能够长期以此为职业的人。 分数之间,诚有高下;分数背后,更有文章。请以“分数背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写作指向】 作文话题“分数背后”,让我们联想到前段时间上海一名成绩普通的中 学生因为跳海救人而得到了留学美国的机会这一事件。当时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很不服气, 家长也质疑此事。两件事情同样耐人寻味。其实这涉及到一个人才的评价标准问题。分数能 衡量一切吗?分数高的一定能力高吗?分数高的一定适合某个工作岗位吗?这个话题启发 我们思考,我们在人才的选用上不能唯分数是论,而应该依据实际选拔。如果只重分数,不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拔,被选用的人就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贻害无穷。 【佳作赏读】 哈佛大学的选才观 美国哈佛大学近日在上海招生。最终被哈佛选中,而且成为全球极少数被哈佛提前录取 的优秀学生之一的,是一个名叫汤玫捷的学生。 这个在复旦附中 400 名学生的考试成绩中排名一百名之外的女生,何以能被哈佛大学看 中呢?打动哈佛大学的,并非汤玫捷的学习成绩,而是她的发展潜力和超出普通学生一大截 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招生部的一位负责人向新华社记者透露:“哈佛之所以选择汤玫捷, 三分之一是看中她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较好的治学功底,三分之一是因为她有着丰富的社会经 历、极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此外,通过老师的推荐信,哈佛被汤玫捷的勇敢、 热情、风趣、幽默,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所打动。” 哈佛的眼光,无疑是很厉害的。他们把上海出色的尖子人才招去了。重分数,又不唯分 数是从;重成绩,更看重的是能力。他们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哈佛大学,这样的优秀人 才可谓是不胜枚举。有音乐天才与数学蠢材并举的学生;有从未上过高中却拥有数个化学奥 林匹克竞赛金奖的学生;也有在公益与慈善事业中默默奉献的学生……总之,每位学生都具 有鲜明的个性及常人无可比拟的特质,但事实证明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这所大学培养出的 人才闻名于世,选好苗是一个重要的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哈佛招生中,每年都有三分之二的“状元”学生被拒收。原因是 除高分外,他们“一无所有”。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真才实学的不多。今天的情况也大体如 此。哈佛的选择是符合选拔人才的标准的。他们看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是否有才能,并不一 定完全看考试成绩,甚至不看分数。分数高的未必是优秀学生,分数低的不一定是差生。复 旦附中成绩一百名外者照样优先录取。可悲的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培养出了一批高 分低能的书呆子。考试成绩样样优秀,但动手能力特别低下。因此,许多有眼光的大公司, 宁可要一位优秀的高职毕业生,也不要高分低能的“好学生”。 认真研究一下哈佛的选拔人才的经验,下决心改革我们的高考制度,让我们每一位受教 育的人都有用武之地,是时候了! 红楼梦 长篇小说。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清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多认为由高鹗续成。曹雪 芹的未定稿名《石头记》;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时, 改名为《红楼梦》。清末书坊印行时曾题作《金玉缘》。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 主线,联系着广阔的社会背景,描述了贾家荣、宁二府父子、兄弟、妻妾、主仆之间,表现 在婚姻、道德、文化、教育、财产等各方面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有对立阶级的压迫与抗争, 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钳制与叛逆;有家庭之间的倾轧、骨肉之间的陷害,也有豪强之间的掠 夺、走卒之间的诱骗。其中,尤以宝玉、黛玉同贾政、薛宝钗等人之间所展开的反封建礼教、 争取爱情自由的斗争最为激烈。当贾府统治者兼用的高压与欺骗手段,强迫宝玉与思想上格 格不入的宝钗结合时,黛玉以血泪泣诉和最后一死,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她的煎迫;宝玉亦以 顿发痴呆和最后出走,表达了他同封建家庭的决裂。这场斗争和探春的反抄检,鸳鸯的反霸 占,晴雯的反迫害,尤三姐的反淫乱等斗争交织相映,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 荒淫与腐败,反映出当时已经萌发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统治传统旧思想的矛盾,显示 了封建社会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作品规模宏大,结构谨严,虽事件繁纷, 但错落有致;描写自然逼真而无夸饰之痕,语言丰富而生动,特别是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 呼之欲出的各阶级、各阶层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尤三姐, 乃至作者寥寥几笔勾勒的刘姥姥、焦大等,均为我国文学画廊中的著名艺术典型。作品虽对 封建大家庭的没落,不时流露出悼惜之情,描写亦带有贵族色彩,但瑕不掩瑜,仍以其高度 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后世研究《红楼梦》,被 视作一种专门学问,称为“红学”。此书版本很多,最早有脂砚斋评八十回本,亦称《红楼 梦》脂评本。又有乾隆五十七年程伟元将八十回与高鹗后续四十回合辑排印本,又称《红楼 梦》程乙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