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周练(5
实验三部语文周检测试题(5.16) 测试时长:1小时。总分:100分(选择:19*4分=76分;翻译:2*12分=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他们的迁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同时,西域和中亚、欧洲的物产和文化也传入内地,今天内地随处可见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汉朝时从西域传入内地的。到了唐朝,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上至宫廷、下至百姓无不受西域文化的影响,穿胡服、食胡饼、听胡音成为时尚。到了宋朝,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被大量贩运到西方,西方的玛瑙、琥珀、 琉璃等被大量转售到中国。元朝时,中国的雕版与活字印刷术、火药等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欧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数学、医药、建筑等科学技术也传入中国。 中华民族是诸多民族相互接触、融合形成的多元统一体,在其形成过程中,丝绸之路是重要的沟通渠道与交流舞台。丝绸之路像一条纽带,联结着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联结着内地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当前,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续写古代丝绸之路的传奇,它不仅会继续描绘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斓的画卷,还会进一步架起东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桥梁。 (摘编自杜建录《丝绸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曾一度控制了丝绸之路的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当时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与汉族一起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C.丝绸之路的东端终点长安和西安在唐朝时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当时的朝野上下无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 D.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各民族的融合及东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开篇引用诗词名句,既交代了论述对象,提出了观点,又增加了文采。 B.第三段首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本段论点,举鲜卑、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事例证明他们都曾与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 C.第四段首句是本段中心句,为了证明该论点,采用举例论证。作者选取了张骞出使西域,及汉、唐、宋、元时的具体事例作为论据。 D.唐朝时的长安、洛阳成为西域文化的荟萃之地,宫廷、百姓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而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古代丝绸之路在汉、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较繁荣,但因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它在历史上也有过衰落的时候。 B.在西夏和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这说明当时西夏人已有饮茶的习惯,可见物产上的互通有无也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从生活中常见的胡桃(核桃)、胡瓜(黄瓜)、胡豆(蚕豆)、胡萝卜等农产品的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很可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D.丝绸之路是一条连通东西方的重要商贸之路和文化交流之路,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5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4月1日来电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 雄安新区优势及发展规划 (摘自《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年4月1日新华社) 材料二 :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暑,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 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聚焦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摘编自《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7年4月1日新华社) 材料三: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没有说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过去。”邬贺铨说,不会强迫哪个企业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水环境问题特别受重视。水量以及泄洪时对下游的影响、上游河道水域质量等问题,都有专家进行专门的论证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曾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区。” “我们这里暂时还叫‘安新县,之后怎么办,我们也在等国家规划。”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张胜坐在临时充当接待室的宾馆标间里,疲惫地望着三天里他接待的将近第20拨记者。“来的都问同样的问题,我也想知道答案。” 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这么说过。”4月4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称“专委会”)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区域最终划定雄安新区,而非保定市区,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主要还是考虑环境。 “保定人口较密集。雄安新区围绕白洋淀周边开发强度不大,除3个县城以外,还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方,动迁问題相对也少很多。”邬贺铨说。 总体规划尚未出来。一位专委会成员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3月他看到征询意见中的新区规划,特别注重绿色低碳:“绿化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高。基本都是轨道交通,货运都用轨道交通,减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7年4月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雄安新区的消息,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等用语传达了本消息的重要程度。 B.雄安新区的名称源于河北省的雄县、新安县,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涵盖了京津冀区域的腹地。 C.材料一从发展区域面积的角度介绍了雄安新区的规划,分为起步区、中期发展区和远期控制区三个开发阶段。 D.雄安新区肩负着重要历史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其规划建设提出了需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要任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三则材料均为新闻报道,核心信息均为围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材料三的语言风格与前两则的语言风格基本一致。 B.材料三通过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的解释和描述,主要谈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一些情况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C.从新闻的权威性来看,前两则消息具有最高权威性,一个重要标志是,其为党中央、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发布。 D.中央最初打算将政治副中心设立在保定,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伹最终划定在雄安新区,主要考虑到了资源环境的问题。 (三)古诗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侯益①,汾州平遥人。唐光化中,李克用据太原,益以拳勇隶麾下。明宗立,益面缚请罪,明宗曰:“尔尽忠节,又何罪也。”晋初,范延光反大名,张从宾据河阳为声援。晋祖召益谓曰:“宗社危若缀旒②,卿能为朕死耶?”益曰:“愿假锐卒五千人,破贼必矣。”益率禁兵数千人,次虎牢。从宾军万余人,夹汜水而阵。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晋祖大喜,拜河阳三城节度。契丹入汴,益率僚属归京师,诣契丹主,自陈不预北伐之谋。契丹授以凤翔节度。汉祖即位,加兼侍中。益自以尝受契丹命,闻汉兵入洛,忧之,浚城隍为备。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益遂与其子归蜀。汉祖知其事,遣王景崇率禁军数千,倍道趋岐下,召益入朝。时汉祖已不豫,召至卧内,谓之曰:“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益惧,即谋入朝。会闻汉祖崩,景崇欲诛益。从事程渥,景崇里人也。益因遣之说景崇曰:“君致位通显,亦可少知止足,何必怀祸人之心,为已甚之事乎。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景崇怒曰:“子去,勿为游说,吾将族尔。”益知不用渥言,即率数十骑奔入朝。隐帝遣侍臣问益结连蜀军之由,益对曰:“臣欲诱之出关,掩杀之耳。”益厚赂史弘肇辈,言景崇之横恣。诸权贵深庇护之,乃授以开封尹兼中书令。景崇闻之,遂据城叛。显德元年冬,告老,以本官致仕归洛。太祖即位,以耆旧厚待之。乾德初,郊祀,礼与丞相等。三年,卒,年八十,赠中书令。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三》,有删改) 【注】①侯益一生经历了整个五代十国时代。②缀旒:比喻君主被臣下挟持,大权旁落。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B.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C.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D.侯益貌顺朝廷/心怀携贰/尔往至/彼如益来/即置勿问/苟迟疑不决/即以便宜从事 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节度,即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可全权调度一地的军、民、财三政。 B.崩,古时用来比喻帝王或王后的死。诸侯或有封爵者死称薨,大夫死称不禄,士死称卒。 C.致仕,指古代官员将官职交还君主,退休回家。类似的表达还有致事、致政、休致等。 D.郊祀,古时君王会带领诸大臣,依据礼法于国都郊外祭祀天地,为百姓和国家祈福。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侯益勇猛善战。晋初范延光、张从宾反叛,形势危急,他率数千士兵在汜水打败了张从宾一万多人的军队。 B.侯益善于掩饰。隐帝派遣侍臣问他暗中联结蜀军之事,他以引诱蜀军出关以消灭之作为借口,为自己开脱。 C.侯益富有心机。王景崇要杀他,他派景崇的同乡去游说;游说不成就贿赂权贵,设法逼反景崇,解除了危机。 D.侯益善变保身。他投奔李克用后又归降唐明宗;在汉担任侍中,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派人招降,他又归附蜀。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4分)(答在后面答题卡处,拍照上传。) ①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 ②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弥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复奏疏乞创飞虎军。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寨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幹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櫂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建康又称建业、金陵,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相同。 B.奏疏,古代臣子向皇帝递交的奏折,奏疏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后泛指税金。 D.江右,古时以面朝南为准,右为东,左为西。因此,古人把长江之东称为“江右”,长江之西称为“江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上书皇帝,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于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栏,再陈奏事情的本末,画图进献,消除了皇上的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辛弃疾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写下《九曲櫂歌》;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3)古代诗歌阅读 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题。 踏莎行•甲午重九牛山作 [宋]刘克庄①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②,尽随残照西风去。 老矣征衫,飘然客路。炊烟三两人家住。欲携斗酒答秋光,山深无觅黄花③处。 【注】①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他一生仕途坎坷;②吹帽插花人:暗指那些文采风流、俊逸落拓之士;③黄花:菊花。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4 分) A. 词首二句以“跳丸”“脱兔”为喻,写出了时光流逝之急,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B. “登临不用深怀古”用明确的语言告诉读者,本词在内容上并非登高怀古之词。 C. “老矣征衫”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征衫”已残旧破损,又写出词人已近暮年。 D. 本词上阕主要抒写登临牛山的感慨,下阕抒写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的心绪。 (四)语言文字运用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该是垂柳吧,只有夕阳中的垂柳,才堪比“新娘”:( ),艳影倒映在康河的波光中,让人生出热烈纯真的爱恋。徐志摩爱恋康桥,就像爱恋自己梦里的新娘,情意缱绻。而康桥的什么最像新娘呢?只有河畔夕阳下的垂柳。垂柳树 ,枝条细长,一律下垂,迎风摆荡,顺光看去犹如新娘 的长发,逆光看则如新娘头上那块柔美的红盖头,这不就是传统中新娘出嫁的情景吗?如此天才的想象,只属于徐志摩。未名湖畔的垂柳,其实也 ,风情万种,不知哪位诗人能像徐志摩写得那样美。 我的家乡有一条澄澈如练的淦河穿城而过,河畔的垂柳总是让人“相看两不厌”。虽然广场上有 的花草,身形妖娆的名木,但都不及河边的那些垂柳富有韵致。疏浚河道后,河水比以前更加清澈透亮,站在桥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底的水草在悠悠地漂荡,一如徐志摩笔下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岸边的垂柳羡慕起河里的水草了,也探着身子,和水亲近。走在淦河边,垂柳枝乖巧地拂过脸面,柔柔的,嫩嫩的,像婴孩的手,但又不忍伸手去撩开它。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C.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略了美妙韵味的新诗和意境,特别陶醉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D.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真正领教了新诗的美妙韵味和意境,特别陶醉于那一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河畔的垂柳,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新娘的盛装 B.河畔的垂柳,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新娘 C.河畔的新娘,被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盛装的垂柳 D.河畔的新娘,把夕阳染成金色,像身着垂柳的盛装 17.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若隐若现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言不文 B.若隐若现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言不文 C.葱郁浓密 秀美飘逸 风姿绰约 美不胜收 D.葱郁浓密 飘逸春秋 蒲柳之姿 美不胜收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20题。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_________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怀,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伟大的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__________。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无可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_________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之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_________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繁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4分) A.黄钟大吕 星火燎原 而是 衍化 B.九鼎大吕 薪火相传 更是 衍化 C.黄钟大吕 薪火相传 而是 演绎 D.九鼎大吕 星火燎原 更是 演绎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也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B.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更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D.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更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B.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C.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为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D.那些精巧的技艺、瀚浩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为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拍此上传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益亲鼓,士乘之,大败其众,击杀殆尽,汜水为之不流。(12分) ②况侯君亲戚爪牙甚众,事若妄发,祸亦旋踵至矣。(12分) 实验三部语文周检测试题答案(5.16)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句中缺少“有的”一词,原文第二段是说“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B.理解有误。由原文第二段可知,“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的是“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汉族”。C.“长安和西安”有误,应该是“长安和洛阳”。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D.“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相关信息。 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推断能力。D.无中生有。“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4.B(解析“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表述错误,材料一的第二段表述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县、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两者不一致。 5.C【解析】 A项,应是然而材料三的语言风格与前两则的语言风格有一定差异。B项,“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表述错误,从材料二第四段的“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可以看出,安新县政府部门官员并不等同于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D项,“中央最初打算将政治副中心设在保定”错,从原文“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有这么说过。”可见,中央从未表态,将保定设成政治副中心。 6. A【解析】 “顺”是动词,意思是“归顺”,宾语是“朝廷”,故应在“朝廷”后断开,排除BC两项;“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宾语是“彼”,即“侯益处”,故应在“彼”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 7.B【解析】 “大夫死”称之为“卒”;“士死”称之为“不禄”。 8.D【解析】D项,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派人招降”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可见应该是蜀主孟昶先派王处回招降他,再派遣吴崇恽给他送厚礼。故选D。 9.(1)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为此而断流。 (2)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轻易动手,灾祸也迅速地到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鼓”,名词做动词,击鼓(进攻);“乘”,趁着;“其众”代指张从宾的军队;“殆”,将要,几乎;“为”,因为,“为之”,因此。第二句中,“况”,何况;“亲戚”,亲属,“爪牙”,党羽,都是古今异义词;“若”,如果;“妄”,轻率,随便;“发”,发动;“旋踵”,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至”,到。 【参考译文】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昭宗光化间,李克用占据太原,侯益凭拳术勇武投入其帐下。(后唐)明宗即位,侯益两手反绑请罪,明宗说:“你竭尽忠诚节操,又有什么罪过。”后晋初年,范延光在大名反叛,张从宾占据河阳给他声援。晋祖召见侯益,对他说:“国家危急就像帽子上悬垂的玉,你能为朕牺牲吗?”侯益说:“希望(您)借我五千精锐士兵,打败敌人是一定的。”侯益率禁兵数千人,驻扎虎牢。张从宾率军队一万多人,在汜水两边列阵。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为此而断流。晋祖大喜,拜侯益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侯益率领手下回到京师,拜见契丹皇帝,主动陈说自己没有参加(后晋)北伐契丹的谋划。契丹授侯益为凤翔节度使。汉祖即位,下诏加侯益为侍中。侯益因为自己曾经接受契丹的任命,听说汉军进入洛阳,很担忧,疏浚护城河作为防备。蜀主孟昶派遣侯益亲近的王处回送来书信招降侯益,又派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赠礼物给他。侯益于是和他的儿子一起归降蜀。汉祖知道这件事后,派遣王景崇率领数千禁军,每天加倍行程赶去岐下,召侯益入朝。此时汉祖已经病危,召王景崇到自己的卧室,对他说:“侯益表面上顺从朝廷,实则心怀贰心。你去他那里召他入朝,如果侯益来朝,就放过他,不用过问;如果他迟疑不决,你就自行处置(可把他杀掉)。”侯益害怕了,就打算奉诏入朝。恰好听说汉祖驾崩了,而王景崇打算诛杀侯益。从事程渥是王景崇的同乡。侯益于是派他去游说王景崇:“您官至高位,应该稍微明白不做什么了,何必怀有危害别人的心,做过分的事呢。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轻易动手,灾祸也迅速地到了。”景崇大怒道:“你赶快走,别为侯益游说。我将要灭他全族。” 侯益知道了王景崇不听程渥的话,当即率数十骑奔入朝中。隐帝派侍臣问侯益暗中联结蜀军的原因,侯益回答说:“我是想诱蜀军出关,趁其不备突袭他们。”侯益重金贿赂史弘肇等人,上奏说王景崇横行霸道的行径。诸多权贵大力包庇保护侯益,于是朝廷授予他开封尹兼中书令。王景崇听说这些事情,于是据城反叛。显德元年冬,侯益告老还乡,以本官退休回洛阳养老。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以耆旧老臣的地位厚待他。乾德初年,侯益入京参加郊祀,待遇与宰相等同。乾德三年,侯益去世,终年80岁,追赐中书令。 10.C 【解析】“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的意思是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其中“至”是副词,强调“无送葬者”,故“至”后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和A项。“孰谓公死”意思是谁说你已经死了,句意、结构均完整;“名”作“垂”的宾语,“垂万世名”即声名流传久远,语意完整。故应在“孰谓”前断开,排除D项。选C。 11. D【解析】右为西,左为东。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右”,长江之东称为“江左”。 12. A【解析】“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错,应是辛弃疾不顾幕属的反对救助信州。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于是他上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污的官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本,有违法贪图财利的人,让有关部门各自运用职权处理,不要只检查举发小官小吏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 (辛弃疾)又上书请求创建飞虎军。皇上下诏委任辛弃疾进行筹划,于是他测量马殷兵营的旧址,修建寨栅,招收步兵二千人,骑兵五百人,随从佐吏守在营外,战马铁甲都备齐。辛弃疾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尽力,最终不能改变。经营调度耗费数以万计,(而且)辛弃疾善于调解周旋,事情都办理得很快。议论的人用搜刮民财的罪名奏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辛弃疾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受后把金字牌藏了起来,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将飞虎营栅栏建成,违期按军法处置。飞虎营如期建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事情经过,画图进献,皇上终于消除了疑虑。飞虎军建成,有力地镇守一方土地,成为长江沿岸各军中最强的一支军队。 辛弃疾被差遣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大饥荒皇上下诏命令他负责救济饥荒的政务。他刚到灾区,就在大街上张榜宣布:“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然后命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召集官吏、儒生、商人、百姓各自推举出正直诚实的人,酌量借给他们钱财物品,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收利息,限期月末到城下发售粮食,于是运粮船接连到来,粮价自动降低,百姓靠此得到接济。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请求拨米相助,幕僚和下属们不同意,辛弃疾说:“我们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是帝王的百姓。”他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上嘉奖他,(让他)进一级官阶。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赏识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知名人士。辛弃疾曾经和朱熹游武夷山,写下了《九曲櫂歌》。朱熹去世时,有关“伪学”的禁令正严厉,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吊唁他说:“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C【解析】“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14.B【解析】“并非登高怀古之词”错误,由后句“向来吹帽插花人”可知词人实际上已经在怀古了。 15.B【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领教:接受人的教益或欣赏人的表演时说的客气话;请教;体验,经受。语境是对徐志摩的诗有所认识,体会了其中的韵味和意境,所以用“领教”不正确,可用“领略”。二是成分残缺,“陶醉”应改为“陶醉于”。 16.B【解析】段落的主要内容是说“垂柳像新娘”,因此排除C、D两项,又因为“垂柳”应是“被夕阳染成金色”,由此可以确定出正确答案为B项。 17.C【解析】葱郁浓密:葱茏而稠密。此处用来形容垂柳树,使用正确。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秀美飘逸:美丽、轻柔飘动。形容“长发”恰当。飘逸春秋:潇洒地度过这一辈子。风姿绰约:形容风度姿态柔美动人。此处用来形容垂柳的姿态,使用正确。蒲柳之姿:旧时用来谦称自己身体衰弱或地位低下。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用在这里恰当。美言不文: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18.C【解析】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九鼎大吕: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此处形容“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应填写“黄钟大吕”。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星火燎原:原比喻小乱子可以发展成为大祸害,现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根据语境“伟大的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应填写“薪火相传”。第三空,根据前句的“不是”一词来看,后句与前句应为取舍关系,故填写“而是”较恰当。衍化:发展变化。演绎:为铺陈、发挥。根据后半句的“内核从未改变”可知, 第五处应填写“演绎”。 19.B【解析】题中,根据下文语境是“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所以将“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放到后面与下文衔接最紧密,由此可排除答案A项与D项;根据关联词“既……也”为固定搭配,同时“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为并列关系,山此可排除C项。 20.D【解析】原句有多处语病:一处是“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存在搭配不当之语病,应该改为“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一处是“成就了动力”存在搭配不当之语病,应该改为“成为了动力”;一处是主客颠倒,应该改为“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实验三部语文周检测试题答案(5.16) 1.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扩大范围,句中缺少“有的”一词,原文第二段是说“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B.理解有误。由原文第二段可知,“用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的是“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不包括“汉族”。C.“长安和西安”有误,应该是“长安和洛阳”。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D.“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影响式微”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并未提及相关信息。 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推断能力。D.无中生有。“元朝以前丝绸之路以物产交流为主,而元朝以后则以科技文化交流为主”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有这样的不同和变化。) 4.B(解析“以这两个县和容城县共同作为其规划范围”表述错误,材料一的第二段表述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县、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两者不一致。 5.C【解析】 A项,应是然而材料三的语言风格与前两则的语言风格有一定差异。B项,“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表述错误,从材料二第四段的“河北省安新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可以看出,安新县政府部门官员并不等同于雄安新区政府部门官员。D项,“中央最初打算将政治副中心设在保定”错,从原文“三年前,盛传河北保定将成为政治副中心。那是传说,(中央)从来没有这么说过。”可见,中央从未表态,将保定设成政治副中心。 6. A【解析】 “顺”是动词,意思是“归顺”,宾语是“朝廷”,故应在“朝廷”后断开,排除BC两项;“至”是动词,意思是“到”,宾语是“彼”,即“侯益处”,故应在“彼”后断开,排除D项。故选A。 7.B【解析】 “大夫死”称之为“卒”;“士死”称之为“不禄”。 8.D【解析】D项,孟昶先派人送礼后又派人招降”错误,从文中来看,文中说的是“孟昶遣益所亲王处回赍书招益,复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遗之”,可见应该是蜀主孟昶先派王处回招降他,再派遣吴崇恽给他送厚礼。故选D。 9.(1)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为此而断流。 (2)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轻易动手,灾祸也迅速地到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鼓”,名词做动词,击鼓(进攻);“乘”,趁着;“其众”代指张从宾的军队;“殆”,将要,几乎;“为”,因为,“为之”,因此。第二句中,“况”,何况;“亲戚”,亲属,“爪牙”,党羽,都是古今异义词;“若”,如果;“妄”,轻率,随便;“发”,发动;“旋踵”,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至”,到。 【参考译文】 侯益,汾州平遥人。唐昭宗光化间,李克用占据太原,侯益凭拳术勇武投入其帐下。(后唐)明宗即位,侯益两手反绑请罪,明宗说:“你竭尽忠诚节操,又有什么罪过。”后晋初年,范延光在大名反叛,张从宾占据河阳给他声援。晋祖召见侯益,对他说:“国家危急就像帽子上悬垂的玉,你能为朕牺牲吗?”侯益说:“希望(您)借我五千精锐士兵,打败敌人是一定的。”侯益率禁兵数千人,驻扎虎牢。张从宾率军队一万多人,在汜水两边列阵。侯益亲自击鼓进攻,士兵趁着这股气势,大败张从宾的人马,几乎杀光他的士兵,汜水为此而断流。晋祖大喜,拜侯益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契丹攻入汴京,侯益率领手下回到京师,拜见契丹皇帝,主动陈说自己没有参加(后晋)北伐契丹的谋划。契丹授侯益为凤翔节度使。汉祖即位,下诏加侯益为侍中。侯益因为自己曾经接受契丹的任命,听说汉军进入洛阳,很担忧,疏浚护城河作为防备。蜀主孟昶派遣侯益亲近的王处回送来书信招降侯益,又派遣绵州刺史吴崇恽厚赠礼物给他。侯益于是和他的儿子一起归降蜀。汉祖知道这件事后,派遣王景崇率领数千禁军,每天加倍行程赶去岐下,召侯益入朝。此时汉祖已经病危,召王景崇到自己的卧室,对他说:“侯益表面上顺从朝廷,实则心怀贰心。你去他那里召他入朝,如果侯益来朝,就放过他,不用过问;如果他迟疑不决,你就自行处置(可把他杀掉)。”侯益害怕了,就打算奉诏入朝。恰好听说汉祖驾崩了,而王景崇打算诛杀侯益。从事程渥是王景崇的同乡。侯益于是派他去游说王景崇:“您官至高位,应该稍微明白不做什么了,何必怀有危害别人的心,做过分的事呢。何况侯益的内外亲戚和亲信党羽非常多,如果轻易动手,灾祸也迅速地到了。”景崇大怒道:“你赶快走,别为侯益游说。我将要灭他全族。” 侯益知道了王景崇不听程渥的话,当即率数十骑奔入朝中。隐帝派侍臣问侯益暗中联结蜀军的原因,侯益回答说:“我是想诱蜀军出关,趁其不备突袭他们。”侯益重金贿赂史弘肇等人,上奏说王景崇横行霸道的行径。诸多权贵大力包庇保护侯益,于是朝廷授予他开封尹兼中书令。王景崇听说这些事情,于是据城反叛。显德元年冬,侯益告老还乡,以本官退休回洛阳养老。宋太祖赵匡胤称帝,以耆旧老臣的地位厚待他。乾德初年,侯益入京参加郊祀,待遇与宰相等同。乾德三年,侯益去世,终年80岁,追赐中书令。 10.C 【解析】“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的意思是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其中“至”是副词,强调“无送葬者”,故“至”后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项和A项。“孰谓公死”意思是谁说你已经死了,句意、结构均完整;“名”作“垂”的宾语,“垂万世名”即声名流传久远,语意完整。故应在“孰谓”前断开,排除D项。选C。 11. D【解析】右为西,左为东。因此,古人把长江之西称为“江右”,长江之东称为“江左”。 12. A【解析】“信州太守谢源明不顾幕属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错,应是辛弃疾不顾幕属的反对救助信州。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地历城人。乾道四年,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不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湖湘地区接连兴起盗贼,辛弃疾全部将他们讨伐平定。于是他上书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贪污的官吏迫使他们成为盗贼。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探求消弭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告诫州县,以加恩抚养百姓为本,有违法贪图财利的人,让有关部门各自运用职权处理,不要只检查举发小官小吏来应付了事,为自己掩饰过错。”皇上下诏嘉奖他。 (辛弃疾)又上书请求创建飞虎军。皇上下诏委任辛弃疾进行筹划,于是他测量马殷兵营的旧址,修建寨栅,招收步兵二千人,骑兵五百人,随从佐吏守在营外,战马铁甲都备齐。辛弃疾先用五万缗钱在广西买了五百匹马,诏令广西安抚司每年代买三十匹。当时枢密院有不赞同这件事的人,屡次阻挠,(但)辛弃疾行动更加尽力,最终不能改变。经营调度耗费数以万计,(而且)辛弃疾善于调解周旋,事情都办理得很快。议论的人用搜刮民财的罪名奏告,皇上降下御前金字牌,让辛弃疾立即停止。辛弃疾接受后把金字牌藏了起来,出去责成监督办理的人,限期一个月将飞虎营栅栏建成,违期按军法处置。飞虎营如期建成,辛弃疾向朝廷陈述事情经过,画图进献,皇上终于消除了疑虑。飞虎军建成,有力地镇守一方土地,成为长江沿岸各军中最强的一支军队。 辛弃疾被差遣任隆兴府知府兼江西安抚使。当时江右发生大饥荒皇上下诏命令他负责救济饥荒的政务。他刚到灾区,就在大街上张榜宣布:“不让买粮的发配,强行买粮的斩首。”然后命令拿出公家全部的官钱、银器,召集官吏、儒生、商人、百姓各自推举出正直诚实的人,酌量借给他们钱财物品,等到他们负责运输买粮时,不收利息,限期月末到城下发售粮食,于是运粮船接连到来,粮价自动降低,百姓靠此得到接济。当时信州太守谢源明请求拨米相助,幕僚和下属们不同意,辛弃疾说:“我们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是帝王的百姓。”他就把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皇上嘉奖他,(让他)进一级官阶。 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赏识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结交的多是海内知名人士。辛弃疾曾经和朱熹游武夷山,写下了《九曲櫂歌》。朱熹去世时,有关“伪学”的禁令正严厉,他的学生和旧时的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吊唁他说:“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辛弃疾平时擅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13.C【解析】“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14.B【解析】“并非登高怀古之词”错误,由后句“向来吹帽插花人”可知词人实际上已经在怀古了。 15.B【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领教:接受人的教益或欣赏人的表演时说的客气话;请教;体验,经受。语境是对徐志摩的诗有所认识,体会了其中的韵味和意境,所以用“领教”不正确,可用“领略”。二是成分残缺,“陶醉”应改为“陶醉于”。 16.B【解析】段落的主要内容是说“垂柳像新娘”,因此排除C、D两项,又因为“垂柳”应是“被夕阳染成金色”,由此可以确定出正确答案为B项。 17.C【解析】葱郁浓密:葱茏而稠密。此处用来形容垂柳树,使用正确。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秀美飘逸:美丽、轻柔飘动。形容“长发”恰当。飘逸春秋:潇洒地度过这一辈子。风姿绰约:形容风度姿态柔美动人。此处用来形容垂柳的姿态,使用正确。蒲柳之姿:旧时用来谦称自己身体衰弱或地位低下。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用在这里恰当。美言不文:美善的言辞,不需要修饰。 18.C【解析】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九鼎大吕: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此处形容“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应填写“黄钟大吕”。薪火相传: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星火燎原:原比喻小乱子可以发展成为大祸害,现比喻开始时显得弱小的新生事物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根据语境“伟大的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应填写“薪火相传”。第三空,根据前句的“不是”一词来看,后句与前句应为取舍关系,故填写“而是”较恰当。衍化:发展变化。演绎:为铺陈、发挥。根据后半句的“内核从未改变”可知, 第五处应填写“演绎”。 19.B【解析】题中,根据下文语境是“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所以将“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放到后面与下文衔接最紧密,由此可排除答案A项与D项;根据关联词“既……也”为固定搭配,同时“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为并列关系,山此可排除C项。 20.D【解析】原句有多处语病:一处是“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存在搭配不当之语病,应该改为“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一处是“成就了动力”存在搭配不当之语病,应该改为“成为了动力”;一处是主客颠倒,应该改为“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