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3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年级语文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一派的答案是肯定的,一派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个争辩就是在文艺思潮史中闹得很凶的形式和内容的争辩。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第一个结论是题材的重要。所谓题材就是情节。他们以为有些情节能唤起美丽堂皇的联想,有些情节只能唤起丑陋凡庸的联想。第二个结论就是文艺应含有道德的教训。读者所生的联想既随作品内容转移,则作者应设法把读者引到正经路上去,不要用淫秽卑鄙的情节摇动他的邪思。 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说,两个画家同用一个模特儿,所成的画价值有高低;两个文学家同用一个故事,所成的诗文意蕴有深浅。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单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人物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假如你看到这派的作品,你起初只望见许多颜色凑合在一起,须费过一番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的是房子或是崖石。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 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是指由甲而乙,由乙而丙,辗转不止的乱想。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专一,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联想大半是偶然的,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知道这番道理,我们就可以知道许多通常被认为美感的经验其实并非美感了。假如你是武昌人,你也许特别欢喜崔颢的《黄鹤楼》诗;假如你是陶渊明的后裔,你也许特别欢喜《陶渊明集》;假如你知道达・芬奇的声名大,你也许特别欢喜他的《蒙娜・丽莎》。这都是自然的倾向,但是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选自朱光潜《谈美》,有删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内容派的学者认为: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文艺的价值是由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的,所以题材和含有道德教训都很重要。 B. 形式派的宗旨是“为艺术而艺术”,他们只注重艺术本身的美感,反对杂联想于美感。 C.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有时虽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却未必增加画本身的艺术美。 D. 一个人特别欢喜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可能只不过是他个人的态度,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绘画本身的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价值是由内容决定还是形式决定。 B. 文章使用看到芳草联想到穿罗裙的美人的例子来证明画本身的美感会因为精神涣散而减少。 C. 文章通过形式派画家作品须审视和猜度才知道所画何物来证明他们重形式而不重内容的艺术理念。 D.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并且运用了对比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加深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针对文章开头提出的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的问题,作者更加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B. 白居易所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侧重于文艺的内容,与文艺的美感无关。 C. 近代画家反对画中有“表意的成分”,他们在创作时不会太在意里面的意义或故事。 D. 因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而艺术又是创造美的,因此艺术应该和联想分离。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选“正确”项还是选“错误”项,之后浏览选项,并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范围扩大,“形式派的宗旨……,他们只注重艺术本身的美感,反对杂联想于美感”错误。依据原文第二段“近代有许多画家……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这一派人是最反对杂联想于美感的”可知,反对杂联想于美观的是“近代许多作家”,而“近代许多作家”并不等同于“形式派”,同时,“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什么故事”其中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也不等同于“艺术本身的美感”。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题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答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 A项,曲解文意,“文章争论的焦点是文艺的价值是由内容决定还是形式决定”错误。由原文第一句“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历来学者对于这个问题可分两派”可知,说明“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呢?”是两派争论的焦点,不是“形式和内容”的争辩,“形式和内容”的争辩是在论证“联想所伴的快感是不是美感”。 B项,篡改原文,“来证明画本身的美感会因为精神涣散而减少”错误,由原文第三段“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可知,说明是“画所引起的美感”减少,而不是“画本身的美”减少。 C项,正确 D项,无中生有,文中没有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 B项,说法绝对,“与文艺的美感无关” 错误,由原文第一段“依内容派说,文艺是表现情思的,所以文艺的价值要看它的情思内容如何而决定。侧重内容的人往往从这个基本原理抽出两个其他的结论”可知,说明即使是内容派,也是“侧重”内容,而不是“与文艺的美感无关”。 C项,以偏概全,“近代画家反对画中有‘表意的成分’”错误,依第二段的中心句“形式派的标语是‘为艺术而艺术’”可知,本段中列举的画家、文学家不是所有的,只指“形式派”的。 D项,说法绝对,“因此艺术应该和联想分离”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就广义说,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可知,去掉“就广义”与原文意思不符了。 故选 A。 【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 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 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 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情况。 八,答非所问。提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 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数字化教学仍然以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在线讨论测试等形式为主。教师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教学、频繁操作设备、组织课堂活动、批改作业、进行网络互动等,这与传统教学差别不大。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观念并无更新。智慧教学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高级阶段,与数字化教学相比,教学环境由传统教室向智慧学习环境转型,教学观念也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智慧教学平台能自动向教师推送备课素材,引入外部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情、开展个性化指导,自动分析学生作业成绩,等等。师生间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多类型、多层次交流。 (摘编自杨现民《论我国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教育研究》2014年5期) 材料二: 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大功夫建起一个“大而全”的教育资源“杂货铺”,为何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使用的人少之又少?要破解这个难题,可以参照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例子。一是走产教融合之路。主持院校联合了全国3个行业协会、45所院校和50家企业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整合,率先实现全国金融专业群(包括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有效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建”的问题。二是更新教学模式。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将金融运营等工作场景转化为数字化模拟应用场景,尝试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等,大大激发教与学的活力,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怎么用”的问题。三是实行多元评价。设置校企“在线双导师”,支持教师应用网络空间进行在线点评与在线实训指导,从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为主的模式,提高了过程性评价的比重,解决了资源库应用效果“怎么评”的问题。 (摘编自《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好还得用好》,《光明日报》2018年5月25日) 材料三: 法国和挪威等国家开始将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作为核心课程的重要部分,英国、爱沙尼亚、芬兰等也正计划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使用快速变化的技术来驾驭世界。但他们坚决反对以数字化技术来代替教学,强调用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指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主题内容领域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数字化技术向学习者提供模拟环境,可以帮助他们应用知识或技能并展开交流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也至关重要。教师要从知识提供者转变为教练,集中精力指导与训练学生开展学习,而不是提供信息。这些做法对于我们在数字化教育中的“思想纠偏”很有借鉴意义。 (摘编自余胜泉《欧洲数字化教育发展现状与启迪》,《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1月) 材料四: 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由于教育者与学习者置身虚拟的教学环境之中,数字化教育缺乏现实情境中面对面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和对学习者的情感关怀,这极易造成学习者的情感冷漠及交往能力退化。数字化环境不必考虑现实社会的利益关系、规范约束,在这样自由的环境中,学生易发生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数字化教育为学习者提供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可带来强烈刺激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更倾向于回避独立思考、探索问题,有的学生甚至成为网络游戏的奴隶,身心发展严重受损。 (摘编自王森《数字化教育人文意蕴的缺失与回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9年1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学主要采取PPT演示、网络资源搜索等形式,存在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深度互动,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教学观念守旧等不足。 B. 依靠数字化技术的升级,智慧教学大大节省教师的时间与精力,减少了教师对设备的依赖,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 C. 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调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很好地利用了各种数字化技术,并在教学模式、评价方式上有所创新,以此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D. 欧洲不少国家十分重视数字化与教育的融合,希望改变传统课程的构建方式和转变教师的角色,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并来推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比我国当前的数字化教学,未来的智慧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更加开放,师生间的互动将更加深入,同时教师也能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B. 教学资源库建设成为摆设的重要原因,是片面追求教学资源的数量与种类,忽略了学习者的实际需求,无法提供足够好用的优质教学资源。 C. 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这既与数字化技术虚拟化的特点有关,当然也与教育者和学习者不恰当的使用方式有关。 D. 在世界范围,积极改变传统教育、大力推进数字化教育已是大势所趋,这说明数字化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 6. 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转变的地方? 【答案】4. B 5. D 6. (1)视教学为“标准化生产”的陈旧观念。(2)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片面追求“大而全”(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3)以数字技术代替教学。(4)把教师当作知识提供者而不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教练。(5)在数字化教育忽略人文意蕴的培养。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错误,原文“师生间实现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的多类型、多层次交流”。故选B。 【5题详解】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错误,原文“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故选D。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当前我国的数字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哪些需要转变的地方,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教学观念也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学习转变”“教学资源库建设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花了大价钱、大功夫建起一个‘大而全’的教育资源‘杂货铺’”“但他们坚决反对以数字化技术来代替教学,强调用数字化技术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教师要从知识提供者转变为教练,集中精力指导与训练学生开展学习,而不是提供信息”“数字化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人文意蕴缺失的问题”概括答题要点。 【点睛】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缸山下播绿记 白莹 每年初夏的育苗工作,对于我们护林员来说,是一件大事。早上七点多钟我们已经到达离场部十多公里的二台苗圃地。山谷里晨风清凉宜人,天空蓝得像是刚刚被擦洗过;此起彼伏的鸟语,清澈如露珠;岩生忍冬小小的淡紫色的花朵正在吐蕊,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米缸山是六盘山的主峰,南北走势,巍峨高耸,山的东坡落叶松林浩瀚如海,那是西峡林场的前辈们历尽艰辛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营造起来的。如今站在山下仰望,峰峦苍翠,林海茫茫,针叶林与天然林林相迥异,林界清晰,却又融接为一体,像穿在大山身上一件裁剪合体而又别致的绿罗裙。山谷幽深宁静,除了清脆的鸟叫声,几乎听不到其他的声音。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 育苗工作最能检验一个团队的协作精神,在这个作业流程中,大家忙忙碌碌却又井井有条:开沟、撒种、覆土,各司其职。这里是近几年新开辟出来的一块山地,土质并不好,属石块较多的杂质土壤,要把这样的一块地整饬成平整松软的苗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把土里大大小小的石块用耙子细细搂出来,还要把它们彻底从地里清理出去。从林畔筛出来的用来覆盖种子的森林土,也是女职工们用袋子一点一点背到地里的。这三言两语就能说清的活,实际干起来,若不是亲自劳作,真的是没法理解个中的艰辛。 另有人员正在紧锣密鼓接微喷水管,育苗一经结束,浇水要马上跟上,经过催芽的种子大多已经露白,若在干土里经过长时间暴晒,会导致种子回芽而影响出苗率。大家心里都鼓着一把劲,所以育苗进度也很快。西边的山头上飘过来几朵闲云,朝忙忙碌碌的我们张望了一会儿,又悄无声息地飘走了。日影一点一点朝我们的头顶移过来,长时间重复弯腰的动作,大家的腰都有点受不住了,但育苗工作向来是一件辛苦又开心的事,接踵而来的笑声又冲淡了疲惫。腰疼,那就忍着,谁让你不把腰放家里呢?——相互之间的调侃和打趣是最能解乏的。 午餐很简单,蒸馍就榨菜,还有白开水。开水是二台护林点供应,驻点护林员马连成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牌护林员,在这个点上已经十多年,由于管护人员紧缺,他是这个点上唯一的一名护林员,独自守护着这片林区。看到我拍照,便乐呵呵地说,多给我拍几张。我知道,在大家心里,自己的工作太过平凡,没有什么值得称道之处,但是,正是这一个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支撑并筑牢了六盘山区的森林资源安全屏障。 风来了,一阵吹得紧似一阵,唤醒了阵阵林涛,草木们也随风舞动,像在普天狂欢。日影在移动,时光在奔走,地塄上一株株白色的绣线菊热烈地播曳着花球;山洼里地埂上像繁星一样缀满白色的野草莓花和黄色的蕨麻花,每一丛叶子都在合力擎起一朵朵小花,每一朵小花的脸庞,都在灿然仰望着太阳。风来,它们欢舞;风去,它们静默。像是听到了风的召唤,云也渐渐聚拢了过来,太阳躲进了云层,山谷里变得阴凉起来。 育苗进行了一多半,我们停了下来,开始给育好的苗床盖遮阴网。桦树种子的顶土能力比较弱,种子播撒下去之后,只覆盖了薄薄一层土,容不得暴晒。盖好遮阴网,浇上水,种子们就可以在这张舒适的“席梦思”上美美地睡上一觉了,待哪天睡醒了,睁开惺忪的眼睛,伸一伸懒腰,然后相互招呼上一声,就纷纷把小小的脑袋从土里探出来了,然后一天天长大,一天天长出叶瓣,待它们有了直面风雨阳光的能力,我们就会掀去遮阴网。那时,它们一定会惊呼着,舒展小小的叶片,来拥抱这个世界。 下午,育苗工作早早结束。风慢下了脚步,太阳也钻出了云缝。微喷管已接好,细雨般喷洒的水滴迎着西斜的阳光开始滋润这块土地。我爬上山洼,坐在树荫下,眺望我们的苗圃地。清凉的风从米缸山上吹过来,吹动绿波荡漾,吹来了丝丝的寒意。 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长成小树苗,会被栽植到有待绿化的山川峁梁,或是被移植到一片遥远而陌生的土地,在那里扎根、成长,撑起一片绿荫,携送一缕清凉,而每一片随风而舞的叶子,是否都套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 (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止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多处穿插了对风、云以及太阳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这样处理既有利于交待育苗工作的时间变化,又丰富了文章的审美崽蕴。 B. 将茫茫林海比喻成“绿罗裙”,形象生动,“裁剪合体而又别致”写出了针叶林与天然林既“融接为一体”又“林相迥异”的状态。 C. “我们的到来让山谷里热闹了起来”独句成段,颇具匠心,“热闹”既是对上文山谷“宁静”的回应,也开启了对下文育苗工作的叙写。 D. 文章明暗线交织,育苗工作是明线.“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一明一暗双线并行,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挖掘文章内涵。 8. 文章把育苗工作写得如此详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文章结尾写到的“一份最初的记忆”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 D 8. ①照应标题,标题为“米缸山下播绿记”,详写育苗工作符合作品写作的内容:②突出护林工作的艰辛,表现护林员默默付出和乐观的品质;③详写育苗工作,提醒人们要保护大自然,珍爱人类的人家园。 9. ①从生长的环境来看,指的是对所生长的山谷和土地的记忆;②从与人的关系来看,指的是护林员艰辛育苗细心呵护的记忆;③从情感的表达米看,指的是与护林员彼此之间的真挚情感;④从主旨的揭示来看,指的是人与自然共筑家园的记忆。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及艺术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考题的考查方向。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选项D,“文章明暗线交织”“‘我’的情感变化是暗线”,理解错误。根据对文本的理解,文章并没有采用明暗线交织的结构形式,文本只是写米缸山下播绿的过程。“我”的情感也没有发生变化。故答案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写作内容写作意图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从结构上、内容上、人物形象上、主题突出上等角度进行作答和分析。本题题干的要求是:文章把育苗工作写得如此详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文章详细写育苗工作的用意,首先从题目上看“米缸山下播绿记”,内容详细写育苗工作是在围绕题目进行写作。从内容上看,详细写育苗工作是为了体现育苗工作的艰辛和绿化者的不容易。从主题上看,详细写育苗工作是为了突出绿化环境的意义,也呼吁读者要保护环境造福人类。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本中文句的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然后认真理解文句的意蕴,理解意蕴要注意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句子本身的含义,人物的形象及情感,作品主题等角度进行作答。本题题干问的是:文章结尾写到的“一份最初的记忆”有哪些意蕴?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最初的记忆”的内含,这“最初的记忆”是指小苗最初在育苗前的记忆。从原文文句:是否都保留着一份最初的记忆?是反问句,作者旨在表达要“保留一份最初的记忆”,从情感的表达上是在突出育苗人的艰辛,同时也在表达对人们加强环境保护的呼吁。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 “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 “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 “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 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 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 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 (2)(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群臣”做“莫敢言”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群臣”前断句,排除选项AB,“迪”做“奏”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迪”前断句,排除选项D,故选C。 句子翻译: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选项“最低一级是乡试。”错误,最低一级是“院试”。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选项“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错误。由原文“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可知,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济:渡过难关。佐:辅助。(2)语:告诉。向:先前。殆:大概。过:过错。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居吴兴 曾几① 相对真成泣楚囚②,遂无末策到神州。 但知绕树如飞鹊,不解营巢似拙鸠。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低回又作荆州③梦,落日孤云始欲愁。 [注]①曾几:两宋之际诗人。此诗作于宋室南迁之后。②楚囚:《世说新语•言语》载晋室南渡后,士大夫多聚会新亭相视流泪,王导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③荆州,指汉末王粲见天下大乱,遂去荆州依托刘表。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典,慨叹白己只能徒作楚囚相对,无计克服神州,流露出诗人极大的无奈。 B. 颔联连用两个比喻,由国事到伤感自己颠沛流离,无处栖托,表达惆怅不平之情。 C. 颈联内容上紧承颔联,直写国家沦亡后南北音讯断绝诗人不能滞留风雨中的凄清。 D. 尾联写国事和家事如此,自己又漂泊落魄如此,诗人不由得徘徊低迷,心怀郁郁。 15. 有论者认为诗中的“秋风秋雨”“落日孤云”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4. C 15. 四个意象都是诗人眼前的真实自然之景,但还有抽象意义。①“秋风秋雨”象征了当时混乱而让人心伤的政治形势;②“秋风秋雨”还寄寓了诗人悲秋的愁闷,愁绪如风雨般侵袭笼罩;③“落日孤云”象征了诗人漂泊无依而不知归宿何处的处境。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紧承颔联”错,从内容上看,应该是承接首联的。同样,尾联是承接颔联的。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题干要求分析诗中“秋风秋雨”“落日孤云”的象征意味,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分析。“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江北江南,相望不远,也已音讯断绝;在这秋风秋雨中,我又怎能在吴兴滞留岁月。秋风秋雨,既可看作实事,表现自己悲秋的愁闷,也可看作国家的象征,这番萧杀的状况,正同眼前国家面临的局势,怎能不使人忧虑万分、感慨系之呢?“低回又作荆州梦,落日孤云始欲愁”伤心流连,我想找个有力的朋友避乱托身,却只是梦想;抬起头,眼见那天边夕阳西坠,孤云飘浮,禁不住忧愁悱恻。“落日孤云”在这里是写景,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他感到自己正像黄昏中飘浮的一朵云彩,不知何处是归宿。这样一结语意双关,余情不尽。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作者在改革失败之后,江湖飘零的孤独悲怆心情。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存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了琵琶女第一次弹琵琶结束的动作和琵琶最后一声的特点。 【答案】 (1). 微斯人 (2). 吾谁与归 (3). 闻道有先后 (4). 术业有专攻 (5). 曲终收拨当心画 (6). 四弦一声如裂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常见的名句名篇的默写。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术业、收拨、画、裂帛。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去年 10 月以来,美方持续挑起的对华贸易争端( )今年 5 月 10 日,第十一轮中 美经贸高级别磋商会议举行之际,美方宣布将对价值 2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 25%,关税名单涉及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多种产品。面对美国小企业、经济 学家和相关人士的大声疾呼,美国的决策者却 ,对这些呼声充耳不闻。 从去年 3 月至今,中美经贸磋商谈了十一轮,虽然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几经反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方的反复无常,翻脸比翻书还快。往往是刚刚表态“进展顺利”,随后又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一会儿无端指责中国,一会儿又说要达成“重大协议”。 或许,美方把 当成“交易的艺术”,但一定是误判了形势,找错了对象。中国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国,向来重信守诺,也从不会 。美方这种出尔反尔的做法,严重损害了中美互利关系和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希望美方 ,重新回到中美两国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上来,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拖累了美国经济,也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反而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 B. 不仅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拖累了美国经济,反而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 C. 不仅拖累了美国经济,也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 D. 不仅损害了美国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拖累了美国经济,也损耗和挥霍了自己的国家信誉。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刚愎自用 两面三刀 尔虞我诈 悬崖勒马 B. 一意孤行 翻云覆雨 尔虞我诈 洗心革面 C. 刚愎自用 翻云覆雨 出尔反尔 悬崖勒马 D. 一意孤行 两面三刀 出尔反尔 洗心革面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往往是刚刚表态“进展顺利”,随后又无端指责中国;一会儿说要达成“重大协议”,一会儿又肆意挥舞关税大棒。 B. 往往是刚刚表态“进展顺利”,随后又无端指责中国;一会儿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一会儿又说要达成“重大协议”。 C. 往往是刚刚无端指责中国,随后又表态“进展顺利”;一会儿肆意挥舞关税大棒,一会儿又说要达成“重大协议”。 D. 往往是刚刚无端指责中国,随后又表态“进展顺利”;一会儿说要达成“重大协议”,一会儿又肆意挥舞关税大棒。 【答案】17. D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本题中“不仅……,也……,反而……”,连词搭配不当,可据此排除AB。“不仅……,也……,而且……”表示递进关系,“普通农民、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经济”和“国家信誉”三个层面中,个人利益为初级目标,国家荣誉为最高目标,据此排除C。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第一空,“刚愎自用”,意思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不愿意讨论,十分固执。侧重过分自信。“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侧重按自己的主张去做事。此处强调美国决策者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应该用“刚愎自用”。 第二空,“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权术。“两面三刀”,比喻居心不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人。照应第二段内容“美方的反复无常,翻脸比翻书还快”此处应该用“翻云覆雨”。 第三空,“出尔反尔”,指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说话不算数。“尔虞我诈”,指互相欺骗,互不信任。照应前文中国“向来重信守诺”即说到做到,不会像美国一样反复无常。所以此处该用“出尔反尔”。 第四空,“悬崖勒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洗心革面”,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此处强调的是希望美方停止现在的行为,应该用“悬崖勒马”。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病句类型。其次要结合语境分析确定病句应该要表达的意思。最后巧用比较排除法。比较四个选项与原文的不同点可以帮助排除答案;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不同点也可以帮助排除答案。文中“就是美方的反复无常,翻脸比翻书还快”,应该体现美方具体的态度变化,根据语境, 在中美贸易中美国实行的是反对中国的总体策略,应体现美国的丑恶嘴脸,内容由拥护中方 到反对中方的,CD逻辑错误,故排除;“刚刚……,随后又……”和“一会……,一会 又……”,这两个转折关系的分句,前后语意应该相反且对应,排除B。 故选A。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答案】“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 “打探者”改为“知情者” “关爱者”改为“关注者” “征询”改为“征集” “等着”改为“期待”或“等待”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重大事件需要共同见证,“参加者”可以参加活动,但在此出现不够妥帖;业界内幕需要知情,“打探”的是小道消息,在此出现不能体现业界内幕的公正、公开性;社会热点需要关注,“关爱”的应该是社会的群体;“征询”是征求询问的含义,此处表达含义是对新闻线索的征集,不是对问题的意见询问;“等着”过于口语化,在启事初稿的片段中应该使用双音节词“期待”。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材料: 绵绵细雨 皎洁的月光 泰山 云雾的缭绕 家乡 一览众山小 月是故乡明 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案】参考答案: 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云雾的缭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我梦想,坐在家乡美丽的小河边,在皎洁的月光下,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置身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分析所给例句的三个方面:主题、结构形式,写作方法,做到仿句与例句语言要连贯、风格要一致、情调要符合。本题有一定难度,学生掌握不好例句的特点,往往在仿写时有随意性。首先根据情境为所给材料分类:“绵绵细雨”“水村山郭酒旗风”;“皎洁的月光 ”“ 家乡”“月是故乡明”;“泰山”“云雾的缭绕”“一览众山小”。本题句式按照“我梦想”开头句写,内容上,先写地点,再描写景色,最后写感受。写作时注意按照所给句子内容分类,内容要符合情境。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6月12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633班班主任兰会云带着11名高中毕业生,从朔州一路骑行去上海,总行程1800多千米。尽管兰老师事前做了很多准备,如规划骑行线路、学生体能测试、签订免责协议、购买安全保险等,但出发前,还是遇到很多压力:校领导不主张老师们效仿,有的人认为兰老师是拿职业生涯做赌注,有家长死活不答应让孩子参加……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参加骑行活动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骑行活动出发前,给面临压力的兰老师写一封信。 (2)在骑行活动中,给父母写一封信。 (3)给愿意参加骑行活动,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的同学写一封安慰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 亲爱的爸爸妈妈: 你们好!带着你们的担心和叮嘱,我们踏上了行程,但请你们放心,我们已做好了准备,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不是吗? 往往转瞬即逝的就是世间可最美的风最,如彩虹,雨后才能一见;如北极光,冬日才会高纬出现;如青春,稍纵即逝。这样的青春里,挑战和机遇时时出现,我们需要的是勇敢的付出,不负最美的年华。 学校曾经组织我们看过一部电影——《弱点》。两个多小时影片,却给自己上了最深刻的一课。故事中的主人公麦克,是一位黑人,他从小经历了太多太多,他生活在白人之中,他怕,他慌,他敏感了,他封闭自己的内心。直到遇到莉安一家,受到他们的感化,他才勇取面対自己的弱点,直视人生。在十八岁这么美丽的青春年华里,他在橄榄球场上挥洒汗水,收获幸福!在莉安耐心的教育引导之下,麦克渐渐的放开了自己,笑着対待每一个人,用友善换来了友情,換来了亲情,换来了人生的无价之宝。他敞开心扉,用汗水和勇气,使他的的青春无悔。这样的主人公勇敢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应当成为我们的典范。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现在的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有过仿徨,有过胆法,有过焦虑,有过太多之前中没有经历过的内心感受,这种感受,清晰而深刻。我们不似之前,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拼,我们慢慢变得成熟了,慢侵懂了,做事要未雨绸缪,人生要有自己的规划。更重要的,我们要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很多的不可能。此时的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挑战青春,来尝试不同的出行方式,来感受亲力亲为才有的收获,可以说,我们这次赢了。 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未来一切都是末知,对奔向未来的路上,也许荆棘丛生,但只要我们努力过,就不会后悔。 青春路上的我们,都应该勇敢一点,不要各啬付出,每一次的付出都会有每一次的收获。无畏的青春,我们不该辜负,主动地给青春绘出最美的风景,只有勇敢和付出,在这青春之旅中,オ能留下最美的芳华!亲爱的爸爸妈妈,也请你们放心,并相信,我能行! 你们的孩子:某某 某年某月某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別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受,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国家的责任意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活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 审题:这是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中主要讲述的是兰会云老师带着11名学生骑行去上海的故事。对于兰会云老师的做法,人们各执一词。师者,教书育人也。一个好的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更能在课外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自由探索的兴趣,这是值得肯定的。在当下,过分束缚教师手脚,教师想为而不敢为时,兰会云及其所在的学校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教育,除了教师能够尽责外,更要从制度和体制上营造让教师敢于作为的环境和兜底性的保障,这样才能激发教师的活力,オ前能让“别人家的老师”成为身边的常态。而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学生,也该在青春年华里,接受挑战,勇往直前。 (1)选择第一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兰老师;内容应认可兰老师的做法,肯定他的备工作,相信他能克服压力,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支持和自己有信心等。 (2)选择第二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対象是父母;内容应介绍自己的行程,骑行的收获,大家的互助,吃住行安全,并让交母放心、宽心,表明自己的坚持等。 (3)选择第三个任务,文体注意书信的格式;对象是想参加骑行却末能如愿的同学;内容应在分清这些同学未能如愿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安慰,如体能不达标,让其以后多加锻炼;如家长不同意去,让其理解家长的担心等,或其他如家里有事基至个人不会骑车等情况,结合实际谈出个人看法。 参考立意:1、用自身的实际行动阐述什么是信守承诺;2、正确认识“教育”;3、做好充足的准备,面对因难和危险;4、规划好路线,规避风险;5、学会坚持,学会克服途中遇到的因难;6、信守承诺等。 参考素材: 1、1800多公里的长途旅行,路途远,有一定的潜在风脸,在骑行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交通问题,住宿问题,天气问题,以及学生是否能承受如此大强度的骑行,一旦发生意外事件,是老师、学校、家庭承受不起的,这种活动的安全防护应当作为整个活动开展时的重中之重,但是也不能因噎废食,就彻底不挙办此类活动,这样自会让学生永远在保护和温室中成长,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次打击。 2、所以,为了让此次活动变成一次既有意义又安全的活动,可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事前一定要充分和学校、家长沟通,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感。第二,邀请专业的骑行人土制定安全的骑行路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邀请1 名专业骑手陪同前行。第三,在出行之前,制定应急预案,安排好相应的食宿,做好安全知识的教育,也可以给学生购置保险,保证万无一失。第四,在骑行途中,多增加一些人文知识的教育,让旅途变得比较加充实和有趣。 3、日本教师解释说:教师在避免风险的同时,孩子也失去了在风险、冲突中学习的机会。孩子最终需要独立去面对未来,也只有独立才能应对未来生活。因而,我们(教师、家长)必须将学生视为独立自主的个体予以对待和教育,最终使学生获得完满的个体自主性。唯有这样,他们未来才能独立地追求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4、在应试考核、家校推诿、安全稳定、舆论关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不少老师的教育情怀被消磨殆尽。即便仍有希冀,也迫于各种压力,事事谨小慎微。在学生即将成人的关键期,兰会云老师有勇气去践行他对于学生的承诺,用爰和担当教会学生成长。没有发自对教育的热爱,当初怎么会下这么重的承诺,而后怎么会去行这一份承诺。希望有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可以体验不同的风景和人生。 结构示例:“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文体:议论文。本文要求写成书信的格式,考生要注意开头要有称呼,最后要有署名和日期。正文部分,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青春需要勇敢和付出”这一中心论点从电影《弱点》、“青春年华需要勇往直前”等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本题“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任务指令明确,“以上材料”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全面理解,“联想和思考”又不能局限于材料,体现考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解读材料,审题时要抓住文中关键信息。 查看更多